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整word版)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教学设计第( )课时让地理走进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地理的意义过程与方法:意识到地理与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与生产建设、与社会风土人情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开学第一节课,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地理这门课程,应该抓住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以讨论、交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走进地理的殿堂。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探究式、参与法教学过程: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1、课堂纪律2、课堂笔记3、学习方法三
2、、新课学习阶段:(一)引入新课首先请同学们猜个谜:三国时期,有一位能人,是成语“三顾茅庐”的主角,此人地理学得非常好,很厉害,有人说他是上知( ),下知( ),其势利行,善用水火。你们能猜出他是谁吗?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仗,就在博望坡利用地形放了一把火,烧得曹操十万大军大败,而当时刘备仅为四千兵马,这说明什么呢?地理学得好,在军事上能抵千军万马吧。再拿赤壁之战来说,诸葛亮准确地预报了天气,预报三天内有雾,成功地草船借箭。火烧赤壁时有句话叫“万事俱备,只欠什么啊?”( )他又准确的观看天象,借来了东风,一把火,烧得曹操百万雄兵仅余百十人,很厉害吧。这个故事里的地形、东风和天气都是我们地理课要学习的
3、内容。(二)活动与探究 活动一:地理课学什么 1、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页的图片,说说地理课学什么?看本学期课本目录,了解地理课学习的内容学生自由发言,然后师生共同总结。2、什么是地理学?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活动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 1、全班分成衣、食、住、行四个小组讨论:地理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活动注意事项: A内容:围绕课本2-4页的相关图片、文字进行。 B要求:小组成员人人发言,并由小组长归纳总结大家的发言内容。 C展示:每小组派代表来展示小组讨论成果2、师生共同归纳小结:A、衣服原料和产地B、南方与北方人
4、的传统饮食习惯主食 原因北方 面食北方纬度较高,年温差大,降水量较少,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等为主南方 大米南方纬度低,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多,年积温高,农作物以水稻为主C、几种民居的分布和特点分布地区特点水乡民居浙江一带和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通风散热、防潮湿、防虫蛇窑洞黄土高原地区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省才省工客家土楼福建、广东、江西的农村地区冬暖夏凉、防震抗风、防御性强蒙古包西北草原地区易拆易装、便于搬迁、冬暖夏凉D、小区购房的选择因素提示:选择小区要考虑绿化环境;学校、医院的位置;距离商业区、工业区的远近;风向等多种因素。E、说一说:在你一天的生活中,哪些活动要用到地理知识?生活处处有地
5、理:地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好地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生活。活动三:怎样学好地理 1、学生阅读教材第56页,结合自己实际,抽学生回答。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最后思考归纳,为学好地理,应做好哪些准备?课前准备:除学习用具、教材外,还需要准备地图册,填充图册。课外准备:注意收集国内外,家乡的有关地理信息材料。四、本课小结 地理课学什么?(地球、气候、植被、地形、河流、地貌、资源、人文)。我们的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面离不开地理。学好地理的有效方法:五、课堂反馈1地理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日本人喜欢吃鱼 B新疆人爱吃羊肉抓饭C南方地区房屋屋顶坡度大 D海南省普及冰上运动2下列活动
6、中,不必用地理知识的是( )A确认方位 B交通线路的选择C编制城市规划图 D进行体育锻炼3阿拉伯人的服饰特点是:穿长袍,戴头巾,以白色为主。与这种服饰有关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宗教 D审美观4下列关于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B地理对人们的生活影响不大C地理只是一门学科,与生活、生产无关D“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说法不正确六、作业布置 预习下一节,地球仪。板书设计:让地理走进生活一、地理课学什么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为什么学习地理)三、怎样学好地理第一章认识地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通过该项内容的学习是
7、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2、知道地球的大小。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能力目标:1、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2、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3、熟练地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情感目标: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人类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描述地球的大小;经度、纬度;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的划分;在经纬网上确定位置。教学难点:经度与纬度的大小变化规律以及经纬度的大小与位置关系教学时间:五课时第( )课时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
8、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教学重点: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教学难点:1、科学精神的培养。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基本有所了解,具体描述要注意准确,对于地球的大小一些具体数据要加强记忆。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教学过
9、程:一、引入新课: . 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可以指定学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讨论回答) 小结:太阳是圆的,稍加引申,可以得出太阳是球形的的结论;月亮看起来不同时间形状不一样,实际上也是球体,至于为什么不一样,有的学生也许能够说出来,说不出来也不要紧,告诉学生以后我们会研究;星星是点状的,其实也是球形的,只是因为离我们太远,就缩小成点了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二、课堂教学(一)地球是圆的吗(地球的形状) 1、古人认识的地球形状 盖天说-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浑天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活动一:纸船小实验 做一只带帆的小纸船,把它分别沿球体和正方体
10、的背面自下而上移动,从上方观察有什么不同,并记录下来: 在正方体上,总是先看到小纸船的_ ,再看到_;在球体上,总是先看到小纸船的_,再看到_小结:古时候,人们通过观测海上归来的帆船证明地球是圆的。 2、近代开始认识的地球形状活动二: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首次完成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A、说一说,麦哲伦船队航行证实了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B、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你得到什么启示? 3、现代认识的地球形状 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站或各种宇宙探测器发回的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阿波罗”号拍摄的地球照片-地球卫星图像)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A.盖天说-天圆地方B.浑天
11、说 C.麦哲伦环球航行D.卫星图像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但经过科学家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思考:还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呢?(二)地球的大小(给地球量一量“身”) 教师问:你怎样用数据描述篮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 学生讨论发言 师生共同总结: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庐山起义),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假如我们乘坐每小时飞行800千米的飞机,沿着赤道绕地球飞行一周,得用50个小时。地球的表面积是51100万平方千米,这个面积相当于53个我国领土(960万平方千米)
12、那么大。记忆技巧:最大周长=赤道周长教师追问: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活动三、“坐地日行八万里”, 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句诗的意思吗?三、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总结由学生来说,老师最后总结。 随歌谣学地理:地球是个圆球体,这个事实人共知。探求地球形状史,伟人献身我辈记。庐山起义是半径,五点一亿表面积。要知赤道有多长,坐地日行八万里。四、课堂反馈1下列证据中不能确证地球是球体的是( ) A海边看船 B. 环球航行 C. 地球卫星照片 D. 观察日月形状推测2首次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的航海家是( ) A. 哥伦布 B. 伽利略 C. 魏格纳 D. 麦哲伦3地球的大小:(1)平
13、均半径为 千米(2)赤道周长约为 千米(3)表面积约 平方千米五、课后作业 练习册六、板书设计(一)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二)地球的大小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第二节 地球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掌握经线与纬线的特点和经度与纬度的判读规律。会识别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重要的经线和纬线;掌握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方法和知道低、中、高纬的划分。能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和两地之间的相互
14、方向;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制作“地球仪”。2过程与方法采用分组观察、比较、讨论、动手制作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观察、探究发现、讨论交流、合作互助中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和动手制作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重点 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2.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教学难点1.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2.东西半球的判定。课时安排建议:3课时教学过程:第( )课时第二节 地球仪(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地球是个球体,可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来说,地球太大了,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15、这就是地球仪。二、课堂教学(一)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仪是地球的_ 学生活动:观察手中的地球仪,对地球仪的形状、结构以及球体上的图案、线段、颜色、文字等进行观察,并相互交流,将观察和交流后的结果写下来。根据学生的汇报发言,老师适当总结并简单加以说明。1.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2.地球上的地理事物被化作一定的地理符号(图例)标注在地球仪上,且有文字说明。3.地球仪上有地轴,可以使地球仪转动,但地球上没有。4.地球仪上有经纬线,但地球上却没有。学生思考:1地球仪是围绕什么转动的?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2地球里面是否真正有一根轴? 3、在地球仪上我们能够观察到什么?(二)了解经线和纬线思考:我们怎样
16、利用地球仪来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具体位置?(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标出经线和纬线)1什么是纬线?a纬线是否相交?b纬线是半圆还是整圆?c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d最长的纬线是? e纬线指示什么方向?2什么是经线?(经线也称子午线)a经线在哪里相交?b经线是半圆还是整圆?c经线的长度是否相等?d经线指示什么方向? e地球仪上有几条经线?学生活动:读图1.10和1.11观察经、纬线各有什么特点,填写下表特点经线纬线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形状每条经线只形成_个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才能组成圆圈,度数之和等于 ,东西相反。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_。长度所有的经线长度
17、都_纬线长度_,其中_最长,向_变短,极点最短为0。度数越大,纬线 ;同纬度的纬线 。指示方向经线指示_方向。(纵向)纬线指示_方向。(横向)三、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总结由学生来说,老师最后总结四、课堂反馈以下所叙经线的特点,正确的是:相邻的经线都是相互平行的 经线和纬线都是相互斜交的 所有的经线都是指示南北方向的 所有的经线都是等长的。 A. . .五、课后作业整理笔记,记忆知识点,预习P13P14的内容六、板书设计一、地球仪地球的模型二、经线和纬线(列表)第( )课时第二节 地球仪(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辨别经度和纬度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经线和纬线
18、,在地球仪上,能绘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如何区别不同的经线和纬线呢?二、课堂教学(一)辨别经度1、学生阅读教材P13-P15后填空:A、在地球仪上,能绘出无数条经线,人们为了区别不同的经线,而给经线标定了_,这就是_。B东西经的划分0经线又叫_。(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东经:0经线以_,用_表示。西经:0经线以_,用_表示。学法指导:在地球仪上描出0经线和与之相对应另一条经线,观察、归纳经度变化的规律:向东数值变大的是东经,向西数值变大的是西经。两条相对应的经线才能组成圆圈,度数之和=180,东西相反。2、学生活动:读图1.12,尝试完成下面歌谣_经线在中间,东经西经在两边。东经向_渐增大,西经
19、向_渐增大。各自增大到180为止(180度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09075603、学生练习:东西经度的判断45901350 判断的依据:1经线往东度数增大是东经,往西增大是西经。2在0经线的东边是东经,西边是西经。(二)东西半球的划分1、学生活动:读图1.13,讨论0,180和20W,160E哪一组适合作为东西半球分界线?在地球仪上找出东西半球分布的大洲2、教师强调:为了不使同一块陆地(国家、大洲)被切割为两个不同的半球,人们发现20W和160E穿过的陆地最少,因此把这个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分界线。3、东西半球划分记忆规律:西经20度以东,东经160度以西为东半球,西经20度以西,东经160度以
20、东为西半球。或经度小于20度全在东半球经度大于160度全在西半球经度在20160度之间,东经度在东半球,西经度在西半球。4、学生练习:东西半球的判断。A、162E , 30E , 15W , 100W ,0 ,180 .B、从东西半球来看:中国位于东西半球的哪个半球?美国又在哪个半球?英国呢?(三)辨别纬度1、学生阅读教材P13-P15后填空A、在地球仪上,能绘出无数条纬线,人们为了区别不同的纬线,而给纬线标定了_,这就是_B、南北纬的划分0纬线又叫_。北纬:赤道以_,用_表示。南纬:赤道以_,用_表示。规律:赤道最长,度数越大,纬线越短;同纬度的纬线等长。2读图1.15,尝试完成下面的歌谣。
21、_度纬线在中间,南纬北纬在两边。向北增大是_纬,向南增大是_纬。纬度越大线越_,到了两极成了_。3、南北半球的划分a南北半球的分界线?b北纬在_半球; 南纬在_半球4、在地球仪上找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5、学生练习:南北纬度的判断7550250 1530450判断的依据:1纬线往北度数增大是北纬,往南增大是南纬;2在0纬线的北边是北纬,在南边是南纬。6、高中低纬度划分三、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完成下表: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形状长度指示方向0度线度数范围度数分布规律特殊线划分半球四、课堂反馈1本初子午线是()A东西两半球的分界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C计
22、算纬度的起始线D欧亚两洲的分界2关于我国首都北京(40N,116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B位于东半球,南半球C位于西半球,南半球 D位于北半球,西半球五、课后作业制作小地球仪(1)活动目的:熟悉地球仪和经纬线。(2)使用材料:自选。(3)制作要求:使地轴通过球心,其两端与球面相交于两点;在球面上画出主要的经纬线并标注经纬度,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等。六、板书设计(一)辨别经度向东数值变大的是东经,向西数值变大的是西经。两条相对应的经线才能组成圆圈,度数之和=180,东西相反(二)东西半球的划分东西半球划分记忆规律:西经20度以东,东经
23、160度以西为东半球,西经20度以西,东经160度以东为西半球。或经度小于20度全在东半球经度大于160度全在西半球经度在20160度之间,东经度在东半球,西经度在西半球。(三)辨别纬度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往北度数增大是北纬,往南增大是南纬;赤道最长,度数越大,纬线越短;同纬度的纬线等长。第( )课时第二节 地球仪(第三课时)教学内容:交织经纬网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教室里如何确定某个同学的座位?如何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准确位置呢?二、课堂教学 (一)学生阅读教材P15页后填空: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纵横交错,形成了_。我们可以利用_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准确位置(二)学生活动1某
24、轮船在西经150,北纬30的海域遇险,发出求救信号,请在图1.17中标出遇险船只的位置,并用另一种方式写出该点的地理位置。2东东的网友居住在世界不同的城市,请结合地理图册,找出这些城市名称和大致经纬度。地名经度纬度悉尼151E33S113E23N122E37N上海121E31N东京洛杉矶(三)巩固与拓展1、出示右图,要求学生填表并寻求判断的规律ABCDE经度纬度南北半球东西半球A点位于C点的 方向,B点位于C点的 方向,D点位于A点的 方向。教师点拨以方格状经纬网图为例说明经纬度的判定方法1.先定方向:一般 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判定经线和纬线根据经线和纬线的概念得知:经线指示
25、南北,纬线指示东西,这样我们就可以判断出哪是经线、哪是纬线以及经度和纬度。介绍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1.说明判定方法:2.解释:在判定东西半球时,先看经度的度数,如果小于2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东半球上;如果大于16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西半球上;不在这一范围的,东经的就在东半球,西经的就在西半球。3、要判断A点位于C点的什么方向,则在C点标出东西南北,然后看A点位于哪个方向。三、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四、课堂反馈1、在地球仪上,经度30度,纬度0度的地方一共有:A.一个 .二个 .三个 .四个2、读下图回答:(1)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 A B C D (2)四
26、点中位于东半球、南半球的有: 。 五、课后作业 练习册六、板书设计利用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确定位置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用简单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用实例说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2.过程与方法动手演示,感知地球的运动,发展空间想象力。在探究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也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观点。3.情感、态度和价值明白任何地理现象都有成因,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人地关系。培养坚持真理,崇尚科学的精神。三、教学重点难点1.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运动规律。2.
27、正确列举实例说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四、教法建议1.运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等工具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立体、动态的空间概念。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帮助学生将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3.探究式组织教学。五、课时安排建议:3课时六、教学过程第( )课时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地球的自转(为什么会有昼夜更替)一、引入新课1.人们白天工作、学习,夜晚休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2.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3.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美国的人们为什么总在半夜起床观看现场直播?二、课堂教学(一)学生阅读教材P17P18后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地球的自转?2、地球自
28、转的中心?3、地球自转的方向?4、地球自转的周期? N S5、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二)学生活动1、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观察其旋转方向,在图上用箭头标出自转方向,并记下观察结果: 从侧面看,地球自转方向为自_向_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_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则为_时针方向。2、演示昼夜更替现象在光线较暗的地方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仪,并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记录观察结果并思考: 当地球自转时,产生了_更替现象。 当广州是白天时,美国的华盛顿是 (白天/夜晚)下列城市中先看到日出的是( ) A东京B北京乌鲁木齐假如地球不自转,昼夜现象和地球表面的温度会有什么变化?假
29、如地球是透明的,会有什么现象产生? 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是个不透明球体,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同一个地方有时白天,有时黑夜。地球自转使经度不同的世界各地出现时间差异。经度相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有的地方已经中午了而有的地方还是晚上,即出现了时间差异。以东的地方时间总是早于以西的地方。(越东的地方越先看到太阳)三、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四、课堂反馈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一天是A、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B、一个白天的时间C、太阳东升西落之间的时间D、地球绕地轴旋转一周的时间2、从地球仪北极的正上方观察自转运动的方向应该是A
30、、顺时针旋转 B、逆时针旋转C、看不到地球旋转 D、与南极上方观察的一致154560AC303、如右图:(1)C地与A地时间相差 小时(2)若A地是上午9:00,则C地是 (3)C地比A地 看到太阳.五、课后作业 整理课堂笔记,记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并预习P19-P21的内容。六、板书设计地球的自转定义方向周期地理意义(产生的现象)第( )课时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地球的公转(为什么会有季节的变化一、引入新课散文诗欣赏:走过四季我们走过冬洁白与纯净;我们走过春清新与希望;我们走过夏热情与美丽;我们走过秋成熟与收获。走过四季,走进人生!因为有了四季,生命才有了轮回;因为有了四季
31、,才有了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地理知识殿堂,去探究四季产生的原因!二、课堂教学(一)地球的公转1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完成下列问题。(1)一年中最冷的月份是_,属 _季;最热的月份是_,属_季。(2)一年中白天最长的季节是_季,一年中天黑最早的季节是_季。(3)一年中既不太冷,也不太热的季节是_季。你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 (4)你认为我国什么地方四季最分明?说出根据。2.观察与思考(1)一天当中,早晨、中午、晚上我们感觉什么时候最热?太阳什么时候最高?你的影子什么时候最短?(2)一年当中,我们这里最热时间出现在几月?最冷出现在几月?你的影子什么季节长?什么季节短?3、读图1.21
32、,观察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有什么特点,从地球公转方向、地轴倾斜方向、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等方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旋转中心: 方向: 周期: 地轴倾斜方向:地轴的倾斜方向不变,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4、阅读地理图册P8-P9并思考,(1)填写下表:(北半球)节气日 期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北回归线以北)冬至春分夏至 秋分季节时间昼夜情况获得热量春季夏季秋季冬季(2)完成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的填空:A、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发生在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发生在 ,北半球昼夜平分发生在 。B、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2日)间昼渐 夜渐 ,昼长 (或或,下同)夜长;夏
33、至(6月22日)-秋分(9月23日)间昼渐 夜渐 ,昼长 夜长;秋分(9月23日)-冬至(12月22日)间昼渐 夜渐 ,昼长 夜长;冬至(12月22日)-春分(3月21日)间昼渐 夜渐 ,昼长 夜长。(3)一年中,赤道上、南北回归线上、南北回归线之间分别有几次太阳直射?教师点拔: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北移时段:冬至-春分-夏至;南移时段:夏至-秋分-冬至。5、学生活动:(1)小组成员相互交流一下,各自的生日是在什么季节?在这个季节里白天长还是夜晚长?天气冷还是热?(2)你知道南、北半球的季节在时间上有什么差异吗?二、知识之窗-极昼与极夜 1、学生阅读P20的知识之窗 每年3月21日到9月23日
34、前后,北极附近地区出现半年的 。每年9月23日到次年3月21日前后,北极附近地区出现半年的 。南极附近地区也有极昼与极夜现象,但在同一时间里,发生的现象与北极相反 2、通过上面的学习与思考,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春分秋分,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秋分次年春分,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三、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四、
35、课堂反馈1我国科学家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时,我国正处在四季中是()A冬季 B秋季 C夏季 D春季 2、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北边界是A、23.5SB、23.5NC、66.5SD、66.5N3、12月22日这一天A、北半球是夏季B、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C、南半球是冬季D、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4、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时南半球是夏季B、此时我们学校正处于冬季C、广州白昼时间达一年中最大值D、此时赤道上才会昼夜平分五、课后作业整理课堂笔记,记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比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异同六、板书设计(二)地球的公转1绕太阳旋转2方向:自西向东3周期:一年(356天)4、填表:节
36、气日 期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北回归线以北)冬至春分夏至 秋分季节时间昼夜情况获得热量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第( )课时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一、引入新课(提问)在晴天的一天中,早晨、中午和傍晚三个时间相比,哪个时间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利害?为什么? 二、课堂教学地球公转不仅使同一地点在一年中产生季节的变化,还使不同纬度的地方在同一时间内获得的热量产生差异。人们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热量带。活动一、读课本的“地球上的五带”图,完成下列内容:1、画出五带示意图,说出五带的名称?2、说出五带划分的界线名称?3、讨论五带
37、中,哪个带占的面积最大?哪个带最小?4、哪个温度带有太阳直射现象?哪个温度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哪个温度带四季变化明显?5、我国大部分位于哪个温度带?还有一小部分位于哪个带?6、说出各带的突出特点?天文特征气候特征热带温带寒带活动二、学生完成P21的活动题(略)活动三、小结: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旋转中心方向周期转动特点地理意义三、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四、课堂反馈ABCD1、我国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A、热带B、北寒带C、北温带D、南温带2、读地球公转图回答(1)写出四个位置的节气日期:A、B、C、D。(2)11月1日,地球的公转位置应在位置到位置之间。(3)当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候,地球处在位置(用字母填)。(4)从C位置到D位置,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的变化是五、课后作业 学生完成练习册的作业六、板书设计(三)“五带”的划分 “五带”名称: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划分界线:(1)热带与温带的界线:回归线 (2)温带与寒带的界线: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