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激光雷达产业研究报告.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31085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67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激光雷达产业研究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激光雷达产业研究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激光雷达产业研究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激光雷达产业研究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激光雷达产业研究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激光雷达产业研究报告核心观点:智能驾驶:趋势加速到来近日小鹏P5与极狐阿尔法S两款智能汽车引起市场广泛关注,智能驾驶时 代加 速到来。一方面,百度、小米、滴滴等科技&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入造车角逐,智能理念跨界生长。另一方面,传统车企电动化加速,搭载智能驾驶。直观来 说,智能驾驶就是要类比人类驾驶,使用技术和设备达到辅助乃至替代驾驶的 功能。用传感器如摄像头、雷达等感知驾驶环境,用算法芯片实现驾驶决策,用控制执行系统控制汽车行驶,最终将驾驶者彻底从驾驶中解放出来。根据中 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19年中国智能驾驶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226亿元,预计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每年30%以上的增速扩张。感知设备:

2、单车智能基础智能驾驶最主要的三个技术环节是环境感知、中央决策和底层控制。感知层对 车内信息和环境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发挥直接作用,这其中主要包括视觉系统(车 载摄像头)、雷达系统(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高精度 地图等。决策层将感知信息进行融合并判断,控制执行层面负责接受决策后完 成驾驶操 作。2020年中国政策定调大力发展新基建,在此背景下车路协同的 智能驾驶路线将建立在单车智能基础之上。激光雷达:智能汽车之眼从自动驾驶分级出发,激光雷达有望成为L4/L5级别无人驾驶技术的核心传 感 器,目前国内外众多无人驾驶科技公司多采用激光雷达输出的点云数据作为 主要 决策依据。在ADAS领域

3、,激光雷达对车规化的批量生产能力、可靠性有 较高的要求,对成本也较为敏感。受无人驾驶车队规模扩张、激光雷达在高级辅助驾驶中渗透率增加、服务型机器人及智能交通建设等领域需求的推动,预 计激光雷达市场将呈现高速发展态势,根据沙利文预测2025年全球市场规 模有望达到135.4亿美元。国内市场方面沙利文预计2025年中国激光雷达 市场规模将达到43.1亿美元,2019-2025年复合增速63.1%,其中车载领 域是主要组成部分。技术路线:激光雷达方案具备优越性当前车辆自动驾驶技术感知层的解决方案可以分为“纯视觉方案”与“激光雷 达 方案”。“纯视觉方案”是由摄像头主导、配合毫米波雷达等低成本元件组

4、成的解 决方案,“激光雷达方案”由激光雷达主导,配合摄像头、毫米波雷达 等元件组成的解决方案。激光雷达兼具测距远、角度分辨率优、受环境光照影 响小的特点,且无需深度学习算法,可直接获得物体的距离和方位信息等优点。按照技术框架,激光雷达可以分为整体旋转的机械式、收发模块静止的半固态 式以及固态式激光雷达。2021年开始多家车企推出搭载激光雷达的新车型,并公布量产计划,激光雷达行业迎来发展机遇。1、智能驾驶:打开感知设备发展空间近日小鹏P5与极狐阿尔法S两款智能汽车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车企推出 的新款车型智能化加大;此外,百度、小米、滴滴等科技企业纷纷加入造车角 逐,智能驾驶时代加速到来。小鹏P5

5、采用XPIL0T3.5自动驾驶辅助系统,配备32个感知传感器,融 合视觉、雷达、高精度定位单元进行环境感知,实现360双重感知融合。ARCF0X极狐阿 尔法S华为HI版将采用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搭载鸿 蒙0S智能座舱空间,实现 智能高阶的自动驾驶系统。两者均选择搭载激光雷 达作为感知设备,这也正是两款 车型引人瞩目的一个重要原因。1.1、智能驾驶:加速到来1.1.E 智能驾驶:持续革新 直观来说,智能驾驶就是要类比人类驾驶,使用技术和设备达到辅助乃至替代驾驶的功能。用传感器如摄像头、雷达等感知驾驶环境;用算法芯片实现驾 驶决策,逐步让人工智能替代驾驶员的决策功能;用控制执行系统控制汽车行 驶

6、,最终将驾 驶者的双眼、双手、双脚、头脑彻底从驾驶中解放出来。智能汽车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 系统,它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 制等技术。初级的智能汽车主要采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这是一系列 驾驶辅助系统的集合,以提升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为目的。无人驾驶汽车同 样属于智能汽车的范畴,可以通过智能传感系统感知路况,依靠计算机系统进 行自主规划决策,并完成预定行驶目标。目前中国在官方政策中常采用“智能网联汽车”这一概念,将其定义为搭载 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 现车与X(

7、人、车、路、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 能决策、协 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 可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由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简称SAE)划分的智能驾驶分级标准被广泛采用,该标准将智能驾驶分为L0-L5六个级别,系统智能化程度随着数值增大 而增加。L0-L2属于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对应我们常说的ADAS,其 中L0代表无自动化;L3-L5对应自动驾驶系统。目前我们已经很难看到L0级别的汽车,常见的汽车大多属于L1级别,即 辅助 驾驶级,L2级和L1级之间一个显著的区别在于是否能够同时实现汽 车控制转向及加速/减速;L2级至L3级之间

8、的实现难点是传感器感知技术 和法规限制;而更高级 别的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将受到算法及计算平 台稳定性、经济成本、高精度地图、乘客心理接纳程度等多方面的考验。2020年3月中国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报批公示,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自此符合中国自动驾驶领域的安全等级 标准正式建立。中国 标准在参考了 SAE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调整:将0级设定为应急辅助,与无驾 驶自动化进行区分;中国版0级-2级 的目标和事件探测与响应由驾驶员及系统共同完成,不同于SAE标准的由驾驶 员完成;此外,3级标准中增加了对驾驶员接管能力监测和风险减缓策略的要 求。1.1.2、感知设备:智能基

9、础智能驾驶最主要的三个技术环节是环境感知、中央决策和底层控制。感知层 对车内信息和环境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主要包括视觉系统(车载摄像头)、雷达(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高精度地图等;决策层将感知 信息进行融合并判断,决策行驶路线,这部分建立在足够智能的算法和能够执 行该算法的计算平台之上;而控制执行层面负责接受决策后完成驾驶操作,包 括方向盘转角、刹车等操 作。感知融合和算法规划是智能驾驶的灵魂,决定了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感知融合分为前融合和后融合,前融合指将摄像头、雷达等非同构数据进行融合后传 输给决策层,后融合是指将探测感知结果交给决策层后进行综合分析。决策层 通过算法进行决策和

10、路径规划。底层控制部分主要指执行器,涉及更多的还是 传统的汽车技术。1.1.3、市场空间:高速增长智能驾驶市场前景广阔。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19年中国智能驾驶行 业市场规模达到1226亿元,预计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每年30%以上的增速 扩张。1.1.4、国家政策:鼓励发展 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中国对智能驾驶的总体规划始于2014年10月,相 比于 先行一步的美、日、欧,中国智能驾驶产业正处于追赶期,中国政府积极 出台多项政策,积极支持产业健康发展。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到2020年要掌握智能辅助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初步建立 智能网联汽车自主 研发体系及生产

11、配套体系;到2025年要掌握自动驾驶总 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建 立较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 体系及产业群,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3月,中国汽车工业 协会发布“十三五”汽车工业发展规划意 见,提出“积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2016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路线图发布,以引导汽车制造商的研发以 及支持未来政策制定。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 体 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17),提出到2025年系统形成能够支 撑高级别自 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网联 化”融合发展,以及技术和产品的全面

12、推广普及。2018年,工信部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 点任务揭榜工作方案指出,到2020年,突破自动驾驶 智能芯片、车辆智能算法、自动驾驶、车载通信等关键技术,实现智能网联汽车 达到有条件自动驾驶等级水平。多个发达国家或地区如欧盟、日韩均已提出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目 标。欧盟计划2030年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的普及应用,日本计划2025年 私家车和卡车运输实现高速公路L4级自动驾驶,韩国预计2030年L3、L4级别车辆在新车市场占比达到约50%o随着众多车企、互联网企业加快布局自动驾驶领域,L2级智能汽车渗透率有 望 实现快速提升。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苗好副主任在2021中国电动汽车百 人会云

13、论坛上表示,2020年中国L2级智能网联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达到 了 15%o 2020年智能 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对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 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预计2025年PA、CA级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 量超过50%,C-V2X终端新车装配 率达50%,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 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2030年PA、CA级占比70%,HA级占比超 过20%,C-V2X终端新车装配基本普及。1.2、自动驾驶:机遇与挑战并存1.2.1、车路协同:构建未来蓝图目前国际上智能驾驶主要有两种发展方向,分别为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前 者 将技术核心放在提升车辆本身的智能化上,以实现车辆的自我

14、感知、自主决 策、自 主控制。这样的路线专注于车辆本身,与其他技术的跨界融合相对较少,但较难以 实现超视距的感知。后者车路协同目前多被国内所认可,即把车辆当 作系统的一部分,和道路智能化、远程云端、通讯网络结合起来,构成复杂的 网络体系,但该路线的技术复杂性仍不可忽视。L4-L5级别自动驾驶的最理想模式是实现“车端-路端-云端”的 高度协同,但 是车端智能和路端智能的发展不完全是同步的关系,自动驾驶路线的选择面临 感知能力、决策能力等不同能力在车侧和路侧分配的问题。我们以激光雷达为例进行说明,作为新一代的传感器,其在探测障碍物的精 度和距离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但是存在着价格昂贵的缺点,对应用推

15、广或有 一定的阻碍。随着新基建的定调,车路协同、智慧交通领域逐渐进入发展快车 道,将激光雷达引入车路协同系统,在路侧安装激光雷达的构想也层出不穷。根据浅析路侧激光雷达部署,在城市道路部署激光雷达,可以实时精准识别行 人、非机动车、机动车的行为状态,对物体和环境进行实时4D重建,经过特 征提取后将有异常移动轨 迹的物体纳入V2X系统中,为行人及车辆提供实施 通行及交通安全信息。路侧和运营车辆上激光雷达的布设,可以迅速提高V2X网络的信息获取能 力,增强V2X后台数据综合分析测算能力,为基于V2X的自动驾驶应用打下 良好的基础。从技术和成本在车侧和路侧的分配角度出发,未来自动驾驶的发展演化出三条

16、技术路线。分别是以激光雷达和高精地图为代表的“谷歌派”单车 智能路线,以视觉感知和影子模式为代表的“特斯拉派”单车智能路线,以及在网 联化方 面率先发力与突破的车路协同路线。2020年中国政策定调大力发展新基建,将推动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的高速发展。随着5G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逐 渐成熟以及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大,在此背景 下,车路协同的智能驾驶路线或许更符合中国的发展需要。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到2025年,智能交通系统和智慧城市相关设施 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车用无线通信网络(LTE-VX2等)实现区域覆盖,新一 代车用 无线通信网络(

17、5G-V2X)在部分城市、高速公路逐步开展应用,高精度 时空基准服 务网络实现全覆盖,这为中国发展车路协同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中国在自动驾驶领域主要采用车路协同的技术路线,路侧智能 的发展有望大幅 提速,未来的汽车产业价值链或将被重新分配。在未来中国的汽车产业链价值分 配格局中,将存在更多的行业参与者,基础设施设备提供商、通信运 营商和解 决方案提供商也将是不可小觑的力量。1.2.2、自动驾驶:重构出行前景自动驾驶的实现将带来充足的经济和客户价值。自动驾驶可以通过制作预见性碰撞事故地图、监控驾驶员的操作安全性等方式提高驾驶安全性,降低事故发生率。高级别的智能驾驶可以让司机得以释放,为司机节约

18、大量的时间,也 为不会驾驶的 人提供了轻松出行的可能。从经济性角度来说,与租赁或购买汽 车相比,新的出行模式可以降低每公里的成本,提升交通运输的经济性。根据关于智能驾驶的几点判断和认识,智能驾驶与电动车在技术层面存在着天 然的关联性,两者互相促进、互相支持。电动车的根本在电池和电池控制,电控 是算法驱动的行业,车内的电信号可以直接被系统收集,智能驾驶基于“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解决电动车的充电、节能等核心问题。智能电动车的智能交互系统实际上是将车身机械语言和车联网电子信息语言统一起来,实现车与人、车与云的互联。此外,相比于传统的汽油车,新型电动汽车零部件的数量较少,从机械工程的角度来看,这可以降

19、低电动汽车的制造难度。随着电动车技术的成熟以及软 件技术 的发展,未来软件服务或将成为无人驾驶中竞争的核心要素;机械零件 少的另外一个优点是更容易实现定制化生产,可以快速生产满足不同需求的车 辆。无人驾驶与电动汽车、出行服务等技术有机结合,将带来全新的时代变革,对 中国交通结构、出行服务等方面产生相当程度的改变,用于出行服务的自动 驾驶占 比将大幅提高。麦肯锡预计,2030年乘用车市场自动驾驶将占总旅客 公里数(PKMT)的13%,其中出行服务提供商部署的自动驾驶车辆将占PKMT 的11%,预计2040年这两个数字将大幅增长,分别达到66%、55%O2、激光雷达:助力智慧出行,探索无人驾驶2.

20、1、激光雷达:机器之眼激光雷达被广泛用于无人驾驶汽车和机器人领域,被誉为广义机器人的“眼 睛”,是一种通过发射激光来测量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精确距离的主动测量装置。广义机器人包括具有无人驾驶功能的汽车等,激光雷达通过激光器和探测器组成的收发阵列,结合光束扫描,对广义机器人所处环境进行实时感知,获取 周围物 体的精确距离及轮廓信息,以实现避障功能;同时,结合预先采集的高 精地图,广 义机器人在环境中通过激光雷达的定位精度可达厘米量级,以实现 自主导航。在无人驾驶领域,激光雷达是L4/L5级别无人驾驶技术的核心传感器,国内 外 众多无人驾驶科技公司均采用激光雷达输出的点云数据作为主要决策依据。在ADA

21、S领域,其所应用的激光雷达对车规化的批量生产能力、可靠性有较高的 要求,对成本也较为敏感。2.1.1、激光雷达近年来高速发展激光雷达经历多个发展阶段,2016年后行业进入高速发展。2016-2018年国内 激 光雷达厂商纷纷入局,激光雷达主要应用于无人驾驶、高级辅助驾驶、机器 人等领 域。2019年至今激光雷达市场更是发展迅速,Velodyne、Luminar.Aeva、Innoviz等海外激光雷达公司陆续完成上市,2021年蔚来、小鹏、北汽 极狐等发布搭载激光雷达方案的智能汽车,激光雷达行业迎来新发展机遇。2.1.2、激光雷达产业链完善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激光雷达,其上游包括激光器和探测器、F

22、PGA芯片、模 拟芯片供应商,以及光学部件生产和加工商,下游产业链按照应用领域主要分 为无人驾驶、高级辅助驾驶、服务机器人和车联网行业。产业链上游:(1)激光器与探测器:其性能、成本、可靠性与激光雷达产品的性能、成 本、可靠性密切相关。中国激光器与探测器供应商在产品性能上接近国外供应商水平,同时在产品的定制化上有较大的灵活性,价格也有一定优势。(2)FPGA芯片:通常作为激光雷达的主控芯片,国外供应商的产品性能相 比 国内供应商大幅领先,但国内产品的逻辑资源规模和高速接口性能也能够满 足激光雷达的需求。(3)模拟芯片:用于搭建激光雷达系统中发光控制、光电信号转换,以及电 信 号实时处理等关键子

23、系统。国内供应商相比国外起步较晚,从产品丰富程度 到技术水平还普遍存在着一定差距,尤其车规类产品差距会更大。(4)光学部件:主要由激光雷达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后选择行业内的加工公 司完成生产和加工工序。目前国内光学部件供应链的技术水平已经完全达到或 超越国外供应链的水准,且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已经可以完全替代国外供应链 和满足产品加工的需求。产业链下游应用领域较为广泛:(1)无人驾驶行业:从车队规模、技术水平以及落地速度来看,海外相比国 内仍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2)高级辅助驾驶行业:通常需要激光雷达公司与车厂或Tierl公司达成长 期 合作,一般项目的周期较长。(3)服务机器人行业:国内快递和即

24、时配送行业相比国外市场容量大,服务 机 器人国内技术发展水平与国外相当,从机器人种类的丰富度和落地场景的多 样性而言,国内企业更具优势。(4)车联网行业:得益于“新基建”等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国内车联网领域 发展较国外更加迅速。2.1.3、激光雷达市场空间广阔(1)全球激光雷达市场高速发展激光雷达是无人驾驶技术实现的关键,根据沙利文的统计及预测,受无人驾驶 车队规模扩张、激光雷达在高级辅助驾驶中渗透率增加、服务型机器人及智 能交通建设等领域需求的推动,预计激光雷达市场将呈现高速发展态势,2025年全球市场 规模135.4 亿美元,预计20192025 年复合增 速 64.5%o 从全球激光雷达

25、市场构成上来看,2019年车联网是激光雷达的主要应用市场,占比约 60%o沙利文预计到 2025 年,Robotaxi/RobotruckADAS、车 联网近乎三分激光雷达市场,占比分别为26%、34%、35%0主要原因在于Robotaxi/Robotruck市场不断扩张,激光驾驶不断应用于ADAS领域以及 智能交通需求攀升。从无人驾驶市场来看:根据 ReportLinker研究估计,2025 年全球包括运送乘客和货物在内的L4/L5级无人驾驶车辆数目将达到53.5万辆。随着无人驾驶商业模式 的逐步确立,全球激光雷达市场也将高速增长,据沙利文测算,2025年该领 域激光雷达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5

26、亿美元,2019-202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达 80.9%o从高级辅助驾驶市场来看:随着激光雷达成本下探至数百美元区间且达到车规级要求,未来越来越多高级辅助驾驶量产项目将实现SOPo 2025年全球乘用车新车市场L3级自动 驾驶的渗透率将达约6%,每年近600万辆新车将搭载激光雷达。激光雷达 在高级辅助驾驶领域的市场规模将在未来5年里保持高速增长,据沙利文预 计,2025年激光雷达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6.1亿美元,2019年 至 2025 年复合增长率达 83.7%o(2)中国激光雷达市场高速发展下游发展带动激光雷达市场不断扩张。至2025年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 达到43.1亿美元,201

27、9-2025年复合增速63.1%,其中车载领域是主要 组成部分。乘用车销量:为了剔除2020年疫情因素影响,我们根据2013-2019年乘用 车销 量复合增速的预测2021-2030年中国乘用车销量。L2/L3以及L4级汽车销量数据采用渗透率与乘用车的乘积计算。单颗激光雷达价格:2020年混合固态激光雷达价格800美元,2023年混 合固态激光雷达价格400美元,L4导入阶段,固态激光雷达价格降 至100美元。根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与Livox数据,我们预 测2027年固态 激光雷达价格100美元,且上述降本过程非线性。渗透率:2020年中国L2级智能网联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达到了 15

28、%,此外根 据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对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提出 的明确目 标,预计2025年PA、CA级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超 过 50%,C-V2X终 端新车装配率达 50%;2030 年 PA、CA级占比70%,HA 级占比超过20%o因此我们以上述时间的渗透率为节点,假设智能驾驶的普及 速度较为平滑。配置激光雷达数量:根据我们统计的现有厂商使用的激光雷达比例及数量,我们预计至2030年全部L2/L3级汽车使用激光雷达,L4级汽车100%使用激光雷达。市场规模:我们预计2025年中国ADAS、无人驾驶领域激光雷达市场规 模216亿元。2.2、技术路线:半固态成为

29、现实之选2.2.1、激光雷达方案具备优越性当前,对于车辆自动驾驶技术感知层的解决方案主要可以分为“纯视觉方 案”与“激光雷达方案”。“纯视觉方案”方案指的是由摄像头主导、配合毫 米波雷达等低成本元件组成的解决方案,“激光雷达方案”由激光雷达主导,配合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元件组成的解决方案。我们对比不同的解决方案:(1)车载超声波雷达成本低,但有效探测距离通常小于5m,无法对中远距 离物体进行测量。(2)毫米波雷达具有同时测距和测速的功能,有效探测距离可达200%然 而 单颗车载毫米波雷达的角度分辨能力通常较弱,如Continental(大陆)77GHz高配版毫米波雷达ARS408-21在长距模

30、式最优水平角分辨率为1.6,无法辨识物体的细节,且毫米波雷达对金属的探测灵敏度远高于非 金属材料,导致其在人、车混杂的场景下对行人的探测效果不佳。(3)摄像头具有优异的角度分辨率,然而其受光照影响大,黑夜和强光下的 探 测效果不佳,此外摄像头对物体及其距离的识别依赖深度学习算法,无法做 到完全准确。(4)激光雷达兼具测距远、角度分辨率优、受环境光照影响小的特点,且无 需深度学习算法,可直接获得物体的距离和方位信息。这些相较于其他传感器 的优势,可显著提升自动驾驶系统的可靠性,因而被大多数整车厂、Tierl认 为是L3级及以 上自动驾驶(功能开启时责任方为汽车系统)必备的传感器。以特斯拉为例,特

31、斯拉的Autopilot系统中内置了 一个深度神经网络,通过海 量车主的驾驶数据,进行神经网络训练,从而不断覆盖更多工况与场景,达到 视觉算 法无限接近于人类判断的目的,其核心是依靠纯视觉方案+软件算法。随 着技术发展,视觉计算的底层算法将会趋于强大,误识情况有望减少。另一方面蔚来ET7、小鹏P5、北汽旗下的极狐HB T,均宣布搭载激光雷达,此 前该种方案主要受限于成本,但随目前车企陆续宣布使用激光雷达量产,成 本受限 问题或可解决。目前来看,无论是毫米波雷达还是计算机视觉方案,短 期内很难替 代激光雷达,所以除以特斯拉为代表的少数企业之外,多数自动驾 驶研发和测试厂商,都使用激光雷达作为主要

32、传感器,激光雷达与毫米波雷达 和摄像头共同建立系统,实现路况判断和车辆定位。2.2.2、半固态激光雷达是现实之选 激光雷达可按测距方法和技术框架进行分类。按照测距方法,激光雷达可以划 分为飞行时间(ToF)测距法、基于相干探测的FMCW测距法、以及三角测 距法等,其中ToF与FMCW能够实现室外阳光下较远的测程(100250 m),是车载激光雷达 的优选方案。ToF是目前市场车载中长距激光雷达的主流方案,未来随着FMCW激 光雷达整机和上游产业链的成熟,ToF和FMCW激光雷达将 在市场上并存。按照技术框架,激光雷达可以分为整体旋转的机械式、收发模块静止的半固 态式以及固态式激光雷达。其中,半

33、固态式激光雷达可分为转镜式和MEMS式,固态 式激光雷达可分为相控阵0PA、电子扫描和Flash等。在半固态式产品方面有 Luminar、Innoviz、Aeva、Innovusion、华为、法雷 奥、大疆等企业布局,在固态产品方面代表厂商有Ibeo、Ouster Quanergyo半固态激光雷达是当前主流。从技术选择路径和目标市场来看,Luminar、Aeva、Innoviz、Ibeo主要面向无 人驾驶和量产乘用车ADAS市场,开发相应的半固态激光雷达,其技术特点各 有不同,Luminar选用1550nm光源和探测器而非市场主流的905nni光源和 探测器,Aeva选 择FMCW而非市场主流

34、的飞行时间法,Innoviz通过采 用MEMS二维微振镜来实现 激光扫描和接收,通过减少激光器和探测器数量来 降低成本,Ibeo则选用VCSEL和SPAD面阵的纯固态激光雷达方案。2.3、2021 年迎来集中量产上车在2020年底、2021年初,多家车企推出搭载激光雷达的新车型,并公布量 产计 划,激光雷达行业迎来发展机遇。B MW在2021年推出具有L3级自 动驾驶功能的 B MWVisioniNEXT;Mercedes-B enz首款 L3 级自动驾驶系统 于2021年在新款S级车型上推出;Volvo预计在2022年推出配备激光 雷达的自动驾驶量产车型,实现没有人工干预情况下的高速行驶;本

35、田计划 于2021年在其Legend车型上提供L3级自 动驾驶系统。2021年4月15日,小鹏汽车召开新车亮相发布会,小鹏P5正式亮相,以“全 球首款量产激光雷达智能汽车”为宣传标语,小鹏P5采 用XPIL0T3.5自动驾驶辅 助系统,配备了双激光雷达,覆盖前方横向150 视野,最远探测距离达150%测距精度达到厘米级,角度分辨率达0.16,空间分辨率更高。该款车型采用32个感知传感器,融合视觉、雷达、高精 度定位单元进行环境感知,实现3600双重感知融合。2021年4月17日,华为与北汽极狐合作的车型阿尔法SHI版发布,其 最大亮点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在硬件方案上,阿尔法SHI搭载了 3颗激 光雷达、9个ADAS摄像头、6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4个环 视摄像头,芯片的算力达到352万亿次每秒。据北汽极狐宣传,该车能够实现 城市导航智能驾驶。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报告/总结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