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速度()A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路程越长速度越快B在路程一定的情况下,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与路程时间无关,只与它们的比值有关D速度大小恒定不变,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2小明的玩具车在平直的轨道上运动,小车在第一秒通过3m,第二秒通过5m,第三秒通过7m,则小车在前两秒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分别是()A4m/s,5m/sB5m/s,8m/sC4m/s,3m/sD4m/s,7m/s3在公路上行驶的大货车与小轿车的速度之比是3:5,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1:3,大货车与小轿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A9:
2、5B3:2C2:3D5:94用一把刻度尺测某一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测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A减小观察刻度时,由于视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C减小由于读数时,估计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5测量物体长度时造成误差的原因有()A刻度尺的刻度没有贴近被测长度B刻度尺放得不正C读数时视线跟刻度尺不垂直D刻度尺热胀冷缩6小聪同学在使用复读机时,先将自己的声音录了下来,再摁了快放键,则此时播放的声音和他原来的声音相比较()A音调变低B响度变小C音调变高D响度变大7关于参照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就是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无
3、位置的变化B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除被描述的物体本身外)C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只能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D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8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9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的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10用图
4、象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各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AA和BBA和CCB和CDC和D11张丹想测量学校操场的长度,请你帮她从下面提供的器材中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A长为20m,分度值为1dm的皮卷尺B长为20cm,分度值为1mm的钢尺C长为1m,分度值为0.5cm的木尺D长为3m,分度值为1cm的钢卷尺122011年11月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萤火一号”是静止的()A地球B“火卫一”探测器C太阳D火星13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
5、南运动,看到乙车向北运动由此可判断()A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B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C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D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14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3秒内通过36米的路程,则它在前2秒内的速度一定是()A9米/秒B12米/秒C4.5米/秒D无法确定15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16如图(甲)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象,则图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象是()ABCD17某同学用一把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为17.81cm、17.82cm
6、、17.83cm和17.58cm,其中错误的是()A17.81cmB17.82cmC17.83cmD17.58cm18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测得李明同学百米赛的时间是14.00秒,当时气温15,则李明同学跑百米的真实时间是()A14.29秒B14.00秒C13.71秒D无法确定19如图1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ruai(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A丙、乙、甲、丁B乙、丙、甲、丁C甲、乙、丙、丁D丁、丙、乙、甲20正要咬饵上钩的鱼,突然听到脚步声
7、受惊逃走,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A大地空气水鱼B空气水一鱼C大地水鱼D水鱼二、多项选择题21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南运动B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22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下列关于所发出声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甲瓶的音调最高B用嘴贴着瓶口吹气,甲瓶的音调最高C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丁瓶的音调最高D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丁
8、瓶的音调最高23能够表明固体可以传声的是()A水中的鱼听到岸上的脚步声逃走B趴在铁轨上听见远处的火车声C水下花样游泳运动员听见音乐声做出动作D隔墙有耳24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象为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B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C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D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25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有图象可知()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车静止,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C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D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26下列
9、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B只要有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任何物质都可以传播声音D声音的响度不只与物体振幅有关三、填空题2536m/s=km/h;地球半径是6400 1.2m/s=km/h7.2km/h=m/s270m=mm=dm9900nm=cmm26平直的公路上,甲、乙、丙三个同学骑自行车向东行驶,甲感觉顺风,乙感觉无风,丙感觉逆风,有此可判定当时刮的是风如果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运动,丙向运动27音乐会上,女高音在引吭高歌,男低音在为其伴唱其中引吭高歌是指声音的,男低音是指声音的28用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说明;水中的鱼儿能够听见岸上的人的脚步声,说明:2
10、9李明同学测量课本宽度的4次结果如下,17.31cm、17.32cm、17.52cm、17.30cm,那么课本宽度为30如图1中刻度尺测量的物体的长度是;图2秒表的读数是四、综合题31从上海到南京的2526次普通列车运行时刻表如表所示,从上海到南京的D412次动车组运行时刻表如表所示表:2526次普通列车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 到站时间 07:24 08:22 11:30 发车时间 06:30 07:26 08:24 里程/km 0 84 165 300表:D412次动车组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 到站时间 09:51 10:32 11:45 发车时间 09:1509:53 10:34 里程
11、/km 0 84 165 300(1)2526次普通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D412次动车组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平均速度是多少?(3)由上海驶往南京,乘坐D412次动车组比乘坐2526次普通列车可节省多少时间?32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小明按图完成了如下实验(1)请设计实验表格,并记录、填写AC、AB、BC三次试验数据;(2)该实验的原理是;(3)实验中金属挡板的作用是33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物理实验时,发现小球每摆一个来回的时间似乎都相等,于是小明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称周期T)跟哪些因素有关呢?猜想1:可能根小
12、球摆动的幅度有关;猜想2:可能跟小球的质量有关;猜想3:可能根绳子的长度有关为验证自己为猜想,小明用秒表测出了不同条件下,小球来回摆动多次所用的时间,算出平均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请回答:(1)小明采用测量小球来回摆动多次的时间取平均值的方法,而不是测量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来确定周期T,目的是为了(2)测量周期时,当小球摆动到开始计时(最高点或者最低点)(3)大量的实验表明,同一个地点小球摆动一次的周期T只跟绳子的长度有关,且绳子越长,周期T只跟绳子的长度有关,且绳子越长,周期T越大摆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有一次小明发现家里的摆钟变慢了,要把它调准,小明应将摆钟的摆长(填“调长”或“调短
13、”)(4)这个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34音调在学习吉他过程中,小雨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经过与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猜想二: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这些猜想,它们找到了下表所列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震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震动频率的仪器进行试验其规格分别如下表编号123456789材料铜铜铜铜铜铜铜尼龙尼龙长度cm/606060901209090120横截面积/mm20.760.891.020.760.761.021.021.02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为了验
14、证猜想三,必须知道编号5的数据,请填写编号5的数据:、35一辆汽车甲在一平直的公路上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另一辆汽车在甲出发30分钟后以108km/h的速度也做匀速直线运动(1)请你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二者的vt图象;(2)请你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二者的st图象;(3)将甲乙相遇时,甲车运动时间和路程标在2的st图象中36甲同学在长铁管一端敲击同时,已同学在铁管另一端听见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是ts;已知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为v1m/s,在空气中速度为v2m/s,求铁管长L2016-2017学年天津十二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
15、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速度()A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路程越长速度越快B在路程一定的情况下,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与路程时间无关,只与它们的比值有关D速度大小恒定不变,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考点】匀速直线运动【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是指运动过程中速度不变,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因为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有关,因此要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当物体的速度不变时,比较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解答】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恒定不变,不能说成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2小明的玩具车在平直的轨道上运动,小车在第一秒通过3m,第二秒通过5m,第三秒通过7m,则小车在前两秒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分别是()A4
16、m/s,5m/sB5m/s,8m/sC4m/s,3m/sD4m/s,7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平均速度就是某段时间的路程和对应这段时间的比值,深刻理解这一点,此题就能解了【解答】解:前两秒的路程S1=3m+5m=8m,时间t1=2s,前两秒的平均速度V1=4m/s,全程的路程S=3m+5m+7m=15m,时间t=3s,平均速度V=5m/s,故选A3在公路上行驶的大货车与小轿车的速度之比是3:5,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1:3,大货车与小轿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A9:5B3:2C2:3D5:9【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已知速度的比和路程的比,求时间之比;利用速度公式变形t=计算
17、即可【解答】解:大货车与小轿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t大:t小=: =故选D4用一把刻度尺测某一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测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A减小观察刻度时,由于视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C减小由于读数时,估计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要正确解答本题,首先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还要掌握误差和错误是截然不同的,在物理实验中,误差只能减小,是不能避免的,而错误是由于实验者粗心或不遵守实验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能避免的,【解答】解:A、观察刻度时由于视线不垂直属于错误的操作,应及时改正,而不是通过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来减小,故
18、A错误;B、刻度尺不精密时,应选用精密的测量的仪器,而通过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的方法不正确,故B错误;C、实验中测量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三次或更多次,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这样做是为了减小由于读数时估计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故C正确;D、错误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不会避免错误的出现,故D错误;故选C5测量物体长度时造成误差的原因有()A刻度尺的刻度没有贴近被测长度B刻度尺放得不正C读数时视线跟刻度尺不垂直D刻度尺热胀冷缩【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刻度尺的使用【分析】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错误不是误差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和读数方法【解答】解:用刻度
19、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的刻度没有贴近被测长度;刻度尺放得不正;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这些都是错误刻度尺热胀冷缩造成测量不准确,这才是误差故选D6小聪同学在使用复读机时,先将自己的声音录了下来,再摁了快放键,则此时播放的声音和他原来的声音相比较()A音调变低B响度变小C音调变高D响度变大【考点】音调【分析】(1)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2)响度跟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振幅表示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解答】解:小聪同学在使用复读机时,先将自己的声音录了下来,再摁了快放键,增大了物体的振动频率,音调变高;复读机播放声音的响度是由音量来控制的故选C7关于参照物
20、,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就是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无位置的变化B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除被描述的物体本身外)C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只能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D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在描述物体运动情况时,要先选择一个标准,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可以选择任意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但不能选择被研究物体本身作参照物,平时说话不提参照物,往往以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同一被研究的物体,所选参照物不同,运动和静止的情况也不同,这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解答】解:同一物体选择的参
21、照物不同,运动状态也不同也就是说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就是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无位置的变化;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无论是运动的物体还是静止的物体都可以做参照物;一般情况下,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我们常选择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而不是只能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故选项A、B、D正确,不合题意;选项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8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考点】声音的产生【分析】声音是由物
22、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解答】解: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当把悬挂的泡沫塑料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泡沫塑料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泡沫塑料球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故选:B9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的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3、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物理学方法【分析】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音调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知道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所以当用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因两次卡片的振动快慢不同,所以两次所听到的声音的音调不同;故选A10用图象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各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AA和BBA和CCB和CDC和D【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对st图象来说,如果物体的路程随时间不改变,说明物体静止;如果图象是一条斜
24、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运动(2)对vt图象来说,如果速度随时间不改变,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如果速度随时间变大时,说明物体加速运动;如果速度随时间减小,说明物体减速运动【解答】解:A、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路程随时间均匀增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s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路程不随时间变化,物体静止;C、vt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D、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物体做加速运动,是变速运动;综上所述,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A和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B二、多项选择题11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
25、车在向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南运动B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是相对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会不一样【解答】解:(1)乙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南运动,说明乙车一定向北运动,所以AC错误;(2)若甲车向北运动,且速度大于乙车,则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南运动,所以B正确,D错误故选B12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下列关于所发出
26、声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甲瓶的音调最高B用嘴贴着瓶口吹气,甲瓶的音调最高C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丁瓶的音调最高D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丁瓶的音调最高【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1)用嘴贴着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瓶中的空气;(2)敲击瓶子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瓶子和瓶内的水【解答】解:AC、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声音是由瓶子和瓶内的水振动发出的,水越多,音调越低;因此丁的音调最高;故A错误,C正确;BD、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振动发声的是由于瓶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出的,空气柱长度越短,音调越高;因此甲的音调最高;故B正确,D错误故选BC13
27、能够表明固体可以传声的是()A水中的鱼听到岸上的脚步声逃走B趴在铁轨上听见远处的火车声C水下花样游泳运动员听见音乐声做出动作D隔墙有耳【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A、水中鱼儿听到的脚步声,是通过水传给鱼儿的,因此说明液体能够传播声音;故A错误;B、耳朵贴在铁轨上,听到火车轮与铁轨的撞击声,是通过铁轨传入我们耳朵的,因此说明了固体可以传声;故B正确;C、水下花样游泳运动员听见音乐声做出动作,表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故C错误;D、隔墙有耳表明墙能够传声,即固体能传播声音,故D正确故选BD三、填空题
28、1436m/s=129.6km/h;地球半径是6400km【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1m/s=3.6km/h,据此进行换算结合对长度单位的了解和对地球半径的认识可确定题干数据的单位【解答】解:因为1m/s=3.6km/h,所以36m/s=363.6km/h=129.6km/h;由课本知识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可知,地球半径是6400km故答案为:129.6;km15平直的公路上,甲、乙、丙三个同学骑自行车向东行驶,甲感觉顺风,乙感觉无风,丙感觉逆风,有此可判定当时刮的是西风如果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丙向东运动【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此题要从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角度来进行分析
29、,先通过甲、乙、丙的不同感受,判断它们的运动速度与风速之间的关系,再进一步确定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在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解答】解:因为甲、乙、丙三个都是顺风骑车,甲感觉顺风,说明甲的速度比风速小;乙感觉无风,说明乙的速度等于风速;丙感觉逆风,说明丙的速度比风速大,所以刮的是西风;由此可知,三者的速度:v甲v乙v丙如果以乙为参照物,甲的速度小,所以相对于乙是向西运动的,而丙的速度大,所以相对于乙是向东运动的故答案为:西;西;东16音乐会上,女高音在引吭高歌,男低音在为其伴唱其中引吭高歌是指声音的响度,男低音是指声音的音调【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
30、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男歌手的声带振动慢,发出声音的频率低,音调低;但声带振动幅度大,响度大;故男低音的低是指音调,引吭高歌的高是指响度故答案为:响度;音调17用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水中的鱼儿能够听见岸上的人的脚步声,说明:水能传播声音【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解答】解: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鱼儿能听见脚步声,说明水能传播声音故答案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
31、产生;水能传播声音18李明同学测量课本宽度的4次结果如下,17.31cm、17.32cm、17.52cm、17.30cm,那么课本宽度为17.31c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测量误差;多次测量时,每次的测量值相差不大,如果所测某一数据与其它数据偏差较大,则该数据是错误的,应舍去;然后求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所测物体的长度,与平均值相差最小的测量值误差最小【解答】解:比较测量结果知,“17.52cm”与其它测量结果相差太大,所以是错误的,应舍去;课本的宽度应该为L=17.31cm故答案为:17.31cm19如图1中刻度尺测量的物体的长度是3.00cm;图2秒表的读数是3
32、37.5s【考点】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左侧与3.50cm对齐,右侧与6.5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6.50cm3.50cm=3.00
33、cm;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5min=330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7.5s,即秒表的读数为330s+7.5s=337.5s故答案为:3.00cm;337.5s四、综合题20从上海到南京的2526次普通列车运行时刻表如表所示,从上海到南京的D412次动车组运行时刻表如表所示表:2526次普通列车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 到站时间 07:24 08:22 11:30 发车时间 06:30 07:2
34、6 08:24 里程/km 0 84 165 300表:D412次动车组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 到站时间 09:51 10:32 11:45 发车时间 09:1509:53 10:34 里程/km 0 84 165 300(1)2526次普通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D412次动车组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平均速度是多少?(3)由上海驶往南京,乘坐D412次动车组比乘坐2526次普通列车可节省多少时间?【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1)已知2526次普通列车从上海到南京的开始时间和到达时间,可求全程的时间,总路程已知,根据公式v=可求平均速度(2)已知D412次动车从
35、上海到南京的开始时间和到达时间,可求全程的时间,总路程已知,根据公式v=可求平均速度(3)已知2526次普通列车和D412次动车从上海到南京所用的时间,两次时间之差就是乘坐D412次动车组比乘坐2526次普通列车节省的时间【解答】解:(1)2526次普通列车从上海到南京的时间t1=11:306:30=5h,平均速度:v1=60km/h(2)D412次动车从上海到南京的时间t2=11:459:15=2.5h,平均速度:v2=120km/h(3)可节省时间t=t1t2=5h2.5h=2.5h答:(1)2526次普通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60km/h;(2)D412次动车组由上海驶往南
36、京,全程平均速度是120km/h;(3)由上海驶往南京,乘坐D412次动车组比乘坐2526次普通列车可节省的时间是2.5h21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小明按图完成了如下实验(1)请设计实验表格,并记录、填写AC、AB、BC三次试验数据;(2)该实验的原理是v=;(3)实验中金属挡板的作用是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1)要测出小车三次实验中的速度,分别从图中读出三段的路程和时间,再计算,由此设计表格并填入实验数据;(2)本实验的原理是v=;(3)从时间测量操作上分析金属挡板的作用【解答】解:(1)由图知,sAB=100.0cm60.
37、0cm=40.0cm,tAB=2s;sBC=60.0cm10.0cm=50.0cm,tAB=1s;sAC=100.0cm10.0cm=90.0cm,tAC=3s;设计实验表格如下表:路段距离(c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m/s)AB40.02BC50.01AC90.03(2)本实验的原理是v=;(3)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的目的就是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故答案为:(1)见上表;(2)v=;(3)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2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物理实验时,发现小球每摆一个来回的时间似乎都相等,于是小明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称周
38、期T)跟哪些因素有关呢?猜想1:可能根小球摆动的幅度有关;猜想2:可能跟小球的质量有关;猜想3:可能根绳子的长度有关为验证自己为猜想,小明用秒表测出了不同条件下,小球来回摆动多次所用的时间,算出平均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请回答:(1)小明采用测量小球来回摆动多次的时间取平均值的方法,而不是测量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来确定周期T,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2)测量周期时,当小球摆动到最高点开始计时(最高点或者最低点)(3)大量的实验表明,同一个地点小球摆动一次的周期T只跟绳子的长度有关,且绳子越长,周期T只跟绳子的长度有关,且绳子越长,周期T越大摆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有一次小明发现家里的摆钟变慢
39、了,要把它调准,小明应将摆钟的摆长调短(填“调长”或“调短”)(4)这个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分析】(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2)小球摆动到最高点时速度较慢,利于计时;(3)在同一地点(即g一定),周期的大小只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周期越大;摆长越短,周期越小;(4)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解答】解:(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2)小球摆动到最高点时速度较慢,利于计时(3)由单摆的计算公式T=2可知:在同一地点(即g一定),周期的大小只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周期越大,钟表走时越慢;摆长越短,周期越小,钟表走时越快(4)实验
40、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故答案为:(1)减小误差;(2)最高点;(3)调短;(4)控制变量法23音调在学习吉他过程中,小雨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经过与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猜想二: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这些猜想,它们找到了下表所列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震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震动频率的仪器进行试验其规格分别如下表编号123456789材料铜铜铜铜铜铜铜尼龙尼龙长度cm/606060901209090120横截面积/mm20.760.891.020.760.761.021.021.02
4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1、2、3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1、4、6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编号5的数据,请填写编号5的数据:120、1.02【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材料不变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材料不变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长度不变【解答】解:(1)为验证猜想一,可选择长度和材料都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1、2、3进行研究(2)为验证猜想二,应选择横截面积和材料都相同,而长度不同的琴弦1、4、6进行研究(3)为了验证猜想三,应选择横截面积和长度
42、都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琴弦尼龙、铜进行研究,横截面积都是1.02mm2,长度都是120cm故答案为:(1)1、2、3;(2)1、4、6;(3)120;1.0224一辆汽车甲在一平直的公路上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另一辆汽车在甲出发30分钟后以108km/h的速度也做匀速直线运动(1)请你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二者的vt图象;(2)请你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二者的st图象;(3)将甲乙相遇时,甲车运动时间和路程标在2的st图象中【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30分钟后另一辆汽车出发;(2)要作出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首先要在坐标轴上标
43、出物理量和数值,由v=可知斜率即速度;(3)由题意可知,甲比另一辆汽车早出发半小时,到两车相遇时,行驶路程相等,可求相遇时间,即可求路程【解答】解;(1)甲车的速度,v甲=72km/h,v乙=108km/h,当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乙车出发时间比甲车晚0.5h,画出图象如图:(2)(3)已知,甲车的速度,v甲=72km/h,v乙=108km/h,当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乙车出发时间比甲车晚0.5h,由题意可知,乙比甲晚出发t0=0.5h,相遇时所行驶的路程相等,s甲=v甲(t+t0),s乙=v乙t,v甲(t+t0)=v乙t,代入数据,72km/h(t+0.5h)=108km/ht,t=1h,对于甲车0.5h,路程为36km,乙车0.5h后出发,则图象如下:25甲同学在长铁管一端敲击同时,已同学在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