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诗经·小雅·庭燎》新证——《诗经》研究系列之二_张晓英.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4229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99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小雅·庭燎》新证——《诗经》研究系列之二_张晓英.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诗经·小雅·庭燎》新证——《诗经》研究系列之二_张晓英.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诗经·小雅·庭燎》新证——《诗经》研究系列之二_张晓英.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地方文 化研究辑刊(第十九辑)诗经?小雅?庭燎新证诗经研究系列之二张晓英内容提要:一般认为,庭燎是一首美宣王勤政的诗歌。但考察周代名物与礼制,所谓“庭療”就是用竹 竿之类制作的火炬。根据周代礼制,终夜燎与丧纪有关,庭燎应是一首既祖之夜的丧歌。如果庭燎真是美宣王之诗,那极有可能是歌颂周宣王大遣前夜礼体完备、人事安宁的丧纪赞歌。关键词:诗经;庭燎;丧歌庭僚是诗经?小雅中 的名篇,凡三章,章五句。关于此诗的 主旨,有不同的观点。第一,美宣王勤政说。这是历时最长、大家公认的观点。毛诗序云:“美宣王也。因以箴之。”郑玄笺云:“诸侯将朝,宣王以夜未央之时问夜早晚。美者,美其能自勤以政事。因以箴者,王有鸡

2、人之官,凡国事为期,则告之以时。王不正其官而问夜早晚。”?千年以来,汉儒“宣王勤政”这一论断几为确论为后世学者所谨遵。如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宋代欧阳修诗本义、苏辙诗集传、李樗黄獯毛诗李黄集解、范处义诗补传、王质诗总闻、朱熹诗经集传、杨简慈湖诗传、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林毛诗讲义、严粲诗缉、朱鉴诗传遗说,元代许谦诗集传名 物钞、刘瑾诗传通释、朱公迁诗经疏义会通、刘玉汝诗缵绪,明代梁寅诗演义、朱善诗解颐、季本基金项目:阿坝师范学院校级课题“周 代礼制视阈下的诗经研究”(项目编号 )阶段性成果。十三经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第 页。诗经?小雅?庭燎新证?(清)方爷润:诗经原 始,北:中 华

3、局,年版,第贞。余冠英:诗经选,北 京:人民 文学出版社年版,第奴。商 亨:诗经今 注,:海:海 古籍出版社,年版,第 贞。张 炜:诗经?庭燎:纯真 热烈的 货族女悄歌绥 化卞院报年 第:!期。(宋)朱 典朱杰人 等 编:朱?仝(个册,第匕册),丨海:丨:海占贛出版社,丨年版,第丨页,()戴震何文光粮理:益了?字义证,段茗膺论理(?北京:屮 肀 年版,第贞。诗说解颐、李先芳读诗私记等等,都秉持美宣王勤政这一观点。清代学者如方玉润先生诗经原始亦谓“勤视朝也”:“此与齐风?鸡鸣篇同一勤于早朝之诗。然彼是士大夫妻警其夫以趋朝,此乃王者自警急于视朝。故词气雍容和缓,大相径庭也。但不知其为何王所作耳。然

4、诗既叙于此,考之宣王前后,幽、厉皆无道主,岂尚有 勤于视朝事哉?又况列女传云:宣王尝晏起,姜后脱簪珥待罪于永巷。宣王感悟,于是勤于政事,早朝晏退,卒成中兴之名。以此证之,即以为宣王诗也,亦奚不宜?唯序既以为美宣王也,又以为箴之,。诗无箴意,胡云箴耶?程伊川及严垣叔更谓规宣王之过勤,则 尤可哂,诚有如姚氏所诮云。”?方玉润先生虽然取先儒美宣王的观点,但对诗序既美且箴的解释提出了质疑。余冠英诗经选亦云:“这是周王朝会的诗。三章写庭燎从火光照人到只见烟气,写人朝的大臣从鸾声锵锵到旌旅辨,都见出时间由黑夜到天明的进展。”?第二,美官僚早朝说。高 亨诗经今注:“这是一首赞美官僚早晨乘 车上朝的诗。”?第

5、三,贵族女子思郎情歌。张炜先生诗经?庭燎:纯真热烈的贵族女子情歌:“这首诗应当是写一位贵族女子在夜间思慕一位贵族男妇,思而不得见,夜不能寐的情景。”?就先儒所解庭僚,可商榷探讨者有三:第一,庭燎诗中所述时间为夜间,郑氏以“王有鸡人之官,凡国事为期,则告之以时”为据,认为庭燎美宣王勤政,夜不能寐而急于视朝?但据现有文献査考周代礼制,鸡人与庭燎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就鸡人司晨之职断定庭燎为“宣王勤政”,证据不足。第二,对诗中词 义的训释未能遵循训诂通例,有臆解之嫌,甚至有注释家为了讲通经义而径改经文。第三,重要 词语各家训释不同,未为确诂。先秦经典去今既远,理解总会有难度。但古代名物典制可作解经的金

6、钥匙,名物典制之学也是解经的必备之学。历代先儒解经,莫不重视名物 典制的考释。如朱子论孟精义自序评价前代学者:“汉魏诸儒正音读,通训诂,考制度,辨名物,其功博矣。学者苟不先涉其流,则何以用功于此?”?戴震亦云:“仆自十七岁时,有志闻道,谓非求之六经孔孟不得。非从事于字义、制度、名物,无由通其语言。”?又:“夫所谓理义,苟可以舍经而空凭胸臆,将人人凿空得之,奚有于经学之云乎哉!惟空凭胸臆之卒无当于贤人圣人之理义,然后求之古经;求之古经而古文垂绝,今古悬隔也,然后求之故训。故训明则古经明,古经明则贤人圣人之理义明,而我之心之所同然者,乃因之而明。贤人圣人之理义非它,存乎典章制度者是也。松崖先生之为

7、经也,欲学者事于汉经师之故训,以博稽三古典章制度,由是推求义理,确有据依。彼岐故训、理义二之,是故训非以明理义,而故训胡为?理义不存乎典?地方 文化研究辑刊(第十九辑)(清)戴震著,赵玉新点校:戴震文集?题惠定宇先生授经图,北京:中华书局,年版,第 页。十三经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第 页?同上,第 页。同 上,第 页。同 上,第页。同上,第 页。同上,第页。同上,第 页。章制度,势必流人异学曲说而不自知。”?庭燎诗中的名物典制,应当是释读诗歌的可靠依据。合理释读庭燎而非臆解,也应当从诗中的名物人手。庭燎一诗中的最能揭示诗歌主旨的名物就是“庭燎”。考诸文献,有周一代日常生活的照明用物

8、为烛而非燎,包括婚嫁、宴享等重大事件。如礼记?曾子问:“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取妇之家,三夜不举乐,思嗣亲也。”?嫁女之家终夜举烛而非设療,出嫁姑娘应当伤离别而非思俊郎。解庭燎为贵族女子思嫁情歌,既有违中 国古代贵族男女婚前不见面的事实,也与周代礼制不符。又仪礼?燕礼亦云:“宵,则庶子执烛于阼阶上,司宫执烛于西阶上,甸人执火烛于庭,阍人为火烛于门外。”?与烛不同,燎则多与丧、祭有关。周礼?秋官?司烜氏:“凡邦之大事,共坟烛、庭燎。”郑玄所释“在地曰燎,执之曰烛”,又“树之门外曰大烛,于内曰庭燎”,并未揭示烛与燎的根本区别。燎通俗地说就是火炬、火把。最为简单易制的火炬、火把是用

9、大小长度适中的竹筒灌上动、植物油脂,用棉、丝甚至破布等浸油塞在竹筒口点燃即可,竹筒里的油可供长时燃烧。燎、烛的最大区别是用于不同的事件。如周礼?天官?冢宰:“阍人掌守王宫之中门之禁凡外内命夫、命妇出入,则为之辟。掌埽门庭。大祭祀、丧纪之事,设门燎。”又礼记?月令载:“乃命四监,收秩薪柴,以共郊庙及百祀之薪燦。”可见,婚嫁燕乐用烛而非燎,燎与祭祀、丧纪等邦国大事有关。打破庭燎礼制 的就是赫赫有名春秋霸主齐桓公,礼记?郊特牲载:“庭燎之百,由齐桓公始也。大夫之奏肆夏也,由赵文子始也。”齐国公子小白即位,把人才需求提到国家战略的髙度,为振兴齐国而庭燎招士。另若战乱也有可能通宵焚燎加强防备,如左传?昭

10、公二十年载卫国发生内乱,齐国士子公孙青奉齐侯之命聘于卫,“亲执铎,终夕与于燎”?。公孙青亲自执铎,与执燎的卫士一起通宵巡守,最后帮 助卫国国君平定了内乱。但无论是齐桓公庭燎招士,还是公孙青举燎巡逻,皆属特殊情况下的个人行为,而非周代礼制。有周一代,与庭燎相关的礼制是祭祀、丧纪。仪礼和礼记等文献记载考察周代的三年丧礼,多达四十多个环节或步骤,主要有始死属纩、复(招 魂)、楔齿、缀足、沐浴饭含、袭、设冒、帷堂、铭旌、设重、庭燎、始死奠、命赴、致裢、陈服器、小敛、大敛、陈宝器、盖棺涂殡、成服、朝夕奠、既夕奠、启殡、朝祖奠、谥诔、朔月奠、筮宅卜日、大遣、发引、下葬、返哭。之后的虞祭、再虞、三虞、卒哭、

11、拊、小祥、大祥、撢、吉祭、忌日祭、生辰祭等属祭礼。礼记?杂记(上)载:“士丧有与天子同者三:其终夜燎,及乘人,专道而行。”意思是丧礼规定,从天子到普通士子有三点是相同 的:一是丧事期间通宵设燎,二是棺柩由亲诗经?小雅?庭燎新证?三经注疏,上海:上海占籍出版社,年 版第 页。同,第贞。,第 页。同,第 页。,第贞。属、执友组成的扶柩队执绋牵引而不用马匹,三是柩车专道而行,即逝者为尊,柩车路遇行人而不避。在这三条中,柩车专道而行的观念亘古不变,至今为中国人所遵从。丧葬之家通宵设燎的礼制亦多见于文献。如仪礼?士丧礼:“重,木刊凿之。甸人置重于中庭,三分庭一,在南。祝取铭置于重。宵,为燎于中庭。祝取

12、铭置于肆。厥明,灭燎。”?又仪礼?既夕礼:“既袭。宵,为燎于中庭。厥明,灭燎。”?“袭”是在沐浴饭含之后为逝者穿内衣、裹脚布等,袭是在去逝当天完成的。又“宵,为燎于中庭。厥明,灭燎”?,即 小检之夜设燎于中庭。小殓次日或再次日大殓,大殓之后移尸人棺,称人殡。棺柩半埋人靠近西阶的肄,并用泥涂棺防火,称既殡。周代天子七日而殡,诸侯五日而殡,卿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现存文献明确记载袭和小敛之夜丧主家设燎于中庭。其实在逝者去世之日至大检人殡的整个吊丧期间,丧主家都会终夜设燎。既殡成服,丧主居丧。既殡至下葬之前起殡称为停镇,在停娱期间不设燎。由于社会生活的 变迁,丧葬文明随之演进,丧主家可能不设庭燦。

13、但时至今日,无论城乡,灯火通明却是必定的。停疾期间,丧主筹备下葬事宜。当然,卜葬地、选墓址等事项也许 在吊丧期间即已启动。下葬之前,把棺柩从肆坎中掘出,称为“启”或“启殡”,启殡的具体时间需占卜决定,称请启期。启殡之日也是十分重要的日子,这是逝者棺柩在家中停留的最后一日,称既夕。既夕之夜终夜设僚,仪礼?既夕礼:“宵,为燎于门内之右。厥明,陈鼎五于门外如初,灭燎,执烛。”可见在丧礼中燎与烛的用途和意义是有严格区分的。若普通平民,既夕的第二天出葬。若是天子、公卿、诸侯、大夫、士等有祖庙的逝者,既夕次日朝祖,即把棺柩迁往祖庙,并在祖庙诔谥、行大遣之礼。仪礼?既夕礼:“迁于祖,用轴。正柩于两楹间,用夷

14、床。宵,为燎于门 内之右。厥明,陈器,灭燎。”?如果逝者有祖、祢二庙,朝祖先迁柩祢庙,再移柩祖庙。朝祖是葬礼中极其重要 的环节,朝祖之后大遣,即发丧出葬。朝祖的时间是一天,如果有祖、祢二庙则需两天,这取决于朝祖和出祖吉利 时辰的占定。既夕之夜,殡庭设燦。移柩祖庙,祖庙设庭燎。总之,周 代丧葬习俗,丧主家在丧事、葬事期间都终夜设燎。亡者去逝当天至既滨,夜设庭燎。既夕之夜,殡庭设燎。朝祖、既祖之夜,庙庭设燎。考察周代丧葬礼制,庭燎诗中所歌终夜燎之景,应当是周代葬礼中朝祖之夜的景象,歌赞逝者宁、生者安、万物咸备、诸事安妥。庭燎非先儒所释设燎以待诸侯,美宣王勤政或官僚上朝之诗,更不可能是贵族女子思嫁之

15、歌,而是一首既祖之夜、大遣前夜安顿亡灵的赞歌。庭燎全诗为:?地方文 化研究 辑 刊(第十九辑)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年版,第 页。同 上,第页。十三经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第 页。同上,第 页。夜 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夜 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晰晰。君子至止,鸾 声哕哕。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焊。君子至止,言 观其旃。古人对“央”字有不同解释。一是以许慎为代表,释作“久也”;二是以王逸为代表释作“尽也”,汉语大词典“央”词条义项“尽,完了”即引庭燎为书证;三是郑玄释作“渠央四是王肃释为“旦”,“未旦,夜半是也”。五是朱熹、段玉裁等

16、释作“中”。大家猜谜似地做出不同解释,根本原因是庭燎诗中所叙“终夜燎”之景与天子会盟、诸侯朝会在礼制上相去甚远,在时间上难以解释。今案:央字金文作“¥”,甲骨文作“¥”,表示正中的意思。“夜未央”就是夜未半、夜未中,是古人纪时用语,指十二时辰中的亥时。第二节“夜未艾”也有不同解释。一是毛传释作“取老之义”。二是郑玄释作“芟末曰艾,以言夜先鸡鸣也”。三是朱熹等释作“尽也”,汉语大词典“艾”词条义项释作“尽;根绝;停止”?,弓丨庭燎为书证、朱熹释义为证。过半曰“艾”,“夜未艾”相当于十二时辰的丑时。“夜未央”“夜未艾”应当为古代观测星象的术语,这与古代以星辰位置和角度推测并确定时辰有关。第三节“夜

17、乡晨”指鸡鸣后,相当于十二时辰的寅时。张新超先生诗经“夜未央”“夜未艾”“夜乡晨”另释对西周纪时制度的补充所解甚是。“夜未央”“夜未艾”“夜乡晨”分别指终宵的三个不同时段。先儒解诗,确定庭燎周王勤政的诗旨,再据诗旨解释字义。这种随文释义的方法有违训诂的通例,是不可取的。“庭燎”亦不可简单释作烛或大烛。如前文所述,燎与烛最大区别在于事件不同。庭燎也非为日常照明而举。正是先儒释燎为烛,未能正确 揭示庭 燎的诗旨。“哳”又作“晳”,光耀、明亮的样子。陈风?东门之杨:“昏以为期,明星晳晳。”毛传:“晳晳,犹煌煌也。”“焊”与“晖”“辉”用同,都是表示光亮、光明 的样子。“庭燎之光”“庭燎哳哳”“庭燎有

18、焊”三句都是赞美燎光照人,明亮而有光辉,回答前文“夜如何其”的忧虑。“夜如何其”不仅询问时间,更是对安全、安宁的担忧。举燎之家,通宵都会有多人、专人负 责看护燎火的。因为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丧主家燎火媳灭是不祥的。尤其是夜间狂风突起,火苗燎空、燎火熄灭甚至锅叫瓦响之类,都会被视作亡者不宁甚或生者有难等不祥之兆。所以文献中“厥明,灭燎”的记载特别清楚,燎火一定是天亮之后人工熄灭的。古代葬礼从请启期开始,主要仪式有启殡、移柩朝祖、祖、荐明器、荐车马、大遣、下葬、返哭。请启期就是卜筮启殡的时间,启殡之夜称既夕。既夕的第二天移柩朝祖,礼记?檀弓下:“丧之朝也,顺死者之孝心也。其哀离其室也,故至于祖考

19、之庙而后行。”?朝祖,是古人出必告、返必面孝道教养在丧葬习俗中的体现。自古以来,中国人的丧葬有两主题,一是对亡者的安顿,二是对吊唁宾客的接待送迎。而对亡者后事的处置又分遗骸和魂灵两个内容,遗骸安葬祖茔,魂灵供奉祖庙。仪礼?既夕礼:“迁于祖,用轴。重先,奠诗经?小雅?庭燎新证?十:经注疏,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第丨丨页。同上,第 页。同,第页。?上,第页。同丨?,第页。卜,第豇。从,烛从,柩从。烛从,主人从,升自西阶。奠俟于下,东面北上。主人从升。妇人升,东面。众人东即位。正柩于两楹间,用夷床。”在古代汉语中,“”是“祖”字的本字,“”与“祖”为一组古今字。就造字法来说,“”字象形,似棺柩置

20、 于夷床,表示的正当是朝祖之意。朝祖从殡庭移柩至祖庙,并在祖庙行诔谥之礼。棺柩只在祖庙短暂停留,并行将举行大遣,所以“”字引申表示暂且、将要之义。为区别意义,古人加形旁“”创造新字“祖,表示“祖庙”“祖先”之义,“且”则用于表示暂且、将要义。礼记?檀弓上载:曾子吊于负夏。主人既祖,填池,推柩 而反 之,降妇人而后 礼。从者曰:“礼与?”曾子曰:“夫祖者,且也。且,胡为其不可以反宿也?”从者又问诸子 游。子游曰:“饭于牖下,小敛于户内,大敛于阼,殡于客位,祖于庭,葬于墓,所以即远也。故丧事有进而无退。”曾子闻之,曰:“多矣乎,予出祖者!”这段文字 的意思是,负夏既祖后正行大遣之礼,送葬队伍就序,

21、女人们也已下堂。这时曾子跑去吊唁。因曾子太有名,负夏家人听说大学者曾子前来,决定停止大遣,命女人们退回堂屋。曾子的学生对此向老师提出了质疑,子游解释“丧事有进无退”,已经调头朝南行大遣之礼的棺柩不能再调头朝北,送遣亲族也是不能退回堂屋的。古代建筑坐北朝南,停殡、朝祖时棺柩头朝北,大遣时调头向南出庭。曾子在负夏大遣之时跑去吊唁,负夏家人需调棺朝北。曾子的 到来,不仅负夏家人陷于忙乱,负夏的大遣之礼也混乱一片。古代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有庙者祖于庙,负夏庶人无庙,故祖于庭。有学者释“”字为古代男性生殖崇拜,当是对古代丧葬文明缺乏必要的了解。根据周代葬礼,古人在祖庙饰棺、陈

22、明器、荐明器、荐舆马、诔谥、大遣。丧祝是主持丧葬事宜的专业人士,负责主持饰棺、视舆马、载器、御车等事项。如周礼?春官宗伯?丧祝:“丧祝,掌大丧劝 防之事。及辟,令启。及朝,御柩,乃奠。及祖,饰棺,乃载,遂御。”?又礼记?丧大记:“饰棺,君龙帷三池,振容。黼荒,火三列,黼三列。素锦褚,加伪荒,缧纽六。齐,五采五贝。黼嬰二,黻嬰二,画嬰二,皆 戴圭,鱼跃拂池。君缧戴六,缫披六。大夫画帷二池,不振容。画荒,火三列,黻三列。素锦褚,缧纽二,玄纽二。齐,三采三贝。黻嬰二,画 嬰二,皆戴绥,鱼跃拂池。大夫戴,前缌后玄,披亦如之。十布帷布荒,一池,揄绞。缧纽二,缁纽二。齐,采一贝。画霎二,皆戴绥。士戴,前缧

23、后维,二披用缧。”?玉圭、玉璋、贝采等饰物悬于龙帷,在微风中轻荡,发出“将将”之音。这应就是古籍所载“鱼跃拂池”之景。在祖庙向世人展示陪葬器物,称“陈明器”,“陈明器于乘车之西”?。告知亡者,谓“荐明器”。告知亡者送葬的车乘马匹,称“荐舆马”。仪礼?既夕礼:“荐马,马出自道,车各从其马;驾于门外,西面而俟,南上。”?又:“荐乘车:鹿浅帮,干,笮,革鞴,载旃,载皮弁服,缨辔、贝勒县于衡。道车,载朝服。稾车,?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十九辑)十三经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第页。同上,第 页。吴则虡:晏子春秋集释,北京:中华书局,年版,第 页十三经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第 页。同上

24、,第页。同上,第页。孙诒让:墨子间诂,北京:中华书局,年版,第页十三经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第 页。载養笠。”?古代用于运送陪葬物器的舆马称为“遣车”,陪葬物器越多,需要的遣车也多。关于遣车的数量文献有载。礼记?檀弓下载:曾子曰:晏子可谓知礼也已,恭 敬之有焉。”有 若曰:“晏子一狐 裘三十年,遣车一乘,及墓而反。国君七个,遣车七乘;大夫五个,遣车五乘,晏子焉知礼?”曾子曰:“国无道,君 子耻盈礼焉。国奢,则示之以俭;国俭,则示之以礼。”?同为齐国 国相,管仲之奢与晏子之俭都是孔子与弟子们经常讨论的话题。孔子是一个永远称人之善而不扬人之恶的温情君 子,无论是管仲还是晏子都有他称许的

25、理由。孔子赞晏子:“灵公污,晏子事之以整齐;庄公壮,晏子事之以宣武;景公奢,晏子事之以恭俭。君子也!”按照周代葬礼,“君之适长殇,车三乘。公之庶长殇,车一乘。大夫之适长殇,车一乘。”?意思是国君嫡长子殇夭折,遣车三乘。公卿庶长子夭殇,遣车一乘。大夫嫡长子殇,遣车一乘。晏子亲丧遣车一乘,只及一个小孩子的遣葬规格。有若认为晏子生活太过于检省,若依晏子之检治理臣民,那士丧亲、平民丧亲如何葬亲以孝礼、祭亲以尽礼?晏子虽为贤臣,但以晏子之俭,难以治国治民。大孝曾子处处谨遵师教,认为晏子过于节俭只是因为齐景公生活奢靡。当然,夷吾和平仲的奢俭不是本课题讨论的话题,但有若与曾子关于晏子亲丧遣车数量的讨论载人了

26、史料,诸侯“遣车七乘”、大夫“遣车五乘”的文献记载为今天研究周代丧礼提供了珍贵资料。遗憾的是未查到天子遣车数量的文献资料,但天子大遣的仪仗车队文献有 载。尚书顾命记周成王大遣:“大辂在宾 阶面,缀辂在阼阶面,先辂在左塾之前,次辂在右塾之前。”?这应当就是庭燎诗中所歌赞的“鸾声将将”“鸾声哕 哕”之意吧。根据周人事死如事生,“送死若徙”的孝道观念,周成王生前应该有由大辂、缀辂、先辂、次辂组成的出行车队。尊贵者出行“从车百乘”的历史记载,即使有夸张,也不是纯属子虚。天子大遣之礼,不会低于他生前的 出行仪仗规格。按照礼制,周人不为自己安排身后事宜。“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

27、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这里的七月、五月、三月,即是留给生者为逝者筹备下葬事宜的时间。地位越尊,需要准备的物件越多,所需时间就越长。考察周代丧葬礼制,才能明白周室衰微、天子崩 多年不能下葬的心酸,以及墨家垢病儒家“厚葬久丧,重为棺椁,多为衣衾,送死若徙”?的原由。如果仅仅根据“鸾声将将”“鸾声哕 哕”之句,便认定庭燎是宣王勤政、诸侯齐聚王庭的赞歌,不但证据不足,更与礼制不符。先儒既美又箴的质疑是很有道理的。“旃”是绘交龙并缀铃的旗子,为天子、诸侯仪仗。如礼记?月令载:“孟春之月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 路,驾仓龙,载 青旃,衣青衣,服仓玉,食麦与羊。”再诗经?小雅庭燎新证?十经注 疏,丨:

28、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第 贞。,第 页。同丨第 页痛夺:诗经今?:,海:卜海籍出版社,年版,第。“孟夏之月天子 居明堂左个,乘朱路,驾赤马,载赤旅,衣朱衣,服赤玉,食菽与鸡。”?又:“孟秋之月天子居总章左个,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旃,衣白衣,服白玉,食麻与犬。”?再又:“孟冬之月天子居玄堂左个,乘玄路,驾铁丽,载玄旃,衣黑衣,服玄玉,食黍与彘。”?天子、诸侯出行,不可能只一两竿旅,所以诗经中有“旅施央央”“龙旅阳阳”的诗句。“言观其旅”表示天色已亮,唯见龙旅飘扬。全诗以“言观其旅”作结,表达的是万物齐整、礼体完备的欣慰之情。也正是“言观其旅”的诗句,今世之人才可以准确判定庭燎为既祖之诗。因为

29、在丧札期间举燎,尚未替亡者准备乘车 等送葬器物。既夕之夜举燎,殡庭可能也准备了移柩之轴,但不会龙旅飘扬。“君子至止”中的“止”万不可释作“此”,指周宣王的朝堂。甚至有学者径自改经,以“止”为“此”,是万不可取的。高亨释作“止,语气词”?亦当不当。窃谓“至止”意思就是死亡,“君子至止”即天子崩的讳用语。全诗的大意为:夜何如其?夜未半,庭燎光耀。君子安息,鸾声将将。夜 如 何其?夜过半,庭燎煌 煌。君子安 息,鸾声哕哕。夜 如 何其?夜乡晨,庭 燎 辉辉。君子安 息,龙旃飘扬。四庭燎全诗共三章,章五句,结构严整,音律和谐,文字清新。诗歌唱颂燎光闪灼,终夜辉煌,逝者宁而生者寿,君子之德耀千古。所以,庭燎并非先儒所释美宣王勤政之诗,而应是一首既祖之夜、大遣 前夜的丧歌,歌赞礼体完备、人事安宁的详和。如果庭燎真是美宣王之诗,那极有可能是周宣王大遣前的丧歌。(作者单位:阿坝师范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