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研究——以机电工程学院为例_陈芬.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3689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5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研究——以机电工程学院为例_陈芬.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研究——以机电工程学院为例_陈芬.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年第22卷 第2期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2023(22)2“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 以机电工程学院为例陈芬【内容摘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互联网+教育”正在不断渗透到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一种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调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结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分析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指出目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仍有不足之处,提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对策,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强技能型人才。【关键词】“互联网+”;高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基金项目

2、】本文为 2018 年度江苏开放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规划课题(编号:2018JKSZQ02)研究成果。【作者简介】陈芬(19866),女,江苏阜宁人,南通开放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技术教育互联网信息技术带来的信息爆炸,正在改变着一个时代,更改变着高职教育模式。一方面,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使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多样化;另一方面,海量信息和大数据的出现,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怎样扬长避短,有效利用互联网探索新形势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迫在眉睫。普通中高职院校,学生生源的多样性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直接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多样化、复杂性以及难以实时跟踪调

3、查等问题。在此背景下,要利用“互联网+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紧密结合,实现思政教育的全面渗透,以达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一、互联网对高职学生心理的影响根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了 9.86 亿,且近五年网民规模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其中,手机网民的规模占比达 99.7%(9.86 亿),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人数占比 60.9%1。高职大学生都是从初中、中专、技校毕业的学生,60%以上的学生思想活跃且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弱,对手机的依赖性很强,其已经成为典型的高频网络交流人群。这种网络

4、交流不仅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的语言、肢体、表情等交流,也凸显出了高职大学生现阶段的心理变化。这些心理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消遣娱乐和减压心理。互联网提供了诸多的小说、视频、游戏等娱乐解压项目,特别是抖音短视频,更是刷新了新的火爆点。高职大学生除了学习、生活和社交外,还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网络的多元化和现实生活的价值观冲突使得其迷茫不安,多重压力下学生焦虑不安,需要通过网络排解压力。(二)急功近利和浮躁心理。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普遍快,生活消费水平高,经济快速发展下促生了许多新型的职业,如网红、直播带货、外卖员、拍抖音视频等,导致高职大学生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想快速挣到钱,缺乏长远规划,内

5、心浮躁。(三)追求个性和从众心理。高职大学生喜欢追逐时尚潮流,喜欢追逐个性,在网络中可以没有顾忌地发挥自己的创意和奇思妙想,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从众的心理主要表现在盲目相信未经确实的网络信息,并在朋友圈或者网络上宣传、转发,有人甚至被骗、被公安机关警告等。二、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弊端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形式化。高职院校大多都会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部门,也会定期举办相应的心理健康活动,但这些活动只有少部分人参与,相反,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很少参加。另外,学校对新生都会进行心理评估并建立心理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相应专业老师或班

6、主任进行个别交流,但这种心理疏导并没有形成长效跟踪机制。当前部分高职院校负责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老师并不是专业人士,单纯地设立心理咨询室来疏导心理,且没有进行个性辅导,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二)课程化。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主要还是以思政课程的课堂为主,以思政专业教师进行课堂理论知识讲授,班主任的日常管理为辅,构成以班级为单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现在的思政课程的教学主要还是按照课本按部就班地讲解,课堂上多出现心理专业名词、理论基础知识等枯燥的心理知识,脱离实际,不仅不能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反而会让学生厌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4612023年第22卷 第2期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2I

7、ndustrial&Science Tribune另外,学院会定期举办一些心理健康主题活动,主要是在心理健康月,每学期至少 2 次;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由学校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老师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以上心理健康教育手段都存在一定的局部性和片面性,辐射不到不愿参加活动和不愿交流的学生,存在一定的隐患。(三)孤立化。一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在某种层面上出现孤立化,主要表现在心理健康咨询部门的孤立、心理健康教学的孤立、专业心理咨询师的缺乏等,使得老师和学生都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体现在思政课堂上,更要全方位渗透到平时的所有教学管理中,“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效结合,不要孤

8、立化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三、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一)建立网络心理健康咨询平台。网络资源具有多元化、共享性的特点,各高校可以利用自己的校园网平台或者在线 App 软件(学习通、钉钉平台、蓝墨云班课等)建立网络心理健康咨询平台,可以以班级为单位或年级、专业为单位。一是学校可以通过平台关联比较有名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进行在线答疑,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在线交流或预约线下交流,让学生足不出户解决心理问题;二是平台可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心理游戏、心灵鸡汤、测试竞赛等多种形式),要求学生完成签到和练习,以此判断学生各阶段的心理状态。三是对存在心理困惑的学生及时跟踪,并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这些信息其他同学不可

9、见,有效保护学生隐私。(二)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如“525 我爱我”“125 要爱我”等;此外,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进校园进行相关讲座或者开展心理剧场,有针对班主任老师的,也有针对学生的,以期达到全员教育的目的。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学校的网络平台聘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进行网上讲座,开展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另外,还可以利用国家公认的专业平台组织学生学习与心理相关的精品课程或者互动活动,有效开阔视野。让心理活动的形式多样化、多元化,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三)建立大学生网络心理档案。每一位学生都是在被全方

10、位保护和管理的环境中长大的,进入了开放式的大学校园,没有人天天管着他们,心理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甚至出现有些新生在军训期间自寻短见的现象。因此,在大学生走进校园的那一刻,就应该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和跟踪,形成大学生的网络心理档案,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能第一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缓解。建立网络心理档案,一方面要知道学生的心理健康数据,筛查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做好相应的心理指导服务;另一方面,在网络心理测验平台上,定期更新心理测验的内容和形式,做到与时俱进。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采取诸如“房树人”测试等方式来跟踪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目前,学校教学基本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为第一责

11、任人,其心理问题的反馈机制最终还是落实在班级上。因此,配合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档案的心理防御机制和反馈机制,学院要求各班级建立以班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班级心理委员为第二责任人的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管理制度,对心理异常学生采取及时报告制度,建立来访学生心理信息反馈制度,形成心理健康监控机制,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到提前预防。(四)建设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教师是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指引者、领路人,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师德师风都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可以把老师分为两类: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和非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教师而言,不仅要在课堂上做好思政宣传教育工作,更要灵

12、活多变地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活跃课堂,让学生在边学边玩中疏散心理问题、排解压力;更要积极考取心理咨询师证,多参加专业培训和进行实践操作,提升专业水平,对于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能够帮助其缓解症状,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对非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教师而言,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整合资源、敢于创新,将“课程思政”理念运用到平时的课程教学中,做到教学理念的创新发展。随着互联网发展带来的信息碎片化现象(如抖音等)越来越严重,学生对手机的依赖逐渐加大,高职学生又处于缺乏自控力和鉴别力的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及时开放,利用这种碎片化信息,将专业知识进行多元化展示,如使用最新案例将心理问题和专业知识

13、有效融合,使教学内容有新意,让学生自觉地学习。除此以外,所有的教师都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培训,经常性组织相关的交流学习,积极参与思政课、教改等相关课题,促进教学设计创新,提升思政与教学的融合能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四、结语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建立学生电子心理普查档案,动态跟踪心理异常的学生,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对于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要引导其及时到专业机构进行心理治疗,形成“学生、学校、家长、社会”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以减少学生因心理问题而产生的意外事故。【参考文献】1 侯勇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J 统计与管理,2015,10 2 刘超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 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2 3 李奇洁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 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4 陈玉英 新时期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整合关系的研究 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2,2 5 张冰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策略探究 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3 6 师亚红 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 J 现代职业教育,2018,16 7 谷庆明,高少宇,王玉,王雪 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的融合策略及实践研究 J 邯郸学院学报,2021,35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