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六经提纲.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327016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经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经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经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经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六经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六经提纲第1条(伤寒论赵开美本序号,以下同):“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注解:太阳病,即表阳证,它是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等一系列的证侯为特征的,即是说,无论什么病,若见有以上一系列的证候者,即可确断为太阳病,便不会错误。第180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注解:阳明病,即里阳证。胃家实,指病邪充实于胃肠之里,按之硬满而有抵抗和压痛的意思。胃家实为阳明病的特征,故凡病胃家实者,即可确断为阳明病。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注解:少阳病,即半表半里的阳证,它是以口苦、咽干、目眩等系列证候为特征的,凡病见此特征着,即可确断为少阳病。按:口苦、咽干、目眩,可是

2、肝胆病的部分症状,但做为半表半里阳证,它有广泛的概括意义,咽炎、肺炎、胃肠炎等急慢性病常出现此类证候。第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注解:太阴病,即里阴证。它是以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等一系列的证候为特征的,凡病见此特征者,即可确断为太阴病。此腹满为虚满,与阳明病的胃家实满有别,若误为实满而下之,则必致胸下结硬之变。第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注解:少阴病,即表阴证。这是对照太阳病说的.意思是说,若太阳病而脉微细,并其人但欲寐者,即可确断为少阴病。第326条:“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

3、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注解:厥阴病,即半表半里阴证。它是以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等一系列证候为特征的.凡病见此特征者,即可确断为厥阴病。半表半里证不可下.尤其是阴证更不可下,若不慎而误下之,则必致下利不止之祸。以上注解,只就原文略明其大意,如参照分论各章仔细研读,自可明了。表里相传和阴阳转变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病常自表传入于里、或半表半里,或自半表半里传入于里.或自表传入于半表半里而再传入于里。凡此种种.均谓为表里相传。病本是阳证,而后转变为阴证,或病本是阴证,而后转变为阳证.此即谓阴阳转变。并病和合病病当表里相传时,若前证未罢而后证即见,有似前证并于后证而发病,故

4、谓为并病。如太阳、阳明并病,少阳、阳明并病等均属之。若不因病传,于初发病时,二者或三者同时出现。有似合在一起而发病,故谓为合病,如太阳、阳明合病,三阳合病等均属之。六经八纲辨证的顺序关于六经八纲,已略述如前,兹再顺便谈一谈有关它们辨证的顺序问题。病之见于证,必有病位,复有病情。故八纲虽为辨证的基础,但辨证宜从六经始,伤寒论以六经分篇就是这个道理。六经既辨,则表里别而阴阳判,然后再进行寒热虚实的分析,以明确阴阳的实情,至此六经八纲则俱无隐情了。二、治则简介太阳病:由于病在表,宜发汗,不可吐、下,如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等。均属太阳病的发汗法剂。少阴病:此与太阳病均属表证而宜汗解,但发汗必须配伍附

5、子、细辛等温性亢奋药,如桂枝加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均属少阴病的发汗法剂。阳明病:热结于里而胃家实者.宜下之;但热而不实者,宜清热。下剂如承气汤。清热如白虎汤。若胸中实者,则宜吐,不可下,吐剂如瓜蒂散。太阴病:里虚且寒,只宜温补,汗。下、吐均当禁用。如理中汤、四逆汤等,均属太阴病的温补法剂。少阳病:半表半里证,法宜和解。汗、吐、下均非所宜。如柴胡汤、黄芩汤等,均属少阳病的解热和剂。厥阴病:此虽亦属半表半里证时宜和解。但须和之以温性强壮药。如当归四逆汤、乌梅丸等均属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者,谓寒证,治宜温热药以驱其寒;如以干姜、附子、乌头等之配剂,均属温热驱寒药。热

6、者寒之者,谓热证,治宜寒凉药以除其热,如以栀子、黄芩、黄连、石膏等之配剂,均属寒凉除热药。虚者补之,实者攻之:虚者补之者,谓虚证,宜用强壮药以补益其不足,汗、吐、下等法均当严禁,如炙甘草汤、建中汤、肾气丸等,均属补虚剂。实者攻之者,谓实证宜以汗、吐、下等法彻底攻除其病邪,如麻黄汤、承气汤等。均属攻实剂。胡希恕(18981984)又名胡禧绪,汉族,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胡老临床擅用经方, 尤其对桂枝汤、小柴胡汤等的临床应用更有独到之处,除用于伤寒温病以外,尚有内外妇儿各科杂病,每用必效,是当时人所公认的经方家。刘渡舟先生称其为“经方学派的大师”,并介绍说:“每当在病房会诊,群贤齐

7、集,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辨证准确无误,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皆得力于仲景之学也。”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这14个字就是“太阳病”提纲,即“表阳证”。记住“太阳病”是以9个字“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为特征。临床上无论什么病,哪怕是西医诊断的癌症或什么炎症等等病,只要有“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就可以按照中医理论诊断为“太阳病”、即“表阳证”而不会有错,治疗也肯定有效。千万记住中医是“对病证下药”,绝不是“对病名下药”。中医特色是“辨证论治”,不是“看病名论治”。二:“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185)这10个字是“阳明

8、病”提纲,其实就3个字“胃家实”。临床见到病邪在胃肠,按压硬满有抵抗或疼痛,就可诊断为“阳明病”、即“里阳证”。记住还有一条:“阳明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187)“胃家实”是“阳明腹实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是“阳明病外证”。凡病见此外证者,也应诊断为“阳明病”。三:“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264)这12个字是“少阳病”提纲,其实就6个字“口苦,咽干,目眩。”这是“半表半里阳证”。只要有此证,就可诊断为“少阳病”。四:“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273)这一大段话是“太阴病”提纲。有5个要点:

9、1、腹满而吐;2、食不下;3、自利益甚;4、时腹自痛;5、若下之,必胸下结硬。这是“太阴病”即“里阴证”,见此一系列证候即可诊断为“太阴病”。千万记住这里的“腹满”是“虚满”,与“阳明病”的“胃家实”的“实满”不同,“若下之,必胸下结硬。”五:“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281)这12个字是“少阴病”提纲,其实就6个字“脉微细,但欲寐”,这是“少阴病”,即表阴证。这是对照“太阳病”而言,只要有“脉微细,但欲寐”表阴证,就可诊断为“少阴病”。六:“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326)这一大段话是“厥阴病”提纲。“厥阴病”是“半表半里阴证”。

10、有6个要点如上所述。只要有这一系列病症,就应诊断为“厥阴病”,即“半表半里阴证”,千万记住,治疗“半表半里阴证”时绝对不可用“下法”。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有汗用桂枝汤;无汗麻黄汤;脉沉,麻黄附子细辛汤。二、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恶热大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血府逐瘀汤。三、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舌苔白,脉弦。小柴胡汤。四、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附子理中汤;理中汤;人参汤。五、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封髓丹。六、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乌梅丸;当归四逆汤。附言:六经辨证和乾卦6;坤卦6;直灸六重天;六道轮回。可以相互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