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昆明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282620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183 大小:2.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3页
昆明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3页
昆明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3页
昆明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3页
昆明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球还是水球?The *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目 录1前 言51.概 述71.1.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81.1.1.项目名称81.1.2.项目法人81.2.编制目的、依据、原则及内容81.2.1.编制目的81.2.2.编制依据81.2.3.编制原则91.2.4.编制内容91.2.5.规范标准101.3.项目背景111.3.1.城市概况111.3.2.水环境现状191.3.3.工程建设的必要性201.3.4.法律背景222.工程项目技术分析242.1.服务范围及建设年限242.1.1.服务范围242.1.2.建设年限242.1.3.规划人口及用地规模252.1.4.排水体制262.2.污水

2、水量预测282.2.1.污水量的预测分析282.2.2.多年度污水量测算312.2.3.污水处理规模确定322.2.4.近期截流水量确定332.3.污水水质预测342.3.1.污水水质预测342.4.污水系统方案论证372.4.1.污水系统设计原则372.4.2.污水系统方案比选372.4.3.污水管道管材比选392.4.4.污水厂的厂址比选402.4.5.尾水排放方案确定423.污水管网工程内容423.1.污水管道系统设计433.1.1.污水管道的计算及设计参数的确定433.1.2.污水管道系统设计433.1.3.工业废水接入城市管道的规定453.2.污水泵站工艺设计453.2.1.泵站选址

3、463.2.2.泵站形式463.2.3.泵站规模463.2.4.泵站设备选用463.2.5.泵站平面布置463.2.6.泵站高程设计473.3.污水泵站土建设计473.3.1.泵站结构设计473.3.2.泵站建筑设计483.4.泵站电气设计483.5.泵站仪表及自控设计503.6.污水管网工程量表513.6.1.污水管道工程表523.6.2.泵站机械设备表523.6.3.泵站电气设备表524.污水厂区工程内容534.1.污水厂进出水水质544.1.1.设计进水水质544.1.2.设计出水水质544.1.3.水质处理程度544.2.污水处理工艺论证554.2.1.污水生物处理的可能性554.2.

4、2.生物脱N除P原理554.2.3.工艺类别及流程组成584.2.4.工艺选择594.2.5.CASS工艺介绍594.2.6.Carrousel A2/C氧化沟工艺介绍674.2.7.方案比较及推荐方案684.3.污水消毒方案比选714.4.污泥处理方案比选734.4.1.污泥处理目的734.4.2.污泥处理工艺744.4.3.污泥最终处置775.污水厂区工程设计785.1.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785.1.1.厂区设计规模795.1.2.厂区工艺流程795.2.厂区总平及高程设计805.2.1.厂区总平设计805.2.2.厂区高程设计815.3.主要构筑物工艺设计815.4.污水处理厂主要指标8

5、95.4.1.总平面技术经济指标表895.4.2.主要建、构筑物一览表905.4.3.污水厂工艺设备一览表905.5.污水处理厂土建设计915.5.1.厂区建筑设计915.5.2.厂区结构设计935.6.厂区电气设计1005.7.厂区仪表与自控设计1035.8.厂区机械设计1085.9.厂区通风设计1095.10.厂区公共工程1096.环境影响及对策1106.1.工程建设环境影响及对策1106.1.1.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1106.1.2.环境影响的缓解措施1126.2.项目建成后的环境影响及对策1136.2.1.污水处理厂对周围的环境影响1136.2.2.对环境影响的对策1147.安全生产与卫

6、生1157.1.编制依据1157.2.主要危害因素分析1167.3.安全卫生防范措施1188.防火设计1229.节能设计12410.工程招投标12511.工程实施与经营计划12611.1.实施原则及步骤12611.2.组织机构12711.3.经营计划与安排12711.4.设计、施工与安装12811.5.调试与试运转12811.6.运行管理12811.6.1.组织管理12811.6.2.技术管理12911.7.人员培训12911.8.人员编制12912.厂区主要设备表13012.1.厂区机械设备表13012.2.厂区电气设备表13112.3.厂区化验设备表13312.4.厂区运输设备表13313

7、.工程投资估算13313.1.工程概况13313.2.编制依据13413.3.价格取定及有关取费标准13413.4.建设项目总投资13513.5.征地拆迁及安置补偿13613.5.1.永久性征地13613.5.2.临时用地13613.6.技术经济指标与投资分析13614.融资方案13614.1.资本金筹措13614.2.债务资金筹措13614.3.初步融资方案13714.3.1.资金筹措13714.3.2.资金使用计划13714.4.债务资金的偿还13714.5.融资方案分析13715.财务评价13815.1.评价依据13915.2.评价原则和评价参数13915.2.1.财务计算期13915.

8、2.2.项目支出费用13915.2.3.财务基准收益率和基准投资回收期14115.3.财务评价14115.3.1.损益计算14115.3.2.财务现金流量14115.3.3.项目清偿能力分析14215.4.不确定性分析14215.4.1.敏感性分析14215.4.2.盈亏平衡分析14315.5.评价结论及建议14316.工程效益分析14417.结论与建议146附 件147前 言旅游业是云南省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云南省旅游事业的发展,特别是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成功举行,昆明市作为一个国际旅游城市的地位日益突显。而石林国家风景名胜区(下文简称为石林景区)作为云南省开发最早、

9、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区,是云南省旅游线的龙头。石林景区喀斯特地貌发育于2.5亿年前并延续至今,被誉为“世界自然博物馆”,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流量逐年增长,年均达150万人次以上。为了发展云南省旅游业,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昆明石林国家风景名胜区发展规划确定,石林景区应利用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良好的景区设施,按国际旅游区标准,综合建设各项配套设施;使之成为东南亚旅游网络中一流的国际旅游区,成为全省旅游区的典范;以加强昆明市国际商贸旅游城市的地位,带动全省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全省旅游区建设管理的水平,从而实现与国际旅游网络的接轨。石林旅游业自开发以来,仅在门票收入一项上就累计超过4亿元。1990

10、年末,石林旅游业的年总收入超过3亿元,占全县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旅游业成为石林县的主导产业,提供直接就业机会超过5千个;石林现已形成年接待300万人次游客以上的接待能力,其旅游业占昆明市旅游业份额的15以上。旅游业改变了石林地区岩溶山地的传统资源利用方式,减轻了岩溶地土地的经济负担,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石林国家地质公园已于2004年2月1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评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目前石林景区向联合国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作为昆明市最大的卫星城市和昆明市最重要的旅游景区,石林县委、县政府结合石林地区

11、的资源、文化、区位三个优势,提出“烤烟稳县、旅游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通过对旅游支柱产业的投入,振兴石林县的经济。然而目前石林县的污水处理设施己严重滞后,无法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阻碍了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如何缓解石林县境内水体污染,解决各个景区的污水收集、输送、处理、排放问题,已迫在眉睫。因此,建设*工程将成为促进石林县乃至云南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成为扩大内部需求和增加社会劳动就业机会的重要手段。基于上述石林县的发展形势,“*治理办公室”于2004年12月委托*设计研究院编制*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本可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工

12、程实施的可行性进行了综合论证。预测*厂近期(2010年)服务面积33.78km2,服务面积内污水量1.324万m3/d,污水厂规模1万m3/d;远期(2020年)污水厂服务面积33.78km2 ,服务面积内污水量2.148万m3/d,污水厂规模2万m3/d。由此确定*厂的近期规模为1万m3/d,远期规模为2万m3/d;污水管网按远期规模一次规划,配合市政道路及新区建设同步实施。污水采用由管网收集后集中处理的方案,在石林县城西南角的万仙阁附近设污水处理厂1座,采用CASS工艺。经污水厂处理后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排放标准的尾水就近排入巴江(类水域)。本工

13、程包括1座规模为2万m3/d的污水处理厂,总长为41.709km的配套管网和1座规模为0.1万m3/d污水提升泵站,工程计划于2007年底投入使用。管网部分单项工程投资为4187.09万元(人民币,余同),污水厂部分单项工程投资为2232.21万元,工程总投资为8138.11万元;其中利用国债3906.2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8;法国开发署贷款2604.2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2;石林县政府地方财政拨款1627.6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污水处理厂经济技术指标:年均总成本费用: 750.50万元/年;平均单位处理成本: 1.03元/m3;年均经营成本费用: 374.00万元/年;平均单

14、位经营成本: 0.51元/m3;单位电耗: 0.20kWh/m3。经财务评价,项目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7.00,同时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项目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项目可行。本可研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昆明市和石林县各有关单位、领导及专家的关心和帮助,得到了各兄弟设计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因编者水平有限,文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1. 概 述1.1. 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1.1.1.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污水处理工程1.1.2. 项目法人项目法人:*生态环境治理利用外国政府贷款项目办公室(文中其它地方为简称“*治理办公室”)1.2. 编制

15、目的、依据、原则及内容1.2.1. 编制目的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通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在收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达到如下目的:(1)论证建设*工程的必要性及迫切性;(2)对本工程有关的主要因素,如水质、水量进行论证;对污水的收集、输送,污水厂尾水排放、厂址选择,污水、污泥处理工艺及投资估算等进行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及实施可能性等多方案综合性研究,进行方案比较和论证;(3)在以上论证的基础上,推荐建设方案、工程设计及分期实施方案;(4)提出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效益分析、环境评价、管理机构等建议;(5)符合国内排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编制要求,满足世界银行贷款立项的前期技术要求。通过以上

16、工作,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编制工程初步设计确定原则。1.2.2. 编制依据(1)委托编制本可研的任务委托书2004.12;(2)*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议书1999.08;(3)云南省计划委员会对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文件2003.06;(4)路南彝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1994.12;(5)石林县城总体规划调整2000.08;(6)昆明石林国家风景名胜区发展规划。1.2.3. 编制原则(1)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2)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采取近、远期分期实施的原则,使工程建设与城市的发展相协调,既保护环境,又最大程度地发挥工程效益;(3)充分利用已建的排水设施;(4)

17、采用高效节能、节省用地、便于运行的污水处理新工艺、新技术,确保污水处理效果,减少工程投资和日常运行费用; (5)妥善处理、处置污水收集、输送、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栅渣,避免二次污染;(6)选择国内外先进、可靠、高效、运行管理方便、维修简便的排水专用设备;(7)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科学自动化管理,做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1.2.4. 编制内容本可研编制内容为石林县城和石林景区范围内的污水系统:(1)污水水量及水质预测;(2)污水系统的方案比选;(3)污水系统的工程设计;(4)污水方案的工程内容;(5)环境评价及环境保护;(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7)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1.2.5. 规范

18、标准(1)市政工程设计技术管理标准(1993年版);(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4年版);(3)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2001年版);(4)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5)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1997年版);(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8)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1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11)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

19、1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14)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15)农用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16)鼓风曝气系统设计规程CECS97:97;(17)城市污水生物脱N除P处理设计规程CECS149:2003;(18)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31-89;(19)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J60-94;(20)城市污水水质检验方法CJ/T51-1999CJ/T79-1999;(21)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22)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

20、(23)工业企业噪音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24)工业企业总平面图设计规范GB50187-93;(2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26)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27)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28)室外给水排水和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TJ32-78;(2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30)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31)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9;(3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3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34)砌

21、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3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3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38)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92;(39)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95;(40)电动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92;(4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42)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43)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50054-95;(4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45)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22、GB50057-94;(46)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47)相关的国家标准、规范、规程、文件、手册及文献资料。1.3. 项目背景1.3.1. 城市概况(1)行政区划石林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东部,昆明市东南部,属昆明市所辖的郊县。东部和南部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沪西县、弥勒县接壤,北部与曲靖市陆良县相邻,西部和西北部与昆明市宜良县毗连。全县辖2镇8乡,88个村委会和4个社区居委会,459个村民小组和49个居民小组,377个自然村,全县总面积1725km2。县城鹿阜镇距昆明78km,县城海拔1679.8m。作为国家地质公园的石林景区,已于2004年2月13日被联合

23、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评为“世界地质公园”。石林景区位于县城东北方向,距县城8.9km,系国家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景区总的地势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中部巴江水流形成较深的河谷,其余地区则散布着起伏的丘陵和裸露的岩溶地貌。石林景区划分为八个景区,即大小石林、乃古石林、仙女湖、长湖、月湖、大叠水、奇风洞、芝云洞等景区,总面积达400多km2。其中大小石林、乃古石林、仙女湖景区为主景区,而大小石林景区作为石林景区观光渡假、旅游服务、对外交通、经营管理的中心区域,是景区的主体。(2)自然条件1)气候:石林地区气候属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豆无酷暑、四季如春、干湿分

24、明”的特点。夏秋半年为雨季(每年510月),冬春半年为旱季(11月次年4月)。境内气候具有一定的分带性。海拔15001600m的低谷河槽地区,年均气温为1616.6,相当于中亚热带气候;海拔16001800m的坝区、缓丘区,年均气温14.815.9,相当于北亚热带气候;海拔在18002150m的山区、半山区,年均气温在12.814.7,相当于温带气候;海拔在2150m以上的老圭山主峰,年均气温低于12.7,相当于中温带气候。石林景区气候相当于北亚热带气候至温带气候。2)气温:石林地区自1965年以来,年平均温度15.5,1994年平均气温16.5。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0.8;最冷月为l月,

25、平均气温8.2。极端最高温度为33.6(1966年5月1日);极端最低温为零下8.9(1983年12月29日降大雪后出现)。本区温度随海拔增加而降低,大致每增高100m,平均气温降低0.59。3)日照:石林地区的太阳辐射因地形地貌而有所差异:绥丘平坦区(北大村一带),太阳辐射年总量在135136.8kcal/cm2;其他起伏缓丘地的太阳辐射年总量为134.6135.01kcal/cm2。每年3月是太阳辐射最大值月,月平均14.17kcal/cm2,最小值月是11月,月平均8.27kcal/cm2。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18小时,1994年总日照时数为2089.6小时。日照率53。4)霜期:多

26、年平均无霜期254天,年均霜期为11月20日次年3月12日。5)风向: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次主导风向为南风,平均风速为3.13m/S。6)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5.3。7)降水:石林地区降水不均,多年平均降水量在967.9mm。石林景区属境内降水较少区之一,年降水量在800850mm之间;往东山或西山方向,降水量增加。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88,旱季降水量仅占1220。8)水文:石林地区水体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境内属珠江上游的南盘江流域,主要河流有南盘江、巴江、普拉河、大可河等。石林景区的边缘河流是巴江,大可河为其下游支流。南盘江、普拉河是石林公园边缘河流。石林景区还有长湖、月湖、

27、圆湖等80多个天然湖泊,有黑龙潭、白龙潭、疯龙潭、在龙潭等泉点50多个,已探明的地下暗河九条,团结水库、黑龙潭水库等大小水库80多座,其他坝塘近百个。其中绿芳塘水库是石林景区的主要水库和景观水面,库容量207万m3,灌溉农田140ha,是石林景区的生活饮用水之一。石林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河以裂隙水,孔隙水,岩溶水形式存在。其中1条流经水塘铺石林白龙潭的暗河道:埋深1520m,旱季流量为0.133m3/S,雨季2m3/S,水质较好。南盘江从石林景区北部往西转向西南方向流出县境。普拉河是县东南缘圭山区的北东南西向过境河。源于石林景区东南部弥勒县西山官的大可河流经石林景区西南部,在大叠水上端的小叠水

28、处汇入巴江。巴江为珠江的源头之一,发源于北大村乡对角山的山神庙峰(山头上附近),大致呈北东南西向贯穿石林景区,沿途纳石林景区的各地表、地下水,是石林县工农业生产和生活饮用水的主要水源。东山与西山岭脊线分别为巴江流域的自然分界。巴江途经乃古石林、北大村、天生桥、路美邑、鹿阜镇、板桥,在与宜良县交界的山地处汇入南盘江。两江交汇处因一断层而形成著名的瀑布大叠水,瀑布高约87.8m、宽约54m。巴江源头海拔近2000m,在汇入南盘江的大叠水上端海拔1600m左右,高程差达400m。巴江河床平均海拔l750l800m,年平均流量l4.5m3/S,县内流程57km,径流面积810km2,年径流量1.62亿

29、m3,年产水6.462亿m3。巴江水系形态不规则,主要支流大致以直角与巴江相交。巴江在其上游(天生桥以上),河段时而转入地下成为地下河;时而涌出地面成为地上河;流至路美邑附近纳源于灯笼山的西河,在县城南部又纳源于黑龙潭的东大河,此下接纳沿途的马料河、惠通河、几湾河、桃溪河、大可河,在大叠水汇入南盘江。巴江中下游河谷形态为不规则箱状,两岸发育有不对称的二级阶地,阶地面上除各种碎屑沉积物和钙华层外,部分地段还有旧石器时代遗物。9)防洪:石林境内巴江下游、巴江桥附近的河段:设计河底标高为1665.06m,50年一遇的设计洪水流量为142.2m3/S,洪水位标高为1668.26m(黄海高程,文中余同)

30、。10)地貌:石林地区属于喀斯特地貌,地貌类型主要有高原丘陵、低山、洼地、盆地、石丘、石林和石牙原野、峰丛和溶洞、湖泊、河谷。按山地、丘陵、和坝区(盆地和洼地)、河谷划分,其结构比是:山地69,丘陵15.2,坝区14.7,河谷1.1。石林、石牙主要出露在盆地、洼地、河谷附近和高原面上。11)地质:根据现有的一些地质资料,石林县城规划区范围内的地质情况,一般由第四系土层与老第三系风化泥岩两部分构成,自上而下分别为:土表层厚度O.92.4m,亚粘土和轻粘土厚度0.184.19m,排水工程的施工层就处在这一层,再下层为老第三系泥岩,埋深不一,局部有出露。由于亚粘土的透水性较弱,大气降水的渗入,使之形

31、成地下水,地下水位随旱、雨季而变化,雨季时地下水位距地表面仅为O.8m,地下水化学类型为碳酸、重碳酸型水,呈弱碱性,对混凝土无腐蚀作用。(3)经济概况1)矿产资源按已查明的石林地区的地表、地下径流、天然湖泊、己建水库库容计算,全县境内年平均径流量共5.66亿m3,径流量人均2766.21m3,略高于全国人均年水量约2700m3的水平,低于全省人均年水量6500m3的水平。其中,巴江径流年产水量占全县的40以上,地下水大部分集中在石林景区。全年蓄水量的多少取决于510月的降水量。全县降水的特点:西部和北部降水多,东部和南部降水少;干枯季节相差大,春旱较严重,干湿季雨量悬殊;山区、半山区缺水。全县

32、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5.35万kW,可供开发的水资源达2.37万kW,是理论蕴藏量的44.29。石林地区己查明的矿产资源有:铜、铁、铅、锌、磷、石灰石、石英砂和大理石等。煤存储量上亿吨,以圭山煤矿带为主,煤质较好,硫、磷含量低。铁矿以亩竹箐、西街口为主,品位高达50,且埋藏浅,易露采,硫、磷含量也较低。铅锌矿分布在大老挖和耀宝山一带;铜矿分布在板桥等地;亩竹箐硫铁矿也有一定的储量。石灰石是全县最重要的非金属矿产,储量在2亿吨以上。石英砂分布在河谷区,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大理石也具有相当的储量,品位也较高,是良好的工艺装饰材料。石林地区的主要矿产资源是建筑材料石灰石和大理石,局部地区有残积型铁矿。

33、石林地区有丰富的旅游风景资源,以石林岩溶、溶洞、瀑布、森林、岩溶湖泊为主,其它风景资源有古建筑和民族风情。其中石林岩溶是最主要的类型,是石林景区的主要地质遗迹景观。2)产业结构石林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全县人口22.3万,人口密度130人/km2,农业人口比例是91.3。全县地处四季宜农的气候区。经济产业结构属“一三二”型。国民生产中,农业份额比例高。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比例高达55.8,为云南省的2倍、昆明市的近5倍。农产品以粮食、油料、烤烟为主,牧业、渔业不甚发达。种植烤烟是农民的主要收入。工业主产品有原煤、电力、食品、饮料、冶金和建筑材料。在全县经济中,石林景区旅游业是最重要的产业。石林

34、景区的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有了相当规模,形成了稳定的海内外客源市场。1990年末的石林旅游地年均接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13万,年均增长率在9左右。石林旅游业不仅成为石林县的主导产业,也是云南昆明国际旅游城市的重要旅游基地,逐步成为集观光、科考、度假、康乐、商贸、会议接待为一体的国内、国际旅游重要基地。3)经济现状经济综述:2003年(下同),石林县国民经济运行态势良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27,86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0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38,437万元,同比增长3.99,拉动全县经济增长2.4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40,200万元,同比

35、增长5.5,拉动全县经济增长2.5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49,223万元,同比增长13.7,拉动全县经济增长3.08。全县经济结构一、二、三产业比重为30:31.5:38.5,产业结构调整稳步进行,经济结构趋向合理。工业:工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77,082.3万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6。民营经济发展加快,个体私营企业营业收入在乡镇企业中的比重达到84。乡镇企业全年完成工业产值40,137.5万元,同比增长18.6;实现增加值29,521万元,同比增长9.3;实交税金2,841万元,同比增长4.2。农业: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72,168万元,同比增长4.

36、7。全年烤烟实现收购总值15,200万元;畜牧业完成产值22,500万元,同比增长5.2,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31.2;蔬菜产量实现产值6,055万元,同比增长4.3;水果产量同比增长17.9,实现产值1,126万元,同比增长19.9。旅游业:石林景区取得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三个体系的论证注册资格,率先成为云南省通过三项一体化国际认证的景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旅游环境进一步优化;创新旅游宣传促销,实施石林旅游会员制,实现提质增效目标,全年接待游客151.3万人次,同比增长4.7。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3.7亿元,同比增长12。财税金融:地方财政稳步增长,金融信贷平稳运行。全县地

37、方财政收入完成10,404万元,比上年增长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3,916万元,比上年增长3。增幅较大的税种有:营业税2,405万元、资源税92万元,土地增值税23万元、烤烟税 3,216万元、耕地占用税114万元、契税132万元,增幅分别为19、59、188、7、56、136。金融存贷款持续增长,年未全县各项存款余额142,922万元,比年初净增14,887万元,增长12.9。信贷结构不断优化,对重点基本建设、工商企业、绿色产业、养殖业和龙头企业的贷款力度加大。4)性质与发展方向总体规划确定了石林县城的城市性质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滇东南旅游网络的枢纽,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旅游城市

38、。石林景区是全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之一,旅游业已成为石林县不可或缺的支柱产业。5)现状人口及用地规模全县2003年未人口22.9311万人,其中,男性11.5642万人,占总人口的50.43,女性11.3669万人,占总人口的49.57;农业人口20.5186万人,占总人口的89.5;非农业人口2.4125万人,占总人口的10.5。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2.96,死亡率为5.59,自然增长率为7.37。结合人口调查数据,石林县城人口数量:1993年为2.32万人,1996年为4.33万人,1998年为4.57万人,1999年为4.67万人,2003年为4.95万人。石林县城总用地面积为389.23h

39、a。结合人口调查数据,石林景区人口数量:1996年为1.09万人,1998年为1.13万人,2003年为1.21万人。根据昆明石林国家风景名胜区发展规划,石林景区用地面积为:2020年22.13km2。6)规划布局结构石林县城以巴江为地理界限,分别形成两个大的组团体系。巴江以东部分被昆河高等级公路分为两个组团。县城的用地布局形态是在政治、经济、技术及自然条件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制约下,通过一段历史时期逐步形成的,故其功能结构特点为紧密型多组团结构,居住及其它用地分布于其中心周围。1.3.2. 水环境现状(1)内河水系石林县城内主要的水系为南北贯穿县城区内的巴江。根据水环境功能划分,石林县城所处的该

40、段巴江水体应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域标准。(2)供水现状1)石林县城石林县城现有l座规模为8000m3/d自来水厂,从其水源到水厂有l条DN500输水管道,靠重力输送到水厂,水厂出水通过重力作用经2条DN250输水干管输配至用户。2004年水厂供水量约为7260m3/d。按全城总人口4.95万计,除去各乡的用水量和工业生产用水量,县城实际用水量仅为4800m3d左右。由此可推算出县城现阶段的人均用水量不足0.1m3/d。 2)石林景区石林景区现有l座规模为l500m3d的自来水厂,自来水由水厂抽至高位水池,再由水池供至景区各用水户。石林景区内石林宾馆的生活饮用

41、水抽自地下暗河水,其余单位和五棵树抽自石林管理局于1987年4月建成的一地下水井,设有80m3h的水泵2台,在用水量较大的夏季每天工作2h左右即够使用。(3)排水现状1)石林县城经过近年来的逐步建设,石林县城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已基本形成。排水系统以巴江为界,分为东片区和西片区。已建城区的排水系统以管道为主,其中部分己建城区的排水系统是在历史形成的排水系统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排水以箱涵沟渠为主,也有部分管道。现状排水管渠总长9.31km。2)石林景区石林景区在l987年前无排水系统,污水就近排入石林湖、莲花池、剑峰池及巴江。l992年,石林风景管理区斥资完成了石林景区排污管建设,并初步进行了五棵树

42、排水管建设。目前,绿芳塘水库南侧至剑峰池,小石林至云林宾馆区域己基本建成排污管网,污水已截至万年灵芝区之外,平均截污量已达1000m3d。由于石林景区地形构造为喀斯特地貌,地形起伏变化大,排水顺地势坡度由北向南排除。石林景区仅有火车站,叉路口至巴江桥建成雨水主干管,污水均为就地散排,人口较密集的小箐村有简易合流制下水道,但污水均未经任何处理排放。1.3.3.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 本工程的实施将给石林县带来较大的环境效益,较大程度上改善县城和景区卫生条件,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石林县城虽然已建成了合流制排水系统,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旧的排水

43、系统因年久失修已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排水不畅,雨季时壅水、内涝现象时有发生,给县城居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不便。尤其是污水未经任何处理,排入巴江的污染物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据水质监测,水体水质已明显恶化。 石林景区素以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著称于世,其幽深、洁净的水面为景区的一大特色。石林景区近年来加大投入,逐步对景区截污管进行改造,并已建成了部分分流制排水系统,但是由于没有污水处理厂,这些污水同样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附近的水体。水质监测表明,这些水体表面已呈明显水华,透明度降低,富营养化日趋严重,当前的水污染状况正对其旅游环境造成破坏。上述情况表明,排水状况已成为制约石林经济尤其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44、。尽快建设*工程,完善相应的污水收集管网,将污水收集后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己成为石林县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2)旅游发展目标的需要从1995年开始,云南省正式将旅游业确定为省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云南省旅游事业的发展,特别是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成功举行,昆明市作为一个国际旅游城市的地位日益突显。石林景区作为云南省开发最早、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区,是云南省旅游线的龙头。因此,昆明石林国家风景名胜区发展规划确定,石林景区应利用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良好的景区设施,按国际旅游区标准,综合建设各项配套设施,使之成为东南亚旅游网络中一流的国际旅游区,成为全省旅游区的典范;加强昆明市国际商贸

45、旅游城市的地位,带动全省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全省旅游区建设管理的水平,从而实现与国际旅游网络的接轨。而石林旅游业自开发以来,仅在门票收入一项上就累计超过4亿元。1990年末,石林旅游业的年总收入超过3亿元,占全县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旅游业成为石林县的主导产业,提供直接就业机会超过5千个;石林现已形成年接待300万人次游客以上的接待能力,其旅游业占昆明市旅游业份额的15以上。旅游业改变了石林地区岩溶山地的传统资源利用方式,减轻了岩溶地土地的经济负担,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石林国家地质公园已于2004年2月1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评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目前石林景区向联合国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然而作为昆明市最大的卫星城市和昆明市最重要的旅游区,石林县的污水处理设施己严重滞后,无法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阻碍了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如何缓解石林县境内水体污染,解决各个景区的污水收集、输送、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