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拜登政府的对华叙事_贾付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0957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拜登政府的对华叙事_贾付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拜登政府的对华叙事_贾付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拜登政府的对华叙事_贾付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拜登政府的对华叙事_贾付强.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拜登政府的对华叙事_贾付强.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拜登政府的对华叙事|133|国际传播研究二战后,为维护霸权地位及其主导建立的国际秩序,美国政府一直通过建构“威胁叙事”在国内外渲染他者对美国及世界的威胁,进而在国内外凝聚应对“威胁”的共识,为其政策提供合法性基础。苏联的军事和意识形态威胁、日本的经济威胁和21世纪初恐怖主义的安全威胁等都曾是美国“威胁叙事”的首要目标。近些年,自特朗普政府将中国界定为美国首要的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9XKS021)阶段性成果。拜登政府的对华叙事*贾付强 张 涛内容提要 为确保对华战略竞争效果,拜登政府从叙事的情境、角色、情节等方面进行对华话语设计,建构

2、了“美国领导世界抵抗中国威权威胁”的主导性叙事,并采取“天使/恶魔转移”及因果故事等叙事策略,加强其说服力。拜登政府的对华叙事意在国内外塑造一种对华认同,为其对华竞争战略提供合法性,以削弱中国影响力。这种对华叙事是“东方主义”认知偏见下对中国“他者化”的体现,彰显了美国的霸权和冷战思维。面对拜登政府对华的污名化叙事,中国可对其叙事进行解构,并建构一种竞争性叙事或反叙事,以消解其负面影响。关键词 拜登政府 对华叙事 舆论战 冷战思维作者介绍 贾付强,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政治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历史与政治学院教授,主要研究宗教与国际关系、当代中国外交;张涛,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话语

3、与对外政策。|134|现代国际关系2023 年第 1 期 国际传播研究战略竞争对手后,中国又成为美国“威胁叙事”的主角,建构“中国威胁”的新叙事延续至拜登政府。拜登政府建构了大国竞争、“民主对抗威权”等叙事,并运用“天使/恶魔转移”及因果故事等叙事策略对中国进行污名化与责任归咎,将中国塑造成对“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不满的“修正主义国家”和“威权治理模式”的推广者,而把美国塑造成“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与抗击威权、实现自由、开放、安全和繁荣世界愿景的“英雄”。这种对华污名化叙事给中美关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并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本文将分析并解构拜登政府的对华叙事策略,尝试为中国建构竞争性叙

4、事或反叙事提出建议。一、拜登政府的对华叙事设计通过分析拜登政府上台以来所发布的涉华政策文件、报告及其团队核心成员的言论等,可以发现,拜登政府精心设计建构了一套对华话语叙事体系。第一,在叙事情境方面,拜登政府描绘了一个大国竞争加剧、充满重大挑战的情境。拜登政府认为,中国这个“修正主义大国”从战后国际秩序中受益良多,但正力图改造“自由开放、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以塑造有利于其未来发展的国际秩序;美国不能对此熟视无睹,必须加入这一塑造国际秩序未来的战略竞争之中。当今世界,不仅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给美国带来巨大的战略挑战,而且以气候变化为代表的全球问题也成为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现实而紧迫的威胁。此外,

5、高温、干旱、洪水等极端天气和类似新冠病毒的传染病等也对世界造成威胁。“我们的世界正处于一个转折点。我们如何应对今天面临的巨大挑战和前所未有的机遇,将决定世界的拜登政府的对华叙事|135|国际传播研究走向,并影响美国人民未来几代人的安全和繁荣”。拜登宣称:“未来10年的变化要比过去50年发生的变化还要多,这一转折点的出现是因为技术的发展、联盟的改变及世界的根本变化。”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 沙利文也认为,世界再一次处于历史转折点,“因为民主价值面临威权主义的严峻挑战”,美国需要在国内修复民主,在国际上组建“民主国家联盟”,以使“民主能在巨变的世界中跟得上时代的剧变”。第二,在叙事角色方面,拜登政府

6、将中国塑造为实力强大、意图修正现存国际秩序的“威权国家”,将自身塑造为应对中国挑战、捍卫“民主”价值并领导世界解决全球危机的“英雄”,将其盟友与伙伴塑造为中国胁迫的“受害者”。拜登政府对中国角色的塑造体现于美国 临时国家安全战略方针 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国防战略报告 中国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等文件中,其核心话语是“中国日益成为一个自信、咄咄逼人且强大的国家,是唯一有可能将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力量结合起来,对稳定和开放的国际体系发起持续挑战的竞争者”,“中国是唯一一个既有重塑国际秩序的意图,又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能力来推进这一目标的竞争对手”。拜登政府认定中国正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将

7、沿线国家纳入自己的地缘政治轨道,以最终建立起一个基于威权治理模式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在拜登政府的叙事中,美国是维持世界秩序、拯救世界于危难的“英雄”。其构建的“自由、开放、繁荣、安全”的愿景受到的最紧迫战略挑战来 The Biden-Harris Administrations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White House,October 12,2022,p.2,6.“Remarks by President Biden in Press Conference,”White House,January 19,2022.“Remarks by Presid

8、ent Biden to Mark One Year Since the January 6th Deadly Assault on the U.S.Capitol,”White House,January 6,2022.Interim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ic Guidance,White House,March 3,2021,p.8.The Biden-Harris Administrations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White House,October 12,2022,p.8.“H.R.2978-BRIDGE Act,”h

9、ttps:/www.congress.gov/bill/117th-congress/house-bill/2978/text.(访问时间:2022年10月15日)|136|现代国际关系2023 年第 1 期 国际传播研究源于“将威权统治与修正主义外交政策相结合的国家”,这些国家“不但胁迫他国,破坏他国的民主政治进程,而且试图输出一种威权治理的模式,这对美国与世界都构成了威胁”。其中所指的国家是中国与俄罗斯。美国国务院发布的 自由开放的印太 报告也指责中国,认为从东北亚到东南亚,从湄公河到太平洋岛屿的广大“印太”区域,中国实施了越来越有侵略性的行动。对此,美国将再一次领导世界,做国际社会民主价

10、值观的捍卫者,积极应对中国对国际体系和民主价值观的威胁。美国有能力复兴自己的民主和联盟体系,保护美国的经济前途,并再次让美国领导世界,因为美国有“最高效的工人,最好的研究型大学,充满活力的风险资本体系,以及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在拜登政府的对华叙事中,中国行为后果的“受害者”是广泛的,从跨大西洋地区到“印太”地区,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拜登政府指责中国在处理邻国和地区国家的争端时,主要采取“威胁和欺压”的手段来达成既定目标;“印太”地区的国家时刻面临着中国的军事威胁和外交胁迫,在这种压力下,每个国家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采取行动。同时,拜登政府还列出中国种种“罪行”,如对不按照中国意愿行事的国

11、家进行经济胁迫,对半导体、农业和光伏等产业的企业进行国家补贴,以排挤其他国家的竞争对手,还利用黑客在全球范围进行网络行动。其中,中国是“加害人”,美国及其盟友与伙伴等是中国行为的“受害者”,而美国是应对中国挑战、拯救世界于危难之中的“英雄”。第三,在叙事情节方面,拜登政府叙述了“无计可施”和“衰退与进步”的故事。其先是叙述了一个美国对中国已“无计可施”的故事。自中美 The Biden-Harris Administrations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White House,October 12,2022,p.8.Antony J.Blinken,“A Fre

12、e and Open Indo-Pacific,”U.S.Department Of State,December 14,2021.“Remarks by President Biden on Increasing the Supply of Semiconductors and Rebuilding Our Supply Chains,”White House,January 22,2022.拜登政府的对华叙事|137|国际传播研究建交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美国对中国采取了“接触战略”,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驯服”中国,并最终使中国向美国希望的方向转变。但白宫认为,美国这种对华接触的战略完全

13、失败了。美国低估了中国维护自身政治体制的意志力,“改革”非但没有发生,强大起来的中国反而“寻求以自己的利益重塑国际秩序”。美国国务院表示,现在的中国是一个具有非凡影响力和雄心的全球大国,它是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上一些最大科技公司的所在地,它寻求主导未来的技术和行业。中国正在迅速对其军队进行现代化改造,并打算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顶级战斗力量,还试图在“印太”地区建立势力范围并成为世界领先大国。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中国“在国内变得更加专制,在国际上则更加咄咄逼人”。中国在南海推进“非法主张”,规避或违反贸易规则,持续建设一支迅速现代化并向世界范围扩张的军队,以寻求削弱美国在“印太”和世界的联盟。总之

14、,中国给美国与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面对中国的挑战,以往的政策都将难以奏效,除了对华强硬以外,其他所有的政策都是无效的和错误的。与此同时,拜登政府还叙述了一个美中“衰落与进步”的故事,即美国过去是伟大而辉煌的。在二战结束时,美国是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但美国没有选择走强权即公理的道路,而是选择采取自我克制,不允许自己为所欲为,并和其他国家建立起一套规则来防止冲突和减轻人类痛苦。尽管存在着不完美,历史上没有一个时期比联合国成立以来的时期更加和平和繁荣。直到最近,情况开始发生变化,中国迅速崛起,美国则“衰落”了。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美国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基础设施,但到现在,美国的 Unite

15、d States Strategic Approach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White House,May 26,2020,p.1.Antony J.Blinken,“The Administration s Approach to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U.S.Department of State,May 26,2022.“Secretary Antony J.Blinken Virtual Remarks at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Open Debate on Multil

16、ateralism,”U.S.Department of State,May 7,2021.|138|现代国际关系2023 年第 1 期 国际传播研究基础设施在世界上只排到第八,而中国是世界第二。如果任由这种趋势进行下去,中国就会“吃掉我们的午餐”。在新兴技术领域,美国曾经引领了半导体工业,是芯片设计和研究的领导者,但现在绝大多数的芯片市场都被其他国家夺去,尤其是中国。在新能源产业,特别是电动汽车行业,中国一直在这场竞赛中处于领先地位。此外,美国在技术储备、市场发展和配套设施建设方面都落后于中国。技术的落后不仅会带来优势地位的丧失和供应链的脆弱,更为关键的是,“技术会被用来服务于威权而不是民主

17、自由”。美国需要确保管理新兴技术的规则和原则促进机会自由,而不是压迫或威权主义。第四,在叙事策略方面,拜登政府采用了“天使/恶魔转移”及因果故事两种手法。即对中国使用“恶魔转移”策略,而对美国则用“天使转移”策略加以美化。“恶魔转移”是叙述者有意夸大对手邪恶程度的行为。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叙事并非把中国隐喻为恶魔,而是夸大、污蔑和抹黑中国的行为与意图。拜登政府将中国视作国际秩序的修正者甚至是破坏者,认为中国有成为全球超级大国的秘密战略,试图取代美国的全球地位;宣称中国在亚太地区实施越来越具有侵略性的行动,对其他国家实施了经济和军事胁迫,且毫无根据地指责中国在新疆的政策。相反,对美国自身则不吝溢美

18、之词,宣扬美国拥有强大的持久优势,美国需要做的就是巩固自己的优势地位,同盟友对中国的高新技术进行封锁,扩大对华优势;唯有美国有能力组建“民主国家联盟”,唯有美国能领导世界实现构建一个“自由、开放、繁荣、安全”的世界。正如美国 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所言:“没有任何国家比 “Remarks by President Biden at the Democratic National Committee s Winter Meeting,”White House,March 10,2022.“Press Briefing by Press Secretary Karine Jean-Pierre and

19、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Coordinator for Strategic Communications John Kirby,”White House,September 16,2022.朱春奎、李玮:叙事政策框架研究进展与展望,行政论坛,2020年第2期,第6774页。拜登政府的对华叙事|139|国际传播研究美利坚合众国更有能力和更有目的地领导世界。”与此同时,拜登政府通过编造的因果故事对中国进行责任归咎。因果故事的主要功能是解释谁该为当前困境负责。在拜登政府对华的因果故事中,美国及世界面临的困境这一结果在很大程度上“皆因中国”。拜登政府自上台伊始就一直强调美

20、国要与中国展开激烈的竞争,但美国的对华竞争是“负责任的竞争”。美国多次在领导人会晤中提出在两国关系中建立护栏,防止发生意外,避免两国关系走向冲突。但中国却“野心勃勃”,“试图重塑国际秩序,在全球范围内形塑利于其战略偏好的国际环境,以更好地维护其威权制度与国家利益”。在台湾问题上,拜登政府认为,美国对台方针并没有发生变化,而中国却对台实施了越来越多的“胁迫”,这导致了台海局势的紧张和恶化。在佩洛西窜访台湾事件上,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库尔特坎贝尔指称,“中国的反应过度,其行动具有挑衅性、破坏性和史无前例的性质”。此外,美国还指称中国迫使想进入中国市场的西方企业转让技术;利用互联网的

21、开放性攻击他国企业,窃取商业机密总之,在拜登政府的对华叙事中,“中国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当前中美关系及世界面临的困境之因。二、拜登政府对华叙事的意图国际关系中的叙事有其目的所在。就拜登政府的对华叙事而言,意在国内外塑造一种对华认同,为其对华政策提供合法性基础,最终为美国争取 The Biden-Harris Administrations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White House,October 12,2022,p.7.“Background Press Call by Senior Administration Officials on President

22、Biden s Virtual Meeting with President Xi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White House,November 16,2021.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21,U.S.Department of Defense,November 3,2021,p.I.“On-the-Record Press Call by Kurt Campbell,Deputy Assistant to the P

23、resident and Coordinator for the Indo-Pacific,”White House,August 12,2022.|140|现代国际关系2023 年第 1 期 国际传播研究更大的利益。首先,拜登政府的对华叙事意在凝聚国内对华政策共识,为其对华政策提供合法性基础。随着美国国内民粹主义的崛起,反华并对华强硬已经成为美国政治领域与社会生活中的“政治正确”。特朗普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报告如 国家安全战略 国防战略 核态势评估等将中国界定为“战略竞争者”与“修正主义国家”。拜登政府继承了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战略定位,并继续采取“全政府全社会”的对华战略,但美国的政治极化已影响到

24、其对外政策,两党在一些对外议题上分歧严重,如军控条约、伊核协议、气候变化等问题。与此同时,在美国国内通胀持续走高、中下层民众的生活受到明显影响的情况下,国内事实上存在不赞同拜登政府持续特朗普时期损人不利己的对华贸易政策的力量。在此背景情况下,拜登政府希望通过构建一种中美战略竞争、中国“对美威胁”的叙事,凝聚起两党精英、选民对华实施遏制政策的共识。其次,拜登政府的对华叙事意在展示对华战略竞争的“合法性”,以拉拢盟友与伙伴,建立对华“国际统一战线”。世界上很多国家特别是亚太地区国家对中美战略竞争表示了担忧,不希望中美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更不希望中美再现美苏冷战状态。即使是与美国拥有“相同价值观”

25、的盟友与伙伴,在对华关系上也与美国不甚相同,不希望在中美之间选边站。而美国如果能凭借国际舆论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优势,在国际社会塑造“中国威胁”叙事,凝聚“对华共识”,进而建立起对华“国际统一战线或联盟”,可减轻对华打压成本。因此,拜登政府千方百计在国内外重建“民主”,将中美战略竞争意识形态化,通过“民主对抗威权”的叙事,赋予对华战略竞争“合法性”和“正义性”。而在此基础上以意识形态组建起来的联盟具有“低妥协性”,可在很大程度上阻止美国盟友向中国妥协。中欧全面投资协定 的搁置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这种联盟的约束。拜登政府的对华叙事|141|国际传播研究再次,拜登政府的对华叙事意在污名化中国,以削弱中

26、国国际影响力。在国际关系中,污名化作为一种政治策略具有重要的功能,可对受污国造成重大的消极影响。自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而不断提升对沿线国家的影响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为后发国家提供了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另一种选择,在打破西方发达国家有关现代化模式的话语权垄断的同时,无形之中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国家形象。由于西方文化基因带有强烈的“二元对立”思维,加之美国的对华认知秉持零和博弈与冷战思维,美国认定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的提升与影响力的增强,意味着自身在国际社会中地位的降低与影响力的衰弱。而如果能有效施污中国及其取得

27、的成就,则可削弱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拜登政府污蔑中国政府在国内搞“大规模监控”、在新疆搞“种族灭绝”、对台湾“实施胁迫”、在香港“压制自由”、对外国公司实施“系统性强制技术转让”、站在俄罗斯政府一边和通过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使发展中国家陷入“债务陷阱”,制造和炒作南海、贸易、网络安全问题,甚至指责中国对全球粮食危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正在破坏国际秩序”。拜登政府意图通过污名化中国,洗脑相关国家认同其污名化宣传,将中国置于国际社会的对立面,进而令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受到消极影响。三、拜登政府对华叙事的影响拜登政府建构的对华叙事主要是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但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这种对华污名

28、化叙事对双边关系及世界造成诸多不利影响。首先,拜登政府的对华叙事进一步恶化了中美关系,增大第三方国家|142|现代国际关系2023 年第 1 期 国际传播研究选边站压力。虽然拜登政府口口声声要为中美两国关系设置“安全护栏”,避免中美战略竞争演变为中美冲突与对抗,但其基于意识形态、泛化国家安全、构筑“小院高墙”、鼓动“脱钩断链”等的做法不利于中美关系向健康方向发展,并通过编撰对华叙事将所有责任归咎于中国,更使中美关系雪上加霜。与此同时,拜登政府的大国竞争叙事使得国际体系的结构性压力骤然上升,美国的盟友伙伴及其他中间地带的国家选边站的压力也急剧上升。对美国盟友而言,在同盟的规制与意识形态的制约下,

29、几乎失去了在中美间采取模糊战略的空间;一些盟友迫于压力选择追随美国,制衡与对抗中国。而对于中间地带国家来说,虽然美国强调不会强迫其作出选择,但在“民主对抗威权”的叙事下,这些国家与中国交好面临极大的国际舆论和道德压力。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是否选边站是中美之外所有国家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其次,拜登政府的对华叙事影响了一些国家政府与普通民众的对华认知。不少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盟友与伙伴更大程度地受到拜登政府对华叙事的影响。例如,欧洲议会于2021年9月通过的 新欧中战略报告 在将中国界定为“合作和谈判伙伴”的同时,亦视为“经济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认为“中国将给欧盟带来严重的政治、经济、安

30、全与技术挑战,对世界秩序产生重大而持久的后果,并对基于规则的多边主义和核心民主价值观构成严重威胁”。2022年7月,北约发布的 战略概念 文件也认为“中国的雄心与胁迫政策挑战了北约的利益、安全与价值观”,“试图在太空、网络、海洋等领域颠覆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对北约构成了系统性挑战”。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欧洲,美国的亚太盟友与伙伴也在相当程度上接受了拜登政府的对华叙事,特别是在安全上依赖美国的日本、韩国与澳大利亚。2022 Report on a New EU-China Strategy,European Parliament,July 26,2021.拜登政府的对华叙事|143|国际传播研

31、究年5月拜登亚洲之行期间,在与日韩领导人会晤后分别发表了联合声明,其中日韩均承认中国在试图改变现状、破坏“印太”地区秩序,宣称各方将共同致力于维护南海的航行自由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澳大利亚在随后的四方联合声明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态度,认为中国给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带来了挑战,破坏了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普通民众也受到拜登政府对华叙事的影响。据皮尤调查中心的报告,自2020年以来,有近八成美国民众对中国持有负面认知,而且有26%的美国人是在20202022年间开始持有这种负面认知的。同样的状况也发生在亚太和欧洲地区,这些地区的民众大多对中国抱有负面情绪,而对美国的看法则更积极。相关调查报告显示

32、,“韩国人对华负面认知从2020年的59.4%上升到2021年的73.8%,正面认知则从16.3%下降到10.7%”,韩国青年群体视“中国为敌人”高达62.8%,判断“韩中关系会恶化”的占40.5%。其原因既与韩国国内政治氛围有关,也与美国政府利用国际舆论主导权杜撰对华叙事脱不了干系。最后,拜登政府的对华叙事将激化基于文化/制度的意识形态冲突,加速两极格局的形成。虽然拜登政府推出了以竞争为主、兼顾对抗与合作的“三分式”对华政策模式,但从近两年美国的对华政策实践来看,全面战略竞争甚至是对抗已经成为美国对华关系的主流,波及中美经贸、政治、外交、科技等各个领域。拜登政府将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意识形态化

33、的做法,极有可能使中美滑入“新冷战”。有学者担心,虽然中美两国关系还未走到冷战那一步,但照目前这个发展趋势,两国离冷战似乎越来越近。在大国战略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这种污名化叙事不但不利于阻止中美关系下滑,反而有可能激化基于文化/制度的意识形态冲突。有学者表示,由于中美之 Laura Silverp,“Some Americans Views of China Turned More Negative after 2020,But Others Became More Positive,”Pew Research Center,September 28,2022.于婉莹:韩国青年群体对华认知评析,

34、和平与发展,2022年第4期,第122124页。专访贾庆国:中美应理性务实地处理两国关系,https:/meizhong.report/zh/2022/10/25/vx-60334/。(访问时间:2022年12月4日)|144|现代国际关系2023 年第 1 期 国际传播研究间的实力差距进一步缩小,而其他大国与中美两国存在巨大差距,中国的迅速崛起将可能改变冷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格局,使其转变为以中国和美国为主导的两极格局。拜登政府主动将中国塑造成“重塑国际秩序的对手”,美国对中国的这一认知与定位意味着至少在未来十年,中美战略竞争将是影响国际格局的主要因素。如果中美之间的“安全护栏”不牢固或不

35、起作用,中美之间日益激烈的战略竞争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国际格局呈现两极形态。四、拜登政府对华叙事的解构拜登政府基于特定目的建构出来的对华叙事,暴露出基于美国视角的认知偏见与霸权思维。揭露美国的偏见与谬误,拜登政府的对华叙事就会自曝其丑。首先,拜登政府的对华叙事是东方主义认知偏见下对中国“他者化”的结果。东方主义(Orientalism)是西方历史上形成的一种对东方的优越感,这种倾向在美国的对外政策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美国的外交政策一直伴随着一种东方主义式的善恶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虽然很少与现实政治吻合,但在美国的对外政策中,总认为有“他者”在威胁着美国,致使其自建国以来的外交政策一直以寻

36、找和战胜“敌人”为目标。“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建构国家安全 威胁 和 敌人 一直存在于美国战略文化的经验世界中”,从麦卡锡事件到共产主义“多米诺骨牌效应”,再到无赖国家和邪恶轴心,美国半个多世纪寻找敌人、建构敌人的历程从未停止。这种东方阎学通:未来十年国际政治的格局变化,https:/ 广场协议,这一协议极大地打击了日本经济,使其出现了十余年的经济停滞。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也自诩为“新罗马帝国”,后冷战时代成了美国单极主导世界的时代。但随着中国崛起,特别是中国这一东方“他者”在国际社会中影响力日盛,美国陷入日益强烈的战略焦虑,在经济领域发动对华“贸易战”,大搞脱钩断供;在地

37、区安全领域,实施“印太战略”,推动“北约亚太化”,试图建立“亚洲版北约”;在军事领域,在中国周边大搞军事演习,加大对台军售,在南海开展所谓“航行自由行动”;在科技领域,实施“小院高墙”战略,将科技竞争安全化,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在国际舆论领域,宣扬“中国威胁论”,抹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共建“一带一路”等理念倡议;在台湾、涉疆、涉藏、涉港等涉及中国核心 The Biden-Harris Administrations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White House,October 12,2022,pp.2-3.王缉思:美国霸权的逻辑,美国研究,2003年第3期,第

38、729页。|146|现代国际关系2023 年第 1 期 国际传播研究利益问题上粗暴干涉中国内政,这一切都是为了遏制、打压不断崛起的中国。美国的所作所为反映了其对华存在众多认知谬误,究其原因在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基于历史经验的思维定势:国强必霸。然而,这一认知并不适合观察中国,因为中国一直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即使中国在历史上曾十分强大,也从不谋求世界霸权,“中国数千年积累的历史智慧是 国霸必衰,而不是国强必霸”。最后,拜登政府的对华叙事体现了美国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冷战思维是指在美苏冷战时期形成的特定的思想模式和认识框架,具有追求绝对安全、不能换位思考、做最坏打算、强调意识形态对立和以“自我实

39、现”的方式来制造敌人等几个特点。虽然冷战已经结束30余年,但是残余的冷战思想模式还影响甚至支配着美国的外交思维,这使得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存在着固有的对立和冲突倾向。面对国际权力变动带来的结构压力,特别是中国崛起带来的压力,拜登政府将中国界定为“最严峻的战略竞争对手”与“最大的地缘政治挑战”,采取竞争、对抗与合作的对华政策,认为美国需要以激烈的战略竞争来维护美国的国际安全和利益,这表明拜登政府试图追求绝对安全,并做了最坏打算。其炮制的“民主对抗威权”的叙事表明,拜登政府逐渐将中美战略竞争意识形态化,通过推行价值观外交,将盟友和伙伴及具有共同价值观的其他国家联合在自己周围,以“自我实现”的方式与中

40、国竞争。美国拉拢他国拼凑各种小圈子,强化美英加澳新“五眼联盟”、兜售美日印澳“四边机制”、拼凑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收紧双边军事同盟等行动,均为其秉持冷战思维、视中国为“假想敌”的具体表现。王毅:中国的历史智慧是“国霸必衰”,而不是“国强必霸”,http:/ 年第 1 期 国际传播研究对华身份建构是对中国的污名化,美国要维护的是服务于美国自身利益、护持美国霸权地位的国际秩序,是美国利用霸权炮制的家法帮规;中国维护的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国与印度、缅甸倡导了现今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国家间关系基本准则的“和平共

41、处五项原则”,一直倡导和平解决争端,反对强权政治,摒弃冷战思维,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这都表明中国致力于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建设者与贡献者。再次,在叙事情节方面,叙述一个因开放而进步的中国故事和一个逐渐走向保守主义的美国故事。针对拜登政府讲述的“无计可施”和“衰退与进步”的故事,中国也需要向国际社会讲明,中国自建国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取得进步,但这些进步是因为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不移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中国的发展不断为世界提供各种机遇,在惠及自己的同时也更好地惠及了世界各国人民。统计数据显示,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从20132021年中国对世界

42、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即使逆全球化暗流涌动,中国政府依然向世界宣告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反观美国却“从一个以自由民主立国的国家日益走向一个保守主义的国家”。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乏力,而祸首美国却以邻为壑,采取“美国优先”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丝毫不顾忌对世界其他国家包括对其盟友与伙伴的影响。例如,对于拜登政府推出的 通胀削减法案,欧洲国家表示这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法 张翼:我国成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动力,光明日报,2022年10月2日。赵可金、史艳:极化还是保守化冷战后美国政治保守

43、化运动及其根源,探索与争鸣,2022年第10期,第3238页。拜登政府的对华叙事|149|国际传播研究国总统马克龙则明确指称该法案“损欧利美”。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也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从20132021年美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只有18.6%。中国应更多向世界阐明真相,讲述中国更加开放、美国日趋保守的故事。最后,在叙事策略方面,以中美合作共赢的叙事取代中美零和博弈的叙事。虽然拜登政府以零和博弈思维,运用“恶魔/天使转移”与因果故事的策略来描述中美关系,污名化中国并对中国进行责任归咎,但中国的对美叙事除了指出美国对华叙事谬误之外,不能随美起舞,而应以合作共赢的叙事取而代之。中美关系

44、作为21世纪全球最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其影响已经超越了双边范畴。中美能否处理好双边关系,将对国际与地区局势产生重大影响。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中国的最大利益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与美国争一时之短长。”因此,中国的对美政策,包括向世界讲述有关中美之间的真实叙事,都应以有助于实现上述最大利益为准则。事实上,自尼克松访华特别是中美建交以来,中美半个世纪以来的真实叙事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合作共赢。即使在疫情肆虐和美国强征对华关税的情况下,2021年两国贸易额仍高达7500亿美元,同比增长28.7%;双向投资已达到2400亿美元,66%的在华美国企业计划增加对华投资。这些

45、数据以及中美关系的史实表明,中美之间并不是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而是可以合作共赢的,因此以合作共赢的叙事来讲述中美关系更为恰当。由于叙事是压制对手、建构行动合法性、分化联盟与赢得公众支持的马克龙访美批美:通胀削减法损欧利美”,https:/ 年第 1 期 国际传播研究强有力话语武器,其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权力。在运用叙事打压对手方面,美国经验丰富且得心应手。在冷战时期,美国通过叙述两个意识形态上对立的竞争对手争夺世界统治权的故事,建构了苏联威胁;通过叙述日本的不公平竞争而使美国受害,建构了日本威胁。现在,拜登政府又通过对叙事的语境、角色、情节进行精心设计,建构了与事实不符的中国叙事,意在凝聚国内共

46、识、建立国际统一战线和削弱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可以预见的是,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其对中国的不实叙事甚至是污名化叙事将会持续。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需要重视在国际社会中叙事,让国际社会更清楚地听到和接受中国声音与中国故事。(责任编辑:王锦)许晋铭、曹德军:国际关系中的战略叙事及其影响机制探析,太平洋学报,2022年第8期,第2634页。Zhengqing Yuan and Qiang Fu,“Narrative Framing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reat Construction of Rivals,”Th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

47、ional Politics,Vol.13,No.3,2020,pp.135.|153|An Analysis of the U.S.Public Opinion War against China in the Biden EraLin SixianAbstract:Since Joe Biden took office,the U.S.has launched a massive public opinion war against China.The war of public opinion which aims to“systematically compete”with China

48、 has several new features.All organs of the U.S.government and politicians from all sectors are involved.All kinds of U.S.media,magazines,think tanks,NGO reports,and publicly released government documents are speaking out together in an echelon.The U.S.and its western allies have coordinated their p

49、ublic opinion attacks on China in a tacit and unprecedented manner.Anti-China issues are all-encompassing.The U.S.public opinion war against China has tarnished Chinas image and worsened the public opinion in the U.S.,making it more difficult for the U.S.to rationalize its decisions on China.Keyword

50、s:public opinion war,ChinaU.S.relations,stigmatizing ChinaBiden Administrations Narration on ChinaJia Fuqiang and Zhang Tao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major power competition and launch strategic competition with China,the Biden administration has designed its discourse on China in terms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