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路径分析_李静.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3244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路径分析_李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路径分析_李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路径分析_李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年第21卷第24期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2022(21)24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路径分析李静贺彦凤【内容摘要】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担负着国家希望和历史使命,带领东北人民走上抗日斗争的前沿。在十四年漫长的抗战道路上,东北抗日联军与凶残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浴血奋战,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东北抗联精神。东北抗联精神作为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和历史事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丰富而独特的内涵。它是对中国抗战精神的完美阐释,是中国革命精神的一种独立形式,是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重要内容。继承和发展东北抗联精神,是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特别是青年大

2、学生,更是如此。高校德育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而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手段。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堂,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使高校思政课堂实效性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凸显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独特的育人作用。【关键词】东北抗联精神;高等院校;高等教育;思政课堂【基金项目】本文为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编号:20KSB087)和牡丹江师范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攻关项目(编号:MSY YJG2018GG003)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李静(199710),女,内蒙古赤峰人,牡丹江

3、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贺彦凤(1974 4),女,黑龙江青冈人,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东北抗联精神内涵抗日同盟战士们在这场漫长、艰苦的斗争中献出了鲜血和生命,培育出了东北抗联的伟大精神。(一)爱国主义精神。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独立与解放,英勇杀敌,谱写了一篇篇壮丽的史诗。而东北抗日联军正如同全国其他地区和人民一样,经历了漫长而又艰难的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东北各地区人民积极地加入抗日团体,自发地拿起手中的武器,面对着强大的日本法西斯主义,他们没有丝毫退缩,而

4、是用各自的方式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着英勇顽强的斗争。东北三省沦陷后,东北各族人民纷纷加入抗日战争,联合各地的爱国人士,团结奋战,使爱国主义精神空前觉醒。由此,中国共产党的呼吁,在东北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回应。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起来,东北抗日联军也不断扩大,形成了强大的武装组织,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这一进程中,他们所展现出的爱国情怀,充分反映了东北抗日联军及各族人民捍卫祖国主权与民族利益的坚定意志。他们将一个国家的命运与一个人的命运结合在一起,勇敢地克服逆境,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谱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虽然战争离我们已经很远了,然而爱国之心永不落伍,这对于当

5、今和平时代的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二)英勇战斗精神。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实行了 14 年的殖民统治,那时日本综合国力强大,在东北地区所派出的士兵和武器精良,从而增强了他们的战斗力。而与之作斗争的我国抗联军兵力不足,武器不够精良,甚至在某个时期物资都十分匮乏,敌我力量悬殊。就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东北抗联将士和人民死伤数万,他们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奋战到底,直到胜利。东北抗日联军正是通过英勇的斗争精神,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以这种精神为指导,东北抗联战士不畏艰险,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战胜了实力悬殊的敌人。(三)艰苦奋斗精神。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战争中,东北抗日联军和东北人民需要战胜恶劣的自然环

6、境。东北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独特,冬天寒冷而漫长,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给抗日联军的游击行动带来了诸多障碍,无形中增添了抗战难度,许多战士由于恶劣的环境而丧失生命。在长期的抗战中,东北抗日联军一直以坚定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与日本帝国主义殊死搏斗,并为最后打败敌人奠定了基础。依靠着这种难得的精神,战胜了敌人,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始终支撑着我们面对挫折和逆境,不畏艰辛,砥砺前行。艰苦奋斗是当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能提升人民整体素质,是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精神支撑。新时期,每一位中国人民都需要不断弘扬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7、实现崇高理想,实现美好生活。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品质,体会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辛,积极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奉献自身的一份力量。(四)国际主义精神。东北抗日联军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的英勇战斗,不但在中国的抗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世界范围内也有很大的作用。东北抗日联军不但带领东北人民进行了抗战,还与朝鲜以及苏联军队并肩作战,发扬了无产阶级的国际精神,共同抗击日军,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他们跨越国界,朝着共同的敌人和共同的目标前进。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遭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日本部队在东北发动了猛烈的炮0912022年第21卷第24期产业与

8、科技论坛2022(21)24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击。此时,生活在东北地区的朝鲜人民与东北人民携起手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朝鲜共产党人金日成、崔英建、金策等人,同东北人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苏联与中国东北接壤,是中国的邻国,中苏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重要盟友。东北抗日联军奋力抗击日军,有效地牵制了日军进入苏联。同样的,在东北抗日战争进入困难时期,苏联也伸出了援助之手,从而加速了日本投降进程。中国、朝鲜和苏联三国人民紧密相连,有着共同的利益,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追求和平与发展。三国结下了兄弟情谊,以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展现了团结互助、同舟共济的国际主义精神。二、

9、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必要性东北抗联精神是东北抗联将士和人民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抗战了长达十四年所铸就的。在抗战中,东北人民解放军以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顽强的精神,同日本侵略者进行着一场场勇敢的斗争。他们与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的辉煌事迹,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共筑中国梦。东北联军抗日的精神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它既弘扬了共赴国难、立志报国的爱国精神,又涵盖了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当代的大学生思想积极,性格活泼,朝气蓬勃。但是仍有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会在精神层面感觉到空虚与迷茫。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的关键时期,高校应当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东北抗

10、联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具有时代价值,值得每一个学生去学习和传承。高校思政课是引导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三观的重要途径,所以,有必要把东北抗联精神纳入高校思政课堂。(一)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意识。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人民革命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民族沦陷的历史背景下,许多抗联战士都在为救国而奋斗,他们不顾个人生死,把国家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他们用无畏的牺牲精神,书写着自己的人生。将东北抗联精神引入大学思政课堂,可以使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因此必须通过多种渠道传承东北抗联的爱国精神,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深植他们的爱国情操。使学生在红色教育中体会到爱国主义精神,学会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有机地联系起来

11、,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二)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宝贵品质。我们国家迈入新世纪,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奢侈、拜金、享乐等不良思想严重影响人民的斗争意志,不利于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这些问题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十四年的抗战中,东北抗联战士的生存条件之恶劣,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在这种困难的环境中,没有一种坚韧不拔的斗志,是不能持久地进行抗战的。数千名抗日英雄,不顾饥饿、疾病、严寒,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展现出了艰苦奋斗、军民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是当代大学生的楷模,是思想教育的不竭源泉。今天的社会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是永远值得我们

12、去学习的。目前,大学生对于“艰苦奋斗”的理解尚有欠缺,把东北抗联精神纳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十分有意义的。通过对现实教育资源的学习可以增强大学生对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等传统优良品质的认同感。(三)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东北抗联史实中有诸多抗联战士的英雄事迹,体现了抗联精神的方方面面,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与高校思政课要求和内容相符。所以,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中,需要增加东北抗联的精神内涵。将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与多门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根据各章需要,对东北抗联历史事实进行充分利用,汲取东北抗联精神,提高课堂授课效率。让这些鲜活的历史知识“进入学校,进入书籍,进入头脑”。使学生从抗战历史事实中获

13、得精神养分,能有效地提升思政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效果。三、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一)深化课程改革,将东北抗联精神纳入思政课教学内容。在高校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时,课程改革要进一步深化。将东北抗联精神作为红色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使大学生在思政课堂中得到系统的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理论性、科学性、政治性等方面有着独特体现,因此其具有独特的育人作用。思政教师在讲授相关课程内容时,可以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课程,东北抗联精神内涵丰富、富有教育性,其爱国情怀、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等理想信念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和要求是一致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可以唤起他们的爱国热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14、心价值观。比如,学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这门课时,讲述到抗日战争的内容,可以把东北抗战历史讲给学生听,有很多英雄人物的真实事迹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更加明确抗战14 年的重要意义。同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与东北抗联相关的真实故事和案例,在课上请学生做报告。在课堂上,师生的相互影响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进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概论 的第三章节的学习时,讲述到弘扬中国精神的内容时,可以列举一些东北抗日联军战士爱国主义情怀的例子,从而培育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学习 形势与政策 这门课程时,可以列举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参加东北抗日同盟的朝鲜人民和苏联人民的例子

15、。透过个案剖析,使同学更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和平是何等的来之不易,要理解今天的世界以和平与发展为重心。把东北抗联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在教育中发挥独特的作用,能使学生更形象地认识我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的成就,也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内涵更加丰富,更加具有公信力和感染力。(二)依托高校资源,培养抗联文化宣讲人。在各个高校培养宣讲团的成员,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与老师共同对东北抗联文化和精神进行宣讲,使大学生自觉地在传播东北抗联精神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这会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与学习东北抗联精神的积极性。在宣讲过程中,可以不断注入新鲜血脉,创新宣讲模式,传播红色文化,让学生成为弘扬爱国主义的

16、主力军,让我们的东北抗联精神与文化得以延续。(三)广泛利用红色基地,将东北抗联精神教育融入社会实践。既要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理论课又要融入实践。这是因为社会实践是人们感知的源泉和归宿,是人们思想道德的外化方式。要充分发挥红色基地在东北地区的教育作用,通过参观抗日文物、践行红色文化之路,引导大学生增长见识、升华情感,并付之行动。发展教育理念,开展“重走抗联191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年第21卷第24期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2022(21)24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中的应用与探索张彬【内容摘要】选修课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选修课作为选修

17、课的类型之一,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提出,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开设的规模逐步扩大,开课模式多以混合式教学为主。该模式在实践运行中,实现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解决了传统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多数院校对此模式的认识和有效做法,尚有极大的提高和完善空间,本文在跟踪某高职院校的基础上,探索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尝试着提出了公共选修课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基金项目】本文为眉山职业技术学院2019 年度院级教改项目“混合式 教学在公共选修课中的实践性研究”(编号:19JY22)成果。【作者简

18、介】张彬(1974),女,四川眉山人,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农业类教育教学管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教高司 1998 2 号)指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重点是人文素质教育,要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1。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常将这类课程开设成公共选修课,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面向全校学生开放,课程资源多数选自开放课程平台,学生按照规定参加学习和考试,成绩合格后即可结课。笔者对某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公共选修课中的实践进行了跟踪调研,发现该模式运行中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融合较差,效果

19、欠佳,通过对此问题之路”的浸入式教学,广泛发动共青团员开展相似的实践教学,使同学们对东北抗战时期的艰苦环境、生活有更多的了解,让大家深切体会到革命先烈们坚定的信仰与意志,缅怀革命前辈。要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目前大学生的主要授课方式为教师讲授,在学校最多的就是学习文化知识,而社会实践的培训所占比重并不大。大学是学生进入社会前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如果没有在学校进行社会实践,大学生进入社会后会遇到很多不便。为此,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知行合一”教育。为使学生有更多的实习机会,在寒暑假期间,可组织相关的“红色实践”,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获得更多的社会经验,传承东北抗联精神,为促进社会发展营造积极

20、和谐的环境。(四)聘请抗联后代宣讲,还原英雄事迹。东北抗联战士后代可以最真实地还原抗联英雄的事迹,因此高校可以邀请东北抗联战士后代不定期来学校进行宣讲和开展红色教育。通过抗战老兵后人所讲的真实历史,让同学们对抗战的本质和时代意义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可以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得到熏陶和教育。通过这种方式,大学生能增强红色文化意识,增强对红色基因的情感认同,使红色文化根植于心;此外,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促进红色基因传承与发展,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五)利用新媒体,创新东北抗联精神传播方式。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地发展和推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业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技术变革,各种互

21、联网产品和在线教育平台层出不穷,成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因此,高校要利用好新媒体技术,创新东北抗联精神的传播方式。一是高校要创建一个以东北抗联精神为主题的网站或公众号,收集有关东北抗联的事迹,在大学生中积极传播艰苦奋斗、爱国主义的文章。使广大学生除了通过文字,还可以通过图画、纪录片、短视频等形式感受东北抗联精神的震撼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使东北抗联精神真正实现。二是搭建网上讲座平台,让大学生通过网络讲座形式观看相关视频。透过录影及录音,让同学们能够体会到东北抗联的精神内涵。三是开设专题网上学习问答,以逐步加强大学生对红色知识的认识,使其更加深入、更加广泛,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爱国精神。【参考文献】1 张洪兴 东北抗联精神 M 沈阳:白山出版社,2010 2 东北三省联合召开弘扬伟大东北抗联精神座谈会 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5,5:161 3 陈松友,吕路军 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及路径 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0:140 143 4 边云霞,吴俊达 东北抗联精神的意涵及其现实启示 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40:79 81 5 吕路军 东北抗联精神研究 D 吉林大学,2017 6 王光远 东北抗联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D 吉林大学,20182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