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哨遍·高祖还乡》教案.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288660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哨遍·高祖还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哨遍·高祖还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哨遍·高祖还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哨遍·高祖还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哨遍·高祖还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哨遍高祖还乡教案哨遍高祖还乡教案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哨遍高祖还乡教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哨遍高祖还乡教案的全部内容。 6 / 6哨遍高祖还乡教案教学目的 : 1、了解元曲的一般常识,懂得小令、套数、杂剧的异同,体会本篇的特色。 2、理解本篇思想内容的积极意义及其局限

2、性。 教学重点难点 : 1、重点 : 思想内容的积极意义及其局限性。 2、难点 : 体会这一历来被传诵的元曲名篇的“新奇”之所在。 教学时数 : 1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高一时我们学习过鸿门宴,还记得刘邦吗?他是如何战胜项羽取得天下的?他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助他取得成功呢?这节课我们通过哨遍高祖还乡来探讨一下在百姓眼中的刘邦是个怎样的人。二、作者简介 高祖还乡套曲是元曲名家睢景臣所作的著名套曲之一。睢景臣的生平事迹流传下来的不多,他的出生年月也不清楚,根据一些材料推定他大约是生活在十三世纪末,十四世纪初.据钟嗣成录鬼簿说 : 景臣大元大德七年从扬州来到杭州才和他相识,知道他很爱读书,心性聪

3、明,精通音律.当时杭州的曲家都用高祖还乡的题材作套曲,以睢景臣所作的最新奇,压倒各家的作品。他还著有杂剧屈原投江、莺莺牡丹记等三种,都没有流传下来。 三、背景简介 刘邦本是丰邑人,当过秦朝的一名小小的亭长。他的父兄都是自己耕田,他却好酒贪色,不爱劳动.陈胜吴广起义时,他占据沛县,响应起义军.后来他的势力逐渐强大,打破了秦的京城。在他与项羽争夺农民起义胜利果实的战争中,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统一了全国,做了汉朝第一任皇帝,历史上称为太祖高皇帝,或者简称汉高祖. 高祖还乡这一史实在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上有一段文字,从这一段叙述来看,高祖回到沛县时是十分热闹的,沛县的老百姓对他也是非常热情和亲切的。并说

4、他“悉召故人之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 :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还说 : “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乐。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因请留高祖。”后来高祖“张饮三日”.睢景臣却没有歌功颂德,而是从高祖本纪中所记刘邦少年时的无赖行为生发开去,从另一个角度,以一个曾经与刘邦有过瓜葛的农民的口吻,用辛辣幽默的民间语言揭露他发迹以前就是流氓,不是龙种,来勾画这个流氓皇帝衣锦还乡的场面,表现了作者对皇帝的蔑视,这就

5、是当时所谓制作新奇之所在.特别是在元代,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都很深重,汉人列在蒙古人、色目人之下,知识分子的地位更是低下,有“九儒十丐”的说法.这套套曲虽是写刘邦,却把刘邦这个皇帝典型化了,作者蔑视、斥责是就不止是历史上的刘邦,所表现的是人民群众敢于对强大统治者的挑战,这是它的积极意义所在。 四、整体感知1、老师朗读,学生感知;2、学生自读,熟悉作品;3、学生集体诵读五、课文分析 1、结构分析:这套曲子由八支曲子组成,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 写汉高祖来到村前,村里一片忙乱. 第一层 : 社长派差摊税,农民议论纷纷的忙乱情况。 社长挨家挨户在粉壁上写通知,说这次差使不寻常。只要有差使派下

6、来都不能借故推脱,一边要交纳除了根的草料,一边又要派差,都必须负担。这样差税齐下,反复强调,在农民的眼里不知道有什么重大的事情要发生了。“车驾”、“銮舆”本来是皇帝坐的车子,历来就把它作为皇帝的代称,但是农民们不知道.他们却在莫名其妙的议论纷纷,互相传说“车驾”“銮舆”要回故乡了。“又言是车驾,都说是銮舆,又表现了农民在心里嘀嘀咕咕的纳闷着不知究竟是谁回来的心理状态。同时也为以后汉高祖的出现埋下伏笔。 第二层 : 写王乡老、赵忙郎一个手里捧着个瓦台盘,一个怀里抱着个酒葫芦在等候接驾. 这里用“新刷来”、“恰糨来”、“畅好是装么大户”等口语勾画了农村中王乡老、赵忙郎一类的人装模作样、趋炎附势的丑

7、态,表现了这个农民对这种人的厌恶情绪. 第二部分 : 写皇帝仪仗队进村的场面。 元代仪仗队中有马鼓队和金鼓队。皇帝出巡的时候,装饰华贵的马鼓队和金鼓队与旗队走在前面作先导。旗队过后就是仪仗队中的兵器,接着就是皇帝的车马,车前有八个由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翰林学士、黄门侍郎等大官组成的导驾队伍,车上坐着皇帝,一把曲柄黄伞遮盖在皇帝的头上,车后是捧着香案、交椅、水盆、唾盂、净巾等的扈从官,还有随行的妃嫔等。这里也是按这个规定顺序来写的。“一伙乔男女”,是指吹吹打打奏乐的人们。说“乔男女、“胡踢蹬”,表示对他们瞧不起.皇帝的乐队在这个农民眼里看来是一伙怪家伙在瞎折腾.那些绣在旗上歌颂文治象征祥

8、瑞和神圣的神禽仙兽,都是些农村中常见的兔、鸟、鸡、狗、蛇。那些炫耀武功,显示天威的兵器,只不过是农家常用的叉子、斧头、马镫和常吃的甜瓜、苦瓜.至于那些导驾官,不过是几个冷漠无情的天曹判官,扈从官就是递送夫,那些尊贵的随行妃嫔成了多娇女。总之,一切庄严神圣的外衣,在这农民眼里全被剥光了。堂皇富丽的仪仗队,成了一群荒唐可笑的人,这种化神奇为腐朽的讽刺手法是辛辣的,意味深长的。第三部分 : 写见驾、骂驾。 第一层 : 写见驾。 在仪仗队过后,汉高祖出现了。这里三次称汉高祖为“那大汉,真是不敬得很,但也表现出这个农民到此时还没有弄清来的人是谁。看到众乡亲都向他跪拜,而他只是欠欠身,十分高傲,并不尊重他

9、们.突然抬头一看,这个农民差点气死了,原来被人们被称作“车驾”、“鸾舆”的就是无赖刘三。这里呼应了开头的疑问。 第二层 : 写骂驾。 情节至此也急转直下,从讽刺挖苦变成了指名道姓的愤怒揭露和斥责,把刘邦的出身和过去的丑事一口气不停地都数落了出来 ( 见课文 二 一 ) 。刘邦并不是什么龙种、赤帝子,而是和他们一样出身于农家的人,不过刘邦还是一个好酒贪杯,明借暗偷,敲榨勒索,样样都干的流氓.这样一数落,皇帝头上的灵光也被抹掉了,“有甚胡突处,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这几句话把事情说到了十分,真可谓淋漓尽致,不留余地。这样,又把刘邦从皇帝的宝座上推了下来。在这个农民的眼里流氓摇身一变成了皇帝,皇

10、帝的公开税赋不过是流氓的敲榨勒索。在 尾 中更逼进了一层,转向刘邦索债,说“差发内旋拨还”,“税粮中私准除都可以。最后结尾“谁肯把你揪捉住 ? 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 似乎刘邦是为了赖帐才改名换姓称作汉高祖的.其实,汉高祖是刘邦死后的谥号,也不是刘邦活着时的称谓,所以这一句很不合情理,但是非常出奇、有趣。这在抒发感情上也达到了高潮。2、分析艺术特色(1)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全文八支曲子分为三层意思 : 先写社长告示,乡民被迫迎驾的忙乱情景;接着又对刘邦极其奢华的仪仗队进行嘲笑和讽刺;最后嘲讽刘邦骄傲丑态及揭他的老底,数落他的无赖行径,及表示对他的蔑视.全篇浑然一体,错落有致 ,

11、 有一气呵成之感。 全篇是叙述高祖还乡这件事,也用简洁的笔调,勾画了社长、王乡老、赵忙郎、刘邦等几个人物,在描述还乡的过程中,还通过一个农民对这件事的观察、解释,刻画出一个性格豪爽、奔放、粗犷、朴素、无所畏惧的农民形象,构成了这篇作品在写作上的特色。 (2)语言诙谐、幽默 ( 使用口语、俚语 ). 比如用“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鸡学舞”、 “狗生双翅、“蛇缠葫芦等一系列幽默诙谐的语言来描写日、月、龙、虎、凤五面旗,这就富有讽刺的意味.元曲最大的特点是使用口语、俚语,读起来明白、流畅、生动,与唐诗宋词用语力求典雅完全不同。由于口语运用得好,使人物性格特别鲜明清晰。 (3)动

12、作传神 。 本篇全文只有 457 个字 ( 不计标点符号 ) ,但却塑造出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如 : 作品主人公的形象之所以能呼之欲出,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见其面,就是由于作者善于运用“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些气破我胸脯”等一连串传神的动作,和运用了“你须身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等个性化的语言。汉高祖刘邦的形象也就是如此。“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那大汉挪身作手扶,“强称了麻三称”,“偷量了豆几斛等等传神的动作,才使人们不仅看到他今天那非常骄傲的模样,而且还看到了他过去的无赖行径,他的形象使人难以忘却。 六、讨论:本文有哪些局

13、限性? 揭露刘邦的根底时,把“喂牛切草,拽坝扶锄作为出身低微卑贱的标志,流露出一种轻视劳动和轻视劳动人民的意识;在写王乡老、赵忙郎时,嘲笑他们的穿戴,是穷凑合,装阔佬,也是一种嫌贫爱富的小市民意识的流露。这些是作者受历史局限的表现。七、补充:元曲简介元曲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体裁之一。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二者都是当时流行的北曲 (散曲分南曲和北曲两种,它们最初的萌芽都是从“词里蜕化出来的) 。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如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王实甫、纪君祥等,因此人们把元曲称为元朝文学作品的代表。散曲起于金元,便于清唱,它包括散套(套数、套曲)和小令两种(也称清曲)。小令每一首都能独

14、立成篇,(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但可重复),同时,它又能歌唱。它体制短小,句调长短不齐,却有一定的腔格,元人称为“叶儿。(小令有一种特殊形式“带过曲”,课文未选。)如潼关怀古的曲牌是“山坡羊”,是张养浩。套数(套曲、散套)沿自诸宫调,是由同宫调的二支以上的曲子相联组成,成为有头有尾的一个整套曲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整套必须有两支以上同一宫调是曲子互相联缀而成。 2、每套作品除了用带过曲作结以外,大多数在结束处有一尾声。 3、整套作品一般用一、二支小曲开端,中间选用的调数可多可少。(少则二、三调,多则二、三十个曲调)不管散套多长,采用多少曲子联缀成套,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套数应标明该曲子属于何宫何调。 五宫 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四调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高祖还乡属“般涉调,“哨遍是曲牌名,“高祖还乡是曲题。 杂剧 最基本的一点是有剧情,能演出。所以它有宾白(说白)对白说话、科介动作和唱曲,每折戏的唱曲是一个套数。同一折内由同一个宫调的曲子组成,中间不变换宫调,一折内一韵到底,这是与小令、套数的相似之处。基本形式是四折一锲子。一折戏相当于今天的一幕,楔子是一个短场戏,放在全剧开头或加在四折之间,起序幕或过场的作用,不能放在末尾。如 窦娥冤陈州祟米。八、布置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