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月经不调诊疗常规.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285793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经不调诊疗常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月经不调诊疗常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台县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优势病种诊疗规范(二) 月经不调诊疗常规    【概述】   月经不调也称月经失调,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或经量发生异常改变。大多数妇女28—30天行经一次,但提前或延后7天以内仍属正常,月经持续时间一般3—7天,一次月经出血量约为30—50毫升。月经不调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以及月经过多、过少等。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临床表现】   月经不调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经色、经量、经质等不规律的变化,并可伴有头晕、腰酸、小腹隐痛或胀痛、心烦易怒、畏寒喜暖等。   1.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半月余一行,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1)  血热内扰:月经量多,色红质粘,夹有小血块,烦热口渴,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2)  气不摄血:月经质稀色淡,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质淡,脉弱。   2.   月经后期:月经周期超过35天,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l)血寒凝滞: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减轻,畏寒肢冷,苔白,脉沉紧。   (2)肝血亏虚:月经量少,色淡无块,小腹隐痛,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红,脉细弱。   (3)肝气郁滞:月经量少,色暗红或有小血块,小腹胀痛或胸腹、两胁、乳房胀痛,舌苔薄白,脉弦。   3.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或先或后,均超过7天以上,并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1)肝气郁滞:月经量或多或少,色暗有块,经行不畅,胸胁、乳房及小腹胀痛,脱闷不舒,时叹息,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2)肾气不足:月经量少,色淡暗,质稀,神疲乏力,腰骶酸痛,头晕耳鸣,舌淡苔少,脉细弱。   4.月经过多: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   (1)气不摄血:经来量多,色淡红,质清稀,或面色晄白,气短懒言,肢软无力,或小腹空坠,舌淡,脉细。   (2)血热内扰:经来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稠粘,或有小血块,常伴心烦口渴,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3)瘀滞胞宫:经来量多,或多时不净,色紫黑,有血块或伴小腹疼痛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5.月经过少:经期虽准,但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减少,或经期不足2天,经量少。   (1)肝血亏虚:月经量少或点滴即净,色淡无块,或伴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小腹空坠,舌质淡红,脉细。   (2)肾阳亏虚:月经量少,色淡红或暗红,质稀,头晕耳鸣,或小腹冷,夜尿多,舌质淡,脉弱或沉迟。   (3)瘀滞胞宫:月经量少,色紫黑,有血块,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后胀痛减轻,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弦涩。   (4)痰湿阻滞:月经量少,色淡红,质粘稠,形体肥胖,胸闷呕恶,或白带多粘稠,苔白腻,脉滑。   【诊断依据】   1.月经先期   (1)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半月余一行,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2)月经周期提前半月,应与经间期出血、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先期相鉴别。   2.月经后期   (l)月经周期超过35天,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2)育龄妇女周期延后,应与妊娠、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后期相鉴别。   (3)妇科检查,B超以排除子宫及卵巢器质性疾病。   3.月经先后无定期   (l)月经周期或前或后,均超过7天以上,并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2)月经周期紊乱应与青春期、更年期月经紊乱相鉴别。   (3)妇科检查及B超等排除器质性病变,测基础体温、阴道涂片、宫颈粘液结晶检查以了解卵巢功能情况。   4.月经过多   (1)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增多,在50毫升以上,或时间超过7天。   (2)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排除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疾病。   (3)排除血小板减少症及凝血机制障碍所致月经过多。 5.月经过少   (1)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很少,不足30毫升,甚或点滴即净。   (2)本病应与早孕相鉴别。   (3)排除因结核病引起的月经过少。   【鉴别诊断】   1.经间期出血:在两次月经之间出血,持续2—3天,血量少于正常月经量,并有周期性,可伴有腰酸、少腹作胀作痛,乳房作胀作痒,带下增多,质粘如蛋清。基础体温示低高温相交替时出血者,可作本病诊断依据。   2.崩漏:其特点是月经的周期发生严重紊乱,月经不按周期而妄行。出血或量多如注,或淋漓不断,甚至屡月未有尽时。与月经先期、经期延长、月经先后无定期等,虽同属月经期、量异常的一类病证,但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3.绝经前后诸症:发病年龄一般在45~55周岁绝经前后,有月经紊乱,情志异常,面红潮热,烘热汗出,皮肤感觉异常等症。   【治疗】   一、推拿治疗   (一)基础手法   1.患者取仰卧位,医师站其旁,用双手拇指点揉天枢穴(双),以有热胀感为宜。   2.医师用掌心按揉患者下腹部,重点施术于关元穴,时间2分钟。随后用双手拇指连续按压五枢、维道区域,按压时由轻至重,反复施术,时间2分钟。拇指点按中极穴1分钟。   3.医师沿患者大腿内侧阴廉至血海区域做掌揉法,反复施术,时间2分钟。随后用拇指点按血海穴,时间1分钟。用双手拇指连续交替按压阴陵泉至三阴交穴,时间2分钟。   4.患者取俯卧位,医师沿患者背部(肝俞至腰能部)两侧做掌揉法,反复施术,时间2分钟。用拇指点按肝俞、脾俞、肾俞穴,时间各1分钟。   5.医师握拳,用指背部拨揉患者腰骶部,以局部有热胀感为宜随后用双手拇指点按次髎穴,时间1分钟。   6.用双手揉拿大腿后侧2—3分钟,用拇指点委中、海泉穴各1分钟。 (二)对症治疗   1.经期腹痛:按压劳宫、第5腰椎下痛经反应点各l分钟。   2.月经先期:重点按压膈俞、血海、太冲穴各l分钟。   3.月经后期:按压曲池、阳陵泉穴各1分钟。   4.月经先后无定期:提拿小腹部,配合震颤,使小腹内有温热感。点按足底调经穴(涌泉穴外1寸)。   5.月经量多:同月经后期。   6.月经量少:同月经先期,加足三里穴。   7.白带增多:按压箕门、阴陵泉穴各1分钟。   二、针灸   1.月经先期基本配方:关元、血海、三阴交穴。   2.月经后期基本配方:气海、三阴交、中极穴。   3.月经先后无定期基本配方:中极、三阴交穴。肾虚者加关元、肾俞穴,肝郁者加太冲、期门、肝俞穴。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三、耳针   取肝、肾、子宫、卵巢,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四、中药   (一)月经先期   1.气虚型:宜补气摄血调经,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   2.血热型:宜清热凉血调经,方用清经散加减。   (二)月经后期   1.血寒型:宜温经散寒,活血行滞,方用少腹逐瘀汤,或温经汤加减。   2.血虚型:宜补血益气调经,方用人参养营汤加减。   3.肝郁型:宜理气调经,方用乌药汤,或柴胡疏肝散加味。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1.肾虚型:宜补肾调经,方用固阴煎加减。   2.肝郁型:宜舒肝解郁,养血调经,方用逍遥散。   月经量多或月经量少应对症治疗。 【预防与护理】   1.注意生活调养和经期卫生。   2.保持心情偷快,避免过度劳累或安逸。   【入院指征】   1.月经周期紊乱,量多或量少,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者。   2.月经不调伴有全身症状明显、体质虚弱者。   【疗效标准】   一、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   1.治愈:月经周期恢复正常能维持3个月以上。   2.好转:月经周期恢复正常,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   3.未愈:月经周期未见变化。   二、月经过多、月经过少   1.治愈:经量恢复正常,能维持3个月以上。   2.好转: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期正常(月经过多),经量明显增多或经量恢复正常(经量过少),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   3.未愈:月经周期、经量无变化。   【出院标准】   月经周期、经量、经色恢复正常,全身伴随症状消失。   【临床评定指标】   治愈率>70%   好转率>20%   未愈率<10%   病死率O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