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理论与实践圆园23 年*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4 年度重点课题“STEAM 教育理念下中学语文深度学习的可行性分析与实践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4JKZD13)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1.耿红卫(1971-),男,河南宁陵人,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师范生教育研究;2.姬璐晴(1999-),女,河南安阳人,河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文教学研究。姻耿红卫1,姬璐晴2摘要: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古诗词教学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基于课标与教材,充分挖掘古诗词中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
2、素养的发展。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古诗词教学实施策略是:确立初中古诗词教学素养型目标,整合结构化的初中古诗词教学内容,开展真实情境下的初中古诗词教学活动,进行导向性、互动性的初中古诗词教学评价。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初中;古诗词教学;素养目标;结构化内容;真实情境活动;以文化人;深度学习引用格式:耿红卫,姬璐晴.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35):54-57.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粤文章编号:1004-633X(2023)35-0054-0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应培养的学生的语文
3、核心素养,并在总目标中指出:“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能结合自己的经验,理解、欣赏和初步评价语言文字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1古诗词文本有着独特的育人价值,如何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是学者和一线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一、确立初中古诗词教学素养型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根本,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穿针引线的连接和指引作用。素养型教学目标指向学生个性化的内在潜能,初中古诗词教学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在注重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精神成长1。(一)教学目标的基础性初中古诗词教学需要聚焦目标的基础性,以基带全,牢牢扎根,
4、拓宽视野。但是,重基础并不意味着死记硬背,而是要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首先,古诗词是有声文本,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重读轻读、连读停顿的朗读方法,学生唇齿张合之间的朗读过程是与诗人、与时代对话的过程。其次,古诗词的形式是其内容的载体,要引导学生感受二者之间微妙的情感联系。古诗词朗读和古诗词形式特点是教学目标中容易被忽视的两个方面,同时也是学生未来诗歌学习的重要基础和跳板。以 登幽州台歌 为例,教师在设置目标要求时,关注点往往侧重于理解诗人的情感,容易忽视基础性的朗读和古体形式。而培养学生语感的关键是教会学生“读”的方法。在这首诗中,“前不见”与“后不见”重复出现
5、的“不见”,读起来重音是否一致?两个“不见”所形成的呼应关系对于诗歌情感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悠悠”两字的缓急有何变化,为什么?深入理解“怆然”和“涕下”,学生不仅要把握虚词“而”的作用,更要结合诗人的情感和自身的感受创造性地读出来。还有,陈子昂选择形式自由的古体诗,与他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关系?教师通过这些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带领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将语言、语感和情感融通,使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实现深度探究的目的。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栽澡藻燥则赠 葬灶凿 孕则葬糟贼蚤糟藻 燥枣 耘凿怎糟葬贼蚤燥灶第 43 卷(圆园23 年)第 35 期 第 54-57 页灾燥造
6、援 43(圆园23)晕燥援35孕54原孕57*第 35 期(二)核心素养的整体性知识是不断积累、梳理、整合的过程,素养则是一种隐性的能力和思想,知识和素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需要注意的是,知识并不是积累到一定数量就必然会形成素养,知识在转化为素养的过程中,二者互为表里。首先,从古诗词的角度来说,古诗词语言精而美、思维奇而畅、审美繁而雅、文化厚而淳,在核心素养视野下设置古诗词教学目标时,可以有侧重,这四个方面不是线性的排列或是单一任务的设定,而是要综合考虑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发掘古诗词学习的多种角度。其次,从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来说,要发挥古诗词语言文字表达“以一带三”的作用,思维是语言的核心,语言
7、是思维的表现,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语言中所体现的逻辑思维,而学生的思维内容和思维方式也需要在具体的古诗词语言情境中印证并开拓。审美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渐进而统一的经验,古诗词的审美内容包含了对古诗词文言表达的审美、对古诗词思维结构的审美、对古诗词文化及历史的审美等各个方面,教师应启迪学生对古诗词美的感悟。古诗词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文化自信是一个人思想高度的阶梯,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力,是初中古诗词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二、整合结构化的初中古诗词教学内容结构化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过程的结构化,二是教学文本的统整化。结构化教学并不意味着素养的割裂,而是以层
8、次性、递进式的教学方式和系统化、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促进核心素养得以真正落实。统整化教学是指根据教学需要对相关文本进行整合,以实现对教学内容深度理解的目的。(一)教学过程的结构层次“三层级阅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初中古诗词教学结构化、层次化提供有益参考,它是把阅读教学分为三个层级,即基础层阅读、关键层阅读和高阶层阅读。基础层阅读的主要任务是“释义”,关键层阅读的主要任务是“解码”,高阶层阅读的主要任务是“评鉴”2。这样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结构化层次,体现了知识逻辑与学生素养发展心理逻辑的统一。但是由于古诗词教学的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的独特性,从“释义”到“解码”再到“评鉴”这样的结构有时无法
9、满足古诗词教学的需求,为此,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将这个三角倒过来(见图 1),先以学生初读的“评鉴”作为教学切口,让学生细读诗歌内容寻找“证据”解释自己的观点,在整体感知和深入研读的对比之间,发现古诗词内在的复杂和蕴藉,以兴趣作为支点,撬动“释义”的学习和深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不仅需要将古诗词学习过程结构化,也需要在结构与结构间留白。学生在短暂的留白处将从诗歌中获取的零散信息进行整合,结合自己的真实生活和感受,产生独特的思维火花。古诗词的学习过程是跨时空的对话,教师要在教学中多留给学生一些感受美、发现美的时间,无论是从释义到评鉴,还是从评鉴到释义,要允许学生的合理遐想
10、和个性化思考。图 1三层级阅读教学(二)教学内容的群文统整群文阅读在处理古诗词理解的深度与广度的矛盾中展现出特有优势,其在一个或多个议题的基础上,形成“类比”或“对比”的框架,将诗词内容统整。群文阅读教学是近些年来学者研究由“怎么教”到“怎么教得更好”的突破口,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一步。基于初中古诗词教学内容的群文阅读分为三类:第一类,围绕大主题下的几首古诗词并列教学;第二类,通过精讲单篇进而引导学生自学同类古诗词;第三类,在单篇古诗词教学中适时补充其他古诗词文本以深化认识。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古诗词文本选择相应的群文阅读类型。例如,“江入大荒流”中“入”的流动感的体会是一个教学难点,
11、教师可以补充“烟花三月下扬州”,让学生感受到“下”和“入”的异曲同工之妙,这是对写作手法炼字艺术的补充。又如,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教师将 短歌行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三首诗词中的“用典”手法提取出来并对其整合,关注知识的整体性与融合性,突破单篇教学的单调、重复、浅表等局限,这便是体现“在大主题群文教学中,需要把握学习任务群层次性、综合性等特点”3。这一学习方式为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有益参考。以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江城子 密州出猎耿红卫等: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五五55教育理论与实践圆园23 年和
12、第六单元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进行的联读教学为例,在学情上,相比于高中生,初中生对于“用典”手法的理解还缺乏逻辑建构;在文本上,初中和高中古诗词“用典”手法也是有难易之分的。因此,初中生可以通过分析两首词体现出的共同情感来促进对“用典”写作手法的学习。具体而言,教师可带领学生观察“宋词中的三国”,体会两位词人的情感异同,分析苏轼所写“亲射虎,看孙郎”、辛弃疾所写“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深意。由此可见,诗歌群文阅读体现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要求,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审美文化内涵,并致力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核心素养的养成。三、开展真实情境下的初中古诗词教学活
13、动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如果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学生学习过程中语言的积累、美的感知和思维的提升会缺乏情境的支撑,那么核心素养便是孤立且抽象的空中楼阁。教师应把教学放在真实情境下,将学习内容“语境化、任务化,提升学生 情感力”4,以任务的方式呈现学习内容,衔接学生生活,进而实现教学目标(见图 2)。(一)设计驱动性、迁移性的任务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1。初中古诗词教学所对应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为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如“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尝试写
14、诗歌”等1。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古诗词内容的不同选择具有针对性的驱动型学习任务。古诗词之美在于“抽离”,包括原作者的抽离和读者的抽离,教师可以通过多种相同目标的任务给学生以选择,学生结合个体经验和思考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在实践基础上进行迁移,使得静态的知识流动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综合性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核心素养。实践基础上的迁移包括学习迁移和生活迁移两部分,学习迁移就是将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技能迁移到同类的学习内容中,这是群文阅读教学和任务群教学的拓展。在 STEAM 教育理念下,教师更需要关注生活迁移,它是指在古诗词教学实践中,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15、将生活迁移到学习内容中,或将学习内容迁移到生活中,引导学生“亲历实践、探究、体验、反思、合作、交流等深度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飞花令为例。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以“花”字为行令方法的文字游戏,经过现代生活的改编,也引进了“云”“月”等字。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飞花令比赛,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引导学生总结其规律特点。这一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更了解红楼梦 中的飞花令和花签令,而且还能激发学生了解李商隐 无题 中“隔座送钩”和“分曹射覆”的酒令游戏,进而走进诗歌的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将古诗词实践活动迁移到生活和其他学习中,打破时代的隔膜,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的深度学习活动能
16、够从语言建构、思维拓展、审美鉴赏、文化底蕴等多角度涵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图 2以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二)创设真实与张力融合的情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指出:“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5古诗词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遵循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首先,有效的教学情境必须是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其次,学生的兴趣是情境创设的重要方向;最后,多个情境的组成不是随意零散的,而是综合有序的。初中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可融合多个情境,可以单线情境贯穿,也可以双线情境交织,教师要协调好情境出现的顺序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安排情境的详略,使得多个情境共同发挥作用,
17、达到“1+12”的效果。虽然古诗词篇幅短小,内容有限,但是其深度远不止此。从整体上来说,一节古诗词课的开始和结束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层次逐渐加深。教师可在本节课的开始结合内容设置问题情境,学生的回答是对当下理解的检阅,同时教师以类似的问题提问作为本节课的尾声,学生带着体会重新思考,便能够明确学习的深度,获得成就感。从局部上来说,教学需要关注古诗词内部出现的“对子”,如大和小、多和少、圆和缺、明和暗等。这些“对子”富有张力且蕴含丰富的情境,又是古诗词常用的情感表现手法。因此,教师要充五六56第 35 期分利用好“对子”,使学生在“小”中感受到“大”,在“缺”中体会到“圆”,这样的冲击和落差是撬动学
18、生古诗词学习兴趣的支点,不论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还是未来的发展都起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滋养作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情境能够以冲击力和张力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乃至创造美的能力,呼应着学生的核心素养。四、进行导向性、互动性的初中古诗词教学评价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评价从知识本位转向学生本位,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重视对学生主体心灵和智能的培育。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探寻古诗词奥妙的引路人。(一)导向性评价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部分教师对诗歌教学目标有较为清晰的把握,但是在教学评价上却不能充分地体现“教学评”之间的联系。而课堂评价尤其能考验教师的教学水平,
19、是教师容易忽视但尤为关键的一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难点是其教学效果具有延时性,这需要对古诗词教学评价进行优化,将古诗词教学效果的延时性转化为长效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古诗词教学评价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不仅要对学生现阶段的学习做出针对性的评估,而且还要启迪学生进一步思考。教学中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教师评价的导向性在于准确、生动地表达学生的现状。评价语言是一种沟通艺术,是引导学生由听到做的桥梁,教师需要发现学生独特的闪光点,因材施教,指出学生具体的不足之处,让学生能切实明确学习前进的方向。第二,教师评价的导向性不仅在于引导学生回答,还在于能够引导学生发问和思考,促进学生质疑能力和辩证思
20、维能力的提高,这是古诗词教学成功的重要表现,也是学生由“依赖”到“独立”、由“不会”到“会”的重要转折点。(二)互动性评价对话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教学相长的理念,学生不再是一个“被提问者”,而成为一个主动回答的人。尊重包容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核心素养融合与发展的重要平台。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感悟和理解,可开展对话式教学、互动性评价,发挥以评促学在诗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首先,教师要学会倾听、乐于倾听,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并要求学生表达完整,允许学生试错,给学生以鼓励和引导。其次,在良好的课堂氛围基础上,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话,要时而退出自己的引导者身份,转变为学习者,给学生以平等的评
21、价感受,实现师生和谐、教学相长,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既学有所获,也学有所乐。最后,互动性评价强调学生主体对阅读文本的建构,“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学生思考这一问题的过程,学生的分析思维、创新思维等都得以生长”6。以 己亥杂诗 的教学为例。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感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教师应转变自己引导者的角色为学习者的身份,对于学生有关哲理的思考抱有学习的眼光和态度。要巧评、智评,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促进教学相长。教的最高境界是“不教之教”。“不教之教,无言之诏”本是指师长的示范、熏陶对学生的影响,这句话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有了更为广泛的含义。学生在初中古诗
22、词学习中,仅凭单纯的背诵及积累基础知识是不够的,还要转化成能力和智慧。语文教学就是要促进学生将知识沉淀为智慧、深化为能力,最后凝结成素养,实现核心素养润物无声、内化下沉的高阶发展。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需要挖掘古诗词中的育人价值,不断探索在古诗词教学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6,28,19,27.2 黄伟.追求阅读教学内容结构化,促成语文核心素养进阶发展 J.中学语文教学,2022(8):6-7.3 耿红卫,温昕.以学习任务群统整语文课程内容:解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
23、22 年版)的新变化 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2(4):50-51.4 耿红卫,刘鑫鑫.中学生语文关键能力的培养路径研究:基于深度学习视角 J.教学研究,2021,44(6):77.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48.6 罗祖兵,申玲燕.基于他者视角的阅读及其教学策略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23):45-50.作者单位:耿红卫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新乡邮编453007;姬璐晴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邮编475000耿红卫等: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五七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