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秦文学大纲一、先秦文学五大内容1、 神话(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的基质呈现)2、 诗经(民族真情的自由渲泻)3、 诸子散文(民族关于社会、人生的思考)4、 历史散文(时代与民族精神、性格及观念变迁的辙痕)5、 楚辞(文人心灵世界的第一次展示)二、先秦文学演进的轨迹1、 由群歌互答向抒写个人情怀的演进;2、 由巫觋创作向史官创作向士人创作的演进;3、 由誓命训诰向对话语录向据题抒论的演进;4、 由朴野无华向语言自觉的演进。一、神话这一部分主要掌握四方面的知识:1、 神话的性质与产生;2、 中国神话的基本内容;3、 保存中国神话的基本典籍及整理成果;4、 中国神话的特色与基本精神。一、神话的性质与产
2、生所谓“神话”即“神们的故事”。“神”是先民幻想创造与主宰物质世界的超自然的意识存在。“神话”是运用神的观念进行思考、想象的结果,是对于幻想的描述。用马克思的话,就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神话的产生是以原始的生活方式与原始的思维方式为基础的。生产力极端低下的原始人群,对包罗万象、变化莫测的自然界特别是灾难性突变感到神秘而恐惧,而又不能科学解释,于是产生了“万物有灵”观念。随而又琢磨那奥秘的神灵形象,于是产生了神。随后又想像他们之间及他们与人之间的联系,参照人的生活,创造了神话。二、中国原始神话的基本内容中国原始神话的基本内容大约有三类:1、 解释性神话
3、:如羲和生日、常羲生月、女娲造人、盘古开天以及民族起源、工具发明等;2、 人与自然神话: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3、 社会生活神话:黄帝战蚩尤、共工颛顼之争、刑天及山海经中的海外方国等。三、保存中国神话的基本典籍及整理成果1、 在中国古籍中缺少专门的神话著作,神话资料零散地保存在各种典籍中。其中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是山海经。其次是楚辞天问、淮南子等。另外左传、国语、墨子、庄子等先秦古籍中,也有一些零星的神话资料。在汉代出现的纬书中,则保存了较多的经过汉儒自觉处理的神话。2、 20世纪,一批学者对零散的神话资料作了系统的搜集、整理。其中袁珂先生古神话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
4、979年版)、中国神话资料萃编(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中国神话通论(巴蜀书社1993年版)及刘城淮先生中国上古神话通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等,用功较勤。四、中国神话的特色与基本精神中国神话的特色:1、 题材上:重写灾难母题(著名神话几乎全与灾难有关)2、 内容上:礼赞救世英雄(勤苦奋斗、普济众生者,与西方自我奋斗的英雄不同)3、 思想上:崇尚拼搏抗争(不是顺从命运,而是迎难而上,不屈不挠)4、 风格上:呈现磅礴大气(补天、射日、填海、移山等)神话中看到的民族的基本精神:1、 厚德载物(奉献精神、普度众生、博大襟怀、大公无私等)2、 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奋进、抗争、顽强
5、不屈等)附:思考题1、 中国神话有那些主要内容?2、 与希腊神话相比,中国神话有何特色?3、 以洪水神话为例,比较东西文化的差异。4、 从灾难母题神话中,你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哪些特色?二、诗经这一部分主要掌握四方面的知识:1、诗经的性质、产生、结集、传播等基本问题2、诗经风、雅、颂的含义及分类的根据3、诗经的基本内容4、诗经基本的艺术特征一、诗经的性质、产生、结集、传授等基本问题1、诗经的性质: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自商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存目311篇,其中六篇有目无辞。这些诗在春秋之前其实都是乐歌。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战国时,被列为儒家“六经”之一,汉代始有诗经之名。
6、共分风、雅、颂三部。其中“风”诗分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十五国风,有诗 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鲁、商三颂,有诗40篇。这些诗作较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展示了民族的心灵世界,为我国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诗经产生的地域、时代及作者:诗经诗篇所产生的地域,大略在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及湖北、安徽北部等地。其时代大多难考,大略言之,商颂是商代的诗,周颂是西周初期诗,大雅大部分产生在西周中期,小雅大多产生于西周晚期,国风中的大部分产生在东周。诗经各篇的作者大多不可考,总地看来,风和小雅中的一部分出自民间,少部分是贵族制作;大
7、雅与颂都是贵族的作品。3、诗经的结集:诗经的结集,先秦典籍中无明确记载。传统有三说: A、“采诗说”。B、“献诗说”。C、“删诗说”。4、诗经的流传、传授:诗经在春秋时期已广为流传,教育家孔丘,曾以诗经为教材,广教门徒。到汉代,传诗者主要有四家:齐诗辕固,鲁诗申培,韩诗韩婴,毛诗毛亨、毛苌。前三家为今文,后一家为古文。自从后汉郑玄为毛诗作笺后,毛诗使广为流传,三家诗渐亡。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本子就是“毛诗”。二、诗经风、雅、颂的含义及分类的根据 诗经的“风”“雅”“颂”是根据音乐的特点来划分的。“风”是“乐调”的意思,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区的地方乐。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与“夏
8、”通,“夏”是地名,这是以地名为乐名的。因为对地方土乐来说,他就是政治中心地区的乐,因此“雅”又有了“正”的意思。 “颂”,一般认为是“容”的意思,就是“样子”,指舞蹈的样子,故以颂为舞曲。一说“颂”是“诵”的假字,就是宗教诵辞是庙堂之音,用于祭祀典礼。三、诗经的内容 关于诗经内容的分类,学术界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大致说来,可分为四类:1 颂赞诗:包括周族史诗及一些歌美之辞,如生民,公刘、崧高、常武、定之方中等;2 怨刺诗:其中包括:(1)政治讽谕诗,如正月、十月之交等;(2)感叹身世诗,如北山、北门等;(3)怨恨战争劳役的诗,如东山、雄雉、何草不黄等;(4)暴露统治者的诗,如新台、南山、相鼠
9、等。3 婚恋诗:此在诗经中占的比重最大,如静女、桑中、氓、关雎等都属此类,它大略包括恋爱生活和家庭生活两类内容。4 劳作诗:即关于劳动的诗歌;包括(1)田猎诗,如卢令、大叔于田等;(2)畜牧诗,如无羊、驺虞等;(3)农事诗,如七月、大田等;(4)妇女劳动的诗,如芣苢、采葛等。四、诗经的艺术特色诗经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 淳朴自然的艺术风格。2 赋、比、兴手法的应用。(赋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是比喻,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朱熹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3 灵活多变的语言形式与复沓的章法。4 丰富
10、的语汇与和谐的韵律。4、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一) 开创了中国诗歌的抒情传统;(二) 铸成了中国诗歌的写实精神;(三) 奠定了中国诗歌的比兴艺术。附:思考题1、 何为赋、比、兴?2、 何为十五国风?3、 风、雅、颂各自的含义是什么?4、 古人用“温柔敦厚”四字评诗,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5、 中国诗歌中哪些主要传统源自诗经?三、历史散文此一部分有四个方面的知识要掌握:1、 萌芽期的散文形态2、 关于左传的基本情况与艺术成就3、 关于国语的基本情况与艺术成就4、 关于战国策的基本情况与艺术成就一、春秋的性质与内容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记事大纲。其记事起自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十四年。
11、记述了春秋时代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大事。其文字简括、平实、含蓄、严谨,寓褒贬于记事之中,后世有“春秋笔法”。其比尚书明白易晓,文字表达力也有很大的进步。对后世文学家、历史家有极大影响。二、关于左传的基本情况与艺术成就1、左传的性质左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著作,原名左氏春秋,西汉以后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它与春秋谷梁传、春秋公羊传,同被称为“春秋三传”。所谓“传”就解释“经”的,因为古人认为这三部书都是解释春秋经的,故称“春秋三传”之称。2、左传的作者 关于左传的作者,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左丘明所作。左丘明大约与孔子同时,班固以为是鲁太
12、史,或以为孔子弟子。但后人又有子夏作、吴起作、刘歆作等说。之所以名左氏传,或以为“左氏”为地名,吴起即左氏人,因吴起传其学而得名。或以为“左丘明”而得名;或以为“左丘明”姓“左丘”而非“左氏”,当因“左史”“右史”而得名。3、左传的艺术成就1、 叙事详密完整,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注意文章的结构布局(如重耳出亡)。2、 善于描写复杂战争,明确交等争战的原因。经过、结果(如城濮之战)。3、 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如晋文公、赵盾等)4、 文词简练含蓄。4、左传的叙事艺术就左传的叙事就其一般性特点而言主要有三,即:以时间为线的情节链条、以因果为系的叙事结构、以对话为主的场景再现。而就其
13、叙事艺术论,则是:1、 剪裁取舍,纷而能整,细不遗芥,粗弃丘山。(齐人弑其君商人)2、 细节描写,绘声绘色,工侔造化,思涉鬼神。(郑公子归生弑灵公)3、 组织故事,曲折变化,跌宕生姿,照应有方。(郩之战)5、左传写人艺术 1着力传神,通过人物活动,展示性格思想的发展及多重性。(重耳) 2通过人物语言,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与精神面貌。(子罕辞玉) 3在矛盾斗争中突现人物形象。(晋灵公不君)6左传语言艺术1、 叙事语言,简约含蓄,尽而不汙,言止而意不尽;2、 人物语言,委婉从容,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三、关于国语的基本情况与艺术成就1、国语的性质 国语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就其性质而言,乃是春秋时各
14、国史料的汇编。所记述的年代起自周穆王,终于鲁悼公(前1000一前440)主要内容是通过人物的言论反映春秋列国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活动。故亦有春秋外传之称。2、国语的作者及成书国语相传为左丘明所作。但左传与国语显非出于一人之手。故一般认为,左传是左丘明的著述,而国语则是左丘明编辑成的各国史料汇编。这些材料,是他写成左传时搜集的,失明之后,才编辑成书。3、国语的体例与左传的编年述事不同,国语是分国记事,有点类诗经的国风。全书共21卷,其中周语3卷,鲁语2卷,齐语1卷,晋语9卷,郑语1卷,楚语2卷,吴语1卷,越语2卷。4、国语的艺术特点工于记言,对于事件与人物活动只是评点性交待性的记述。但往往通过人物
15、对话,能凸现出人物的形象。善于描写人情世态,且有虚构的倾向。四、关于战国策的基本情况与艺术成就1、战国策的命称、作者及成书战国策尚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之名。西汉成帝时刘向始定其名为战国策。所谓“策”,旧有二解,一说指“策谋”,一说指“简策”。其作者非为一人,当为战国及秦汉之际纵横家所为。后经刘向整理、汇编,去其重,得三十三篇。2、战国策的内容、性质战国策主要记叙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的言论,及其纵横捭阖的斗争。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十一部分。其记事上继春秋,下至秦汉之起。然每言过其实,亦无明确记年。作为史书,实非上乘;而作为文学读之,则实可认作先秦散文
16、的一个高峰。3、战国策的思想倾向 战国策因非成于一人之手,故思想内容较复杂,然其总倾向有四:1、 崇谋:崇尚策谋,贬低战功。2、 尚士:“抑君扬士”,肯定“士”的价值,否定贵族政权与君主专制。3、 重利:贵利贱义,宣扬“势位富贵”,追求富贵名利。4、 尊时:明时审势,把握有利时机,实现其目的。4、战国策的艺术成就1、 叙事状物,铺张扬厉,夸张渲染。2、 说理论事,纵横驰骋,气势逼人。3、 描写人物,有血有肉,富有生气。4、 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进行说理。附:思考题1、 比较国语与左传之异同。2、 什么是历史散文?先秦历史散文主要有哪几部?哪几种形式?3、 左传、国语、国策三者在内容与艺术上各有何特
17、点?4、 从战国策看战国时代的民族精神。四、诸子散文这一部分主讲先秦诸子的思想与散文。(甲)孔子与论语一、孔子其人:孔子,姓孔名丘(前511前479),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一生从事着三项事业,一是政治活动,曾周游列国,志在实现政治抱负;二是教育事业,广收门徒,培养下一代;三是整理古籍,传播传统文化。事见史记孔子世家。二、孔子学说的主要内容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与“礼”。政治上强调“正名”,行为上强调“克己复礼”,人伦道德上强调“爱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三、孔子的文学主张 (1)重视文学的政治教化作用,如“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
18、以怨。近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2)主张文质兼备,如“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上,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些主张,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和文学批评都有很大影响。四、论语之命名、性质 所谓“论”,即论次编纂之意;“语”则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语”经论纂,故称“论语”。这是一部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及教育思想,是研究孔子及其学说最主要的文献。五、论语在文学上的特点论语在文学上的特点主要有两点:1、 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迂徐含蓄的风格。2、 在叙事上,善于在简单的对语和行动中展示人物的形象和性格。(乙)墨子一、墨子
19、其人墨子姓墨名翟,鲁人,出身于手工业,精于机械,通晓军事,是战国初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所记甚略。孙诒让有墨子传略。二、墨子学说的主要内容 墨子学说的主要有十项内容:兼爱、非攻、尚贤、向同、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其思想的核心则是“兼爱”,而其神髓则是“平等”,代表了农与工肆之人的利益。三、墨子其书 墨子是先秦墨家学派的代表作,为墨子及其弟子后学所著。书中阐述了墨子的思想,记载了墨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中有些篇章是讲逻辑学和自然科学的。原书有七十一篇,现存五十三篇。四、墨子散文的特点1、 尚实尚质,朴野无华;2、 逻辑严密,明辨是非;3、 归纳推理
20、,类喻丛出。(丙)孟子一、孟子其人孟子,姓孟名轲(前370一289),或说字子舆、子车,邹人,鲁国贵族孟孙氏之后裔,受业于子思之门人。是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权威的大师。始而设教,继而游说从政,曾历齐、宋、滕、魏等国。齐宣王时一度仕齐为卿。因其主张不为时所用,故退而著书以终老。二、孟子其书孟子一书由孟子与其弟子合著(亦有孟子自著、弟子记纂之说)。书共七篇,即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每篇分上下。内容主要记录孟子的言行。三、孟子学说的主要内容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义”,是孔子学说的发展。在哲学上他倡导“性善论”,在政治上他主张“王道”“仁政”,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
21、进步观点。四、孟子散文的特色1、 孟子散文以雄辩见长,气势磅薄,感情充沛,辞锋犀利。2、 善于运用巧妙的比喻和幽默的故事阐明事理。3、 善于把握对方的心理,因势利导,欲擒故纵。(丁)庄子一、庄子其人庄子姓庄名周,战国中期蒙人(宋),曾为漆园吏。生活时代约与梁惠王、齐宣 王同时。生平无考。一生贫困,鄙薄富贵,拒入仕途。为道家学派的大师。后世与老子并称“老庄”。唐玄宗时始封为“南华真人”。传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二、庄子其书庄子今存33篇,是庄子与其后学所著。内容包括内篇7篇,外篇15,杂篇11。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自著,外篇、杂篇为其门人及后学所著。三、庄子学说的主要内容1、 哲学上强调事物的相对性
22、,主张“齐物”;2、 政治上反对圣人政治,主张“掊击圣人,纵放盗贼”;3、 历史观上向往“同与禽兽居”的洪荒时代,以其为“至德之世”;4、 人生观上,他主张“弃圣绝智”,“无知”、“无欲”、“无己”、“无功”、“无名”,“安时处顺”消除物与我的磨擦,使精神从世俗中超脱出来,达到绝对自由的境地。 四、庄子散文的特点1、 风格上汪洋恣肆、恢诡谲怪。其想像异常丰富奇特,意境十分开阔。凡天帝神祇、风云日月、飞禽走兽都争赴于作者的笔下,呈现出了十分浓厚的浪漫色彩。2、 结构上其来也无迹,去也无踪,变化多端,不可端倪。3、 特别善于用寓言故事说理。无论草木,还是鸟兽,无论是古人,还是乌有之人,在他的笔下,
23、都表现的十分有趣,闪耀着奇异的光彩。4、 其白描手法异常高明,特别是细节描写,生动形象。5、 语汇丰富,声调铿锵,有节奏感。(戊)荀子一、荀子其人荀子名况,又称荀卿或孙卿,赵人。他是战国最后的也是年寿最高的大师级学者。韩非、李斯皆其弟子。他生于赵,游于齐、秦,仕于楚,曾为兰陵令,后终老于兰陵令。有荀子一书,今传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也有其后学之作。事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二、荀子的思想1、“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2、“人性恶,其善者伪也”的哲学思想;3、礼法并举、王霸并称的政治思想。荀子散文的特点1、 学者之文,题大论深,析密思精;2、 长者之文,淳厚老到,圆熟练达;3、 通才之文,
24、引证弘博,汇通百家;4、 赋家之文,铺陈排比,辞采缤纷。二、荀子一书中的文学体裁荀子中主要的是论理文。此外还有赋和诗,象赋篇就收有五篇咏物小赋。这是我国最早的以赋命名的文字。篇后附有诡诗,是杂言体。此外有成相篇,是以民间歌谣的形式写成的政治诗,有人认为是我国鼓词之祖。(己)韩非子一、韩非其人其书韩非为韩国诸公子,荀子弟子,喜好刑名之学,而其本归于黄老。后使秦,为李斯所害。有韩非子五十五篇。其中大部分为韩非自著,亦有他人作品杂入。二、韩非的思想1、 以法为核心、以术、势为羽翼的政治观;2、 古今异俗、事异备变的社会历史观;3、 重质轻文、崇实反虚的文艺观。三、韩非子的散文特点1、 风格上:竣峭挺
25、拔,锋芒毕露;2、 写作上:推证事理,切中要害,分析透彻;3、 方法上:善于将大量的寓言故事和历史知识作为论证材料。附:思考题1、老异同之比较。2、孟、庄异同之比较。3、孟、荀异同之比较。4、庄子、战国策韩非子三家寓言之比较。五、楚辞这一部分主要掌握三方面知识:1、 有关楚辞的概念、产生及作者等基本情况;2、 有关屈原的生平创作诸问题;3、 屈原之外的辞赋作家与创作。一、关于楚辞的概念、产生及作文体特点1、 楚辞的命名:按其名称来说,是指楚地的歌辞。它是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因产于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因此被称作“楚辞”。“楚辞”一名,始,见于西汉。成帝时刘向
26、在前人纂辑的基础上,集录屈、宋及汉人模拟之作为一书,题为“楚辞”。后汉王逸作楚辞章句,楚辞遂为一书之名流传于世。2、 楚辞的产生和主要文体特点:楚辞体的产生是屈原的新创造,但也不是凭空产生的。首先它的产生与楚地的民间文艺所谓“楚歌”、“楚声”有直接的关系;其次也受到了楚地民间巫歌的影响;此外也受到了四言的诗经与战国纵横家散文作品的影响。它的主要特点是突破了四言的定格,六言、七言句式参差错落,自由灵活而富于变化。诗的结构篇幅扩大了。多用语气词“兮”字。语言词汇地方色彩较浓。二、屈原的生平创作诸问题1、 屈原的生平:屈原名平,字原,楚贵族,楚王同姓。曾任左徒与三闾大夫之职。政治上曾经历过“任”、“
27、疏”、“放”、“迁”四个过程。事见司马迁屈原列传。2、 屈原作品: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赋二十五篇,大略包括离骚、天问、九章(9篇)、九歌(11篇)、远游、卜居、渔父等。其中卜居、渔父、远游三篇,后人多疑非屈子之作。九章中的部分作分,也有可能是后模拟之作。3、 离骚的基本内容:离骚的基本内容是表现诗人对实行美政的热烈追求和不懈的斗争,以及在这一斗争中所遇到的挫折和苦闷。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是诗人对自己斗争历史的回朔,后半部分是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其思想内容:可归纳为三点:l、对进步政治理想的追求。2、深厚的爱国情感。3、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4、离骚的艺术特色及艺术成就:1、形象上:离
28、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集中反映诗人全部思想感情和个性的诗篇。它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具有无限的感召力。2、风格上:离骚创造了一个极富幻想的神话浪漫世界,不仅想象丰富、生动、奇特,而且形象瑰丽、气势雄伟。3、形式上:离骚在诗歌形式和语言上,吸收了楚地民歌当时新体散文的笔法,打破了四言诉传统格式,增加了诗的容量和表现力,同时还采用了大量的方言口语。5、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 地位: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诗人,他的出现,结束了中国诗歌史上群歌互答的时代,将中国文学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 作用:屈原以旷世之才,创造了楚辞体诗歌,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而且形成了一
29、种文学流派与浪漫诗风,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发展。3、 人格:屈原忧国忧民、追求真理、志洁行忠、坚持与邪恶势力进行斗争的精神,形成了一种强大的人格力量,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广的影响,成了中国文人的人格楷模。4、 思想:屈原作品深厚的思想内容与高度的艺术成就,不仅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楷模,也为后世作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哺育着一代又一代文学家的成长。5、 艺术:屈原的作品直接影响了汉赋的形成,其铺陈的手法、华丽的辞藻,以及丰富、浪漫的想像,皆为汉赋作家所继承和发扬。三、屈原之外的辞赋作家与创作1、 屈原之外的楚辞作家:屈原之后,楚以辞赋名者有唐勒、景差、宋玉,而尤以宋玉为最名。唐、景之作大多失传,
30、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发现唐勒简残。列于宋玉名下者有九辩、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风赋等,约十三作品。但这些作品存在着真伪问题。只有九辩一篇,学术界公认为宋玉之作。2、 九辩的艺术成就与影响:与离骚相比,九辩在艺术上有了明显地进步。第一、在抒情手法上有了很大的开拓。它能通过对周围环境、自然景物的描写,创造一种气氛、一种意境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第二、在语言上九辩特别善于用一种特殊的词汇,刻画环境与心境,而且简练簋切,给人以深刻的影响。九辩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悲秋之作,其对秋风羁旅入木三分的描写,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之成了一个传统,延续不衰。象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秋思,潘
31、岳的秋兴,杜甫的登高,马致远的天净沙,无不受着它的影响。附1:参考内容1、 楚文化的形成及其特色:楚文化是在楚地方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之中形成的,因而这种文化虽有中原主流文化影响的痕迹,但更多地保存了其地方特色:(1)信巫鬼,重淫祀;(2)语言、音乐、绘画等,皆异于中原;(3)服饰、官制亦与中原不同。2、 九章的内容:九章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等九篇作品。一般认为,橘颂是屈早期的作品中,其余是在流放中所作。这些诗多是离实之辞,记述了屈原流放期间的经历与感情、思想。3、 九歌的内容:九歌共十篇,是一组祭神曲,所祭诸神分别是:天神(东皇太一)、日神(东君)、
32、云神(云中君)、湘水之神(湘君、湘夫人)、司命之神(大司命、少司命)、河神(河伯)、山神(山鬼)、为国陈亡之魂(国殤)。最后一篇礼魂是送神曲。4、 天问的基本思想内容:天问是一首非常奇特的长诗,它用诗的形式从头到尾,一口气提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其中包括自然现象、人类远古的神话传说、朝代兴亡的历史三方面的内容。“天问”其实就是“问天”,在这些疑问中,表现了他对天命、对传统观念的怀疑与批判,也反映了他对人生不可理解的情怀。附2:思考题1、 比较诗经与楚辞之异同。2、 楚辞香草、美人意象有何意义?其形成背景如何?3、 屈原作品的真伪情况如何?4、 宋玉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何影响?两汉文学大纲两汉文学可分
33、为五大块:1 辞赋(儒家“美刺”论的认真实践)2 史传文学(中国官史的典范,史传文学的圭臬)3 政论散文(儒家“为政”论的新收获)4 乐府民歌(百代乐府诗之祖)5 文人五言诗(高古诗风的典范)第一块:汉赋这一部分要求解决四个问题:1 汉赋的不同体式及其形成2 汉赋的内容及其思想命脉3 汉赋的发展演变4 汉赋的艺术特色及其地位一 赋的不同体式及其形成吸收和融会了楚辞的丽辞,汉赋分骚体赋和散体赋两种。骚体承自楚辞,散体则主要源自先秦及汉初散文。二 汉赋内容及其思想命脉1 汉赋的基本内容是封建帝王后妃、贵族大夫的生活场景,诸如美酒佳肴、都城宫观、车马田猎、音乐歌舞、祭祀祓除、读书议政、荣辱升降以及琴
34、棋书博、花鸟鳞虫等。2 汉赋的思想命脉是儒学教条:宣扬仁爱德政,诗礼教化,追踪三代至治,歌颂祖先功烈和大汉声威,反对奢靡淫侈。申述上述思想观点的途径有二:“宣上德以尽忠孝”,“抒下情而通讽喻”。“宣上德”自是歌颂,“通讽喻”亦是“以颂为讽”,形成“歌功颂德”的特色。三 汉赋的发展演变:西汉前期,由于经济凋敝,仕途路穷,民生凄凉,士子悲哀,因而长于宣泄幽怨之情的骚体赋是主流,代表作家是贾谊、严忌等。由西汉中期至东汉中期,社会生产发展,国力强盛,疆域扩大,文治武功均达到封建社会早期的隆昌阶段,所以是散体的汉大赋辉煌光耀的时期,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等。东汉中期至汉末,帝国衰微,儒学统
35、治削弱,政治败徵日重,大赋退出历史舞台,代之而兴的是抒情小赋,代表作家除张衡外,还有赵壹、蔡邕、祢衡等。四 汉赋的艺术特色及其地位1 艺术特色A 长于铺陈。为了表现汉帝国的强盛和皇朝的声威,汉大赋总是全方位,多角度地铺陈描写京都、苑囿的建筑、设施、物产,畋猎、歌舞、酒宴的场面、人物和行为,大肆铺排,罗列殆尽,不厌其烦,使读者觉得繁复、沉闷。B 以主客问答的方式结构文章,而且总是抑客申主。汉大赋把作者要叙述描写的材料,表述的思想观点,都装在虚拟的主人与客子问难辩驳的框架之内,形成一种程式化的套路,殊少新鲜的创造。C 长于描写众多人物活动的大场面,气势充沛,但个别人物的性格并不鲜明。2 地位:是有
36、汉一代的代表文体,首次展示了表义的方快汉字文学特有的魅力。对后来骈文、近体诗的形成和散文写作方法的衍变有深刻的影响。主学篇目:1 骚体赋:贾谊鵩鸟赋严忌哀时命2 散体大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羽猎赋班固西都赋张衡东京赋3 抒情小赋: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附:思考题1所谓“汉赋”,主要指哪种体式的赋作?为什么? 2汉赋的基本内容和思想观点是哪些?内容和观点是如何表现的? 3汉赋如何体现了表义的方块汉字文学的魅力?举例说明。第二块:史传文学这一块必须掌握的知识:1史记、汉书的体例及其对中国史学、文学的影响;2史记、汉书纪传文的成就与特色;3吴越春秋的性质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一史记、汉书的
37、体例及其对中国史学、文学的影响1体例:史记之前,史书或为编年体,或为国别体,或为文献汇编体。史记开创了以精心剪裁和生动描写的人物传纪反映历史面貌的新体例,汉书承之。但汉书改史记的五体为四体,又改史记的通史为断代史,使汉以后的官史无不沿袭其体例。2影响:史记开创的纪传体、汉书开创的断代体,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郑樵通志语)。史汉尤其是史记的优秀传纪,对后世敘事散文、小说、戏剧的创作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成为“史家之极则”(赵翼廿二史剳记语)。二史记的思想内容史记反映了司马迁进步的历史观a) 反对“天命”说(伯夷列传),总结历史发展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性,即“通古今之变”(平准书)。比如,重视经
38、济对社会问题的决定作用(货殖列传)。b) 重视并歌颂下层人民的力量。(游侠、刺客、农民起义者陈涉,田单、刘邦入咸阳)c) 主张兄弟民族平等友好,反对互相残杀侵掠。(楚国、秦国、匈奴各族一家,汉武帝的侵略不义)d) 勇敢的批判精神和无畏的求实态度。班固说:“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i. 揭露黑暗面。比如,刘邦的好色、自私、倨傲和残忍,危难时弃其子女;汉武帝好大喜功、求仙长生;吕后残害戚夫人、赵王。ii. 坚持真理。比如,有人不把秦王朝看成一个朝代,司马迁予以驳斥;游侠列传称赞郭解,与官方唱反调;尊重历史事实,对不喜欢的人物如吴起、商鞅、晁错,也不埋没他们的历史功绩。三、史记
39、的艺术成就i. 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特别是悲剧人物极富感染力。茅坤评包括: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人物如商鞅;有崇高理想、高尚气节的爱国人士如屈原;由于自身某些错误而结局悲惨如齐桓公、项羽;受到统治者迫害而死的人物如李广;为了道义、理想而勇敢赴死如公孙杵臼、程婴及刺客。主要手法:1) 细节刻画。项羽、刘邦见秦始皇时的不同话语;张良、陈平对汉王蹑足附耳;李斯说鼠。2) 通过矛盾斗争的激烈场面写人物。鸿门宴、荆轲刺秦。3) 通过渲染气氛来烘托人物。四面楚歌4) 注重人物形象的统一性,每篇必有一主宰。(类传)“互见法”项羽的缺点在高祖本纪、留侯世家、淮阴侯列传中ii. 强烈的抒情色彩,鲁迅誉之为“无韵之离
40、骚”。(五十万言的悲愤诗)通篇如抒情诗,伯夷列传、屈原列传有抒情段落,引入歌辞,“易水送别”、戚夫人与刘邦互答(留侯世家)夹叙夹议,廉颇失势;论赞,如蔺相如、魏公子。iii. 语言艺术总的风格:朴拙、浑厚、气势沉雄。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风格特点,语言与所要表达的内容达到和谐统一。项羽本纪雄武激越,魏公子列传充满激情与感叹;留侯世家变化莫测。1) 叙事语言生动形象而极有韵致周昌见刘邦2) 人物语言符合身份、个性。3) 善于融会古代的、民间的各种生动语言,引古语、谚语、俚语甚多。(李将军、灌夫)四、史记的影响1、史书体例2、 唐宋古文、唐传奇、归有光3、 戏剧、小说取材。赵氏孤儿、苏秦、卓文君第三块
41、 政论散文这一块必须掌握的知识是:1 两汉有哪些政论性散文作家作品,2 汉代政论散文发达的社会原因,3 汉代政论散文的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一两汉有哪些政论性散文的作家作品1西汉:陆贾新语,贾谊新书,晁错论贵粟疏、论积贮疏,刘安主编的淮南子,董仲舒贤良对策(三篇),桓宽盐铁论,刘向极谏用外戚封事、谏营昌陵疏等。2东汉:王充论衡,王符潜夫论,崔寔政论,仲长统昌言等。二汉代政论散文发达的社会原因:1统治阶级急欲总结亡秦教训,引为治国借鉴,推动了政论散文的发展(如陆贾、 贾谊之作);2不少作家系贵族、朝官或企求入仕者,密切关注和研究社会政治问题(如晁错、刘安、董仲舒、桓宽等);3后期作家多为开明士大
42、夫,他们不满朝政腐败,揭露政治弊端,期求改革(如王充、王符 、仲长统、崔寔等); 4 有先秦诸子散文可资借鉴。三汉代政论散文的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1两汉政论散文的首要成就是思想内容的切实丰富,一般都关注社会,联系实际,力求干预生活和解决矛盾,即使像淮南子那样的“论道”之书,也致力于“纪纲道德,经纬人事”。这就在先秦诸子散文的基础上又前进一步,形成了古代散文关注现实、贴近人生的优良传统,并给后世散文以良好影响。2汉代政论散文风格朴实。具体说来,西汉政论散文严谨周详、深广宏富;东汉则奇创俊发、醇厚弘博。这种为文风格对唐宋乃至明清散文影响深刻。3汉代不少散文著作如新语、淮南子、潜夫论、昌言等多用排
43、比,语势俊健,已开后世骈文的先河。4汉代政论散文体式多样,丰富多彩,对古代各体散文尤其是应用散文体式的完备有奠基之功。文心雕龙、古文辞类纂中所列多种文体在汉代政论散文乃至其它散文中已经基本全部具备。主学篇目:1 贾谊过秦论2 晁错论贵粟疏3 王符实边4 仲长统理乱附:思考题:1 汉代政论散文有哪些重要的作家作品?2 汉代政论散文的内容与形式特点。3 汉代政论散文发达的社会原因有哪些?第四块 乐府民歌这一块必须掌握的知识是:1 准确把握乐府诗、乐府民歌和乐府诗集的内涵;2 汉乐府民歌的内容及其代表诗作;3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一乐府诗、乐府民歌和乐府诗集的内涵1乐府诗:乐府本是秦汉时代
44、皇家的音乐机关,负责搜集各地的民歌,并给文人诗配乐,将此歌乐在政治仪式或祭祀宴飨等典礼上演唱。后人把乐府搜集演唱过的歌辞称作乐府诗,简称“乐府”,于是乐府便由音乐机关的名称变为古代一种诗体的名称了。2乐府民歌:是乐府搜集和演唱过的民间歌曲及其歌辞。文学史上专指其歌辞而言,它们总是以较为通俗活泼的形式表现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因而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较文人之作要高。3乐府诗集:是南宋人郭茂倩编辑的一部古代乐府诗总集,所收古代乐歌起于帝尧,迄于五代,并将历代乐府诗歌及文人拟作统分为郊庙歌辞、相和歌辞、鼓吹曲辞等十二个类别。是研究古代乐府诗必备的文献。二汉乐府民歌的内容及其代表诗作汉代乐府民歌内容主要有以下诸方面:1 反映劳动群众生活艰难、饥馁赤贫的,如孤儿行、妇病行等。2 表现劳苦大众对残酷剥削不堪忍受和反抗斗争的,如平陵东、东门行等。3 表现人民群众在沉重的兵役、徭役负担下喘息的,战城南、十五从军征等。4 揭露封建统治者奢侈享乐、贪婪堕落的,如长安有狭邪行、陌上桑等。5 表现劳动群众高尚爱情观、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罪恶的,如上邪、有所思、上山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