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文摘要中药是我国的传统国粹,中药产业是我国医药产业的重要子行业,也是我国少数具有传统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之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传统产业走向国际的步子越来越快,通过多方位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既为国家提供了外贸收入,又大大提升了自身的未来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我国中药出口贸易持续稳定发展,但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使我国中药出口贸易的发展受到限制。文章通过对中药出口的近期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剖析制约我国中药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影响因素,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促使我国中药产业更加产业化、国际化,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探讨性展望关键词: 中药行业,国际化,出口贸
2、易Abstrac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the quintessence in China, and Chinese industry is a major Chines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China and also a small number of traditional industrial areas with comparative advantage. Along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raditional industries i
3、ncreasingly quicken pac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Through a multi-position following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market competition, the foreign trade income is provided, and the futur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can be fully advanced. In recent years, China
4、s export trade of medicine has a sustained and stable development, but there are also existing a series of problems, s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edicine export is restricted.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exports in recent years, takes apart the factors that restricting ou
5、r medicine enterpris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bring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so to urge industrializ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and explores their prospect of development.Key Words: Chinese
6、medicine industry, Internationalization, Export引 言 中医药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拥有原创知识产权的产业,随着人们对于绿色保健品和天然药物社会需求的加大,我国中药产品越来越多地进入国际市场,但是迄今为止,我国尚无中成药产品进入西方国家主流医药市场。作为我国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在逐渐解决中药行业所面临的困难后,中药行业的出口能得到很大的发展。1.中国中药出口情况分析1.1 中国中药出口规模分析从图一可见,从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来,中药行业的出口规模大体是表现为上升趋势。2009年,中药出口额达到14.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
7、1.72%,增速高出2008年3个百分点。虽然遭遇金融危机,在部分行业都遇到出口困难时,中国的中药出口保持着稳健的出口情况。尽管仍有一些不利因素将对中药出口产生负面影响,但是,2010年国际上对中药的需求还将进一步扩大,随着我国应对危机促进出口扶植政策的逐步到位,预计2010年将是中药贸易的春天。图1 中国中药出口总额数据来源:海关统计数据整理1.2 中国中药出口产品结构分析表1 2009年中药各类产品出口统计类别2009年出口额(万美元)2008年出口额(万美元)金额增减相对比重中药材及饮片5500052129287137.92提取物66000529631303744.8保健品8910871
8、81926.1中成药1600017070-107011.18总计14591013088015030100数据来源: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协会按照出口商品形态和国际市场用途,中药材和植物提取物属于天然植物药原料,中成药可以归为天然植物药制品而目前我国的中药出口以天然植物药原料为绝对主导,所占比例在80以上,天然植物药制品的比例较小。根据表一,提取物的强劲增势成为拉动中药商品出口的主力,相对比重达到44.8,出口总额更达到了历年的最高6.6亿美元。除了中成药出口出现萎缩外,中药材及饮片和保健品的出口都有不错的增长,中药材及饮片2009年的出口总额也达到了5.5亿美元,提取物的出口总额比2008年增加
9、了13037万美元。属于技术/资金密集型产品的植物提取物和中成药的出口比例中的上升说明了我国中药出口产品结构也在逐步优化。1.3 中国中药出口市场结构分析2009年,我国医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保持不变,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三足鼎立的局面继续维持,共占据了91.4%的份额。其中,亚洲继续稳居第一,以194.7亿美元领先,欧洲以188.86亿美元随后,北美洲以102.2亿美元位居第三。与2008年同期相比,我国对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1.54%、11.4%和4.76%,反映出与这些地区开展贸易的潜力巨大。值得注意的是,自2009年3月份以来,我国对欧洲医药保健品贸易由顺差反转呈
10、现逆差,全年逆差金额为8.64亿美元。从出口目的国或地区看,美国、日本、印度、德国和韩国依次为我国前五大出口地,占我国对外出口46.6%的市场份额。其中,我国对美国出口62.38亿美元,同比下降0.06%。在排名前20位的国家或地区中,我国对荷兰、巴西、印尼等国家的出口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降相对明显,降幅均超过6%,而对法国和越南的出口分别以40.94%和63.2%的同比增长呈现逆势上扬。 数据整理来源:医药经济报 发表时间2010-02-24 16:472.中国中药出口所面临的问题2.1 中国中药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差2.1.1 大部分中药企业规模小多年来,制药企业一直处于“散少小乱差”的怪圈
11、,国内大多数制药企业不具备开展国际化经营的基本条件,生产规模小,人力、物力、财力相对薄弱;厂房未通过GMP认证;生产设备落后闲置,利用率仅在60%上下波动(制药企业生产设备利用率应为90%左右),有明显经济效益的企业并不多。与发达国家的制药企业相比 , 不论在产业集中度 , 还是在企业销售收入方面 , 均有很大的差距。加入WTO后,国家的政策性保护逐渐将被取消,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药行业的出口。2009年,我国从事医药外贸企业的数量略有增加,其中出口企业28389家,比2008年同期多1364家;进口企业15486家,比2008年同期增加了51家。出口企业构成方面,民营企业数量约占70%,出口额
12、占总额的40%;“三资”企业约占20%,其中三分之二是外商独资企业;国企数量占比不足10%,但贡献了出口额的近20%。原料药生产企业和大型国有医药外贸企业仍是医药产品出口的主力军。说明我国的中药出口离百花齐放还有很大的距离,大部分中药企业的规模还是很小的。 2010年2月21日 总第005期医药物产业报2.1.2 中药科研实力较弱中国中药行业的绝大多数企业先天不足 , 科研开发力量非常薄弱 , 即便是规模很大的企业 , 也存在着有经验的研究人员陆续退休 , 年轻科研人员流失严重的问题。同时 , 许多企业的生产、质量检测设备陈旧 , 也阻碍了新药的开发与生产 , 使企业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中药企
13、业很多时候都是根据本来就有的中药药方去制药,根本就没有通过创新和深加工,这样也削弱了中国制药科研的能力。至今,我国自主创新、拥有知识产权的新药不多,临床所需的专利药品主要依靠进口和“三资”企业生产。缺少自主开发产品,企业的产品出口就会与WTO中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条款相抵触;缺少特色品种,企业就缺少到国际市场上竞争的资本。2.1.3 新药研发与国际规则差距大国内标准的缺乏使我国中药出口陷入被动。由于没有统一的国内中药产业标准,我国中药生产普遍存在着分工不细、炮制工艺不统一、加工方式不规范等问题。一方面,中药生产企业只能按照国外进口商的要求生产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缺乏主动权;另一方面,重金属、
14、农药残留超标等产品质量问题也日益突出。标准的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就算中药有着自己独特的功效,也会因为标准规则的不符合,根本就无法堂堂正正出现在国外的市场。中国中药产品要走向国际化,扩大对外贸易,实现出口创汇的目标,就必须通过国际贸易的标准来进行。2.2 中国中药产品的国际化适应性差2.2.1 出口产品结构缺乏合理性目前,我国中药出口仍以药材为主,附加值较高的中成药出口较少。一方面,中药材的大量出口使我国中药资源日益稀缺,不少中药材已难见野生品种。如野山参,已濒临灭绝,野生甘草、麻黄、天麻等药材资源也迅速枯竭。另一方面,日本、韩国等国家以较低价格从我国购进中药原材料,再通过
15、其自身的研发和加工,制成附加值较高的“洋中药”,并迅速抢占国际市场,从中获得高额利润。目前,国际市场的中药销售额每年达300亿美元以上。其中,日本汉方药占70%以上,韩国韩药约占10%,而我国中药所占的5%份额中还有70%是廉价中药材。国外生产的许多保健产品是从我国进口原料,稍经加工成“洋中药”,其销售价格是我国出口原料价格的几十倍。只有提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比例,才能增强我国中药的出口创汇能力。 中国中药行业分析报告 2006年4季 2007年02年2.2.2 出口产品说明和包装缺乏规范性中药的传统剂型丸、散、膏、丹、汤已经延续了数百年,一直没有大的改进,中成药绝大多数剂型还没有摆脱“大、黑
16、、粗”的形象,并且,不易被国际市场认可,不便于服用和携带,与国际药品剂型发展趋势不符;中药产品出口说明书不符合西方人习惯,多数中药出口产品采用中文说明书,沿用古文字的解说,晦涩难懂,即使翻译成外文也难以理解。同时,中药产品包装滞后现象严重。我国生产的中药材现在不仅出口到东南亚、日、韩等传统地区,而且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也直接进口中国的药材,然后再进行深加工、精包装,把高额利润留给了自己。近年来,中国中药产品的包装不符合进口国的行业管理规定,而被拒绝入境的情况屡有发生,成为制约中国中药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直 接影响了中药产品的国际形象和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2.2.3 贸易壁垒的限制我国产品出
17、口遭遇贸易壁垒的现象日益增多,特别是绿色贸易壁垒的阻碍影响日益扩大,严重阻碍了我国中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目前中药面临的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是以下内容:第一,卫生检疫和检疫标准,由于各国检疫标准的不一致,将对中药对外出口造成屏障。第二,国际环境保护公约的限制,主要有二:一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二是生物安全议定书。第三,绿色环境标志认证,即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4000标准认证。第四,绿色包装和标签的使用。西方发达国家则凭借其经济和技术的垄断优势,通过制定以绿色环保为基础的法律、法规或技术标准,建立起以限制有关产品和服务为目的的绿色贸易壁垒,并不断提高其标准。一些国家对中药认识不足,不
18、能按照中医疗法进行治疗,出现错用药、过量用药等导致中毒事件的发生,这也是阻碍中药产品出口的重要原因。中药材有效成份的不确定与农药残留量的无法控制,是中药跻身世界的两大难题。2.3 中国中药行业制度尚不完善2.3.1 中药企业忽视质量管理药品不仅危害人类健康,更会延误患者病情,甚至死亡。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从2006年的“鱼腥草”事件,到2008年的“刺五加”事件”、“茵栀黄”事件,再到今年的“双黄连”事件、“双糖”事件,药品的不良反应连绵起伏,伤害了患者,也吓坏了国人。药品的安全是关于人民财产的安全,国内不断地中药事故会严重打击国外对中国中药的信心,这样对中药的打击无疑也是很大的。这些事故的出
19、现,很多情况都是国内中药企业忽视质量管理,制药是很严谨的过程,如果稍不小心就会出现很严重的问题,中药企业只有加强质量管理,才能带动中药产品的出口。西药从研究、试制、临床试验到取得生产资格都是经过一系列严格的程序进行的。严格的药品品质管理保证了西药质量,使西药能够长时间占据药物生产的主流市场地位。药品品质问题成为当前影响我国中药出口的首要问题质量管理的监管力度不够,国内很多中药企业都缺少完善的质量管理监督制度。2.3.2 国家宏观管理政策不明确国家政策明显滞后于国际医药市场上的变化。国家未将中药列入支柱产业 , 没有充分认识到中药产业的重要性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 , 包括中药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
20、、目标、中药认证管理体系等 , 生产仅仅满足于为国内消费者服务 , 导致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药产业停留在传统产业阶段 ;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鼓励中药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力度不够 , 没有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扩大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研究是中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中国在中药药效、安全性评价、生产工艺、质量标准、临床研究等方面始终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 没有形成一整套国际上认可的中药管理标准体系 , 以至于中药无法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2.3.3 中药产品出口市场秩序整治不力多头出口无序竞争严重 , 管理失控。 20 世纪 90 年代初 , 中药产品放开经营后 , 国家政策和管
21、理手段未能及时跟上 , 导致企业、个人竞相经营中药 , 中药经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 中药产品出口质量无法保证。为了争夺国外市场 , 国内企业竞相压价 , 台港等地的公司利用进出方便的有利条件 , 直接到中药材产地采购 , 与药农讨价还价 , 甚至利用资金优势操作中药材的市场价格。 沿海走私情况严重 , 加剧了中药产品出口的无序竞争。相当一部分产品包括国家明令限制或禁止出口的中药材走私出去后 , 经过深加工提高附加价值返销国内 , 形成对国内市场的冲击 , 而且影响了中药材出口价格的回升和提高。国外销售的中药产品中 , 混杂着为数可观的假冒伪劣产品 , 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和名誉 , 还严重败
22、坏了中药的形象和声誉 , 影响了中药产品的出口。导致中药产品出口产品价格急剧下降 , 原先苦心经营建立的企业品牌、信誉优势逐渐丧失 , 甚至使公司陷入经营危机。3.中国扩大中药产品出口的优势3.1 中国中药资源丰富中国是中医药的故乡,药用植物的拥有量是世界最多的国家之一。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全国经营的主要中药材在 1000 种以上 , 其中 80% 来自野生资源。300 种常用植物药材的总蕴藏量为 85 万公斤。中国中药资源达 12807 种,其中药用植物 11146 种 , 药用动物 1581 种 , 药用矿物 80 种。药材种植面积超过 580 万亩 , 药材生产基地 600 多个 , 常年
23、栽培的药材达 200 余种。野生变家种工作也取得了积极成果 , 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品种开展了人工种植、养殖和人工替代品研究。对南药和进口药材的引种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 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 3.2 中国传统医药理论体系完备中国中医药历经几千年发展后形成的独特理论体系 , 以中国独一无二的中医药临床知识储备 ( 药性、功用、单方、验方、秘方 ) 为出发点 , 用现代科学技术加以研究与发展 , 在预防、治疗慢性病、老年病、疑难症等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因此 , 中国不仅拥有其他国家所没有的资源优势、而且还有强大的理论优势 , 从而大大 增强了比较优势和合作的可能性。 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 ,
24、 曾出现四大传统医学体系 , 除中医药外 , 还有埃及、罗马、印度的医学体系 , 但这三种传统医学体系已随着时间的流逝消失殆尽 , 只有个别处方散落民间。而中医药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传统医学 , 而且也是有系统理论、丰富实践、严密制度和丰富文献资料的传统医学体系 , 最有可能成为国际化的医疗体系。重视中医传统理论的研究和再开发 , 不断扩大中医药理论的影响 , 将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中药 , 从而促进中药产品出口。3.3 中药与西药相比具有比较优势中药和西药从理论和疗效等方面比较各有优势 , 西药是分子结构明确的化合物 , 经筛选有效者 , 再定安全性 , 最后经临床实验 , 达到“
25、对症下药”。中药是复杂的混合物 , 先用于临床 , 证明安全有效再进行改善、取材和炮制使中药有效发挥作用。从近年来的医学发展临床来看 , 中药的比较优势日益突出,因为中药是先临床后改善,这样中药对人副作用的机会就会大大的减少。3.3.1 中药在治疗学方面的优势 据 WHO 认定 , 化学药品的“致病”和“治病”作用几乎等同 , 化学药品的副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 , 更多的人开始把目光转向植物药 , 世界范围内的回归自然热正在悄然兴起。中药的毒副作用较小,西方的医疗手段虽然很先进 , 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 对很多疑难杂症束手无策。西药讲究有效成分的结构式 , 要求纯而又纯 , 成为西药产生毒副
26、作用的主要原因。而中药大都讲究复方 , 讲究君臣佐使 , 讲究药物入经。复方中每味药的治疗作用可能不大 , 但各味药放在一起能产生协同效应 , 相互增加疗效 , 减少毒副作用。这就是我国中药出口的重要优势。3.3.2 中药复方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的优势 中药复方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一个较成熟阶段的标志。一方面针对病状的复杂性抓住主要方面,兼顾次症使用 ,另一方面 , 药物相互配伍弥补了单味药作用力薄的不足,又减少了单味药的毒性。中医重视辩证理论,对于有些疑难杂病 , 即使未明确诊断,也可先辨证论治,而不失时机地加以治疗。同时中医在治疗时注重天人合一,强调整体调节,中药复方药物药效主要来自各种有效成
27、分的协同作用,一般不会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因此,对老年性疾病、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妇儿疾病和一些疑难性疾病具有独特疗效。4.促进中国中药出口的主要策略4.1 完善政府的中药政策4.1.1 加强中药出口市场秩序的整治我国中药出口政策与管理手段不到位,使出口的产品中混杂着质量不合格、甚至有假冒伪劣产品,严重破坏了我国中药的形象和企业的声誉。欲改善这种情况,一方面需要政府完善出口政策并加强监管工作,防止中药出口的无序竞争;另一方面,在出口的中药产品质量上严格把关,登记中药生产商详细情况及有关产品的质量认证,彻底杜绝不合格产品或不符合出口要求的产品蒙混过关。中药企业也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自觉保
28、护好国家中药出口市场的秩序,自身做好本企业的产品质量。4.1.2 加大对中药产业的政策支持表2 2009年1季度促进和扶持中医药行业政策一览时间政策内容影响1月13日药监局发布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方案规范中药注射剂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秩序,提高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通过再评价对中药注射剂行业进行调整,高品质注射剂生产企业将从中受益,维护行业健康稳定发展2月11日药监局发布中药品种保护指导原则强调中药保护品种的可保护性,突出保护先进的理念,提高了延长保护期门槛全面提高延长保护期门槛,促进中药保护品种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中药产业的发展3月7日关于促进和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
29、意见报送国务院从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如何在深化医改中发挥中医药重要作用、根据中医药特点制定政策措施等方面有明确规定对中医药事业意义重大深远,与新医改政策相衔接3月18日国务院公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三定”方案)对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进行修订和完善。加强促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发展、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职责明确建立中医药工作部际协调机制,发挥其专业优势和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资料来源:中华中医药协会内容整理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政府对中药行业的逐渐重视程度,政府对中药行业的信心。从中药产品保护到促进和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中药低水平生产和产品质量问题既是新形势下
30、中药保护存在问题的根源,也是中药品种保护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中药保护品种存在至少7年的保护期,期满还可以通过简单的改造而得到续保,这使得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企业更愿意简单改进成熟技术而不去创新。政府一系列的扶持政策,说明了中药行业的可发展潜力,说明了政府对中药行业的支持和希望。4.1.3 加大对中药产业的保障力度制定有利于中医药产业多元化项目融资的财税支持,国家应该专项设中医药风险投资基金给以支持;加大对国家或区域中医药开发示范园区和中药材种植基地的财税政策支持力度,有关部门研究积极探索财税支持中药材农业保险和补贴的新模式和运行机制,发挥农业保险补贴稳定中草药价格,降低种植风险的积极作用,有效
31、解决药贱伤农的现象,保障和激励群众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中央财政设置种植专项补贴,用于补贴具有中药材种植优势,但地方财政窘迫的省区,以鼓励和稳定中医药产业链条中这一最基本的链条,制定有利于中药出口的税收优惠政策。4.2 解决中国中药企业自身问题4.2.1 中国中药企业要改变产品结构和重视包装 我国中药工业总体上来说仍处于初级阶段,中药生产没有实现现代化生产。由于中成药或制剂成分的复杂性,部分中药的有效成分没有明确定性。缺少定量指标,缺乏明确的有效成份含量标准和规范的检测方法,导致中药包装标识不规范,不符合国际市场药品包装标准,包装计量单位大小不一,有些包装早已被国际上所禁止,有些包装计量单位上仍
32、用“钱”而非国际上通用的“克”,同时包装材料更是五花八门。要想使我国的中成药被更多的国家认可,就必须使我国的中药企业尽快达到GMP要求,努力使包装尽快和国际标准接轨,促使更多的中草药产品品种拿到出口的“通行证”。 企业应加强品牌与产品包装的配套识别宣传,增强客户对品牌产品的认知效果。这样就存在一个如何既发挥中成药的文化特色,又遵从国际医药包装在文字、图案规范方面的需求的问题。突出中药材特色的草药的图案,介绍品牌历史的描述性文字以及最能表现中药传统文化的书法来装饰药品名称。这些与西药相比最出色的设计装饰的手法与目前药品包装设计的相关法令、法规并不相符,所以如何找到一个中药包装设计思路和方向,对于
33、树立我国中药的纯正品牌、传统形象,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是至关重要的。 4.2.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国际贸易中,商品取得知识产权是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标志,只有在加强中药核心技术的专利保护的基础下实现国际交流和合作,才能有效实现促进中药的对外贸易,也才能争取并有效掌握中药市场的话语权。WTO中知识产权保护条款使我国制药业的发展今后只能走自主开发新药,或仿制国外专利期已过药品的道路。由于仿制专利期已过药品竞争利润微薄,而开发新药又得面对资金与科研等难题,很可能出现国内制药企业在普药市场激烈竞争,而利润丰厚的新药市场被外资公司控制的格局。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威胁中国以仿制为主的制药工业。作
34、为以仿制国外产品为主发展起来的中国医药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日益严格的情况下,走老路是行不通的。为此,中国将建立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4.2.3 对中药产业链进行全程的质量监控按照学者郎咸平的观点:当前产业竞争不是产品对产品,也不是公司对公司,更不是行业对行业的竞争,而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产业链对产业链的战争,欧美国家掌握产业链的定价权。基于上述中药出口所面临的困境,从源头上讲是由于中药的质量可控性受到质疑,所以加强中药产业链的质量控制已迫在眉睫。首先,中药的质量控制应该从源头上抓起,完善从药品种植、中药材提取、饮片炮制的质量标准,非临床及临床、生产过程以至销售的标准化链条
35、,并同时开展对国际濒危动植物的保护、替代性工作,这也是中药现代化最迫切的工作之一。其次,组织相关机构搜集、汇总世界卫生组织及欧美等国对植物药重金属、农药残留标准并提供给企业作参考,调研这些标准对中药出口的影响,进行对策分析研究,建立健全中药重金属、农药残留的检测评价机制。4.3 推动中国中药产品国际化4.3.1 中国中医文化国际化带动中药出口中医药在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形成一套系统的基础理论体系。这既为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又因其理论的独立性和厚重的人文色彩及浓烈的个体感受,使之成为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文化瓶颈。为突破这一瓶颈,扩大中医药国际影响力,我们应主动加强
36、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交流,提高国际社会对我国传统中医药的接受程度。中医产业作为中药产业的主要支持产业之一,它的发展必将推动我国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我们应在此基础上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帮助国外市场发展中医产业,进而带动中药出口和中药国际竞争力的提升。4.3.2 中国中药产品要符合国际标准2001年7月1日,酝酿数年之久的外经贸部关于药用植物及其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将在全国正式实施。 该标准作为中国第一个中药进出口的行业标准,也是中药的第一个绿色标准,这主要是针对国际上如今愈演愈烈的绿色贸易壁垒所采取及时的对应措施。 此标准出台的背后是残酷的国际绿色贸易壁垒。 在当今的国际贸易中,西方发达国家
37、凭借其经济和技术的垄断优势,通过制定以绿色环保为基础的法律、法规或技术标准建立起了以限制有关产品和服务为目的的措施,并不断地提高其标准,绿色贸易壁垒作为技术性贸易措施是非关税壁垒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正日渐取代传统的关税壁垒,而这种非关税壁垒已成为阻止发展中国家商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输入发达国家的一种手段。它的发展趋势是采取的标准越来越高,涉及的品种、数量越来越多,金额越来越大。4.3.3 中国中药企业提高营销水平中药企业无论在销售理念、销售方式还是销售业绩上都不是同一层次。西方医药企业在营销上实施的是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的营销战略。全球排名前十位的制药企业的市场份额高达45%,排名前10位的
38、药品占全球药品销售总额的10%,研究表明,在世界著名制药企业中,大品牌产品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与其价值增长倍数呈明显的正相关。规模化是企业实现成本领先和规模效益的重要前提,专业化是充分利用资源、建立品牌和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专业化发展方向可以进一步分为治疗领域专业化、产品类别专业化、营销手段专业化等。以美国为例,目前美国医药企业通过营销方式的不断发展,带动了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和升级,市场集中度大幅提高,它们都是竞争力极强的跨国医药企业集团,或是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的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而中国的中药行业在营销上还只是停留在以医带药,海外建店,借船出海等方式上,市场竞争力明显偏低。5.总结我国
39、医药的发展前景广阔,医药市场潜力无限,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实施国际化经营是在全球化趋势下,我国医药的必然选择,虽然面临很多障碍,但我国医药业一定要战胜困难,逐步实施国际化经营。在全球化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医药进口关税更加低,医药分销服务和医疗服务市场更加开放,投资更加自由便利。政策的倾斜将加快中药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中药产品的国际贸易发展,最终使中药产品成为医药市场上真正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品并占领国际市场。目 录1 总论11.1项目摘要11.2 编制依据与研究范围31.3 建设规模41.4 主要建设内容41.5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41.6 工程效益52 投资环境及建设条件分析62.
40、1 投资环境分析62.2 建设条件分析10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15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53.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64 开发区规划与交通量预测174.1 项目区总体规划174.2 项目影响范围的交通量预测185工程建设方案215.1 设计标准及设计规范215.2 道路设计方案225.3 给排水工程设计285.4 道路照明345.5 电力综合管沟355.6 道路绿化工程355.7 交通安全及管理设施356 节能分析376.1 设计依据376.2 项目概况376.3 项目对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的影响376.4 项目用能方案、用能设备386.5 项目能源消耗量、能源消费结构、效率水平
41、和能源管理水平386.6 节能措施分析评价386.7 节能措施建议396.8 结论397 环境保护407.1 大气环境质量407.2 交通噪声417.3 振动环境质量427.4 日照环境质量428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438.1 施工组织机构438.2 项目部的职责438.3人力资源配置449 项目实施进度459.1建设工期459.2 工程实施进度安排4510 征地拆迁4610.1 项目建设用地面积4610.2 建设用地现状4610.3 征地赔偿4610.4 道路两侧需拆除建筑物与安置办法4611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611.1投资估算4611.2投资筹措4611.3工程利润分析4912 招标投标管理5012.1招标依据5012.2招标范围5012.3 招标组织形式5012.4招标方式5012.5招标遵循的原则5113 社会影响分析5313.1优化投资环境,提升开发区服务功能5313.2 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5413.3 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5413.4 社会评价结论5414 结论与建议5514.1 结论5514.2 建议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