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专题博物馆展示与利用的创新...索——以南京城墙博物馆为例_金连玉.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4850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博物馆展示与利用的创新...索——以南京城墙博物馆为例_金连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专题博物馆展示与利用的创新...索——以南京城墙博物馆为例_金连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专题博物馆展示与利用的创新...索——以南京城墙博物馆为例_金连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09博物馆实践专题博物馆展示与利用的创新探索以南京城墙博物馆为例The Innovations of Exhibition for Thematic Museums:Taking Nanjing City Wall Museum as an Example金连玉 马麟Jin Lianyu Ma Lin(南京城墙博物馆,南京,210001)(Nanjing City Wall Museum,Nanjing,210001)内容提要:以文化遗产展示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承担着传播、展示文化遗产价值与内涵的职责,其建筑选址与设计、展览主题与内容、藏品储备与利用等均应围绕遗产本体展开。南京城墙博物馆以展

2、示南京城墙文化遗产价值为基本定位,博物馆建筑以突出城墙遗址为核心,与外围景观和谐共生,与城墙本体高度融合;展览主题与内容设计围绕南京城墙遗产价值内涵与特色,以展示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为核心,立足博物馆自身定位,借助“透物见人”的展示思路,展现遗产背后的人及人们的生活,全面搭建南京城墙文化遗产价值与内涵展示平台,同时也提出了一种新型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的建设思路与研究视角。关键词:文化遗产 专题博物馆 南京城墙 博物馆建筑 展览展示Abstract:The city walls were the material remains of city-building activities,and the

3、 most significant features of the emergence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hina.There are still a large number of city walls on the vast land of China,the longest and largest of which is the Nanjing City Wall.In this article,we focus on the design idea of architecture and the theme and conte

4、nt of the exhibition to present how to exhibit the Nanjing City Wall in the museum.As a comprehensive representation of city wall sites,Nanjing City Wall Museum advances the architectural implication,exhibition theme,and content.The theme of the museum closely focuses on the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

5、lue of cultural heritage.The building of the museum focuses on the city wall site,coexists harmoniously with the peripheral landscape,and is highly integrated with the city wall itself.The content design advanced preferred the historical,cultural,and heritage value of the Nanjing city wall,carrying

6、the exhibition idea of“showing people and their life through the site”.It not only builds a comprehensive display platform for present the cultural heritage values of Nanjing City Wall,but also creates a new research perspective of thematic museums.Key Words:Cultural heritages;thematic museum;Nanjin

7、g City Wall;architecture implication;exhibition110MUSEUM博物院双月刊 2022年第6期 总第36期“世界遗产”正日益成为文明交流互鉴,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截至2021年底,中国申报成功的世界文化遗产共有38项,2022年8月中国列入申遗预备名单的文化遗产项目共有43项1。根据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即指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建筑群、人类工程及考古遗址等,其概念和广义的遗址类似2。多样化的文化遗产带动了博物馆的发

8、展,我国的博物馆类型也呈现出社会化、专题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3。专题博物馆是一类与传统综合、历史类博物馆有别的博物馆类型,是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世界文化遗产(包含申报成功及列入预备名单的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博物馆,承担着传播、展示文化遗产价值与内涵的职责,是一类较为特殊的专题博物馆。这类博物馆应该怎么做,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苏东海曾发文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其中很多观点都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4。本文以南京城墙博物馆建设为例,提出作为一种以文化遗产展示与传播为定位的新型专题博物馆,在博物馆建筑选址与设计、展览主题与内容创新、藏品单一问题处理等方面的创新尝试,以期抛砖引玉,促进学界对文化遗产专题

9、博物馆讨论的开展。一、馆舍选址与设计:遗产内涵传递的重要载体博物馆建筑是展现和表达文化遗产内涵的重要载体,作为以南京城墙文化遗产价值展示传播为基本定位的专题博物馆,南京城墙博物馆选择在遗产地建设馆舍,并借鉴了遗址博物馆建设原则,在保护的前提下,充分考虑遗产特色与周围环境,积极利用建筑语言提升博物馆与遗产本体的关联度,实现文化遗产内涵的有效展示与传播。一般来讲,为保护遗址完整性,减少建设中对遗址可能的破坏和扰动,遗址博物馆选址通常要离开遗址本体,选在建设控制区内,但又要考虑参观流线的连续性,将博物馆参观与遗址现场的参观流线衔接起来5。可以说,遗址博物馆的选址综合遗产本体保护需要与遗址参观流线考量

10、两大基本要素,空间上与遗址保持一致性,积极发挥博物馆的保护功能与展示功效,促进博物馆与遗址的紧密联动。南京城墙博物馆在充分考虑遗址保护的前提下,选择城墙建设控制地带就近建馆,并基于南京城墙环绕南京市一周,具有本体线路较长、各段参观游客量不均衡等特点,结合各城墙段人流量分析,博物馆最终选址在中华门城墙段,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门直线距离50米,便于形成馆舍与遗址的紧密互动,最大限度地展示、传 播南京城墙文化遗产内涵。中华门明代称聚宝门,是明代京师正南门,拥有高大坚固的墙体,独特的三重内瓮城防御结构,是东亚地区规模最大的内瓮城。中华门毗邻秦淮河,秦淮河以南至中华门一带是南京历史最为悠久的老城南

11、,自古市井繁华、文化兴盛。中华门是南京最具代表性的城门,是南京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年游客量达百万人次,空间上毗邻老门东、大报恩寺,便于形成区域旅游联动。南京城墙博物馆与遗产本体从地理空间上紧密相连,以博物馆集中展示南京城墙历史、文化、科技、军事等价值,毗邻的中华门城墙为公众提供实地游览与在地体验,形成“博物馆+文化遗产”的有机联动,吸引观众在参观博物馆陈列后,继续到遗产地游览。博物馆作为展示窗口和引导中心,既为到馆的观众提供与文化遗产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也有助于公众更好地欣赏、理解南京城墙的遗产价值与文化内涵。此外,博物馆作为展览展示的重要载体,其建筑设计一般以契合展览主题为主,越来越多的博

12、物馆也倾向借助建筑设计展现自身特点,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不过,南京城墙博物馆以展现遗产价值与内涵为核心,其建筑设计原则与遗址博物馆有较多相似之处,既要借助建筑设计恰当地表达遗产内涵与文化价值,又要避免对遗址本体与环境产生干扰与影响。因此,其建筑设计秉承了对遗址与周围环境最小干预原则,充分考虑城墙遗产特色111博物馆实践与周围环境特点,以“呈墙”为设计理念,以突出城墙为主要建设原则,通过现代建筑手法实现历史文物与当代博物馆之间的对话6。一方面,博物馆建筑始终坚持城墙才是主角的原则,无论高度和体量均以城墙本体为优先考虑,外观简洁、低调,凸显以博物馆衬托城墙的建设理念,突出遗产本身建筑特色。另一方面

13、,建筑设计以“呈墙”为特点,利用中华门瓮城的斜坡马道和层楼平台为设计元素,将馆舍外立面设计成多折坡道的样式,同时以反向攀升的高度连接高低错落的平台,使得博物馆整体造型与中华门段城墙和谐统一。建筑外观利用最贴近城墙的青灰色为主要色调,从视觉上实现古城墙与新展馆之间的和谐交融,避免现代建筑与遗址产生视觉冲突。特别是馆舍外立面创新性地采用双银LOW-E夹胶夹丝中空玻璃幕墙,呈现出一种建筑消隐的效果,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最小干预。总体看来,南京城墙博物馆建筑选址与城墙空间上联系紧密,在实现对城墙本体保护的同时,以低调、内敛的设计手法及创新材料的采用,降低新建筑对遗产本体与周围环境的干扰。同时,吸收文化遗产

14、价值与建筑信息,转化为现代建筑语汇进行利用,借助建筑设计,展示与传递南京城墙遗产价值与内涵,提升博物馆与遗址的关联度(图1、图2)。二、展陈主题与内容:遗产价值阐释与传播创新陈列展示是博物馆的基本功能之一,是体现博物馆基本属性,为公众提供知识、学习及欣赏等活动的重要途径。相较于传统综合类、历史类博物馆,以遗产价值展示为核心的专题博物馆展示文化遗产价值是其展览的重要内容,但鉴于遗产的多样性特征,各博物馆展览定位有所不同。如良渚博物院基本陈列围绕“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定位,“从讲好中国故事的 立意出发,采用线面点的叙事结构既表现了展览的主题,又探索了展览叙事模式”7。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定位为“展

15、示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的一座大运河专题博物馆,为展示中国大运河作为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文化公园的价值和作用展览设置以大运河的历史变迁为时间轴,空间上涵盖大运河全流域,适当突出江苏段特图1 南京城墙博物馆毗邻中华门王腾 摄112MUSEUM博物院双月刊 2022年第6期 总第36期质,重点展示大运河带给民众的美好生活”8,其常设展览“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立足这一定位,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中国大运河作为世界遗产的价值,及其取得的科技成就、所蕴含的工匠智慧、所承载的民族精神9。殷墟博物馆展览以“殷商文明”为主题,围绕城址、冶金术、礼制、文字等文明要素设计展览,结合强化商文明核心特

16、征的临展,共同诠释了中国的商文明,将殷商文化包含的“突出的普遍价值”呈现给公众10。总体看来,各文化遗产博物馆均立足自身定位,以突出文化遗产特色为核心,结合遗产价值内涵、可供展示资源等确定展览主题,设计展览内容与展陈形式。南京城墙博物馆常设展“旷世城垣南京城墙历史文化陈列”(以下简称“旷世城垣”)立足博物馆基本定位,将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融入展览主题与内容中,进一步实现展览主题创新,拓展展览内容,促进文化遗产价值有效传播。同时,以“透物见人”的展览思路,侧重于对遗产背后的人以及人们的生活进行展示,丰富了展览内涵,拉近了遗产与人的距离。1.以突出的普遍价值为核心实现主题创新文化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

17、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简称OUV)是评定世界遗产的核心依据与标准,也是对遗产价值的高度提炼,综合体现了遗产的独特性与完整性。“旷世城垣”展围绕南京城墙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展览主题,创新性地结合文化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从南京城墙设计思想、筑城技术、都城文明、军事防御和遗产传承五个方面,全面展示南京城墙历史文化与遗产特色。第一部分“天地融合 大明之都”,从人地关系、象天法地角度阐释南京筑城思想;第二部分“一砖一石 众志成城”,突出城墙的建筑技术和建造工程的典范之处;第三部分“四重城垣 皇都威仪”,侧重展示南京城墙的都城规模和格局,体现其作为文明见证的独特之处;第四

18、部分“战火洗礼 城垣沧桑”,以南京城墙经历的数次重要战役图2 南京城墙博物馆与中华门航拍图王腾 摄113博物馆实践为基本脉络,穿插防御小专题,展现城墙的军事防御功能,是南京城墙军事遗产价值的突出表现;第五部分“山水城林 遗产传承”,聚焦近代以来城墙的功能转换以及同当代南京和南京人的关系,呈现其作为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五个展览单元围绕南京城墙的文化遗产价值展开叙述,既独立成章又环环相扣,通过展品的聚合,辅助多种展览形式,集中阐明展览主题,形成宏大、宽泛的展览叙事,向观众传达南京城墙是文明的见证、建筑技术的典范、人地关系的代表,是14世纪东亚城墙营建技术的最高峰,是优秀的世界文化 遗产。“

19、旷世城垣”展立足南京城墙博物馆基本定位,以南京城墙文化遗产价值为展览主题,结合建筑技术、人地关系、军事防御等遗产价值,全面阐释了南京城墙的营建背景、选址思想、营建技艺、防御功能。既打破了城墙即一道墙或者一重防御体系的传统认知,从狭义的南京城墙扩展到明代南京四重城垣体系,扩展到城墙与城市的空间格局、城市规划和城市生活的结合,又上溯南京千年城史,下迄现代城墙保护修缮与遗产活化利用,展现了南京城墙在历史长河中功能和价值的不断转化,实现展览主题与内容的创新及突破。2.“透物见人”的展览思路丰富展示内涵现代博物馆从专注对“物”的收藏、展示与研究,逐渐转向对人的关注。就文化遗产的产生及价值创造而言离不开人

20、的积极作用,文化遗产价值传播与保护工作更离不开遗产地居民、管理机构人员、享受遗产福祉的人等各种人为因素影响。同时,遗产主体与遗产保护主体之间的断层和脱节,也是造成遗产保护实践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11。城墙是古代人类筑城活动遗留下来的物质遗存,筑有防御性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市产生和连续发展的最显著特征12。中国广袤的大地上,至今仍耸立着大量城墙遗迹,而都城城墙也成为中古以后帝国都城最鲜明的物化表征之一13。不同于处在荒野中已被废弃的遗址,南京城墙矗立于地面已逾650余年,仍与现代城市和谐共生,它勾画了城市的边界与轮廓,与现代人生活紧密相关。南京城墙作为南京地面现存体量最大的文物本体,不仅构筑了整座城

21、市的筋骨,其遗产基本特点更是与人以及人的生活广泛相连。因此,除了讲述城墙营建历史、建筑特色、防御用途等之外,“旷世城垣”展着重呈现南京城墙背后鲜活的个人,形成“透物见人”的展览思路,丰富了城墙遗产的展示内涵。展览第一单元利用球幕电影,从天象与城的角度,展现古人对城墙人地关系的处理,以及城墙营建的建设理念;第二单元展现南京城墙营建技艺,通过对南京城墙砖铭文的梳理与提取,展现在南京城墙营建过程中,烧造南京城墙砖的人夫、坯匠、窑匠等基层劳动者。这些人都是正史中常常忽视的人群,而规模宏大的南京城墙就是由这些鲜活的个人营建的;第五单元将视角转向现代南京城墙遗产保护与修缮,侧重展示保护、修缮城墙的人,突出

22、城墙遗址从军事防御到文化遗产转型中,生活在这座文化遗产中的人和他们的生活。特别是在内容设计中,“旷世城垣”展利用前期“南京城墙记忆口述史”成果,在展览结尾以大屏展示的形式,展现了100位拥有南京城墙记忆个人的“城墙记忆”(图3),实现由图3 南京城墙记忆大屏王腾 摄114MUSEUM博物院双月刊 2022年第6期 总第36期“物”的展览回归人的记忆。文化遗产是有关过去的记忆和重新体验记忆的经验传承,它作为一种无形的符号,与公众相互关联。通过物质文化遗产与人的记忆资源的结合,可以让公众在展览中受到触动,提升文化遗产的影响力与传播力。因此,“旷世城垣”展虽以展品聚合进行“物”的展示,但展览中始终着

23、眼于遗产背后的人及人们的生活,并以活在人记忆中的城墙作为展览收尾,建立起与公众对话的语境,既体现了城墙与人及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的特点,又拉近了公众与遗产的关系,将城墙与人紧密连接在一起。三、藏品单一的处理:突破遗产价值展示困局藏品是一座博物馆的核心,也是立馆之本,是博物馆展览、社教、推广等工作开展的基础。有关现代博物馆“以物为本”还是“以人为本”虽存在争议14,但可以肯定的是,博物馆区别于其他机构的本质依然是以实物收藏、展示为核心。同时,正如麦夏兰曾指出,藏品也是物与人特定关系的展演,是理解物质社会和社会世界的特殊路径15。博物馆借助藏品的展示、解读与阐释,聚焦展览主题,以体现自身功能与价值。

24、然而,以遗产价值展示为主的专题博物馆多以遗址在地展示为主,与一般遗址博物馆类似,存在缺乏文物积累、藏品较为单一、展陈形式吸引力不够等问题,给文化遗产的价值展示与传播带来了一定的局限。针对缺乏文物积累、藏品较为单一等问题,南京城墙博物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1.紧扣展览主题有针对性地丰富馆藏博物馆展览借助馆藏实物资料,保证了展览的真实性与科学性。部分专题博物馆受自身定位及考古发掘等工作限制,存在缺乏藏品积累,藏品过于单一等问题。如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建馆之初,就面临着零展品的困境;良渚博物院作为史前遗址博物馆,也存在考古发掘材料同质化严重,藏品单一等问题。不过,通过紧扣展览主题有针对性地征集藏

25、品、丰富馆藏,可以弥补藏品储备不足等问题。“旷世城垣”展以阐释南京城墙文化遗产价值为展览主题,除了利用综合陈列展示南京城墙的建设背景与概况外,还从营建技术、选址思想、军事防御、文化遗产等多种角度,综合反映南京城墙丰富的遗产价值。围绕这一展览主题,展览有针对性地扩展藏品类型,多方面征集相关展品。如第四单元“战火洗礼 城垣沧桑”集中展示南京城墙的军事防御功能,城墙作为古代城市防御系统,其营建及发展与战争防御、兵器的发展与成熟有密切关系。展览中,为进一步表现城墙防御特点,以南京城墙经历的数次战争为脉络,配合对元末明初至民国时期武器装备的藏品征集,全面展现14世纪以来兵器的发展与演变对城墙防御功能的影

26、响。对重点展览内容如元末明初的火器发展,以小专题的形式聚合展品,进行知识深度与广度延展,既避免打乱展览主线,又适当地扩展了展览范畴。不过,博物馆藏品征集应围绕办馆宗旨或定位,紧扣展览主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征集。脱离展览主题与定位,则会导致展览逻辑混淆、主题不清等问题,为实际布展工作造成极大障碍。2.深入研究延展展览内容,打破藏品单一劣势对于文化遗产博物馆而言,“不断深化文化遗产地文化内涵的研究,是当地博物馆要做的头等大事”4,目前我国遗址博物馆建设中也普遍存在展示传播学术支撑不足等问题16。同时,研究工作的开展也有助于弥补藏品单一等劣势,通过围绕展览主题,拓宽研究视角,延伸展览内容,并有意识地吸收

27、多样化的考古新成果,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展品单一、不足等问题。就南京城墙博物馆前身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而言,馆藏藏品90%以上为城砖,藏品单一,同质化问题严重。南京城墙博物馆在新馆建设之初,组建了一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策展团队,以扎实、深厚的学术研究为展览提供可靠依据,并立足115博物馆实践遗产价值研究,进行展览内容相应扩展,有目的地吸纳最新考古成果,丰富藏品种类,打破藏品单一的局限。比如,南京城墙以砖石砌成,城砖是构成南京城墙的基本要素,第二单元展览中就以城砖烧造运输修筑城墙为线索,形成“从一培土到一座城”的策展思路,扩展展览内容,实现砖窑、砖坯遗址、制砖工具等多样性的藏品展示。在展览中,

28、大量利用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五省城墙砖窑考古调查与研究成果17,并首次展示了江西黎川明代砖窑及砖坯遗址(图4)、南京栖霞区明代砖窑遗址考古材料,既利用藏品形象地向公众展示了城砖烧造、运输的历史,也实现了展览内容的延展与展品类型的多样化。此外,展览以大量学术研究为基本依据,如部分展项展览文字信息量较大,为灵活地传递展览内容与知识表达,借助了数字多媒体等手段,对展示内容进行适当压缩和折叠,形成分众解读,由观众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是否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实现展览内容的有机延展,并拓宽了展览内容的传播渠道。3.创新展陈形式,增强展览观赏性与交互性展览中既侧重挖掘展品内容,实现展览宏观叙事与微观表达的结合

29、,又应探索、创新展陈形式,提升展览知识性、观赏性与交互性。对于文化遗产而言,增强互动性体验,向公众普及对遗产地文化价值的认知,也是拉近遗产与人的重要渠道。在“旷世城垣”展中,针对传统城砖展示形式较为单一,且观赏性较差的问题,创新性地以城砖矩阵形式展示700多块不同铭文的城墙砖,给观众带来了较强的视觉冲击,该展厅成为博物馆的“网红打卡点”(图5)。基于对南京城墙砖文多年的研究与解读,将城砖根据产地分类排列于展墙上,并结合中央船型展柜的纪年砖、寺庙砖、女性砖、“名人”砖等特色城砖展示,还原650年前南京城墙营造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产生的深刻影响,激发观众参与到城砖铭文的解读与探索中。此外,城砖铭文还保

30、留了城砖烧造地点、各级责任人名,通过铭文信息的梳理与提取,鼓励观众找寻与自己同地区、同姓氏的城砖,带来更多的交互 体验。四、总结博物馆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实图4 黎川砖窑遗址展厅王腾 摄图5 城砖陈列展示效果王腾 摄116MUSEUM博物院双月刊 2022年第6期 总第36期参考文献1 UNESCO.TentativelistsEB/OL.(2022-08-16)2022-12-10.https:/whc.unesco.org/en/tentativelists/?action=listtentative&state=cn&order=states.2 中国政府网.保护世

31、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A/OL.(2006-05-23)2022-12-10.http:/ 单霁翔.构建多元、开放、包容的博物馆体系J.中国博物馆,2014(2):35-42.4 苏东海.文化遗产地的博物馆职责在哪里?N.中国文物报,2004-12-22.5 崔恺.遗址博物馆设计浅谈J.建筑学报,2009(5):45-47.6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历史与当代的对话:南京城墙博物馆J.中国艺术博物馆,2019(2):10-15.7 罗晓群.考古遗址博物馆展览原则的探索:以良渚博物院基本陈列改造为例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0(3):91-97.8 龚良.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建设定位和发展

32、要求J.东南文化,2021(3):119-124.9 林留根.历史、本体与象征:“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策展J.东南文化,2021(3):136-141.10 唐际根.殷墟博物馆:精美文物诠译殷商文明J.国际博物馆(中文版),2008(Z1):134-141.11 孙华,王思渝,魏子元,等.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6(2):27-32.12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南京明外郭遗址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1.13 许宏.大都无城:中国古都的动态解读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3.14 尹凯.“从物到人”:

33、一种博物馆观念的反思J.博物院,2017(5):6-11.15 MACDONALDS.AcompaniontomuseumstudiesM.Oxford:BlackwellPublishingLtd,2006:83.16 陆建松,朱峤.浅议遗址博物馆的功能及其展示传播学术支撑体系建设J.园林,2012(4):42-45.17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南京城墙砖官窑遗址研究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9.现遗产和世界交流互动的重要桥梁和媒介,苏东海先生曾指出,“对遗产地文化价值认识的越多,保护的自觉性就越高”4。通过博物馆的展示和传播,观众可以全面了解遗产的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从而激发起公众对文化

34、遗产的保护意识,有力地促进遗产的保护传承以及文旅事业的发展。作为一类较为特殊的专题博物馆,南京城墙博物馆以南京城墙这一大体量的不可移动文物作为展示主题,紧密围绕其文化遗产内涵价值与遗产特色,从博物馆建筑选址与设计、展览主题与内容、藏品储备与利用等方面进行创新尝试,搭建了文化遗产价值与内涵展示的平台,全面展现了南京城墙作为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历史内涵与文化价值,同时也提出了一种新型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的建设思路与研究视角。城墙是一座城市的象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实物见证。作为一座城市最鲜明的边界,它构成了居住者最基本的心理认同,即使在实体的城墙不复存在之后,人们依然会以城墙的旧址命名地名、区分城里城外,心理与文化上的城墙依旧保留了下来。正如刘易斯芒福德指出的,城墙规定了城市的边界,同时象征着城镇的威严。南京城墙博物馆作为全面展示南京城墙文化遗产价值的专题博物馆,其博物馆建筑选址与遗址紧密关联,馆舍设计低调、内敛,并恰当地利用了城墙元素,结合文化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进行展览主题与内容创新,以学术研究延展展览内容,处理藏品储备匮乏且单一问题,结合“透物见人”的展览思路,凸显遗产背后的人,突破了对城墙遗址的固定认识与传统展示模式,达到与南京城墙紧密结合的遗产展示与传播效果。在展览中,城墙已不再是一件普通的文物,而成为一座城市的象征,与人及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的文化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