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电力信息化行业研究.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30504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5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信息化行业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力信息化行业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力信息化行业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电力信息化行业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电力信息化行业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电力信息化行业研究序言一一电力信息化行业迎东风电力信息化为何受益?由于行业政策不断加码,电力行业近期进一步受到市场 关注。我们认为电力信息化行业将迎来新一轮需求高景气周期,部分新兴领域 或存在商业模式升级机遇,未来行业景气度值得关注。本篇报告也将围绕近年 来政策的变化以及上下游产业进行梳理。电力信息化是涉及电力行业的软件开 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数据处理及储存以及集成 电路设计等。通过新一代信息及通信技术对传统电力系统的基础性功能进行补充,同时 使其 具有较高的信息化、自动化及交互性水平。增加电力行业内部数据与信息交互时 的 安全性以及运行高效性。我们认为电力信息化市场共可分为发电侧、电网侧、

2、电力交易侧三大部分:发电侧:为发电企业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必要的硬件以及连接的应 用软件。电网侧(输配电):提供软硬一体化,以应用ICT技术智能化其电力系统,从 而增强电网运行、检测发电、电力调度及检测电网安全等。电力交易侧(售电&用电):为电力销售部门提供交易及营销等系统,并参与电 力交易建设,同时管理终端用户数据并向其提供各项销售服务。政策催化及行业内IT渗透率提升是电力信息化的主要增长因素。不同于以产品 型为导 向的计算机公司,电力信息化公司的增长往往来自政策的催化以及行业 内IT渗透率的提升。当前时点,在“双碳”政策和能源改革背景下,我们认 为电力信息化行业将从景气度及基本面

3、角度得到双重改善。主要原因是伴随非 化石能源占比的不断提升,波峰波谷的加剧,导致发电侧、电网侧以及售用电 侧的信息化、智能化以及互联网化都将迎来 更大的建设需求。政策为“因”:“双碳”出台,峰谷加剧 各国政策加持,“双碳”时代来临随着全球升温导致气候风险越来越高,气候变化逐渐成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由于 温室气体中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因此全球各国纷纷提出“碳中和”目标 等一系列措施,来使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控制。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已成为全球 共识。2016年,中国首次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目标。2020年9月22日,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2030年 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

4、中和的目标。2021年10月21日,国务院 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加快新型电力 系统构建、至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20%等主要目标;另外,也提 出了大力发展新能源以及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等重点任务。自此,“双碳”目 标被上 升到历史新高度。风光发电占比提升,供需不匹配导致波动加剧十三五期间,风光发电占比持续提升。“十三五”以来,中国整体发电结构发生 了较明显变化,伴随煤炭供给侧改革的影响,叠加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的 快速提升,整体清 洁能源在装机和电量结构中的占比迎来较快提升。供给侧:风光发电缺乏稳定性,发电侧波动加剧。长期视角看,能源与整体电力

5、结构转 型是必然趋势,但伴随短期清洁能源的装机占比快速提升,也使得类似 光伏、风电等易 受天气影响且供电稳定性欠佳的缺点进一步突出。从而导致整 体发电侧的供电能力波动 显著加剧。我们认为短期来看,清洁能源发电所带来 的高波动性很难得到快速解决。需求侧:用电峰谷波动加剧,新能源发电短期难匹配。从全社会用电需求看,伴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以及生活电气化程度的快速提升,叠加近 年极端气温的 异常频发,中国自2010年以来全社会用电最高用电负荷持续上行,且波 峰 波谷间的负荷差正持续变大,用电侧波动性日益加剧。自去年始,全国多地多次传来限电声音,多地政府多次提出控制用电、压减行政 单位用 电量等措施来解决

6、缺电问题,且长年未提的“拉闸限电”手段再次出现。中国缺电问题 依旧严峻。用电高峰期的供电能力不足是“缺电”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电量紧缺并非“缺电”的 主因,更多的可能是用电高峰期整体供电能 力不足导致。从下图季节用电分布看(我们 选取了 2020年各类能源出力情 况),冬季用电高峰期期间,无论是水电、风电还是光伏,都难以满足用电高 负荷期间的发电量水平,而此期间发电较多的仍为火电。对比整体电力供需情况,我们认为清洁能源供电不足与季节性有着强相关性。在 冬季,从供给侧角度看,光照时长变短且辐射量相对夏季较弱,水电处于枯水 期,因此清洁能源出力均受到来自季节性因素影响;从需求侧角度看,冬季使 得供

7、热需求大幅提升,与夏季组成全年用电双高峰期。在夏季,风电成为主要 受影响能源,主要原因是夏季往往 是来风较弱时期,但高温季节带来的用电高 峰又使得供需再次失衡。除季节性因素影响外,日内供需变化也能反应出供需矛盾。我们选取了用电较高 的上海 和北京两大城市,发现日内用电高峰主要集中在10:00T6:00以 及18:00-21:00,在晚 高峰时间段,光伏发电难以出力从而导致电力供需错配 的出现。从跨地区调节的角度看,由于用电高峰期多发生在多个省市,因此垮 区调节难以根本性的解决日内供需矛盾问题。因此,在供给侧清洁能源的占比不断提升导致发电侧波动加剧、需求侧逐年高负 荷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在国家确保

8、“双碳”目标顺利完成的前提下,为针对解 决削峰填谷的问 题,上中下游具有辅助功能的信息化建设将迎来黄金发展期。产业发展为“果”:削峰填谷,信息化建设需求 激增“双碳”+电力系统改革是驱动本轮电力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因素。如上文所 述,“双碳”政策的背景下风电等新能源发电的占比不断提升,由于风电发电 易受到环境和季节的影响,供应端波动性增强;需求端随着电动车等终端智能 设备快速增长,用电侧波动率增大。供需两端波动加大为现有电网基础设施带 来极大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一方 面,国家不断的推出相关配套政策以实现碳中和的目 标;另一方面,国网作为主力军,积极出台建设新型能源互联网体系等针对传 统系统升

9、级的政策,同时针对用户侧出台电 价市场化改革的配套措施。因此,我们认为“双碳”政策将对整个电力产业链(发电、输配电、售用电)信息化 带来全面利好。电力行业主体分为三大部分:发电、输配电(电网侧)、售电。“双碳”政策将 会极大程 度对各领域从硬件到软件系统提出改造需求。发电侧主要信息化需求 来自能源生产侧的 数据采集、系统控制和预测系统等;输配电侧信息化主要来 自输配网络数据采集、系统 控制、调度中心系统等;售电侧信息化主要来自销 售系统、用户数据采集、营销系统、大数据分析系统等;耗电侧信息化需求主 要来自为企业降本增效所研发搭建的监测系统、大数据分析系统等。发电侧:需求激增,格局未定发电侧信息

10、化需求主要体现在管理软件、设计软件以及预测软件等相关系统建设。随着 清洁新能源使用的占比不断提升,短期也将导致发电侧稳定性下降,因此 引发的供电波 动性问题将会为发电预测系统带来更高的要求,旧有系统将无法 满足现有负荷。同时风光发电的难调控也将对监控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 认为发电侧的信息化将围绕以下 几大方面:(1)发电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包括相对通用的ERP、0A,以及相对专用的 涉及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生产管理等,及相关配套底层DCS系统。此类 系统无论对于传 统的火电、水电企业,或是当前的新能源发电企业均适用。因 此当前,伴随新能源电力 占比的提升,我们认为存在行业扩容空间,一方

11、面是 发电企业数量的增加,另一方面存量大型发电企业的原有系统更新(增量新能 源发电带来的更新需求)。(2)分布式新能源建设的设计信息化需求及预测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国家对 于2025年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出硬性要求(占比提升 至20%和25%),但全社会用电负荷不断加剧以及新能源发电供给稳定性难 以得到保证,我们认为未来分布式新能源将大大的缓解能源分配问题,通过一 个个分布式“孤岛”极大削弱区域性的供需矛盾。而大规模的分布式新能源建设对于设计软件的需求将会得到巨大提升。例如光伏 领域的 设计软件,设计并网、离网、抽水系统和DC-网络光伏系统,同时包括 了广泛的气象数据库、光伏系统组件

12、数据库,以及一般的太阳能工具等。软件 提供了初步设计、项目设 计、详细数据分析3种水平上的光伏系统研究。另 外,由于风光等新能源发电波动性较大,未来在大规模装机后,必将带来对其 发电预测软件需求提升。(3)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统增量需求凸显。我们认为在发电功率预测产品为电 网调 度提供数据支持后,根据电网调度信息实时调控电站的发电功率则需要通 过并网智能控 制产品来实现,并网智能控制系统将主要用于对电网调度指令的 实时自动调控。由于对 数据的时效性要求较高,因此对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电网侧:承发电之供给,启终端之需求新型电力系统改革将成为国家电网接下来的改革主旋律。国家电网作为特大

13、型国 有能源企业,长期以来始终承担着保障安全、经济、清洁、可持续电力供应的 社会责任与使命。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电网是 排头兵,大力发展风能、光 伏等新能源是关键。为了响应“双碳”政策的出台,国家电网新任董事长辛保安在任职期间多次发布重要文件并组织会议讨论,以 明确国网十四五整体战略发展方针。国家电网作为电力市场改革的排头兵,我们认为未来将在输配变电领域持续加大 改造力度,尤其是在过往传统系统无法承担新能源大力发展带来的各项矛盾的 情况下。我们对 过去在输配变电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发现大部分问题 都是由于智能化软硬件的 落后导致。售用电侧:营销系统+综合能源服务

14、打开长期空间行业与政策共振带动营销系统全面升级什么是电力营销系统?营销信息化(电 力营销系统)更多的是借鉴应用互联网+、云计 算、大数据应用等先进的互联网 技术,打造新型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涵盖客户服务、抄表管理、电费核算、业扩管理、计量管理、售电业务、线损管理、用电检查、档案管 理、辅助分析 与决策等营销业务域,深度融合配网生产、电网调度、人财物ERP等企业内 部系统无缝衔接,连接银行等代收机构,有效拓展支付宝、微信等企业外部线上 服务渠道。支撑实现信息高度共享、业务高度协同、服务便捷、管控实时在线、分析决策 自动智能的现代电力营销运营管控能力。营销系统迎来升级替代需求。清洁能源占比提升可

15、能带来的售电价波动加剧+电价 市场化改革的双重因素将迫使电力营销系统加速升级替换。上文我们提到随着 风光等清洁能 源发电占比不断提升,波峰波谷整体波动率将持续加大,长期看,要想解决波峰波谷波动率加大问题,我们认为从营销及用电侧角度一方面可利 用行政手段对用电主体进行直 接限电(“拉闸限电”),另外也可通过增加用 户侧用电成本以达到其自主调峰的效果(电 网侧需做好电价的相关营销方案以 达到市场调节效果),同时也需完善配套的售电侧能源管理系统。电价市场 化改革也将进一步加快营销系统的更新迭代。2021年7月29日,国家发改委 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 通知,其中提到在保持销售电价总水平基

16、本 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目录分 时电价机制,更好的引导用户削峰填谷、改善电力供 需状况以及促进新能源消 纳。具体包括:1、完善峰谷电价机制;2、建立尖峰电价机制;3、健全季节性 电价机制。我们认为此举将加快促进用电价取代行政指令主导的错峰用电的措 施,更健康的引导用户侧通过主观能动性调整用电节奏。电价市场化改革同时 也将增加分时电价的波动性,因此对于营销计费系统端,将面临全新的升级需 求。供需矛盾加剧,虚拟电厂应运而生虚拟电厂是将不同空间的可调负荷、储能、微电网、电动汽车、分布式电源等一 种或多 种可控资源聚合起来,实现自主协调优化控制,参与电力系统运行和电 力市场交易的智 慧能源系统。它

17、既可作为“正电厂”向系统供电调峰,又可作 为“负电厂”加大负荷消 纳,配合填谷。虚拟电厂的发展是以可控负荷、储能、分布式电源三类可控资源的发展 为前提,但由于中国目前储能和分布式电源尚 未发展成熟,目前实践模式多为基于激励 的需求侧响应模式,利用可调负荷进 行调峰填谷。新兴用电场景发展迅速,打开长期空间新能源车市场高速增长将带动充电市场快速崛起。2021年,预计新能源车整体 销量有望达到340万辆,整体呈现爆发式增长。从长远看,新能源汽车未来 市场空间广阔,因 此市场对于充电桩的需求也会逐步加大。2021年公用充电 桩保有量相较2020年出现大 幅提升(其中12月份数据为预测值),预 计202

18、1年将同比上升近60个百分点。我们 认为,充电桩作为新能源车 必备的基础设施,未来伴随新能源车整体销量的大幅提升,充电桩的保有量也 将迎来建设高峰期。目前在充电市场,主要的商业模式分为两种:1、拥有充电桩的硬件供应商提供充 电服 务(每度电进行收费)如国电南瑞、特来电和星星充电等厂商;2、搭建聚 合充电平台(自身并不经营充电桩,对所充的每度电进行服务费抽成)如“朗 新科技”聚合平台商。从用户角度分析,用户可能更倾向选择在统一入口完成 不同品牌充电桩的充电全流程,因此我们认为聚合充电平台将凭借轻资产模式 迎来快速增长。投资分析:短期关注中上游信息化升级需求,长期聚焦下游用户侧综合能源服务综上,我

19、们认为电力信息化将迎来持续高景气阶段,其中政策催化及行业内IT 渗透率 提升将成为电力信息化的主要增长因素。在“双碳”政策和能源改革背 景下,我们认为电力信息化行业将从景气度及基本面角度得到双重改善。其中 发电侧信息化管理软件、分布式新能源建设的设计信息化、以及新能源并网智 能控制系统的需求;输配变电侧的配电站整体建设需求提升(信息化系统是其 内需之一)、智能设备升级、智能巡检运维以 及更多涉及传输和分配的系统功 能;售电侧电力营销系统以及综合能源服务等信息化辅 助需求都将迎来难得的 发展机遇。另外,我们梳理了各产业线上主要的市场参与者(已上市的公司),其中发电侧 和电网侧 涉及公司较多。我们认为在“双碳”政策及各项相关政策的持续推进 下,电力信息化将 会在未来3-5年保持较高景气度,其中在细分领域具有高 市占率的公司,值得持续跟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