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筑牢野生动物保护法治屏障_王萍.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4792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99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筑牢野生动物保护法治屏障_王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筑牢野生动物保护法治屏障_王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THE PEOPLES CONGRESS OF CHINA 26中国人大 202315立法筑牢野生动物保护法治屏障文/本刊记者 王萍野生动物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自然生态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生存状况同人类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2022年12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该法将于2023年5月1日起施行。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制定和不断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于1988年制定,2004年、2009年和2018年三次修正,2016年进行了修订。此次野生动物保护法修改,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对重要生态系

2、统保护和修复,坚持保护优先、规范利用、严格监管的原则,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进一步完善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制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做好与生物安全法、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等相关法律的衔接,秉持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2年12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李飞作了关于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此前,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第三十六次会议已分别对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进行了初审和二次审议。2020年10月,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初次提请全国人大

3、常委会会议审议。会后,经过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形成了修订草案二审稿。2022年8月30日,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二审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对于各方提出的加强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保护、强化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建立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分类分级管理制度等意见建议,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二审稿作出回应。在对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共收到3806位社会公众提出的12057条意见,另收到来信11封。社会公众主要就规范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展演、放生等提出了意见建议。相关意见建议在草案三审稿中作了体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根据有的常委委员、

4、专委会委员和部门、专家学者、社会公众的意见,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三审稿对有关内容作如下修改:一是在本法的立法目的中增加“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是在野生动物保护的原则中增加“加强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秉持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绿色发展”。三是防止外来物种侵害,明确规定:从境外引进的野生动物物种不得违法放生、丢弃,确需将其放生至野外环境的,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现来自境外的野生动物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等有关部门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同时增加规定,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对放生野生动物活动的规

5、范、引导。有的部门和社会公众建议加强对利用野生动物进行公众展示展演活动的规范管理。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采纳这一意见,增加规定:利用野生动物进行公众展示展演应当采取安全管理措施,并保障野生动物健康状态,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根据有些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专家学者、社会公众的意见,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增加规定:对违反本法规定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生态环境,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可以依照环境保护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加强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中国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对加强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和拯救繁育工作,维护生物

6、多样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云南大象北上及返回之旅,让世界看到了我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果。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1114只增加到1864只,朱鹮野外种群从1981年的7只增加到6000余只,藏羚羊野外种群从7万只增加到约30万只,江豚数量稳定在1000头以上,在野外一度消失的野马、麋鹿重新建立起野外种群。设立了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划定了一批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超过7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为了加强对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的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二审稿就明确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将野THE P

7、EOPLES CONGRESS OF CHINA 27202315 中国人大立法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划入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相关建设项目应当避让自然保护地以及其他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并征求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的意见。此外,修订草案二审稿对在自然保护地、迁徙通道和禁猎区、禁猎期内的所有野生动物都进行保护,并完善了禁猎工具和禁猎方法的规定,加大对滥用、使用禁猎工具和禁猎方法来猎捕野生动物行为的处罚力度。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主任岳仲明指出,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进一步加强了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这次修改体现党中央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精神,明确依法将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划入国

8、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进行严格保护。将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纳入应急救助范围,加强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能力建设,建立收容救护场所,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救护工具、设备和药品。”细化野生动物种群调控措施修订后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不仅加强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而且还细化了野生动物种群调控措施。岳仲明介绍,随着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恢复,一些地方野猪等野生动物泛滥成灾,危害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和农牧生产。为预防野生动物致害,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二审稿就明确规定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种群调控、建设隔离防护设施等措施,预防野生动物可能造成的危害;规定地方政府采取

9、预防、控制其他致害严重的陆生野生动物造成危害的措施以及实行补偿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予以补助;规定在野生动物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下,采取措施造成野生动物损害的依法不承担法律责任。修订后的法律进一步细化了种群调控相关制度措施,增加规定:一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根据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监测和评估情况,对种群数量明显超过环境容量的物种,可以采取迁地保护、猎捕等种群调控措施,对种群调控猎捕的野生动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和综合利用;同时明确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建设隔离防护设施、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等,预防野生动物可能造成的危害。二是将中央财政对致害防控的补助范围由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扩大

10、到其他致害严重的陆生野生动物。三是在野生动物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下,采取措施而造成野生动物损害的,依法不承担法律责任。加强外来物种防控外来物种入侵,破坏生态平衡,要防治外来物种侵害。此次修法加强外来物种防控,修订后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从境外引进的野生动物物种不得违法放生、丢弃,确需将其放生至野外环境的,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现来自境外的野生动物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等有关部门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同时规范野生动物放生活动,要求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对放生野生动物活动的规范、引导。完善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稳定的野生动物管理制

11、度岳仲明介绍,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稳定的种群,其“野性”降低,遗传性状也发生改变,应当区别情况,实行与野外种群差别化管理措施。据了解,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二审稿就明确规定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对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实行许可管理,对人工繁育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实行备案管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规定。明确应当区分情况将相关国际公约名录中的野生动物按照本法有关规定进行管理。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对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稳定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管理制度作了规定,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将这一制度扩展到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根据有关野外种群

12、保护情况,对不依赖于野外资源、技术成熟稳定、有一定养殖规模的人工种群可以不再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实行与野外种群不同的管理措施,但应当依法实行备案和专用标识管理。岳仲明表示,这些人工种群的一部分可以依照畜牧法规定列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按照家畜家禽管理;另一部分可不作为野生动物进行管理,适当放开其人工种群及其制品用于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此外,修订后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做好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决定的衔接。2020年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

13、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修订后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禁止食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猎捕、交易、运输在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陆生野生动物;同时加大对相关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社会公众应当抵制违法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要加强法律宣传、解读和引导。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要加快制定、完善相关配套规定,健全联合执法工作协调机制,严格执法,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国际合作与交流。新闻媒体要加强舆论监督,社会公众应当增强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积极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营造全社会保护野生动物的良好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