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讲 社会影响社会影响是指在他人影响下个人的信念、态度、情绪与行为所发生的变化。态度变化是其典型。在人际关系中,社会影响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以致人们有时意识不到。社会影响的途径是广泛的,它有赖于言语的理解、人的认识、使用权力、直接命令、提出要求,甚至运用简单的例子。1影响的手段包括奖赏、强制;权威、参照法权和信息。影响的手段多种多样,有效而易被接纳的方法是使受影响者往往意识不到他们处于影响之下,这就减少了反抗性。这时较有效的方法是树立一些参与者让对方模仿、学习。2一、遵从遵从表示没有直接要求与群体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对群体压力的一种服从。遵从现象的发生从某种角度上讲是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刺激因
2、素也是含糊的,没有其它有效的方法可证实。遵从也不是百分之百的,自信心很强的人就不会有这种情况。3遵从的特点环境对遵从的压力;行为上的遵从并不总反映个人接受了某观点。不遵从反应一种是独立性,不顾及群体规范的行为表现,即一个人做他愿意做的事;另一种是反遵从,指在任何情景下,一个人都会不顾群体压力,做出与大多数人相反的反应。这有点似“逆反心理”的某方面。4二、依从依从指在有一个直接要求的场合下,一个人同意按这个要求去行动(遵从的压力是间接的)。5诱使人依从的方法:1、“登门槛”效应:表示一个曾遵从过小要求的人在将来很可能会遵从更多的大要求。社会心理学的解释:即一旦答应给予帮助,一个人就可能认为自己基
3、本上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为了保持乐于助人的形象,所以第二个要求,即使是一个麻烦的要求,也可能被接受。6“登门槛”效应的条件最初的要求一定要大到足以使人们认识到他们行为的含义。使人们感到他们有选择的自由。72、“欲擒故纵”效应表示在某种场合下,那些拒绝际最初要求的人倒可能更愿意接受后来的要求。满足的条件:最初的要求必须很高,高到人们不会因此对自己做出消极的判断;这两个要求必须由同一个人提出;第二个要求必须是第一个要求的一部分。第二个要求的提出会被看作是第一个要求的一种让步,接受者在这种情况下感到了妥协的压力而接受要求。83、“扔低球”方法首先以一个低价吸引顾客,当顾客接受后,再附上其它条件。“扔
4、低球”首先要对将要进行的行动作出承诺。9三、服从当要求以命令的形式出现时,依从就会采取一种特殊的形式服从。控制感觉中的个人差别内部控制:自己外部控制:其他人或物,命运 人们对待积极结果的信念与对待消极结果的信念是不同的。一个人可能认为他或她能有效地控制积极结果,而对消极结果却无能为力,其他人的信念可能正相反。10对失去控制的反应在许多情况下,屈从于社会影响是一种适应。每个人控制周围环境的能力是不同的。当你想出门时,你却没有收到任何邀请,没人做伴;当你收到邀请时,你却想呆在家或你已另有安排。这种被人控制的感觉虽不太强烈,但却会引起一些不快。另外,疾病也可能引起失去控制的感觉。11四、大众心理的连
5、锁影响1、流行:指社会上许多人在短时间里都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的现象。流行的社会因素:流行受社会文化所制约;依靠大众传播工具的宣传;要有经济基础。12流行的心理因素:从众与模仿:风俗是对过去事物的模仿,时尚是对现在事物的模仿。求新欲望自我防御与自我显示流行的个别差异:先驱者;早期采用者;前期追随者;后期追随者;落伍者。132、暗示暗示是在无对抗条件下,用某种间接的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思想。暗示的形式:语言或行为;暗示的方式:他人暗示;自我暗示;14影响暗示效果的因素:1)受暗示者的年龄与性别:儿童易受暗示,因为他们知识经验少;同理,另一
6、方面年龄越小越不会被暗示;年龄越大,暗示镇痛效果越大;性别上女性比男性易受暗示。2)受暗示者的心理状态:精神状态、意志与个性倾向性;3)当时的情景;4)暗示者的影响力:同样一句话,出自有社会地位的人比普通人更有效果;暗示的意义:在医学、体育运动和教育中的作用。153、社会舆论公众的意见和看法,是社会全体成员或大多数人的共同信念,也可以说是信息沟通后的一种共鸣。作用:评论、指导、鼓动。164、流言流言是提不出任何信得过的确切依据,而在人们中相互传播的一种特定的消息。不同于谣言,后者是恶意的攻击。前者总是发生在和人们生活有重大关系的问题上。17流言产生的条件:在不安和忧虑的情况下,会促使流言产生和传播;在缺乏可靠信息的情况下,最易产生与传播;在社会处于危机状态下,如战争年代、地震、灾荒时,人们易产生恐怖感与紧张感,流言也易传播;处在一定社会情境中的个人,若突然被置于显要地位时,也容易发生关于他的流言;在不安和忧虑的情况下,会促使流言产生和传播;在缺乏可靠信息的情况下,最易产生与传播;在社会处于危机状态下,如战争年代、地震、灾荒时,人们易产生恐怖感与紧张感,流言也易传播;处在一定社会情境中的个人,若突然被置于显要地位时,也容易发生关于他的流言;18流言产生的原因:人们认识上的偏差动机:有的流言往往是人们根据民间的愿望、恐惧、怨恨而加以附会的结果,以求达到心理平衡。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