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课后习题-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34363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课后习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课后习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课后习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课后习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核舟记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核舟记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年级:姓名:411核舟记课后习题一、熟读课文,想象“核舟”上的情景。想一想,雕刻者高超的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归纳能力,回答本题要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加以归纳。参考答案:第一,雕刻材料体积虽小,内容却十分丰富。如船体长度和高度“八分有奇”“曾不盈寸”,只有“二黍许”,却雕刻了五个人、八扇窗,箬篷、船楫、炉、壶、手卷、念珠各一,对联、题款共三十四个字,可见雕刻技艺的精湛。第二,雕刻的人物动作、神态栩栩如生,展现出舟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文章中介绍核

2、舟上共雕刻了五个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表现。苏轼是黄庭坚的前辈,所以他是“左手抚鲁直背”,表示爱抚;黄庭坚是苏轼门生兼友人,所以与苏轼共处时,他表现出来的是“如有所语”,似乎在发表自己的见解;佛印是僧人,高蹈脱俗,所以“矫首昂视”;两个舟子,一喜动奔放,一喜静安然,动静相宜,互为补充,富有情趣。第三,于精细微小处绝不马虎了事,展现刀笔之神与“象”外之韵。如八扇窗“左右各四”,有对称之美。互相对望的雕栏也是对称的。窗上的对联“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分别出自后赤壁赋和赤壁赋,雕刻者将其刻入核舟,体现了用心之细、构思之巧。再有如“舟尾横卧一楫” 等生活化事物的刻画都体现了雕刻者的高

3、超技艺。二、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表格,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并讨论:作者为什么不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一一介绍?点拨:本题考查对本文说明顺序的把握。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我们首先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分析是按什么顺序来行文的。参考答案:全文先总体介绍王叔远的雕刻艺术,再具体介绍大苏泛舟赤壁的核舟,最后对核舟雕刻做一个分类统计。具体介绍核舟主体时,又是按照事物的逻辑顺序来介绍的。首先,这只核舟两头尖尖,中间部分较为厚实且有高度,被刻为船舱、船篷。所以首先介绍中间部分,这是这条船视觉上的“主体”的缘故。其次,中部的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

4、的优美环境。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船舱无疑就是背景部分了,先说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而且可以使读者初步感受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氛围。“主体”既明,船头的三个人物的位置自然也就很清晰了。苏、黄、佛印是主要人物,故此要先讲。船尾舟子是陪衬人物,故而后说。总之,作者这样写,一是为了表达方便,二是为了遵循事物内在的逻辑。基于以上原因,所以作者没有按照船头、中间、船尾这样一般的顺序进行介绍。三、本文语言简洁、严密、生动,使结合下列句子做具体分析。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3.舟尾横卧一楫。

5、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点拨: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的把握。回答本题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回答。参考答案:1.为了说明雕刻之能,作者先说尺寸之短,“径寸之木”,而后再说“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然后再进一步总结说“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通过这样的三个层次,条理清晰地将王叔远的“奇巧”充分介绍出来。语言简洁明了。这样既以综述的笔触说明王叔远微雕艺术之高明,后文再以“尝贻余核舟一”,自然引出对核舟的具体介绍。2.这句话使用了

6、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船体长度和高度,“约八分有奇”“可二黍许”,具体介绍了核舟的大小;而且因未经准确测量,作者使用了表示约数的“约”“有奇”“可”“许”,可见作者用语很谨慎、严密。3.先列出“一楫”,以分出左右,引出二舟子,然后分别加以生动的说明介绍。居右者,呈现动态之美,因此先面部,后举止,重点在举止。居左者,呈现静态之美,先举止,后面容,重点在面容。一动一静,动静相宜,次序井然,神态毕现。四、古代汉语中数量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把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看看不同在哪里。1.苏、黄共阅一手卷。2.舟尾横卧一楫。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7、;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点拨:本题考查对本文古代汉语使用数量词的方法的把握,意在与现代汉语数量词使用进行区分,同时也考查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语句中连词的准确翻译。参考答案:1.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轴字画手卷。2.船尾横摆着一支船桨。3.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刻了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不同:首先,古代汉语量词系统不发达,数词直接与名词结合是比较常见的形式。本题给出的几个例句均无量词。这是与现代汉语的不同,翻译的时候要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补出。其次,古代汉语在整数和零数之间一般会加上一个“有”(同“又”)字。现代汉语里一般不用,翻译的时候要删去。此外,关于数词和名词的搭配,如若重点在名词上,数词一般放在名词的前面,例如例句中的“一手卷”“一楫”“一舟”;如若重点在数词上,数词一般要放在名词之后,如“人五”“窗八”等。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汉语里也有数量词组在名词之后的现象,比如在说明性地逐一列举的时候(类似本题第3小题的情况),因此这一点并不属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不同,翻译时也不必(有时甚至是不能)把数量词移到前面。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