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收稿日期:2022-05-0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773047);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18EYA004)通讯作者简介:戴一鑫,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创新经济,企业管理。E-mail:daiyixinnufe edu cn。组织双元性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知识耦合和吸收能力的作用戴一鑫,胡汉清(南京财经大学 国际经贸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摘要:基于双元理论视角,本文以 320 家企业为样本,研究了组织双元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知识耦合的中介作用和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领导双元性、结构双元性均对企业绩效具有
2、显著正向影响,但情境双元性的影响不显著。(2)领导双元性、结构双元性和情境双元性对知识耦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耦合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知识耦合在领导双元性、结构双元性与企业绩效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吸收能力正向调节了知识耦合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且正向调节了知识耦合在领导双元性、结构双元性与企业绩效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为探索双元理论如何影响企业绩效提供了新的线索。关键词:组织双元性;知识耦合;吸收能力;企业绩效中图分类号:C9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7-0145(2022)06-0073-08doi:10 11847/fj 41 6 73How Organizat
3、ional Ambidexterity Affects Firm Performance:The ole of Knowledge Coupling and Absorptive CapacityDAI Yi-xin,HU Han-qing(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jing 210046,China)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variate theory,as a sample of 320 f
4、irms,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 on firm performance,as well as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knowledge coupling and the moderatingeffect of absorptive capac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1)Leadership-based ambidexterity and structural ambidexterity have asignificant posi
5、tive impact on firm performance,but contextual ambidexterity has no significant impact(2)Leadership-basedambidexterity,structural ambidexterity and contextual ambidexterity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knowledge coupling,and knowledge coupling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firm perfo
6、rmance,and knowledge coupling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dership-based ambidexterity,structural ambidexterity and firm performance(3)Absorptive capacitypositively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coupling and firm performance,and positively moderates the media-ting role of kno
7、wledge coupling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dership-based ambidexterity,structural ambidexterity and firmperformance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new clues for exploring how the bivariate theory affects firm performanceKey words: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knowledge coupling;absorptive capacity;
8、firm performance1引言双元性能力是企业兼具有效运作当前业务发展和适应未来环境变化的能力,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组织双元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管理工程,有学者研究发现组织双元性可能是促进企业技术本质跃迁的前因变量,帮助企业维持现有技术优势的同时为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引导企业技术跨越的方向1。以往很多学者们的研究均证明了组织双元性对企业行为绩效的影响作用。因此,研究组织双元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越来越需要通过耦合、重组外界的异质性知识来获取竞争优势。例如,耐克和苹果公司共同推出的 NIKE+iPod 品牌。可见,不同资源要素间的耦合互动
9、,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至关重要。资源是有限和稀缺的,企业想要获取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资源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因此,企业必须拥有吸收和利用资源的能力,才能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企业如果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可实现外部知识和内部知识的有效整合,从而对知识耦合程度以及企业绩效水平产生影响。由此,本研究将知识耦合和吸收能力引入37工 程 管 理 科 技 前 沿Vol 41,No 6Frontier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2022 年第 6 期研究模型,并进一步探讨两者在组织双元性与企业绩效关系间的作用。本文研究的理论创新体现在:第
10、一,以往研究中,组织双元性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战略管理、组织管理和知识管理等诸多领域,但甚少有研究对组织双元性进行进一步划分,本研究将组织双元性划分为领导双元性、结构双元性和情境双元性三类,并证明了不同组织双元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丰富了组织双元性的研究领域和范畴。第二,基于知识基础动态变化的视角,将知识耦合变量引入研究模型,探明了组织双元性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为企业通过促进知识耦合实现组织双元性对企业绩效影响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引入吸收能力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吸收能力的边界作用,有助于理解组织双元性和知识耦合的边界作用条件,丰富了吸收能力理论的研究。2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2 1组织双元
11、性与企业绩效“双元性”第一次被应用于管理领域是在 1976年,Duncan2 认为组织应该采取必要的步骤进行组织设计,实现结构的差异化。March3 从组织学习角度将组织活动划分为探索和开发两种活动,探索与“搜寻、变化、实验、发现”等活动相关,开发则与“提炼、效率、选择和实施”等活动相关,组织双元性被认为是“平衡探索性活动与开发性活动的能力”。Simsek 等4 的研究则是从更广义的角度出发,认为组织双元性可以涵盖企业在同一时间执行差异化甚至是竞争性战略行动的能力。如何实现组织双元性,目前学术界广泛认同的主要有三种模式,即领导双元性(leadership-basedambidexterity)
12、、结 构 双 元 性(structural ambidexterity)和情境双元性(contextual ambidexterity)。领导双元性强调高管团队构成和认知的重要作用,认为只有当领导清楚地感知到双元性矛盾的存在而不是忽视或否定它们时,组织才能够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双元性矛盾,为组织构建竞争优势5。结构双元性是指通过构建“空间分离性”的双元组织结构,即同时在不同的空间设置彼此相异的结构性机制,并配套相异的文化、结构、战略和制度,分别关注开发性创新和探索性创新,以应对外部环境的渐进式和突变式变化,从而实现组织双元性6。情境双元性是指通过组织情境因素(包括信任、支持、绩效管理等)安排来培养
13、员工的双元性思维能力,通过营造允许其成员自行判断什么时候应该采用哪一种思维方式的情境,从而实现组织在适应性和匹配性上的双元性7,即通过组织情境设计来达到组织双元性的目的。国内外相关学者们将双元性概念化组织层面的能力8-11,使企业能够在与探索和开发相关的冲突活动间取得平衡,因而,对双元性的追求也被认为是组织取得持续创新产出的关键决定因素。Stettner 和 Lavie12 的研究表明,组织利用间断式或连续式均衡来规划研发活动,将产生较高的研发效率和创新绩效,特别是资源冗余度高或组织柔性强的企业,更能有效推动相互协同活动。贯君等11 认为组织双元性是企业能够平衡和满足不同任务或行动的能力,这种
14、双元能力有利于知识搜寻战略与新市场需求的匹配,从而能够推动企业做出有利于长期发展的战略选择。Wang 和 afiq13 研究认为,组织双元性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肖丁丁和朱桂龙14 的研究发现企业双元能力平衡与互动关系均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由此可以看出,组织双元性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一观点也已被学术界广泛接受。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1组织双元性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H1a领导双元性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H1b结构双元性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H1c情境双元性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2 2组织双元性与知识耦合“耦合”一词的概念最早源于物理学。在组织管
15、理领域,耦合强调系统或要素间彼此作用、相互依赖的程度15。以往研究将知识耦合界定为企业组合两个不同领域知识元素的程度16,17,或视为一种动态的互补关系和契合性特征18。本文借鉴Yayavaram 和 Ahuja16,李永周等18 的观点,将知识耦合定义为不同知识主体所拥有的不同知识元素通过动态关联、相互契合、有效互补,从而获得协同并溢出扩散的过程19,20。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双元性可以更加敏锐地感知到组织所具有的知识资源,使组织更有效地将现有各种知识资源配置到组织的各个方面,加快知识耦合的程度。同时,在与外部组织合作的过程中,组织双元性能够系统整合供应商、制造商和顾客的知识信息,为知识
16、耦合提供基础前提。具体47Vol 41,No 6工 程 管 理 科 技 前 沿2022 年第 6 期来说,在资源禀赋上,组织双元性不仅促使企业高效探索利用市场知识,强化知识的紧密融合,还能够促进企业对现有知识资源的深入开发整合,提高知识资源的耦合程度。在能力水平上,组织双元性通过探索能力实现外部知识的嵌入,完成知识的解码和整合,而组织内部持续的开发能力能将外部知识转化并吸收,二者共同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耦合。在环境适宜度上,组织双元性可以明显增进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沟通深度与广度,实现二者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为企业营造出便捷、合作广泛的知识环境,拓宽知识合作渠道。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结果均表明,组织双
17、元性能够对现有知识资源充分挖掘,进而实现知识耦合。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2组织双元性对知识耦合具有正向影响。H2a领导双元性对知识耦合具有正向的影响。H2b结构双元性对知识耦合具有正向影响。H2c情境双元性对知识耦合具有正向影响。2 3知识耦合的中介作用资源编排理论强调对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有效组合以促进资源增值,进而影响企业价值21。企业通过搜寻活动获取的不同领域新知识,与组织现有知识进行重组、耦合后,有利于企业淘汰旧知识,以不断改进其产品或服务。Nerkar22 认为,知识耦合不仅有利于产生新的创意和思想,也能深化企业对原有领域知识的认知,促使企业改进产品或服务技术来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现有市
18、场。Dibiaggio等23 的研究发现,当知识耦合程度较高时,企业内部对现有知识体系的理解更加透彻,更能提升所在领域技术知识的专业化程度,以整合关键资源应用于核心产品生产或服务流程中,来更好地满足现有市场或顾客的需求。于飞等24 认为,知识耦合能够帮助企业开发新的知识组合或新的问题解决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陷入“熟悉陷阱”。Teece25 的研究认为,知识耦合增强了企业的核心能力,并在耦合过程中实现新、旧知识的迭代和知识库的动态积累,以提炼出更有效的知识,来缩短产品生产周期,从而改善企业的运营效率。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3知识耦合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依据前文所述,组织双元性 领导
19、双元性、结构双元性和情境双元性对知识耦合具有正向影响,知识耦合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可以说,组织双元性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效果是通过知识耦合来实现的。因此,知识耦合在组织双元性和企业绩效关系间起到了“桥梁”作用。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4知识耦合中介了组织双元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H4a知识耦合中介了领导双元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H4b知识耦合中介了结构双元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H4c知识耦合中介了情境双元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2 4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吸收能力是企业识别新资源的存在、理解其价值、吸收其精华并将其应用在商业目标的能力,该过程中涉及了知识与资源的识别、吸收、转化和利用。吸收
20、能力有助于企业识别外部资源,并在吸收和应用新资源方面起着协调作用。Inkpen26 的研究认为,拥有越强吸收能力的组织越能够正确理解和解释信息,从而获取更高绩效。资源基础理论认为,相对于劣势资源,优势资源可以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绩效27。企业现有资源如果与其他资源有效组合,将发挥现有资源的最大价值28。企业的资源越丰富,企业采纳新的资源的方式越敏捷29。企业的吸收能力体现在新知识的识别、评价、消化和应用过程上。新知识的识别和评价过程有助于企业确认更多有市场潜力的外部创意,筛选信息,重新界定问题,对问题进行重新分类,并利用特定企业专有知识实施产品解决方案30,从而提升企业绩效。企业对消化和开发的外部
21、知识进行吸收,更能利用外部环境的变化,开发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31。Chen 等32 的研究认为,吸收能力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进而对企业的竞争优势产生正向影响。刘学元等33,赵红岩等34 的实证研究均发现,吸收能力对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较高的吸收能力能够更容易获取外界知识资源,并及时消化、转化和应用获取的外部知识,提升知识耦合的作用效果,从而增强知识耦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5吸收能力正向调节了知识耦合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2 5有调节的中介效应依据前文的分析,领导双元性、结构双元性和57戴一鑫,等:组织双元性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知识耦合和吸收能力的作用情境双
22、元性对知识耦合具有正向影响,知识耦合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知识耦合在领导双元性、结构双元性、情境双元性与企业绩效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吸收能力正向调节了知识耦合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综合这两个方面的论述,本文进一步提出吸收能力会强化知识耦合在组织双元性与企业绩效间的中介机制,即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6吸收能力正向调节知识耦合在组织双元性与企业绩效关系间的中介作用。H6a吸收能力正向调节知识耦合在领导双元性与企业绩效关系间的中介作用。H6b吸收能力正向调节知识耦合在结构双元性与企业绩效关系间的中介作用。H6c吸收能力正向调节知识耦合在情境双元性与企业绩效关系间的中介作
23、用。综上所述,本研究的理论模型如图 1 所示。组织双元性领导双元性结构双元性情境双元性知识耦合企业绩效吸收能力图 1理论模型3研究设计3 1数据收集为保证调研的质量更贴近实际,本次调研问卷主要面向企业管理层发放,所涉及行业包括制造、医疗、机械等行业。问卷调研前,向调研者书面说明所获取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且对调研者个人信息保密。正式调研时间为 2021 年 17 月,因疫情影响,时间跨度较大。主要通过实地调研、微信扫码、电子邮件三种方式发放,共发放 380 份问卷,回收 347 份,有 效 回 收 320 份,有 效 回 收 率 为84 21%。样本企业基本情况如下:企业规模方面,100 人以下
24、 94 家,占比 29 38%,100 500 人 167家,占比52 19%,500 人以上69 家,占比21 56%;企业年龄方面,3 年及以下 64 家,占比 20 00%,3 10年 155 家,占比 48 44%,10 年以上 101 家,占比 31 56%;企业类型方面,国有企业 110 家,占比 34 38%,非国有企业 210 家,占比 65 62%。进一步,本研究按照回收方式(是否实地回收)将样本企业分为两组进行无回应偏差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样本在 0 05 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非回应偏差问题并不存在。3 2变量测量本研究所用量表均来自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于英文量表,严格遵循
25、翻译回译程序翻译成中文,并根据研究目的进行适当程度的修改。同时,在正式调查之前,对问卷进行了预调研,并根据预试者的意见对问卷进行相应的调整。除人口统计学控制变量外,问卷的所有变量均采用李克特 5 级量表度量,从 1 到 5 依次代表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一般、比较同意、非常同意。(1)组织双元性。领导双元性:借鉴 Mom等35 关于管理者双元的三个特征的阐述,用“企业领导者能够对一系列看似矛盾的机会、需求和目标保持敏感,并采取有效措施”等 3 个题项进行测量,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 896。结构双元性:借鉴Jansen等36 的研究,用“创新和生产活动在我们企业的组织结构上是分开的”等 4 个题
26、项进行测量,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 902。情境双元性:借鉴Gibson和 Julian37 的研究,用“我们企业鼓励员工遵守纪律,同时也鼓励员工勇于创新”等 3 个题项进行测量,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 901。(2)知识耦合。借鉴 Yayavaram 和 Ahuja16 的研究量表,用“企业可以实现外部知识的共享”等 6个题项进行测量,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 884。(3)吸收能力。借鉴 Lieberman 和 Montgomery 29 开发的量表,用“我们能快速地分析和解释正在变化的市场需求”等 10 个题项进行测量,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 919。(4)企业绩效。借鉴 De Man 和
27、 Duysters38 的研究,用“相比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本公司对于自身的企业利润率比较满意”等 4 个题项进行测量,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 874。(5)控制变量。本文选取企业规模、企业年龄和企业性质三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企业规模以员工总数来衡量,企业年龄以企业从成立年份到2021 年的年限衡量;企业类型采用虚拟变量进行测量,1 代表国有企业,0 代表非国有企业。4实证分析4 1信效度检验本研究采用 SPSS 22 0 和 AMOS 24 0 软件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显示,所有潜变量的一致性系67Vol 41,No 6工 程 管 理 科 技 前 沿2022 年第 6 期数均大于 0 7,组
28、合系数 C 均大于 0 7,AVE 均大于 0 5,表明量表具有足够的测量信度。本文从内容、结构、聚合和区分四个方面检验量表的效度。首先,采用的量表均为国内外使用多次且较为成熟的量表,并根据相关领域学者以及预调研的结果进行了适当的修改,由此确保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其次,各潜变量的 KMO 值均高于或接近 0 7,Bartlett 球形检验值均显著,各题项的因子载荷均大于 0 6,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再次,各潜变量的平均萃取变异量 AVE 均大于 0 5,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聚合效度。最后,AVE 的平方根均大于各潜变量的相关系数值,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4 2共同方法偏差本文采
29、用 3 种方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1)通过不同方式发放并采取匿名的方式填写问卷,并打乱题项顺序以减少填写者因心理层面因素所产生的动机性偏差。(2)Harman 单因子检验,结果发现,特征值大于 1 的因子共有 5 个,且第一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为 29 873%,小于 Podsakoff等39 提出的 40%临界值,说明共同方法偏差并不严重。(3)观察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如果小于 0 9,则可排除共同方法偏差的影响。根据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最大为 0 594。因此,共同方法偏差程度较小。4 3验证性因子检验为了进一步检验变量间的区分效度,本研究进行了验证性因子检验。结果发现,六
30、因子模型的拟合效果(2=691176,df=329,2/df=205,MSEA=0061,CFI=0915,IFI=0914,TLI=0909)显著优于其他模型(五因子模型、四因子模型和单因子模型),说明变量间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4 4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本研究对主要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组织双元性、知识耦合、吸收能力和企业绩效等变量的均值和标准差均在可控的范围之内,研究数据真实可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领导双元性(r=0 395,p 0 01)、结构双元性(r=0 413,p 0 01)和情境双元性(r=0 198,p 0 01)与企业绩效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领导
31、双元性(r=0 337,p 0 01)、结构双元性(r=0 395,p 0 01)和情境双元性(r=0 261,p 0 01)与知识耦合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知识耦合与企业绩效(r=0 318,p 0 01)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吸收能力与知识耦合(r=0 227,p 0 01)、企业绩效(r=0 239,p 0 01)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分析结果为进行下一步多元回归分析提供了前提支持。4 5假设检验(1)主效应检验本研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相关假设检验。主效应的回归检验结果如表 1 所示。模型1 仅包含控制变量(企业年龄、企业规模和企业性质)为基准回归模型。在模型 1 的基础上加入自变量后
32、,形成模型 2、模型 3 和模型 4。由模型 2 可知,领导双元性对企业绩效(=0 317,p 0 001)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设 H1a 得到数据支持。由模型 3 可知,结构双元性对企业绩效(=0 273,p 0 01)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设 H1b 得到数据支持。由模型 4 可知,情境双元性对企业绩效(=0 186,ns)的影响不显著,假设 H1c 没有得到数据支持。(2)中介效应检验中介效应的回归检验结果如表 1 所示。由模型 6 可知,领导双元性对知识耦合(=0 311,p 0 001)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设 H2a 得到数据支持。由模型 7 可知,结构双元性对知识耦合(=0 276,
33、p 0 01)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设 H2b 得到数据支持。由模型 8 可知,情境双元性对知识耦合(=0 195,p 0 05)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设H2c 得到数据支持。模型 5 为加入自变量和中介变量的全模型回归检验,结果显示,知识耦合对企业绩效(=0309,p 0001)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设 H3 得到数据支持。领导双元性对企业绩效(=0295,p 0001)的影响依然显著,但系数相比模型2 有所降低,中介效应成立,假设 H4a 得到数据支持。结构双元性对企业绩效(=0211,p 001)的影响依然显著,但系数和显著性相比模型 3 均有所降低,中介效应成立,假设 H4b 得到数据支持。
34、由于情境双元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显著,故此中介效应不成立,假设 H4c 没有得到数据支持。(3)调节效应检验在进行调节效应回归检验之前,对交互项进行了标准化处理。调节效应检验结果如表 2 所示。由模型 9 可知,吸收能力对企业绩效(=0 252,p 0 01)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由模型 11 可知,知识耦合与吸收能力的交互项对企业绩效(=0 191,p 0 05)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即吸收能力正向调节了知识耦合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假设H5 得到数据支持。77戴一鑫,等:组织双元性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知识耦合和吸收能力的作用表 1主效应和中介效应回归检验结果变量企业绩效知识耦合模型 1模型 2模型
35、3模型 4模型 5模型 6模型 7模型 8控制变量企业年龄003100280 02800300 02600500 0550 049企业规模00250 0210 0240 02700220 04700500052企业性质003400350 04000330 01900800 0810 077自变量领导双元性0317 0 295 0311 结构双元性0273 0 211*0 276 情境双元性01860 1740 195*中介变量知识耦合0 309 2001801450 13500920 15701480 1330 118调整 2001701430 13300910 15501460 1310 1
36、16F177415580 13 369 338720 086 17731 14 996 10 875 注:*表示 p 005,表示 p 001,表示 p 0001。下同。表 2调节效应检验结果变量企业绩效模型 9模型 10模型 11控制变量企业年龄0 03000250 024企业规模0 02300240020企业性质0 03000320 033中介变量知识耦合0306 0308 调节变量吸收能力0 252 0 247 0 244 交互项知识耦合 吸收能力0 191*20 15101620 195调整 20 14901590 192F16 932 20 175 24717 5.04.54.03.
37、53.02.52.01.51.0企业绩效低知识耦合高知识耦合低吸收能力高吸收能力图 2吸收能力对知识耦合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进一步,本文绘制了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图,如图 2 所示。图 2 显示,高吸收能力所代表的实线斜率大于低吸收能力所代表的虚线斜率,即吸收能力在知识耦合与企业绩效关系间起到了正向调节效应。H5 再次得到支持。(4)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本文基于拔靴法(Bbootstrapping method)进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分别将吸收能力分为高低(均值加减1 个标准差)两组,计算结果如表3 所示。由表3 可知,在低吸收能力组,领导双元性通过知识耦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显著(=00
38、5,ns),在高吸收能力组,领导双元性通过知识耦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显著(=017,p 005),同时两者之间的差异显著(=0 12,p 0 05),假设 H6a 得到数据支持。同理,在低吸收能力组,结构双元性通过知识耦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显著(=0 05,ns),在高吸收能力组,领导双元性通过知识耦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显著(=015,p 005),同时两者之间的差异显著(=010,p 005),假设 H6b 得到数据支持。由于情境双元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显著,故不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假设H6c 没有得到数据支持。表 3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调节变量领导双元性知识耦合企业绩效阶段效应第一阶段第
39、二阶段直接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PMXPYMPYXPYMPMXPYX+PYMPMX低吸收能力025 0 19*0 16*0050 21 高吸收能力039 043 0 34 017*0 51 差异0 14*024 0 18*012*0 30 调节变量结构双元性知识耦合企业绩效阶段效应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直接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PMXPYMPYXPYMPMXPYX+PYMPMX低吸收能力024 0 19*0 19*0050 24 高吸收能力035 043 0 36 015*0 51 差异0 11*024 0 17*010*0 27 87Vol 41,No 6工 程 管 理 科 技 前 沿2022 年第 6
40、期续表 3调节变量情境双元性知识耦合企业绩效阶段效应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直接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PMXPYMPYXPYMPMXPYX+PYMPMX低吸收能力023 0 19*0 090040 13*高吸收能力033 043 0 14*014*0 28 差异0 10*024 0 050100 15*5结论与启示5 1研究结论本文基于 320 家企业调研数据研究了组织双元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知识耦合的中介作用和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检验了有调节的中介效应。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领导双元性和结构双元性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情境双元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不显著。企业领导和高管团队具有
41、双元性矛盾思维对于促进企业绩效水平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构建“空间分离性”的双元组织结构对于企业绩效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研究结果也显示,情境双元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显著,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情境双元性的概念比较复杂,较难为实践部门所理解,另一方面可能是组织情境的形成周期较长且需要很大的人力资本投资,情境双元性的作用还未充分反映出来。(2)领导双元性、结构双元性和情境双元性对知识耦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耦合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知识耦合在领导双元性、组织结构双元性与企业绩效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知识耦合的“桥梁”作用。(3)吸收能力正向调节了知识耦合与企业绩效之
42、间的关系,且正向调节了知识耦合在领导双元性、结构双元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成立,研究结果证明了吸收能力是提升企业绩效的有效边界条件。5 2实践启示上述研究结论对企业如何通过构建组织双元性促进企业绩效提升具有以下实践启示:第一,重视组织双元性的重要作用,尤其是领导双元性和结构双元性。通过构建组织双元性获得平衡探索与开发的能力,避免因过于依赖开发而错失机会或过于依赖探索而丧失效率,这对于企业绩效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二,企业应意识到知识耦合对新旧知识组合和企业绩效的作用。一方面,企业可充分利用合作网络中的垂直联结关系,适度探索并耦合互补性知识。另一方面,企业应密切关注所处
43、合作网络中协同伙伴的产品或市场动态,以利于获取、组合相近技术领域的知识元素,帮助企业改善内部运营活动和技术研发效率。第三,企业应提高吸收能力。吸收能力对企业未来发展和绩效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因此,企业要避免“非在此发明”综合征,倡导开放、共享的组织文化,建立鼓励分享的组织制度,变革组织结构以此提高企业获取、消化、转化和应用外部知识的能力。同时,通过激励和培训等手段,提高现有员工的知识分享、吸收能力。参考文献:1 张延平,冉佳森 创业企业如何通过双元能力实现颠覆性创新 基于有米科技的案例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9,(1):117-135 2 Duncan B The ambidextrous
44、organization:designingdual structures for innovationA In Kilmann H,Pondy L,Slevin D,eds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 Design:Strategies and ImplementationC NewYork:North Holland,1976 167-188 3 March J G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learning J Organization Science,1991,2(2):71-87 4
45、 Simsek Z,Heabey C,Veiga J F Typology for aligning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 s conceptualizations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09,5:22-80 5 Smith W K,Tushman M L Managing strategic contradic-tions:a top management model for managing innovationstreams J Organization Sc
46、ience,2005,16(5):522-536 6 Gupta A K,Smith K G,Shalley C E The interplaybetween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J Academy ofManagement Journal,2006,49(4):693-706 7 Gibson C B,Julian B The antecedents,consequences,and mediating role of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4,47(2
47、):209-226 8 O eilly C A,Tushman A L Ambidexterity as a dynamiccapability:resolving the innovator s dilemma J esearch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7,28:185-206 9 aisch S,Birkinshaw J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antecedents,outcomes,and moderatorsJ Journal ofManagement,2008,34(3):375-409 10 Lavie D,St
48、ettner U,Tushman M LExploration andexploitation within and across organizations J Academyof Management Annals,2010,4(1):109-155 11 贯君,徐建中,林艳 跨界搜寻、网络惯例、双元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J 管理评论,2019,31(12):61-72 12 Stettner U,Lavie DAmbidexterity under scrutiny: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via internal organization,allia
49、nces,and acquisitionsJ Strategic ManagementJournal,2014,35(13):1903-192997戴一鑫,等:组织双元性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知识耦合和吸收能力的作用 13 Wang C L,afiq MAmbidextrous organizationalculture,contextual ambidexterity and new product inno-vation:a comparative study of UK and Chinese high-tech firmsJ 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20
50、14,25:58-76 14 肖丁丁,朱桂龙 跨界搜寻、双元能力结构与绩效的关系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结构视角J 经济管理,2017,39(3):48-62 15 Orton J D,Weick K ELoosely coupled systems:areconceptualization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eview,1990,15(2):203-223 16 Yayavaram S,Ahuja G Decomposability in knowledgestructures and its impact on the usefulness of inv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