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26333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PDF 页数:40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 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社会结构影响着文化存在的表达形态,社会结构转变了,其外在的文化 形态自然也会随之改变。随着技术对人们生活空间的不断介入,人们的 整体行为模式也会随

2、之发生相应的改变,由此而来的必然会是基于价值 观念的文化向度的改变。费孝通先生曾极为形象地将其比喻为乡村发展的“三级两跳”:从农业 化到工业化,从工业化到信息化或者后工业化。第一跳的转型还没有真 正完全实现,作为第二跳的由工业化向信息化的转变就紧随其后发生了,并叠加在了原有的乡村工业化的基础上,以极为迅捷的发展步伐改变着 人们原有的生活模态。从乡土中国到工业化中国的转变,根本上还属于物质层面的工业下乡,是实际生活的物质改变;而到了第二跳,便更多的是观念性或精神性的 文化下乡了,即从曾经的物质性的“实”的层面转换到了精神性、文化 性的“虚”的层面上来,这对人自身的存在而言显然意味着一种根本性 的

3、转变。这一转变可以说构成了理解中国当下文化转型的一个新的维度,也意味着在乡村生活中要有更多价值和观念层面的新变化。最值得强调的是,工业或者机器、技术以及产业的下乡,更多还是属于 经济或生计意义上的。此时,乡村生活的基调或其基本结构仍旧还是以 农业为主、辅之以工业的。只是先前的那种“工”的存在会更多地体现 在农业以外的手工劳作上,而现在的“工”则更多是机器大生产的模式。乡村中的家庭结构依旧是相对稳固的,而乡村的工业化生产则是离土不 离乡的模式,人们在农业的基底上借助乡村工业化去实现物质生活面貌 的根本改观。而一旦到了文化下乡这一新的发展阶段,那便无可避免地触及到人们的 观念、价值、精神和意义诸层

4、次。那些从城市落入乡村的事物更多会属 于人的精神观念或思想意识上的,因此它显然更多地触及到了人们对于 新出现的生活方式的认同与选择。一方面,留存在村里的人会因为更多 精神性意义的触动而尝试生活样式的改变;另一方面,外部世界的种种 观念或思考会对乡村自身构造出来的新发展模式产生驱动和影响,使得 乡村从精神意义上被重新塑造,成为有似于陶渊明所描述的“桃花源”意义上的理想生活之地,甚至让能够在乡村的环境中生活也成了人们在 精神意义上追求的对象,这种不同于农工相辅的“牛郎织女”模式的新 式乡村发展模式,我们不妨称之为“桃花源模式”。这种模式更注重于 精神性意义的追求,这显然也是在我们的文化观念中所旧有

5、的、从来都 不缺乏的另一种对于乡村生活的想象。它是富有艺术以及审美情趣的,同时也无形地跟更多人所选择的闲暇生活的乡村旅游密切地联系在了 一 起,甚至更成为新时代里一种艺术以及艺术家的乡村介入的意义引领。而所有这些从根本上而言,也是当下的人们在一种文化自觉意识的牵引 之下的新乡村发展道路的选择。由此使得文化进入到了乡村,附带着城 市人的休闲旅游进入到了乡村,同时那些艺术家们也因此而介入到了乡 村的生活和建设之中来。(摘编自赵旭东从工业下乡到文化下乡)材料二: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这并不是说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这是 不可能的,因为人口在增加,一块地上只要几代的繁殖,人口就到了饱 和点;过剩的

6、人口自得宣泄出外,负起锄头去另辟新地。可是老根是不 常动的。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从农业本身看,许多人群居在一处是 无需的。耕种活动里分工的程度很浅,至多在男女间有一些分工,就像 女的插秧、男的锄地等。这种合作与其说是为了增加效率,不如说是因 为在某一时间里忙不过来,家里人出来帮帮忙。耕种活动中不向分工专 业方面充分发展,农业本身也就没有许多人住在一起的必要了。乡下最小的社区可以只有一户人家。在中国乡下这种只有一户人家的小 社区是不常见的。在四川的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可能有这类情形,而大 多的农民是聚村居。这一点对于我们乡土

7、社会的性质很有影响。美国的 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屋沿相接的邻舍。我们中国很 少类似的情形。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 千户的大村。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 的往来也必然疏少。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 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 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会结构与文化样态互为影响,后者会随着前者的改变而改变,前者 会基于价值观念的文化向度而做出相应改变。B.三级两跳是费孝通先生对我国乡村社

8、会发展观察分析后做出的判断,是对从农业化到工业化再到信息化的形象概括。C.属于观念性或精神性的文化下乡现象与属于物质层面的工业下乡现象 有本质的区别,对人类的贡献也有根本性的不同。D.乡土性中国体现的不流动是从人与空间的关系着眼,孤立隔膜是从社 区之间的关系着眼,这两个特点都是相对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过去工业下乡到现在的文化下乡,农村经历了一个极大的质的转变,这也成为理解中国当下文化转型的新维度。B.材料一认为工业下乡前乡土中国生活方式的模式类似于“牛郎织女”模式,这种模式较少注重于精神性意义的追求。C.在乡土社会,家庭是最基本的抚育社群,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

9、是不 常见的,但在四川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却很常见。D.费孝通所说的乡土社会的乡土性是指老根不常动,人们的活动范围有限,住在一处的集团与其他集团之间是有隔膜的。3.下列描述,最符合材料所界定的“桃花源模式”生活的一项是()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B.一轮满月升起来,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秋日的败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香雪手中那只发光的小盒子。(哦,香雪)C.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屋沿相接的邻舍,保 持着他们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的精神。(乡土中国)D.夜幕降下、灯光亮起,与空中明月交相辉映。民宿中的人们三

10、三两两,或坐或躺,或闲聊或赏景,惬意极了!(乡村月夜)4.费孝通将乡村发展喻为“三级两跳”,请简要说明“两跳”及其转变 特征。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而作出的重大战 略部署。请依据材料观点,为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建议。【答案】1.A 2.C 3.D4.乡村发展的第一跳,指从农业化到工业化,作为农业辅助的手工 劳作被机器大生产代替第二跳”指从工业化到信息化或者后工业化。第一跳属于物质上的转变,是实际生活水平的提升;第二跳侧重思想 观念与精神意识等文化上的转变,更多触及人们对于新生活方式的认同 与选择。5.新农村建设应以实现信息化为目标,注重思想观念、精神价值等文

11、 化意义上的追求。新农村建设中,留存在村里人应以精神性意义上的追求为指引,尝试 改变生活样式。要借鉴外来文化观念,积极构造新式乡村发展模式,使乡村成为人们 追求的理想生活之地。要吸引更多的艺术家介入农村建设,提升乡村艺术和审美情趣,打造 乡村休闲旅游胜地。【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互为影响”错误,根据材料一“社会结构影响着文化存在的表达形 态,社会结构转变了,其外在的文化形态自然也会随之改变”可知,社 会结构不会基于文化样态而做出改变。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C.“四川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却很常见”表述绝对化。根

12、据材料二“在中 国乡下这种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是不常见的。在四川的山区种梯田的 地方,可能有这类情形,而大多的农民是聚村居”可知,只有一户人家 的小社区在四川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可能有这类情形。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中界定的“桃花源模式”生活是文化下乡这一新的发展阶段的农村,强调的是精神意义上追求的对象。A.该项是纯粹的“桃花源”生活情形,据原文”成为有似于陶渊明 所描述的桃花源意义上的理想生活之地我们不妨称之为桃花 源模式”可知,“桃花源模式”并不等于真实的“桃花源”,故该项 不符合材料所界定的“桃花源模式”。B.该项描写香雪拿着换得的铅笔盒夜晚回家

13、的地方,显然不是文化下乡 这一新的发展阶段的农村。c.说的是外国人的精神追求,更不能反映文化下乡这一新的发展阶段的 农村。D.民宿中的人们先月色下享受生活,反映了新的发展阶段的农村人们 精神意义上追求,所以最符合材料所界定的“桃花源模式”生活。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1)根据费孝通先生曾极为形象地将其比喻为乡村发展的三级两跳:从农业化到工业化,从工业化到信息化或者后工业化。第一跳的转型还 没有真正完全实现,作为第二跳的由工业化向信息化的转变就紧随其后 发生了可知:乡村发展的第一跳,指从农业化到工业化,作为农 业辅助的手工劳作被机器大生产代替第二

14、跳指从工业化到信息化。(2)根据从乡土中国到工业化中国的转变,根本上还属于物质层面的 工业下乡,是实际生活的物质改变;而到了第二跳,便更多的是观念性 或精神性的文化下乡了,即从曾经的物质性的实”的层面转换到了精神 性、文化性的虚的层面上来,这对人自身的存在而言显然意味着一种 根本性的转变。这一转变可以说构成了理解中国当下文化转型的一个新 的维度,也意味着在乡村生活中要有更多价值和观念层面的新变化可知:第一跳属于物质上的转变,是实际生活水平的提升;第二跳侧重思想观 念与精神意识等文化上的转变,更多触及人们对于新生活方式的认同与 选择。【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

15、能力。(1)根据“第二跳,便更多的是观念性或精神性的文化下乡了,即从曾 经的物质性的实的层面转换到了精神性、文化性的虚的层面上 来,这对人自身的存在而言显然意味着一种根本性的转变。这一转变可 以说构成了理解中国当下文化转型的一个新的维度,也意味着在乡村生 活中要有更多价值和观念层面的新变化”可知,新农村建设应以实现信 息化为目标,注重思想观念、精神价值等文化意义上的追求。(2)根据“而一旦到了文化下乡这一新的发展阶段,那便无可避免地触 及到人们的观念、价值、精神和意义诸层次。那些从城市落入乡村的事 物更多会属于人的精神观念或思想意识上的,因此它显然更多地触及到 了人们对于新出现的生活方式的认同

16、与选择。一方面,留存在村里的人 会因为更多精神性意义的触动而尝试生活样式的改变;另一方面,外部 世界的种种观念或思考会对乡村自身构造出来的新发展模式产生驱动和 影响,使得乡村从精神意义上被重新塑造,成为有似于陶渊明所描述的桃花源意义上的理想生活之地,甚至让能够在乡村的环境中生活也 成了人们在精神意义上追求的对象这种模式更注重于精神性意义的 追求,这显然也是在我们的文化观念中所旧有的、从来都不缺乏的另一 种对于乡村生活的想象”可知,新农村建设中,留存在村里的人应以精 神性意义上的追求为指引,尝试改变生活样式。(3)根据“一旦到了文化下乡这一新的发展阶段,那便无可避免地触及 到人们的观念、价值、精

17、神和意义诸层次。那些从城市落入乡村的事物 更多会属于人的精神观念或思想意识上的,因此它显然更多地触及到了 人们对于新出现的生活方式的认同与选择”“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 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屋沿相接的邻舍。我们中国很少类似的情形”可 知,要借鉴外来文化观念,积极构造新式乡村发展模式,使乡村成为人 们追求的理想生活之地。(4)根据“那些从城市落入乡村的事物更多会属于人的精神观念或思想 意识上的,因此它显然更多地触及到了人们对于新出现的生活方式的认 同与选择”“而所有这些从根本上而言,也是当下的人们在一种文化自 觉意识的牵引之下的新乡村发展道路的选择。由此使得文化进入到了乡 村,附带着城市人的休闲

18、旅游进入到了乡村,同时那些艺术家们也因此 而介入到了乡村的生活和建设之中来”“它是富有艺术以及审美情趣的,同时也无形地跟更多人所选择的闲暇生活的乡村旅游密切地联系在了一 起,甚至更成为新时代里一种艺术以及艺术家的乡村介入的意义引领”可知,要吸引更多的艺术家介入农村建设,提升乡村艺术和审美情趣,打造乡村休闲旅游胜地。(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柳庄拜谒左宗棠蔡勋建雪好像学会了“遁地法”,很快就潜入地下;春却像尚未完全孵化的小 鸡,还在硬壳一般的田野与草丛里挣扎。那天,我们一路追着北去的湘 江,行色匆匆来到柳庄。柳庄,湘江附近的仿古院落,左宗棠早年耕读之

19、地。远处山野披褐、草 木凋零,眼前池塘水瘦、庭院深深。院墙门楣大书“柳庄”二字,是左 公手迹。黛青燕子瓦屋顶,白垩墙面,镂空红窗,古意浸染。岁月倏忽,左公逝去132年矣。为什么叫柳庄?我有两种解读:柳庄所在的樟树镇巡山村,过去叫柳家 冲,柳家冲里建柳庄,合情合理。再是,左宗棠字季高,一字朴存,号 湘上农人。柳庄是他出仕前的旧居,既为农夫,半耕半读,住柳庄也符 合身份。然而我想说的是,左宗棠似乎很早就对“柳”情有独钟,在他“湘上农人”正房有一副楹联“士运穷时弥见节,柳枝到处可成阴”,颇值得研究。柳树在他心目中不仅是一种意象,更是一种精神标志,一 种心灵寄托。我仿佛感到左宗棠没走多远,我依稀看到一

20、个年轻而如柳 般柔韧的身影仍在这山前屋后躬耕陇亩,种稻植茶。左宗棠是一介书生,但读书并不走运。他生性颖悟,少负大志。道光六 年(公元1826年)15岁时,他参加湘阴县试名列第一,次年应长沙府 试高中第二名,道光十二年参加湖南乡试是第十八名。之后六年,三次 赴京会试,均名落孙山。三次不第,就等于当今学子没有高等学历文凭,可左宗棠与人不同,他博览群书,不仅攻读儒家经典,更涉猎有关中国 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所谓“经世致用”的杂书,格物 致知,这些成为他后来带兵打仗、施政理财的宝贵财富。朴存阁是左宗棠的居室,上有一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是左公23岁成婚时的新房自拟

21、联。这是他的座右铭,是他的 人格宣言。1857年,左宗棠蛰伏至45岁时迁居长沙。在他的人生行旅 与政治生涯中,柳庄,就是他在湘江边的一个码头,是苦苦等待时的一 艘船。1849年,时年64岁的林则徐途经长沙,点名要见左宗棠。于诚惶诚恐 中,左宗棠面晤老英雄,将平生所学、毕生费志尽付一夜长谈。林则徐 说,将来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林则徐将 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资料和绘制的地图悉数赠之。临别,林则徐还将自己 的座右铭书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翌年,林则徐回 福建后身染重病,临终前竟命次子代写遗书,向咸丰皇帝极力举荐左宗 棠人才难得。由此,湘江边上留下了一段“左林会晤

22、的人间佳话。巧合 的是,后来,1876年,左宗棠刚好是在他64岁那年征战新疆。他身虽 老迈,但终不负林公所托,力排李鸿章等海防派重臣之议,抬棺西行,率领数万湖湘子弟金戈铁马,浴血奋战,将碧眼儿阿古柏们赶回老家。一年后,新疆全境收复,左宗棠让整个世界听到了东方睡狮的惊天怒吼。柳庄不是左宗棠的出生地,而是他梦想高飞之地。左公的书房,极简陋 极寻常:破旧的木柜蜷缩墙角;可能还是柳木制作的桌椅板凳,土得掉 渣;桌上的马灯、墨砚,都有厚厚黑黑的包浆。但这的确是左公用过的 原物。踱步陋室,我想到两个问题:其一,封疆大吏陶渤为什么会那么 喜欢他?陶渤不但与左宗棠成为忘年之交,还结下儿女亲家,年龄悬殊 不说,

23、门第也相差甚远。其二,民族英雄林则徐为何也那么赏识他,甚 至“一见倾倒,诧为绝世奇才”?我知道布衣左宗棠曾在炮火连天的日子里“继城而入”,终使太平军围 攻长沙三月不下。我也知道左宗棠出佐过湘幕,且初露峥噪,引起朝野 关注,时人还有“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之惊 天评语。可这都是林公逝世经年后才有的事我看到了左公不多的几 幅书法作品,无论是集句抑或原创,仿佛雪藏有一种博大、深邃的宗教 情怀。其中有一联,字也俊秀,语也蕴藉:“能当大事时同仰,自极清 修古与齐。”诗言志,歌咏言,谁能说士子出身的左宗棠不是胸有丘壑、志存高远呢?我看到了左宗棠的自信。我的同行者正忙着走马观花式的旅游考

24、察,而我则在孤独地寻找,一个理 想主义者寻找一个中国符号的行藏,梦想找到某些破译的“密码”。离开柳庄,望着院内两株新植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左公柳”,我再度想 起了左宗棠两次率部西征,一边浩浩荡荡进军,一边沿途植柳。我仿佛 看到西域新疆杨柳成行,绿阴满地,凡原湘军所到之处所植之道柳,皆“连绵不断,枝拂云霄”。它还让我想到而今长沙县的左宗棠墓地两侧 华表之联语:“汉业唐规西陲永固,秦川陇道塞柳长青。”终于没能见到左宗棠,先生毕竟作古百余年矣。柳庄里,“左公柳”依 旧寂然鹄立,仿若一袭青衫的左宗棠,气象蔼然,笑容可掬(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宗棠故居之所以得名“柳

25、庄”,是因为此地属于“柳家冲”,也因 为左宗棠特别喜欢和推崇柳树,柳树乃是一种精神标志。B.会试屡屡下第左宗棠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了“经世致用”的杂书,这 为他后来带兵打仗、施政理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C.在左宗棠的为政道路上,林则徐和陶潮堪称伯乐;尤其是林则徐的力 荐,使左宗棠得以挂帅带兵进入新疆,收复广袤土地。D.作者认为,左宗棠能凭布衣之身而获得两位封疆大吏的赏识,缘于他胸有丘壑而志存高远,也缘于他才能卓异、充满自信。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将“春”喻为“小鸡”,把“田野与草丛”喻为“硬壳”,交代了拜谒柳庄的时节,生动地表现了冬春交接之际的气候特点。B

26、.第二段按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进行描述,抓住了典型意象,表现了左 宗棠故居的古朴简雅,字里行间透露出浓浓的敬仰之情。C.本文多处语言有诗文色彩,如“池塘水瘦、庭院深深”“躬耕陇亩、种稻植茶”,还多处引用对联和诗句,风格雅致且富有文采。D.文章以柳庄起笔,详细叙述左宗棠的三次落第,介绍他博览群书、与 林则徐会晤、收复新疆等事迹,突出了其民族英雄的形象。8.根据上下文,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9.作者在文中说:“柳树在他心目中不仅是一种意象,更是一种精神标 志。或许,还会有某种精神寄托。”请结合全文分析左宗棠与柳树之间 有哪些共同特征。【答案】6.C 7.D8.把左宗棠称之为中国符号,是说他身

27、上有经世济用的民本思想、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淡泊名利的君子人格,这些都代表着中国文化中 理想人格的典型特征。作者希望在左公故居通过左宗棠的事迹探究他伟大精神的形成原因,找到他成为中国人的代表的“密码作者把自己称为理想主义者,来此地追寻左宗棠的精神,充分表达了 对左宗棠的敬仰之情。9.都有坚韧自强的特征。柳树扎根在荒凉的边疆,顽强生长;左宗棠 屡试不第,仍刻苦读书,坚持不懈地发展自己。均泽被后人。柳树成荫,带给后人美景;左宗棠勇于担当精神,收复 边疆,为人们带来幸福生活。【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C.尤其是林则徐的力荐,使左宗棠得以挂帅带兵进入新疆说法错误,林 则

28、徐的临终推荐和左宗棠的收复新疆之间并无直接联系,原文巧合的是,后来,1876年,左宗棠刚好是在他64岁那年征战新疆”说是“巧合”,所以错误。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OD.”详细叙述左宗棠的三次落第错在详细,文章写左宗棠的三次落第只 是提及,并不详细。”介绍他博览群书等事迹,突出了其民族英雄的 形象说法错误博览群书”不能突出英雄形象,原文为他博览群书,不 仅攻读儒家经典,更涉猎有关的杂书,格物致知,这些成为他后来带 兵打仗、施政理财的宝贵财富,可见是表明他坚持不懈地发展自己。故选Do【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一个理想主义者寻找一个中

29、国符号的行藏,把左宗棠称之为中国符号”,结合”更涉猎有关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所谓经世 致用的杂书,格物致知,这些成为他后来带兵打仗、施政理财的宝贵财 富他身虽老迈,但终不负林公所托,力排李鸿章等海防派重臣之议,抬棺西行,率领数万湖湘子弟金戈铁马,浴血奋战,将碧眼儿阿古柏们 赶回老家。一年后,新疆全境收复,左宗棠让整个世界听到了东方睡狮 的惊天怒吼左公的书房,极简陋极寻常,是说他身上有经世济用的民 本思想、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淡泊名利的君子人格,这些都代表着中 国文化中理想人格的典型特征。梦想找到某些破译的密码仿佛雪藏有一种博大、深邃的宗教情怀谁 能说士子出身的左宗棠不是胸有

30、丘壑、志存高远呢,作者希望在左公故 居通过左宗棠的事迹探究他伟大精神的形成原因,找到他成为中国人的 代表的密码”。一个理想主义者寻找一个中国符号的行藏左公柳依旧寂然鹄立,仿若 一袭青衫的左宗棠,气象蔼然,笑容可掬,作者把自己称为理想主 义者,来此地追寻左宗棠的精神,充分表达了对左宗棠的敬仰之情。【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都有坚韧自强的特征。“我仿佛看到西域新疆杨柳成行,绿阴满地,凡 原湘军所到之处所植之道柳,皆连绵不断,枝拂云霄,柳树扎根 在荒凉的边疆,顽强生长;“三次不第,就等于当今学子没有高等学历 文凭,可左宗棠与人不同,他博览群书,不仅攻读儒家经典,

31、更涉猎有 关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所谓经世致用的杂 书,格物致知,这些成为他后来带兵打仗、施政理财的宝贵财富”,左 宗棠屡试不第,仍刻苦读书,坚持不懈地发展自己。均泽被后人。“左公柳依旧寂然鹄立,仿若一袭青衫的左宗棠,气 象蔼然,笑容可掬”,柳树成荫,带给后人美景;“他身虽老迈,但终不负林公所托,力排李鸿章等海防派重臣之议,抬棺西行,率领数 万湖湘子弟金戈铁马,浴血奋战,将碧眼儿阿古柏们赶回老家。一年后,新疆全境收复,左宗棠让整个世界听到了东方睡狮的惊天怒吼”,左宗 棠勇于担当精神,收复边疆,为人们带来幸福生活。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32、)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 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 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 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 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节选自答司马谏议书)文本二 壬申,以司马光为枢密副使,固辞不拜。初,光

33、素与王安石厚,及行新 法,贻书开陈再三,又与吕惠卿辩论于经筵,安石不乐。帝欲大用光,访之安石,安石曰:“光外托靡心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 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预国论此消长之机也*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 人倚以为重。韩信立汉赤帜,赵卒气夺。今用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及安石称疾不出,帝乃以光为枢密副使,光辞曰:陛下所以用臣,盖察 其狂直,庶有补于国家。若徒以禄位荣之,而不取其言,是以天官私非 其人也。臣徒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陛下诚能罢制置条例司,追还提举官,不行青苗、助役法,虽不用臣,臣受赐多矣。青苗之散,使者恐其逋负,必令贫富相保,贫者

34、无可偿则 散而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十年之外,贫者既尽,富者亦 贫。常平又废,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怪,民之羸者必委死沟壑,壮者 必聚而为盗贼,此事之必至者也。疏凡九上,帝使谓之曰:枢密,兵事 也,官各有职,不当以他事为辞。光对日:臣未受命则犹侍从也,于事无不 可言者。会安石复起视事,乃下诏允光辞,收还敕诰。(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注释:靡I(mo):规劝,直言劝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光/外托靡!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预国论/此消长之机也/B.光/外托靡!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

35、与尽害政之人而 欲置之左右使预国论此/消长之机也/C.光/外托靡!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 欲置之左右使预国论/此消长之机也/D.光/外托靡!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 欲置之左右/使预国论此/消长之机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昨日蒙教中的蒙,敬辞,承蒙。下文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中的蒙 字与此含义相同。B.举先王之政与举地千里,至今治强(谏逐客书)两句中的举 字含义相同。C.初,光素与王安石厚与素善留候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素 字含义相同。D.诚能罢制置条例司与必竭诚以待下(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

36、 的诚”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中王安石对司马光指责自己“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等逐一作了反驳,事理充足,具有强大的说服力。B.文本二中王安石认为司马光虽不能对国政形成危害,但是如果让他处 在高位,他就会成为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的一面旗帜。C.文本二中宋神宗之所以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是因为他认为司马光 为人正直,有军事才能,而且当时王安石称疾不出。D.司马光拒绝接受宋神宗任命他为枢密副使,他看重的不是自己官职的 高低和俸禄的多少,而是朝廷能否采纳自己的建议。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

37、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 侵官。(2)枢密,兵事也,官各有职,不当以他事为辞。14.文本二中司马光分析了青苗法给国家带来的危害,请简要概括。【答案】10.A 11.B 12.C13.(1)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把它交给有关部门的官吏(去执行),这不算侵夺官吏职权。(2)枢密,是掌管军事的,官员各有各的职责,不应当拿其他事情来说 话(或“不应当言及其他事情”)。14.时间久了老百姓变得日益贫困,遇到战争或灾荒,弱者死于荒野,强者聚众为盗。【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司马光表面上直言劝谏皇上,内心却在讨好下臣。所说全部是危 害国家政务的

38、,所结交的人都是对国政有危害的人,如果想将司马光安 置在身边,让他参预讨论国家大事,这是关系到国家走向繁荣还是走向 削弱的关键。外托靡!上之名与内怀附下之实为对称句式,结构一致,各自成句,排 除CD;而欲置之左右”为省略句,应为而欲置之(于)左右左右解释置 的地点,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o故选A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含义相同错误,含义不同。第一个举为施行,第二个举为攻克,占领句意: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故选B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是因为他认为司马光为人正直,有军事才能错误,原文是说

39、陛下所 以用臣,盖察其狂直,庶有补于国家,是司马光说自己为人正直”有 军事才能于文无据。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则,却修”,修正修之于朝廷,状语后置;为,是。(2)枢密,兵事也,判断句官各有职”,官员各有各的职责以他事 为辞:拿其他事情来说话。【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十年之外,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常平又废,加之以师旅,因之 以饥馍,民之羸者必委死沟壑,壮者必聚而为盗贼,此事之必至者也”概括即可。参考译文:文本一:鄙人王安石请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 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

40、一致,(这是因 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虽然想要勉强劝说 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所以只简单的给您回信,不再逐一替 自己辩护。后来又考虑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 虎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 解我吧。读书人所争辩的,尤其在于名气是否符合(实际),名气符合实际后,天下之间的道理就得到了。如今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 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 上公开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

41、属侵犯官权;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 不是惹是生非;替国家理财政,这不是搜刮钱财;驳斥错误言论,责难 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那本来预料到 它会这样的。文本二:壬申年(1071),任命司马光担任枢密副使,司马光坚决推辞不肯拜官。当初,司马光跟王安石一向交情深厚,等到王安石推行新法,写信给王 安石再三陈述变法之弊,又跟吕惠卿在御前讲席展开辩论,王安石很不 高兴。皇帝想要重用司马光,征求王安石的意见。王安石说:司马光表 面上直言劝谏皇上,内心却在讨好下臣。所说全部是危害国家政务的,所结交的人都是对国政有危害的人,如果想将司马光安置在身边,让他 参预讨

42、论国家大事,这是关系到国家走向繁荣还是走向削弱的关键。司 马光的才能怎么能对国政形成危害?但是他处在高位,那些有反对意见 的人会倚重他。韩信树起汉的红色旗,赵地士兵勇气丧失。现在任用司 马光,这就是给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树起一面红色旗帜。”等王安石称病 在家,皇帝于是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司马光推辞说:”陛下所以任用 我,大概是了解我疏狂率直,也许对国家有点好处。如果仅仅是用俸禄 和职位使我荣耀,而不听取我的意见,是将官位当作私恩,而不是真正 任用人。我只是拿俸禄和职位作为自己的荣耀,而不能拯救百姓于灾难 之中,这是盗窃国家的名位和车服仪制来为自身谋私利。陛下果真能够 罢掉制置条例司,追还提举官

43、,不施行青苗、助役等法令,即使不任用 我,我得到的恩赐也很多了。青苗钱散发以后,使者担心他们拖欠债务,一定要让富人替穷人担保,以后贫穷的人不能偿还债务,就会向四方逃 走;富裕的人不能离开,一定会被责令偿还其他人家所欠的债。十年以后,贫困的人跑光了,富裕的人也变成穷人了。常平仓也废了,有军队来攻 打我们,接下来又有饥荒,这样羸弱的百姓一定会死于沟壑,强壮的必 然聚集成为盗贼,这是这件事必然到来的结果。他多次上疏,皇帝派人 对他说:枢密,是掌管军事的,官员各有各的职责,不应该拿其他事情 来说话。司马光回答说:我没有接受任命,就还是侍从,对于任何事 情没有不能说的。适逢王安石复出主持政事,皇帝才下诏

44、书允许司马光 辞职,收回敕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惜牡丹花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思黯南墅赏牡丹 刘禹锡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思黯南墅,牛僧孺的别墅。增城,古代神话中的地名,传说昆仑山 上有增城九重,西王母所居。15.下列关于这两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同写牡丹,但一“惜”一“赞”,情感态度同中有异,异中有 同。B.白居易的“夜惜衰红把火看”与古人的“秉烛夜游”有着相同的意趣。C.刘禹锡的“天教晚发赛诸花”为牡丹虽艳冠群芳却较晚开放而鸣不平。

45、D.两首诗都写庭院里的牡丹,但白诗从细小处落笔,刘诗则强调整体感 观。16.两首诗都以虚写称妙,试从“虚”的角度对两首诗进行分析。【答案】15.C 16.白诗的“明朝风起应吹尽”是虚写,借助想象设想 明天的风会吹尽落花,美丽的花朵随时都会遭到风雨的摧残,表达惜花 之情。刘诗整首都是虚写,诗人初次见到牡丹花,恍惚进入仙境,借助丰富的 联想和想象,写出牡丹的倾城之色,表达了对牡丹花的喜爱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

46、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 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过度解读,无“鸣不平”之意。这句诗的意思是“上天让你暮春 开花,赛过其他花朵”,是赞美牡丹花的美艳盖过其他花朵,并非为它“鸣不平”。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作 答时首先要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是如 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虚指不写眼前所见,而写回忆、想象等情景。白诗中明朝风起应吹 尽,夜惜衰红把火看,通过设想明天风会吹落牡丹,诗人连夜举火赏花

47、,来表达对暮春时节,牡丹凋零的怜惜之情,表达惜春、惜花之意。而刘禹锡写牡丹更是完全没有正面描写,首二句叙写诗人偶遇牡丹之喜,末二句叹赏其色泽之佳,却没有直接描写牡丹的姿态、色泽,而是通过 相遇时的惊喜,想象花开在“增城”神仙境界的梦幻环境,花开时“倾 城”的使人们惊艳无比,以及牡丹晚发艳压群芳的描写,侧面烘托出牡 丹的艳丽丰姿,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都是要求 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 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

48、歌的 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此题为比较异同,并且给出比较的范围,较为容易,结合诗歌作答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直接抒情,追怀往事,抒写对前人吊古、怀古不满之情的诗句是:_,_。(2)礼运中,体现大同社会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物尽其用的句子是:_(3)州在古代是一种行政区划,后来多用于地名;而洲则是指水中 的陆地。诗词曲40首包含州或洲的诗句中 为前者之意,_符合后者之意。【答案】.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货恶其弃于地 也.不

49、必藏于己.江州司马青衫湿(烽火扬州路/方其破荆 州).夕揽洲之宿莽(海客谈瀛洲,1/楼船夜雪瓜洲渡)【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凭、谩嗟、藏、衫、荆、莽、瀛。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天文学是进行科学教育最好的切入点。它从远古时代就激发着人类的好 奇心,且天文学作为六大基础学科中唯一未进入中小学课程体系的学科,可以不受已有学科教育范式的束缚。比宇宙更大的是什么?太阳为什么不会掉下来?火星上有植物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武向平在云南做科普报 告时,遇到纳西族小学生的连环

50、追问。这些 的问题,武向平 已回答了多次,他说:“小孩子是 的,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也有很多 的想法。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保护这份好 奇心,通过科学教育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理念告诉他们,在他 们心中播下科学的火种。”科学教育的目的不是不要让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而是让每一个孩子们都成为科学家。近年来,很多中小学校采购天文观测设施,开发校本课程,组织天文活 动,一些相关教育机构也推出了各类观星活动与天文研学活动,在天文 科学普及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开展天文科学教育,可以培育一片深厚的土壤,让天文学不再“曲高和寡”,让科学之树枝繁叶茂,让具有好奇心和创新能力的青少 年不断“冒”出来。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