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成都市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题.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322744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成都市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成都市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成都市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成都市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完整版)成都市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题成都市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试题卷语 文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A卷分第卷和第卷,第卷为选择题,第卷为其他类型的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室、考号等事项完整填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只收答题卡。2.考生领取试卷、答题卡后,请检查试卷、答题卡数量、总页数及印刷质量,若存在问题,马上更换。请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A卷(共100分)第卷 (选择题 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萌发

2、(mng) 刺槐(hui) 油坊(fng) 脉脉含情(m)B.登时(dng) 连翘(qio) 两栖(q) 装模作样(m)C。渺远(mio) 蓦然(m) 眼眶(kung) 追根溯源(sh)D.遗骸(hi) 喘气(chui) 地壳(qio) 毫无羁绊(bn)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山崖 致密 漂移 衰草连天B。次第 褶绉 踊跃 人情世故C.磷火 糟塌 争讼 疏疏朗朗D。潮汐 衍射 蕴藻 消声匿迹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警察的不断追问,他变得心神不定,语无伦次,心中那自以为天衣无缝的作案计划瞬间化为了泡影。B.这种小昆虫虽貌不惊人,但是生命力极强。它们既

3、能忍受骄阳似火的炎夏,也不畏惧风雪载途的寒冬。C。年轻时他深陷于传销组织无法自拔,后来在警察的劝说和专家的心理治疗下,终于大彻大悟.D.这条小路旁植被稀少且灯光昏暗,走在路上不时能闻到令人作呕的恶臭,因此路上常常只有熙熙攘攘的几个行人,显得分外冷清。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B.提供网络搜索服务的企业必须被整改,这是因为竞价排名机制影响了搜索结果的公正性所导致的。C.位于张家界大峡谷的世界首座斜拉式高山峡谷玻璃桥,总长约430多米,宽6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高的全透明玻璃桥.D.依法打击网

4、络暴力能够有效地为网民的理性表达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和健康有序的体系.二、 课内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马 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只,仅 B.一食

5、或尽粟一石 或:有时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吃 D.执策而临之 临:面对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马之千里者 大道之行也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C。策之不以其道 能以径寸之木D.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此之谓乎 7.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译为: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为:想和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6、不能通其意译为:鞭策它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马鸣叫又不能通晓它的意思.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为: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吧!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将伯乐和千里马对举,既从正面肯定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写出了伯乐的稀缺与珍贵,为后文写千里马被屈辱和埋没张本.B.作者在第二段中将千里马的一个重要特性即“一食或尽粟一石”与食马者的“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对照起来,既批判了食马者的愚昧也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C。作者在第三段中用“策之不以

7、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刻画出了食马者的“不知马”,同时也从侧面写出了选拔人才的困难。D.作者在文中巧妙地运用了语气助词“也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不以千里称也”中的“也”是对未遇伯乐的千里马的悲惨结局而叹惋;“安求其能千里也?”中的“也”是对食马者的无知无识的批判。第卷 (其它类型题 共76分)三、默写.(共6分)9.请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任选两句,2分)(1) ,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夜来城外一尺雪, 。(白居易卖炭翁) 10请默写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下阙。(4分) , 。 , 。四、现代

8、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3题.上里古镇来四川成都周边寻觅古镇很多次,那些光听名字就充满魅力、令人遐思无边的古镇,就如川菜的“味道”那般浓郁,麻辣、鲜香且气质独特.好奇心驱使着我一次又一次地深入其中,而号称夏无酷暑的上里,便成了我们初夏时节寻访古镇的首选。上里古镇,位于四川雅安的北部,距离城市也就二十多公里,却因其独特的地貌而与城市气候大相径庭.上里古镇是川藏茶马古道上的要塞,去往古镇的公路便是沿着古代的栈道而修建的。山路在峡谷中穿行,城市中的喧嚣与烦躁便被山野的风吹散开来。然而到达之后才发现,尽得山水灵气的上里依然保持着往昔的古朴.作为进古镇的必经之路的,是清代时候建造的“立

9、交桥”。桥面平整,两端为引桥,可上下通行,作为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这里承载着上里的岁月沧桑。古镇街市的尽头,是上里“五家口”中“银子”最多的韩家。韩氏是官宦相并发展的家族,地位显赫,因而韩家大院建筑风格不同于普通的川西南建筑,是仿北京官府宅邸而建的三台三院。韩家大院内历经百余年,耗费整整三代匠人心血的“镶嵌式雕刻”堪称一绝,展现了古镇传统文化的深厚.漫步古镇,上里的建筑风格仍以明清时期的为主。古镇的街道主要呈“井”字布局,且都不宽,两边全是老式的铺面.古镇以木结构为主要建筑,寓“井中有水,水火不容”之意,以水制火孽,祈愿小镇平安.上里镇同时还被水包围着。镇边缘东、南、西三面都由河流、水溪围绕,

10、几乎家家户户临水而居,水便是上里的“魂”。缘于水的滋养,生命方能不朽。有水便有桥,上里的桥除了进镇的“立交桥”外,最有名的就是清朝时建造的拱桥二仙桥。其形如半圆的月亮,伫立满布青苔的河边,往事旧梦在此浮沉,不免一丝惆怅涌上心头.古镇的街道均为石板铺成,建筑群的房屋为木制楼阁,错落有致,青瓦飞檐流光溢彩。木制的窗、枋、檐均以浮雕、镂空雕、镶嵌雕刻组合而成,画面栩栩如生,精美的艺术虽然被岁月侵蚀,已残旧失去了光鲜色泽,然而其工艺的精湛、构图的精巧却无法掩饰,凸显着民族文化的深厚。作为中国古老商道之一-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上里对文化的传承乃至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眼前的一景一物都似乎在诉说着往

11、昔的荣光。岁月流转,时光洗涤过的上里,风采依旧。溪边体态婀娜、似一缕清风缓步而来的当地姑娘,石墩木椅上坐着的气定神闲、与世无争的老人,镇头茶楼里不时传出的喧哗麻将声、嬉闹声,无不让人感受到了古镇绵延着的生活气息。村口大院门前的空地上,常年有师生写生作画,在此可将古桥、古屋、古树、古街一切尽收眼底。习画的孩童似乎在执笔沉思,这样“活色生香”的古镇该如何落笔绘景。其实当古镇的溪水在心田流淌,上里早已深深地刻画在了曼妙无比的自然画布之上。这美丽的古道驿站,果真没有令我们失望。11.阅读全文,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3分)答: 12.。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答: 13。最后

12、一段写“师生写生作画”的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答: 五、作文(60分) “出发”可谓是人生常态。一种期待,一次召唤,一个承诺凡此种种都可能成就一次出发,让你去经历,去收获记得那一次出发,朱自清看见了父亲蹒跚的脚步,质朴的背影;记得那一次出发,莫怀戚明白了肩上的责任,生命的意义;记得那一次出发,柳宗元体味了小石潭迷人的风景,清幽的氛围;记得那一次出发,鲁迅望见了江南朦胧的月,吃到了水乡美味的豆,感受了故乡淳朴的情14。 请以“记得那一次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2)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不得抄袭,套作;(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

13、的姓名和校名。B卷(共50分)一、诗歌鉴赏(4分)秋夜纪怀 陆 游北斗垂莽苍,明河浮太清。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 注释: 眀河:银河。太清:指天空.散关:即大散关,诗人曾在那里战斗生活过.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1)颔联写景精细,请描绘出这一联所展现的画面。(2分)答: (2)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答: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病梅馆记龚自珍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

14、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写作背景:清朝后期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在长期严酷的思想统

15、治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3.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固也 牢靠 B. 绳天下之梅 约束C。 鬻梅者 卖 D. 悉埋于地 都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6分)(1)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3分) (2)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3分) 5.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的散文,联系背景材料说说作者借病梅与韩愈在马说中借千里马分别表达了对统治者怎样的情感态度?(4分)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一)名著阅读(共4分)6。下列各选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6、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曰记、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B。 当一位英国记者问作者为什么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书名时,奥斯特洛夫斯基回答说:“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坚硬,什么都不惧怕.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C。 傅聪在国外学音乐,一直以贝多芬为榜样,傅雷多次特举贝多芬的例子正是为了激励儿子勇敢地直面困难,从消沉中振奋起来,重新投入到艺术之中去,以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D。在傅雷的眼中,“坚强不仅是在失败时能勇敢地直面现实,达观地看待事业上的失败;而且更包括在成功时,面对鲜花和掌声,能

17、保持清醒的头脑,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7。阅读选段,完成内容填空。(2分)保尔不知不不觉走到松林跟前,在岔路口停住了。右边是阴森森的老监狱,有一道高高的尖头木栅栏,把它和松林隔开。监狱后面是医院的白色楼房。就是在这里,在这空旷的广场上,很多同志被绞死了.他在原来设置绞架的地方默默地站了一会儿,然后走向陡坡,顺坡下去,到了埋葬烈士的墓地。文段的作者是 ,选段中所记叙情节的具体内容是 。(二)现代文阅读(共18分)花都开好了记忆里,乡村多花,四季不息.而夏季,简直就是花的盛季,随便一抬眼,就能看到一串艳红,或一串粉白,趴在草丛中笑。凤仙花是不消说的,家家有。那是女孩子的花。女孩子们用它来染红指甲。

18、花都开好的时候,最是热闹,星星点点,像绿色的叶间,落满粉色的蝶,它们就要振翅飞了呀。猫在花丛中追着小虫子跑,母亲经过花丛旁,会不经意地笑一笑。时光便靓丽得花一样的。最为奇怪的是这样一种花,只在傍晚太阳落山时才开。花长在厨房门口,一大蓬的,长得特别茂密。傍晚时分,花开好了,浅粉的一朵朵,像小喇叭,欢欢喜喜的。A祖母瞟了一眼花说,该煮晚饭了,遂折身到厨房里。不一会,屋角上方,炊烟就会飘起来。B狗开始撒着欢往家跑,那后面,一定有荷着锄的父母亲,披着淡淡夜色。我们早早把四方桌在院子里摆上了,地面上洒了井水(消暑热的),一家人最快乐的时光就要来了。花在开。这样的花,开好的时候,充满阖家团聚的温馨。花名更

19、是耐人咀嚼,祖母叫它晚婆娘花。是一个喜眉喜眼守着家的女子呀,等候着晚归的家人。天不老,地不老,情不老,永永远远.喜欢过一首低吟浅唱的歌,是唱兰花草的,原是胡适作的一首诗。歌中的意境美得令人心碎:“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定是一个美丽清纯的乡村少女,一天,她去山中,偶遇兰花草,把它带回家,悉心种在自家的小园里,从此种下念想。她一日跑去看三回,看得所有的花都开过了,“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多失望多失望呀,她低眉自语,有一点点幽怨。月华如水,心中的爱恋却夜夜不相忘。是有情总被无情恼么?未必是。等到来年的春天,会有满园花簇簇的。亦看过一个有关花的感人故事.故事讲的是一个女孩,在

20、三岁时失去了母亲.父亲不忍心让小小的她受到伤害,就骗她说,妈妈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等院子里的桃花开了,妈妈就回来了。女孩于是一日一日跑去看桃树,整整守候了一个冬天。次年三月,满树的桃花开了。女孩很高兴,跑去告诉父亲,爸爸,桃花都开好了,妈妈就要回来了吧?父亲笑笑说,哦,等屋后的蔷薇花开了,妈妈就回来了。女孩于是又充满希望地天天跑去屋后看蔷薇。等蔷薇花都开好了,做父亲的又告诉女儿,等窗台上的海棠花开好了,妈妈就回来了.就这样,一年一年地,女孩在美丽的等待中长大。健康而活泼,身上没有一丝忧郁悲苦的影子。在十八岁生日那天,女孩深情地拥抱了父亲,俯到父亲耳边说的一句是,爸,感谢你这些年来的美丽谎言。

21、花继续在开,爱,绵绵不绝。画家黄永玉曾在一篇回忆录里,提及红梅花,那是他与一陈姓先生的一段“忘年交”.当年,黄永玉还是潦倒一穷孩子,到处教书,到处投稿,但每年除夕都会赶到陈先生家去过。那时,陈先生家红的梅花开得正好.有一年,黄永玉没能如期赶去,陈先生就给他写信,在信中这样写道:“花都开了,饭在等你,以为晚上那顿饭你一定赶得来,可你没有赶回来。你看,花都开了。”你看,花都开好了。冰天雪地里,红艳艳的一大簇,直艳到人的心里面.它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世界有好人,有善,有至纯至真。多美好!8阅读全文,说说本文为什么以“花都开好了”为题.(4分) 9请按要求,品析语言及内容。(6分)(1)你如何理解

22、文章第段加点词“有情”与“无情”的含义,请简要阐述。(3分) (2)有人说,这篇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可以用李白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形容,请在第段中的画线句AB句中任选一句说说你对这句评价语的理解。(3分) 10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段中画线句“冰天雪地里,红艳艳的一大簇,直艳到人的心里面”的理解。(4分) 11。请将作者在每一种花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补充完整,并在后三种花中选择一种花作为5月13日母亲节的礼物送给自己的母亲,请写出你的送花理由。(4分)(1)凤仙花是彰显女孩子的活力与美丽的青春之花。(2)晚婆娘花是 之花.(3)兰花是 之花。(4)桃花、蔷薇、海棠花是 之花。我选择 花

23、,理由是 。 四、语言运用(共12分) 12。对于百姓而言,地名普查是一项公益性、基础性的国情调查.在再一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开展之际,师大一中某班级同学进行了以“了解地名普查,弘扬地名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你是学习小组成员之一,请参照以下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地名普查结果,可以促进地名规范,还可以用来编纂出版地名图(集)、地名录、地名词典、地名志等综合类工具书,地名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名录等专科类工具书、导航产品、地名文化遗产宣传片等,以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材料二:在成都,有“文庙街”“武圣街”“大慈寺街”这些文化底蕴丰厚的地名;有“线香街”“锣锅巷”“染房街”这些画面感强、使人遐

24、想联翩的地名;还有“九眼桥”“落虹桥街“抚琴台街”这些充满诗意、令人神往的地名.其中,不少很美的地名是在地名普查工作中美化而来,如“龟化桥街”改名为“青石桥街”,这对城市的发展有相当的影响。(1)请依据以上两则材料,概括出开展地名普查工作的两点意义。(4分) (2) 某同学在活动中设计了以下图表,整理了几个地名的来历,介绍了地名中的文化知识。请认真阅读,将空白处补充完整。(4分)地名长发街天祥街万里桥街骡马市街得名分类因传说得名因抗元英雄文天祥得名因B。 得名因商贸交流得名得名原因传说此街有一尼姑庵,内有一长发尼姑。尼姑为何披肩长发?原是她蓄发是为了征兆百姓庄稼茂盛生长,而且据说其长发还能驱邪

25、治病。此街因有这个长发心善之女而得名。A, “万里桥西万里亭,锦江春涨兴堤平。以及“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等众多的诗句中,不难想见桥上桥下的繁茂景象.此街也因此而得名,流传至今。 清初,成都驻有满、蒙八旗兵丁、陕、甘、宁、蒙马群骤增。为适应满族贵族买马需要, 在少城外, 皇城后门处设骡马市场。虽之后将市场迁到城外,但地名一直留存下来。A。 (3分)B. (1分)(3)有人在网上某论坛把诗词中的古地名替换为现在的地名,引发广大网友关注,下面是某论坛的一段聊天记录,请你以网友乙的身份根据语境将对话补充完整.(4分)网友甲:我觉得将古诗词里古地名改成现在地名会更接地气,如杜甫春夜喜雨中的最

26、后两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官城乃成都别名,“锦一指织锦、蜀锦;一指芙蓉花开繁花似锦。)”若改为“晓看红湿处,花重成都城” .一看就知道在写成都了,也有利于提升成都的知名度嘛!网友乙:网友你好, 。所以,我认为诗词中的古地名还是保留的好.成都市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试题卷语 文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A卷分第卷和第卷,第卷为选择题,第卷为其他类型的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室、考号等事项完整填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只收答题卡。2.考生领取试卷、答题卡后,请检查试卷、答题卡数量、总页数及

27、印刷质量,若存在问题,马上更换。请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A卷(共100分)第卷 (选择题 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A。萌发(mng) 刺槐(hui) 油坊(fng) 脉脉含情(m)B。登时(dng) 连翘(qio) 两栖(q) 装模作样(m)C.渺远(mio) 蓦然(m) 眼眶(kung) 追根溯源(sh)D。遗骸(hi) 喘气(chui) 地壳(qio) 毫无羁绊(bn)【解析】C A项中“油坊”的“坊”应读为“fng;C项中“追根溯源”的“溯”应读为“s;D 项中“喘气”的“喘应读为“chun”2。下列

28、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A。山崖 致密 漂移 衰草连天B.次第 褶绉 踊跃 人情世故C。磷火 糟塌 争讼 疏疏朗朗D.潮汐 衍射 蕴藻 消声匿迹【解析】A. B项中“褶绉”的“绉”应为“皱”;C项中“糟塌”的“塌”应为“蹋;D 项中“消声匿迹”的“消”应为“销”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面对警察的不断追问,他变得心神不定,语无伦次,心中那自以为天衣无缝的作案计划瞬间化为了泡影.B。这种小昆虫虽貌不惊人,但是生命力极强。它们既能忍受骄阳似火的炎夏,也不畏惧风雪载途的寒冬.C。年轻时他深陷于传销组织无法自拔,后来在警察的劝说和专家的心理治疗下,终于大彻大悟。D.

29、这条小路旁植被稀少且灯光昏暗,走在路上不时能闻到令人作呕的恶臭,因此路上常常只有熙熙攘攘的几个行人,显得分外冷清。【解析】D 前后矛盾,“熙熙攘攘是形容人多,很热闹.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A。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B。提供网络搜索服务的企业必须被整改,这是因为竞价排名机制影响了搜索结果的公正性所导致的.C。位于张家界大峡谷的世界首座斜拉式高山峡谷玻璃桥,总长约430多米,宽6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高的全透明玻璃桥.D。依法打击网络暴力能够有效地为网民的理性表达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和健康有序的体系。【解析】B。句

30、式杂糅,去掉“因为”或者“所导致的”;C。不合逻辑,应去掉“约”或者“多”;D.搭配不当,“体系”应该用“建立”或者“完善”。三、 课内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

31、一项是(C)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只,仅 B。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有时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吃 D.执策而临之 临:面对【解析】 C项中“食”的意思是:通“饲”,喂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A。马之千里者 大道之行也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C.策之不以其道 能以径寸之木D。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此之谓乎 【解析】B A项中 定语后置的标志/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中的“而”都表示修饰,不译;C项中“按照”/用;D项中 “代词,代马”/ 表示推测语气7.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

32、见译为: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为:想和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译为:鞭策它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马鸣叫又不能通晓它的意思。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为: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吧!【解析】C项中的“虽有千里之能”应译为“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本领.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文章开篇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

33、有。”将伯乐和千里马对举,既从正面肯定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写出了伯乐的稀缺与珍贵,为后文写千里马被屈辱和埋没张本.B.作者在第二段中将千里马的一个重要特性即“一食或尽粟一石”与食马者的“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对照起来,既批判了食马者的愚昧也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C.作者在第三段中用“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刻画出了食马者的“不知马”,同时也从侧面写出了选拔人才的困难。D。作者在文中巧妙地运用了语气助词“也”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不以千里称也”中的“也”是对未遇伯乐的千里马的悲惨结局而叹惋;“安求其能千里也?”中的“也”是对食马者的无知无识的批判。【解析

34、】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是为了展现食马者对千里马的摧残,从而彰显其愚昧粗暴的形象,表达作者对食马者的批判和讽刺,这里并不能体现出选拔人才的困难。第卷 (其它类型题 共76分)三、默写。(共6分)9。请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任选两句,2分)(1)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碳车碾冰辙。(白居易卖炭翁) 10请默写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下阙.(4分)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四、 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35、11-13题。上里古镇来四川成都周边寻觅古镇很多次,那些光听名字就充满魅力、令人遐思无边的古镇,就如川菜的“味道那般浓郁,麻辣、鲜香且气质独特。好奇心驱使着我一次又一次地深入其中,而号称夏无酷暑的上里,便成了我们初夏时节寻访古镇的首选。上里古镇,位于四川雅安的北部,距离城市也就二十多公里,却因其独特的地貌而与城市气候大相径庭。上里古镇是川藏茶马古道上的要塞,去往古镇的公路便是沿着古代的栈道而修建的。山路在峡谷中穿行,城市中的喧嚣与烦躁便被山野的风吹散开来。然而到达之后才发现,尽得山水灵气的上里依然保持着往昔的古朴。作为进古镇的必经之路的,是清代时候建造的“立交桥”.桥面平整,两端为引桥,可上下

36、通行,作为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这里承载着上里的岁月沧桑。古镇街市的尽头,是上里“五家口”中“银子”最多的韩家。韩氏是官宦相并发展的家族,地位显赫,因而韩家大院建筑风格不同于普通的川西南建筑,是仿北京官府宅邸而建的三台三院。韩家大院内历经百余年,耗费整整三代匠人心血的“镶嵌式雕刻堪称一绝,展现了古镇传统文化的深厚。漫步古镇,上里的建筑风格仍以明清时期的为主。古镇的街道主要呈“井”字布局,且都不宽,两边全是老式的铺面。古镇以木结构为主要建筑,寓“井中有水,水火不容”之意,以水制火孽,祈愿小镇平安。上里镇同时还被水包围着.镇边缘东、南、西三面都由河流、水溪围绕,几乎家家户户临水而居,水便是上里的“魂

37、”.缘于水的滋养,生命方能不朽。有水便有桥,上里的桥除了进镇的“立交桥外,最有名的就是清朝时建造的拱桥-二仙桥。其形如半圆的月亮,伫立满布青苔的河边,往事旧梦在此浮沉,不免一丝惆怅涌上心头。古镇的街道均为石板铺成,建筑群的房屋为木制楼阁,错落有致,青瓦飞檐流光溢彩.木制的窗、枋、檐均以浮雕、镂空雕、镶嵌雕刻组合而成,画面栩栩如生,精美的艺术虽然被岁月侵蚀,已残旧失去了光鲜色泽,然而其工艺的精湛、构图的精巧却无法掩饰,凸显着民族文化的深厚.作为中国古老商道之一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上里对文化的传承乃至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眼前的一景一物都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荣光。岁月流转,时光洗涤过的上里,风

38、采依旧。溪边体态婀娜、似一缕清风缓步而来的当地姑娘,石墩木椅上坐着的气定神闲、与世无争的老人,镇头茶楼里不时传出的喧哗麻将声、嬉闹声,无不让人感受到了古镇绵延着的生活气息。村口大院门前的空地上,常年有师生写生作画,在此可将古桥、古屋、古树、古街一切尽收眼底。习画的孩童似乎在执笔沉思,这样“活色生香”的古镇该如何落笔绘景.其实当古镇的溪水在心田流淌,上里早已深深地刻画在了曼妙无比的自然画布之上。这美丽的古道驿站,果真没有令我们失望.11。阅读全文,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3分)答:总起全文,概括介绍了四川的古镇气质独特、充满魅力的特点;引出说明对象上里古镇;为文章增添文学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9、;(每点1分).12.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答:打比方(1分).把古镇街道的布局比作“井”字(1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古镇街道布局的特点,使说明内容通俗易懂(1分).13.最后一段写“师生写生作画”的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答:不能(1分)。最后一段写“师生写生作画”一是为了说明村口大院能将古镇的桥、屋、树、街尽收眼底的特点,突出古镇的建筑布局之巧妙(1分);二是通过写师生写生作画展现古镇风景的迷人以及浓郁的生活气息(1分);三是为了补充说明上里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使得内容更丰满(1分),因此这一部分不能删去.(如果只答“不能”不给分)五、作文(60分) “出发”可谓是人生常态.一种期待,一次召唤,一个承诺凡此种种都可能成就一次出发,让你去经历,去收获记得那一次出发,朱自清看见了父亲蹒跚的脚步,质朴的背影;记得那一次出发,莫怀戚明白了肩上的责任,生命的意义;记得那一次出发,柳宗元体味了小石潭迷人的风景,清幽的氛围;记得那一次出发,鲁迅望见了江南朦胧的月,吃到了水乡美味的豆,感受了故乡淳朴的情14。 请以“记得那一次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2)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不得抄袭,套作;(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B卷(共50分)一、诗歌鉴赏(4分)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