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符号学角度的汉代画像砖元素与服装设计的融合探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271860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8.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符号学角度的汉代画像砖元素与服装设计的融合探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符号学角度的汉代画像砖元素与服装设计的融合探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于符号学角度的汉代画像砖元素与服装设计的融合探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天工 2023 年第 20 期摘 要在璀璨的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汉代可以说是文化最强盛的时期之一,其中汉代画像砖作为波澜壮阔的汉代文明典范,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语言符号,不断吸引后人去研究和探讨。画像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可创造性强。从符号学角度对画像砖图案元素进行解析,进一步了解其外在形式和内在寓意,并梳理其造型、纹样、结构等特征,从中获取灵感并与现代服饰进行结合。关键词汉代画像砖;图案元素;艺术表现形式中图分类号J523.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20-0024-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赵宵园.基于符号学角度的汉代画像砖元素与服装设计的融合探究 J.天工,

2、2023(20):24-26.赵宵园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服装学院基于符号学角度的汉代画像砖元素与服装设计的融合探究作者简介:赵宵园(1995),女,汉族,陕西咸阳人,硕士,研究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时尚形象与陈列设计。一、汉代画像砖艺术表现形式汉代画像砖作为中国古代造型艺术的瑰宝,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独特的工艺和表现形式,展现出强烈的时代特色,被后人不断深入研究和传承。画像砖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梳理汉代画像砖中的工艺技法和表现形式,从“形”“神”两个方面来探讨其造型特征。(一)汉代画像砖工艺技法画像砖是一种古代镶嵌于

3、墓葬中的装饰性雕刻画,介于雕塑和绘画之间。西汉后期,大多数的画像砖都是利用磨具塑形的方式制作的,其方法可分为“拍印法”和“模印法”两种。拍印法是西汉时期常用的方法,分为刻模板、脱砖坯、印画像、烧砖、上色五个步骤,而模印法则是东汉之后流行的一种方式,工艺上只有四道工序,即做画像坯模、脱模、烧制和上色。模印法的盛行,并未将拍印法踢出历史舞台,南朝时拍印法就达到了使用的高峰,并将许多的画像砖堆积起来形成巨幅画像应用在墓室当中。其表现技法也可分为三种:阴刻线条、阳刻线条、高浮雕。1.阴刻线条阴刻线条的技法是利用刃器直线在坯砖上进行刻画,印模图像线条凸出,印在画像砖上的图像凹入,线条流畅,图案较为简约,

4、这种画法产生较早,以今天河南洛阳出土的骑马图最具代表性。2.阳刻线条阳刻线条的技法是印模线条凹入,印在画像砖上的线条凸出,与阴刻线条完全相反,这种手法以河南郑州出土的空心画像砖最具代表性,这样的技法使制作出的画像砖图像清晰,对于制作砖块的泥质要求也很严格。3.高浮雕高浮雕技法是将图案砌于砖的表面,用阳线表现细节,从而产生较强的立体感与一定的空间感。砖块利用模型制作,规格、大小、间隔适当,构图紧凑,主题鲜明。该类技法在南阳地区使用广泛。需要强调的是,这几种手法既可单用又可全用,但其风格均有共同之处,对于对象的刻画是建立在精神相近的基础上,强调表现对象的魅力,不同的手法下表现形式不同,点缀效果也不

5、同。(二)汉代画像砖艺术表现手法汉代画像砖在表现风格上较为豪放,透过这种无限度的描绘能呈现一幅幅优秀的作品。汉代画像砖在对不同形象的描绘中比较重视整体效果,保持着汉代的风格,细节处理较为粗糙。这种风格的成像方法速度比较快,工匠在制作中也不需要耗费太多时间与精力(见图 1)。汉代画像砖上的人物肖像都很有张力,能形象地表现出不同人物的动作及性格特征,使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变得活泼有趣、富有故事性。在构图中使用线性24 探索研究分割,以线的长短粗细变化分割空间,创新性地将透视加入设计理念中,使绘画具有不凡的艺术品质。二、汉代画像砖艺术表现的题材与特征画像砖作为一种艺术体裁,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

6、有着密切的关系。汉代有“忠臣必出自孝子”的说法,死者的后代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孝,上至王公,下至地主、富豪,不惜耗费巨资营建墓室,请工匠在石砖上刻制绘画。汉代厚葬之风的兴起,促进了画像石刻技艺水平的提高,这种技艺达到了最高峰。画像砖专供装饰墓室使用,优美的图案模印在砖的平面上,上面又有各种颜色的彩绘,因此装饰效果甚佳。画像砖的图案精美且复杂,画面生动而富有变化,它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包括集市、庭院、杂技、舞蹈、宴乐以及各种生产的场面,为了炫耀墓主人生前的社会地位,包括身份、经历、宅院及享乐生活等,绘制了车骑出行、楼阁宫阙、庖厨、宴饮、乐舞百戏、尊贤养老、讲经授学等鲜活、热闹的生活场景,形象逼真(

7、见表 1)。在中国古代,许多画作的图样都是由皇宫流传到民间,再形成一种热潮。在对画像砖图案的研究中,可以了解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爱好。例如,在汉代社会,上至皇帝,下至贵族及权臣,都习惯了骑马、牵狗及田间狩猎。田间打猎的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娱乐形式得到了统治者的广泛支持。从出土的众多画像砖中也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这种活动的喜爱,画像中有专门用于狩猎动物的狩猎装备,如箭、矛、弓等,也有猎犬、手推车等;猎获的动物有虎、牛、鹿、兔、图 1 汉代画像砖拓片分类保存的代表性建筑名称历史传说如河南“泗水捞鼎”画像砖,讲的是秦王泗水取鼎的故事辟邪祥瑞如北朝瑞狮画像砖,狮子形象是我国常见的艺术造型题材,被视为辟邪

8、吉祥的“瑞兽”,其他祥瑞画像常见有龙、凤、朱雀等神话题材如汉代的西王母、羽人画像砖现实题材如汉代弋射渔猎画像砖动物题材如以牛、虎、马、鹿、鱼、象等为题材的画像砖佛教题材如北朝五佛画像砖表 1 画像砖主题类别野猪和鱼等,种类十分丰富(见图 2)。画像砖中还会出现生活类的场景,也与墓主的生平经历有关,如车马出巡图(见图 3)、玩剑起舞图 等。画像砖的墓主多为当地的权贵,如桓宽在 盐铁论刺权中所说:“贵人之家,云行于涂,毂击于道中山素女,抚流征于堂上,鸣鼓巴俞作于堂下。妇女披罗纨,婢妾口希宁。子孙连车列骑,田猎出入,毕弋捷健。”除了对生活的描绘,当时的人们还将自己对生活的憧憬寄托在一些神话传说和奇形

9、异兽当中,如以西王母和东王公、女娲、伏羲、青龙、白虎、朱雀等为主题的画像砖。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图画众生河西画像砖上的古人生活”展览中就有与日月阴阳相对应的伏羲、女娲和居住在昆仑仙山上的东王公、西王母。图 2 狩猎图图 3 车马出巡图25天工 2023 年第 20 期展厅壁柜中的这对伏羲画像砖和女娲画像砖原拼合放置于墓葬中室的藻井处,右侧的伏羲画像砖人首、蛇身、兽足,头戴着山形冠,右手拿着规,腹部画着一轮红日,里面是传说中运载太阳的神鸟金乌。左侧相对的女娲同样人首蛇尾,头上束高髻,左手拿着矩,腹部彩绘月轮,里面是月宫里的蟾蜍(见图 4)。画像砖中的图案再现了当时社会背景下民众的生活,再现了中华民

10、族的勤劳、睿智、热情奔放、积极进取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活灵活现、极具动感、栩栩如生的艺术表现技法,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汉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厚重,画像砖作为一种艺术的载体,是研究两汉时期民风民俗的宝贵实物资料。三、汉代画像砖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融合探索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已经不仅局限于吃饱穿暖那么简单,在服饰方面,从简单的遮羞到追求好看再到如今的个性化,体现了人们对多元化物质生活的向往。在宣传传统文化的现代,越来越多的服装设计师开始挖掘传统,推陈出新,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潮流结合。在本文的设计当中就是将画像砖中的图案进行再设计。画像砖上的人物纹样极具时代特征,要与现代服饰相结合,就需要图 5

11、 画像砖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提取二者的优点和共性,适当削弱各自的明显特征,使它们相融合而不突兀,提升视觉效果。大廓形轮廓里再加上一些面料,让服装变得更有细节,同时也增强趣味性,让服装更有深度。汉代开通了丝绸之路,其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在设计中要借用这一点,将东西方文化融入同一个服装当中,寓意文化的交流是没有国界的。系列服装凸显休闲个性风格。服装整体颜色以桔灰蓝为主,视觉冲击力强,增强了整体服装艺术设计的氛围。色彩是服装设计的表现语言,也是影响服装整体视觉效果的主要因素。在设计表现中,最能创造气氛的元素是色彩。服装设计中的色彩不是孤立存在的,与款式、面料质感等因素密不可分,多用色彩的轻重、

12、强弱、面积、比例等调整视觉平衡。在本次设计中,通过蓝橙撞色的设计以及画像砖原本的灰色进行调和,在色彩上的碰撞加剧了服装的戏剧性,充满个性且趣味性十足(见图5)。服装轮廓的视觉冲击力要强于其他局部设计。其中大廓形服装在近几年的时尚圈中一直处于优势地位,与其他廓形相比,大廓形是一种效果很好的服装廓形,宽松的肩膀,下垂的肩线,不仅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还使得设计师自由创作。大廓形服装既时髦又吸人眼球。本次系列服装设计款式将大廓形与背带的元素结合,简单的款式,多层次叠搭,增加单品的使用频率,袖口处做延长处理,并结合了近年来的流行趋势。四、结束语汉代画像砖艺术作为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有很高的文化价值,特别是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用简练的造型表现出丰富的思想感情。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借鉴,有利于创作出兼具现代性与民族性、艺术性的作品。参考文献:1王蓉芳,王一婷,王献茹.汉代画像砖与画像石的装饰之美 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56(10):124-125.2孟子皿.汉代画像砖人物造型语言研究:以四川成都东汉画像砖为例 D.唐山:华北理工大学,2019.3冯驰.汉代画像砖艺术表现形式研究D.株洲:湖南工业大学,2012.4冯瑞霞,潘爱军.汉代画像砖、画像石图案的文化性和艺术性J.邢台学院学报,2017,32(4):95-97.图 4 女娲、伏羲画像砖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