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卓越计划2.0”背景下化...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_仇上.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27285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6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卓越计划2.0”背景下化...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_仇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卓越计划2.0”背景下化...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_仇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卓越计划2.0”背景下化...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_仇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卓越计划2.0”背景下化...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_仇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卓越计划2.0”背景下化...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_仇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月 第 卷 第期 作者简介仇上(),女,硕士,学院教务负责人;吴艳阳(),女,教授,博士,院长助理。通信作者吴艳阳,:。基金项目: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改项目“化工制药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研究与实践”(沪教委高 号)。“卓越计划 ”背景下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仇上,宗原,魏永明,彭阳峰,吴艳阳(华东理工大学 化工学院,上海 )摘要 针对“卓越计划 ”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围绕学生设计能力、工程能力和国际化能力的培养,通过完善卓越工程师班学生遴选和管理机制、优化卓越工程师班学生培养方案等举措,对化工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实践表明

2、,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国际化工程人才的培养。关键词 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国家创新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教育的内涵式发 展,对 化 工 人 才 培 养 提 出 了 新 的 要 求。年,教育部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升级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简称“卓越计划 ”),致力于培养能够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卓越工程人才,推动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作为新中国第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高校,华东理工大学近十年来发展迅速,其化工专业于 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年成为我国大陆地区首个通过 认证的专业,为国内高校探索了

3、一条国际化工程教育的新路径。根据“卓越计划”提出的“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 ,化工专业围绕学生工程能力和设计能力培养,深化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在“卓越计划 ”的要求下,本专业主动对接信息化、复合型、国际化人才需求,采用虚拟班制,通过为卓越工程师班学生增设学分开放性实验研究课程和门以上全英语或双语教学课程、组织外国教授或专家开设讲座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设计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培养适应和引领新时代发展的卓越化工人才。一、完善卓越工程师班学生遴选和管理机制根据“意向选择,遴选培养”的原则,在大一课程结束前,有意向且符合申请资格的学生可以提交卓越工程师班申请表。学

4、院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奖惩情况、平时表现等进行初审,再组织专家对初审合格的学生进行面试。面试内容包括英语口语、个人兴趣以及对未来的预期等,旨在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工程实践兴趣、英语交流能力、研究经历、个性及特长等。学生所修主要课程成绩与面试成绩按计入总成绩,学院根据总成绩排名确定录取人员名单。每班不超过 人。在“卓越计划 ”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学院吸取多方经验,在保留学生原所在专业实体班级的情况下,构建了卓越工程师班,并实行动态管理。学院在卓越工程师班实行“优进差退”的竞争制度,通过动态管理,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学院构建了校企协同管理机制,由学院教学副院长负责规划实施。

5、同时,学院成立卓越工程师班指导小组,成员包括专业责任教授、系主任、教研组长、班导师、企业导师和企业工程师等。依托国家级化学化工虚拟仿真中心、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国家级工程实践基地等,学院构建了开放、共享的实践育人平台,开展实习实践环节的教育教学活动。此外,学院还联合这些单位共同负责实践基地的日常建设与管理工作,并形成了卓越工程师班实践教学长效机制。二、优化卓越工程师班学生培养方案立足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化工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学院面向化工类行业绿色发展的新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着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一流化工人才。“卓越计划 ”着重培养掌握扎实的数理化基础,具备深厚的化工专

6、业知识、突出的实践创新能力,具有家国情怀、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胜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科技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根据这一目标,年学院进一步修订了卓越工程师班人才培养方案,增设了学分开放性实验研究课程、门以上全英语或双语教学课程,并要求学生参加学院组织的外国教授或专家讲座等。修订后的培养方案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实施“”培养模式,即年在学校、年在企业。其中,企业学习由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构成。学院每学年增设企业认识实习模块,鼓励学生完成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毕业论 文。二 是 突 出 工 程 设 计 能 力 培 养,增 设

7、“工厂设计软件的应用”等企业软件课程,并要求学生参加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三是突出国际化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必须完成门及以上全英语或双语教学课程的学习,并参加学院组织的外国教授或专家讲座等。卓越班工程师学生在达到化工专业学分要求的基础上,还必须完成学分开放性实验研究课程,并参加企业认识实习,在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仇上,等“卓越计划 ”背景下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的共同指导下在企业完成毕业论文。另外,卓越工程师班学生还需要修读“工厂设计软件的应用”课程,提交化工设计竞赛作品,并修满全英语或双语课程学分,方可获得卓越工程师证书。三、教学改革与实践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及我国经

8、济转型升级之际,我校化工专业坚守育人初心、面向国之所需,针对卓越化工人才培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与实践。(一)强化学生工程设计能力 开设工厂设计课程,提升学生设计能力化工专业为卓越工程师班学生单独开设了“工厂设计软件的应用”课程,重点讲授工厂设计软件系统 操作及工厂设备和管路的布置。该课程最初由鹰图(中国)有限公司特聘专家主讲,我校工程设计研究院的专家和教师参与授课。后来,学院通过“传帮带”组建了稳定的校企教师队伍,将软件与设计结合起来进行授课。课程考核合格的学生可获得“工厂设计软件培训证书”。依托化工设计竞赛,开展项目化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工程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我校早在 年就与浙江

9、大学联合发起“三井化学杯”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邀请赛,该赛事当前已发展成为教育部大学生学科竞赛 类赛事,由中国化工学会和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举办,共吸引了 多所高校的 余名师生参与,在化学化工类高校的影响非常大。竞赛题目为开放性课题,主要涉及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新流程和新装置的设计、生产运行新方案的制定等。本专业要求卓越工程师班学生必须参加化工设计竞赛,通过开展自主式、项目式研究和实践,全面提升工程设计能力。举办教师培训班,提升教师化工设计教学水平具有突出化工设计能力的师资力量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关键。受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托,我校作为全国化

10、工设计教师培训基地,面向全国高校开设化工设计教师培训班,邀请中国石化上海工程公司、上海中心的专家以及学校工程设计研究院和各高校的化工设计资深专家授课,连续五年为全国高校培训化工设计课程教师 人,有效地提升了国内化工设计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促进了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提升。(二)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构建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强化学生工程能力学院一直高度重视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工程人才,建设了一批稳定可靠、专业契合度高、拥有优秀工程人才的高质量校外工程实习实践基地,如与中国石化上海工程、陶氏上海研发中心、索尔维和上海石化工业学校等 余家企业共建的国家级工程实践中心等。卓越工程师班学生每年在不同企业进行认识实

11、习。学院组建校企教师队伍,聘请一批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作为客座教授,或邀请工程技术人员兼任企业导师,给卓越工程师班学生开设专题讲座和企业课程,指导学生的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等,全过程培养工程人才。构建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学院 充 分 发 挥 我 校 化 学 工 程 与 技 术 作 为“”学科和一流学科的优势,统筹协调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引智基地”等系列优势资源,建设了国家级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上海市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工实验教学中心),门国家级虚拟仿真一流课程、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实践类),以及大学生创新实践

12、活动基地、绿色化工虚拟现实()实践教学基地等,通过科研成果转化,以项目为驱动,为卓越工程师班学生构建了实验实训、学科竞赛、创新实践相贯通的一体化优质实践平台。另外,学院为卓越工程师班学生开设了学分的开放性实验研究课程,提供一流实验设备和仪器,配备计算机过程模拟实验室(内置 、等软件)。目前,学院有 仇上,等“卓越计划 ”背景下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间不同配置的实验室,可用于开展各种创新科研实验,包括将化工、安全内容与计算机仿真技术、信息技术、三维图形图像技术等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虚拟仿真实验。重视化工安全与工业生态,培养学生工程伦理观念针对化工专业安全实习安排困难和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安全

13、理论知识欠缺、风险防范能力偏弱等问题,学院同步推进“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走向深入,着力培养卓越工程师。为培养具有工程伦理和责任关怀意识的卓越化工人才,年化工专业打造了校企联合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梳理和完善安全类课程体系,确保安全教育四年不断线。学院为大一学生开设化工安全导论(理论类)课程,为大二学生开设化工安全仿真(实践类)实验,为大三学生开设化工过程安全(理论类)课程,为大四学生开设企业 风险管理基础(理论类)等系列专业必修课程,使以 为主体的工程伦理教育贯穿整个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自 年开始,学院增设工业生态学课程,促使学生深入了解人类工业系统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与此同时,学院还结

14、合实验教学、企业实习以及工厂实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强化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与职业道德,塑造学生的职业伦理观和生态价值观,持续推进安全育人理念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具有工程伦理观和绿色工程素养的卓越化工人才。(三)培养学生国际化能力 聘请外籍教授或专家授课,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为了深化与国际著名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学校邀请国外专家以讲座、授课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如邀请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斯坦巴克()校长为学生举办安全系列课程讲座、讲授化工过程安全基础概论课程。同时,学院还利用“引智工程”项目经费、学校高水平外教教学资助和学院国际交流专项经费、道达尔教师团的经费等聘请国外高水平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介

15、绍学术前沿,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构建全英语授课体系,促进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 年,化工专业在国际国内双认证背景下,基于已有的全英语或双语课程,构建了全英语授课体系,针对所有专业核心课程实施了全英语教学建设举措,如优化师资队伍、构建全英语教材体系、深度融合专业教育与信息技术、构建多维度实践教育平台、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学院要求卓越工程师班学生必须修读门以上全英语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同时提供给留学生和国内学生选修,以促进国内外学生的交流,培养接轨国际的创新型人才。多形式开展合作办学,拓宽国际交流渠道学院抓住化工专业 认证的契机,不断拓宽国际交流渠道,通过优秀本科生项目、中外联合培养项目、定向访学项

16、目等多种方式,与国外高校合作开展本科生交流与培养。同时,学院针对卓越工程师班学生开展国外著名大学暑期交流项目,以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参与暑期交流项目的国外大学包括美国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休斯敦大学,英国的邓迪大学,德国的亚琛工业大学,日本的大阪府立大学及澳大利亚的纽卡斯尔大学等。四、育人效果自 年起,化工专业每年遴选约 人进入卓越工程师班。全新的工程实践和工程设计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助力新时代创新型卓越化工人才的培养。以某届学生为例:以上的卓越工程师班学生获得荣誉,包括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人、上海市奖学金获得者人、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人、陶氏化学奖学金

17、获得者人、君江科技奖学金获得者人、奖学金获得者人、国民淀粉奖学金获得者人、奖学金获得者人、奖学金获得者人、飞扬进步奖学金获得者人、亚什兰奖学金获得者人、益海嘉里奖学金获得者人;以上的学生获批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其中获批国家级项目的有人,获批上海市级项目的有 人,获批校级项目的有人;以上的学生在全国仇上,等“卓越计划 ”背景下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获奖,包括全国特等奖和二等奖。同时,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班每年的毕业生深造率(包括出国)达 以上,这些学生获得研究生导师的高度好评;以下的学生选择就业,这些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被认为综合管理能力和工程概念较强,有领导

18、才能,能够胜任领导岗位和管理工作。五、总结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校化工专业按照“卓越计划 ”的要求,围绕学生工程能力、设计能力和国际化能力的培养,在原有卓越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强化遴选和管理机制,为卓越工程师班学生增设学分开放性实验研究课程、门以上全英语或双语教学课程,组织外国教授或专家讲座,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有力地促进了新时代国际化工程人才的培养。(责任编辑:李丽妍)参考文献:龚克关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思考与探索中国大学教学,():朱泓,李志义,刘志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

19、与实践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吴爱华,侯永峰,杨秋波,等 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 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 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的意见:教高 号 :杨小兵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辛忠,司忠业,赫崇衡,等 从 认证看中国化工高 等 教 育 化 工 高 等 教 育,():,辛忠,郭旭虹,司忠业,等 认证与中国化工高等工程教育未来发展高等工程教育研究,():辛忠,吴艳阳,徐心茹美国 认证与工程师注册制度对其工程教育的作用机制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吴艳阳,武斌,纪利俊,等 认证背景下分离工程课程的量化评价体系建设化工高等教育,():林健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诠释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吴艳阳,魏永明,彭阳峰,等化工类专业安全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高教学刊,():,():吴艳阳,宗原,郭旭虹,等化工专业全英语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高教学刊,():仇上,等“卓越计划 ”背景下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