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膜内在蛋白(intrinstic protein):又称穿膜蛋白,是两亲分子,由疏水性氨基酸残基构成的穿膜区、亲水的胞外区和由极性氨基酸残基构成的胞质区构成。膜外在蛋白(extrinsic protein):又称周边蛋白,是一类与细胞膜结合比较松散的不插入脂双层的蛋白质,分布在质膜的胞质侧或胞外侧,以非共价键或通过螺旋的疏水面与脂双层结合。脂锚定蛋白(lipid anchored protein):这类膜蛋白可位于膜的两侧,很像周边蛋白,但与其不同的是脂锚定蛋白以共价键与脂双层内的脂分子结合。2. 细胞外被(cell coat):与质膜相连接的的糖类物质,即质膜中的糖蛋白和糖脂向外表面
2、延伸出的寡糖链部分。对细胞膜起保护作用及参与细胞识别。3. 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膜中脂双层构成膜的连贯主体,它具有晶体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膜中蛋白质分子以不同形式与脂双分子层结合,有的嵌在脂双层分子中,有的附着在脂双层表面。它是一种动态的、不对称的具有流动性结构,其组分可以运动,还能聚集以便参与各种瞬时的或非永久性的相互作用。4. 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小分子物质穿膜运输的最简单的的方式。小分子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质膜,顺浓度梯度,不需要穿膜运输蛋白协助,不耗能。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3、一些非脂溶性的物质,不能以简单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但它们可在载体蛋白的介导下,不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顺浓度梯度转运。主动运输(active diffusion):载体蛋白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耗能运输。可分为ATP驱动泵和协同运输两种主要类型。5. 离子通道扩散(ion channel diffusion):通道蛋白在膜上形成亲水性的穿膜孔道,快速并有选择的让某些离子通过而扩散到质膜的另一侧,顺浓度梯度转运。6. 胞吞作用(endocytosis):质膜内陷,包围细胞外物质形成胞吞泡,脱离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转运过程。可分为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和受体介导的胞吞三种类型。胞吐作用(exocytosi
4、s):细胞内合成的物质通过膜泡转运至细胞膜,与质膜融合后将物质排出细胞外的过程。分为连续性分泌和收条分泌。7. 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与特定的溶质结合,改变构象使溶脂穿越细胞膜。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形成一种水溶性通道,贯穿脂双层,当通道开放时(一般是无机离子)可经过通道穿越细胞膜。8. 信号肽(signal peptide):普遍存在于所有分泌蛋白肽链的氨基酸,是一段有不同数目、不同种类的氨基酸组成的输水氨基酸序列,是指导蛋白多肽链在糙面内质网上合成与穿膜转移的决定因素。信号识别颗粒(SRP):由6个多肽亚单位和1个沉降值为7S的小分子RNA构成的
5、复合体。其一端与被翻译后的信号肽结合,另一端则结合于核糖体上,形成SRP-核糖体复合结构,使翻译暂时终止,并识别、结合内质网膜上的SRP-R。转运体(translocon):糙面内质网膜上的一种亲水的蛋白通道,是新生分泌蛋白质多肽链合成时进入内质网腔的通道。9. 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是一类能识别肽链的非天然结构、并能促进各功能域和整体蛋白质的正确折叠的酶或蛋白分子,它能介导其他蛋白质正确装配成有功能活性的空间结构,而本身并不参与最终装配产物的组成。10. 囊泡转运(vesicular transport):囊泡以出芽的方式,从一种细胞器膜产生、脱离后又定向地与另
6、一种细胞器膜相互融合的过程。11. 线粒体DNA(mtDNA):通常是裸露的,不与组蛋白结合,存在于线粒体的基质内或依附于线粒体内膜,主要编码线粒体的tRNA、mRNA及一些线粒体蛋白质。12. 过氧化物酶体蛋白分选信号序列(PTS):过氧化物酶体基质蛋白合成于胞质中游离的核糖体上,然后在其肽链某一端特定的PTS引导下进入到过氧化物酶体中。基质导入序列(MTS):输入到线粒体的蛋白质都在其N-端具有一段MTS,包含了所有介导在细胞质中合成的前体蛋白输入到线粒体基质的信号。线粒体外模和内膜上的受体能识别并结合各种不同的但相关的MTS。13. 微管组织中心(MTOC):微管聚合从特异性的核心形成位
7、点开始,这些核心形成位点主要是中心体和纤毛的基体,称为微管组织中心。微管组织中心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大多数细胞质微管装配过程中的成核,微管从微管组织中心开始生长,这是细胞质微管装配的一个特质,即细胞质微管的装配受统一的功能位点控制。14. 微管马达蛋白(motor protein):微管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任务主要是由微管马达蛋白来完成,马达蛋白是介导细胞内物质沿细胞骨架运输的蛋白。可归属于三大家族:动力蛋白家族、驱动蛋白家族和肌球蛋白家族。15. 收缩环(contractile ring):有丝分裂的细胞质膜下皮层由微丝与肌球蛋白-形成的腰带状束,称为收缩环。收缩环产生的动力将质膜向内拉,细胞的
8、腰部紧缩最终一分为二完成胞质的分裂过程,把两个细胞分隔开。16. 核孔复合体(NPC):有多种蛋白质以特定方式排列形成的复合结构,作为被动扩散的亲水通道,控制着核-质的物质交换。17. 核定位序列(NLS):亲核蛋白特有的氨基酸序列,起定位作用保证蛋白质通过核孔复合体向核内输入。具有NLS的蛋白质才能进入核内。NLS可以位于亲核蛋白的任何位置,并且在指导亲核蛋白完成核输入以后不被切除。18. 染色质(chromatin):间期细胞核中由DNA和组蛋白构成的能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染色体(chromosome):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折叠而缩短变粗,最终凝集形成条状的染色
9、体,以保证遗传物质DNA能够被准确的分配到两个子代细胞中。19. 组蛋白(histone):真核细胞染色质的基本结构蛋白质,带正电荷的碱性蛋白质,分为核小体组蛋白和连接组蛋白。组蛋白在胞质中合成后转移到核内与DNA结合,形成核小体。组蛋白带正电与DNA结合可抑制DNA的复制与RNA转录。非组蛋白(non-histone):细胞核中除组蛋白以外所有蛋白质的总称,带负电荷的酸性蛋白质。非组蛋白作用于一段特异DNA序列上,能特异地解除组蛋白对DNA的抑制作用,以调控有关基因的转录,非组蛋白还能帮助DNA分子进一步盘曲折叠形成染色质高级结构。20. 常染色质(euchromatin):间期核中处于伸展
10、状态,螺旋化程度低,具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纤维。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间期核中,螺旋化程度高,处于凝缩状态,转录不活跃或者无转录活性的染色质纤维,一般位于核的边缘或围绕在核仁周围。分为组成性异染色质和兼性异染色质。21. 核小体(nucleosome):组成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每个核小体包括有200个左右bp的DNA、8个组蛋白分子组成的八聚体及一分子组蛋白H1。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盘状核心结构。DNA片段缠绕组蛋白八聚体,形成核小体的核心颗粒。H1组蛋白锁住核小体DNA的进出端,起稳定核小体作用。22. 着丝粒(centromere):位于主溢痕内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
11、连处的中心部位。该结构由高度重复DNA序列的异染色质组成,并将染色单体分为两个臂。动粒(kinetochore):由多种蛋白质组成的存在于着丝粒两侧的圆盘状结构,是细胞分裂时纺锤丝微管附着的部位。在细胞分裂后期,微管牵引着两条染色单体向细胞两极移动,动粒起着核心作用,控制微管的装配和染色体的移动。端粒(telomere):在染色体两臂的末端由高度重复DNA序列构成的结构。其功能:提供了复制线性DNA末端的模板,保证染色体末端的完全复制;在染色体两端形成保护性的帽结构,保持染色体的结构完整;在细胞的寿命、衰老和死亡以及肿瘤的发生和治疗中起作用。23. 复制子(replicon):DNA分子上含有
12、复制起点的复制单位称为复制子。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DNA复制从复制起点开始,双向进行,在起点的两侧形成一个复制叉。在进行DNA复制时,多个复制子可同时从起始点进行双向复制,一个复制起点的两个复制叉向两侧推进,最终将与另一个复制起点的复制叉相连。24. 核仁组织者(nuclear organizer):rDNA是从染色体上伸展出的DNA袢环,袢环上的rRNA基因成串排列,通过转录产生rRNA,组织形成核仁。核仁组织区(NOR):含有rRNA基因的10条间期染色质以袢环形式伸入核仁内,它们共同形成的区域为NOR。核仁组织染色体(nuclear organizing chro
13、mosome):含有核仁组织区的染色体。25. 基因(gene):细胞内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是负载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原核细胞中,一个基因就是DNA分子的一个片段;真核细胞中,一个基因可以是DNA分子的一个片段或是若干个片段的组合。基因能编码生物活性物质,其产物为各种RNA和蛋白质。基因组(genome):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的单倍体遗传物质,是所有染色体上全部基因和基因间的DNA的总和,它含有一个生物体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全部遗传信息。26. 外显子(exon):基因内部能够被转录,并能指导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编码序列。内含子(intron):基因内部能够被转录,但不能指导蛋白
14、质生物合成的非编码序列。真核细胞初级转录产物中的内含子常以GU开始,以AG结束。27. 启动子(promoter):位于基因的上游,决定细胞基因转录的起始,能被RNA聚合酶所识别并结合的特异性DNA序列。包括核心启动子(TATA盒,RNA聚合酶和其他蛋白质的结合位点,准确定位起始位点)和上游启动子元件(CAAT盒和GC盒,控制转录的起始频率,基本不参与起始位点的确定)终止子(terminator):存在于基因末端具有转录终止功能的特定序列。转录后形成发夹结构,使RNA聚合酶从模板上脱离,终止转录。增强子(enhancer):一种能增强真核细胞某些启动子功能的调节序列,不具有启动子的功能,但能增
15、强启动子的活性。沉默子(silencer):基因表达的负性调控元件。当特异性蛋白与其结合时,对基因转录起阻遏作用。28. 密码子(codon):mRNA链上从5端到3端每3个相邻的核苷酸可以决定一个特定的氨基酸,这种核苷酸三联体被称为密码子。反密码子(anticodon):存在于tRNA中的三联核苷酸,在蛋白质合成中能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29. 操纵子(operon):是原核细胞基因表达调控单位,由启动子、操纵子基因及其所控制的一组功能上相关的结构基因所组成,操纵基因受调节基因产物的控制。30. 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基因表达调节蛋白,通过
16、与DNA特异性结合或与其他基因表达调节蛋白的相互作用调控基因转录。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能被基因表达调节蛋白识别,对基因表达有调节活性的DNA序列,其活性只影响与其自身同处在同一个DNA分子上的基因。31. 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细胞表面与其他细胞活细胞外基质结合的特化区,是维系细胞间的相对稳定的特化连接结构,也是相邻细胞之间协同作用的重要组织形式。分为封闭连接、锚定连接和通讯连接。细胞黏附(cell adhesion):在细胞识别的基础上,同类细胞发生聚集形成细胞团或形成组织的过程。32. 黏着带(adhesion belt):位于上皮细胞紧
17、密连接的下方,是相邻细胞之间形成的连续的带状结构,属于黏着连接。参与形成黏着带的穿膜黏着蛋白是钙黏着蛋白。钙黏着蛋白在质膜中形成同源二聚体,相邻细胞内的钙黏着蛋白胞外结构形成胞间横桥相连,其胞内区域通过锚定蛋白与肌动蛋白丝相连,从而时报内的微丝束通过细胞内锚定蛋白和穿膜黏着蛋白连成广泛的穿膜网,把相邻细胞联合在一起。黏着带在维持细胞形态和组织器官完整性方面有重要作用。黏着斑(focal adhesion):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部,是细胞通过局部粘附与细胞外基质之间形成的黏着连接。参与黏着斑连接的穿膜黏着蛋白是整联蛋白,其胞外区与细胞外基质成分(纤连蛋白与胶原)相连,胞内部分通过锚定蛋白与肌动蛋白丝
18、相连,从而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着。常见于肌细胞与肌腱形成的连接中。33. 桥粒(desmosome):位于上皮细胞黏着带的下方,是相邻细胞间的一种斑点状的锚定连接结构质膜的胞质侧各有一致密的胞质斑(桥粒斑),是多种胞内锚定蛋白构成的复合物,是中间纤维附着的部位、桥粒质膜处的穿膜黏着蛋白属钙黏着蛋白家族。其胞内部分与桥粒斑相连,胞外部分与相邻细胞的穿膜黏着蛋白相连。桥粒是一种坚韧牢固的细胞连接结构,对维持上皮细胞结构非常重要。半桥粒(hemidesmosome):是上皮细胞基底面与基膜之间的连接结构,形态上与桥粒类似,但功能与化学组成不同。其胞质斑由一种称为网蛋白的锚定蛋白构成,与中间纤维相
19、连。半桥粒部位的穿膜黏着蛋白是整联蛋白和穿膜蛋白BP180,通过层粘连蛋白(锚定纤维)与基膜相连,从而将细胞与基膜牢固地铆在一起。防止机械力造成的上皮与其下方的组织剥离。34. 连接子(connexon):间隙连接的基本结构单位,由6个相同或相似的穿膜连接蛋白连接子蛋白(Cx)环绕而成,中央形成一个亲水通道。相邻质膜上的两个连接子相对接而连在一起,通过中央通道使相邻细胞质连通。35. 基膜(basal lamina):细胞外基质特化而成的一种柔软、坚韧的网膜结构,含有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巢蛋白及渗滤素,对上皮组织其结构支撑作用,连接上皮组织与结缔组织,细胞运动选择性通透屏障,是机体抵抗肿瘤细胞
20、转移和侵袭的第一道防线。36. 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tion):有细胞分泌的、能够调节机体功能的化学信号分子,通过与细胞膜上或胞内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将信号转换后传给相应的胞内系统,使细胞对外界信号做出适当反应的过程。37. 受体(recepter):一类存在于胞膜或胞内的特殊蛋白质,能特异性识别并结合胞外信号分子,激活胞内一系列生化反应。配体(ligand):与受体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激素、神经递质、生长因子、某些药物和毒物等。38. 有丝分裂器(mitotic apparatus):在中期细胞中,由染色体、星体、中心粒及纺锤体所组成的结构被称为有丝分裂器。中期以后发生的
21、染色体分离、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及平均分配到子代细胞等活动中,有丝分裂器发挥了关键性作用。39. 中心体(centrosome):是与染色体分离相关的细胞器,每一中心体由一对中心粒及周围无定型基质所构成。无定型基质中包括微管蛋白、微管结合蛋白、马达蛋白等。中心体是细胞的微管组织中心之一,其周围放射状分布大量微管。分裂前期,中心体中的马达蛋白以微管为轨道,利用ATP水解提供的能量沿微管移动,牵引两个子中心体彼此分离,移向细胞两极。星体(aster):中心体与周围微管合称星体。纺锤体(spindle):是一种出现于前期末,对细胞分裂及染色体分离有重要作用的临时性细胞器,由星体微管、动粒微管和重叠微管纵
22、向排列构成,呈纺锤样外观。40. 细胞周期蛋白(cyclin):真核细胞中的一类蛋白,能随细胞周期进程周期性出现及消失,并能与细胞中其他蛋白结合,对细胞周期相关活动进行调控。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一类必须与细胞周期蛋白结合后才具有激酶活性的蛋白激酶,通过磷酸化多种与细胞周期相关的蛋白,Cdk可在细胞周期调控中起关键作用。41. 成熟促进因子(MPF):G2期晚期形成的cyclin B-Cdk 复合物在促进G2期向M期转换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该复合物被称为MPF。抑素(chalone):一种有细胞自身分泌的,能抑制细胞周期进程的糖蛋白,通常分布于其发挥作用的特异型组织中。42. 原癌
23、基因(proto-oncogene):一种显性基因,在正常情况下较少表达或表达较低,但却为细胞生长、增殖所需。原癌基因突变或过度表达,将导致细胞增殖发生异常,引起癌变。抑癌基因(anti-oncogene):为正常细胞所具有的、能抑制细胞恶性增殖的一类基因。这类基因编码的蛋白质通常能与转录因子结合或本身即为转录因子,可作为负调控因子,影响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合成以及DNA复制,进而调控细胞周期的进程。抑癌基因属于隐性基因,在正常二倍体细胞中,当其两个等位基因同时缺失或失活,将导致细胞增殖失控、发生癌变。43. 细胞分裂(cell division):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指一个亲代细胞形成
24、两个子代细胞的过程。细胞分化(cell differetiation):由单个受精卵产生的细胞,在形态结构、生化组成和功能等方面形成稳定差异的过程。44. 管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生物体各类细胞中都表达,为维持细胞存活和生长所必需的蛋白质编码的基因,如细胞骨架蛋白、染色质的组蛋白、核糖体蛋白以及参与能量代谢的糖酵解酶类的编码基因等。奢侈基因(luxury gene):又称组织特异性基因(tissue-specific gene),是特定类型细胞中为其执行特定功能的蛋白质编码的基因。45. 细胞分化主导基因(master control gene):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
25、个关键基因调节蛋白的表达能引发一整串下游基因的表达。具有这种正反馈作用的起始基因称为细胞分化主导基因。46. 同源异形框基因(homeobox gene):在不同物种中发现高度保守的共同的180bpDNA片段,被称为同源异形框,含有同源异形框的基因谓之为同同源异形框基因,如果蝇的HOM基因,动物和人类的Hox基因。HOM或Hox基因产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其功能是将胚胎细胞沿前-后轴分为不同区域,并决定各主要区域器官的形态建成。47. 胚胎诱导(embryonic induction):胚胎发育过程中,一部分细胞对邻近细胞产生影响并决定其分化方向的现象。胚胎诱导是通过诱导组织释放的各
26、种旁分泌因子实现的。48. 脂褐质(lipofuscin):一些长寿命的蛋白质和DNA、脂类共价缩合形成的巨交联物,次级溶酶体是形成脂褐质的场所,由于脂褐质结构致密,不能被彻底水解,又不能排出细胞,结果在细胞内沉积增多,阻碍细胞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传递,最终导致细胞衰老。49. 细胞凋亡(apoptosis):在特定信号诱导下,细胞内的死亡级联反应被触发所致的生理或病理性、主动性的死亡过程。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膜反折并包裹断裂的染色质片段或细胞器等,随后逐渐分离而形成众多的凋亡小体,并最终为邻近的吞噬细胞所吞噬破坏。细胞坏死(necrosis):在外来的致病因子作用下,细胞生命活动被强行终止所致
27、的病理性、被动性的死亡过程。细胞坏死时,细胞膜发生渗漏,细胞内容物释放到胞外,导致炎症反应。50. 失巢凋亡(anoikis):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和其他细胞脱离接触而诱发的细胞程序性死亡。51. 细胞自噬(autophagy):胞浆内大分子物质和细胞器在膜包囊泡中大量降解的生物过程。在自噬过程中,部分或整个细胞质、细胞器被包裹进双层膜的囊泡,形成自噬体。自噬体形成后很快变成单层膜,然后与溶酶体结合形成自噬溶酶体。在自噬溶酶体中,待降解的物质在多种酶的作用下分解成氨基酸和核苷酸等,进入三羧酸循环,产生小分子和能量,再被细胞所利用,实现细胞本身的代谢需要和细胞器的更新。52. 去分化(dediffe
28、rentiation):已分化细胞失去分化特性,重新进入未分化状态、转分化(transdifferentiation):将一种已分化细胞直接诱导为另一种已分化细胞。转决定(transdetermination):将一种前体细胞诱导分化为与其共同的干细胞谱系内的另一种细胞类型。53. 干细胞巢(stem cell niche):干细胞生理活动的微环境,是一个有干细胞及其外围细胞以及参与其增殖分化调控的相关因子所组成,并具有动态平衡特性的局部环境。54.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将内细胞团(ICM)分离出来,将其在体外稳定培养,所得到的细胞即为ES细胞。它具有原始细胞的形态和生化特征,和向三个胚层组织细胞分化的潜能。组织干细胞(tissue-specific stem cell):在组织内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及能分化产生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化细胞的原始细胞。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可编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