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学生就业难经济学分析工商管理.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335233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就业难经济学分析工商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大学生就业难经济学分析工商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大学生就业难经济学分析工商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大学生就业难经济学分析工商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大学生就业难经济学分析工商管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安徽 BEI JING SHI FAN DA XUE论文题目:大学生就业难经济学分析姓 名: 徐欢学 号: 122022306002指导教师: 杨老师年级专业: 12级工商管理(专)学院: 安徽新华学院二 一 四 年 十 月 大学生就业难经济学分析摘要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资源,就是社会充满活力,富于创造性的群体。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大学扩招政策的变革促进了高等教育公平,同时大学生数量也迅速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就业难成为热点话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这时就更凸显出来,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引用就业难有多方面原因,在经济学角度包括社会,高校,学

2、生本身等。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各方面努力,在此仅提供以下几个建议,为毕业大学生找到相对满意且合适的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引导建议。对于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关键字:大学生就业 供需失衡 信息不对称 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方式目录一、引言.二、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形式分析.三、大学生就业难所带来的问题.四、我国大学生当前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五、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及建议.六、结束语.七、参考文献.引言大学校园里,又开始弥漫着浓浓的离别气息,各奔东西的匆忙和伤感让这一瞬间变得刻骨铭铭心。在这种伤感之下,许多毕业生内心还有些郁闷与不安,那就是对就业问题的迷茫和无助。目前,我

3、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引起技术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发出了人力资本存量贬损的信号。根据人力资本信号理论,教育只是一种筛选装置,它起着信号的作用。在高等教育逐渐步入大众化阶段的时候,大学文凭的信号作用慢慢变弱,即使你已进入用人单位,首先是试用,能用不能用还得根据你试用期的表现决定你的去留,为此,就业选择只能充当衡量人力资本存量的信号作用。大学生偏好于选择行政级别高、大集团、大公司、效益好、工资福利高和大城市的单位就业,原因之一就是就业选择充当了衡量人力资本存量的信号功能。作为一名受到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追求事业的成功是自己人生的主旋律。我们大学生就业要用发展的

4、眼光来看问题,并不一定一毕业就要求找到待遇优厚、专业对口的,或者想着一步到位的找到稳定的或者适合自己的理想工作,可以先解决就业问题,积累经验,找寻自己的优势和发现自己的弱势,为实现自己理想的目标或者为自己以后的自主创业打下基础二、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形式分析2.1 现状分析全国高校毕业生2001年117万人,2002年145万人,2003年212万人,2004年280万人,2005年228万人,近五年高校毕业生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毕业生就业需求外,还有其他需求。据劳动部提供的数据,2004年城镇新增劳动了约1000万,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下岗职工需求要在就业,加之高校毕业生,2014年各

5、类新增劳动了超过1300万。2005年全社会各类新增劳动力约2400.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80-100万个,近几年我国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应为900万个左右。尽管我国经济高速发展,GDP增长保持在9左右,但我国主要采取的是增长优先发展战略,新建项目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劳动力增速慢于经济发展速度,出现力高增长,高投入,低就业现象,因此,经济发展实际向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每年不足900万个,出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2.2形式分析由于今后几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大的变化,可以预计,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有就业意愿但未能就业的大学生群体最值得关注。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

6、社会上称之为“毕业漂族”。其具体情况有以下三类:一类是复习考研者。为提高自身的就业条件,获得更好的工作职位,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工作而选择考研的毕业生迅速增多,这部分人约占“毕业漂族”的30%左右。他们中的不少人集聚在大中城市的大学附近租房住,以便及时获得考试信息,参加学校组织的考研培训。这批人如能考上研究生,则在三年后进入就业市场;若考不上,当年就会加入失业行列。 二类是边看边干者。有些是毕业后到处打短工,频繁变换工作岗位;有些是因用人单位或个人原因,时而应聘,时而解约。这些人约占“毕业漂族”的20%。三类是就业困难的大学生。他们没有考研的打算,仍将户口、档案放在学校里,虽然有就业的意愿但难以

7、就业,他们约占“毕业漂族”的50%。其中不少人通过各种方式多次求职,但仍找不到工作,心理受到较大的打击。在上述三类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中,第一类人有明确的目标,他们一般集聚在一起,互相鼓励,如无大的变故,属于相对稳定的群体。第二类人虽然边看边干,但能逐步融入市场,适应市场就业。但第三类人市场就业能力相对不强,心理较脆弱,而其数量在今后还会成倍增加,需要特别关注为缓解就业压力,近年来国家采取积极就业政策。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就业再就业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就业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较为严峻。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化解客观矛盾的制约,还要发挥人的主观能

8、动性。三、大学生就业难所带来的问题3.1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3.1.1对农民家庭和农村经济的影响 就业难导致农民家庭贫困,生活水平明显下降。孩子大学毕业就不了业导致家庭长期贫困,孩子书读得越多,家庭的经济状况就越差;供养大学生越多,其家庭就越贫困。这种高投入、低回报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很多农民家庭重新回到贫困的境地,大大增加了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难度。 3.1.2农民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动因和目标产生了怀疑 在大学统一招生、统一分配、免缴学费的年代,十年苦读,考上大学是农民子弟改变前途,农民家庭改善生活最主要的途径。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农民子弟大都没有享受到优质中小学教育,

9、处于劣势地位,考入大学就读者居少数。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收费的大幅增长。据有关调查,近10年间,我国大学学费从每年几百元升至每年50008000元,学费猛涨约20倍,而国民人均收入增长不到4倍,学费涨幅远远超过了国民收入增长速度。有经济学家将此解释为是拉动内需的必要措施。特征之二是大幅扩招,有教育专家将此解释为减缓竞争,增加上大学的公平性和几率。多年的实践证明,内需拉动了,但供养大学生的农民家庭一个个处于长期贫困之中。上大学容易了,而缺乏就业竞争力的农民则眼睁睁地看着自已倾家荡产培养出的大学生因无处就业拿着毕业证书回到家里,成为待业一族。大学毕业生就不了业的现实不得不使人对我国的

10、高等教育改革的动因和目标产生质疑。 3.1.3就业难造成社会财富和人才极大地浪费 大学毕业生是我国劳动资源中一个优秀的群体,对于他们的培养,国家和其家庭均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年均教育成本最低为1.2万元。按各高校学费的最低限4000元计,学生家庭承担的教育成本比例也在33左右(而国外通常在1315),且不论还要负担除学费以外的其他费用。高校扩招以来,我国大学生农村生源已占大多数,这意味着农民已成为高等教育投入的主体,农民为高教改革付出了更多的成本。长期待业,已使他们所学的知识技能处于闲置状态甚至荒废,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知识、人才的极大浪费。有的甚至加入到农民工队伍

11、干着简单繁重的体力活或在饭馆当服务生。我们认为,这是当今社会中优秀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3.1.4不能就业的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已被社会边缘化,沦为新的弱势群体 我国的农民是当今社会中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而严峻的就业现状使毕业后回到户籍所在地的大学生成为新的弱势群体。这部分年轻人年龄大都在2530岁之间,经济上难以自主。既就不了业,也成不了家,悲观绝望。对前途的渺茫和命运的不公表现出愤愤不平,沉重的精神负担和厌世心态摧毁了他们的心灵。现在应是到了对这些来自贫困农村、接受过高等教育而已被社会边缘化的年轻人的生计和前途给予高度关注的时候了。 3.1.5辍学率升高,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农村“普九

12、”教育的难度加大 农村“普九”教育始终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使农民家庭和子女看不到希望。贫困地区的农民供养孩子上大学最主要、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希望能改变孩子的命运,能给家庭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既然这一切都成为泡影,家长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子女的厌学情绪日增,教学质量下滑的趋势难以遏制。生源不稳定,初中生流失多,有些乡镇的高中生也出现了大面积辍学,高中教育萎缩,走向了恶性循环。这种状况与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初衷相去甚远。 四、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4.1供需失衡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

13、等,供求实现均衡;如果供给量小于需求量,商品紧俏,形成卖方市场;而买方市场表现为供过于求。作为一种特殊劳动力商品的大学生,其供给方是高等院校,需求方是用人单位及整个社会,其供需也遵循供求规律。如果大学毕业生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大学毕业生供求均衡,不存在就业难;但是,如果出现大学毕业生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大学毕业生则不再是紧俏商品,在市场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作为需求方的用人单位,则必将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现实社会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的“双不足”。 1. 大学生有效供给不足 大学毕业生有效供给是指在现在各种工资水平下,大学毕业生愿意而且能够就业的数量,既包括大学生有就业的

14、意愿也包括大学生有就业的能力。 (1)二元市场导致大学生就业意愿的二元性。从就业意愿方面看,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宁愿等待,也只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而不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这主要是由于大学生在上大学期间付出了较高的人力资本投资,其受教育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心理成本等。人力资本投资模型假定,人们都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决策主体,因此,大学毕业生在找寻工作时必然选择能够带给其较大收益的工作。由于中国存在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劳动力市场被分割为高级劳动力市场(如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等)和低级劳动力市场(如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级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高,就业环境优越,工作稳定,社会保障健

15、全,并且有较多的升迁机会。而低级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较低,劳动关系运行和形式不规范,就业环境差,工作不稳定,很少有升迁的机会。因此,大学毕业生在进行工作选择时往往选择在高级劳动力市场。这种“二元”劳动力市场导致大学生不愿到基层去,而一味的往大城市、大单位挤,结果造成了 大学生就业难。 (2)在就业能力方面,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和获得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就业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思想能力、实践能力和应聘能力等。”从根本上讲,影响中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原因是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不足和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低。高等教育供给不

16、足的问题不仅表现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而且还表现在高等教育的无效供给,大量的宝贵资源被浪费。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低表现在大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通过训练和实践将知识转化为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弱。 高校无快速反应机制影响了大学生就业。现阶段,中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化下的大学专业设置结构不合理,专业设置调整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需求出现了错位。从专业课程设置来看,高等院校没有适应新的要求,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有较大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专业过细,很难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的学生

17、动手能力不强,相当多的学生知识结构、技能结构与市场需求并不匹配,不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 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低。大学毕业生的供给能否实现,取决于其人力资本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只有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大学毕业生才可能被用人单位接纳。当前,许多大学生之所以难以就业,一个重要原因是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的较差。他们的人力资本含量较低,毕业生独立能力不够、依懒性强,难以在工作岗位上独当一面,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大学生难就业往往就在于就业能力不足。这样,综合素不高、个人修养偏低,进入就业市场后会不知所措,求职很难成功。尽管如此,仍有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不安心学习,不主动提高自己,存有基础知识不牢固、缺乏创新

18、能力、综合素质不高等等不利因素,从而在就业竞争中失利。 2. 大学生有效需求不足 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之所以雇佣大学毕业生,是因为大学毕业生能够通过提供劳动创造价值,给用人单位带来利益,这是一种等价交换。大学毕业生有效需求是指在各种工资水平下,社会各用人单位愿意雇佣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即用人单位既有雇佣意愿,也有雇佣能力,二者不可或缺。如果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没有雇佣欲望,不需要引进大学毕业生,或没有雇佣能力,不能满足大学毕业生对工资的要求,就都不能形成现实的大学毕业生需求,而只是一种潜在的需求。根据要素市场理论,从微观上看,决定大学毕业生需求的是大学毕业生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对于企业而言

19、,大学毕业生与资金、原材料一样,也是一种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拥有更多的用人自主权,不再像计划经济条件下听命于政府的指令,而是着眼于利益最大化。所以,“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大学毕业生的边际收益MR和边际成本MC”。MR是指追加使用一单位大学毕业生所产生的额外收入,表现为引进的一个大学毕业生给该企业所额外创造的财富、利润等;MC是指追加使用一单位大学毕业生所产生的额外成本,表现为企业为引进一个大学毕业生所额外支付的工资、福利等成本。按照企业利润最大化原则,如果MRMC,企业会增加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如果MRMC,企业会减少需求;只有当MR=MC时,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处于

20、均衡点。具体来说,影响大学生有效需求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的边际收益小于其边际成本。如果MC不变,当大学毕业生的人力资本增强进而MR提高时,企业就会增加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然而现实情况是,大学毕业生虽然经过大学的学习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但是实践动手能力比较差。在就业能力上,大学生综合素质不过硬,核心竞争力不突出,人文素质不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个人含金量。由于不能给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造成企业的有效需求不足。 (2)企业提供的工资水平低。谋求一定收入以维持生计是每个择业者最起码的要求,所以,大学毕业生供给必然受到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水平的制约。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越高,大

21、学毕业生供给就越多,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越低,大学毕业生供给就越少。现实情况是部分大学生有充分的就业能力而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水平低于毕业生的期望,造成毕业生不愿供给给用人单位,这样就形成大学毕业生自愿性失业。 4.2供求信息非对称性影响就业问题的解决 信息非对称性指由于市场信息不顺畅和市场中介不健全,使得有关信息传播、反馈均存在一定的短路和断路现象,有形的和无形的人才市场在时间和空间上未能与大学生的择业市场相适应。由于大学生就业绝大多数属于初次就业,他们对劳动力市场运行的了解不充分,如果没有适当的职业服务体系来提供就业信息与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市场过程显然面临着市场效率的损失。大学生工作找寻过

22、程是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相互搜寻的过程。在中国劳动力市场不成熟、不完善,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情况下,信息搜寻和传递是需要较高的成本的。供求双方只能在有限的成本和有限的条件下进行搜寻。而这种获取和传递信息的效率之低下,直接影响供求双方的有效匹配。这就大大阻碍了大学生就业的顺利进行。4.3宏观经济环境制约就业矛盾的解决 就宏观层面而言,社会经济环境从总体上对大学生就业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与制约。 1. 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制约大学毕业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从社会大范围而言,主要取决于经济增长创造的工作岗位数量,这个数量又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结构。根据经济学原理,一般而言,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

23、业总量相应增加约0.1个百分点。从理论上说,经济高速增长应该会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现实是中国在经济发展中基本采取了“增长优先”的策略,获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长率,但是,可就业的弹性系数却较低,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下降。结果造成经济的较高增长并没有带来相应的高就业,而是出现了“高增长、高投入、低就业”的现象。 2. 中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大学毕业生就业 从经济结构上看,经济结构决定专业人才的需求结构从而决定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只有各产业之间有机联系,整个结构从低水准向高水准进步,经济才能保持持续、协调、高速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表明,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带

24、来劳动力和技术结构等一系列变化,引起劳动力的就业产生新的组合。近年来,中国的产业结构合理化进程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仍然不合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比重较高,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第三产业比重现在只占GDP的30%左右,世界平均水平是50%,发达国家更是高达60%70%。”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就业结构相比,中国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还有待增强。 4.4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还没及时更新 目前很多大学毕业生存在着攀比、盲目求高、不平衡、自负、依赖性强等心理,择业观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而高校在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影响方面发挥的作用又微乎其微,没有深入去看待社会就业现象

25、,因此,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出现。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及建议4.1大学生就业工作事关千百万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与和谐,我们要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真分析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着眼于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到以下“五个统筹”,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努力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4.1.2统筹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宣传和政策的落实,抓紧制定优惠政策的实施办法,为使更多的大学生和用人单位更加深入地了解促进大学生就业优惠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要加大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突出宣传重点,创新宣传手段和方式,提高宣传效果。各地要及时对各项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进行梳理,特别

26、是优惠政策的基本内容、享受条件和申请办法,及时通过网络等各种渠道发布,并编印成册,免费发放给大学生和企业,帮助大学生和企业进一步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用好政策。要抓住大学生创业和鼓励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这两个优惠政策的重点,利用案例宣传,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做好政策宣传和阐释工作。4.1.3统筹相关行政和政策资源,形成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行政合力 促进大学生就业是一项关系到民生的重要工作,需要统筹相关政策和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行政资源,各部门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共同形成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合力。加强各政府部门现有行政资源的协作,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点。其中,大学生就业信息发布平台的整合是政府资源整合的重中之重。

27、要协调整合相关行政资源,切实打破部门界限和地区界限,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大学生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实现不同部门、地区间大学生就业信息和网络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强化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使大学生能了解到更多的就业信息,同时也让用人单位能招聘到满意的毕业生。4.1.4统筹协调大学生见习制度和实习制度,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学生见习制度的实施,对于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更应关注在校大学生的实习情况,完善大学生实习制度,未雨绸缪,使大学生在毕业前就具备岗位对口的实践经历。从当前的制度安排来看,借助已实施的大学生见习制度平台,建立促进大学生实习的长

28、效机制,是解决大学教育与社会脱节,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最终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方法。 4.1.5统筹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在转型升级中拓展大学生就业空间,要通过体制创新构建有利于促进浙江经济转型提升的制度环境,切实破解产学研合作的各种障碍,加快创业创新平台的建设,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着力营造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创新。 4.1.6统筹人才需求规划与大学生培养计划,实现大学生需求与供给的有效衔接,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的错位,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破解这个错位的有效方法,就是要统筹协调人才需求规划与大学生培养计划,实现大学生需求与供给的有效衔接。要根

29、据浙江产业政策的发展规划和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站在浙江省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加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分析现有人才资源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考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影响,增强人才需求规划编制的预见性和前瞻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大学生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用人需求更有效地实现对接。4.1.7(一)培养良好素质。1、思想道德素质是职业成功的基本保证,良好品质在未来工作岗位上会转化为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坚定的人生信念。2、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牢专业基础。有了真才实学能够适应更多的工作岗位,更有利于自己的就业。3、身体素质是获得职业成功的物质保证。大学

30、生应科学锻炼身体、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了解自身生理素质特点及不同职业的要求,在未来职业活动中合理开发和利用自己的生理优势。4、审美素质是从事任何职业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经常欣赏优秀的文艺作品,学会鉴别事物善恶美丑,发展审美能力,如果形成对某种艺术爱好和特长,未来的就业就有了更广阔的前景。5、劳动素质是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基础。通过劳动使身体和意志得到锻炼并从中获取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6、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竞争中取胜的必备因素。当今社会的高科技、高效率、高竞争,增加了人们的心理负荷。拥有良好心态、乐观自信、正确对待挫折的人才可能成功。(二)培养兴趣、能力、性格。全面认识自己,有针对性地发挥长处,在走

31、向岗位之前,大学生要重视培养间接兴趣、逐渐形成中心兴趣,有兴趣才更有工作积极性,效率高,不易疲劳。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觉悟,形成优良性格;培养学习、管理、人际交往、语言、判断等能力。 100(三)树立正确择业观。择业固然要考虑个人兴趣和意愿,但从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来看,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应更多地考虑社会的需要,把自己对职业的期望与社会的需要统一起来,着眼现实,面向未来,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消极被动。(四)搜集职业信息。从国家和地区有关就业政策、劳动部门、毕业生升学就业指导部门及职业介绍部门、新闻媒体、熟人处获得信息,或直接与用人单位联系。全面了解就业发展的动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分析,及时调整自己的

32、职业目标。(五)树立风险及竞争观念。对自己的职业目标进行科学分析,特别注意把不利因素考虑周全。正确对待“冷门”与“热门”职业,因为冷热总是相互转化的。做什么都不应安于现状,要积极进取,勇于竞争,在大学阶段努力积累竞争资本,为将来把握机遇。(六)树立正确创业观。在就业压力较大的社会环境中,创业意识强烈、思想准备充分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此外,大学生要培养勇气,破除依赖心理和胆怯心理,还要提高创业能力。(七)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当代大学生在创业和择业过程中,要直面艰苦,如面向基层择业、就业和创业。(八)努力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活动中的法律知识、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

33、规范的能力。结束语就业观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较高,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就业观念,不能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的较大差距。国家统计局对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结果显示,高达70%的被调查者即使找不到合意的工作,也不愿意到基层、偏远地区及中小城市去就业。大学生就业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大学毕业生不能实现就业不仅是对人力资源和财富的巨大浪费,也会影响千百万个家庭幸福与安定,会给社会和对劳动力市场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个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繁荣和稳定。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形下,大学生应该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树

34、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意识,从基层做起,在工作岗位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参考文献】1中国统计年鉴20062胡解旺.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4月.3冯纪明 吴克明:大学生就业难与个人人力资本投资探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5,(4) 2文东茅: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毕业生就业4.高教探索,2000,(4) 3尹兰伯格史密斯;现代劳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5王平,大学生就业难的结构性因素N,上海证券报,第2006版.目 录1 总 论11.1 项目概况11.2 建设单位概况31.3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3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41.5 可行性研究报告

35、编制原则41.6 可行性研究范围51.7 结论与建议62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92.1 项目区基本状况92.2 项目背景11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13 市场分析143.1 物流园区的发展概况143.2 市场供求现状163.3 目标市场定位173.4 市场竞争力分析174 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194.1 选址原则194.2 项目选址194.3 场址所在位置现状194.4 建设条件205 主要功能和建设规模225.1 主要功能225.2 建设规模及内容266 工程建设方案276.1 设计依据276.2 物流空间布局的要求276.3 空间布局原则286.4 总体布局296.5 工程建设方案306.

36、6 给水工程336.7 排水工程356.8 电力工程386.9 供热工程466.10 电讯工程477 工艺技术和设备方案517.1 物流技术方案517.2 制冷工艺技术方案678 节能方案分析738.1 节能依据738.2 能耗指标分析738.3 主要耗能指标计算748.4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769环境影响评价839.1 设计依据839.2 环境影响评价应坚持的原则839.3项目位置环境现状849.4项目建设与运营对环境的影响849.5项目建设期环境保护措施849.6 项目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8610 安全与消防8710.1安全措施8710.2消防8811 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9211.1

37、 施工组织机构9211.2 基建项目部的主要职责9211.3 运营管理9311.4 人员来源、要求及培训9412 工程进度安排9612.1 建设工期9612.2 工程实施进度安排9613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9813.1 投资估算98投资估算包括建设项目的全部工程,主要内容有:主体建筑工程、道路硬化工程、绿化工程、其他费用及基本预备费。9813.2 资金筹措9914 财务评价10214.1 评价依据及方法10214.2 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10214.3 营业收入及总成本费用估算10314.4 利润总额估算10514.5 盈亏平衡分析10514.6 财务评价10615 综合效益评价10716 招投标管理10816.1 编制依据10816.2 招标原则10816.3 招标方案10916.4 评标要点11017 结论及建议11117.1 结论11117.2 建议11224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