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汇总)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酝酿(ning) 澄清(chng) 黄晕(yn) 抖擞(su)B济南(j) 看护(kn) 萧瑟(s) 应和(h)C贮蓄(zh) 莅临(wi) 发髻(j) 粗犷(gung)D吝啬(s) 静谧(m) 栖息(x) 竦峙(zh)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缥缈 怂勇 慷慨大方 神采奕奕B坍塌 狭隘 油然而升 小心翼翼C博学 分歧 水波粼粼 大相径廷D嘹亮 高邈 人迹罕至 花团锦簇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中正因
2、为有了这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人才会变得坚强,经得起挫折。B我们不应兀兀穷年,否则便会碌碌无为了。C虽然他们是双胞胎,但他们的性格迥乎不同。D老舍先生沥尽心血,讴歌社会主义,受到群众的欢迎。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B华人游子用他们所钟爱的音乐方式,在过去的岁月中创作了优秀的大量的歌曲。C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D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B我们要像雷锋那样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C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D开始时飞船缓慢地升起,非常平稳甚至比电梯还要平稳。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活着就应该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让生命焕发出光彩。“水清鱼读月,山静乌听风”,能领悟山月对话的静谧,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体验。我们为什么活着?观看潮涌大江的壮阔,品味人间真情的美好,活着就是一种快乐享受。同时,活着就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ABCD7、默写句子。(1)念天地之悠悠,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_,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3)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4)_,拄杖
4、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5)我们登上顶峰眺望远景,大有“_,_”之感,大家纷纷拍照留影。(用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填空)(6)游山西村于写景中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诗句是:_,_。(7)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诗人心志的诗句是:_,_。二、文言文阅读。(15分)上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上曰:“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赇抵法,与帝王徇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上曰:“然。
5、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节选自资治通鉴)(注释)上:指唐太宗。贾(g)胡:胡商。赇(qi):贿赂。抵:触犯。徇:顺从。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上谓侍臣曰 (2)宜戮力相辅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3在君臣的对话中,唐太宗提出的警示有哪些?用自己的话简述。三、现代文阅读。(30分)1、秋的济南付秀莹到济南的时候,是十月底,秋已经深了。朋友说,到南部山里看月亮,数星星。心想好雅致的念头,便兴头头去了。当时节,山间层林尽染,斑斓绚烂,是秋的极致了。有各色奇石,在山里随意散落着,不言不语。柿子树上还有柿子,一盏盏小灯笼似的,在秋阳里晶莹耀眼。有
6、朋友忍不住淘气起来,爬上去摘柿子。不一会儿,果然捧了柿子过来,给我们吃。阵风吹过,叶子纷纷落下来,阳光里仿佛下了一场金色的急雨。群山寂静,天上有几块闲云,悠悠飞过来,不知什么时候,又飞走了。晚饭后,月亮升起来了。山里的夜晚,已经有十分的凉意。夜空深邃,月亮圆圆的,好像是女子皎洁的脸。星星稠密,却不太耀眼,许是被月亮的光芒比下去了。月光汹涌,仿佛能听见汩汩流淌的声音。夜风拂过林木,萧萧飒飒,有无限的秋意。群山越发幽静了。月光满山,月色满怀。整个人好像都变得澄澈清明起来。我们都不说话,生怕惊动了这清清的月色。不知道是一只什么鸟,叫了一声,半晌,又叫了一声。这么多年了,在生活的泥淖里深陷,有多久不曾
7、看过这么好的月亮了?小时候乡下的月亮,好像是金黄的。熏染了炊烟和鸡鸣狗吠,有人间烟火气,是可以亲近的。这山里的月亮,或许是因了泰山余脉嵯峨,另有一种高洁清越,教人不免有悲怀,直想把凡心俗念都覆手抛了,在这山林间隐居,或者随了嫦娥,到广寒宫里去。张爱玲想必是偏爱月亮的。小说里常常写到月亮。月亮成了一对对俗世男女的仰望之物,是镜子里的意象,美丽而缥缈。女作家虽自认一身俗骨,究竟是有出尘之想的。次日回到市里,泛舟大明湖上。湖水清澈,更见深沉了。秋水长天,岸边的芦苇飞白,同满池残荷呼应着,别有一种寥落之美。岸上的杨柳倒是依然碧绿,依依垂下来,参差披拂,在风里蹁跹不已。隐隐有丝竹之声,穿林渡水而来,同啁
8、啾的鸟鸣交织着,教人不免恍惚,这尘世间竟然有如此闲雅所在,济南人实在是有福了。弃舟登岸,去看趵突泉。趵突泉的盛名,是早有耳闻的,有天下第一泉的美称。今年夏天也曾来看过,果然名不虚传。老舍先生曾断言,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她一半的妩媚。这是真的。泉水滋养着这个城市,也浸润着这个城市的心事。是不是正因了这流动的泉水,才使得济南少了喧嚣的戾气,多了温润明亮的气质呢。朋友说,早些年,青石板街上走着,随意一踩,就能踩到泉水。泉城的名字,自然不是浪得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试想天下哪里有这样的地方?这一回看泉,竟然正遇上一年一度的菊花展。对于菊花,是暗暗怀着一种偏爱的。总觉得,人淡如菊这几个字,叫人说
9、不出的喜欢。倒不是只羡慕菊的高洁,尘世中人,高洁不过是理想罢了。心素如简,人淡如菊,却是心下追慕的。满园的菊,在秋风里开得恣意。各色的菊花,有的认识,更多的却不知芳名。喝茶赏菊,实在是秋光里的一桩雅事。看着满眼菊花怒放,泉水绕流,恍惚觉得,莫不是天下的秋色都在济南了。从珍珠泉和王府池子而来的泉水汇成河,同曲水亭街相依偎,街随水走,水伴街行。青砖黛瓦的老屋,墙壁上有厚厚的青苔,晕染着斑驳的水迹,叫人想起光阴,以及与光阴有关的故事,还有这故事情节深处,流逝的匆匆的面影。门上大多有对联,词句古雅有味。记得夏日来时,有浣衣妇人水边忙碌,而今天气寒凉,也不知那浣衣人去了哪里,只见有老人水边廊下,对坐下棋
10、。廊上挂着鸟笼。一丛月季,娇艳得无可比方。阳光晴好,照在水上,有水汽氤氲,恍惚间竟仿佛到了江南水乡。真是错把济南作江南了。自然了,若是真的把济南比作江南,到底是小看了她。这湖光山色树影人烟里,究竟多了北方的清朗寥廓,是齐鲁的气韵。芙蓉街则是另一种味道了。据说,芙蓉街以街中芙蓉泉得名。早年间,这里曾是济南府的繁华之地,商贾云集,多深宅大院。老屋苍苔半亩居,石梁浮动上游鱼。一池新绿芙蓉水,矮几花阴坐著书。岁月变迁,而今,这里已经是颇有名气的小吃街了。随着人潮慢慢走,只见两旁店铺林立,各色小吃香气扑鼻,叫人暗咽口水。小贩吆喝着招徕顾客,人声鼎沸。谁能想到呢,当年的豪门大院,而今竟成了市井喧嚣的所在。
11、走在人群里,觉得内心喜悦,安宁。私心里,实在爱极了这样的烟火气息。欢腾的,世俗的,有声有色有味,没有什么时候比这一刻,更叫人觉出肉身的真实的存在。然而,芙蓉泉,她还在吗?一路询问,到底是找到了。芙蓉泉藏身在民宅里,一个小院的墙根下。周围的逼仄拥挤,已不再叫人想到“一池新绿芙蓉水”的诗情了。没有人知道,有多少光阴和过往,沉在这芙蓉泉深处了。泉里倒还有鱼,活泼泼游动着,好像是芙蓉泉旧年的信物,又好像是生活的某种隐喻。时光如逝水。岁月更迭,新与旧,变与不变,都是这泉水里的倒影吧。1选文围绕“秋的济南”重点描绘了哪些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2选文描写秋天济南月亮的同时,在第5自然段又写到小时候乡
12、下的月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请从第6段中找出一句能体现“秋”的特征的句子,并作分析。4下面的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阵风吹过,叶子纷纷落下来,阳光里仿佛下了一场金色的急雨。5谈谈你对选文结尾“岁月更迭,新与旧,变与不变,都是这泉水里的倒影吧”一句的理解。2、扁担的一生范宇在村庄的记忆里,几乎任何时间、任何角落都能见到扁担的身影。挑粪、挑种子、挑谷子、挑土豆、挑橘子农人在土地上的所有倾注与收获,都与扁担密不可分。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 。母亲嫁给父亲时,半背篼谷子便是全部的家当。泥墙茅顶的房子破败不堪,常常在狂风
13、骤雨中摇摇欲坠,只有立于墙角略弯的扁担显得精神抖擞,给人信心与希望。或许,母亲嫁给父亲的勇气,有几分便来自于扁担的抖擞精神。总之,在昼夜有序更替的村庄里,父母用扁担慢慢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就像蚂蚁搬家一样,虽然缓慢,却渐渐挑出了一个家庭的崭新面貌。 。20年前,父亲从山里找到一截不错的木材,正想着用来做点什么呢。身为木匠的舅舅几乎脱口而出扁担。对,扁担!父亲也认为,只有改成一根扁担,才不辜负这上好的木材。说干就干,粗糙的木材到了舅舅手里,不用半天,就变成了一根笔直的扁担。扁担不能太直,太直则易伤肩头和腰。因此,还得将扁担以火烤之后,用外力将之略微压弯成弓形。可这根扁担实在太有骨气了,即便火烤、重
14、压,仍然笔直,没有半点屈服。这根扁担挑起来更吃力,父亲却爱不释手。之后的许多年里,父亲无论挑什么,都用她。有次在挑玉米时,父亲不小心闪了腰,疼了好长一段时间。但父亲并没有放弃她,用汗水和心血一点点浸润着她,渐渐地,她坚硬的心被融化了,挺直的腰板,也弯了下来。父亲挑起扁担来越来越有默契,像与母亲的婚姻一样,虽偶有磕磕绊绊,感情却越来越深厚。她也没有辜负父亲的良苦用心,苦心经营,以顶天立地般的气慨,让一个家庭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足安逸。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少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开村庄,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扁担也渐渐地走向了落寞。不少人再也没有回来,在城里买了房子,过上了舒坦的日子。这也让父亲坚信
15、一根扁担能够挑出一个未来的信念,逐渐土崩瓦解。或许,这背后更多是村庄现实的无奈。无论如何,父亲最终选择了离开。曾经朝夕相对的扁担被搁置在了一个冰冷的墙角,孤零零的。说来也奇怪,没有了重压,扁担却一天比一天更弯,弯得像一个苟延残喘的暮年老者。或许,再过几年,抑或十余年,她便将走完一生,彻底告别深爱了一生也奋斗了一生的村庄。这也是农人的一生。九月,村庄又迎来冷冷清清的收获季节。我返城时,碰见正挑着谷子从田边迎面走来的大伯。大伯今年已60余岁了,还在田间劳作着。他也曾短暂离开过村庄,却始终没能走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他仍然坚信着,只要村庄还在,扁担还在,就一定能够扛起生活的重担。甚至,在人烟越来越少的
16、村庄里,不少死守的农人还是坚信一根扁担仍能挑起一个村庄。这是一种可贵精神,或许它与现实追求早已背道而驰,却让人肃然起敬。(选自襄阳晚报2016年3月3日,有删改)1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两段横线处,第段应填(_),第段应填(_)。A这让我有了探索一根扁担一生的浓厚兴趣。B我的家也是扁担挑起来的。2阅读文章段,概括补充扁担经历的主要变化过程。(每空不超过5个字) 上好的木材_渐弯的扁担_3作者提到“扁担”,多次使用第三人称“她”,有何表达效果?4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段画线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扁担”在文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四、写作题(40分)按要求
17、作文有人说,生活是一次次的相遇,是一场场的别离。其实在成长的路上,总有些东西一直陪伴着你,支撑着你,给你启迪,给你鼓励;也许是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理解的眼神;也许是一束温暖的阳光,一棵无名的小草请以“_一直都在”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不少于7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参考答案:一 ADBABA(1)独怆然而涕下 (2)飞来山上千寻塔 (3)不畏浮云遮望眼 (4)从今若许闲乘月 (5)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6)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7)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 1(1)对说 (2)应当2人们都知道他喜
18、爱珍珠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3官吏不能因受贿而触犯法律;君王不能因贪图奢华享受而亡国:君臣要尽力相互帮助,避免被人嘲笑。三 1山里看月亮;泛舟大明湖;芙蓉泉寻踪。2对比,将小时候乡下的月亮与济南的月亮作对比,用小时候乡下的月亮与亲近来衬托济南月亮的高洁清越,教人不免有悲怀的特点。3句子:“岸边的芦苇飞白,同满池残荷呼应着,虽有一种寥落之美。”分析:从“芦苇飞白”“满池残荷”描绘出的荒芜变白、荷花残落可以看出已经是深秋了。4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叶子落下的情态”比作“一场金以的急雨”,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在秋天的阳光下,阵风吹落叶子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济南秋天的喜爱。5芙蓉泉里的泉水见证着济南的历史变迁,济南历史变迁中“变”的是不同时代产笺不同的“风景”,“不变”的是济南厚重文化的积淀。【答案】1BA2笔直的扁担(或“不屈的扁担”)落寞的扁担(或“无奈的扁担”“孤单的扁担”3将扁担人格化,叙述亲切自然,蕴含作者对扁担的深厚情感。4对农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感到无奈。对农人坚守村庄的执着精神深怀敬意。5扁担是农具,担负着农人家庭生活的重担。扁担是农人的精神脊梁,担负着村庄的历史和期盼。扁担的一生是农人的一生,与农人、村庄的命运相始终。四 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