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专题8.1牛顿第一定律-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解析版).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332294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5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8.1牛顿第一定律-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专题8.1牛顿第一定律-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专题8.1牛顿第一定律-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专题8.1牛顿第一定律-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专题8.1牛顿第一定律-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八章 运动和力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一、选择题1小明在体育课上练习垫排球,当排球竖直上升到最高处时,若所有外力都消失,则排球将A一直上升 B掉落下来C先上升后下降 D保持静止【答案】D【解析】当排球竖直上升到最高处时其速度为零即处于静止,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若所有外力都消失,则排球将保持静止。2一天,下着倾盆大雨。某人乘坐列车时发现,车厢的双层玻璃窗内积水了,列车进站过程中,他发现水面的形状是图中的A B C D【答案】C3小明正在观看足球比赛,他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对比赛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立即停止运动B足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重力和向前

2、的推力C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状态发生改变D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向前飞行是由于受到惯性【答案】C【解析】A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知,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足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重力作用,但球与脚分离后,不再受到向前的推力,故B错误;C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速度会减小,方向也会改变,所以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C正确;D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具有惯性,不能说受到惯性,故D错误。故选C。4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受力物体不一定有施力物体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大小C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没有受力D力是物体产生运动的原因【答案】B5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

3、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然后,让小球以初速度v0从A点开始运动,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当小球刚摆到与A点等高的B点时,细线恰好断开,那么,小球将A沿轨迹BC自由下落B沿轨迹BD继续运动C沿轨迹BE做匀速直线运动D沿轨迹BF继续上摆【答案】B【解析】小球以初速度v0从A点开始运动,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当小球刚摆到与A点等高的B点时,小球速度恰好为v0,此时若细线恰好断开,小球由于惯性沿原来方向继续运动,而由于只受重力作用而下落,所以将沿BD方向运动。故选B。6在2019年体育中考50米跑项目中,考生们冲过终点后不能马上停下来,是因为他们A受到阻力 B受到重力C受

4、到压力 D具有惯性【答案】D【解析】因为短道速滑比赛时,到达终点时仍具有较大的速度,由于惯性,他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运动,因此不会马上停下来。故选D。7如图所示,把卡片放在杯口上面,再把光滑的扣子放在卡片上。用手指使劲弹一下卡片,卡片飞了出去,则扣子A落入杯中 B和卡片一起飞出去C飞出去,落在卡片前面 D向后飞出去【答案】A8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万一发生碰撞时,使用安全带能A对人体的运动起到缓冲作用B减小汽车的惯性C减小乘客的惯性D增大乘客的惯性【答案】A【解析】A、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是防止紧急刹车或碰撞时,人由于惯性继续向前移动,人体向前

5、倾倒伤到头部,安全带对人体的运动起到缓冲作用,故A正确;BCD、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质量有关,人和车的质量都不变,惯性都不变,故BCD错误。故选A。9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我们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任何位置开始下滑B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D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答案】C【解析】A实验中,我们让小车从同一光滑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目地是为了让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都相同,便于比较,故A错误;B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

6、变,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错误;C实验表明:小车在木板表面运动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故C正确;D接触面越光滑,阻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慢。由此推理得出: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概括出来的,故D错误。故选C。10如图所示,当铁锤松动时,握住锤柄迅速向下撞击坚硬的桌面,锤头会紧紧地套在木柄上。用力越大,锤头被套得越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撞击后,锤柄由于惯性仍要保持静止,所以锤头被套紧B撞击后,锤头由于惯性仍要保持运动,所以锤头被套紧C用力越大,锤头向下运动越快,锤头的惯性越大D锤柄的质量越大,实验效

7、果越明显【答案】B11下列有关运动和力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运动必须有力来维持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D力是保持物体静止的原因【答案】B【解析】A维持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是依靠物体的惯性,不符合题意;B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需要力的作用,所以说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符合题意;C物体产生运动包含物体由静止到运动,也包含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时,一定需要力的作用,但是物体保持运动时,不依靠力,而是依靠惯性,不符合题意;D保持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都是依靠惯性,所以力不是保持物体静止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故选B。12关于惯性,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

8、静止时不容易推动,说明物体静止时比运动时惯性大B物体在速度大时不容易停下来,说明物体在速度大时比速度小时惯性大C物体受力越大,运动状态改变越快,说明物体受力大时比受力小时的惯性大D一切物体无论处于什么状态都有惯性【答案】D二、填空题13世界杯亚洲区男足预选赛,于大宝用头将球顶出后,足球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足球具有_。忽略空气阻力,足球在空气中只受_的作用(选填“重力”或“压力”)。【答案】惯性 重力【解析】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于大宝用头将球顶出后,足球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足球具有惯性;忽略空气阻力,足球在空气中只受重力的作用,而运动员不再对球有力的作用。14小强走路时被石头绊了一下,

9、身体向前倾倒。对此情景合理的解释是:小强原来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当他的_(选填“脚”或“上身”)运动状态突然改变时,他的_(选填“脚”或“上身”)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答案】脚 上身【解析】小强原来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当他的脚被石头绊住运动状态突然改变时,他的上身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向前倾倒。15如图,汽车向右行驶过程中,小球突然向右摆动,说明汽车正在做_(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运动。此时小球共受到_个力的作用(忽略空气阻力)。【答案】减速 两【解析】汽车向右行驶,匀速运动时,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小球应在竖直方向,当汽车减速运动时,车的运动速度变慢,但小

10、球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小球要向右运动。小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沿绳斜向左上方的拉力,这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16停在站点的公共汽车突然起动时,乘客会向_(选填“前”或“后”)倾倒。航天飞行器中处于失重状态的宇航员_(选填“没有”或“有”)惯性。【答案】后 有17如图所示为河南省实验中学英才中学八年级篮球赛,某同学投出去的篮球还会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_。请你写出这一物理知识在生活或生产中的应用_。【答案】惯性 投掷铅球【解析】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篮球离开手后,虽然不再受到手的推力,但由于它是运动的,所以由于惯性仍要向前运动。生活中应用惯性的实例有:投掷铅球利用了惯性等。18同

11、学们手击篮球时手感到疼痛,是因为物体间_的;向上抛出的篮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向上运动是因为_;而原本向上运动的篮球在重力作用下最终落回地面,重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篮球的_。【答案】力的作用是相互 惯性 运动状态【解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学们手击篮球时感到疼痛,是因为同学手击篮球时,手给篮球一个力,篮球也给手一个力;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所以当篮球离开手后,由于惯性会继续向上运动;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以,原本向上运动的篮球在重力作用下改变了运动状态,最终落回地面。19城市高架桥发生堵车现象,大多是因为两部同向行驶的汽车发生“追尾”造成的。如图所示,汽车B

12、刹车后由于_撞到汽车A;“追尾”碰撞的一瞬间,B汽车对A汽车的撞击力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汽车对B汽车的力,此时对汽车A中的司机起保护作用的是_(选填“安全气囊”或“汽车头枕”)。【答案】惯性 等于 汽车头枕20如图甲是一种新型拖把“真好拖”,包括拖把与脱水装置,图乙是其结构图,在使用时只需将拖把浸湿,然后放在脱水槽中,用脚踩动跳板,脱水槽会转动,拖把上的水就会从小孔被甩到容器内。如果脚踩踏板时,脱水槽带动拖把转动,拖把上的水由于_被甩入容器内,拖把的运动状态_(选填“没有”或“发生”)改变。【答案】惯性 发生【解析】拖把浸水之后,拖把放在脱水槽内转动,水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

13、止状态,水脱离拖把,被甩入容器内。脱水槽带动拖把转动时,拖把由静止变为运动,并且转动方向不停的改变,所以拖把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三、实验题21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分别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木板、玻璃,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物体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1)实验时小车每次都从斜面同一高度滚下,是为了让小车在这些物体表面开始运动的_相同。(2)由图示可知,小车在玻璃上运动的距离最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速度减小得越慢。(3)根据这个实验进行推理:若水平物体表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任何阻力作用),那么小车将一直保持

14、_。【答案】(1)速度 (2)长 小 (3)匀速直线运动2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他进行了如下操作:a如图甲,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项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b如图乙,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c如图丙,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操作中错误的一次是_。使小车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_。(2)纠正错误后,多次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在水平面上滑动

15、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_运动。【答案】(1)b 相同 (2)匀速直线【解析】(1)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应让小车从相同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则b步骤错误,因为在斜面上铺上棉布改变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就不能保持初速度相同了;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到达底端水平面时初速度相同,这样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2)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推理可知,如果摩擦力减小为零,水平面足够长,小车运动无限远,速度不发生改变,将以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即

16、做匀速直线运动。23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中,让小车每次从斜面顶端处由静止滑下,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结果记录在下表中。接触面毛巾棉布木板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大较大小小车运动的距离s/cm18.3026.83(1)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时的停止位置如图所示,读出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并填在表中相应空格处。(2)分析表中内容可知: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_。(3)根据实验结果推理可得:若接触面完全光滑,即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轨道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_运动。可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_的原因。【答案】(1)31.20 (2)小 远 (3)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