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第三单元课题课型新授课主备教师李志武备课时间2015年 月 日使用教师教学目标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2、培养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3、培养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判断方法.难点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教具准备Ppt课件教 学 过 程备注一、复习引入1、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_2、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_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求工作效率:_二、探索新知1、阅读P45-46例1.2、自学P45,回答以下问题:(1)题中有几种量?哪两种量是相关
2、联的量?认真观察数据,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2)总价和数量的比的比值是多少?这个比值是什么?是不是一定?(3)它们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_(4)思考: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_如何用式子表示正比例关系?_(5)举一举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_2、自学P46,回答以下问题:(1)小组交流46页的四个小问题.(4)说说成正比例关系的图像有什么特点?(6)不计算,根据图像判断,如果彩带长7厘米,那么总价是多少?42元能买多少米彩带?友情小提示:(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个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
3、比例关系.(2)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出:=k(一定)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46“做一做”组内交流,提出质疑.四、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完成P49-50练习九第3、5、7题.2、拓展提高:完成P50练习九第4、5题.五、总结梳理: 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怎样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学习心得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六、板书设计:成正比例的量(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个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2)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出:=k(一定)教学反思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