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房地产开发业务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政策出台的背景,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核算的复杂性,导致其在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上存在以下问题:1、预售收入大量存在而长期不结转销售收入2、收入与成本费用的匹配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3、成本与费用间缺乏合理的划分标准。国家税务总局曾下发国税发200383号,但在执行中也未难很好解决上述问题,所以总局重新下发了关于房地产开发业务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一、关于未完工开发产品的税务处理问题,采取预售方式销售开发品,其预售收入先按预计计税毛利率分季(或月)计算出当期毛利额,扣除相关的期间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后再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待开发产品结算计税成本后再行调整。(一
2、)预计计税毛利率的确定:1、经济适用房项目不得低于3%;(我市暂定为6%)2、非经济适用房开发项目按项目所在地不同分为不得低于20、15%和10%等三个最低档次。我市采用20的计税毛利率,一、关于未完工开发产品的税务处理问题,(二)预售收入的确认1、范围: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取得预售许可证后,通过预售开发产品而取得的全部收入2、时间:收到款项的当天或银行按揭到帐的当天(三)预售收入预计毛利额的申报1、年度汇缴时,调整表36行反映2、季度预缴时,通过纳税调增行反映,完工开发产品的税务处理,(一)开发产品完工的三个条件1.竣工证明已报房地产管理部门备案的开发产品(成本对象);2.已开始投入使用的开发产
3、品(成本对象);3.已取得了初始产权证明的开发产品(成本对象)。,完工开发产品的税务处理,(二)开发产品完工销售与预售毛利的结转1、收入的性质和销售方式,按照收入确认的原则,合理地将预售收入确认为实际销售收入,同时按规定结转其对应的计税成本,计算出该项开发产品实际销售收入的毛利额。2、实际销售收入毛利额与其预售收入毛利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完工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3、如纳税人不及时结转收入,或调整销售收入毛利额和预售收入毛利额之间的差额,主管税务机关有权进行调整,操作实例,某房地产开发企业2003年开工A项目,04年已正常销售,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缴纳流转税金55万元,期间费用50万元,销售
4、成本700万元;04年开工B项目当年不具备完工条件实现预售收入200万元,缴纳流转税金11万元。不考虑其它纳税调整因素,04年企业所得税计算如下:利润=1000-50-700-(55+11)=184万元应纳税所得额=184+20020%=224万元,操作实例,05年B项目具备完工条件,同期另对外销售实现收入2000万元,缴纳流转税金110万元,销售成本1500万元,另将04年预售收入确认为当期收入,结转销售成本150万元,05年期间费用60万元。不考虑其它纳税调整因素,05年企业所得税计算如下:利润=(2000+200)-60-110-(1500+150)=38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380-20
5、020%=340万元,完工开发产品的税务处理,(三)结转收入时的备案1、开发产品完工后,开发企业应于年度纳税申报前将其完工情况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在年度纳税申报时,开发企业须出具有关机构对该项开发产品实际销售收入毛利额与预售收入毛利额之间差异调整情况的税务鉴定报告以及税务机关需要的其他相关资料。2、备案的内容包括:开发项目的地理位置及概况、占地面积、开发用途、初始开发时间、完工时间、可售面积及已售面积、预售收入及其毛利额、实际销售收入及其毛利额、开发成本及其实际销售成本等。为了统一有关资料的格式开发产品成本对象)完工情况备案表(一)、(二),完工开发产品的税务处理,(四)开发产品销售收入的范围:
6、为销售开发产品过程中取得的全部价款,包括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其他经济利益。1、开发企业代有关部门、单位和企业收取的各种基金、费用和附加等,凡纳入开发产品价内或由开发企业开具发票的,应按规定全部确认为销售收入;2、凡未纳入开发产品价内并由开发企业之外的其他收取部门、单位开具发票的,可作为代收代缴款项进行管理。,完工开发产品的税务处理,(五)开发产品销售收入确认的时间和金额一次性全额收款方式,应于实际收讫价款或取得索取价款凭据(权利)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2、分期收款方式,应按销售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款和付款日确认收入的实现。付款方提前付款的,在实际付款日确认收入的实现3、银行按揭方式,应按销售合同或
7、协议约定的价款确定收入额,其首付款应于实际收到日确认收入的实现,余款在银行按揭贷款办理转账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完工开发产品的税务处理,委托销售方式(1)支付手续费方式,应按销售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款于收到受托方已销开发产品清单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2)采取视同买断方式,如果销售合同中约定的价格高于买断价格,按销售合同约定的价格确认收入;如果销售合同中约定的价格低于买断价格,按的买断价格确认收入(3)基价并实行超基价双方分成方式,如果销售合同约定的价格高于基价,按销售合同约定的价格确认收入;如果销售合同约定的价格低于基价,则应按基价计算的销售收入(4)采取包销方式,包销期内参照上述(1)至(3
8、)项规定确认收入;包销期满后尚未出售的应根据包销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款和付款方式确认收入。,完工开发产品的税务处理,5、先租再售方式凡将开发产品转作固定资产的,其租赁期间取得的价款应按租金确认收入的实现,出售时再按销售固定资产确认收入的实现;凡未将开发产品转作固定资产的,其租赁期间取得的价款应按租金确认收入的实现,出售时再按销售开发产品确认收入的实现。两者区别关键在于转作固定资产需作视同销售处理,下月起可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两种方式可由纳税人自行选择,三、开发产品预租收入的确认,开发企业新建的开发产品在尚未完工或办理房地产初始登记、取得产权证前,与承租人签订租赁预约协议的,自开发产品交付承租人使用
9、之日起,1、出租方取得的预租价款按租金确认收入的实现,2、承租方支付的预租费用同时按租金支出进行税前扣除。,四、合作建造开发产品,合作开发项目是指:开发企业以本企业为主体联合其他企业、单位、个人合作或合资开发房地产项目,且该项目未成立独立法人公司。实质是外单位向房地产公司某一项目投资,目的是分房或分得项目利润(一)分房,开发企业在首次分配开发产品时,如该项目已经结算计税成本,则按收钱卖房处理;如未结算计税成本,则按视同预售收入处理。(二)分利,开发企业应将该项目形成的营业利润额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统一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后分利。投资方取得该项目的营业利润应视同取得股息、红利,按投资所得做税务
10、处理,五、以土地使用权投资开发项目,实质是外单位出地,房地产公司立项开发项目。出地的目的是换房或分利(一)换房;在首次取得开发产品时,出地方将其分解为转让土地使用权和购入开发产品两项经济业务;开发方将其分解为按市场公允价值销售该项目应分出的开发产品和购入该项土地使用权两项经济业务(二)分红:出地方应将其分解为销售有关非货币性资产和投资两项经济业务;开发方可按投资交易额计算确认土地使用权的成本,操作实例,A企业将帐面价值2000万元的土地投入B房地产开发企业用于开发,在开发过程中B企业共投入2亿元,按照合同约定,项目开发结束后,A企业分得房产公允价值为1亿元,其它房产归B企业所有。A企业,1、销
11、售土地,收入为1亿元,成本2000万元,将所得计入分得房时的应纳税所得额征税;2、取得的房产按1亿元计价。B企业,1、按1亿元作为开发项目的土地成本,加上其它成本构成开发成本;2、分给A企业的房产按销售处理,销售价格为1亿元,同时结转对应的开发成本。,六、关于开发产品视同销售行为,开发企业将开发产品转作固定资产或用于捐赠、赞助、职工福利、奖励、对外投资、分配给股东或投资人、抵偿债务、换取其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非货币性资产等行为,应视同销售,于开发产品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或于实际取得利益权利时确认收入的实现。确认收入的方法和顺序为:(一)按本企业近期或本年度最近月份同类开发产品市场销售价格确定;
12、(二)由主管税务机关参照当地同类开发产品市场公允价值确定;(三)按开发产品的成本利润率确定。开发产品的成本利润率不得低于15%,具体比例由主管税务机关确定。,七、关于代建工程和提供劳务,(一)开发企业代建工程和提供劳务不超过12个月的,可按合同约定的价款结算日或在合同完工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可采用完工百分比法按季确认收入的实现。(二)开发企业在代建工程、提供劳务过程中节省的材料、下脚料、报废工程或产品的残料等,如按合同规定留归开发企业所有的,应于实际取得时按市场公平成交价确认收入的实现。,八、开发产品成本费用的扣除,(一)结算开发产品计税成本的一般性规定1建造过程发生的
13、各项支出,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计入成本对象2、按一般经营常规和会计惯例合理地划分成本对象,同时还应将各项支出合理地划分为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共同成本。3、完工前发生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共同成本,应按配比原则将其分配至各成本对象4除税收另有规定外,各项预提(或应付)费用不得计入开发产品成本。5、与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以税收规定为准进行调整6、开发产品完工后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结算其计税成本,不得提前或滞后,八、开发产品成本费用的扣除,已销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1、当期准予扣除的已销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按当期已实现销售的可售面积和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确认。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和已销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按
14、下列公式计算确定:2、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成本对象总成本总可售面积3、已销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已实现销售的可售面积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八、开发产品成本费用的扣除,开发产品成本1、发生额范围包括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建设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土地征用及拆迁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开发间接费用等2、发生额的分摊(1)成本对象完工前发生的,直接计入成本对象。(2)成本对象完工后发生的,首先在已完工成本对象和未完工成本对象之间进行分摊,然后再将应由已完工成本对象负担的部分,在已销开发产品和未销开发产品之间进行分摊。,八、开发产品成本费用的扣除操作实例,某房地产公司在开发一个项目时,2006年按照设计要求建
15、设一所幼儿园,共计发生支出400万元,该项目包括A、B两个开发产品,A产品可售面积2000平方米,2006年初完工当年已销售1500平方米;B产品在建预计可售面积3000平方米。按照可面积分摊,B产品分得基础设施建费=400(30005000)=240万元,直接计入B产品的开发成本。A产品分得基础设施建费=400(20005000)=160万元,在已销和未销间进行分摊。已销分摊部分=160(15002000)=120万元,结转销售成本;未销分摊部分=160(5002000)=40万元,增加到已完工产品的开发成本中。,八、开发产品成本费用的扣除,应付费用。凭合法凭证计入开发产品计税成本或进行税前
16、扣除,其预提费用除税收另有规定外,不得在税前扣除。维修费用。对尚未出售的开发产品和对已售开发产品(包括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修理等实际发生的费用,准予在当期扣除。设施设备维修基金。开发企业将已计入销售收入的维修基金按规定于移交时扣除。代收代缴的维修基金和预提的维修基金不得扣除。,八、开发产品成本费用的扣除,配套设施1、范围是指在开发区内建造的会所、停车场库、物业管理场所、电站、热力站、水厂、文体场馆、幼儿园等2、扣除原则:(1)属于非营利性且产权属于全体业主的,或无偿赠与地方政府、公用事业单位的,可将其视为公共配套设施费扣除;(2)属于营利性的,或产权归开发企业所有的,或
17、未明确产权归属的,应当单独核算其成本。除开发企业自用应按建造固定资产进行处理外,其他一律按建造开发产品进行处理。,八、开发产品成本费用的扣除,辅助设施。包括在开发区内建造的邮电通讯、学校、医疗设施等1、出售的,按建造开发产品进行处理;2、出租的,按建造固定资产进行处理;3、无偿赠与国家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单位的,按建造公共配套设施进行处理。注,国家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单位给予的经济补偿可直接抵扣该项目的建造成本。,八、开发产品成本费用的扣除,售房部(接待处)和样板房,凡能够单独作为成本对象进行核算的,可按自建固定资产进行处理,其他一律按建造开发产品进行处理。保证金,不得从销售收入中减除,但实际发生
18、损失时可据实扣除。三项与收入挂钩的费用扣除1、预售收入不得作为三项费用的计算基数,至预售收入转为实际销售收入时,再将其作为计算基数。2、三项费用可以向后结转,按税收规定的标准扣除,但结转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个纳税年度。,八、开发产品成本费用的扣除,利息,属于成本对象完工前发生的,应配比计入成本对象;属于成本对象完工后发生的,可作为财务费用直接扣除。特殊规定:1、开发企业向金融机构统一借款后转借集团内部其他企业、单位使用的,借入方凡能出具开发企业从金融机构取得借款的证明文件,其支付的利息准予按税收有关规定在税前扣除2、开发企业将自有资金借给关联企业的,借入资金金额超过其注册资本50的,不得在税前扣
19、除;未超过的,准予按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的数额内税前扣除。,八、开发产品成本费用的扣除,土地闲置费,计入成本对象的施工成本;因国家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而形成的损失,可作为财产损失在税前扣除。成本对象报废和毁损,其净损失可作为财产损失按税收规定扣除。折旧,开发产品转作固定资产的,可按税收规定扣除折旧费用;未转作固定资产的,不得扣除折旧费用。,九、征收管理,(一)开发企业在年度申报纳税时,应对涉及报税务机关审批或备案的税前扣除项目逐笔逐项进行核实。凡未按规定报批或备案以及手续、资料不全的,要及时补办有关手续、资料,否则,不得在税前扣除。(二)不得事先规定开发企业的所得税按核定征收方式进行
20、征收、管理。但税务机关可对其以往应缴的企业所得税按核定征收方式进行征收、管理并逐步规范。,九、征收管理,由定率改查帐征管衔接措施一、原则:在定率征收期间已征税的收入部分,不再并入会计核算确认收入年度的应纳税所得税额,该收入部分对应的成本、销售税金不得扣除。二、操作:1、如果该收入部分实现的销售利润小于0,该销售利润部分通过“调增表”“其他纳税调增项目”中反映;2、如果该收入部分实现的销售利润大于0,该销售利润部分通过“调减表”“其他纳税调减项目”中反映。,十、适用减免税政策问题,根据房地产开发业务的特点,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以销售(包括代理销售)开发产品为主的企业不得享受新办企业的税收优惠。以销售(包括代理销售)开发产品为主的企业是指销售(包括代理销售)开发产品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50%以上的企业,十一、适用范围和执行时间,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经济性质的内资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其他内资企业。执行时间:自2006年1月1日起执行,此前没有明确规定且尚未进行处理的税务事项,按本文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