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父亲在位与初中生攻击行为:以心理健康为中介作用_杨粤凝.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4853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父亲在位与初中生攻击行为:以心理健康为中介作用_杨粤凝.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父亲在位与初中生攻击行为:以心理健康为中介作用_杨粤凝.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父亲在位与初中生攻击行为:以心理健康为中介作用_杨粤凝.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7心理月刊2022年 第24期 Vol.17父亲在位与初中生攻击行为:以心理健康为中介作用杨粤凝1 彭逍遥1 冯淑丹2*西南医科大学,1.临床医学院;2.心理教研室,四川 泸州 646000 摘要 目的 本研究以问卷形式剖析初中生父亲在位、心理健康以及攻击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干预研究提供相关理论基础。方法 2021年10月2021年12月以南充市某中学920例学生作为被试,使用初中生父亲在位量表、DIAS攻击行为量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以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初中生父亲在位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在不同年

2、级和是否为离异家庭具有显著差异,初中生攻击行为程度在不同年级具有显著差异。初中生父亲在位、攻击行为、心理健康两两相关。初中生父亲在位与攻击行为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同时心理健康与攻击行为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心理健康具有中介效应作用,初中生父亲在位既可以直接影响攻击行为,也可以通过心理健康从而间接影响攻击行为的出现。结论 心理健康在初中生父亲在位与攻击行为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作用。关键词 初中生;父亲在位;攻击行为;心理健康;中介效应作用 中图分类号 B8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738/ki.psy.2022.24.007Father presence

3、and aggress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mediated by mental healthYANG Yuening1,PENG Xiaoyao1,FENG Shudan2*1.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2.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of Psychology,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Luzhou 646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fath

4、er presence,mental health and aggress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e form of questionnaire,and discusses the possible mechanism,in order to provide relev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intervention research of aggress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Methods From October 2021 to December 20

5、21,a total of 920 students from a middle school in Nanchong city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by using the fathers presence scale,DIAS aggressive behavior scale,and Chines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cale by class,and SPSS 25.0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6、analysis.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 of father presence and mental health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different grades and whether they were divorced familie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egree of aggress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different

7、grades.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father presence,aggression and mental health were related.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ather presence and aggression,bu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ather presence and mental health.At the same time,there was a sig

8、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ental health and aggression.Mental health had an intermediary role.The father presenc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an not only directly affect the aggression,but also indirectly affect the emergence of aggression through mental health.Conclusion Mental heal

9、th plays a partial intermediary role between father presence and aggression.Key words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father presence;aggression;mental health;intermediary role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在全社会各层次的学校中均有存在,尤其是语言攻击比比皆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现在主流观点认为,攻击行为是校园暴力的本质。攻击行为是指对他人造成实质性伤害的行为,为故意的心理伤害的行为活动,可分为肢体攻击、言语攻击和间接心理攻击三种类型。校

10、园里发生在学生之间的攻击行为主要表现为肢体上的攻击或语言上的恶意中伤1-3。一旦攻击行为的程度发展到极端则可称为暴力行为4。初中生所处的发育阶段正是心智成熟的关键时期,若此时缺乏家庭的正确教养,容易导致孩子无法意识到自己行为是否存在错误,而这样的结果不仅伤害他人,它也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发展。通过阅读现已有的文献可知5-7,人际关系紧张、焦虑、失眠、自尊、缺乏安全感等心理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攻击行为。此外,初中生的攻击行为能够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因此我们提出心理健康与攻击行为具有相关性并且心理健康水平能够预测攻击行为程度的假设。研究表明心理健康受到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学历、父母关系、家庭和谐程度等因素的

11、影响。同时,遗传和环境相关因素对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出现也有重要影响,其中环境因素主要是家庭教养方式并且父亲在家庭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8。家庭中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初中生进行攻击行为和心理发展健康的重要作用影响社会因素,同时也有研究显示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与较高的攻击行为水平有关2,9-10。父母合理积极的教养方法可以使孩子心理得以健康发展,而这样的结果与较低的初中生攻击行为水平同时出现。父亲作为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对于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的认识,许多学者提出了父亲在位的概念。那么何为父亲在位?在孩子心理上存在的父亲被称为在位的父亲,即子女在心理上可以

12、亲近和可以接近父亲的程度。出自三字经的“子不教,父之过”,说明了父亲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以及整体的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现在父亲缺位已成为一个较普遍存在的现象。2017中国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中的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家庭中孩子由母亲陪伴长大,而仅有12.6%家庭的孩子有父亲的陪伴11。此外,父亲缺位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在孩子心理成长中尤为突出。有研究显示家庭中父亲的教养方式可能影响孩子的攻击行为,当缺乏父亲监督时,可能使得孩子的自控能力低下,从而可以提高孩子的攻击行为出现的可能性12-13。因此我们提出初中生父亲在位水平与、攻击行为心理健康具有相关性且父亲在位水平可直接攻击行为或基金项目:四川省大学

13、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S202210632198);西南医科大学2018年校级教改项目(JG2018071)作者简介:杨粤凝(1999.12-),女,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心理健康和临床心理学通讯作者:冯淑丹(1986.03-),女,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和临床心理学28心理月刊2022年 第24期 Vol.17者通过影响心理健康状况以影响攻击水平的假设。综上所述,本研究于2021年10月2021年12月对南充市920例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父亲在位、攻击行为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两两相关性的基础上探究父亲在位是否可以通过影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影响攻击行为以及影响程度,从而达到从提升

14、父亲在位水平的角度出发来改善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攻击行为的目的。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受试者随机抽样,从南充市某中学选取1 000例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由经过专业心理培训的心理老师操作完成集体检测。剔除回答不全、答案一致的废纸后,有效问卷成功回收920份,有效回收率达92.00%,其中包含女生443例(48.15%),男生477例(51.85%);初一300例(32.61%),初二320例(34.78%),初三300例(32.61%);离异家庭295例(32.07%),非离异家庭625例(67.93%);独生子女142例(15.43%),非独生子女778例(84.57%)。本

15、次研究均获得被试学生知情同意。1.2 方法初中生心理健康情况。测量工具为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该量表有对中学生常见的10个心理问题进行评价的60个必答题目,10个心理问题分别为强迫症、心理失衡、偏执、敌意、情绪不稳定、人际敏感、失调、抑郁、学习压力、焦虑,每一个心理问题代表一个分量表14。一个分量表有6个选项,平均分代表各分量表的分数,受试者心理健康的平均分是用总分数之和除以60的结果。量表评分的5个选项计分为1、2、3、4、5分,分别对应了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这5个程度。该量表Cronbachs 系数为0.842,信效度良好。父亲在位水平。测量工具为中学生父亲在位量表(吴国来修订版本)

16、,量表包括66个项目和8个子量表,其中父子关系高阶维度47个项目(父子关系10个项目、母亲支持9个项目、参与感9个项目、身体互动9个项目、亲子关系10个项目),代际关系高阶维度13个项目(外祖父6个项目、爷爷7个项目),父亲影响6个项目15。其平均分代表该分量表的分数,受试者攻击行为程度总均分为该量表各自分数之和除以66得出的分数。量表评分的5个选项计分为1、2、3、4、5分,分别对应了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这5个程度。本研究的量表系数为0.97,信效度良好。攻击行为程度。以直接和间接攻击量表(direct and indirent aggression scale,DIAS)为测量工具

17、,该问卷设有3个身体攻击(7个项目)、言语攻击(5个项目)、间接攻击(12个项目)三个分量表,共24个项目,其平均分代表该分量表的分数,量表中各自的得分之和除以24,即受试者的总平均分1。量表评分中从不、很少、有时、经常、总是5个选项分别计分为0、1、2、3、4分。本研究的量表系数为0.905,信效度良好。1.3 统计学方法以SPSS 2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成组数据以独立样本 t 检验进行比较分析,多组数据以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通过LSD法进行方差分析事后检验。以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中介效应,P0.05被认为是存在显著差异。2 结果2.1 初中生父

18、亲在位、攻击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差异性比较本研究对某中学920例初中生的父亲在位、攻击行为和心理健康在性别、年级、是否为离异家庭和是否为独生子女四个方面进行了差异性比较,其结果如表1所示。根据结果可知,性别和是否为独生子女对该中学初中生父亲在位、攻击行为和心理健康均没有影响。是否为离异家庭对该中学初中生的父亲在位、心理健康均具有显著影响,但对攻击行为不具有影响。年级对初中生父亲在位、攻击行为和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性影响。使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不同年级的父亲在位水平进行比较,经过分析发现在不同的年级之间,父亲在位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4),进一步的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初一年级的父亲在位水平明显高于

19、初二年级,初二年级明显高于初三年级。同理,调查结果显示在不同的年级之间,初中生攻击行为程度的差异也很显著(P 0.001),初一年级的攻击行为水平显著高于初二年级和初三年级,初三年级显著高于初二年级。心理健康水平不同的年级之间同样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结果显示初一年级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初二年级,初二年级显著高于初三年级。表1 初中生父亲在位、攻击行为和心理健康得分的差异比较(xs)项目类别例数父亲在位攻击行为心理健康性别男4773.540.781.220.683.970.73女4533.560.781.240.693.950.77t0.423-5.192-0.261年级初一3003

20、.650.731.340.403.790.74初二3203.550.841.130.783.990.83初三3003.440.731.230.784.110.61F5.685*6.883*15.085*家庭离异离异家庭2952.970.711.850.553.290.64非离异家庭6253.840.630.970.504.290.54t18.108*24.183-24.562*独生子女独生子女1423.370.741.320.743.800.74非独生子女7783.580.771.220.673.990.75t-2.9521.561-2.793注:*P0.05;*P0.01;*P0.0012.

21、2 初中生父亲在位、攻击行为和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将920例初中生父亲在位水平、攻击行为程度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均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其结果如表2所示。经过分析发现,父亲在位水平、攻击行为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三者之间具有两两相关性。如表2所示,父亲在位水平与攻击行为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以上结果说明初中生父亲在位水平越高,攻击行为程度越低;父亲在位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而这样的结果说明较高的初中生父亲在位水平对应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攻击行为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具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这可以被理解为初中生攻击行为的程度越高,其心理健康水

22、平相应变低。29心理月刊2022年 第24期 Vol.17表2 初中生父亲在位、攻击行为和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xs)变量得分父亲在位攻击行为心理健康父亲在位3.550.771攻击行为1.230.680.670*1心理健康3.960.750.734*0.670*1注:*P0.012.3 心理健康在父亲在位和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依据Kenny和Baron16关于中介效应模型引入的一个三变量路径的因果链,即在因变量中有两个因果路径:自变量(路径c)的直接影响,中间变量(路径b)的影响,以及自变量通过中间变量(a)影响因变量。根据之前的研究方法,在本研究中自变量为父亲在位,因变量为攻击行为,从而

23、探讨是否父亲在位可以通过影响心理健康进而影响攻击行为,其路径图如图1所示。本研究依据温忠麟17提出的中介变量的效应检验分析方法进行检验,其研究结果如表3所示。具体检验步骤如下:第一步的预测变量和因变量分别为父亲在位和为攻击行为,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是否有显著的回归系数。结果发现,父亲在位对攻击行为的影响具有显著性(B=-0.615)。第二步的预测变量和因变量分别为父亲在位和心理健康,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检验回归系数是否显著。结果发现,父亲在位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显著性(B=0.696)。第三步是以父亲在位、心理健康为预测变量,攻击行为为因变量,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检验回归系数是否显著,并确定是否存在中

24、介效应,以及如果存在中介效应,则为部分中介效应还是完全效应。结果发现,将父亲在位和心理健康作为预测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后,心理健康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依然显著(B=-0.441),而父亲在位对攻击行为的影响有所减少但未完全消失(B=-0.308)。由此可见,心理健康在父亲在位和攻击行为这两者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作用。心理健康父亲在位攻击行为abc图1 假设模型图1 假设模型表3 心理健康在父亲在位和攻击行为间的中介效应分析变量因素BR2调整R2Ft自变量父亲在位-0.6150.4850.484864.338*-29.423*因变量攻击行为自变量父亲在位0.6960.5170.517983.113*31

25、.355*因变量心理健康自变量父亲在位-0.3080.5980.597681.655*-11.569*因变量攻击行为心理健康-0.441-16.046*注:*P0.0013 讨论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在发现初中生父亲在位、心理健康及攻击行为这三者在两两之间存在相关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心理健康可能在父亲在位和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父亲在位水平除了可以直接影响初中生的攻击行为程度之外,还可以通过影响心理健康间接影响初中生的攻击行为程度。我们根本研究提供的理论依据从提升父亲在位水平的角度出发,提升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攻击行为。3.1 初中生父亲在位、攻击行为和心理健康在人口学变量方面

26、的分析在父亲在位方面,本研究发现初中生父亲在位水平在三个年级和是否为离异家庭方面具有明显差别。结果显示初一年级同学的父亲在位水平显著高于初二年级,同时初二年级显著高于初三年级,在刘美娟18研究中也有一致的结果。父亲在位水平在是否为离异家庭方面具有明显差别,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处于非离异家庭中的初中生其父亲在位水平显著高于处于离异家庭中的初中生,此结果与李小龙19研究一致。在攻击行为方面,本研究发现初中生攻击行为的程度在三个年级中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初一年级学生的攻击行为程度显著高于初二、初三年级,而初三年级显著高于初二年级。郝宣4研究也表示孩子随着年级的升高,在遇到问题时其解决方式会发生改变,可能

27、攻击行为从身体攻击向语言攻击转变。在心理健康方面,本研究发现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在三个年级和是否为离异家庭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初三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初二年级,初二年级显著低于初一年级(表格中数据出现错误),此结果与刘美娟18、刘文敬等20研究结果一致。此外,结果显示非离异家庭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离异家庭,这与谢其利21研究结果一致。产生这一结果可能与离异导致父母对孩子心理的疏忽有关,离异家庭的父母可能在离婚之前或是离婚之后仍然矛盾重重,而由此产生的持续争吵也会对孩子心理健康造成显著影响。3.2 初中生父亲在位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初中生父亲在位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之

28、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即较高初中生父亲在位水平与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应,这与刘阳等22研究类似。如果在子女教育过程中缺少了父亲的角色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提高父亲在位水平能够为孩子带来更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父亲在位还能够有效促进教育孩子安全感的形成,以及自尊、自信、独立等男性特征的发展。并且健康的心理需要社会的支持,社会的支持离不开父亲的支持,父亲为孩子带来的社会支持也会相应更多,在给到孩子充分的安全感的同时,也让孩子得到充分的自尊7,23。此外,根据Krampe对父亲在位的定义中,父亲在位更准确的理解应该为心理父亲在位,其中内心的父亲是核心组成部分,不仅包括了内化的父亲体验,还包括了象征性的

29、父亲,也就是说,孩子对父亲的认识中往往是勇敢、坚强、高贵和其他的形象。而强壮、独30心理月刊2022年 第24期 Vol.17下转第(55)页立、勇敢、自信的父亲意象特征可以促进孩子男性性格的发展24。杨燕等25通过对天津市550例大学生调查发现,父亲在位水平与儿童安全感以及人际信任水平存在高度显著的正相关性,较高的父亲在位水平可以显著增加儿童安全感,而这样的结果可以使他们的人际信任程度提高。安全感作为健康的同义词,高水平的父亲在位与高水平的安全感相对应,也就是促进心理健康。由此可见,高水平的父亲在位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3.3 初中生心理健康对攻击行为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攻

30、击行为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即较低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会导致较严重程度的攻击行为,即发生攻击行为的可能性越大,此结果与严小艺26和哈丽娜等27研究结果一致。此外,根据已有研究表明28,心理健康对孩子的适应性发展研究具有非常明显的积极因素影响,并且积极的应对方式也是保持健康的心理的重要品质。当心理状态处于失衡状态时,其对待不顺心的事情时可能无法积极应对,因此产生言语或身体相关的攻击,杨娃等29的研究结果能够很好证实这一点。此外,王旭等30和郝义彬等31的研究表明,孩子的心理素质对攻击行为及其各因子都具有良好的负向预测作用。因此可见,初中生心理健康对攻击行为具有显著影响。3.4 心理健康的

31、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心理健康在初中生父亲在位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效果显著,心理健康在初中生父亲在位对攻击行为的影响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即可理解为初中生父亲在位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其攻击行为,父亲在位还可以通过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从而间接影响攻击行为。通过阅读之前与攻击行为有关文献发现2,4,10,32,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充足的情感温暖以及更多的理解,可降低孩子在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方面的攻击行为程度,此外如果在一个孩子学习成长发展过程中父亲过于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孩子或者过分干涉孩子生活和过度保护都有可能提高孩子的攻击行为程度。结合文献和本研究结果,可以得出初中生父亲在位可以直接影响其

32、攻击行为的结论。现已有研究表明33,孩子具有更高质量父亲在位,那么他们往往具有更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对自己的情绪往往具有更好的调节能力,而更加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减少攻击行为发生的可能性。相反,父亲缺位可通过增加焦虑型依恋进而降低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结合已有研究和本研究所以父亲在位可以通过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可以间接影响攻击行为。本研究也有不足之处。首先,在研究是否为独生子女对初中生父亲在位、攻击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差异性比较时,独生家庭子女的数量占比中仅有142例,而非独生子女的数量占比为778例,其数量差异较大,进行检验时其结果可能存在不可靠性,因此是否为独生子女在初中生父亲在位、攻击行为和心理健康

33、中是否存在差异还待讨论。其次,本研究的内容局限于父亲在位、攻击行为和心理健康总体情况之间的相关性和中介效应,本研究使用的量表中父亲在位可分为8个因素,攻击行为分为3个项目,心理健康可分为10个因子,其具体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以中介效应可以在未来研究中进一步讨论。4 结论初中生父亲在位、攻击行为和心理健康在年级和是否为离异家庭两个人口学变量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初中生父亲在位、攻击行为和心理健康之间具有两两相关性。初中生的父亲在位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初中生父亲在位水平与攻击行为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攻击行为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心理健康在父亲在位和攻

34、击行为这两者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初中生父亲在位既可以直接影响攻击行为,也可以通过心理健康从而间接影响攻击行为的出现。(收稿日期:2022-09-29;修回日期:2022-11-21;编辑:王晨光)参考文献1 余毅震,史俊霞,吴汉荣.DIAS攻击行为量表的信效度研究C/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2004.2 闫新,刘娜.父母教养方式对五年级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情绪管理能力的中介作用J.价值工程,2017,36(28):4.3 利振华,喻承甫,刘庆奇,等.学校氛围与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关系:自我控

35、制的中介与父母支持的调节作用C/.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2021:468-469.4 郝宣.父母教养方式和小学生校园攻击行为的相关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7.5 Batanova M D,Loukas A.Social Anxiety and Aggression in Early Adolescents:Examining the Moderating Roles of Empathic Concern and Perspective TakingJ.J Youth Adolesc,2011,40(11):1534-1543.6 Fung A.Adolescen

36、t Reactive and Proactive Aggression,and Bullying in Hong Kong:Prevalence,Psychosocial Correlates,and PreventionJ.J Adolesc Health,2019,64(6):S65-S72.7 Kamphuis J,Meerlo P,Koolhaas J M,et al.Poor sleep as a potential causal factor in aggression and violenceJ.Sleep Med,2012,13(4):327-334.8 余毅震,史俊霞,黄艳,

37、等.家庭因素与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关系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0):3.9 刘雨欣,周楠.家庭教养方式与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关系研究综述J.教育观察,2021,10(36):6-9.10 冯雪,任锦锦.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性别的调节作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20(30):3.11 陈玉兰,戴艳,陈宏,等.父亲教养参与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4.12 Wang M.Harsh parenting and adolescent aggression:Adolescents effortful control as

38、the mediator and parental warmth as the moderatorJ.Child Abuse Negl,2019,94:104021.13 Cabrera N J.Father involvement,father-child relationship,and attachment in the early yearsJ.Attach Hum Dev,2020,22(1):134-138.14 王极盛,李焰,赫尔实.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J.社会心理科学,1997,13(4):6.15 吴国来,王敏迪,韩萍,等.中学生父亲在位量表的修订J.中国临

39、床心理学杂志,2016,24(6):5.16 Baron RM,Kenny DA.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conceptual,strategic,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J Pers Soc Psychol,1986,51:1173-1182.17 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2005,50(2):268-274.18 刘美娟.初中生父亲在位、网络成瘾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

40、学,2020.19 李小龙.离异单亲家庭初中生父亲在位对学习倦怠的影响:自尊、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和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D.荆州:长江大学,2019.55心理月刊2022年 第24期 Vol.17及未来就业竞争激烈等各方面压力大有关3;第三,教养方式为隔代或其他“非父母抚养长大”的学生情绪得分低,可能是个体成长过程中往往缺乏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照顾保护,因而在人际交往或其他社会活动中更容易隐藏或压抑自己的情绪情感,从而抑制情绪的表达19,导致情绪得分较低;第四,非班干部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的锻炼机会,部分学生有社交焦虑,且排解负面情绪的能力较弱,心中的负面情绪得不到广泛且合理地宣泄,长期受到负面情绪的

41、影响,导致其情绪得分较低20。中介效应分析显示,医学生的情绪更容易被其对社会支持的理解领悟情况直接影响。社会支持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境资源,对社会支持的良好理解和领悟能够对个体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去获得丰富的自我效能感和相应的自尊感受,从而能抵御负面情绪的产生,从而产生正面情绪效应2。中介效应分析还显示,医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可通过增强其学校归属感间接增强其情绪。考虑学生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越高,被周围人群的认可及重视感受越深刻,更能感受到存在感,学校归属感因而越强,同时,学校归属感越强反馈增加其存在感及学习和社交自信心,领悟社会支持水平也会同步提高,共同增强其积极情绪14。综上所述,高职在校医

42、学生的情绪会明显受到领悟社会支持和学校归属感的共同影响,并且高职医学生的情绪在性别、专业、教养方式以及家庭结构不同的人群中也有明显差异。本次研究局限在高职在校医学生层面,为横断面调查,在其他学历群体和其他专业群体是否有差异性表现还有待进一步的调查,情绪及学校归属感和领悟社会支持三者间内在作用机制是我们今后继续研究的方向。(收稿日期:2022-09-26;修回日期:2022-11-18;编辑:齐亚梦)参考文献1 Izard CE,Haynes OM,Chisholm G,et al.Emotional Determinants of Infant-Mother AttachmentJ.Child

43、 Development,1991,62(5):906-917.2 崔丽霞,刘娟,罗小婧.社会支持对抑郁影响的中介模型探讨J.心理科学,2014,37(4):980-984.3 徐璐璐,贺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压力知觉与抑郁情绪的关系:心理资本和领悟社会支持的作用J.教育生物学杂志,2020,8(4):234-239,277.4 Manuel Barrera.Distinctions between social support concepts,measures,and modelsJ.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986,14(4):4

44、13-445.5 吴春琼.教师支持方式对15岁学生积极情绪的影响学校归属感的中介作用J.上海教育科研,2020,40(7):28-33,92.6 哈战荣,陈雅丽,王哲.当前高校学生学校归属感现状调查及提升途径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36(5):142-147.7 Goodenow C,Grady KE.The relationship of school belonging and friendsvalues to academic motivation among urban adolescent studentsJ.J Exp Educ,2010,62(1):60-71.8 刘

45、亚楠,张舒,刘璐怡,等.感恩与生命意义:领悟到的社会支持与归属感的多重中介模型J.中国特殊教育,2016,33(4):79-83,96.9 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5.10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1-133,127-130,200-202.11 钟霞,姜乾金,钱丽菊,等.医务人员压力反应与社会支持、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70-72.12 James H Wirth,Donald R Lynam,Kipling D Williams.

46、When social pain is not automatic:Personality disorder traits buffer ostracisms immediate negative impactJ.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2010,44(3):397-401.13 王乃仟.社会排斥后的无意识情绪调节D.开封:河南大学,2013.14 兀巍.专科医学生社交焦虑与职业能力确定感、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月刊,2021,16(22):36-38.15 兀巍.专科医学生自尊在存在的意义对控制感影响中的调节效应J.心理月刊,2021,16(

47、20):59-60,68.16 周浩,龙立荣.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6):942-950.17 温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4,22(5):731-745.18 魏丽芹,宫庆慧,高荣慧.护理专业大专女生情绪智力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74-76.19 吴燕霞,卢家楣,谢庆斌.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情绪表达的影响:成人依恋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8):1246-1251.20 陈新,马永红,王艺霖.城市生活压力事件与农村生源大学生心理适应:情绪的中介作

48、用J.心理月刊,2021,16(21):32-35.上接第(30)页20 刘文敬,尤美娜,张芳,等.上海市在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因素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9,27(9):4.21 谢其利.离异家庭初中生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J.中国学校卫生,2020,41(7):3.22 刘阳,谢姗珊,闻素霞.父亲在位与初中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20,41(6):4.23 冯翠仙,智银利,刘秋怡.初中生父亲在位与安全感、自尊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6):3.24 沈伟栋.国内父亲在位研究综述J.心理学进展,2019,9(6):8.

49、25 杨燕,张雅琴.大学生父亲在位、安全感与人际信任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6,33(2):6.26 严小艺.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影响: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D.保定:河北大学,2021.27 哈丽娜,王灵灵,戴秀英,等.宁夏大学生攻击行为与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2):233-235,238.28 Luningham J M,Merrilees C E,Taylor L K,et al.Relations Among Fathers Presence,Family Conflict,and Adolescent Adjustment in

50、 Northern IrelandJ.Child Dev,2021,92(3):904-918.29 杨娃,邢禹,关梅林,等.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心理资源对中职生亲社会和攻击行为的影响情绪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7,24(5):6.30 王旭,刘衍玲,林杰,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小学生攻击性现状分析及影响因素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3(1):10.31 郝义彬,吴柯,权菊青,等.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与欺凌他人行为的相关性J.中国学校卫生,2022,43(2):225-228.32 鞠文静,朱立婉,王苗,等.大学生10岁前心理攻击和体罚对焦虑及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J.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