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党的二十大报道全媒体呈现中的叙事策略_陈鹏.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2736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的二十大报道全媒体呈现中的叙事策略_陈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党的二十大报道全媒体呈现中的叙事策略_陈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党的二十大报道全媒体呈现中的叙事策略_陈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6期 总第018期14海河传媒二十大报道研究摘要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持续营造党的二十大主流舆论氛围,主流媒体和地方媒体制作推出了一大批匠心独运的全媒体作品,全方位全景式展现了新时代十年的历史性成就和精神气象。本文结合新闻叙事学理论,分别从叙事声音、叙事话语和叙事接受三个方面来分析党的二十大报道全媒体呈现中的叙事策略,总结出“多样化叙事主体,贴近式叙事视角”“智能化叙事技术,本体化叙事特征”“沉浸化叙事体验,交互型叙事模式”等叙事特点,探索了重大主题报道的传播效果优化路径。关键词重大主题报道;全媒体;新闻叙事;融合报道及其所率科研团队经过系统论证:延安新华广 播 电 台 首 次 试 播

2、于 1940 年 12 月 30 日。温济泽先生随即审慎又欣然否定了自己原先提法:1945 年 9 月 5 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一周年。同时他还一再向党和国家有关领导机关及负责同志建议:将人民广播事业创建日期定为 1940 年 12 月 30 日。1980 年12 月,中央广播事业局报请中央宣传部的有关文电获准。【19】温济泽老师曾在沉痛悼念陆定一同志一文的结尾写道:“他(指陆定一引者注)的一生,是伟大的革命的一生,是顺利和挫折、【19】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 年 12 月版,第 434 页;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新华出版社,1996 年 3 月版,第 34935

3、0 页;新闻学简明词典,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 年 3 月版,第 296 页;温济泽:征鸿片羽集,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 年 4 月版,第 174-176 页、第 229252 页、第 338339 页。【20】温济泽:沉痛悼念陆定一同志,中国记者,1996 年第 6 期。光荣和屈辱交织的一生,是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的一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所走的曲折和艰难历程的一个侧面”。【20】温老师本人也是如此吧?(作者:王武录,中国传媒大学荣休教授;曾先后任安徽人民广播电台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副主任、教授,人民日报高级编辑、新闻战线副总编辑,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

4、博士生导师)责任编辑:刘卫东党的二十大报道全媒体呈现中的叙事策略党的二十大报道全媒体呈现中的叙事策略2022 年,围 绕 党 的 二 十 大 主 题 报 道,各 家 新 闻 媒 体 精 心 策 划,创 新 运 用 多 种 技术 手 段,制 作 推 出 了 一 大 批 匠 心 独 运 的 全媒 体 作 品,综 合 会 前、会 中、会 后 时 间 维度,全 方 位 全 景 式 展 现 了 新 时 代 十 年 的 历史 性 成 就 和 精 神 气 象。文 化 与 科 技 深 度 融合,主 流 媒 体 与 地 方 媒 体 协 同 联 动,呈 现了 一 场 融 合 报 道 视 听 盛 宴。重 大 主 题

5、 报 道【1】齐爱军:关于新闻叙事学理论框架的思考,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 年第 4 期,第 142-144 页。的 新 闻 产 品 服 务 于 主 流 价 值 引 领,在 内 容创制和全媒体矩阵传播的全过程中,起到了营造主流氛围、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作用。新闻叙事学是一种关注话语背后意识形态建构的语言技术分析性很强的学问,以新闻话语为研究的逻辑起点,从叙事学角度研究新闻 报 道 的 内 部 机 制 和 运 作 规 律,有 助 于 深化我们对新闻的社会建构功能的认识。【1】陈鹏 金天15海河传媒2022年12月海河传媒二十大报道研究国内有学者将新闻叙事的研究框架划定在叙事声音、叙

6、事语法、叙事话语和叙事接受四个方面,【2】各方面的研究主体分别对应于叙事者、新闻事件间的组接规律、新闻文本的 结 构 和 受 众。本 文 聚 焦 于 党 的 二 十 大 融合 报 道,主 要 借 助 新 闻 叙 事 学 相 关 理 论,从 叙 事 声 音、叙 事 话 语 和 叙 事 接 受 三 个 方面,总结党的二十大报道在全媒体报道中呈现 的 叙 事 特 点,以 优 化 传 播 效 果 为 导 向,对 于 传 统 媒 体 和 新 兴 媒 体 在 守 正 基 础 上 的传 播 实 践 创 新 进 行 叙 事 分 析 和 策 略 探 讨。一、叙事声音:多样化叙事主体,贴近式叙事视角叙事声音指的是

7、叙事者介入文本的方式和程度,不同的叙事者通过不同的叙事表现方式来表达倾向,而不同倾向性的表达效果直接联系于叙事声音的策略。【3】在此,可以从叙事主体和叙事视角两个角度来分析新闻文本的叙事声音。一方面,叙事主体是显性的新闻文本叙事声音。报道中涉及的记者、编辑(编导)、摄像、制作、采访对象、AI虚拟主播等多样化身份主体,都是叙事主体的组成部分,其集合体承载了新闻所表达的见解、认识、判断等。另一方面,叙事视角是隐性的新闻文本叙事声音。法国结构主义批评家热奈特将叙事视角分为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三类,分别对应于全知视角、内视角和外视角。传统新闻报道大多采用全知视角和外视角,尤其在重大主题报道中,以全知

8、全能或第三人称的视角为主要叙事坐标,全面客观地展现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在党的二十大报道中,内视角得到广泛应用,叙事者走入新闻文本中人物的视点,从第一人称【2】何纯:新闻叙事学,长沙:岳麓书社,2006 年版,第 10 页。【3】陈晨:新闻叙事的三种策略,新闻世界,2009 年第 12 期,第 15-16 页。【4】俞小帆:重大主题与基层实践的同频共振地方党报“二十大时光”专题报道观察,城市党报研究,2022年第12期,第15页。【5】新京报传媒研究:太有创意!迎接党的二十大精品融媒报道展播,2022 年 10 月 14 日,https:/ 年 12 月 9 日。视角进行报道、观察。这不仅意味着

9、在报道文本层面贴近百姓生活,从百姓视角、底层视角、人性视角讨论社会生活变化,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为他者的故事融入人文关怀,建构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社会共识;而且诉诸于 VR、AR、XR、AI、5G 等技术,创造出虚实交融、身临其境的全新叙事空间,给受众带来实时、实景的虚拟在场沉浸式体验。以内视角为牵引,配合多维叙事视角,新闻媒体能够更好地创制契合全球化视野、在地化传播的融合新闻产品,方便海外受众了解党的二十大,“接地气”地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叙事主体方面,党的二十大报道体现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在报道题材的选取上注重重大主题与基层实践的同频共振,与普通居民村民、社区工作

10、者、医护人员、科研人员、中小企业主等对话,把“话筒”交给人民群众,让老百姓讲述自己的故事。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新华日报 南方日报 四川日报 无锡日报开辟了“二十大时光”专栏,以基层干群为采访对象、报道基层反响的稿件占据了三分之一以上版面,相较于以往的重大主题报道有较大幅度增加,为唱响基层声音、体现基层作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4】新京报社推出系列策划报道我家门前,通过实地寻访,讲述了一系列百姓“家门前”的故事,生动可感、图文并茂,从细微处展现了社会新面貌。新华社推出“学习故事绘”特别策划复兴有我!,以习近平总书记接见或点赞过的新时代青年典型为主人公,展示近十年来各行各业青年代表人物的英雄事迹和精

11、神脉络,通过“时政新闻+漫画报道”的形式,融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为一体,激励青少年受众奋发前行,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5】第6期 总第018期16海河传媒二十大报道研究叙事视角方面,党的二十大报道在内容创制上综合运用了全知视角、外视角和内视角,宏大叙事与微观切口相结合,既从全局视野客观展现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彰显主流价值观念,又通过小人物诠释大主题、小故事折射大时代,以小见大、由点带面,在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的激荡间唱响主旋律,上接“天线”、下接“地气”,避免曲高和寡。而在党的二十大报道全媒体呈现中,科技赋能让新闻作品的呈现形式更加丰富生动。内视角不仅意味着从受众的视角发现问题、讲述故事

12、,而且能够在技术的助力下,真正实现可知可感的第一视角“沉浸式传播”,增强新闻报道的贴近性、趣味性、人情味。天津海河传媒中心精心策划大型直播特别节目非凡十年,全景式呈现津沽大地在习近平总书记思想伟力引领下发生的深刻变革,同时创新采用虚拟现实和 AE 技术叠加的表现方式,带着观众完成一次多场景切换的沉浸式体验,在全国首次使用360 度全景演播室,实现多景区、多视角、虚拟现实相结合。【6】中国日报社推出中国这十年XR 创意视频,结合两位美籍记者在中国多年的生活工作经历,运用 XR 技术,让观众以第一视角沉浸式地感受中国过去十年在脱贫攻坚、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和大国外交等五个领域的发

13、展变化。二、叙事话语:智能化叙事技术,本体化叙事特征新闻叙事话语研究主要是对新闻叙事文本结构的分析,探讨新闻“怎么说”的问题,即是对新闻叙事技术的探讨。随着智能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融合报道呈现出虚拟化叙事话语范式的突出特征,并且反作用于新闻生产,引发技术与场景、深度媒介化与新闻伦理的讨论。按照媒介环境学派代表人物约书亚梅【6】北方网:天津海河传媒中心推出 大型直播特别节目,2022 年 9 月 30 日,http:/ 年 12 月 12 日。【7】国秋华、余蕾:消失与重构:智能化新闻生产的场景叙事,中国编辑,2020 年第 4 期,第 47 页。罗维茨的媒介情境论,新的传播媒介的引进和新技术的

14、广泛使用,可能重建更大范围的场景,消解“前台”和“后台”的边界,流动的、虚拟的社会交往逐渐取代稳定的、面对面的交往。【7】随着大数据、传感器、算法推荐、语音识别、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的不断引入,新闻生产日益智能化、移动化、可视化。媒介相融相生建构了全新的新闻叙事空间,多节点的共享叙事是数字化场景叙事的突出特点。以往由传者向受众的单向叙事逻辑被打破,时空边界的虚化与分离使得受众掌握了更多的话语能动性和参与性,传受关系不再单一、明确,以人为本的全新叙事逻辑兴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等主流媒体必须紧跟时代,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

15、优化。”2014 年以来,融合报道开始逐渐扩大 AI、VR、AR 等技术在新闻生产和传播中的使用面。2016 年,新华网首次推出 VR 新闻栏目,开启虚拟现实“沉浸式传播”的全新新闻体验,带领受众实时探索新闻现场。智能化、虚拟化的融合新闻场景搭建了开放式的交互空间,受众自己即为叙事文本的一部分,参与到叙事话语的意义构建过程中。智能化叙事技术赋予受众超越视角层面的、更深刻的叙事话语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本体化叙事的话语范式。在党的二十大报道全媒体呈现中,主流媒体和地方媒体牢牢把握技术趋势和传播规律,以科技赋能媒体深度融合,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元宇宙等前沿技术,创新媒体表现形式

16、,综合应用全景 VR、数据可视化、3D 建模、AI 绘画、卫星视频、CG(计算机动画)视频、XR(扩展现实)视频等形态多样的技术手段,制作了多款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感染力和传播力的融媒产品,提升了新闻报道的科技感和互动体验。长城新17海河传媒2022年12月海河传媒二十大报道研究媒体集团推出了 AR 视频重新认识不平凡的一天 和创意视频 时空回响从这里向未来,通过 AR、三维、动漫技术的应用,再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的殷殷嘱托,实现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传播。【8】中国青年报的融媒作品【裸眼 3D】创新发展十年记忆创新性地将“裸眼 3D”与视频技术融合,“立体式”展现十年间中国震撼世界的

17、创新发展成就,为观众带来一场具有较强沉浸感的视觉盛宴。该视频作品在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首发后,总传播量突破 416 万。【9】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系列报道解码十年,首次融合使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还原、航空测绘、倾斜摄影和三维建模等技术,以“卫星视角+大数据调查+新闻故事”的全新方式,用独到视角、独家数据、温暖故事呈现新时代十年的历史性成就,实现新闻性与艺术性有机统一。【10】智能化叙事技术已经融入了日常的新闻生产流程,大大丰富了新闻文本的呈现形式,也给新闻生产的叙事结构带来了创新与变革。传统的线性叙事和全景化、立体化、再结构化的全新叙事空间互为补充,扩展了新闻文本的叙事意涵,受众在接受既有新闻故事

18、的同时,也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作为讲故事的人重组叙事视角、掌控情节走向,在虚拟现实场景中,以自我叙事的方式,补充或改写新闻故事。这种增强的本体化叙事,一方面提升了受众的阅读体验,给重大主题报道带来更多关注度和注意力,筑牢主阵地,激发新闻宣传新活力;另一方面也是新闻媒体守正创新的具体体现,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找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结合点,用契合人民群众接受习惯的融合报道方式传播主流价值观,增进宏观叙事的解释力和接受度。【8】丁伟:增强时代感 创新年轻态 打造技术派长城新媒体集团创新做好党的二十大报道路径探析,新闻战线,2022 年第 18 期,第 71 页。【9】新京报传媒研究:

19、融媒报道哪家强?党的二十大精品融媒报道作品第三波!,2022 年 10 月 24 日,https:/ 年 12 月 11 日。【10】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党的二十大报道融创精品展播|中国的“非凡十年”,2022 年 10 月 12 日,https:/ 年 12 月 11 日。三、叙事接受:沉浸化叙事体验,交互型叙事模式叙事接受强调新闻文本和新闻接受者的交流过程,一方面体现在新闻文本发挥其导向指引的作用,引导新闻接受者减少不确定的信息,内蕴“传者中心”和“技术决定论”色彩;另一方面,叙事接受也包含新闻接受者向新闻文本提出疑问并寻求解答的反馈过程,形成叙事文本的传播闭环。随着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和媒

20、介竞合的博弈相生,受众对于叙事文本的接受程度,显著影响到传播效果和媒体效益,满足受众需求成为新闻传播的立足点与归宿,“受众本位”意识得以树立并获得保证。新闻接受者是叙事接受过程的主体,这便要求重大主题报道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础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适应媒体生态的新变化,力求推出一大批立意高远、形式新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主题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在党的二十大报道全媒体呈现中,新闻接受者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由于近年来我国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重大主题报道的宣传工作也要满足对外传播的需

21、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分析党的二十大融合报道新闻作品,其在叙事接受层面运用了以下叙事策略:第一,宏大叙事和小切口解读相结合,第6期 总第018期18海河传媒二十大报道研究准确严谨又不失活泼生动,易于受众理解。具体而言,会前聚焦普通百姓对党的二十大的关切,或推出系列短视频答疑解惑,或以电视专题片的形式从全局视野展现新时代的非凡成就;会中、会后通过数据解读、关键字解读、金句摘录、学习词典、高频词梳理等轻量化融媒方式进行创意解读、回应关切,便于受众掌握报告要点。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国新闻社策划视

22、频专题栏目问答二十大,以读懂今天的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为专栏旨归,选题取自海外华侨华人、外国友人,包括“中共二十大代表是怎么选出的?”“为什么中国党代会五年开一次?”“中共中央党校是中国最牛大学吗?”等,内容丰富,寓教于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 16 集大型电视专题片领航,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生动呈现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幸福美好生活和良好精神风貌。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湖南日报制作 SVG 海报作品你念念不忘的,二十大报告这样回响,选取教育、住房、社保等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原文给予回应,通过手绘设计呈现,更直观、接

23、地气地解读会议精神。第二,虚实相生、万物皆媒,多样化视听叙事手段带来沉浸化叙事体验,交互型叙事模式打造“出圈”融媒产品。视频产品方面,有互动体验视频、CG 视频、XR 视频、MG 动画、科普动画、微纪录片等,采用沉浸式 360全景漫游技术、“数字孪生”技术、CG 建模、“裸眼 3D”技术等新媒体技术,全方位、多维度展现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超越时空边界,借助数字技术如临其境,再现重大历史时刻。新华社融媒作品高精度复刻|VR 全景看新时代之美,新技术与新媒体报道结合,运用了“数字孪生”技术和沉浸式 360全景漫【11】孙铁翔、吴箫剑:营造团结奋进氛围 凝聚奋

24、楫扬帆力量新华社掀起迎接党的二十大报道热潮,中国记者,2022 年第 8 期,第 11 页。游技术,高精度复刻港珠澳大桥、复兴号、十八洞村、“祝融号”等新时代标志性场景,实现内容+技术+灵感+美学的深度融合,丰富受众的互动体验。音频产品方面,有音频海报、音频互动答题、空间音频、创意作曲等融媒产品,形成临场化、多感官触达的交互体验,增强科技感和互动性,更好地表达叙事文本,满足受众的接受期待。新华社出品的党的二十大贺礼片新时代之声,以“声音”为核心元素,选取强军、经济、农业、反腐、文化、脱贫攻坚、科技、“一带一路”、雄安新区建设、冬奥会等重要领域的独特声音,通过创意作曲的方式,将众多声音融合为一首

25、“新时代协奏曲”,同时搭配上转场流畅的炫丽画面,让受众在视听享受中领略新时代的魅力。第三,注重国际传播,引发海内外共鸣。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新闻宣传战线的重要职责,对外宣传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做好对外宣传工作需要善用新媒体、新技术,拓宽传播渠道和形式,提高叙事文本和叙事技术的融合水平,用便于海外受众理解、接受、传播的叙事形式打造报道精品,与时俱进创新全媒体传播理念。新华社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制定“中国这十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说”“读懂中国 外国人士的视角”等专项外宣方案,全面对外宣介中国新时代十年取得的非凡成就,播发更高水平开放的中国与世界共谋发展等宏观报道,展现自信、繁荣

26、、开放的中国形象。【11】党的二十大开幕当天,CGTN 在微信公众号刊发 二十大报告双语金句请查收!,围绕二十大报告中的新表述、新概括、新论断,进行适配海外受众阅读习惯的可视化解读,根据国际传播特点制作时政金句英文海报组图,方便海外受众了解报告内容。红网开辟了双语报道“二十大老外看中国”专栏,通过采访不同行业的在华外国友人,透过他们的见闻感受展现中国发展巨变,相关报道海河传媒二十大报道研究19海河传媒2022年12月在红网全平台以及境外社交账号同步传播,总点击量超 1000 万。【12】四、结语围绕党的二十大报道,主流媒体和地方媒体积极践行“四力”,在报道的策划、预热、推进、发散、影响全过程中

27、,发挥守正创新的主动性和精耕深耕的创造力,制作推出了大量内容与形式俱佳的融媒产品,起到形成宣传声势、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作用,也为重大主题报道提供了多角度的叙事策略和优化思路:第一,叙事声音方面,重大主题报道在内容生产上要加大统筹力度,增强策划能力,尽可能兼顾多样化的叙事主体,叙事视角贴近群众,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用小故事折射大时代,从而达到普通人命运、宏大叙事与时代脉搏的统一;第二,叙事话语方面,采用智能化、数字化的先进叙事技术,丰富重大主题报道的媒介呈现形式,加快推【12】新京报传媒研究:融媒报道哪家强?党的二十大精品融媒报道作品第三波!,2022 年 10 月 24 日,https:/

28、 年 12 月 13 日。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搭建起受众与现实场景之间的虚拟现实空间,让受众亲身参与到叙事话语的意义构建中,实现高品质、分众化、以人为本的传播,创新表达方式,强化受众认同感;第三,叙事接受方面,新闻媒体在进行重大主题报道时,平衡好宏大叙事和受众本位之间的叙事张力,借力交互技术提升叙事体验,依托全媒体传播矩阵多维发力,提升新闻质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除此之外,智能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重塑了媒体格局和产业生态,也带来了新闻伦理风险。人和技术之间的关系成为新闻生产场域中不断被审视的议题,客观理性地理解两者的关系对于新闻媒体十分必要,以优化传播效果为导向,强化学理思考和现实观照,探索新闻生产的新格局、新方向。(作者:陈鹏,南开大学融媒体研究中心研究员;金天,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责任编辑:林靖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