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石潭记教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学设计教学目的:1 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2 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3 了解一些常用文言词汇的意思和用法。教学重点: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教学时间:二课时 “记”是古文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一、文体知识: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并称“韩柳”。代表作有永州八记、三戒、捕蛇者说等。小石潭记说是永州八记之一。二、走 近 柳 宗 元 唐
2、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由于遭到以刘贞亮为代表的宦官势力和以韦皋为代表的官僚势力的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许多飞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八处名胜:西山、钴姆潭、钴姆潭西小丘、小石潭、袁家渴、石渠、石涧、小石城山。合称永州八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示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三、了解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心境:从小丘/西行
3、/百二十步,隔/篁(hung)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n)/石底/以出,为坻(ch)/为屿(y),为嵁(kn)/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cn c)/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然/不动,俶(ch)尔/远逝,往来/翕(x)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o)无人,凄神/寒骨,悄(qio)怆/(chung)幽邃(su)。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
4、去。同游者:吴武陵,龚(gng)古,余弟/宗玄。隶(l)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四、初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握节奏:如鸣珮环发出声响心乐之感到高兴可百许头大约 左右、上下日光下彻贯通似与游者相乐逗乐,玩环合围绕隶而从者隶属 跟随五、理解词语,疏通难句1、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2、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下见小潭(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下面)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日光下澈(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犬牙一样)心乐之(形容词作动词,感到快乐)凄神寒骨(形容词使动用法,凄,
5、使凄凉;寒,使寒冷)3、一词多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介词)隶而从者(跟随,随从,动词)从水尤清冽(清凉,形容词)以其境过清(清静,冷清,形容词)清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约摸,副词)明灭可见(能够,可以)可全石以为底(作为,动词)为坻,为屿(成为,动词)如鸣珮环(玉环,名词)四面竹树环合(环绕,动词)为环4、翻译下列句子:卷石底以出: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影布石上: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覆盖缠绕,摇动连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鱼的影子映在石上(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感到心神凄凉,寒
6、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闻水声,如鸣佩环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心乐之因而六、再读课文,把握内容: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全石以为底底卷石底以出岸青树翠蔓边 提示: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这种就是所谓移步换景的写法。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 俶而远逝 往来翕忽鱼鱼水水空游 下彻明暗 提示:此处运用了侧面描写,写游鱼其实是在写潭水,游鱼“皆若空游无所依”写出小石潭水清澈见底、清洌
7、可鉴的特点。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景景色色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感感受受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 提示:这些描写表现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七、三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心境 1、在课文中找出能够表现作者心情变化的句子: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可以看出,作者是怀着快乐而来,却是带着伤感凄凉而去。为什么作者的心情会有这种变化?仅仅是因为“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吗?作者参与王叔文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当时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所以才会有发现小石潭时“心乐之”,观鱼时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的愉悦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便会“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就很自然的融情入景了。对于作者来说,“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要理解作者的这种心情变化,必须要联系作者当时的处境:文章先以移步换景之法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本文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八、全文总结九、作业:1、背诵全文2、完成课后有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