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生成路径_李吉庆.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1526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生成路径_李吉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生成路径_李吉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生成路径_李吉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摘要:加强和改进创新创业教育是提升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当前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诸多突出问题,亟须解决。应用型高校应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产教融合大背景,引入教育生态理论,立制度、设机构、明路径、建队伍、优环境,积极探索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关键词:产教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路径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092(2023)01-0030-05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生成路径生态体系生成路径李吉庆(安徽科技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安徽 蚌埠 233100)收稿日期:2022-06-

2、07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研究”(SK2020A0102);安徽省高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基于教育生态理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2021JYXM0335)作者简介:李吉庆,男,山东高唐人,安徽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提升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深化产教融合是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路径。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有实践性、开放式、系统化的特征,产教融合要求产业和高校融合发展,教育生态理论则强调全面发展、协调联动,三者结合是应有之义。在产

3、教融合背景下,积极探索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生成路径,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现实课题。一、产教融合基本概念产教融合是由校企合作发展而来的一种教育新理念,强调实现人才培养生产和教学的双向交流融合,有利于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动产教融合发展、校企合作”;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9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六部门共同颁布了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要加强产教融合工作。在各种政策措施的促进下,近年来产教融合工作已成为统筹推动高等教育综

4、合改革,提高应用型和创新性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大制度安排,而且也已成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产教融合的深入推进,给高校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区域知识积累、创造与传播的主体,是原始性创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与平台,产教融合已成为高校自我发展及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1“应用型高校发展无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脱离,应当更加整体性、全过程接近产业实际、发展实况。”2因此,应用型高校要牢固确立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积极连接行业、企业,创新教育机构类型,健全学校管理架构,实现高校与行业、企业的互动提升;要紧紧围绕行业与区域重点产业的需要,促进学科专业发展与行业转型

5、升级相对适应,构建紧紧连接生产企业、技术创新链条的课程与专业体系,积极发展新工科、新农科、新医药、新文科“四新”专业;要构建人才市场主导的培养方案与调节体系,发挥对行业、企业的评价引导功能,进一步完善职业市场对人才的调节体系,加速构建现代应用型人才培养体制;要推进“引企入教”机制,鼓励企业深入参2023年2月第35卷第1期安康学院学报Journal of Ankang UniversityFeb.2023Vol.35No.1DOI:10.16858/j.issn.1674-0092.2023.01.00630加教育课程改革,深度参与教育课程设计、教学内容编制、课程设置、项目设计、平台搭建、学习

6、与实训,积极引入产业优秀人才,推动产业资源渗透到人才培养中,提升企业协同教育能力;要积极参与产教一体化试点项目建设,健全地方政府保障制度,健全理事会机制,带动各方积极参与,进一步完善教育实训课程环境、渠道与载体的建设,不断优化产教融合条件保障,切实提高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二、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产教融合的深入推进,深刻影响了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尤其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这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一)明确“四方”责任产教融合涉及政府、高校、行业组织、企业“四方”功能作用的发挥。在产教融合体系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

7、展需要明确各个主体的责任。政府作为社会共同治理的参与者,履行着决策制定、总体规划、组织协调、资源配置的职能,因此要做好政府和行业、企业之间的配合,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高校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在产教融合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要主动对接政府及行业、企业需求,立足于服务市场,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方案,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积极“引企入教”,充分利用行业、企业资源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行业组织是同类型企业利益代表,在产教融合中应成为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合作的主要服务者,为政府教育决策制定提供咨询服务,并为高校和企业的合作牵线搭桥。企业是产教融合重要主体,应在政府引导下积极与高校合作配合,共

8、同制定创新创业教育方案,提供资源和平台保障,参与教育教学过程,进而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做到“四链”衔接“国家产教融合建设是通过解决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有机融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创新活动。”3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四链”有其特殊性,它是以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宗旨,以产教融合为主要手段,深入推进政产学研用,汇聚各方资源,强化协同育人,构建集教育、创新、研发、实训、创业于一体的融合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要做到“四链”衔接,要在“人才链”上打造具有“创造精神+创新能力+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发展亟须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并将“产业链”中的创新需求、

9、教育资源、人才优势、项目运作等要素融入“创新创业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创新创业实训课”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链”,最终汇聚到企业“创新链”。通过“四链”衔接,有效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与行业、企业的生产、创新、管理等环节融为一体,达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目的。(三)构建“四融”体系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根据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要求,将产业发展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并积极将产业发展与人才、专业课与创新创业课、训练与项目、体验与实践相融合的教育体系。要推动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相融合,把创新创业教育列入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与行业机构、企业联合研究确定课程标准,并科学合理设计体现“教学目标与企业需求、教

10、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块”。要推动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相互融合,把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学科教学目标管理体系中,对专业课程体系实施全面改革升级,在专业课程中融合创新创业领域最新的理论知识、技能和实务等教学内容,构建以“X+创新创业”模式的专业课程体系。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项目管理相融合,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项目管理,进一步完善国家级、省级、校级三个层面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建设管理体系,强化项目考核,以项目运作代训促创。要促进创新创业体验和创新创业实践相融合,集聚利用行业和企业资源平台,通过组织大学生到知名企业参观考察和校内外科技创新平台实习实

11、训,让学生体验感受创新创业的乐趣,同时让企业选择优秀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和创业项目落地,从而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三、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自身特点和规律。为掌握当前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情况,本次研究选取8所应用型高校作为研究样本,主要采取个别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调研。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基于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产教融合教育教学观念、师资建设、实训31平台、课程质量、学生满意度、企业参与度、机构设置、课程标准、制度建设等方面编制访谈提纲,进行结构化访谈,并设计制作调查问卷。访谈主要选取35名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

12、程教师和10名合作企业负责人进行个别谈话,访谈后对访谈信息和数据汇总梳理。问卷主要通过一对一发放和回收,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95份,问卷调查有效率为99.5%。对调查问卷数据信息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并经过信效度检验,数据和信息真实有效。通过调研发现,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育人理念、课程建设、融合程度、资源整合等方面与产教融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新需求还存在不少差距。(一)融合意识不强应用型高校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对接企业对技术与人才需求。但目前不少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意识不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未能完全符合产教融合要求,调研发现87%以上高校创新创业人才规格标

13、准的制定过程缺少企业参与,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衔接不紧的问题。创新创业教育校内外师资融合不够,校内教师缺乏实践经历,校内教师虽然95%以上都接受过短期培训,在接受调研的35名教师中,有27位认为由于自身无创新创业实践经验,课堂讲授效果不佳,占到了总数的77%;校外导师发挥作用不到位,融入课堂不够,参与教育过程不紧密,在991名参与调研的学生中,仅有119名承担创业实践项目运作的学生接受过校外导师指导,仅占总数的12%。此外,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大多应用型高校依赖于校内实习实训平台。“创业孵化器普遍较为封闭,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固有的教学体系、教学模式,以及校内教师本身也缺

14、乏创业经历,使得面向学生的教学方法常常沦为纸上谈兵。”4(二)课程质量不高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然而调研发现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满意度不容乐观。在对8所高校的访谈中得知,75%以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大纲和评价标准的制定没有邀请企业参加,只有2所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课程评价标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不到位,24名教师认为专业课中创新创业教育模块设置不科学,认为存在生硬植入的占到63%,认为效果不理想的占到75%。816 名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需要进一步改进,有的认为理论灌输多、实习实训少,占到78%;有的认为学用脱节,占到75%;有的认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少、教学形式单一,难以

15、对学生形成积极引导效应,占到82%。(三)企业参与不深产教融合要加强企业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然而调研发现,在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企业的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企业参与深度不够、效果不佳。政府引导作用不强,8所高校均反映地方政府在推进产教融合上缺乏政策法规制约,尚未建立相对应的组织协调或监督管理机构,导致部分企业参与积极性不强。在运行管理机制上,应用型高校主要是传统管理运行方式,理事会机制没有完全形成,深化“引企入教”模式尚未深入,在调研的10家与高校签约企业中,只有2家被邀请参加过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但基本没有企业全程参与项目设计、项目制定、课程研发等教育教学工作。调研还发现,因为政府

16、鼓励措施不足,企业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只能象征性地浮于表层,有的仅限于参加高校创新创业活动、受聘担任评委、师生观摩等,根本无法满足企业校企育人“双重主体”和学生学徒“双重身份”的教育需求。(四)规范建设不力“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完善的制度和健全的机制。调研发现,8所高校普遍反映教育主管部门尚未制定颁布执行力强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标准和规范,导致高校课程目标模糊不清、考核评价导向不明、产教融合推进乏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机构设置缺乏规范,执行创新创业教育任务的机构独立设置创新创业学院的仅占25%;而75%则挂靠在教务、学生、科研、就业等部门,机构职能不尽相同

17、、工作内容有所偏差。由于缺乏专门创新创业组织机构,导致政府组织统筹和企业对接沟通不顺畅。同时,相比其他类型高校,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更具备实践、开放等特点,需要以制度刚性约束,构建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但无论是宏观层面的课程设置、队伍建设、资源汇聚等内容,还是微观层面的教材建设、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生评价等内容均缺乏全面科学的制度规范。四、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生成路径教学生态思想是指以生态思想为基础,以系统32联动思想和系统平衡思维为基础,从教育教学生态系统出发研究推进教学问题,进而达到最佳教学环境和最优化教学效果。在产教融合大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应坚持问题导向

18、,引入教育生态理论,立制度、设机构、明路径、建队伍、优环境,积极构建政府、学校、产业组织、企业“四方共推”、创新创业、思想政治、专业、职业教育“四育融合”和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衔接”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一)立制度:着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体系教育发展规律表明,教育系统受社会系统影响并反作用于社会系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领导,离不开健全的政策措施和机制体系。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和建设规划。“政府必须直面产教融合发展存在的多重制度逻辑相互抵触的现实困境,从系统的制度改革入手,提供元治理结构以协调各方利益,从根本上破除制度障碍,

19、构建起国家逻辑、市场逻辑、高校逻辑均能支持产教融合发展的新制度环境。”5为此,政府要及时出台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标准,建立产教融合发展基金,主导高校与产业之间的紧密协作,强化教育指导管理工作和监督考评工作,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行业组织应该向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在高校与企业间牵线搭桥。企业应充分认识与高校共同开展科技攻关、创新创业培养的重要性,建立健全与高校合作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高校要主动衔接政府部门、产业机构、企业的扶持政策,把创新创业素质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标准,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理事会,创

20、新内部治理体系,从而构建政府、学校、行业组织、企业“四方共推”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二)设机构:设置组织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专门机构设置独立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机构,才能有效整合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应用型高校要建立创新创业教育领导机制,成立由教学、科研、人事、就业、学生、团委、实验实训中心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明晰工作职责,加大人才、场所、经费等支持力度,切实领导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实训基地建设、政策支持和孵化服务等工作。在此基础上设置创新创业学院或创新创业育成中心等组织机构,专门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其主要职能包括: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制定,落实创新创业教育决策部署,完善规章

21、制度,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等管理工作;深化产教融合,整合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既要有效整合校内教学、科研、实验等方面的资源,还要积极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以及其他高校沟通合作,广泛汇聚校外资源;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构建创业课程体系,打造导师团队,推进课程研究等;服务创新创业实践,打造高水平众创空间,推进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和参加互联网+等赛事,培育创新创业典型。(三)明路径:搭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着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的问题。“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

22、的融合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具体表现和实施途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提。它既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专业教育的变革目标。”6首先要创新培养观念,推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目标和学科培养目标的融合与完善,并制定专门教学质量规范,把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作为考核教学质量的关键参数。其次是创新课程体系。应用型高校应立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打破学科专业壁垒,着力打造“通识+专业模块特色+跨学科专业交叉”为主要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既要完善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基础知识等通识类课程体系;也要明确创新创业学科培养特点,深度挖掘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学元素,建

23、设具有学科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要开展跨学科专业的交叉教学,研究形成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新机制,推动学生培养方式从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化。此外,还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加强研学结合和产教融合,提高课程实践性,重视教学全过程考核,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四)建队伍:引培并举建设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是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关键保障。应用型高校要创新引进33机制、培养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打造一批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师资。创新引入机制要根据实际需要,聘请科研人员、企业家、投资人、金融及管理培训师等领域的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

24、课程讲师、创新创业实训导师或项目孵化指导师。创新培养机制主要包括教师课程培训,采取校内培训、专业研修、挂职锻炼等方式强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培训实践,形成一批校内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骨干力量。创新考核评价机制是指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评价标准,实行准入制,强化实绩考核,建立淘汰机制。创新激励机制是指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技术岗位评价与聘用、绩效考核、技术成果处置等收益分配制度,建立专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单列指标,加大奖励绩效,切实提高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五)优环境: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综合保障条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良好的综合保障条件。应用型高校要坚持问题导向,

25、重点从实践资源保障和文化建设两个方面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综合保障条件。一方面要加强实践资源保障,优化“硬环境”。要完善校内学科与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新研究室和创新创业训练中心的建设,以推进实验与教学平台资源共享,还要创建综合性高品质的众创空间,积极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同时还应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的合作,大力拓展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需要。另一方面要加强文化建设,优化“软环境”。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新一轮创业热潮已经燃起,相比之下高校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还不够浓厚。据统计,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还不足3%7。因此,高校要采取组织创新

26、创业教育论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组建创新创业协会、举办创新创业文化节等措施,不断丰富创新创业教育载体。要积极选树创新创业榜样,丰富宣传形式,培育创客文化,大力营造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于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参考文献:1 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5):64.2 陆发信.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发展探索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163.3 张志军,范豫鲁,张琳琳.国家产教融合的历史演进、现代意蕴及建设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21(1):42.4 戚家超,屠春飞.产教融合视域下高校创

27、业孵化器的建设路径探索J.产业创新研究,2020(12):164.5 白逸仙.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产教融合”组织发展困境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9(4):91.6 魏玉东,吴天娇.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532.7 王伯庆,陈永红.2019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151.【责任编校邓雪玲】On the Path of 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Applie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28、ofIndustry-Educational IntegrationLI Jiqing(Schoo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Bengbu 233100,Anhui,China)AbstractAbstract:Optimiz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in

29、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However,at present,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ill faces many prominent problems and ecological dilemmas,which need to be solved urgently.In view ofthis,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30、 should adhere to the problem orientation,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and education,introduce the theory of educational ecology,establish systems,establish institutions,clarify paths,build teams and opti-mize the environment,and actively build a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cosystem.Key wordsKey word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ecosystem;route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