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不自弃文》流传版本小考—...宝钗所云“朱夫子”当指朱熹_黄郁娇.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2553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自弃文》流传版本小考—...宝钗所云“朱夫子”当指朱熹_黄郁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不自弃文》流传版本小考—...宝钗所云“朱夫子”当指朱熹_黄郁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不自弃文》流传版本小考—...宝钗所云“朱夫子”当指朱熹_黄郁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不自弃文流传版本小考 兼论薛宝钗所云“朱夫子”当指朱熹 作者时代不自弃文流传版本小考 兼论薛宝钗所云“朱夫子”当指朱熹黄郁娇【提 要】不自弃文另有一版本,名为不自弃说,这两个版本在明清时期均被认为是朱熹所作。目前所见最早的不自弃说文本出现于明宣德朝,与不自弃文仅在题名以及部分词句、语序上存在差异;至迟在万历朝,不自弃说鲜为人知,不自弃文于明皇室和文人间广泛流传;清康雍乾三朝,不自弃说仅藏于内府,不自弃文成为官方认可的“不自弃”典故出处。而薛宝钗所云“朱夫子有一篇不自弃文”,客观反映了不自弃文在清皇室和文人间广泛流传的文化背景。明清时期不自弃说不自弃文的流传考察表明,其作者仍有待进一步考证。【关

2、键词】红楼梦 朱熹 不自弃文 流传 版本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中,薛宝钗提到“朱夫子有一篇不自弃文”。因此,曹雪芹借薛宝钗之口引用的不自弃文,成为红学研究的一个话题。胡文彬先生认为,不自弃文作者为朱柏庐。胡文彬先生在 年所作寻根究底终存疑 不自弃文非朱熹所作一文中指出,在朱熹第十六世孙朱玉编的朱子文集大全类编中,有不少托名之作,并非全是朱熹所著。如朱柏庐所著治家格言清曹雪芹著,清无名氏续,清程伟元、清高鹗整理,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版,第 页。后引原文同此版,不另出注。见胡文彬读遍红楼 不随黄叶舞秋风,书海出版社 年版,第 页

3、。曹雪芹研究 年第 期原文被收入朱玉编的朱子文集大全类编的庭训类里,列在不自弃文之后。胡文彬先生因此主张,在注释不自弃文时,应指明该文出自朱子文集大全类编而作者存疑。年,胡文彬先生在三人成众,众志成城 从薛宝钗的“小惠识大体”说起一文中,依据其当时所掌握的文献材料,推断曹雪芹所说的“朱夫子”为朱柏庐。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版红楼梦注释不自弃文时,采用了胡文彬先生这一观点。张毕来先生认为,不自弃文作者为朱熹。在红楼梦学刊 年第 辑的补充说明和更正一文中,张毕来先生首先回忆他曾于 年 月 日在光明日报“东风”专栏发表他叫“赛恩斯”一文,发现朱熹有不自弃文,收入朱子文集大全类编 庭训中。随后,张毕来先生

4、以王湜华先生所藏题署“至大三年十一月至日”“赵孟书不自弃文”一帖为物证,以御定韵府拾遗“弃”字下“朱子有不自弃文”一句为文献证据,得出不自弃文为朱熹所作“大致可信”的结论。除张毕来先生外,年版周汝昌先生主编红楼梦辞典“不自弃文”词条、束景南先生朱熹作不自弃文考辨一文、学者万之先生不自弃文小识一文,以及刘世南先生从不自弃文谈曹雪芹的思想一文,均认为不自弃文是朱熹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刘世南先生的从不自弃文谈曹雪芹的思想一文发现清康熙朝词臣叶方蔼有五月三十日进讲毕,皇上天语慰勉,赐讲臣御笔各二幅,元臣赵孟书不自弃文石刻一册一诗,并摘录了与曹雪芹同时代的杭世骏撰写的王佩箴刊不自弃文跋,跋文中提及不自

5、弃文“不见于朱子本集”。此外,笔者发现不自弃文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明宣德朝沈度楷书不自弃说轴文本内容大致相同,仅在题名以及部分词句、语序上存在差异。沈度楷书不自弃说轴,纸本,文末有“宣德丙午三月既望,云间沈度书”款识,以及“自乐轩”“沈民则”“侍讲学士之章”钤印。因此,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发现的文献材料,通过对不自弃说见胡文彬读遍红楼 不随黄叶舞秋风,第 页。张毕来:补充说明和更正,红楼梦学刊 年第 辑。周汝昌主编:红楼梦辞典,广东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束景南:朱熹作不自弃文考辨,红楼梦学刊 年第 辑。万之:不自弃文小识,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年第 期。刘世南:从不自

6、弃文谈曹雪芹的思想,明清小说研究 年第 期。见高明一沈度父子对宋克楷书学习、转变与沈粲的普及,中国书法 年第 期。不自弃文流传版本小考 兼论薛宝钗所云“朱夫子”当指朱熹 与不自弃文在明清时期流传版本的考察,讨论薛宝钗所云“朱夫子有一篇不自弃文”之“朱夫子”究竟指代何人。一 明朝文人普遍认为不自弃文为朱熹所作:不自弃说与不自弃文在明朝的流传 不自弃说不自弃文均不见于宋刻本朱熹本集。据笔者目前可查阅的文献、文物材料,明宣德朝沈度楷书不自弃说轴,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不自弃说真迹文本;明万历朝朱敬鑉梅雪轩书晦翁不自弃文碑、董其昌行书不自弃文手卷,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不自弃文真迹文本。沈度为明台阁体书法的代表人

7、物,永乐朝以擅长书法入翰林。沈度楷书不自弃说轴(见封二),根据文末“宣德丙午三月既望,云间沈度书”款识推断,卷轴应作于明宣德元年()三月十六日。沈度楷书不自弃说轴文本内容与朱子文集大全类编收录的不自弃文文本内容大致相同,仅在题名以及部分词句、语序上存在差异。现将二者文字对比版本录入于下,加粗黑体文字为异文,括号内为不自弃说:夫天下之物,皆物也。而物有一节之可取,且不为世之所弃,可谓(以)人而不如物乎?盖(故)顽(贱)如石,而有攻玉之用;毒如蝮,而有和药之需。粪,其秽矣,施之发田,则五谷赖之以秀实;灰,既冷矣,俾之洗浣,则衣裳赖之以精洁。食龟之肉,甲可遗也,南人用之以占年(食鹅之肉,毛所弃也,洞

8、民缝之以御腊);食鹅之肉,毛可弃也,峒民缝之以御腊(食龟之肉,甲所弃也,南人用之以占年)。推(类)而举之,类(推)而推(遍)之,则天下无弃物矣。今人而见弃焉,特其自弃尔。五行,以性其性;五事,以形其形;五典,以教其教;五经,以学其学。有格致体物(圣经贤传),以律其文章;有课式程试(学校课试),以梯其富贵。达则以是道为卿、为相,穷则以是道为师、为友。今人见弃,而怨天尤人,岂理也哉!故怨天者不勤,尤人者无志。反求诸己而自尤自罪(悔)、自怨(怆)自悔(罪),卓然立其志,锐然策其功(力),视天下之物有一节之可取且不为世之所弃(尔),岂以人而不如物乎!今名卿士大夫之子孙,华其身,甘其食,谀(腴)其言,傲

9、其物(气),遨游燕乐(宴逸),不知身之所以耀(辉)润者,皆乃祖乃父勤劳刻苦(乃祖乃父之勤劳克苦)也。饮芳泉而不知(记)其源,饭香黍而不知其由(田),一旦时异事(势)殊,失其 曹雪芹研究 年第 期故态,士焉而学之不及,农焉而劳之不堪,工焉而巧之不素,商焉而资之不给(富)。当是时也,窘之以寒暑,艰之以衣食,妻垢其面,子衅其形。虽残杯冷炙,吃(乞)之而不惭;穿(弊)衣破履(屦),服之而无(不)耻,黯然(死)而莫振(莫之振)者,皆昔日之所为有以致之而然也。(李曰:)“吾见房、杜平生勤苦,仅能立门户,遭不肖子弟荡覆殆尽,斯可鉴矣。”又见河南(阳)马氏倚其富贵,骄奢淫泆,子孙为之(惟知)燕(宴)乐而已,人

10、间事业百不识一,当时号为酒囊饭袋。及世变运衰(移),饿死于沟壑不可数计(饿死沟壑不可数计),此又其大戒也(此其大戒也)。为人孙者,当思祖德之勤劳;为人子者,当念父功之刻(克)苦。孜孜汲汲,以成其事(兢兢业业,以立其志);兢兢业业,以立其志(孜孜汲汲,以成其事)。人皆趋彼,我独守(乐)此;人皆迁之(徙),我独不移。士其业者,必至于登名;农其业者,必至于积粟:工其业者,必至于作巧;商其业者,必至于盈赀。若是,则于身不弃,于人无(不)愧,祖父不失其贻谋,子孙不沦于困辱,永保其身(其终者),不亦宜乎!值得注意的是,“吾见房、杜平生勤苦”之前的“李曰”三字为不自弃说独有,不自弃文所无。不自弃说中评价房玄

11、龄、杜如晦的“吾”指代李,而不自弃文中的“吾”则指代作者本人。事实上,“吾见房、杜平生勤苦,仅能立门户,遭不肖子弟荡覆殆尽,斯可鉴矣”一句,是对新唐书旧唐书李传记中所载李与其弟李弼所述遗言的化用。目前能够收集到提及不自弃说作者的文献,来自明刻本张文定公环碧堂集卷十四一篇题为跋不自弃说后的文章:右文公先生不自弃说凡六百三十言,其言恳恻谆至,读之使人汗岀满把。虽甚选懦萎弱之资,亦自惕然思奋,若或驱策之者。今夫人有物焉,直一文以上,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 列传第十七 李记载李遗言为:“我见房玄龄、杜如晦、高季辅辛苦作得门户,亦望垂裕后昆,并遭痴儿破家荡尽。我有如许豚犬,将以付汝,汝可防察,有操行不伦、交

12、游非类,急即打杀,然后奏知。”见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中华书局 年版,第 页。宋欧阳修、宋宋祁等撰新唐书 列传第十八 李记载李遗言为:“我见房玄龄、杜如晦、高季辅皆辛苦立门户,亦望诒后,悉为不肖子败之。我子孙今以付汝,汝可慎察,有不厉言行、交非类者,急榜杀以闻,毋令后人笑吾,犹吾笑房、杜也。”见宋欧阳修、宋宋祁等撰新唐书,中华书局 年版,第 页。不自弃文流传版本小考 兼论薛宝钗所云“朱夫子”当指朱熹 皆知爱惜不忍弃。至其身之不赀,乃甘自弃而莫之惜焉,何哉?意者其未读此也夫!固宜刻之。“张文定公”即张邦奇,生于明成化二十年(),卒于明嘉靖二十三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活跃年代晚于沈度。张邦奇云,

13、不自弃说“凡六百三十言”。经统计,沈度书不自弃说全文共计 个字,不自弃文全文共计 个字。张邦奇所见不自弃说版本或与沈度楷书不自弃说轴略有差异,但大意相同。此条文献表明,不自弃说被认为是朱熹所作。“不自弃文”的题名至迟出现于明万历朝()。万历朝以后,不自弃文成为书法的常见题材。目前最早的不自弃文真迹文本之一为西安碑林所藏梅雪轩书晦翁不自弃文碑。此碑立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四月,作者朱敬鑉是明朝宗室。碑文与朱子文集大全类编收录的不自弃文内容一致。“晦翁”是朱熹晚年的别号,可见其时不自弃文亦被认为是朱熹所作。目前最早的不自弃文真迹文本之二为书画大家董其昌()万历朝所作行书不自弃文手卷一轴。此幅作品在

14、年被北京匡时国际拍卖公司拍卖。据收藏人赵禄祥介绍,手卷上有题识“义扬光禄征书前贤法语置之案头,以为观省资,遂书此以应教。其昌”。此卷由陈半丁题引首。陈半丁旧藏,当为董其昌真迹。董其昌所书不自弃文与朱子文集大全类编收录的不自弃文文本内容相同。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在网络上搜索不自弃文,常见有一种所谓“元赵孟书不自弃文”,文本内容与朱子文集大全类编收录的不自弃文相同,落款为“大德丁亥水精宫道人书”,文末题跋曰:“赵吴兴书弃文,字形之妙,其得意出也。董其昌。”(见图)“大德”为元成宗孛儿只斤 铁穆耳的年号,自公元 年(丁酉)开始,至公元 年(丁未)止,共使用十年,其间并无“丁亥”干支纪年。故而此“赵孟书

15、不自弃文”很有可能是伪作。这幅作品或许曾被董其昌收藏品鉴,是董氏获取不自弃文文本的途径。万历十九年()刻本、高濂撰雅尚斋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一卷“元碑帖”明张邦奇:张文定公环碧堂集卷十四,明刻本。见高峡主编,李林娜、王原茵、王其祎副主编西安碑林全集第三十四卷碑刻,广东经济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年版,第 页。见赵禄祥桑榆漫笔:书画收藏散记,北京出版社 年版,第 页。夏征农、陈至立主编:辞海(第六版彩图本),上海辞书出版社 年版,第 页。曹雪芹研究 年第 期图 董其昌题“大德丁亥水精宫道人书”不自弃文跋名目下,记载了题为“宋燧小楷不自弃文”的书法作品,目前仅见存目。宋燧(),明朝开国文臣宋濂之子,

16、其活跃年代早于沈度与张邦奇,似乎更有可能接触到不自弃说,而非不自弃文。此帖的真伪尚待进一步证实,但再次证实了不自弃文的传播。明万历朝及以后,不自弃文亦被戏曲、小说引用。刊刻于万历二十一年()至万历二十四年()的群音类选附卷新刻群音选卷一五子登科记“万俟傅祭头巾”一出,与万历二十二年()与耕堂本朱仁斋刊本新刊京本通俗演义全像包龙图判百家公案全传第十一回“判石牌以追客布”,均引用过不自弃文的内容,意在劝主人公上进。综上所述,不自弃说最早出现于宣德朝,不自弃文至迟从万历朝开始出现。万历朝以后,不自弃文在明皇室与文人间广泛流传,成为书法常见题材和戏曲、小说引用的典故,不自弃说则鲜为人知,明朝时期,不自

17、弃说不自弃文皆被认为是朱熹所作。二 薛宝钗所云“朱夫子”当指朱熹:不自弃说与不自弃文在清朝的流传 清朝时期,不自弃文在清皇室和文人间广泛流传,不自弃说鲜为人知。前文提及的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沈度楷书不自弃说轴,首次被著录于乾隆十年()的官修书石渠宝笈卷三十七,与之相关的介绍为:“明沈度书不自弃说一轴(次等 黄一),素笺乌丝阑本。款识云:宣德丙午三月既望,云间沈度书。前署不自弃说四字。”按石渠宝笈著录的一般规律,列入“次等”的书画只钤印“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和殿座章,价值不高,“上等”的内府珍藏书画则加钤“乾隆鉴明高濂:雅尚斋遵生八笺卷十四,明万历十九年刻本。明胡文焕编,李志远校笺:群音类

18、选校笺,中华书局 年版,第 页。明安遇时编:新刊京本通俗演义全像包龙图判百家公案全传卷二,明万历朱氏与耕堂本。清张照等编:石渠宝笈卷三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不自弃文流传版本小考 兼论薛宝钗所云“朱夫子”当指朱熹 赏”“三希堂精鉴玺”和“宜子孙”印。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沈度楷书不自弃说轴上的乾隆钤印符合石渠宝笈“次等”的特征,未被乾隆视作珍品。但有趣的是,沈度这幅没有被乾隆加钤“宜子孙”印的作品,后来却传子传孙,为他的继承者嘉庆和清末代皇帝宣统所珍赏,加盖了“御书房鉴藏宝”“嘉庆御览之宝”(嘉庆)和“宣统御览之宝”(宣统),又被台北“故宫博物院”视作珍品馆藏,流传至今,艺术价值得到广泛认可。

19、因此,似乎有必要对乾隆将沈度楷书不自弃说轴列入“次等”的原因做进一步分析。这一原因或许是 乾隆的祖父、清朝入关以后的第二任皇帝康熙,十分推崇不自弃文,乾隆受康熙影响认可不自弃文,对沈度楷书不自弃说轴的价值评估不高。前文提及,学者刘世南关注到清康熙朝词臣叶方蔼有五月三十日进讲毕,皇上天语慰勉,赐讲臣御笔各二幅,元臣赵孟书不自弃文石刻一册一诗。此史事初载于康熙朝起居注。康熙十六年五月三十日条,云:是日,上赐喇沙里、陈廷敬、叶方蔼、张英御笔楷书“清慎勤”大字、草书“格物”大字各一幅及新刻赵孟书不自弃文,装成字帖各一册。收到不自弃文字帖后,叶方蔼、张英等深受鼓舞。叶方蔼在五月三十进讲纪恩一诗中小注,“

20、上赐不自弃帖深寓戒勉之意”;张英纪恩诗中有“敢向熙朝甘自弃,昔贤遗训是良规”之句。康熙二十九年(),康熙将“赵孟书不自弃文”帖连同该帖的御制题跋和临帖一并收入懋勤殿法帖第十八卷。康熙所书跋赵书不自弃文现藏旅顺博物馆,跋文曰:“晋人书法体尚圆劲,藏锋颖而不露,浑圭角而自然,所以超轶千古。唐宋诸名家峭拔轩翥,少变其格,独松雪(赵孟)师晋人笔意,其所书不自弃文,结字谨密而神韵流动,如玉润珠光映楮墨之间,洵可为临池模楷者也。”至康熙晚年,康熙对“赵孟书不自弃文”的态度有所转变,但并未影响他对杨丹霞:关于石渠宝笈著录,收藏家 年第 期。徐尚定标点:康熙起居注第一册,东方出版社 年版,第 页。清叶方蔼:叶

21、文敏公集卷十三,清抄本。清张英:文端集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见志高懋勤殿法帖,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第 期。邓云峰:康熙皇帝书法考辨,书法研究 年第 期。曹雪芹研究 年第 期不自弃文本身的推崇。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组织刊刻佩文斋书画谱,卷七十九“历代名人书跋十”收入内府藏赵孟真迹共计七十五幅,康熙所藏“赵孟书不自弃文”却未收入其中;收入懋勤殿法帖、藏于旅顺博物馆的康熙跋赵书不自弃文亦不见于佩文斋书画谱卷六十七“御制书画跋”和康熙五十年()刻本御制文集卷二十八“跋”。以上事实说明,康熙晚年对“赵孟书不自弃文”这一藏品价值的评估较其早年或有降低。康熙四十九年(),曾在康熙十六年获赐“新刻赵孟书不自弃

22、文”的张英在其主编的官修书御定渊鉴类函鳞介部四龟三中收录“遗甲”词条,典故出处为不自弃文“食龟之肉,甲可遗也”,而非不自弃说“食龟之肉,甲所弃也”的异文。康熙五十九年(),因“拾佩文韵府之所遗也”而得名的官修书御定韵府拾遗告竣,卷六十三收录“不自弃”条目,云:“朱子有不自弃文。”御定渊鉴类函与御定韵府拾遗皆是康熙朝官修类书,为广大文人士子群体撰写诗文提供了典故出处,地位举足轻重,二书的内容均得到康熙认可。御定渊鉴类函 凡例“剪裁”一条称,“是书以供诗赋之用,词尚风华,义资典核,其有文不雅驯、事涉荒秽者,或竟从删削或略识”,表明康熙朝时不自弃文已经成为官方认可的诗赋出典文章。而四库全书本御定佩文

23、韵府 提要中“其一语而诸书互见者,则先引最初之书,而其余以次注于下”的原则,应当同样适用于御定韵府拾遗。因此,尽管康熙晚年对“赵孟书不自弃文”这一藏品价值的评估较其早年有所降低,但康熙君臣仍认为“不自弃”的典故出处为朱子(朱熹)的不自弃文。受此影响,刊刻于雍正八年()的朱熹十六世孙朱玉编朱子文集大全类编收录不自弃文,列入庭训。这是不自弃文首次收入朱熹文集。乾隆四十六年(),词臣纪昀等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将“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清孙岳颁等编:佩文斋书画谱卷七十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康熙:御制文集卷二十八,康熙五十一年内府刻本。清张英等编:御定渊鉴类函卷四百四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王掞等编:御定韵府拾

24、遗卷六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引原文同此版,不另出注。清张英等编:御定渊鉴类函 凡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张玉书等编:佩文韵府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不自弃文流传版本小考 兼论薛宝钗所云“朱夫子”当指朱熹 本”朱子文集大全类编列入卷一百七十四“集部二十七”。四库全书总目卷六十“史部十六”收入的“浙江巡抚采进本”舒敬亭撰朱子文公传道经世言行录卷八治道亦有不自弃文。四库全书总目对治道的评价是:“皆取之文集近思录,而以读唐志 不自弃文 终焉。皆抄撮习见之文,于朱子之学不能有所发明也。”以上事实说明,在雍正、乾隆朝,官方继续认可“朱子有不自弃文”的观点,到乾隆朝,清朝官方已将不自弃文视作朱熹的“习见

25、之文”。乾隆或先入为主,接受了康熙“朱子有不自弃文”的观点,因此将沈度楷书不自弃说轴列入石渠宝笈“次等”,对这一藏品的价值评估不高。乾隆将内府沈度楷书不自弃说轴列为石渠宝笈“次等”,藏于内府,使这一藏品仅在皇室流传,鲜为人知;乾隆词臣纪昀等以康熙“朱子有不自弃文”的观点为主流,将不自弃文是朱熹“习见之文”的观点写入四库全书总目。除了清皇室,清朝文人引不自弃文、认为朱熹有不自弃文者亦不在少数。康熙三十六年(),南宋名臣潘良贵、潘畤的后裔编成默成文集,卷八收录一份题为看卿所奏关系的敕书,云:敕朱熹所注四书原本在卿家,并月林书院记凤山堂赋不自弃文,俱将原稿送进来朕看。潘畤待病痊,着进朝议事,毋得固辞

26、。卿所奏便民二十四款,皆以颁行天下矣,凡民间利害,朕不能细知,卿宜直言毋隐。敕学士潘畤,准此。绍定五年六月十三日皇帝敕。潘畤是南宋潘良贵(默成公)之侄,字德鄜,生于北宋靖康元年(),南宋淳熙十六年()卒。佩文斋书画谱中称潘畤“登仕郎,进直显谟阁,累官中大夫”。默成文集卷前有朱熹撰写的序文默成潘先生遗文序;潘畤去世后,朱熹撰有宝谟潘公墓志。可见朱熹与潘氏家族交情不浅。除不自弃文外,敕书中所提月林书院记凤山堂赋均已不见文本流传。清纪昀等编: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四,武英殿刻本。清纪昀等编:四库全书总目卷六十,武英殿刻本。见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宋集珍本丛刊第四十册,线装书局 年版,第 页。清孙岳

27、颁等编:佩文斋书画谱卷三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见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宋集珍本丛刊第四十册,第 页。见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宋集珍本丛刊第四十册,第 页。曹雪芹研究 年第 期需要指出,康熙三十六年刻本默成文集卷八收录的皇帝敕书中,提及“潘畤待病痊,着进朝议事,毋得固辞”,似应为淳熙年间潘畤在世时宋孝宗赵昚所下敕书,但敕书中时间却记为“绍定五年()六月十三日”,此时在位的皇帝为宋理宗赵昀,潘畤已谢世四十三年,基本可以断定此敕书为伪造,不能证明朱熹是不自弃文作者,不自弃说不自弃文的作者有待进一步考证。该敕书虽为伪造,却仍有价值 与朱熹来往密切的潘氏家族后人在康熙朝编纂的默成文集中提及朱熹有不

28、自弃文,可见康熙朝文人普遍认为朱熹有不自弃文,不自弃文在康熙朝流传甚广,影响力超过不自弃说。此外,康熙年间王棠撰燕在阁知新录“饭袋饭坑”词条、乾隆年间曹庭栋老老恒言“被”词条,以及前文提及的杭世骏王佩箴刊不自弃文跋等清朝文人所撰笔记、散文,均曾引用不自弃文,或用以勉励他人上进,或用以自勉。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薛宝钗之口提及“朱夫子有一篇不自弃文”,与御定韵府拾遗“不自弃”条下“朱子有不自弃文”这一官方认可的典故出处说法一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康熙近臣,曾奉康熙之命,开办扬州诗局(扬州书局)主持全唐诗的编纂、刊刻工作,并刊刻佩文韵府。康熙五十一年(),曹寅于四月初三日奏称:“佩文韵府已于三月十七日

29、开工刊刻,正在遴选匠手,已得一百余人,愿来者众,好者难得,容俟遴选齐全,计工定日,务期速成,以仰副皇上普济困学之至意。孙文成会议过,即回杭州办纸,臣在局中料理。一有纲领,臣等公同奏闻。”虽然曹寅在康熙五十一年七月身故,未能见到佩文韵府刊刻完成,更未能得见御定韵府拾遗,但是他的孙子曹雪芹或许会因祖父曹寅曾经负责过佩文韵府的刊刻工作而对佩文韵府系列类书怀有特殊感情,将御定韵府拾遗“朱子有不自弃文”的说法化用于红楼梦薛宝钗这一人物的谈吐之中,与她“可叹停机德”,好劝人上进的性格相吻合。因此,红楼梦第五十六回薛宝钗所云“朱夫子有一篇不自弃文”之“朱夫子”当指朱熹,客观反映了康雍乾时期普遍认为不自弃文为

30、朱熹所作的文化背景。三 结语明清时期,不自弃说不自弃文均被认为是朱熹所作。清王棠:燕在阁知新录卷三十二,清康熙刻本。清曹庭栋:老老恒言卷四,清文瑞楼石印本。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中华书局 年版,第 页。不自弃文流传版本小考 兼论薛宝钗所云“朱夫子”当指朱熹 明宣德朝沈度楷书不自弃说轴为今见最早的不自弃说真迹文本;明万历朝朱敬鑉梅雪轩书晦翁不自弃文碑、董其昌行书不自弃文手卷为今见最早的不自弃文真迹文本。不自弃说不自弃文仅在题名以及部分词句、语序上存在差异。不自弃文自万历朝出现以来,成为书法的常见素材,并被戏曲、小说引用,不自弃说在不自弃文流传之后则鲜为人知。清朝皇帝康

31、熙十分推崇不自弃文,认为不自弃文作者为朱熹,将“朱子有不自弃文”的观点收入官书韵府拾遗,作为“不自弃”的典故出处。乾隆受康熙影响认可不自弃文,对内府所藏沈度楷书不自弃说轴的价值评估不高,并在官书四库全书总目中把不自弃文作为朱熹的“习见之文”。曹雪芹或许是因为祖父曹寅负责过佩文韵府的刊刻工作,对佩文韵府系列书籍怀有特殊感情,故而借“可叹停机德”的薛宝钗之口说出“朱夫子有一篇不自弃文”,与韵府拾遗“不自弃”的典故出处说法一致,“朱夫子”当指朱熹。薛宝钗所云“朱夫子有一篇不自弃文”是对康雍乾时期普遍认为不自弃文为朱熹所作这一文化背景的客观反映,可视作不自弃文流传史上的重要一环。但是,通过本文考察发现,不自弃说不自弃文均不见于宋刻本朱熹本集,且清康熙刻本默成文集收录称不自弃文作者为朱熹的南宋“敕书”系后世伪造,不能证明朱熹是不自弃文的作者,因此不自弃说不自弃文的作者目前仍有待进一步考证。(作者信息:自由撰稿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