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曹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课堂中,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正在建立,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开放的课堂使学生变得敢说、敢问,教师经常被学生“问倒”,课堂中即兴的灵感和许多创造性的火花随时闪现。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手脚”,而新课改则给教师提供了广大的空间。但在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走形式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解得不透彻,存在着走过场的现象,讲观摩课时做给听课老师看,过后又回到以往传统的讲课方式上,没有真正将新课程落到实处。在课堂教学中看似课堂气氛挺热闹,有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一会儿提问、一会儿小
2、组讨论,但整堂课下来,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本节课老师究竟让学生学会了什么不明确。一位老师在课后无意中也道出了实情,“新课程好是好,只是谁搞新课改,谁的成绩就落后。”这句话使人为之一震。是啊,按原来的讲课方式讲习惯了,发现用新课程标准不会讲了。再者,长期以来,那些在教学上较突出的教师很大一部分都是靠打时间仗,搞题海战术,没日没夜地留作业、发篇子、讲习题,只要稍一给学生“减负”,马上成绩就掉下来,每个学期的统考大排队谁就落在后头。看来,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以分数决定学生优劣的体制不改革,那么新课改的步伐就迈得很艰难。二、没必要的讨论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但在听课时,我发
3、现,有些问题学生完全可以马上回答出来,老师却花大量时间让小组讨论,那么课堂宝贵的45分钟时间,一部分花在无谓的“讨论”上,是不是一种浪费呢?三、课堂提问不讲究艺术(一)课堂提问太频繁有的老师一节课全是单调的重复性的“提问-回答-提问-回答”,很没意思,千篇一律,没有一点新意,让学生乏味,难道这就是改变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了吗?(二)课堂提问局限于部分同学参与老师提了问题,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积极举手发言,可是有的老师一节课总是叫学习好的或前排的同学回答问题,课堂活动仅局限于固定的几位同学,没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坐在后排的同学,尽管一次次把手举得很高,但却得不到老师的“关照
4、”,这些同学完全没有表现的机会。于是,这些被老师冷落的同学在一次一次的失望中产生了消极情绪,手越举越低,最后干脆不举手了。四、小组活动安排不合理(一)小组成员搭配不合理有的老师分活动小组,只是按座位或大小个就近分组,这样可能造成有的小组全是好学生、有的小组全是较差的学生,这样就达不到先进带动后进、好生帮助差生的良好效果。(二)小组角色分工太固定有的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我发现每个小组当中小组长、代言人、记录员等总是固定的一个人,这样,有些学生总也没有锻炼的机会,造成学生的不均衡发展。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改进措施:一、制定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考核评价制度分数固然能看出一个学生对这些应试科
5、目掌握的程度,但这并不表示考试分数低的同学就没有出息。有的同学学习成绩差,但或许他口才好,或许字写得棒,或许有强烈的团队意识。例如有一篇文章报道,有一位大学的高材生去外企工作,由于缺乏与人合作的团队意识,表现为自私、缺乏奉献精神,而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又有好多用不上,最后被老板解雇。这说明,分数高低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多方面才能和品质。有的高材生一贯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扬,到了工作实践中,却因一点点挫折而失去信心,甚至走上绝路。而有的在学校被老师贬得一无是处的所谓的“差生”,因一直受到老师家长的冷落和渺视,对人间的苦辣酸甜早已适应,到了工作岗位却能经得住各种恶劣环境的考验,并对人情世故有所适应,工作得
6、心应手。所以考查一个人不应只以考试分数定高低,应该从多角度去考核评价一个人。二、老师要精心设计需要讨论的内容课堂上需要讨论的内容最好是开放性、有争议的话题。例如:小学课本中的编号码一节,老师布置任务要求给全校学生编号码,存入电脑,这样,在电脑中随便调出一个学生的档案就能查出他在哪个年级,哪个班,性别是男是女,年龄多大,那么这样编号码有几种编法,哪个编法最好,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相反类似于“1加1等于几”这样的问题,非常简单,而且1+1就是等于2,实在没有讨论的必要。 三课堂提问要讲究艺术(一)课堂提问切忌过多过滥如果一堂课老师不停地发问,反而会引起学生反感。再者应避免“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问
7、句。有些课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实际达不到增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效果。老师提问应该适时、适量、适度,否则会让学生生厌。(二)课堂提问应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老师提问时,要关注到每个学生,如果只给部分学生锻炼和表现自我的机会,而另一部分同学长期被冷落,那么久而久之,被冷落的同学就会逐渐对该老师和该科失去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和自悲心理。四、小组安排要合理(一)小组成员搭配要合理1、小组成员要视每节课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不少于2人,不多于5人。2、小组安排要注意好、中、差学生的合理搭配,这样相互间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探究、共同进步。3、小组安排要注意性别的合理搭配。在合作小组中混合男女学生,可以丰富小组认识问
8、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而多视角的产生则可以丰富学生的思维。4、小组安排要考虑学生的能力。有的学生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观察能力强,有的思维比较深刻,将这些具有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更能有助于组内成员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全面发展。5、小组安排要考虑学生的家庭背景。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必须学会与各种人进行合作,需要与不同社会群体的人接触往来。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与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合作的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应对这种真实的社会生活。(二)小组角色应不断变化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每个小组成员可以轮流担任小组长、代言人或记录员等,做到每个同学都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这样进行合作式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带动后进生使其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