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第22卷 第1期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1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价值意蕴和实践探索罗 敏【内容摘要】思政课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作为高校思政课主干课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具有塑造政治认同的理论优势、厚植爱国情怀的价值优势、铸就理想信念的实践优势。面对环境变迁、理念偏差和成效不足的困难和挑战,课程应确立理性爱国精神培养目标,挖掘整理课程内在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在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红色基因植入课堂,开展“课堂革命”,充分发挥课程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
2、关键词】爱国主义;价值意蕴;课堂革命【基金项目】本文为贵州省教育厅 年度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发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作用研究”(编号:)成果。【作者简介】罗敏(),女,贵州贵阳人,贵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正因为有着根植于民族血脉中的爱国主义这一强大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才能够团结一致、奋发图强,在历史风雨中屹立不倒、取得伟大斗争的胜利。“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习近平指出:“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厚植爱国主义情
3、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思政课教学全过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作为高校思政课的主干课程,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发挥课程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挖掘和整理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和价值、探索发挥爱国主义主阵地作用的现实路径,既是立德树人目标达成的需要,也是实现思政课价值性和知识性统一的内在要求。一、“原理”课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价值意蕴在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中,“原理”和其它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有机统一的整体,都围绕立德树人的共同目标,帮助
4、大学生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理”课由于理论性、思辨性特点,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有着其它课程无法替代的独特价值,从理论上说,能够打牢爱国主义的理论前提和思想基础,凸显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深度作用。在实践中,还将有利于大学生在现代多种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下做出理性、正确的爱国选择,从理论认知和具体实践中感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时代性,认清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以辩证的思维方式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理性分析历史虚无主义等消解主流价值的错误思想,从而强化责任担
5、当、增强爱国情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塑造政治认同的理论基石。从教育规律来讲,成功的教育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认同是内外化机制形成的关键环节,认同形成源于个体受到他人或群体观念、规范的吸引,自愿接受其理念要求,超越外部奖惩因素制约,主动认可、趋同并积极参与的过程。认同始于“知”,终于“行”。但知晓不一定会有行动。只有由“知”而“信”,由“信”而“行”,将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结合,认同才有最终形成的条件。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培养学生炽热的爱国之情、拥护党的领导、自觉接受和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实现
6、对党和国家政治认同的理性自觉,既是政治认同的内容,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马克思主义“以理服人”何以可能?答案是源于马克思主义透彻的理论性和深刻的思想性。讲透讲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清讲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起点,凭借事实支撑和逻辑推理的透彻分析,学生真心信服的认同感才得以激发,最终实现对国家的理性认同和实践自觉。(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厚植爱国情怀的价值基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青年大学生正处在爱国情怀孕育成熟的关键时期,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
7、生心中扎牢根基,帮助他们顺利度过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正是“原理”课的价值所在。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不可遏制的吸引力,在于它崇高的追求精神、辩证的扬弃精神、勇敢的斗争精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年第22卷 第1期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2023(22)1神以及彻底的批判精神,这些恰恰是厚植爱国情怀的理论涵养前提。通过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个人成长成才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休戚与共的关系;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价值观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从而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认识基础;可以启发学生深
8、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民为中心”的政治宣言,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增强政治鉴别力,厘清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从理论深度上把握并坚定“四个自信”。(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铸就理想信念的实践指南。习近平指出:“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可见,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极其重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培养大学生理性思维,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它以严密的理论逻辑、生动的实践逻辑让受教育者把共产主义作为永恒的价值追求。“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
9、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首先要带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模范,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梦人。二、“原理”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挑战与问题(一)环境变迁,青年大学生理性爱国精神还需培育。当代大学生以“后”为主体,他们思维活跃,崇尚个性自由,对网络依赖性强。在学习方式上,他们更易接受短视频、简短文字等网络“快餐文化”,对需要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的深奥理论不感兴趣。在行为方式上,他们情绪化明显,有突出的从众心理,极易受到网络负能量的影响。青年大学生正面临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局面。
10、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多种思潮和价值观念交融,中国的快速发展引起西方国家的围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持续增强,但“后”大学生易受网络负能量、从众心理的影响,非理性爱国现象时有发生。从成因分析,大学生缺乏理性精神引导,不能独立、自觉地作出分析和判断,盲目崇拜、跟风,就难以理性、正确地作出爱国选择。“原理”课肩负着引导学生理性爱国的使命,但大学生理性爱国精神的培育及课程在理性精神培育方面的重要性还未真正引起重视。(二)理念偏差,课程爱国主义教育作用未能有效发挥。目前学界大多是围绕思政课与爱国主义的结合进行研究。大家普遍认同五门思政课对于爱国主义教育影响最大的是中国近
11、现代史纲要课,其次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围绕“原理”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较少,但是“原理”课同样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现有的研究成果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原理”课发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作用的需要,课程所包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有待于进一步提炼总结。(三)成效不足,教学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有待加强。学生通常对理论深奥、逻辑性强的课程是畏惧的。“原理”课恰恰就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强烈的理论色彩,学生把课程与枯燥、乏味划等号。加上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不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理性思考,只需要记住所谓的“正确答案”,学生很少体会到理性思考的快乐。同时“原理”课又具有较突出的政治性,承担着把党和国家
12、的政治价值转化为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功能。教师担心淡化课程的政治性,往往脱离于学生内在需求和心理感受而照本宣科。将科学理论的阐释当成是单纯灌输,表现为“我讲你听”的填鸭式说教。当然近几年来,思政课教学加大了教改力度,教师们也通过现代技术手段、采用专题式、案例式等方法提高学生到课率、抬头率。然而,惯性的教学思维、繁重的教学任务,制约了广大教师上好课程的主动性。三、“原理”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主阵地作用的实践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并强调,要注重方式方法,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新论断,为发挥“原理”课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
13、作用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创新之路。(一)确立教学目标,培育学生理性爱国精神。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关于资本主义本质的思考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追求都充满强烈的理性精神。培育学生理性精神,也是讲好马克思主义道理的目标指向。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没有理论思维,我们就没有鉴别力,失去洞察力。我们就不会仰望星空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祖国的前途命运。正如 世纪初俄国著名思想家恰达耶夫所说:“爱祖国 这是壮丽的事情,然而还有更壮丽的事情,那就是爱真理我并不想带着闭上的眼睛、崇拜的大脑、封上的嘴巴去爱国。”理性精神不是主观自生的,理论思维“需要发展和培养,
14、而为了进行这种培养,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办法。”“原理”教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的教学,肩负培育学生理性爱国精神的重要职责。教师要明确课程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地位,为爱国主义教育找准方向。(二)丰富教学资源,为理性爱国精神培育夯实基础。挖掘课程内部包含的理性爱国精神的内容。整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蕴含的理性思维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理性爱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实事求是、辩证思维、底线思维等方法分析如环境污染、医疗改革、食品安全等问题的成因、找出解决办法,看到党和政府所做的努力;针对西方世界对我国的围堵,引导学生辩证分析动机,理性
15、辨别网络各种声音,客观、冷静面对挑战。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理性认识把握事物本质的原理,培养学生告别冲动、提高他们理性分析和处理事物的能力。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原理,有力驳斥历史虚无主义否定生产力对社会生产的决定性作用、否认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性作用,帮助学生理性认识祖国的历史与未来。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融入教学。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周年大会上,作出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断,这为丰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提供了2023年第22卷 第1期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1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指南。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吸收借鉴了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如和谐社会与和合思想、共同富裕与大同理想、以人为本与民本思想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营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生动证明。理性爱国精神培育还需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智慧。“原理”教学一方面要思考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原理的相关章节,如把“知行合一”融入认识论,将“物生有两,相反相成”思想融入辩证法,把“民为邦本、本固邦安”融入历史观教学。另一方面要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进”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将红色基因植入课堂。赓续红色基因,
17、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是否兴旺发达、红色江山是否后继有人的根本问题。红色资源为“原理”课培育学生理性爱国精神提供丰富案例素材。“原理”课以红色基因传递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引导学生从理论源头理解党的初心和使命。将红色基因引入课堂,一要梳理红色基因与教材的结合点。例如结合党的百年奋斗史讲授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引导学生掌握我党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结合伟大的建党精神讲授意识的能动作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战胜困难的精神动力。结合中国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历程讲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使学生切实感受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二要整理和完善
18、有鲜明特色的红色文化。如结合当地红色资源优势开展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实地教学、医学院校运用“红医精神”“校史”开展角色扮演教学,在内省上下功夫,使学生于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心灵受到震撼、情感实现升华。(三)开展“课堂革命”。开展“课堂革命”,就是要重新审视传统教学方法,在创新上做文章,毛泽东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因此,把道理讲活,不是简单说教或者照本宣科就能做到的,要注意方式方法。创新教学载体。所谓教学载体,是指能为教师所运用,承
19、载和传递教育信息,促使教育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形式或手段。传统教学载体,教师运用黑板和粉笔服务教学,即使有了多媒体教学,也仅仅是展示课件的手段。教学受限于课堂内,效果并不理想。创新教学载体,要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特点,充分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将教学覆盖到课内外,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衔接,课前、课中和课后统一,提高教学的持续性和教师互动的即时性。课前教师通过雨课堂或者超星等平台推送预习资料,让学生在预习中产生疑惑、带着问题进课堂。教师在线上初步掌握学生状态和思想困惑,提前做好准备,精准教学。课中互动讲授,可播放音频、视频等生动案例为教学服务,随时提出问题,通过弹幕、投稿功能,师生实时交流。课后教
20、师在线为学生答疑解惑,还可根据后台数据,反思教学效果、总结和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话语体系。今天的大学生对传统思政课单向独白、权威灌输式话语模式是抵触的。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主体间性理论:师生双向互动而非单向灌输是教学有效性取得的条件。创新话语体系首先要搭建互动对话平台,改变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模式,坚持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统一的原则来设计教学。教师在教学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中心。教师要从学生关注的问题和需求出发,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境等方法为对话交流做好准备。此外,采用学生能接受的话语表达方式,既以情感人,又以理服人,变过去不容置疑的权威宣讲为平等交流。创新教学方法。运用问题
21、式和情境式方法精准施教,提升教学效果。创新教学方法,要突出针对性、启发性,可按照问题导学、情境创设的路径来组织教学。首先要设计问题。学习始于问题,没有问题的教学只能是纯粹理论推销。运用问题式教学,教师要明确教学内容与爱国主义的结合点在哪里,思考教什么,谁来学。明确教学重点后可进行问题设置。注意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所思所想来设计问题。其次,围绕问题来创设情境。情境教学特别容易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导情于理,寓理于情,在情景交融中启迪思维,将学习变为问题解决和心灵感悟的过程。实施情景式教学前教师要根据问题准备素材,在实施过程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担忧、愤怒、崇敬等情感体验,在分
22、析、判断、推理中感悟真理、坚定信念。【参考文献】习近平 在纪念五四运动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北京:人民出版社,:习近平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习近平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习近平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恰达耶夫 哲学书简 刘文飞,译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毛泽东选集(第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张瑞兰 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的战略定位分析 思想政治课研究,李忠军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铸魂逻辑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梁超锋 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四位一体”协同机制研究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冯军成,邓靓,刘钊 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现状和改进策略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孙雪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职思政课的教学研究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