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方剂学考试重点归纳.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338609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学考试重点归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方剂学考试重点归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方剂学考试重点归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方剂学考试重点归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方剂学考试重点归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方剂学讲稿绪言1、 什么是方剂?方-治疗方法;剂-剂型、剂量。通过辨证,决定治法,选用药材,按照一定的组方原则配伍组合,拟定每一药的用量制成一定的剂型,就是方剂。也称处方或汤头。2、 什么是方剂学? 方剂学是研究并阐明治法和方剂的理论及其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第一章 方剂学发展简史方剂学是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具有悠久而长远的历史,其发展轨迹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学习和了解方剂学的发展过程,对于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或有志于从事中医研究及临床的工作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一部方书,在这本据推断至少是公元前三世纪末秦汉之际的抄本。明代的普济

2、方,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方剂巨著。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第一节 治法概述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剂组成后,它的功用、主治必须而且一定是与治法相一致的。概括起来说,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即“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即是法”。第二节 常用治法清代程钟龄将诸多治法概括为“八法”,他在医学心语中说:“论病之原,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1、 汗法 2吐法 3下法 4和法 5、清法 6温法 7消法 8补法 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清汪昂著医方集解

3、开创了新的功能分类法。 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第一节 方剂的配伍目的1, 增强药力 2产生协同作用 3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 4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 5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第二节 方剂的基本结构方剂的基本结构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在素问-至真要大论里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这里的君、臣、佐、使说的就是方剂的基本结构。因此方剂的基本结构就是指方剂是由君、臣、佐、使这四类具有不同作用的药物配伍组合而成。君、臣、佐、使的具体涵义及运用特点:一、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君药为一方的核心,其药力居方中之首,一般用量偏大。在每一个方剂中君药是必不可少的

4、,但一般只用一味,病情复杂也可用至二味。若用多则使药力分散,并且相互牵制而影响疗效。如治疗肝肾阴虚证的六味地黄丸,以熟地为君,用至八钱,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二、臣药:有二种意义:1、 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2、 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三、佐药:有三种意义:1、是佐助药:有二方面意义:(1)用于协助君、臣二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2)直接用于治疗次要的兼病或兼证。 佐药的药力小于臣药,一般用量较少,但用数可多于臣药。2、 是佐制药:用于消除或缓解君、臣二药的毒性与烈性。3、 是反佐药:根据病情的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四、使药:有二种意义:

5、1、引经药:能把方剂中的诸药引向病所,而发挥专项治疗作用。2、调和药:是具有调和诸药的作用。 第三节 方剂的变化形式1、药味增减变化 2药量增减变化 3剂型更换变化 第五章 剂型1、汤剂 汤剂是中医最广泛使用的一种剂型。特点是吸收快,易发挥疗效,且便于加减使用。特点是吸收快,易发挥疗效,且便于加减使用。2、丸剂 丸剂内服吸收缓慢,药力持久,服用、携带方便,一般适于慢性、虚弱性疾病。3、散(粉)剂 散(粉)剂制作简便,便于携带,节约药物,其吸收亦较快。第六章 方剂的服法第一节 煎 药 法1、 煎药用具 2、煎药用水 3、煎药火候 4、煎药方法 第二节 服 药 法1、服药时间 2、服用方法 3、药

6、后调护 下 篇 各 论第一章 解表剂概念: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可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凡风寒所伤、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疟疾、痢疾等病初起见表证者,都可用解表剂。注意事项:1、解表剂多用辛散轻宣之品组方,故煎药时间不宜太久,以免药性耗散,影响疗效。2、服解表剂取汗,应掌握适度,既不可发汗太过,亦不能发汗不彻。3、若病邪已经入里,或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性水肿,吐泻伤津等,均不可用。4、服解表剂后,应注意避风寒,或增加衣被,以助取汗。同时应注意禁食生冷、油腻之品,以免影响药物吸收和疗效的发挥。 第一节 辛温解表 麻 黄 汤组成 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7、功用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桂 枝 汤组成 桂枝9g 芍药9g 甘草6g 生姜9g 大枣3枚功用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自汗证。病因病机外感风寒表虚证其病机为“卫强营弱”。卫强是指外感风邪,风性疏泄,卫阳失其固护之性,即“阳强而不能密”。营弱是指营阴因风邪之疏泄以及卫阳之失固而外泄汗出,即卫中邪气强,营中阴气弱。具有调和营卫的药对是 桂枝和芍药:生姜和大枣。 小青龙汤组成 麻黄9 g 芍药9g 细辛6g 干姜9g 甘草69 桂枝9g 半夏9 g 五味子6g用法 水煎服。功用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 外寒内饮

8、证。病因病机 外感风寒,水饮内停。 第二节 辛凉解表 银 翘 散组成 连翘 银花 桔梗 薄荷 竹叶 生甘草 荆芥穗 淡豆豉 牛蒡子用法 共为散,每次18g,以鲜芦根汤煎服,药味大出,即取服,勿过煮。功用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主治 温病初起。是“辛凉平剂”。方解:君:银花、连翘轻清透表,清热解毒臣:牛蒡子、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咽喉荆芥、淡豆豉辛温开腠散邪(配伍少量辛温药在于助透表邪外出)佐:桔梗宣肺利咽止咳竹叶、芦根清热生津佐使: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药性体现“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药物是银花、连翘 桑 菊 饮组成 桑叶 菊花 杏仁 连翘 薄荷 桔梗 甘草 苇根用法 水煎服。功用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

9、治 风温初起。属于“辛凉轻剂” 第三节 扶正解表 败 毒 散组成 柴胡 前胡 芎川 枳壳 羌活 独活 茯苓 桔梗 人参各9g 甘草5g 用法 共为末,每次6g,入生姜,薄荷煎服。功用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主治 气虚外感证。方解:君:羌活、独活发散全身风寒湿邪,通络止痛臣:川芎、柴胡散邪止痛佐:枳壳、桔梗、前胡、茯苓宣降肺气,化痰止咳人参扶正祛邪;散中有补;防邪复犯生姜、薄荷解表散邪佐使: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药性配伍特点 解表不伤正,扶正不留邪。扶正解表配补益药目的:一助正气鼓邪外出,并防邪复入;二令全方散中有补,不耗真元逆流挽舟:出自喻昌之寓意草。用治外邪陷里而成痢疾者,第二章 泻下剂概念:凡以

10、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便、泻热、攻积、逐水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称为泻下剂。适应范围: 用于里热积滞实证,里寒积滞实证,肠燥津枯便秘,里实正虚便秘以及水饮壅盛于里的实证等。 大承气汤组成 大黄12g 厚朴24g 枳实9 g 芒硝6 g 用法 水煎,大黄后下,芒硝溶服。功用 峻下热结。主治 1、 阳明腑实证。归纳为“痞、满、燥、实”四字2、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鞭有块,口舌干燥,脉滑数。 3、里热结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 第三章 和 解 剂 第一节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组成 柴胡 黄芩 人参 甘草 半夏 生姜 大枣功用 和解少阳主治 1伤寒少阳证。2热人血室证。

11、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方解:君:柴胡疏散少阳之邪臣:黄芩清泄少阳之热 二者相伍,一散一清,和解少阳佐: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人参、大枣、甘草扶正祛邪,实里以防邪入使:甘草调和诸药第二节 调和肝脾 四逆散组成 甘草 枳实 柴胡 芍药趣记 (四逆山)只烧干柴。功用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主治 1、阳郁厥逆证。 2肝脾气郁证。 逍遥散组成 甘草 当归 茯苓 白芍 白术 柴胡 烧生姜 薄荷功用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主治 肝郁血虚脾弱证。黄褐斑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方解 君柴胡,疏肝解郁,条达肝气,补肝体助肝用 补肝体 当归:养血和血 助

12、肝用 臣 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 既有助气血之生化 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 又能实土以御木侮辱 佐 薄荷:疏散郁结之气,透达肝经郁热 生姜:温运和中,辛能达郁 使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 气血兼顾,肝脾同调。 第三节 调和寒热 半夏泻心汤组成 半夏 黄芩 干姜 人参 黄连 大枣 甘草功用 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主治 寒热错杂之痞证。 第四章 清热剂 第一节 清气分热 白 虎 汤组成 石膏50g 知母8g 甘草6g 粳米9g功用 清热生津。主治 阳明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临床应用以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四大)为证治要点。 第二节 清营凉血 清营汤组成

13、 犀角 生地黄 元参 竹叶 麦冬 丹参 黄连 银花 连翘功用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主治 热人营分证 第三节 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组成 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趣记 (黄连解读)百子情。用法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功用 泻火解毒。主治 三焦火毒证。配伍特点 纯用大苦大寒之品,直折三焦实火。是苦寒直折的代表方。 普济消毒饮组成 黄芩 黄连 陈皮 甘草 玄参 柴明 桔梗 连翘 板蓝根 马勃 牛蒡子 薄荷 僵蚕 升麻功用 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主治 大头瘟。普济消毒饮中配伍升麻、柴胡的用意是:疏散风热;引药上行;火郁发之。仙方活命饮组成 金银花 白芷 贝母 防风 赤芍药 当归尾 甘草节 皂角

14、刺 穿山甲 天花粉 乳香 没药 陈皮功用 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主治 阳证痈疡肿毒初起。红肿焮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证治要点 本方是治疗热毒痈肿的常用方。前人称为“疮疡圣药”、“外科之首方”。临床应用以局部红肿欣痛,或有身热凛寒,脉数有力为证治要点。第四节 清脏腑热导赤散组成 生地 竹叶 木通 甘草梢趣记 (到迟)统住草地。功用 清心利水养阴。主治 心经火热证;心火下移小肠证。龙胆泻肝汤 组成 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泽泻 木通 当归 生地 柴胡 生甘草 车前子功用 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主治1 肝胆实火上炎证。 2、肝经湿热下注证。方解 君龙胆草:善泻肝胆实火,兼利肝

15、经湿热 臣黄芩、栀子:苦寒泻火,燥湿清热 木通、车前子、泽泻:导湿热从小便而去佐 补实火所伤之阴血 当归、生地:养血滋阴 防苦燥渗利之品伤肝之阴血 疏畅肝胆之气 柴胡 佐使 引药直达病所(引经药) 甘草:护胃和中,调和诸药第六章 温 里 剂第一节 温中祛寒理中丸组成 人参 干姜 甘草 白术功用 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主治1脾胃虚寒证。2阳虚失血证。3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4病后喜涎唾。5、小儿慢惊。 小建中汤组成 桂枝 甘草 大枣 芍药 生姜 胶饴功用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治 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第二节 回阳救逆四逆汤组成 附子 干姜 甘草功用 回阳救逆。主治 心肾阳衰寒厥证。第七章 补益剂四君

16、子汤组成 人参 白术 茯苓各9 g 炙甘草6 g功用 益气健脾主治 脾胃气虚证, 参苓白术散组成 莲子肉 薏苡仁 砂仁 桔梗 白扁豆 茯苓 人参 白术 山药 大枣 甘草主治 益气健脾,渗湿上泻。主治 脾虚湿盛证。 补中益气汤组成 黄芪 甘草 人参 当归 橘皮 升麻 柴胡 白术功用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1脾虚气陷证。 2气虚下陷证。3气虚发热证。发热、自汗出,渴喜温饮,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色恍白,大便稀溏、舌淡,苔薄白,脉洪而虚。本方为李东垣甘温除大热的代表方。方解君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臣人参、炙甘草、白术:健脾益气 当归:养血血营,气有所附 佐 陈皮:理气醒脾,使全方补而不滞 升麻、

17、柴胡:升阳举陷,助君药升举下陷之清阳生脉散组成 人参 麦冬 五味子功用 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主治1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 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 2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 干咳少痰,短气白汗,口干舌燥,脉虚细。方解 君人参:益元气,补肺气,生阴津 臣麦冬:养阴清热,润肺生津 佐五味子:敛阴止汗,生津止渴玉屏风散组成 防风 黄芪 白术功用 益气固表止汗主治1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恍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2虚入腠理不固,易感风邪。第二节 补 血四物汤组成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熟干地黄功用 补血调血。主治 营血虚滞证。归脾汤组成 白术 当归 茯苓 黄芪 远

18、志 龙眼肉 酸枣仁 人参 木香 甘草 生姜 大枣功用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治 1、 心脾气血两虚证。 2脾不统血证。第三节 气血双补八珍汤组成 人参 白术 茯苓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熟黄 甘草 生姜 大枣功用 益气补血主治 气血两虚证第四节 补 阴六味地黄丸组成 熟地 山萸肉 干山药 泽泻 牡丹皮 茯苓趣记 (六位)渔夫单要熟蟹, 功用 滋补肝肾。主治 肝肾阴虚证。方解 君熟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山茱萸:补养肝肾,兼能涩精 “三补” 臣 山药:补益脾阴,兼能固肾 泽泻:利湿而泻肾浊,减熟地之滋腻 佐 牡丹皮:清泄虚热,制山茱萸之温涩 “三泻” 茯苓:淡渗脾湿,制山药之粘腻三补三泻配伍意义:

19、六味地黄丸重用熟地为君,以滋阴补肾,填精益髓,配山茱萸补养肝肾,兼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兼能固肾共为臣药,三药配伍,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另配泽泻:利湿而泻肾浊,并防熟地滋腻恋邪;丹皮清泄虚热,制山茱萸温涩之性;茯苓淡渗脾湿,并制山药粘腻之性,三药共为三泻。六药合用三补三泻,补药用量重于泻药,以补为主,且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 第五节 补 阳 肾气丸组成 干地黄 薯蓣(山药) 山茱萸 泽泻 茯苓 牡丹皮 桂枝 附子功用 补肾助阳。主治 肾阳不足证。 第六节 阴阳双补 七宝美髯丹组成 赤、白何首乌 赤、白茯苓 牛膝 确杞子 菟丝子 当归 补骨脂趣记 (美髯)牛欺负兔当何故?功用

20、 补益肝肾,乌发壮肾。主治 肝肾不足证。 须发早白,脱发,齿牙动摇,腰膝酸软,梦遗滑精,肾虚不育等。第九章 安神剂 朱砂安神丸组成 朱砂 黄连 炙甘草 生地 当归趣记 皇帝鬼吵,(朱砂安神)。用法 上药除朱砂外,四味共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功用 镇心安神,清热养血。主治 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天王补心丹组成 酸枣仁 柏子仁 当归 天冬 麦冬 生地 人参 丹参 玄参 茯苓 五味子 远志 桔梗趣记 (天王不信)三婶早搏二冬,当地接令住五院,功用 滋阴清热,养血安神。主治 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方解:生地(君)、玄参、麦冬、天冬滋阴清热丹参、当归补养心血人参补气气旺则阴血自生,宁心益智酸枣仁、五味子

21、、远志、茯苓、朱砂宁心安神桔梗载药上行入心经酸枣仁汤组成 酸枣仁 茯苓 知母 川芎 甘草趣记 兄(想找人)炒灵芝。用法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功用 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主治 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证。 虚烦失眠,心悸不安,头晕目眩,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第十章 开窍剂凉开“三宝” :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 第十一章 理气剂第一节 行 气越鞠丸(苍术丸)组成 香附 川芎 苍术 神曲 栀子功用 行气解郁。主治 六郁证。 柴胡疏肝散组成 陈皮 柴胡 川芎 香附 枳壳 芍药 甘草功用 疏肝解郁活血,行气止痛消斑。主治 肝气郁滞证。 第十二章 理血剂 第一节 活血

22、祛瘀 血府逐瘀汤组成 桃仁 红花 当归 生地 川芎 赤芍 牛膝 桔梗 柴胡 枳壳 甘草用法 水煎服。功用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 胸中瘀血证。 补阳还五汤组成 黄芪 当归 赤芍 地龙 川芎 红花 桃仁趣记 兄弟齐归吃红桃(补阳还武)。功用 补气,活血,通络。主治 中风后遗症属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方解君:黄芪大补脾胃之气,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臣:当归尾活血,化瘀而不伤血佐: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祛瘀 地龙通经活络温经汤组成 吴茱萸 当归 芍药 川芎 人参 桂枝 阿胶 丹皮 生姜 甘草 半夏 麦冬趣记 (文静)吴

23、母生贵人,叫兄夏归卖草药。功用 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主治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第十三章 祛风剂 第一节 疏散外风 川芎茶调散组成 川芎 荆芥 白芷 羌活 炙甘草 细辛 防风 薄荷 绿茶功用 疏风止痛。主治 外感风邪头痛。 消风散组成 荆芥 防风 牛蒡子 蝉蜕 苍术 苦参 石膏 知母 当归 麻子仁 生地 木通 甘草趣记 (小风山)当地竟产疯牛,老师通知苦族人功用 疏风除湿,清热养血。主治 风疹、湿疹。 皮肤疹出色红或透身云片斑点,瘙痒,抓破后渗出津水,苔白或黄,脉浮数。 第二节 平熄内风 羚角钩藤汤组成 茯神 竹茹 贝母 羚羊角 钩藤 自芍 桑叶 野菊花 甘草 生地用法 水煎服。功用 凉肝熄风

24、,增液舒筋。主治 1、热甚动风证。2、肝热风阳上扰病因病机 本方所治之证为热邪深人厥阴,肝经热盛,热极动风。 镇肝熄风汤组成 白芍 牡蛎 龙骨 龟板 天冬 川楝子 甘草 牛膝 代赭石 茵陈 它参 麦芽用法 水煎胀功用 镇肝熄风,潜阴潜阳主治 类中风天麻钩藤饮组成:天麻 钩藤 石决明 山栀子 黄芩 川牛膝 杜仲 益母草 桑寄生 夜交藤 朱茯神功用: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症见头痛,眩晕,失眠多梦,或口苦面红,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第十四章 祛湿剂 第一节 燥湿和胃 平胃散组成 苍术 厚朴 陈皮 甘草 大枣 生姜趣记 早餐后(品味)老陈酱功用 燥湿运聛,行气扣胃。主

25、治 湿滞脾胃证。方解:君 苍术燥湿健脾臣 厚朴行气化湿,消胀满佐 陈皮理气醒脾和胃佐使 生姜、大枣、甘草调补脾胃, 调和诸药。 藿香正气散组成 大腹皮 白花 苏叶 茯苓 半夏曲 白术 陈皮 厚朴 桔梗 藿香 甘草 生姜 大枣功用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治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恶寒发热,头痛,晌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呜腹泻,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症等 第二节 清热祛湿 茵陈蒿汤 组成 茵陈 栀子 大黄功用 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 湿热黄疸 三仁汤组成 杏仁 苡仁 白蔻仁 厚朴 通草 滑石 半夏 竹叶功用 宜畅气机,清热利湿;主治 湿温例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 第三节 利水渗湿 五苓散组

26、成 猪苓 茯苓 白术 泽泻 桂枝趣记 (武林)白择两灵芝:功用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 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猪苓汤组成 猪苓 茯苓 泽泻 阿胶 滑石趣记 朱玲谢阿华功用 利水、清热、养阴。主治 水热互结证。 第四节 温化寒湿 苓桂术甘汤组成 茯苓 桂枝 白术 甘草功用 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主治 中阳不足之痰饮。 第十六章 祛痰剂祛痰剂经常配伍行气药:痰随气而升降,气壅则痰聚,气顺则痰消。因气郁易于生痰,痰阻则气机更滞,故祛痰剂中参以理气之品,调畅气机,气顺则痰易消,古人云:“善治痰病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气而顺矣。”第一节 燥湿化痰二陈汤组成 半夏 陈皮 茯苓 生姜 乌梅 甘

27、草功用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 湿痰咳嗽。 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倦怠,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方解 君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臣陈皮:理气行滞,燥湿化痰,治痰先理气,气顺痰消 茯苓:健脾渗湿,脾健则湿去;湿去则痰消 佐 生姜:降逆和胃止呕,温中化饮,可制半夏毒 乌梅:收敛肺气,合半夏使散中有收,相反相成,则祛痰不伤正 使甘草:调和渚药,益气和中- 温胆汤组成 半夏 陈皮 竹茹 枳实 茯苓 甘草 生姜功用 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主治 胆郁痰扰证。 第五节 化痰熄风 半夏白术天麻汤组成 半夏 天麻 茯苓 陈皮 白术 甘草 生姜 大枣 趣记 大臣将,甘服(半夏白术天麻汤)。用法 生姜一片,大枣二枚水煎服。功用 化痰熄风,健脾祛湿。主治 风痰上扰证。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苔白腻,脉弦滑。第十七章 消食剂概念:凡以消食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导滞,健脾化积等作用,治疗食积停滞的方剂,统称为消食剂。属于“八法”中的“消”法。保和丸丹溪心法组成 陈皮 连翘半夏 神曲 山楂 莱菔子 茯苓 用法 上为末,炊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远白汤下。功用 消食和胃。主治 食积胃脘证。 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吐,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 - 1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