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围绕四个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和春节),以公众参与与主题晚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突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大主题。
一、活动宗旨
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通过广泛诵读经典,彰显中华语言与文化魅力,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水平;挖掘与诠释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二、参赛对象与报名方式
参赛者应无戏剧、播音、主持等专业背景,鼓励教师、高等学校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加。
比赛设小学生组、中学生组、成人组,按照参赛人数报名实际身份编组。
三、大赛时间安排
市级决赛报名时间:2008年9月22日(逾期不交,则视为不参加比赛);
全市决赛时间为:2008年9月25日—2008年9月29日;
各省选拔赛时间为:2008年7月1日—2008年10月15日;
全国网络预赛时间为:2008年10月16日—2008年11月30日;
全国总决赛时间为:2008年12月。
四、大赛流程
1.报名:4月16日起,所有参赛者可登陆户籍所在省(区、市)指定网站报名,或直接登陆北京中传在线()、中国教育电视台网、中国语言文字网和新浪网读书频道,按照操作提示报名。报名后请随时关注所属分省赛区赛事安排信息。
2.各省选拔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10月15日前组织本赛区选手进行选拔,由不少于5名专家参与评审。选拔结束后,将各组前3名选手参赛视频资料(时间3-5分钟,wmv格式)上传至全国活动指定网站。
选拔赛诵读篇目应与清明、端午、中秋、春节四大传统节日相关。朗诵可参考《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等书所配名家朗诵示范。
各地选拔赛期间,全国活动指定网站将同步公示上传选手视频资料,但暂不开放投票功能。中国教育电视台将开辟专栏节目,跟踪报道各地选拔赛情况。
3.全国网络预赛:全国网络预赛采用专家评选和网络大众评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网民从9月1日起可登陆活动官方网站,为自己所支持的选手投票。同时,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对各组别参赛视频评审打分。选手的最终名次由专家评选名次和网民网络票选名次共同决定(分别占70%和30%)。专家评审团意见将在官方网站公示,同时网民可在网上论坛留言。本轮预赛以参赛组为单位,每组的前10名选手将晋级全国总决赛。
中国教育电视台将继续在专栏节目中陆续播放晋级总决赛选手及赛事进展情况介绍。
4.全国总决赛:决赛以组为单位,通过指定篇目诵读、自备篇目诵读、即兴演讲和综合知识问答、才艺展示各环节进行。现场将由7名专家共同评审打分。各组决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并另设优秀奖、单项奖若干名。
中国教育电视台将于春节除夕播放决赛暨颁奖晚会实况,中央电视台将播出经典诵读比赛精编版。
五、专家评审团
初赛、预赛阶段将聘请朗诵表演艺术家通过各种媒体进行指导培训。总决赛现场聘请影视话剧表演艺术家、文学/文化/民俗学家、语言教学专家等担任评委。
成都市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报名表
申报单位
(盖章)
联系人
电话
手机
申报组别
£成人组 £小学生组 £中学生组
节目主要参与者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电话
手机
专业及年级
参赛人数
节目时间
节目名称
节目构思(含节目形式、音乐等)
(此表可复制)
成都市中华经典诵读大赛评分标准
项 目
标 准
内容
与
表达
(70分)
(1)朗诵内容符合本次大赛要求,以清明、端午、中秋和春节四个传统节日为重要内容 ,健康向上 ,思想性强
(2)语音标准,吐字清晰,表达自然流畅
(3)感情真挚饱满,语调处理到位,节奏把握得当
(4)能正确把握文章内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
表演
(15分)
(1)衣着得体,与朗诵内容相协调
(2)精神饱满,姿态得体大方
(3)手势、表情等态势语言表达合理,能正确反映文章的内涵
(4)表演与朗诵融为一体
创新
(15分)
(1)朗诵形式富有创意,表演者使用的诠释方式与众不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配以适当伴舞或配乐,或以其他富有特色的形式朗诵
(3)背景协调,氛围营造、道具使用有创意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推荐篇目
根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选编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选择推荐(200篇)。
精品资料
北朝民歌 敕勒歌
贺知章 咏柳
李 白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望庐山瀑布
杜 甫 绝句·两个黄莺鸣翠柳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忆江南
苏 轼 惠崇《春江晚景》
杨万里 净慈寺送林子方
王之焕 登鹳雀楼
孟浩然 春晓
苏 轼 题西林壁
陆 游 游山西村
朱 熹 春日
汉乐府·长歌行
贺知章 回乡偶书
李 白 静夜思
王 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张 继 枫桥夜泊
孟 郊 游子吟
李 绅 悯农
于 谦 石灰吟
郑 燮 竹石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人有气有生有知
君子之于学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陶渊明 杂诗
王之焕 凉州词
王 维 山居秋暝
李 白 赠汪伦
李 白 春夜洛城闻笛
崔 颢 黄鹤楼
杜 甫 春夜喜雨
岑 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李商隐 夜雨寄北
王安石 登飞来峰
苏 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朱 熹 观书有感
卢梅坡 雪梅
叶绍翁 游园不值
钱鹤滩 明日歌
疾学在于尊师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学而时习之
成身莫大于学
人不学,不知道
良药苦口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北朝民歌 木兰诗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李 白 行路难
李 白 峨眉山月歌
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
韦应物 滁洲西涧
常 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温庭筠 商山早行
柳宗元 渔翁
王安石 泊船瓜洲
梅尧臣 鲁山山行
陆 游 临安春雨初霁
文天祥 过零丁洋
于 谦 春日客怀
赵 翼 论诗
范仲淹 苏幕遮(碧云天)
晏 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苏 轼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苏 轼 碟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诸葛亮 诫子书
朱自清 匆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从其大体为大人
君子宽而不僈
公生明,偏生暗
闻过则喜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入则孝,出则弟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阮 籍 咏怀(其三十九)
南朝乐府 西洲曲
杨 炯 从军行
王之涣 送别
王 湾 次北固山下
贺 铸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高 适 别董大(其一)
李商隐 无题
李 贺 雁门太守行
顾炎武 精卫
白居易 长相思(汴水流)
冯延巳 谒金门(风乍起)
范仲淹 苏幕遮·怀旧
李之仪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辛弃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纳蓝性德 长相思(山一程)
张可久 金字经·春晚
韩 愈 马说
冯 至 蛇
君子尚勇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
君子必诚其意
不能则学,虽能必让
劝学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原宪安贫
诗经·秦风·蒹葭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左 思 咏史
王昌龄 闺怨
杜 甫 登高
李商隐 锦瑟
陆 游 书愤
冯延巳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
李 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范仲淹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欧阳修 踏莎行(候梅馆残)
苏 轼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 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 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周邦彦
苏幕遮(燎沉香)
李清照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李 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范仲淹 岳阳楼记
闻一多 祈祷
何其芳 预言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君子易知而难狎,易惧而难胁
乐人之善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君子之言,信而有征
遗物而反己
心小志大者,圣贤之伦也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
五不孝
古之君子,过则改之
屈 原 橘颂
曹 操 短歌行
李 白 将进酒
李商隐 无题
文天祥 正气歌
康有为 出都留别诸公
温庭筠 梦江南(梳洗罢)
韦 庄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李 煜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欧阳修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柳 永 鹊桥仙(纤云弄巧)
李清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
岳 飞 满江红(怒发冲冠)
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秋 瑾 满江红(小住京华)
王 勃 滕王阁序
艾 青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冯 至 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
养生安乐者,莫大乎礼仪
舍生取义
以义变应,知当曲直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
君子之交淡若水
三患五耻
君子有三乐
养生者先须虑祸
陶渊明 移居
张九龄 望月怀远
李 白 蜀道难
柳 永 望海潮(东南形胜)
李清照 一剪梅(经藕香残玉簟秋)
陆 游 卜算子·咏梅
萨都刺 念奴娇·登石头城
王羲之 兰亭集序
欧阳修 醉翁亭记
闻一多 发现
艾 青 手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