收藏 分销(赏)

基于铆压工艺的转向机螺圈紧固方法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54975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铆压工艺的转向机螺圈紧固方法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于铆压工艺的转向机螺圈紧固方法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于铆压工艺的转向机螺圈紧固方法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设 计 与 研 究21基于铆压工艺的转向机螺圈紧固方法研究郭良彭学超(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有限公司,上海 201800)摘要:针对汽车带轮传动转向机中丝杠螺圈防松方式,对采用螺圈接触式变形的铆压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一套适用于转向机螺圈铆压的机构。以螺圈铆压过程中的铆点高度、铆点深度、铆压力大小为控制变量,以剩余弹簧行程大小为评价指标,确定了铆压过程中较优的参数。通过对铆压流程和铆压系统的研究确定,采用多次拧紧的铆压方式时,剩余弹簧行程的波动较低,并对转向机测试过程中移动力波动的影响较小,最终得到了采用三点双次铆压分布在螺圈外圆上、使用 35 40 kN 铆压力的螺圈装配铆压系统。关键词:带传动转向

2、机;螺圈;丝杠;铆压Research on Tightening Method of Steering Screw Ring Based on Riveting ProcessGUO Liang,PENG Xuechao(Boshihua Yu-Steering Co.,Ltd.,Shanghai 201800)Abstract:This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anti-loosening method of the threaded ring in the automotive steering with the drive parallel to the ax

3、is,studies the riveting method using contact-type deformation of the threaded ring,and proposes a set of mechanisms suitable for riveting of threaded ring in steering.The optimal parameters for the riveting process were determined by taking the height,depth,and pressure of the riveting point as cont

4、rol variables and taking the remaining spring stroke as evaluation indicators.By studying the riveting process and the riveting system,it has been determined that when using multiple screwed riveting methods,the fluctuation of the remaining spring stroke is relatively low,and the sliding force fluct

5、uation during the steering testing procedure is also relatively less affected.Finally,an optimal threaded ring assembly riveting system with three-point double riveting distribution obtained on the threaded rings outer circle,and 35 40 kN riveting pressure has been obtained.Keywords:steering with th

6、e drive parallel to the axis;threaded ring;leading screw;riveting循环球式电助力转向机目前广泛应用于中高端家用车和商用车,主要零部件包括滚珠丝杠、电机、传感器和连接件系统1。滚珠丝杠是一种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零部件,在转向机中具有助力传动的功能。移动力的大小和波动是评判转向机性能的指标之一。滚珠丝杠的转向螺母小总成中螺圈铆压的变形量,不仅会引起转向机移动力的波动变大,而且严重情况下将导致转向异响并发生无助力情况。因此,设计一种可靠的铆压过程和机械结构来评估其形变量稳定性的测量系统至关重要。常见的滚珠丝杠副按其钢珠循环方式可以

7、分为内循环、插管式外循环和端盖式外循环 3 种类型2。文章重点研究的是内循环式滚珠丝杠副。高延翔采用赫兹点接触理论建立了螺母组件的力学模型,讨论了滚珠在轴向载荷下的弹性变形3。曾石蔷在考虑滚动体精度和滚道误差的情况下提出了滚珠载荷分布模型,并完成了丝杠螺母滚刀参数的自动化检测方案4。郑红通过分析滚珠丝杠的支撑结构,给出了机床进给系统中滚珠丝杠副的选用方法5。这些学者的立意主要是从滚珠丝杠安装后分析滚珠螺母与滚珠齿条的刚性和弹性变形情况,从而提升滚珠丝杠运行精度。文章研究的内容为滚珠丝杠本身,即转向螺母装配过程中螺圈的铆压工艺过程,通过设计铆压过程和设定铆点位置与深度参数,达到提升转向机稳定性的

8、 目的。本研究采用多次铆压的方式对螺圈进行紧固,满足装配过程中对节拍与成本控制的要求。通过对铆点深度、铆点高度和铆点位置的控制,在螺圈拧紧后多次测量铆点深度,并以测试剩余弹簧行程为测量手段,最终通过以转向机移动力大小和波动为评价指标,得到 3 种变量的最优参数。最优铆压方式,即先旋紧进行铆三点,再打开一定角度铆三点,控制铆头形状与气缸位移,使用 35 40 kN 气缸力,得到剩余弹簧行程稳定且转向机移动力与波动都较小的方式。1循环球式电动转向机1.1循环球式转向机结构常见的电助力转向机按结构可以划分为双小齿轮式转向机、循环球式转向机和线控转向机。循环球式现 代 制 造 技 术 与 装 备222

9、023 年第 9 期总第 322 期转向机结构如图 1 所示,由壳体、端盖、阻尼环、滚珠丝杠、电机、皮带、传感器、压块、调整螺母、横拉杆、防尘罩以及球头等零件组成。当驾驶员施加一个力在方向盘上时,转向机输入轴端通过监控输入轴处的扭矩,并提供给电机电信号,电机小带轮旋转带动滚珠丝杠上螺母旋转,使齿条在轴线方向上运动,最终达到助力的效果。相较于双小齿轮式转向机,循环球式转向机具有助力大、噪声低、稳定性高等优点。图 1循环球式转向机1.2转向机内滚珠丝杠机构内循环式滚珠丝杠作为转向机内部重要的传动机构,实现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功能。低成本、过程能力稳定的滚珠丝杠自动化装配流程,已成为各转向系统

10、公司研究的重要项目。安装在转向机内部的滚珠丝杠不仅要克服车辆运动过程中的振动,而且要克服自身旋转过程中的振动。可见,转向螺母上的铆压过程至关重要。如图 2 所示,转向丝杠机构由螺圈、球轴承、垫片、波形弹簧、钢珠、导向套、卡簧和丝杠组成。在转向螺母装配过程中,过大的铆压力和铆压深度将直接导致螺圈开裂。当铆压深度不够时,转向机内部将产生噪声,输出的移动力波动严重,手感变差,极端工况下将导致螺圈松脱,整个转向机失效。图 2转向丝杠机构新车在发布前都会进行转向机的装车试验,在不同地形、不同地区测试转向机的实际表现。循环球式转向机在装配完成后会进行功能测试。图 3 为转向机未助力状态下的移动力表现,可利

11、用齿条行程-移动力曲线来判断转向丝杠装配完成后螺圈的铆压状态。图 4 为铆压存在异常状态下的转向机移动力曲线。对比两个曲线发现,异常铆压状态下的转向丝杠移动力波动较大。当波动超过一定范围时,将影响转向机的手感。800 600 400 200 0移动力/N-200-400-600-80-60-40-200204060齿条行程/mm图 3移动力波动异常曲线 800 600 400 200 0移动力/N-200-400-600-800-80-60-40-20020406080齿条行程/mm图 4移动力波动正常曲线转向螺母的固定方式是通过螺圈铆压在螺母上。设计一种适用于自动化装配线的铆点机构能够极大地

12、提高生产效率。以转向丝杠中常用的 M50X1-6H 型螺圈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次拧紧铆压的方式,研究铆点深度、铆点高度和铆压力对移动力波动的影响。2螺圈冲铆方法研究2.1螺圈的装配要求转向螺母由螺母、带轮、螺圈、波形弹簧、球轴承、滚珠导向器、卡簧、密封圈和钢珠组成。图 5 为转向螺母的爆炸图。螺圈在组装完成后需对其进行铆压,紧固球轴承,并使转向丝杠在运动过程产生减振能力。为使组装后的转向机有一个良好的移动力波动表现,要求转向螺母装配后的轴向间隙稳定在 0.006 0.040 mm。2.2螺圈的铆压过程为了提高转向螺母生产效率并兼顾汽车工况下转设 计 与 研 究23向螺母的可靠性,采用的铆压机构如

13、图 6 所示,包含铆压气缸、铆脚、限位块、定位块和底座工装。铆压机构工作时,为了消除转向螺母在底座工装上的位移误差,定位块会根据球轴承的中心位置将转向螺母调整到和铆压气缸位于同一中心,然后在气缸力的作用下进行螺圈的铆压。此时,限位块的厚度变化可以对气缸前进的行程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螺圈的铆压深度。图 5转向螺母爆炸图铆压气缸;铆脚;限位块;定位块;底座工装。图 6铆压机构图 7 为螺圈在自动装配流程中的铆压流程。将组装完成的转向螺母小总成放入工装底座,首先旋转螺圈在扭矩达到 8 N m 时反转 78,其次利用铆压气缸档位 1 进行铆压,再次旋转螺圈在扭矩达到 8 Nm时正转 27,最后利用铆压气

14、缸档位 2 进行铆压。螺圈拧紧 8 Nm打开螺圈 78铆压三点螺圈拧紧 8 Nm拧紧螺圈 27铆压三点图 7铆压流程图3螺圈铆压测试方法3.1铆点深度测量方法铆点深度测量系统由工装底座、位移百分表和标定工装组成,如图 8 所示。在测量铆点深度前,利用标定件对位移百分表进行标零处理,然后将待测量零件放入工装底座,调整零件的测量位置确保百分表能够达到测量最深处,记录铆压深度结果。3.2剩余弹簧行程测量方法转向螺母装配后引起了一个必然发生的问题,即球轴承在带轮与螺圈之间存在一定位移量的轴向方向窜动即剩余弹簧行程。剩余弹簧行程可以通过在螺母与球轴承之间施加一个反向的力测量。当固定完转向螺母后,查看压力

15、表以 1 000 N 正方向的力施加在球轴承上时测量螺母的位移值并取零点,再以 1 000 N负方向的力施加在球轴承上时表显的数值即为剩余弹簧行程,测量系统如图 9 所示。图 8铆点测量示意图图 9剩余弹簧行程测量系统4螺圈铆压试验及结论试验研究铆点深度、铆点高度和铆压力 3 个变量对剩余弹簧行程的影响。将铆压力的公差分为 3 组,分别为 25 30 kN、30 35 kN、35 40 kN;现 代 制 造 技 术 与 装 备242023 年第 9 期总第 322 期将铆压深度的公差分为 3 组,分别为 0.2 0.5 mm、0.5 0.8 mm、0.8 1.2 mm;将铆点高度的公差分为 3

16、 组,分别为 2.0 2.5 mm、3.0 3.5 mm、3.5 4.0 mm。根据单一变量原则产生了 27 种组合,对应参照表如表 1 所示。表 1试验参数表格铆压力/kN铆点深度/mm铆点高度/mm25 300.2 0.52.5 3.00.2 0.53.0 3.50.2 0.53.5 4.00.5 0.82.5 3.00.5 0.83.0 3.50.5 0.83.5 4.00.8 1.22.5 3.00.8 1.23.0 3.50.8 1.23.5 4.030 350.2 0.52.5 3.00.2 0.53.0 3.50.2 0.53.5 4.00.5 0.82.5 3.00.5 0.8

17、3.0 3.50.5 0.83.5 4.00.8 1.22.5 3.00.8 1.23.0 3.50.8 1.23.5 4.035 400.2 0.52.5 3.00.2 0.53.0 3.50.2 0.53.5 4.00.5 0.82.5 3.00.5 0.83.0 3.50.5 0.83.5 4.00.8 1.22.5 3.00.8 1.23.0 3.50.8 1.23.5 4.0根据表 1 的参数,采用所提的铆压方法和流程,对每一种变量组合方式测量了 8 组剩余弹簧行程变量,结果曲线如图10所示。当铆压深度低于3.5 mm时,测量结果中出现剩余弹簧行程高于 0.04 mm,会造成螺圈松脱

18、、移动力波动大的情况。当铆点高度大于 0.8 mm 时,剩余弹簧行程跳动较大,会导致同批次转向机移动力表现差异大,无法有效控制过程。因此,序号为 24 的变量组合方式为三点双次铆压螺圈方式的最优参数值,即铆压力控制在 35 40 kN,铆压深度为 0.50 0.85 mm,铆压高度为 3.5 4.0 mm。0.005 0.035 0.030 0.025 0.020剩余弹簧行程/mm 0.015 0.010 0.0051234567序号 15序号 9序号 12序号 6序号 24序号 21序号 27序号 18序号 3实验次数/次图 10铆压深度与剩余弹簧行程关系折线5结语以循环球式转向机内部转向螺

19、母的铆压过程为研究对象,明确铆压过程中对转向机移动力波动的影响因素,得到了一种自动化装配过程中的铆压方式,并提出了一种测试转向螺母轴向间隙的方法。研究表明,铆压力控制在 35 40 kN,铆压深度为 0.50 0.85 mm,铆压高度为 3.5 4.0 mm,三点双次铆压方式时,能够将轴向间隙的波动和公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使转向机的移动力波动控制在 100 N 以内。参考文献1 周精浩,冯军,徐明,等.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力学特性的研究 J.汽车零部件,2023(1):36-40.2 郑勇,方滨.双小齿轮式电动助力转向机(DP-EPS)的结构原理及噪音分析 J.汽车实用技术,2016(12):41-43.3 高延翔.滚珠丝杠传动系统静刚度与动力学分析 D.沈阳:东北大学,2022.4 曾石蔷.滚珠丝杠副螺旋滚道检测关键技术与分析 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22.5 郑红.滚珠丝杠传动机构的支承与轴端结构分析 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9(5):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