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适用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329643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27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适用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适用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适用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适用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适用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每一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 ) A 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B 德国古典哲学 C 空想社会主义 D 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 2 . 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是(D ) A 逻辑学 B 自然哲学 C 历史哲学 D 辩证法 3 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A) A 唯物论 B 认识论 C 历史观 D 伦理学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主要区别是(D ) A 前者是唯物主义,后者是唯心主义 B 前者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后者否认这点

2、 C 前者坚持辩证法,后者坚持形而上学 D 前者强调改造世界,后者只是解释世界 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开放的体系,因为它(B ) A 吸取现代西方的哲学思想 B 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C 把新的科学结论作为自己的哲学观点 D 经常改变基本原理 6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一个最根本的特点是(D ) A 革命性 B 科学性 C 阶级性 D 实践性 7 现代科技革命的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B) A 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 B 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宇宙观 C 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的体系 D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了否证 8 马克思主义具有(C )的理论

3、品质。 A 博大宽宏 B 吐故纳新 C 与时俱进 D 科学严谨 9 人生观是( D) A 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B 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C 对自然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D 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10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是(C ) A 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B 分析和综合的统一 C 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D. 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漏选均不给分)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封闭的哲学体系,而是不断发展完善的,就是说 (BCE ) A. 它迟早要为新的思想体系所取代 B. 它随着无产阶级革命

4、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C. 它随着科学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D. 它不需要少数天才人物指手划脚就能自发地取得进步 E. 它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日益为广大群众所接受而不断发展 2.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是 (ABD ) A. 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B. 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C. 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D. 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 E. 带着问题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寻求现成答案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CDE ) A. 牛顿的力学 B. 康德的星云假说 C. 细胞学说 D.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E.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4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CD

5、 ) A. 英国经验论 B. 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C. 狄慈根的唯物主义 D. 黑格尔哲学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E. 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5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E) A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 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C.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D.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E.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的关系 6 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哲学相比较,它的科学性表现在( ABCDE) A 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 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 C. 正确地论证了世界的可知性问题 D. 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提出了哲学基本问题 E. 在哲学史上第一

6、次找到了决定社会发展的物质根源问题 【本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D 3 A 4 D 5 B 6 D 7 B 8 C 9 D 10 C 二、多项选择题 1 BCE 2 ABD 3 CDE 4. CD 5. AE 6. ABCDE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 、单项选择题 (每一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 哲学是(A ) A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 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 关于自然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 ) A 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B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7、C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问题 D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3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C ) A 是否承认世界是可知的 B 是否承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C 如何回答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D 如何回答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两个的问题 4 凡是具有辩证法思想的哲学派别认为(D ) A 世界是可知的 B 世界是统一的 C 存在是相互联系的精神的产物 D 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5 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 D) A 诡辩论 B 二元论 C 唯心论 D 不可知论 6 哲学的党性或派别性是指(A ) A 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 B 哲学派别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C

8、 哲学史上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 D 哲学分为三派:左派,中派,右派 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D) A 人类哲学思想发展到了顶峰 B 人类发现了最终真理 C 世界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D 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结晶,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 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是(B ) A 无限和有限的关系 B 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C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 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9 认为世界是由原初物质构成的,持这种观点的哲学派别是 ( C)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 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D. 庸俗唯物主义 10.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看作是

9、 (A ) A. “原初”的物质 B. 理念 C. 存在 D. 灵魂 11 客观实在性是 (B ) A. 运动的唯一特性 B. 物质的唯一特性 C. 存在的唯一特性 D. 意识的唯一特性 12.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B ) A.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 二元论的观点 D.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3. 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 (A )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 二元论的观点 D. 辩证法的观点 14.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说 ( B) A.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 运动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

10、.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15.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物质是运动的 ( C) A. 属性 B. 形式 C. 主体 D. 源泉 16. 运动和物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 (A ) A. 根本属性 B. 主观形式 C. 内部结构 D. 唯一特性 17. 时间和空间是 ( C) A. 物质的唯一特性 B. 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C. 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D. 整理感性材料的主观形式 18. 所谓一元论就是承认 ( D) A. 世界是物质的 B. 世界的本质是精神 C. 世界是不断发展的 D. 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19. 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 C) A. 否认世界“物自体”的存在 B. 认为精神是世界

11、的本原 C.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D. 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20.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 ( B) A. 时间的连续性 B. 时间的一维性 C. 时间的间断性 D. 时间的重复性 21. 时间和空间“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只是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 、抽象”。这段话是说(B ) A. 时间和空间是人脑中自生的概念 B.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C. 时间和空间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 D. 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22. 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世界统一于 (C ) A. 实践还是认识 B. 运动还是静止 C. 物质还是精神 D. 存在还是非存在 23.

12、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一论断表明 ( A) A. 运动的绝对性 B. 静止的绝对性 C. 运动的有条件性 D. 静止的无条件性 24. 否认相对静止 、 只承认绝对运动的观点是 (D ) A. 唯心主义 B. 形而上学 C. 辩证法 D.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5.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 ( C) A. 时空的主观性 B. 时空的有限性 C. 时空的客观性 D. 时空特性的具体性和可变性 26. 把意识看作是大脑分泌出来的特殊物质的是(C ) A 朴素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 C. 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 D. 庸俗进化论的错误观点 27. 在意识本质问题上

13、,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A ) A. 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B. 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C. 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 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28 在意识作用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C ) A 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 B. 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C. 不懂得意识的能动作用 D. 既肯定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承认意识的反作用 29 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似的反映特性,这是(A ) A. 辩证唯物论的观点 B. 唯心论的观点 C. 庸俗唯物论的观点 D. 诡辩论的观点 30 根据物质统一性原理,我们想问题 、 办事情必须 ( B) A. 从理论原则出发 B. 从客

14、观实际出发 C. 从主观愿望出发 D. 从已获得的成功经验出发 31 .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D) A 物质和运动相统一的观点 B 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观点 C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的观点 D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32. 两种发展观的对立是指(A ) A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 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 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分歧 D 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对立 33. 唯物辩证法所讲的联系是( B) A 以否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为前提的 B 以承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为前提的 C 指精神现象之间的联系 D 指自然界中的事物、现象的联系 34. 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

15、草,虽然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 A) A 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B 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 C 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 D 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 35. 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益;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这说明( B) A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B 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 C 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 D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36. 辩证法与系统论的关系是( C) A 系统论代替了辩证法 B. 系统论超越了辩证法 C. 系统论深化了辩证法 D 系统论否

16、定了辩证法 37. 发展是指( C) A 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B 事物运动中的数量的变化 C 事物前进性上升性的变化 D 事物的任何方向的变化 38. 发展的实质是(C ) A 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B 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C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 物体的位置变动或场所的变更 39.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C ) A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B 事物从一种质态发展到另一种质态 C 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D 事物的发展是有条件的 40. 我国汉朝的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天不变,道亦不变”,这是( C) A 唯心主义观

17、点 B 唯物主义观点 C 形而上学观点 D 朴素辩证法观点 41. 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B ) A 人们制定和必须遵守的规则 B 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和事物发展的趋势 C 经常出现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D 事物之间的偶然联系 42 以下观点属于辩证法的是( C) A “白马非马”之说 B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C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D “天不变,道亦不变” 4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B) A 质量互变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规律 44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D) A 联系的形式 B 趋势和道路 C 不同状态

18、 D 源泉和动力 45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C) A 对立和统一 B 普遍性和特殊性 C 同一性和斗争性 D 绝对性和相对性 46 下列各项中全面反映矛盾同一性的含义是(D ) A 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B 矛盾双方没有差别,完全等同 C 对立面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D 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 47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B ) A 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B 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 由偶然向必然转化 D 由简单向复杂变化 48 矛盾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它的含义是指(D ) A 对立面双方相互依存的性质 B 对立面双方相互贯通的性质 C 对立面双方

19、相互转化的性质 D 对立面双方相互离异 49 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的关系( C) A 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的关系 B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C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 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50 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C ) A 矛盾同一性起作用的结果 B 矛盾斗争性起作用的结果 C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D 纯粹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51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强调的是(B ) A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B 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有重要影响 C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 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52 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和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论依据是(D ) A 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辩

20、证关系的原理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D 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53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关于( A) A 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 B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C 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D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54 “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D ) A 特殊性就是普遍性 B 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C 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D 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55 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在于割裂了(B )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21、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56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是一种(A ) A 形而上学的观点 B 相对主义的观点 C 唯心主义的观点 D 辩证法的观点 57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D ) A 不可知论的观点 B 相对主义的观点 C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形而上学的观点 58 质的特点就是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这种同一是指(A ) A 事物的质存在,该事物就存在,丧失了自己的质,该事物就变成他物 B 事物是几种质的总和 C 事物的质是不能改变的 D 质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该事物的不存在 59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

22、 C) A 内在动力和源泉 B 方向和道路 C 形式和状态 D 原因和结果 60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变化(D ) A 速度的快慢 B 状态的显著与否 C 范围的大小 D 是否超出度的范 61 “防微杜渐”的哲学依据是(C ) A 对立统一规律 B 否定之否定规律 C 质量互变规律 D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62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D ) A 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 确定事物的质 C 认识事物的量 D 把握事物的度 63 事物中的肯定方面是( C) A 该事物矛盾的次要方面 B 破坏现成事物的方面 C 维持事物存在的方面 D 促

23、使事物灭亡的方面 64 在一定的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这是(C ) A 诡辩论的观点 B 形而上学的观点 C 辩证法的观点 D 相对主义的观点 65 辩证的否定是(A ) A 事物的自我否定 B 绝对的否定 C 外力的否定 D 对事物的任意否定 66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C) A 抛弃 B 继承 C 扬弃 D 循环 67 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错误在于(C ) A 否认肯定和否定的对立 B 坚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C 否认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D 否认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68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D) A 事物发展的直线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 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C 事物

24、发展的周而复始的循环性 D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69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是(A ) A 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B 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 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 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70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摧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D)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25、,错选、多选、漏选均不给分) 1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 (BE) A 宗教唯心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 C 历史唯心主义 D 自然唯心主义 E 客观唯心主义 2 承认世界是可知的有 (AC) A 一切唯物主义者 B. 一切唯心主义者 C. 彻底的唯心主义者 D. 只有辩证唯物主义者 E . 所有的哲学派别 3. 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基本形态或阶段是 ACE)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 中世纪的唯名论 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 庸俗唯物主义 E. 辩证唯物主义 4. 辩证法发展的三个基本形态或阶段是 (ABC ) A. 古代朴素辩证法 B. 近代唯心辩证法 C. 唯物辩证法 D. 自然辩证法

26、 E. 历史辩证法 5. 哲学是 (ACE ) A. 世界观的理论化、系统化 B. 思维方法的反省 C. 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D. 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改造世界的伟大认识工具 E 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6. 哲学基本问题是 (CE ) A. 人生的目的和意义 B. 精神和肉体是否是统一的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E .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前者与后者是否具有同一性 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体现在 (BCDE) A. 它是从各种具体科学成果中抽象概括出来的 B. 它强调哲学能够改变思想,改造人自身,进而能改造世

27、界 C. 它强调自己的全部理论都要付诸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 D. 它公开申明自己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利益服务 E. 它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又随着历史条件和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发展 8. 凡唯物主义都主张 (AC) A.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 意识具有能动的作用 C. 世界是可知的 D. 客观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E. 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9. 在哲学史上,往往交织着 (AB)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 D. 一元论和多元论的对立和斗争 E. 各阶级之间你死我活的观念之争 10. 在哲

28、学史上,辩证法不是一个独立的派别,它往往同 (CD) A. 可知论相结合 B. 不可知论相结合 C. 唯物论相结合 D. 唯心论相结合 E. 形而上学相结合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哲学相比较,它的科学性表现在(ABCDE) A 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 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 C. 正确地论证了世界的可知性问题 D. 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提出了哲学基本问题 E. 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找到了决定社会发展的物质根源问题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是 CE) A. 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 坚持世界是永恒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C 公开申明自己为无产阶级服务

29、D 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结合起来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E 第一次把实践的观点引入哲学,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 1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 (AB ) A. 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 B. 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C. 人们感觉的复合 D. 看得见 、摸得着的东西 E. 依赖于感觉而存在的东西 14.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 ABCDE) A. 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B. 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 C.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D. 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 E. 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 15. 下列哪些说法表示了时间的一维性 (ABCDE) A. 盛年不

30、重来,一日难再晨 B. 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C. 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复回 D. 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 E. 自己应做事,宜早不宜迟 16. 下列哪些理论进一步证明了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割性 BDA. 宇宙热寂说 B. 非欧几何学 C. 牛顿力学 D. 相对论 E. 唯能论 17.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 (CE) A. 物质是运动的本质 B. 运动是物质的动力 C.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 物质是运动的基本形式 E.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18.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它是 (ABDE) A. 理解物质多样性的条件 B. 把事物区别开来的前提 C. 认识事物的唯一途径

31、 D. 规定和衡量运动的尺度 E. 对事物进行分析的前提 19. 时间和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之间的关系是 (ACE) A. 不可分离的关系 B.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C. 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D.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E.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20.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DE) A. 总体和局部的统一 B. 包含和被包含的统一 C. 无限和发展的统一 D. 无条件和有条件的统一 E. 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21. 意识是(ABCD ) A. 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 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 社会劳动的产物 D. 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E. 大脑分泌出来的特殊物质 22. 意识的本质可以

32、归纳为 ()CEA. 人类思维的产物 B. 一切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 C. 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D. 具有特殊结构的独立实体 E. 特殊组织起来的物质人脑的机能 23. 下列哪些活动属于人所独有的意识活动 ACBCE) A. 三思而后行 B. 饿了就要吃东西 C.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D. 趋利避害的本能 E. 手被火烫立刻缩回来 24. 意识的能动性是指 ( ) BCE A. 意识活动能改变和创造规律 B. 意识活动本身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过程 C. 意识能动地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D. 人的思想可以创造出现实中无客观基础的东西 E. 意识能对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起指导作用 25. 辩

33、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大脑是( AE A. 意识的物质器官 B. 人工智能的结晶 C. 思维的机器 D. 自我感觉的产物 E. 高度复杂而严密的物质体系 26. 在意识本质问题上,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AE) A. 抹煞意识形式的主观性 B. 抹煞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 不懂得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D. 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E. 把意识视为人的大脑的分泌物 27. 在意识产生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这是因为(ABCDE ) A. 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 B. 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 C. 劳动使人和动物从本质上区别开来 D. 劳动使思维的物质外壳即语

34、言得以产生和发展 E. 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意识的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28. 旧唯物主义之所以不能彻底批判唯心主义,是因为( ABCD) A. 它否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B. 它片面强调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 它不能科学地解释意识的起源问题 D. 它不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E. 它对于唯心主义力量估计不足,对唯心主义理论缺乏研究 29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认为 (ACDA. 世界只有一个本原 B.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运动 C.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D. 世界是无限多样性的统一 E. 世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不存在 30 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A

35、CD ) A. 坚持物质决定精神的观点 B. 否认世界物自体的存在 C. 反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观点 D. 不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E. 主张世界上存在着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 31 为了正确地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 ()ABCDEA. 对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个恰当的估计 B. 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C. 坚持实践这个基本途径 D. 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 E. 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2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在于 (ABCDE) A. 它坚持世界统一性原理,同二元论和多元论划清了界限 B. 它坚持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限 C. 它坚持世界是多样性统一的

36、原理,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统一观的缺陷 D. 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 E. 它是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理论根据 33 唯物辩证法认为( ABDE) A.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普遍的 B. 事物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是互为前提的 C. 事物的联系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D. 事物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E. 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34 . 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其中主要有( ABDE A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B 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C 真实联系和虚假联系 D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E 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35. 只有从联系中才能把握事物,这是(BD) A 形而上学观点 B 辩证法的观点

37、C 唯心主义观点 D 不把事物的差异和界限绝对化的观点 E 抹煞事物的差异和界限的观点 36. “断手非手”的比喻说明了( ABDE) A 部分依赖于整体 B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失去了部分就没有整体了 C 研究部分是没有意义的 D 要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去认识事物 E 脱离整体研究部分或脱离部分研究整体都是有缺陷的 37 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是新生事物,要看它( ABC) A. 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B. 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 是否具有远大的前途 D. 是否尽善尽美 E. 是否比旧事物强大 38.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 ADBC) A 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向前运动变化的趋势

38、 B 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C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 矛盾对立面既同一又斗争的结果 E 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39 规律是事物的(ACDE ) A. 本质的联系 B. 现象的联系 C. 必然的联系 D. 稳定的联系 E. 客观的联系 40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ABCE) A 用联系的观点还是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B 用发展的观点还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C 用片面的观点还是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D 用社会的观点还是用自然的观点看问题 E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41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 ABDE) A 它揭示了联系

39、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动力 B 它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C 它可以代替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 D 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E 它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 42 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ABCD ) A 就是对立统一 B 就是相反相成 C 是指客观存在的矛盾 D 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的关系 E 是指事物之间的对立,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统一 43 “只有判断和判断才能相互矛盾,事物是不能相互矛盾的,世界本身是不存在什么真正的矛盾的。”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BCDE) A 把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混为一谈 B 用逻辑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普遍性 C 割裂了逻辑矛

40、盾与客观矛盾的内在联系 D 否认逻辑矛盾是客观矛盾的主观映象 E 把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绝对对立起来 44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根本属性是( CE) A 普遍性 B 特殊性 C 同一性 D 稳定性 E 斗争性 45 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的关系是( ABD) A. 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 B.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C. 斗争性与同一性直接同一 D. 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E. 斗争性重要,同一性不重要 46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AD ) A 相互联结和制约的关系 B 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C 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 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E 个性和共性的关系 47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的作用

41、是(ABD ) A 将矛盾双方联为一体,互为条件,使对立面在统一体中得到发展 B 矛盾双方互相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 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 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E 使矛盾双方消除分歧 48 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有( ADE) A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E 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49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和外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是(BCDE ) A 外因是变化的根据 B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第一位原因 C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D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E 外部条件不同,会对事物

42、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50 矛盾的普遍性表明( ABCE) A 矛盾无处不在 B 事物就是矛盾 C 矛盾无时不有 D 思维中存在逻辑矛盾 E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51 个别和一般的关系表现为(ABCDE ) A 一般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 B 个别必然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 C 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 D 个别与一般是存在区别的 E 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 52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C) A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B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C 矛盾的个性与共性、相对与绝对的关系问题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E 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问题

43、53 下列各项哪些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重要性(BD ) A. 实事求是 B. 提纲挈领 C.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D. 牵牛要牵牛鼻子 E. 眉毛胡子一把抓 54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理论根据是(BCD ) A 量变和质变复杂性的原理 B 矛盾及其发展不平衡性的原理 C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E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原理 55 下列说法符合辩证法的有( BCE) A 白马非马 B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C 物极必反 D 眉毛胡子一把抓 E 失败是成功之母 56 事物的质与属性的区别在于(AC ) A 质是内在的,属性是外在的 B

44、 质是客观的,属性是人为确定的 C 在质不变的情况下,某些属性是可以变化的 D 质是个别的,属性是一般的 E 质是偶然的,属性是必然的 57 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都是(AE ) A 有多样性的 B 与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的 C 固定不变的 D 人们认识水平的不同造成的 E 客观的 58 唯物辩证法认为质与量的相互关系是(ABE ) A 对立统一的 B 质是一定量的质,量是一定质的量 C 质就是量,量就是质 D 质是绝对的,量是相对的 E 没有无质之量的事物,也没有无量之质的事物 59 事物的度是( CE) A 临界点或关节点 B 质变和量变的统一 C 特定质和特定量的统一 D 事物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E 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和范围 60 正确认识事物的度才能(ABCDE ) A 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 B 提出指导实践的正确准则 C 在实践活动中掌握适度的原则 D 避免犯“左”的或右的错误 E 在实践活动中严防“过”与“不及” 61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有( ACE) A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 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