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在进行两个平均数差异的检验时,需要考察哪些因素?答: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就是对两个样本平均数之间差异的检验。进行两个平均数差异检验时,需要考虑的条件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要考虑总体分布和总体方差,需要注意两个总体方差是否一致;(2) 两个样本是否相关以及两个样本容量是否相同等一系列条件;(3)不同条件下选用不同的公式,不能用错,这是在实际应用中特别要引起重视的问题。2. 在词频效应的实验中有哪些潜在的自变量,你认为应该怎样控制?答:自变量是指由研究者选定,并进行操作、变化的,能产生所欲研究的心理现象的因素或因素的组合。因变量是指由自变量所引起的被测者某些心理现象或行为的变
2、化。实验中除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的其余变量称为额外变量,在额外变量中可能会引起因变量变化的因素被称为潜在的自变量。在词频效应的实验中,词频为自变量,反应时间为因变量。而被试间的差异、词频的定性、材料的选择、实验任务、研究设计、实验环境和数据处理方法等都会是潜在的自变量。对于这些潜在的自变量,应以以下方法加以控制:(1)控制被试间差异,应用随机的方式抽取大量水平相近的被试。在词频效应的实验中,可以随机抽取一百二十名大学生作为被试。(2)用一个确定的标准来定性词频,如以字或词在报纸、书刊、教材等语言材料中使用次数统计而得出。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验引起的词频不确定性,可以用大被试量来加以控制。(3)
3、材料的选择方面,若以拼音文字为实验材料,拼读规则的运用会使词频效应被低估。所以应选择非拼音类文字,如汉字就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由于汉字有不同的结构类型,实验可将此作为一个自变量加以操纵。(4)词频效应的实验中,因变量为反应时间,有很多不同的任务类型如命名、判断、再认、补笔等可以用来进行实验。在此实验中,由于不能确定词频效应究竟发生在字词识别的哪个或哪些阶段,其作用各有多大,所以选择三种不同的任务类型:词汇判断、命名和词汇命名,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得出更准确的结论。(5)在词频效应的实验中,为了达到上述(1)、(2)和(3)的控制效果,应把词频和字类型作为组内设计。但为控制不同类型任务间的相互干扰
4、,任务类型应作为组间设计。(6)实验环境应尽量保持恒定。(7)运用计算机呈现刺激并记时。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计算后,再得出结论。以上是对在词频效应的实验中可能会存在的一些潜在自变量的控制方法。名词解释1个案研究:是对单个被试或单一组进行的深入描述和分析。个案研究的材料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包括自然观察、访谈、心理测验和档案记录等。个案研究是心理学历史最长的研究形式之一,学派时期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就是对一些临床个案观察和分析的成果。一般来说,个案研究是对于单一案例或有限数目的事例所进行的全面、深入和详尽的考察和研究。个案研究还比较重视研究结果对于样本所属总体的普遍意义。个案研究是一种自然
5、观察,它既可以作定性的考察,又可以进行定量的分析。个案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运用观察法,目前最多采用的是参与观察法,即由观察者或研究者直接参与所观察和研究的活动或事件。2间接观察:指借助于各种仪器或装置(如录音机、录象机、摄象机、照相设备等)进行观察和记录。3实验者效应:我们通常把主试的期望等因素造成的实验偏差称为实验者效应。实验者效应是指实验者本身的个性特、动机、情绪、或其它细微而无意的行为影响被试,使得把实验目的、结果的期望等也在无意中传递给被试,因而限制了研究结果的外部效度。人们早就注意了这种效应,建议运用标准化的指导语和实验程序,并采用“双盲”实验以提高研究的外部效度。4横断研究:是研究某一
6、个特定点上的几个不同的组(通常是具有不同的年龄)之间的比较。5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6随机组设计:最常用和简单的消除组间设计各组被试差异的办法是随机分配被试。假设每个被试被分配到某一组的概率是相同的。7纵向研究:是对一组(“群组”,如果这个组比较大的话)被试进行一个较长时期的跟踪研究,如果对这个群体设计一些“特殊的条件”,那么就可以同一个控制组来进行比较。8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问卷法是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心理测量项目或问题,向研究对象收集研究资料和数据的一
7、种方法。它主要采用量表方式,进行定量化的测定,也可以运用提问方式让受试者自由地作出书面回答。9准实验设计:是一种未能完全符合控制额外因素作用的实验设计。10. 低限效应(地板效应、门槛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出现了低限效应。11. 访谈法:使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搜集研究对象某些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交谈来收集有关对方心理特征与行为数据资料的研究方法。它是心理学研究中运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心理学应用研究中,我们常常用访谈法了解人们的态度、看法
8、、感受和意见,从而对他们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活动进行研究。12条件反射法:是利用婴儿能够学会将某种反应与某特定刺激联系起来的这个事实而发展建立起来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常用来研究知觉的恒常性。13偏爱法:该方法主要运用于视觉通道,又被称为视觉偏爱。它通常是在被试面前同时呈现两个或多个物体或图形,考察被试对这两个或多个物体的不同注视时间(次数、每次时间长短),以判断被试对某一物体的偏好,一般该方法用于分析被试的注意、对物体及其形状、颜色的区分、以及视敏度的发展。14去习惯化:给被试反复呈现同一刺激,若干次后,被试就会不再注意该刺激,或者其注视时间明显变短,乃至消失,这种现象叫做习惯化;如果这时再用一个新
9、刺激呈现给被试,则其注视时间又会立即回到最初水平,重新引起被试的注意,此过程叫去习惯化。15情景诱导法:在标准化的实验情景下,诱导出所要研究的行为,然后加以观察和记录,多用于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16.平均误差法-平均误差法又叫调整法,它的特点是让被试调节比较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相等或匹配,并以匹配的差误来计算感觉阈限。这种方法由于被试能自己主动调整比较刺激,容易引起兴趣,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其它心理物理法常常造成的单调感。可是,调整动作本身有可能干扰被试的判断,应在实验中加以注意。二、简答题:1什么是自变量?种类有哪些? 答: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
10、变化。主试选择自变量的目的是用自变量来改变行为。【自变量的种类一般可分为四种:(1)刺激特点自变量。(2)环境特点自变量。(3)被试特点自变量。(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2组内设计的优点、缺点及克服方法?答:组内设计就是使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优点:(1)需要的被试较少。(2)组内设计方便、有效。(3)比组间设计更敏感。(4)用于研究练习的阶段性最为理想。(5)消除了被试的个别差异对实验的影响。(6)相同的自变量在组内设计和组间设计中造成的因变量的效果是不同的。缺点:(1)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将会影响另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即实验顺序造成了麻烦。如顺序效应。(2
11、)此方法不能用来研究某些被试特点自变量之间的差异。如性别和年龄。(3)如果实验中每一种实验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期,则不宜使用组内设计。(4)当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代表一种连续事件的延续结果时,不宜使用组内设计。克服方法:(1)完全的组内设计:即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排出来进行实验,这种方法虽好,但不易实行。(2)不完全的组内设计:这种方法保证每个自变量都同等地出现在实验顺序的每一个位置。3实验方法与非实验方法的比较?答:实验方法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其特点与优点为:(1)实验者总是带着特定的目的进行实验。(2)实验者设置的实验条件为他的观察创造了最好的条件,他可以在做好去测量和记录的充分准备时开始实验
12、。(3)实验者设定了明确的实验条件,别人就可以重复实验,对他的结果做独立的检验。(4)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条件,使之恒定,只改变某一条件,看实验结果是否就是这个条件引起的。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受到许多限制,使实验无法进行,于是只得求助于非实验的研究方法。非实验方法有两个特点:(1)不能操纵自变量。(2)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现实,做出妥协。4单被试设计的优、缺点?答: 单被试设计是指在研究中只有一名被试,着重于对单个被试行为变化的测量;有时这种方法也被扩展为对单一组的测量。优点:(1)采用一个或数目极少的被试便可进行科学研究,探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2)无需采用统计方法处理分析数据,仅
13、用图示法便可表明研究结果。(3)内部效度较高。缺点:(1)结果的概括有局限性。(2)费时。(3)虽然可以决定自变量对因变量是否具有作用,但无法确定作用的大小。(4)图示法虽然方便,但因制图的方法不同而有差异。(5)在每次实验时只能研究一个自变量或一种自变量的水平,无法研究多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交互作用。(6)重复测量过程中被试会产生疲劳或练习等影响。5确保代表性样本的主要方法?答:(1)分层取样(2) 配额取样(3)成团取样(4)雪球式取样(5)关键案例(6)自选样本(7)方便样本6操作定义及重要作用?答:操作定义是对研究变量作出明确定义的一种方式,指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
14、指标作出具体的界定、说明。其重要作用在于有利于:(1)提高研究的客观性。(2)研究假设的检验。(3)提高研究的统一规范性。(4)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比性。(5)研究的评价、结果的检验和重复。7简述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伦理性原则?答: (1)避免伤害:在研究过程中不能对被试的身心造成伤害。(2)告知同意:包括儿童在内的所有被试都有权力要求的适合于他们理解水平的语言。(3)隐私权(4)知情权(5)有益处理8偏爱法的优、缺点是什么?答:优点:对反应的要求低,可以广泛运用. 缺点:(1)无法知道被试根据什么作出分辨或者选择。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使刺激只在某一个关键方面存在区别,或者不仅记录婴儿注视哪一个刺激物
15、,而是注意被试。(2)对反方面结果无法作出解释。9如何对研究报告进行评价?答:(1)有比较严格的格式要求。一个完整的研究报告包括以下几部分:标题,作者姓名和单位,摘要,关键词,前言,试验材料和方法,试验结果,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2)所反映的内容是该领域研究的新成果(3)具有真实性、客观性10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答:(1)研究思路的生态化(2)研究内容的生命全程观(3)研究方式的跨学科、跨文化特点(4)研究方法的综合化(5)研究手段的现代化(6)研究结果的数学化三、图表题1设想一个运动适应性训练的实验。实验共包括6组被试,每一组被试分别进行10分钟、30分钟和60分钟的训练,训练任务
16、的难度分为难、易两种。然后纪录下被试在训练后进行的15分钟测试中完成的运动适应性练习的百分数。假设结果如图所示。 请根据图表说明试验的各种变量及试验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答:实验的自变量是训练的时间(10分钟、30分钟和60分钟)和任务难度(难、易),因变量是被试在训练后进行的15分钟测试中完成的运动适应性练习的百分数。 结果表明,练习时间的多少对难、易两种实验条件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比较难的训练任务中,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最后测试时完成的运动适应性练习的百分数也增加,但是对于较容易的训练任务而言,30分钟和60分钟的训练后,最后测试时完成的运动适应性练习的百分数没有差异,都达到100%。可见在比
17、较容易的训练任务中出现了天花板效应。表明在此种实验条件下,因变量对训练时间这个自变量不敏感。 2(P41)2X2设计在心理学研究中常使用多个自变量进行实验,最简单的多自变量的试验包括两个自变量,每个自变量有两个水平,这样的实验就称为2X2设计。 1991年,Hass等人利用2X2设计研究跨种族之间的评价。所有被试均为白种人,做一种测验游戏。被试分成3至5人一组参加测试,每个小组的组长(实验者的同伙)的种族是第一个变量,分为两个水平:黑和白。小组长选择测验游戏中他们要回答的问题,问题的性质是第二个变量,也分为两个水平:成功条件和失败条件。在成功实验条件中,组长选择的问题比较简单,小组在规定时间内
18、很容易完成任务;而在失败实验条件中,组长选择的问题比较难,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很难完成任务。每一个小组被随机地分配到上述四种试验条件下。 在测验游戏结束后,要求被试完成一份问卷,其中一些题目是要求被试评价他们所在组的组长,得分越高,表明这名组长越受欢迎。下表是评价的平均结果(因变量)请用图说明下表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组长种族的作用依赖于测验最后得到的结果的类型.3(P88)ABACA设计请说明下图的试验使用的研究方法及试验中的各种变量:答:该试验是ABACA设计,即采用两个自变量的单被试设计。其中A代表基线,B代表第一个自变量,C代表第二个自变量。第一个自变量是移除注意,第二个自变量是处罚,因变
19、量是学童顽皮行为出现的频率。四、研究设计题1、请用准实验设计方法研究学生参与课堂管理对课堂上学生适宜行为的影响。(P.99)设计方案:(1)研究问题:学生参与课堂管理对课堂上学生适宜行为的影响 A. 自变量:是否让学生有管理课堂活动的机会,其中让学生有管理课堂活动的机会包括:每次指定不同的学生负责收集和发放作业;由不同的学生负责帮助老师点名;由不同的学生负责上课喊起立和向老师问好;同学之间交换作业在老师的指导下相互批改作业等。 因变量:学生的适宜行为占适宜和不适宜行为总和的比例,其中适宜行为包括:参加讨论、回答问题、听讲和记笔记等;不适宜行为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制造不必要的声音、干扰课堂秩序、
20、于课堂人物无关的谈话以及任何形式的破坏性行为等。 B. 研究假设:让学生有参与管理课堂活动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适宜行为。(2)被试选取:被试是高中一年级两个班,每班25人,一班为实验组,另一班作为控制组。(3)研究方法: 方法选择:使用不等比较组前测后测实验设计。 研究过程:由经过训练的观察者采用周期性的取样方法,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适宜和不适宜行为。然后,对实验组实施实验处理两周,即给与实验组学生管理课堂活动的机会,对控制组不给予这种机会,而且控制组学生也不知道实验组学生能得到管理课堂活动的机会。在实验处理结束之后,再次同时对两组在课堂上的适宜和不适宜行为进行观察和
21、记录。(4)结果分析:如果实验组处理后的行为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即如果实验组适宜行为的比率高于控制组,则表明实验组比控制组获得较高的适宜行为,假设成立。2、请设计实验说明暴力场面对人的记忆的影响。(P.60)设计方案:(1)研究问题:暴力场面对人的记忆的影响 A. 自变量:让学生看带有或不带有暴力场面的电影。因变量:学生能够回忆出射击场面前两秒钟(暴力版本)或镜头转回到银行场面前两秒钟(非暴力版本)出现的镜头中男孩运动衫号码的人数百分数。 B. 研究假设:观看暴力场面降低人的记忆能力。(2)被试选取:被试是260名大学生自愿参加者,把学生被试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被随机地分配观看两种不同的电
22、影,一半被试(130)观看有暴力场面的电影,另一半被试(130)观看的影片没有暴力场面。(3)研究方法: 方法选择:使用独立组实验设计(组间实验设计)中的随机组设计 研究过程:将260名学生被试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被随机地分配观看两种不同的电影,一半被试(130)观看有暴力场面的电影,电影快要结束时,这些被试看到一个抢劫者跑向门口停着的车,并向追赶他的两个人开枪射击。一枪打中一个男孩,男孩鲜血流淌并倒在地上,另一半被试(130)观看的影片没有暴力场面,电影几乎与前面被试观看的电影相同,只是没有射击以后的部分,取而代之的是镜头转到到银行里面,银行管理者告诉顾客和工作人员刚才发生的一切,并要求他
23、们保持平静。看完电影之后,要求两组被试回答25道关于电影中事件的问题。其中一道问题非常关键:问被试在银行外面露天停车场踢球的男孩穿的足球衫上的号码是多少。穿运动衫的男孩在电影中出现了两秒钟刚好在射击前的两秒钟(暴力版本);或镜头转回到银行之前的两秒钟(非暴力版本)。因变量是正确回忆出男孩运动衫号码的人数的百分数。(4)结果分析:因为两组被试除了自变量以外所有的方面都相等,那么,这两组在因变量上的差异则主要是由不同的自变量造成的。所以,如果观看暴力场面的被试组正确回忆的百分数低于未观看暴力场面的被试组正确回忆的百分数,则可以证明观看暴力场面会降低人的记忆能力。3、请设计实验说明如何减少儿童课堂上
24、的顽皮行为。(P.88)设计方案:(1)研究问题:采用消除注意和处罚的措施是否会减少儿童课堂上的顽皮行为。 A.自变量1:采取措施使儿童消除注意顽皮行为。自变量2:对有顽皮行为的儿童进行处罚。 因变量:学生上课时出现的顽皮行为的频率。 B.研究假设:采用消除注意和处罚的措施能够减少儿童课堂上的顽皮行为。(2)被试选取:被试是单被试,即一名小学二年级学生。(3)研究方法: 方法选择:使用单被试实验设计中的ABACA设计。 研究过程:实验分为五个阶段:(1)建立基线:被试不接受任何处理,测量他在一小时中课堂上顽皮行为发生的次数。(2)施加自变量1:一旦基线阶段比较稳定之后,即可采取措施使被试消除注
25、意顽皮行为,然后,按时重复测验因变量,研究因变量的变化。在这个阶段,除了施加自变量之外,一切其他的实验条件都要保持与基线阶段相同。(3)消除自变量1:不再采取措施使被试消除注意顽皮行为,测量他在一小时中课堂上顽皮行为发生的次数。(4)施加自变量2:一旦第三阶段比较稳定之后,即可对发生顽皮行为的被试实施处罚,然后,按时重复测验因变量,研究因变量的变化。在这个阶段,除了施加自变量之外,一切其他的实验条件都要保持与基线阶段相同。(5)消除自变量2:不再对发生顽皮行为的被试实施处罚,测量他在一小时中课堂上顽皮行为发生的次数。(4)结果分析:如果在第三个阶段和第五个阶段消除自变量后,因变量的变化恢复到原
26、来的基线水平,说明第二个阶段和第四个阶段因变量的变化的确是由自变量引起的。即,如果不再采取措施使被试消除注意顽皮行为,被试在一小时中课堂上顽皮行为发生的次数又恢复到基线水平,则说明采用消除注意的措施能够减少儿童课堂上的顽皮行为。同样,如果不再对发生顽皮行为的被试实施处罚,被试在一小时中课堂上顽皮行为发生的次数又恢复到基线水平,则说明采用处罚措施能够减少儿童课堂上的顽皮行为。5、请设计实验说明不等比较组后测设计。设计方案:(1)研究问题:关于辅导期的长短对即将假释犯人在假释期间违反规则次数的作用。 A. 自变量:辅导期的月数。 因变量:每组被试在假释期间违犯假释法律的频率。 B.研究假设:辅导期
27、越长,假释犯人在假释期间违犯假释法律的次数越少。(2)被试选取:被试是即将假释的犯人,但并非是被随机分配到不同的组。(3)研究方法: 方法选择:使用不等比较组后测设计。 研究过程:每一组被试在假释期间分别接受0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的辅导,记录他们在被假释期间违犯假释法律的频率。(4)结果分析:如果被试在假释期间违犯假释法律的频率与其接受的辅导期的长短有明显的负相关,则说明研究假设,即辅导期越长,假释犯人在假释期间违犯假释法律的次数越少。但是,由于不等比较组后测设计中被试并非是被随机分配到不同的组,所以对结果的解释只能强调辅导期与假释期间违犯法律次数之间的关系,而不能确定这两者
28、之间的因果关系。4、请用调查法进行一项研究,题目、内容自选。朱静同学的设计方案:(1)研究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语言文化受外来语言文化影响的变化程度。 A. 自变量:不同的时间年限。 因变量:全国发行的10份报纸中出现外来词语的次数。 B. 研究假设:从1980年至2004年,中国报纸中出现的外来词语数量急剧上升。(2)样本选取:全国发行的10份报纸,它们分别是代表中国“政治”、“经济”、“科技”、“法制”、“市场”、“文化”、“艺术”发展总体水平的7份权威性报纸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法制日报、市场信息报、中国文化报和中国艺术报;以及分别为中国的“青年”、“成年”和“老年”人提供相关
29、信息的3份权威性报纸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和老年日报;共计10份报纸。(3)研究方法:使用书面材料分析法。 研究过程:从图书馆中分别查找1980年、1984年、1988年、1992年、1996年、2000年和2004年的1月1日至5日、4月6日至10日、7月11日至15日、10月16日至20日全国发行的这10份报纸中出现外来词语的数量总和(重复出现的只记1次),并将这七个年份的四组数字进行比较,画出曲线图,分析其发展趋势。(4)结果分析:如果曲线图呈上升趋势,则说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语言受外来语言影响变化越来越大。6、请设计一项研究考察“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朱静同学的设计方案:(1)
30、研究问题: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A. 自变量:儿童的年龄。 因变量:不同年龄儿童完成“汉诺塔”所需要的时间。 B. 研究假设:儿童的年龄越大,完成“汉诺塔”所需要的时间越短。(2)被试选取:随机选取一所小学的一年级、三年级和六年级学生各50名。(3)研究方法:使用横断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组织被选取的各年级被试分别完成“汉诺塔”任务,记录其完成时间,并计算出各年级组被试完成所需的平均时间。 “汉诺塔”任务说明:本研究使用的“汉诺塔”由三根从左到右并列排列的小木桩和套在最左边小木桩上的四片自下而上由大到小的圆环组成。游戏目的是将最左边的四个圆环经中间的小木桩全部挪至最右边的小木桩上,并且也必
31、须是自下而上由大到小排列。游戏规则是每次只许挪动一个圆环,并且在挪动过程中,任何时候套在任何小木桩上的圆环都必须是自下而上由大到小排列的。(4)结果分析:如果测验结果呈现年级高的被试完成“汉诺塔”所需的平均时间比年级低的被试所需的平均时间短,则说明在小学阶段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随年龄增加而加强。 张老师对最后两题的批示: 在“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的设计中,我认为:自变量最好是儿童的年龄,而不是年龄发展的变化,因为参与计算的是儿童的年龄而不是年龄的变化;此外,在研究方法中要交代一下汉诺塔任务,这个很重要。 在调查法的设计中,要说明为什么选这10份报纸,而且取样实际上就是这10份报纸。如果无取样
32、就不可能有研究。此外,我建议在分析的时候最好选择几个时间点,不要只选一组数据,这样结果会更有说服性。 以上研究设计是比较简单的设计思路,如果掌握了方法后,还可以结合具体问题作一些更深入的探讨。 二、 简答题1、 问卷法的特点与类型。答:问卷法是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心理测量项目或问题,向研究对象收集研究资料和数据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采用量表方式,进行定量化的测定,也可以运用提问方式,让受试者自由地作出书面回答。 问卷法总是为一定的研究目的服务的,因此必须根据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心理量表及问卷设计的原则进行严格的设计和编制。问卷法适用的研究问题也很广泛,采用问卷法,可以系统地了解人们的满意度、基本
33、需要、学习和工作动机、工作紧张、工作负荷、工作疲劳、群体气氛、领导作风、价值观念和态度等。 问卷法在心理学研究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它的科学性和价值不应该由于某些人的滥用或误用而受到怀疑。 问卷法与访谈法一样,可以分为有结构和无结构问卷;由于问卷法采用了量表形式,因此也可以心理测量的分类方式来划分,即分为称名型、顺序型、等距型和等比型问卷量表。2、 访谈法的主要类型。答:研究访谈按照提问和反应的结构方式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所谓“结构方式”是指事先对问题及其回答方式规定的程度。“有结构”方式是一种有指导性的、正式的、事先决定了问题项目和反应可能性的访谈形式;“无结构”方式则是一种非指导性的、非正式的
34、、自由提问和作出回答的访谈形式。 除无结构和有结构访谈外,还有两种半结构式的访谈。半结构访谈要求被试自由地回答预定的访谈问题,也可以用讨论的试作答;半结构访谈按有结构的方式回答无结构的问题。3、 简述心理学理论优劣的标准。答:在心理学理论的评价中,可以采用以下的标准:(1) 简洁性:一项理论所包含的陈述越少,简洁性就越高。简洁的理论能以较少的概念解释较多的结果,因而具有较高的功效。(2) 精确性:一般来说,包含了数学方程或计算机程序的理论,比只运用了松散的语言陈述的理论精确性要高,心理学的许多理论在这方面比较欠缺。(3) 可检验性:对于心理学理论的评价,需要特别强调可检验性,不能被检验的理论自
35、然就不可能得到发展。乍一看来,这似乎是理论的优点,因为这样就不可能证明理论的不正确,但科学工作者则持相反的看法。如果理论不可能得到检验也就不可能进行评价,这样的理论对于我们是没有什么用处的。4、 科学研究的目的。答:进行科学研究需要有明确的目的,科学研究的目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 描述对象的状况:科学研究的目的之一是就研究对象的现状作出描述与说明,以心理学研究来说这方面的课题常常是: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什么水平;学生的学习成绩怎么样;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高不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说明对象的现状。这类研究的层次一般比较低,可以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2) 解释对象的活动过程:科学研究的又一目的
36、是对研究对象的活动过程与特点作出解释。例如:儿童认知发展包含哪些阶段、影响各阶段发展的因素是什么;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什么提高得比较快、差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哪些。这方面的研究层次比前一类研究提高了一些,能对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作出更进一步的分析与解释。(3) 预测对象将来的发展:科学研究的另一方面目的,是根据描述与解释的结果预测在采取某种措施或创设另一定条件后,对象状况可能发生的变化,或者依据现有的测量指标,预测一定时间间隔以后对象的发展。例如:增加游戏活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教学改革新措施对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作用;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对于增强工作积极性的实际意义等等,这些都属于较高层次的研究目标。
37、三、 图表题1、把被试分为3至5人的小组,同一组的被试一同测验,每一组中都有一名实验者的同伙。每个小组的组长的种族是第一个自变量,分为两个水平,黑和白。小组长选择测验游戏中他们要回答的问题,问题的性质是实验中的第二个自变量,也包括两个水平,成功条件和失败条件。在成功实验条件中,组长选择的问题比较简单,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很容易达到正确回答的标准;而在失败实验条件中,组长选择的问题比较难,所以小组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正确回答的标准。每一个小组被随机地分配到上述四种实验条件下。在测验游戏结束后,要求被试完成一分问卷,其中一些题目是要求被试评价他们所在组的组长,得分越高,表明这名组长越受欢迎。下表是
38、评价的平均结果。请用图说明下表的实验结果。表1 每组对组长的评价的平均分数1991年,Hass, Katz, Rizzo, Bailey, 和Eisenstadt利用22设计研究跨种族之间的评价。所有的被试均为白种人,结果组长的种族黑白成功309.6280.9失败155.3196.1注:Adapted from Hass et al. (1991).解题:(一)、说明部分1、此实验运用的是田野实验设计方法。2、此实验中的自变量有二个:一是组长的种族种类黑和白;二是实验中的问题任务难度成功和失败,即简单问题和复杂问题。而因变量则是在不变条件下问卷中关于组长的评分情况。3、从表1可以看出,在成功组
39、也即问题比较简单的实验小组中,当自变量组长的种族发生变化时,因变量即对组长的打分分数呈现出下降趋势;而在失败组即问题比较复杂的实验小组中,当自变量组长的种族发生变化时,因变量即对组长的打分分数呈现出上升趋势。4、由于本实验中存在二个自变量:组长的种族和问题的难易,其中一个自变量对行为的影响会因另一个自变量水平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即当组长的种族发生变化对结果产生影响时,同时会受到另一个自变量问题的难易程度的影响,反之问题的难易程度发生变化对结果产生影响时也同时会受到组长种族变化的影响。因而,此实验的结果呈现出交互作用现象。(二)、图表部分2、一项老鼠学习走迷宫的实验中,研究者考察给老鼠的强化食物量
40、(多,large reward或少,small reward)对其学习的影响。结果如下:第一次实验第二次实验第三次实验第四次实验Large reward38302015Small reward52321612注:表中的数据为每次走迷宫所需时间(秒)请说明该实验中的各种变量,以及根据以上结果能得到什么结论。解题:1、 此实验中的自变量为给老鼠的强化实物量是多还是少,因变量是老鼠走迷宫的时间,另外还有一个额外变量是老鼠的饥饿水平,应在实验前将饥饿水平控制在一个同等的水平上。2、 从实验的结果来看,无论食物量的多少,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老鼠走迷宫的时间均呈现出缩短趋势,不同之处在于:在食物量较多的情况
41、下老鼠走迷宫的时间缩短程度相比食物量较少的情况下要缓慢。也即,在食物量较少的情况下,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老鼠走迷宫的时间明显缩短,且缩短的程度较快。四、 设计题计算机键盘与水平面可有三种倾斜度:0度、10度和15度,试用组内设计的方法设计一项实验来证明,哪一种倾斜度最有利于输入字符。(一)、实验课题通过实验,证明在计算机键盘的三种倾斜度中(0度、10度和15度),哪一种最有利于输入字符。(二)、实验构思让相同被试在不同倾斜度的键盘上输入字符,通过输入成绩的对比来确定哪种倾斜度最有利于输入字符。为消除被试由于对输入试卷中的内容产生一定记忆,而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故在实验中给被试测试的试卷内容
42、为一些不连续的字或词,且三次考试均采取同一篇试卷。(三)、实验的变量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计算机键盘的倾斜度,即从0度到10度,最后为15度;因变量为输入的成绩;另有一额外变量,即被试本身的字符输入速度,本实验要选择水平相当的被试。(四)、实验的过程和结果1、确定被试:确定10名计算机输入水平相当的被试。2、确定试卷:确定一篇200个汉字混合其他字符的试卷,试卷内容为一些不连续的字或字符。3、开始测试:让10名被试分别在倾斜度为0度、10度和15度的键盘上,进行一分钟的汉字输入速度测试,并记录每一个被试的测试成绩。4、整理结果:整理出10名被试三次测试的成绩,求出每次测试中10名被试的平均成绩,通过
43、三次平均成绩的对比即可确定出何种倾斜度最有利于字符输入。(五)、所用表格(六)、所用试卷在我们的例子空间中,假设我们希望将根管理权分散到MIL,EDU,MIT.EDU和ISI.EDU区,我们可以按下图分配名字服务器:(认证权威将被加上括号)根名字服务器在C.ISI.EDU,SRI-NIC.ARPA和A.ISI.EDU,MIL域由SRI-NIC.ARPA和A.ISI.EDU支撑;EDU域由SRI-NIC.ARPA和C.ISI.EDU,服务器拥有的区可以连接也可以不连接,本例中,C.ISI.EDU和根及EDU域连接,A.ISI.EDU和根及MIL域有连接,但和ISI.EDU有一个不连接的区。5.1
44、. C.ISI.EDU名字服务器:C.ISI.EDU是IN级的根,MIL,EDU域的名字服务器,也拥有这些域的区,对根域的区数据如下一、 名词解释(4*6) 1. 实验范式: 范式是使一门学科成为科学的必要条件或成熟标志,也就是把范式看作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这些东西在心理上形成科学家的共同信念。从实验内省法到行为主义,再到认知主义,都形成了相对独立系统的实验研究范式。 2. 交互作用: 指在实验中出现的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每一个水平上不一样的现象。交互作用的存在增加了实验结果的价值性。这时需要讨论多个变量的效应。 3
45、. 多重记忆系统: 这个新概念主要是来源于神经心理学的研究。记忆的多重储存模型, 强调记忆作为不同的结构存在,每一结构都有自己的特点:编码、存储、提取。依据运算的种类、性质、系统之间的关系和分离等三条标准,Schacter 和Tulving 把记忆分为5种记忆系统:程序记忆、知觉表征系统、语义记忆、情节记忆、工作记忆。 4. 数量估计法: 1975年斯蒂文斯关于数量估计法概念给被试的指示语作了清楚的说明:有一系列刺激以随机方式呈现给你。你的任务就是用数目字来表示这些刺激的强度。你可以随意地把第一个刺激叫做任何数目,然后按照你的主观印象逐个给其他刺激标出数目字。使用的数目字不受限制你可以使用整数
46、,小数或分数。试图使每个数字同你觉察的刺激相匹配。 5. 图式: 指人们为了应付特定情景而产生的认知结构。是一种重复行为的模式,在这种行为模式中经验被同化并逐渐协调。人脑中有许多这样的图式。概念驱动过程是自上而下的图式启动方式。材料驱动过程是自下而上的图式启动方式。图式也是皮亚杰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6. turing检验: 英国数学家图灵(turing)提出了自动机理论,把研究会思维的机器和计算机的工作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他也因此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讯息处理历程模式使心理学家提出一些假设:以流程图的形式推论在不同
47、推理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并以计算机来检验这些假设,因此讯息处理历程学说和计算机是互为协同作用的,有关任何推理形式的假说,都可以用讯息处理历程的术语描述出来,只要把他们看做是讯息处理历程的具体步骤,计算机就可以进行编程,以执行模拟的步骤顺序。如果这个假设是正确的,机器就可得出与人类推理思维相同的结果。心理学研究方法练习题一、填空 1. 按结构分,调查访问法类型有(结构型访问法、半结构访问法、无结构型访问法)三种。 2. 访谈时听的态度,从认知层面上看,分为(主观判断、客观接收、意义建构)三种。 3. 以结构形式为标准,问卷法可划分为( 结构型、无结构型 )两种类型。 4. 在编制尺度式问卷时,尺度
48、范围在(72)之间最好。 5. 结构型访问法、半结构访问法、无结构型访问法又被称作( 封闭型、半封闭型、开放型)。6. 一般说来,重视量化处理,可选择(封闭型访谈);重视质的研究,可以选择(开放型访谈);对于自己了解较多的问题,可以选择(封闭型访谈 );而对于自己了解较少的问题,可以选择(开放型访谈)。 7. 通常内容不是太多,或者访谈对象比较忙,没有更多的时间接受多次访问,可以采用( 一次性访谈、);内容话题很多,或者要深入探究某个问题,由于一次时间有限,所以就需要采用( 多次性访谈 )。 8. 半结构型访问法是把( 有关问题)交给访问者,但无一定的(问题顺序),这种方法访问时比较方便,被试易于合作。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