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传染病流行病学.ppt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293755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PPTX 页数:84 大小:3.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流行病学.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传染病流行病学.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传染病流行病学.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传染病流行病学.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传染病流行病学.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章第十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本章内容本章内容概述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及感染谱传染病流行过程及疫源地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影响因素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第一节 概述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是指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且可由人传人或由动物传给人以及相互传播的感染性疾病传染病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of Infectious Disease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及其分布,并研究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策略和措施,最终达到消灭传染病的目的传染病流行病学是现代流行病学发展的源头流行现状天花于1977年在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消灭指日可待从1988年以来,全球脊灰病例减

2、少99.9%,从约35万例降低至2015年报告的80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指出:“正如36年前我们消灭了天花一样,我们现在正站在历史的拐角,彻底消除脊灰指日可待。”各国常见传染病、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不同程度的下降2017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2017年(2017年1月1日零时至12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港澳台,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7030879例,死亡19796人,报告发病率为509.54/10万,报告死亡率为1.43/10万2017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2017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按类别统计一是甲类传染病中鼠疫报告发病1例,死亡1人,霍乱报告发病14例,无死亡,报告发

3、病率为0.0010/10万,较2016年下降50.00%二是乙类传染病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死亡报告外,其他共报告发病3064058例,死亡19641人,报告发病率为222.06/10万,报告死亡率为1.42/10万,较2016年报告发病率上升3.64,报告死亡率上升8.59。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2.78%;报告死亡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艾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8.81%三是丙类传染病除丝虫病无发病

4、、死亡报告外,其他共报告发病3966806例,死亡154人,报告发病率为287.48/10万,报告死亡率为0.011/10万,分别较2016年下降1.18%和42.86%。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占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9.79;报告死亡数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100.00%。新发现的传染病AIDS、O139霍乱、O157肠炎、SARS军团病、空肠弯曲菌肠炎、莱姆病、丙型肝炎、庚型肝炎、戊型肝炎、汉坦病毒、B组轮状病毒腹泻、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再出现的传

5、染病如结核病、性传播疾病、血吸虫病、霍乱、痢疾等常见多发的传染病肝炎、感染性腹泻、疟疾等新发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人群中新出现的感染,或过去存在但在发病率或地理分布上正在增加的感染病人类从未发生或发现过的感染新发感染、再发感染二 新发传染病第一类:疾病本身早已为人所知,但未被认为是传染病,近30年来因发现了其病原体才被认为是传染病,如T淋巴细胞瘤白血病、消化性溃疡、手足口病等。第二类:疾病在人间早已或可能早已存在,近30年来才被发现和认识,如莱姆病、戊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等。第三类:疾病以往在人间可能不存在,确实是人类新出现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

6、炎和艾滋病等。近四十年来新发现病原体年份年份病病原原疾疾病病1976 Ebola病毒病毒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出血热隐孢子虫隐孢子虫隐孢子虫病隐孢子虫病1977 汉坦病毒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1980 人类嗜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淋巴细胞病毒-I(HTLV-I)成人成人T细胞白血病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淋巴瘤198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艾滋病(AIDS)1982 伯氏包柔螺旋体伯氏包柔螺旋体莱姆病莱姆病1983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O157:H7 出血性肠炎出血性肠炎溶血尿毒综合征溶血尿毒综合征1983 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胃炎胃炎胃出血胃出血胃癌胃癌1988

7、 人类疱疹病毒人类疱疹病毒-6(HHV-6)幼儿急疹(婴儿玫瑰疹)幼儿急疹(婴儿玫瑰疹)1989 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肠道外传播非甲非乙型肝炎肠道外传播非甲非乙型肝炎 戊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肠道传播非甲非乙型肝炎肠道传播非甲非乙型肝炎1992 霍乱弧菌霍乱弧菌O139:H7 新类型霍乱新类型霍乱 巴尔通体巴尔通体猫抓病猫抓病细菌性血管瘤细菌性血管瘤1993 Sin nombre病毒病毒汉坦病毒肺综合征汉坦病毒肺综合征1993 庚型肝炎病毒庚型肝炎病毒非非A-E肝炎肝炎1994 Hendra 病毒病毒严重致死性呼吸系统症状严重致死性呼吸系统症状1996 阮粒(阮毒体)阮粒(阮毒体)新型变异

8、克鲁兹非德得新型变异克鲁兹非德得-雅柯病雅柯病1997 A型禽流感病毒(型禽流感病毒(H5N1)人禽流感人禽流感Nipah病毒病毒脑炎症状脑炎症状1999 西尼罗河样病毒西尼罗河样病毒西尼罗河热或西尼罗河脑炎西尼罗河热或西尼罗河脑炎2003 SARS病毒病毒SARS2009 新型流感病毒新型流感病毒H1N1 人猪流感人猪流感2013 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H7N9)人禽流感人禽流感新发传染病的特点人兽共患性人兽共患性人兽共患性人兽共患性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传播方式的多样性预防和诊治困难预防和诊治困难预防和诊治困难预防和诊治困难传播速度惊人,危害严重传播速度惊人,危

9、害严重传播速度惊人,危害严重传播速度惊人,危害严重病原体具有很强的变异性病原体具有很强的变异性病原体具有很强的变异性病原体具有很强的变异性潜伏期长潜伏期长新传染病不断出现的生物学因素生物学因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动物在新传染病的发生上起着巨大作用HIV-I 和HIV-II与猿免疫缺陷病毒具有高度同源性。禽流感病毒存在于鸡、猪、马等动物,不同流感病毒在猪等动物体内进行重组,再以新的病毒感染人类。果子狸体内分离的SARS病毒基因序列与人SARS病毒同源性达99.8%。新传染病发生及传播的社会因素人类乱捕乱杀野生动物动物携带病毒,大多为隐性感染人类捕杀动物,导致个别病毒有机会感染人类。新开农田,带病毒节

10、肢动物增多,传染人类。便捷的交通有利于传染病传播。世界都市化,人口集中,居住环境差、拥挤、肮脏为传染病传播提供了条件。气候变暖,造成新的降雨格局,空气潮湿,微生物的微观生态学改变,诱导新病原体出现。再造森林使鹿增加,鹿是莱姆病主要宿主,导致美国、欧洲莱姆病增多第二节 传染过程与感染谱 传染过程(infection process)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经过传染过程宿主可保持健康状态;也可成为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及病原携带者感染谱(spectrum of infection)是指当机体感染了不同病原体后,经过传染过程,其感染者感染轻重程度会表现出很大差异。不同感染者作为

11、传染源的作用也不相同感染谱的类型以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过程这类传染病往往隐性感染者,所占比例较大,临上表现出典型症状及体征者仅占极少部分,而严重病例和死亡病例更为少见。此种感染状况流行病学称之为“冰山”现象(iceberg phenomenon)脊髓灰质炎、乙脑、流脑、艾滋病等以显性感染为主的传染过程 这类传染过程的特点是当人们感染病原体后,大多数人在临床上均能表现出较明显的症状和体征,而隐性感染者及重症感染者或死亡病例仅占极小部分,如麻疹、水痘等大部分感染者以死亡为结局的传染过程此类传染过程疾病的特点是大多数感染者均表现出严重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且多以死亡为结局。如:第三节 流行过程和疫源地流行

12、过程(epidemicprocess)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程,表现出群体发病的特点它的发生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并存、相互联系,才能构成流行,流行过程往往受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一、传染源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一)受感染的人作为传染源病人是重要的传染源。对于一些无病原携带者的传染病,病人可成为唯一的传染源如:麻疹、水痘等传染病病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潜伏期、临床症状期和恢复期。传染源在各期是否排除病原体及排除量和频度个不相同(

13、1)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出现临床症状这段时间。潜伏期的长短与病原体在体内繁殖的时间有关,受病原体的数量、定位部位及达到定位器官的途径等影响。通常所说的某病的潜伏期多指最常见的潜伏期,即平均潜伏期。如流腮18天左右 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和应用潜伏期的长短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一般较短的流行呈爆发型;较长的呈持久型根据潜伏期判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可追踪传染源并确定传播途径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检验期限一般为常见的潜伏期加1到2天,严重的按最长潜伏期来定确定免疫接种时间如麻疹,被动免疫在潜伏期最初5天内接种才有效评价某项预防措施的效果(2)临床症状期

14、(clinical stage):是指传染病病人表现出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的时期这一期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传染作用最强病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大小主要取决于其排除病原体数量的多少及毒性的大小;是否被隔离及隔离的严格程度和条件。尤其注意那些轻型或不典型的病人(3)恢复期(convalescent period):指病人的症状已经消失,机体所受的损伤处于逐渐恢复的时期病人不再成为传染源如天花、麻疹、水痘等但有些仍是传染源如:痢疾、伤寒等,甚至是终生的传染期(Communicable period)指传染病患者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主要依据病原学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判断,是决定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2

15、.病原携带者(Carrier)病原携带者: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带菌者、带毒者、带虫者),一般分3类:潜伏期病原携带者(incubation carrier)一般仅有少数的传染病,如:白喉、麻疹、流脑、伤寒、副伤寒、痢疾、霍乱、甲肝等恢复期病原携带者(convalescent carrier)如:伤寒、痢疾、白喉、乙肝,一般把临床症状消失后3个月内仍能向外排除病原体的人称暂时性的病原携带者;超过3个月的称慢性病原携带者健康病原携带者(healthy carrier)如脊灰、乙脑、白喉、流脑等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取决于排出病原体的数量、携带的时间、携带者的职业、生活环境、

16、卫生习惯和携带者所处环境的卫生水平伤寒玛丽(美国第一位伤寒杆菌带菌者)1906年夏天,纽约的银行家华伦带着全家去长岛消夏,雇佣玛丽做厨师。8月底,华伦的一个女儿最先感染了伤寒。接着,华伦夫人、两个女佣、园丁和另一个女儿相继感染。他们消夏的房子住了11个人,就有6个人患病玛丽此前7年的工作经历,发现7年中玛丽更换过7个工作地点,而每个工作地点都曾暴发过伤寒病,累计共有22个病例,其中1例死亡1915年,玛丽已经被解除隔离5年,大家差不多都把她忘了。这时,纽约一家妇产医院暴发了伤寒病,25人被感染,2人死亡。卫生部门很快在这家医院的厨房里找到了玛丽,她已经改名为“布朗夫人”玛格丽特米龙一生中直接传

17、播了52例伤寒,其中7例死亡,间接被传染者不计其数。美国政府拒绝认定她的国籍和出生地,1932年她由于中风瘫痪,死亡时大概68岁。在同一间玻璃笼子里,除了短暂的间歇,前前后后一共被关了二十七年(二)受感染的动物作为传染源1.概念:人类罹患以动物为传染源的疾病统称为动物性传染病(zoonosis),又称人兽共患病。这类传染病绝大多数均能在家畜、家禽或野生动物中自然传播。人兽共患病的分类 以动物为主的人兽共患病 森林脑炎、钩体病等以人为主的人兽共患病阿米巴病等人兽并重的人兽共患病血吸虫病真性人兽共患病牛、猪绦虫病受感染的动物作为传染源的流行病学意义取决于人和动物接触的机会和感染动物的数量、传播条件

18、和传播媒介的存在、人的卫生知识和生活习惯等因素二、传播途径病原体不断更换其宿主的过程在流行病学上称为传播机制(mechanism of transmission)病原体自宿主体内排出主要与宿主体内定位有关,如麻疹(呼吸道)、伤寒(消化道)、性病(生殖道)。体内定位的4大场所:肠道、呼吸道、血液及体表(包括皮肤粘膜)病原体停留在外界环境中病原体侵入新的易感者体内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并侵入新的易感者机体前,在外界环境中停留和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即为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进入易感者体内之前,在外环境中必须依附于一定的媒介物(如空气、食

19、物、水、蝇、日常生活用品等),这些参与病原体传播的媒介物称为传播因素(一)经空气传播(Air-borne infection)1.经飞沫传播(droplet infection)存在于粘膜表面的粘液中或粘膜纤毛上皮细胞碎片里体积较小的飞沫(直径在15一l00um)可在空气中悬浮,一般不超过3秒钟。局限于传染源周围,因此受飞沫传播的对象仅限于传染源周围的密切接触者。如:脑膜炎双球菌、流感病毒、百日咳杆菌、SARS病毒等2经飞沫核传播(droplet nucleus infection)如白喉杆菌 3经尘埃传播(dust infection)如结核杆菌、炭疽杆菌经空气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传播途径易

20、于实现,病例常可连续发生,病人常为传染源周围的易感人群;若易感人群集中,可致短潜伏期疾病的爆发或流行;在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时,此类传染病多有周期性或季节性升高的现象,一般以冬、春季多见;儿童多发;流行强度与居住条件、人口密度、人群中易感人口比例及卫生条件密切相关(二)经水传播(Water-borne infection)1.经饮水传播经饮水传播的流行特征:病例的分布常与供水范围一致,有共同饮用同一水源的历史;除哺乳婴儿外,各种年龄、性别及职业人群均可发病,暴饮者发病较多;若水源经常被污染,则多表现为慢性流行。若系一次大量污染,可致爆发或流行;对水源采取净化措施后,爆发或流行即可平息;患者潜伏期

21、较长,临床症状较轻2经疫水传播是指通过接触含有病原体的疫水所引起的传播。如血吸虫病、钩体病经疫水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病人均有接触疫水的历史;发病多表现有季节性、地方性及职业上的差别,一般以与疫水接触的职业人群多发,发病多表现出季节性的特点;大量易感人群进入疫区与疫水接触后,可发生爆发或流行;对疫水采取措施或加强个人防护后,可控制病例的发生(三)经食物传播(Food-borne infection)食物传播的作用与病原体的特性、食物的性质、污染的程度、食用方式及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关。经食物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患者有同吃被污染食物的历史,不吃者不发病:如系一次大量污染,在用餐者中可呈爆发或流行;停止

22、供应该食物后,爆发或流行即可平息;患者的潜伏期较短,临床症状较重(四)经接触传播(Contact infection)1直接接触传播 (direct contact transmission):是指易感者与传染源直接接触而导致的传播 2间接接触传播(indirect contact transmission):是指易感者间接接触了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所造成的传播间接接触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一般很少造成流行,多以散发发病为主,可形成家庭及同住者之间的传播;流行过程缓慢,无明显的季节性高峰;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方及卫生习惯不良的人群中发病较多;加强对传染源管理及严格的消毒制度后,可减少病例的发生(五)

23、经节肢动物传播(Arthropod-borne infection)指通过苍蝇、蚊子、虱子、跳蚤及蜱、螨等节肢动物作为媒介所造成的传播,所以又可将其称为虫媒传播。经节肢动物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多表现有一定的地区性分布特点,病例分布与传播该病的节肢动物分布一致;多表现有一定的季节性分布特点,其发病率的升高与特定节肢动物的活动季节相一致;有明显的职业及年龄分布特点;多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六)经土壤传播 经土壤传播(soil-borne infection)是指易感人群通过各种方式接触了被污染的土壤所致的传播。(七)医源性传播 医源性传播(iatrogenic infection):指在医疗、

24、预防工作中,由于未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人为地造成某些传染病的传播。上述七种传播途径均是病原体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播的,故可将其统称为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八)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指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的传播或称母婴传播。经胎盘传播 如风疹、乙肝、AIDS上行性传播单纯疱疹病毒、白念菌 葡萄球菌等 分娩引起的传播淋球菌、疱疹病毒等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herd susceptibility)。人群易感性是以人群中非免疫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的。人群免疫性(herd

25、immunity)是以人群中免疫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来衡量的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原因新生儿增加易感人口的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免疫人口的迁出或死亡人群易感性下降的原因预防接种流行后免疫人口增加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疫源地疫源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传染源向其周围传播病原体所能波及的范围一般把范围较小的疫源地称为疫点,而范围较大的疫源地或若干疫源地连成片时称为疫区疫源地的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范围大小:取决于传染源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和周围人群免疫状态疫源地消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被移走或消失(住院、死亡或治愈)传染源散播在外环境的病原体被彻底清除周围所有的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的最

26、长潜伏期没有发生新的病例或感染第四节 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一、自然因素对流行过程的影响自然因素对传染源的作用自然因素对传播途径的作用自然因素对易感者的作用二、社会因素对流行过程的影响社会因素对传染源的作用社会因素对传播途径的作用社会因素对易感者的作用第五节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预防策略预防为主加强传染病监测与管理全球化控制二 防制措施(一)经常性预防措施1.开展健康教育2.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3.改善饮水卫生条件,加强食品卫生检验与监督4.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5.病人、带菌者及可疑人员禁止从事相关工作6.加强国境卫生检疫(二)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vaccination)又称人工免疫,

27、是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内,使机体产生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降低人群易感性,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预防接种的种类(1)人工自动免疫 是指通过接种免疫原性物质,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活菌(疫)苗:如结核、鼠疫死菌(疫)苗:如霍乱、伤寒类毒素:如破伤风和白喉类毒素(2)人工被动免疫 将含有抗体的血清或其制剂注入人体内,使机体获得现成抗体而受到保护常用制剂有免疫血清:如白喉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免疫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及胎盘球蛋白)(3)被动自动免疫 是在有疫情时用于保护易感接触者(如婴幼儿或体弱者)的一种免疫方法计划免疫planning immunization根据传染病疫情的监

28、测结果和人群免疫水平的分析,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使用疫苗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接种称为计划免疫,目的在于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控制并最终消灭传染病70年代中期,我国制定了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为普及儿童免疫纳入国家卫生计划。其主要内容为“四苗防六病”,即对七周岁及以下儿童进行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和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以及及时加强免疫接种,使儿童获得对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麻疹的免疫。1992年卫生部又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范畴。随着科技进步,计划免疫将不断扩大其内容扩大免疫计划(Expanded program on immunization

29、,EPl)EPI的中心内容:一是要求不断扩大免疫接种的覆盖面,使每一个儿童在出生后都有获得免疫接种的机会;二是要求不断扩大免疫接种的疫苗的种类2007年国家扩大了计划免疫免费提供的疫苗种类,在现行全国范围内使用的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等6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上,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二)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出血热疫苗接种;发生炭疽、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或发生洪涝灾害可能导致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时,对重点人群进行炭疽疫苗和钩体疫苗应急接种。通过接种上述疫苗,预防

30、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炭疽和钩端螺旋体病等15种传染病疫疫 苗苗接接 种种 对对 象象月(年)龄月(年)龄接种剂次接种剂次接接 种种 部部 位位接种途径接种途径接接 种种 剂剂 量量/剂次剂次备备 注注乙肝疫苗乙肝疫苗0 0、1 1、6 6月龄月龄3 3上臂三角肌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肌内注射酵母苗酵母苗5g/0.5ml5g/0.5ml,CHOCHO苗苗10g/1ml10g/1ml、20g/1ml20g/1ml出生后出生后2424小时内接种第小时内接种第1 1剂次,第剂次,第1 1、2

31、 2剂次剂次间隔间隔2828天天卡介苗卡介苗出生时出生时1 1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皮内注射0.1ml0.1ml脊灰疫苗脊灰疫苗2 2、3 3、4 4月龄,月龄,4 4周岁周岁4 4口服口服1 1粒粒第第1 1、2 2剂次,第剂次,第2 2、3 3剂次间隔均剂次间隔均2828天天百白破疫苗百白破疫苗3 3、4 4、5 5月龄,月龄,18182424月龄月龄4 4上臂外侧三角肌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肌内注射0.5ml0.5ml第第1 1、2 2剂次,第剂次,第2 2、3 3剂次间隔均剂次间隔均2828天天白破疫苗白破疫苗6 6周岁周岁1 1上臂三角肌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肌

32、内注射0.5ml0.5ml麻风疫苗麻风疫苗(麻疹疫苗)(麻疹疫苗)8 8月龄月龄1 1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皮下注射0.5ml0.5ml麻腮风疫苗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麻疹疫苗)(麻腮疫苗、麻疹疫苗)18182424月龄月龄1 1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皮下注射0.5ml0.5ml乙脑减毒活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8 8月龄月龄,2,2周岁周岁2 2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皮下注射0.5ml0.5mlA A群流脑疫苗群流脑疫苗6 61818月龄月龄2 2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皮

33、下注射30g/0.5ml30g/0.5ml第第1 1、2 2剂次间隔剂次间隔3 3个月个月A+CA+C流脑疫苗流脑疫苗3 3周岁周岁,6,6周岁周岁2 2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皮下注射100g/0.5ml100g/0.5ml2 2剂次间隔剂次间隔3 3年;第年;第1 1剂次与剂次与A A群流脑疫苗第群流脑疫苗第2 2剂次间隔剂次间隔1212个月个月甲肝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1818月龄月龄1 1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皮下注射1ml1ml出血热疫苗(双价)出血热疫苗(双价)1660周周岁岁3上臂外侧三角肌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肌内注射1ml1

34、ml接种第接种第1剂次后剂次后14天接种第天接种第2剂次,第剂次,第3剂次剂次在第在第1剂次接种后剂次接种后6个月接种个月接种炭疽疫苗炭疽疫苗炭疽疫情发生时,病例或病畜间接接触者及疫点周围炭疽疫情发生时,病例或病畜间接接触者及疫点周围高危人群高危人群1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上划痕皮上划痕0.05ml0.05ml(2 2滴)滴)病例或病畜的直接接触者不能接种病例或病畜的直接接触者不能接种钩体疫苗钩体疫苗流行地区可能接触疫水的流行地区可能接触疫水的760岁高危人群岁高危人群2上臂外侧三角肌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附着处皮下注射皮下注射成人第成人第1 1剂剂0.5ml0.5ml,第第

35、2 2剂剂1.0ml1.0ml7 71313岁剂量减半,必要时岁剂量减半,必要时7 7岁以下儿童依据年岁以下儿童依据年龄、体重酌量注射,不超过成人剂量龄、体重酌量注射,不超过成人剂量1/41/4接种第接种第1剂次后剂次后710天接种第天接种第2剂次剂次乙脑灭活疫苗乙脑灭活疫苗8 8月龄(月龄(2 2剂次),剂次),2 2周岁周岁,6,6周岁周岁4 4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皮下注射0.5ml0.5ml第第1 1、2 2剂次间隔剂次间隔7 71010天天甲肝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1818月龄月龄,24243030月龄月龄2 2上臂三角肌附着处上臂三角肌附着处肌内注射

36、肌内注射0.5ml0.5ml2 2剂次间隔剂次间隔6 6个月个月预防接种应注意(1)正确掌握禁忌证 (2)各类生物制品的接种对象、剂量、次数、间隔时间、接种途径及保存条件均应严格按说明书要求执行。(3)预防接种制剂保藏条件(4)接种器要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减少致病因子的交叉污染 加强传染病的管理传染病报告针对传染源的措施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针对易感者的措施传染病爆发、流行的紧急措施法定报告传染病法定传染病指的是各政府在其传染病防治法规内,条列出特定项目的传染病发生时,医师或医疗机构需向卫生主管机关报告,并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治疗甚至隔离等措施。被列为法定传染病者通常是具传播速度快、病情严重、致死

37、率高等特性1.传染病报告甲类(强制管理)乙类(严格管理,26)丙类(监测管理,11)分类分类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手足口病1.2008

38、年5月2日,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2.2009年4月30日,卫生部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3.2013年增加 人感染H7N9禽流感责任报告人及报告时限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本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限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本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

39、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港口、机场、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向国境口岸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互相通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主动收集、分析、调查、核实传染病疫情信息。接到甲类、乙类传染病疫情报告或者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立即

40、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同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针对传染源的措施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乙类传染病病人,根据病情可住院隔离或在家中隔离治疗,直至治愈

41、。其中有些病人,其传染源作用不大,如肾综合征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杆菌病等病人可不必隔离。丙类传染病中瘤型麻风病人必须经临床和微生物学检查证实痊愈才可恢复工作、学习。其它丙类传染病病人在临床治愈后即可工作、学习对疑似病人,应尽早明确诊断。甲类传染病的疑似病人必须在指定场所进行隔离观察、治疗。乙类传染病的疑似病人,在医疗保健机构指导下治疗或隔离治疗。传染病疑似病人必须接受医学检查、随访和隔离治疗措施,不得拒绝病原携带者对病原携带者应做好登记并进行管理,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随访,经23次病原检验阴性时,方可解除管理;在饮食行业、服务行业及托幼机构工作的病原携带者须暂时调离工作岗位,

42、久治不愈的伤寒或病毒性肝炎的病原携带者不得再从事威胁性职业。艾滋病、乙型肝炎和疟疾的病原携带者严禁做献血员接触者指曾接触传染源而有可能受感染者,都应接受检疫检疫期限从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留验:又叫隔离观察。对甲类传染病的接触者应进行留验。将他们收留在指定场所进行观察,限制活动范围,实施诊察、检验和治疗医学观察:一般是对乙类和丙类传染病接触者施行的措施。接触者可正常工作、学习,但要接受体检、测量体温、病原学检查和必要卫生处理应急接种对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如发生麻疹暴发流行时,对接触者可施行预防接种,因为麻疹活疫苗接种后产生抗体时间比潜伏期短,一般在感染后3 天内接种疫苗也能防止

43、发病药物预防对某些有特效药物可防治的传染病,必要时可采用药物预防如用强力霉素预防霍乱红霉素预防白喉青霉素或磺胺药物预防猩红热乙胺嘧啶或氯喹预防疟疾金刚烷胺预防甲型流感等要防止滥用药物预防,以免造成病原体耐药性个人防护如戴口罩、手套、鞋套、护腿、应用蚊帐、使用安全套(避孕套)等都可起到个人防护作用(4)动物传染源对人类危害大且无经济价值的动物应予以消灭,如灭鼠危害性较大的病畜或野生动物,应予以捕杀、焚烧、深埋,如患疯牛病和炭疽病的家畜,患狂犬病的狗等危害不大但有经济价值的病畜,应予以隔离治疗此外还要做好家畜及宠物的预防接种和检疫工作对传播途径的措施对传播途径的措施主要是针对传染源污染的环境所采取

44、的措施;不同传染病其病原体在外环境中停留与转移所经历的途径是不相同的。如肠道传染病主要由粪便排出病原体而污染环境。一般采取对污染物品和环境进行消毒措施;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污染环境,则通风和空气消毒是非常重要的;虫媒传染病,重点是杀虫措施。消毒、杀虫可以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病扩散和蔓延。实践证明消毒、杀虫、灭鼠措施是行之有效的消毒(Disinfection)是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消除环境中致病性微生物的一种措施。般分为预防性消毒和疫源地消毒。(1)预防性消毒:针对可能受致病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施行消毒。如空气消毒、饮水和乳品消毒等。(2)疫源地消毒:村现有或曾经有传染源存在的

45、场所进行消毒。其目的是消灭传染源排出的致病性微生物疫源地消毒(1)随时消毒(current disinfection):指有传染源存在的疫源地,对其排泄物及分泌物或被污染的物品、场所及时进行消毒,以迅速将致病微生物杀灭。随时消毒要经常进行,一般指导家属完成(2)终末消毒(terminal disinfection):指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离开住所后对疫源地进行一次彻底消毒。其目的是完全清除传染源所播散、留下的致病性微生物一般来说,致病性微生物对外环境抵抗力较强的疾病,才需要进行终末消毒。如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等肠道传染病;肺鼠疫、肺结核、白喉、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炭

46、疽、鼠疫等动物性传染病都需进行终未消毒而致病性微生物在外环境中存活时间较短的病,如麻疹、水痘、流行性感冒等,一般不需终未消毒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一)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划定疫点、疫区的建议,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对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二)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疫点、疫区进行卫生处理,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并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采取措施;(三)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对传染病

47、疫情的处理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二)停工、停业、停课;(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宣布本行政区域部分或者全部为疫区;国务院可以决定并宣布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在疫

48、区内采取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紧急措施,并可以对出入疫区的人员、物资和交通工具实施卫生检疫。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但是,封锁大、中城市的疫区或者封锁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以及封锁疫区导致中断干线交通或者封锁国境的,由国务院决定。疫区封锁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发生甲类传染病时,为了防止该传染病通过交通工具及其乘运的人员、物资传播,可以实施交通卫生检疫。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根据传染病疫情控制的需要,国务院有权在全国范围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权在本行政区域内紧急调集人员或者调用储备物资,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紧急调集人员的,应当按照规定给予合理报酬。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能返还的,应当及时返还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