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柑橘与柠檬啊》的战争创伤与伦理反思_吕春巧.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3964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柑橘与柠檬啊》的战争创伤与伦理反思_吕春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柑橘与柠檬啊》的战争创伤与伦理反思_吕春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柑橘与柠檬啊》的战争创伤与伦理反思_吕春巧.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91柑橘与柠檬啊的战争创伤与伦理反思吕春巧 刘胡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英语语言文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420)摘 要:现当代英国作家麦克莫波格在柑橘与柠檬啊一书中讲述了主人公托马斯在战火中成长并得到救赎的故事。托马斯在兄长查理被处决前用 7 小时 54 分回忆起自己悲喜夹杂的童年以及不堪回首的战地经历。在创伤理论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烛照下,托马斯的成长路径可以被看作是战争中普通士兵所遭遇的创伤与伦理两难的缩影。从该层面看,小说体现了莫波格对战争纵容权力之恶的洞察,并以此凸显底层士兵的人性光辉;同时折射出当代英国战争小说的主题:不再聚焦于宏大的战争叙事和战争正义与否,而是表达强烈的反战思想,

2、并呼吁关注战争中普通个体生命的体验和价值。关键词:创伤;伦理困境;伦理反思;自我成长War-induced Trauma and Ethical Reflection in Private PeacefulLV Chunqiao LIU HuminAbstract:In Private Peaceful,Contemporary British writer Michael Morpurgo tells the story of Thomas,the hero,growing up in the war and being redeemed.Thomas spent seven hours a

3、nd fifty-four minutes reminiscing about his bittersweet childhood and brutal wartime experiences before his brother Charles was executed.Under the light of trauma theory and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Thomas growing path can be regarded as the epitome of what ordinary soldiers encountered in war.Thr

4、ough this novel,Morpurgo reveals the evil of abusing power in war while highlights the brilliance of human nature in these soldiers.At the same time,it reflects the theme of contemporary British war novels:no longer focusing on grand war narratives or whether the war is just,but expressing strong an

5、ti-war thoughts and calling for attention to the experience and value of ordinary individuals in the war.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世纪英国战争小说创伤叙事和伦理反思研究”(项目编号:19BWW07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吕春巧,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刘胡敏,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创伤文学和希腊罗马神话研究。当代外语教育(第七辑)100Key words:trauma;ethica

6、l dilemma;ethical reflection;growth0.引言麦克莫波格是英国现当代著名小说家及剧作家,于 2003 年获得英国儿童文学最高荣誉奖项 童书桂冠奖。同年,柑橘与柠檬啊(Private Peaceful)一经出版就囊括了许多奖项,包括卡内基文学奖、红房子儿童图书奖、蓝彼得丛书年度奖、加利福尼亚青年读者奖章等。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托马斯在战火中成长并得到救赎的故事。全文由时间和回忆构成,时钟嘀嗒:十点五分、十点四十分、接近十一点一刻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托马斯在怀表旁守候着,回忆着,等待着天明和最后的结局。柑橘与柠檬啊 原译名为 二等兵皮斯佛,译者在译介时选择书中这首反复出

7、现的童歌作为书名,不仅因为这是托马斯的心灵与勇气之歌,还因为它似乎预示着纯真童声掩盖下的残酷现实,正如歌中唱到:“来了一支蜡烛把你照到床上,现在有一架直升机来砍你的头!切,切,切,最后一个人死了。”柑橘与柠檬啊不仅是写给儿童的故事,也是给成人的文学,里面有许多值得挖掘和深思的丰富意蕴。然而,评论界对此关注甚少,仅有的几篇期刊和一篇硕士论文都聚焦在小说的成长主题上,从成长小说的视阈来解读该作品。本文将视角聚焦在残酷的战地、少年的创伤与对伦理的思考上,通过关注战争中普通个体生命的体验和价值来反映作者的反战思想。1.家庭:被掩埋的伤痕创伤具有后延性,早期的创伤经历在当时可能不会立即显现,但经过一段“

8、潜伏期”会发作。对此,凯西卡鲁斯曾在其著作无人认领的经验(Unclaimed Experience:Trauma,Narrative,and History)中给出关于创伤最为权威的定义:“创伤是对于突如其来的、灾难性事件的一种无法回避的经历,而对于这一事件的反应往往是延迟的、无法控制的,并且通过幻觉或其他侵入的方式反复出现”(Caruth,1996:11)。主人公托马斯在懵懂的童年时期遭遇了第一次创伤 目睹父亲为救自己而被巨木压死。“他被那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压在地上,身体朝天,脸却别到另一边,仿佛不希望我看到。他一只手臂往我的方向伸来,手套落在地上,指头也是指向我。从他鼻孔流出来的血沾到树叶上

9、。他的眼睛睁开,但是我知道那双眼睛并不是在注视我:他已经没有呼吸了。我摇晃他,对他大吼,但是他没有一点反应”(Morpurgo,2009:15)。托马斯在潜意识中认为,父亲因救自己而死,而父亲的死给整个家庭带来了巨变“这一切的悲剧都是我造成的。我杀了自己的爸爸”(18)。柑橘与柠檬啊的战争创伤与伦理反思101创伤理论表明,大量的创伤会排斥所有的表征,因为普通的意识机制和记忆被暂时破坏了 但它们却会以“闪回”(flashbacks)、噩梦以及侵入性思绪延迟地再现(Krystal,1990:6)。年幼的托马斯曾做过许多充满怪兽和老小孩的梦,“但不管噩梦的情节如何,最后的结局总是一样。我跟爸爸去树林

10、里,那棵树会倒下来,然后我就从梦中惊醒”(33)。幸运的是,托马斯的身旁有哥哥查理,一个能让他感到安心、被保护的人。不堪噩梦缠绕和良心的谴责,托马斯曾两次试图向查理坦白一切,却因犹豫胆怯而错失机会。查理是托马斯在充满创伤回忆,家庭剧变和向青少年过渡时期的唯一支柱。查理勇敢、可靠、正直,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充当了父亲的角色。但兄弟两人却爱上了同一个女孩,托马斯唯一的支柱轰然倒塌。苦于年龄上的差距,他感到自己和哥哥、茉莉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宽,三人再也无法并肩同行,曾经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远去。好奇心、妒忌心充斥着他,直到茉莉怀孕,要住进查理的家。“由于身份是同道德规范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身份的改变就容易导致

11、伦理混乱,引起冲突”(聂珍钊,2014:257)。当托马斯还在幼稚地以两人之间的比较来标示自己的成长时,曾经的好玩伴、自己暗恋的姑娘变成了哥哥的爱人;一直以来最可靠的兄长变成了自己的假想敌和情敌。伦理身份的急剧转变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伦理混乱,托马斯面临着难以调解的冲突 一方面他欣喜若狂,因为能跟茉莉像一家人一样住在一起,更加亲密;另一方面他却痛苦万分,知道自己再也不可能打败哥哥,永远也无法跟上两人的步伐。“全世界我最爱的两个人在追寻对方的过程中遗弃了我。我觉得他们夺去了我最宝贵的东西,这让我彻夜难眠,我感到一种叫仇恨和痛苦的小虫日夜咬噬我的心。我想恨他们,但我不能。我感觉在这个家,似乎没有了我的

12、容身之处,也许我应该离开,特别是离开他们两人”(84-85)。创伤记忆和伦理混乱逼迫托马斯做出选择:他远离家乡,天真地想躲进战场杀敌立功的荣誉感中,却遭到了真正的冲击和毁灭。2.军营:直面荒谬与权力之恶初入军营的前几周是新兵受训的日子。直至此刻,托马斯还对战争抱有幻想,在他看来,目前所做的一切都只是模拟战争的游戏而已,每个人都是穿上戏服排练戏码的演员。但为了演得逼真,军官要求他们必须破口大骂“在往前冲刺时,嘴巴必须对稻草人喊出一堆脏话当我们在做捅它、扭转刀柄、而后拔出的连续动作时,口中还得大声咒骂丑恶的德国人”(99)。第一次世界大战开辟了人类战争史的新纪元,大量新型武器开始投入使用:化学武器

13、、喷射枪、远程炮弹等。遑论刺刀能否派上用场,仅是嘴上必须如同幼稚孩童般破口大骂就足够可笑了。种种闹剧给人一种假象:他们离鬼魅般的战场很遥远,参军如同儿戏。但这样的幻想很快被残暴的军官打破。当代外语教育(第七辑)102“皮斯佛,目视前方,你这个笨蛋!”“趴到泥土里,皮斯佛,你属于那里,你这条肮脏的虫。”“老天哪,难道皮斯佛是他们送来最好的阿兵哥吗?根本就是社会的败类,你这糟糕的败类,”(96-97)。只因查理从不屈服在他的淫威之下,韩利中士就想方设法折磨这两兄弟。咒骂和人格侮辱是最常见的事情,可怕的是各种无理由的体罚,“我越累,就越容易犯错,而我越犯错,韩利就给我越多的处罚”(107)。有一次,

14、托马斯甚至被体罚到昏迷,查理找韩利说理却被公开处以“田野惩戒”:那天下起了倾盆大雨,他双腿分开双手被绑在大车轮轴上整整一天。全连的士兵都要去检阅场观看这场处罚。不仅如此,韩利还不遗余力地折磨着其他士兵:从早到晚日日夜夜地操练、演练、磨练和校阅这些在毒气和壕沟战里幸存下来的、筋疲力尽的士兵。他们被抽去了最后一丝力气和希望,“我们都对他恨之入骨,他甚至比德国佬还令人憎恨”(138)。所有军人都为投身沙场而自豪,渴望英勇杀敌,报效祖国。托马斯也不例外。他幻想能在军营中得到锻炼,成为真正的男子汉,但韩利的所作所为使所有士兵都遭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创伤。战场是真正的人间地狱,士兵们精神紧绷,忍受着不断

15、咆哮的炮弹声,四肢因长期高压而僵硬无力,还要面临着随时失去性命的危险。从炼狱般的战场归来,本应该能喘息片刻,却还要不断地演练,直到筋疲力尽,摔倒在地。身体上的不自由和无能为力也影响着心灵。在军营,士兵必须对军官毕恭毕敬,谨言慎行,即使上头的命令再荒谬也只能听从,否则就是无止境的针对、羞辱、处罚,甚至是死亡的威胁。身在军营却如在战场,时时刻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长期的精神高压使得士兵们痛苦不堪,却又无法言说与反抗。唯一敢于对抗邪恶势力的查理被草率处死仿佛也警示其他人,沉重压抑的气氛弥漫,人人自危。查理与韩利多次矛盾积压,韩利羞愤难当,决心置查理于死地。韩利率领百名士兵到前线加强兵力,途中德军突然进

16、犯,他们不得已躲进无人地带 德军的防空洞内,没来得及躲避的士兵像“苍蝇一样”被一一击毙,德军手持机关枪三面包围着防空洞。而韩利却下令所有人冲出去进攻到底,留下不听令的人要上军事法庭接受审判。查理提出建议但无果,为了保护受重伤的弟弟,他只能留下来。结果显而易见,半数被迫跟随韩利冲出去的士兵没有一个人回来,而背着托马斯的查理一回到军营里就被逮捕了。整个审判过程不到一个小时,就决定了一个人的性命 “没有一个人肯听我说。他们有自己的证人韩利,而法庭只是想听他的证词而已。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审判。他们坐下来讨论案子之前,老早就做了决定”(163)。即使军官们知道韩利的错误指令造成了十几名士兵丧生,查理的做法

17、是对的,这也丝毫没有影响判决结果。更讽刺的是,一个勇敢地提出抗议以求保全大局的士兵却被判以“懦弱罪”要被枪决。代表柑橘与柠檬啊的战争创伤与伦理反思103公正无私的法庭在战争中也沦为空有外壳的傀儡,能随意决定底层士兵生命的只有这些高高在上的军官。他们给予战士的不是应有的信任和支持,而是怀疑和对伤患遭遇的漠不关心。战争造成了伦理秩序的土崩瓦解,军官们化身为暴虐的恶魔,利用自身权力践踏着底层士兵。政府的权威、军人的伟大理想和荣誉感不复存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被割裂为虚无缥缈的东西。托马斯通过切身经历再次确认了战争中政府同士兵之间关系的崩塌,同时也对战争的本质加深了怀疑。残酷的战争滋养着军队里邪恶的权

18、力泛滥,士兵沦为荒唐可怜的战争机器。3.战争:在重创中成长在军营所经历的种种荒谬只是一个开始,真正使托马斯陷入无边恐惧和重重创伤的是噩梦般的战争。托马斯第一次直面真实的战争是目睹自己的好朋友兼战友勒思死去的样子:勒思侧躺在地,头部中弹,眼睛仿佛盯着他看,表情惊讶。当托马斯以为逃过一劫的时候,德军开始机关枪扫射,来福枪轮番上阵,最后还开始了轰炸。他和查理竟与一名德军战俘抱成一团。一开始,只要是听到炮弹声,托马斯和战友们都会吓一跳,但后来就慢慢习惯了。而这一次,德军的轰炸行动瞬时展开,整整持续了两天。“外头的轰隆声让我们无法交谈。我小睡了一会儿,梦见一只手指着天空,而那是爸爸的手,我颤抖着醒来。有

19、时候,我会哭嚎得像婴儿一样,就连查理也安抚不了我”(129)。残忍的战争攻破了少年的心理防线,他会发颤、像婴儿般哭嚎,只要轰炸声能停下,只要能够马上结束这一切,即使接下来要面对的是德军的毒气、手榴弹、喷射枪都无所谓。漫长的轰炸让他退回到最脆弱的自我保护状态,但战争的创伤又触发了早期的创伤经历 父亲因自己而死,于是他不断地做噩梦。1980 年美国精神病学协会颁布的精神诊断与统计手册首次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做了正式的解释,列出了创伤的各种症状如“害怕”(fear)、“无助”(helplessness)和“恐惧”(horror

20、)等等。1994 年,美国精神病学协会进一步将 PTSD 界定为“在受到一种极端的创伤性刺激后连续出现的具有典型性特征的症状”(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1994)。经受真实战争洗礼的托马斯早已幻灭,每天生活在恐惧之中:“而在这儿的早晨,我却必须每天在相同的恐惧中惊醒,我知道自己即将再度面对死亡”(139)。这样的轰炸事件当然不只一次。当托马斯和查理在灯光下安静地谈话时,炮弹飞啸而过,落在了很近的地方。激烈的决斗从头顶爆发开来。震耳欲聋的炮弹怒吼着,偶尔枪声会停止,给人以希望的幻象,而过几分钟又将希望夺走。托马当代外语教育(第七辑)104斯起初假装无事发

21、生,但一段时间后开始恐惧,再也压制不住“我发现自己像球一样在地上打滚,一直嚷叫着要这一切全部停止”(154)。自我欺骗、沉默、恐惧过后是尖叫,紧接着到孩童般的撒泼耍赖,这些都是战地少年面对残忍战事所做出的反应。而一旁的兄长查理也像安抚孩童般轻轻地哼唱那首勇气之歌柑橘与柠檬啊。但这一次,亦兄亦父的查理安慰不了他,最熟悉的歌声也没能给他勇气,“都无法驱走那个侵占我、吞没我的恐惧我现在拥有的只有恐惧”(154)。受困的绝望、不停遭受死亡的威胁,加上被迫目睹战友的残废与离逝而无任何得救的希望,使得托马斯像罹患歇斯底里症的病人一般失控地狂叫和哭泣,但最终压倒托马斯的是查理不可改变的命运。托马斯曾将其参军

22、行为归结为无法想象与查理分离的痛苦,他们分享所有的事情,包括对茉莉的爱。面对军营里毫无人性的军官,托马斯也处处受到他的保护。可以说托马斯既活在查理的阴影下,也活在他的光环里,他们之间的感情已然超越血缘之亲。查理的离去带走了托马斯心里的某一部分,但也赋予了托马斯走出创伤回忆、消解伦理两难的可能性。海尔曼曾在其著作创伤与复原(Trauma and Recovery:The Aftermath of Violence From Domestic Abuse to Political Terror)中讲到,“在安全、受到保护的关系中,讲述故事这一行为(the action of telling a s

23、tory)对创伤记忆的反常过程似乎有效果,由恐惧造成的躯体性神经病(physioneurosis)可以通过谈话的方式得到明显的治疗”(Herman,1992:131)。因为倾听者在倾听的过程中,“帮助幸存者将创伤事件重新外化、对创伤经历进行重新评价,帮助幸存者对自己做出公正的阐释,重建正面的自我观念”(师彦灵,2011:136)。在与查理临刑前的最后一次谈话中,托马斯终于鼓起勇气向他讲述那天发生在森林里的事情。而查理和母亲早就从他的梦话中得知:“托马斯,我早就知道了,妈妈也知道。这些全都是无稽之谈,这件事不是你的错,是那棵树杀死爸爸的,托马斯,不是你”(166)。作为托马斯的倾听者,查理对这个

24、创伤事件进行了重新的定位:这是不可预知的意外,并不是托马斯有意害死父亲。作为托马斯潜在的“受害者”,同样丧父的查理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从未怪罪过他。正是这短短 20 分钟的讲述和倾听帮助他重新认识多年前的意外,也重新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不再囿于杀害父亲的假象,而是客观地审视过去发生的一切,摆脱纠缠多年的噩梦与内疚。而查理的死在某种意义上也消解了三人行的伦理困境。参军后的托马斯并没有就此遗忘茉莉,在被炮弹轰炸而掩埋在土堆里的生命危急之时,他还在想着茉莉,并承诺到死的那一刻也要想着她(156)。查理和茉莉结合而抛弃自己始终是托马斯的心结,但他永远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他永远不可能拥有茉莉而舍弃哥哥,

25、也不愿因哥哥而放弃对茉莉的爱。而查理临刑前将茉莉以及他们的儿子“小柑橘与柠檬啊的战争创伤与伦理反思105托马斯”托付于他,是使他能够继续在残酷战争涡旋里反抗斗争下去的信念。查理的正直和勇气为他做出了最好的伦理示范,托马斯对茉莉和小托马斯的爱将持续下去,消解所有的妒忌、怨恨和后悔。这一次,他真正长大成人,由死而生地进入新的人生阶段。4.结论童年时期目睹父亲为救自己而被巨木砸死的惨状使创伤深植在托马斯年幼的心灵。父亲的离去、家庭的剧变、茉莉的到来,原本的伦理环境遭到了破坏,身份突变带来的伦理混乱难以调解,托马斯急需一个新的伦理环境 于是他投身战争。但战场才是真正的炼狱。在军营里遭受羞辱、体罚、处于

26、无休止的戒备状态使得他身心俱疲,直面残酷战争的侵袭更是让他罹患精神创伤,听到轰炸声会如同孩童般大哭大闹,每天生活在对死亡的恐惧中。哥哥查理被草率处死让托马斯更加看清政府的真面目,认清战争荒谬的本质 摧毁伦理秩序,造成人性沦丧,妄想从中得到荣誉的底层士兵只会深陷创伤的泥潭。托马斯的经历从侧面来说只是一个缩影。1914 年到 1918 年间,欧洲各大国都被禁锢在这场有史以来自我毁灭性最强的世界大战中。上百万的士兵被推上战场,其中不乏像托马斯兄弟这样的普通少年,被迫投入这场毫无意义的消磨战中,如同军火器械、瓦斯毒气、炮弹等成为战争中的消耗品。仅在 1916 年 7 月 1 日这一天,英军就损失了 6

27、0000 名士兵(死亡及伤残人数)。每一个有血有肉有名字的英国士兵都被命运裹挟着,被非理性的力量整合,丧失了个人身份,卷入战争的齿轮中,共同奔向毁灭性的终点。决定普通个体命运的,只有高高在上的官僚机器和所谓的政治。而麦克莫波格却通过写作将目光聚焦在战争中的士兵,最普通的底层个体身上。这一次,他们拥有了自己的声音和鲜活的经历,有了独特的名字 皮斯佛(Peaceful),意味着“爱好和平的”。透过他们,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参军士兵的非理性动机想要“冒险”、为了追逐光荣的幻想、被扣上“保卫国家”的帽子,甚至是因从众心理而结伴入伍。而后不可避免地幻灭、受创但无法逃离仿佛无休无止的战争。查理的故事并非是有

28、意渲染或是凭空想象,残酷的战争的确纵容着权力泛滥和人性之恶的疯狂滋长 根据考证,在一战中有超过 300名英国士兵在黎明时被枪决,罪名是懦弱或擅离职守,其中还有两名士兵是因为守哨时睡着了(173)。而被送上所谓的军事法庭也只是草率地走流程,一般 20分钟就宣判定案,没有任何证人也没有任何上诉的可能。这些被处决的士兵中最年轻的才 17 岁。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和澳大利亚自始至终都不允许军方处决自己的士兵,而历任英国政府都拒绝承认他们对这些士兵不公平,拒绝提出道歉。这些因炮弹震惊而身心受创的士兵不但没有得到正确治疗,没有得到政府和民众当代外语教育(第七辑)106的同情,还被残忍枪决。他们身上难以言说的

29、创伤也如同幽灵般在后代传递,难以磨灭。但复杂的战争也是凸显人性光辉的绝佳底片。小说不再争论战争的正义与否,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政治立场,而是流露出对底层士兵的同情以及赞扬。作者借查理之口道出了真相“德国人跟我无冤无仇,我干吗杀他?”(90)战争没有对错,牺牲的永远是普通百姓。从德国士兵与英国士兵的交集中也能看出牵扯在战争中的人们有血有肉,而不是巨大战争机器的一个部件;他们都明白彼此不是仇人,错误的是争夺利益和资本的黑暗力量。当一个德军囚犯在树下躲雨,大喊“托米”,跟托马斯打招呼时,托马斯能感觉到,他们看起来没什么不一样;当法国女孩安妮因轰炸而死,得知消息的托马斯俯身亲吻埋葬她的大地时,场面令人动

30、容;最不可思议的是当托马斯手无寸铁走进德军防空洞时,素不相识的德国士兵放走了他。麦克莫波格擅长以小见大,如在战马中通过一匹马的“视角”去剖析战争;他在柑橘与柠檬啊中透过托马斯的成长轨迹,反思战争的荒谬以及带来的创伤和思考。该小说的创作同时也折射出当代英国战争小说的转向,战争本身或战场不再是中心,而是作为大背景,战争下的普通个体成为考察的对象,个人的价值和经验得到充分重视。注释:文中所引原文皆出自麦克 莫波格的 柑橘与柠檬啊,柯惠琮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年版,不再一一注出。参考文献:1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tic and Stati

31、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4th ed.M.Washington,D.C.: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1994.2 Caruth,Cathy.Unclaimed Experience:Trauma,Narrative,and History M.Baltimor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6.3 Herman Judith.Trauma and Recovery:The Aftermath of Violence From Domestic Abuse to P

32、olitical Terror M.New York:Basic Books,1992.4 Krystal,John.“Animal Models for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In Earl L.Giller Jr.Washington,D.C.ed.Biological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M.American Psychiatric Press,1990.5 Morpurgo,Michael.柑橘与柠檬啊 M柯惠琮 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6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7 师彦灵再现、记忆、复原欧美创伤理论研究的三个方面 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02):132-1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