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ppt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260508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考纲呈现考纲呈现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思维导图思维导图考点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考点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考点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考点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考点三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分析考点三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分析考点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考点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自然带的形成和特点自然带的形成和特点(1)成因(2)特点: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典型地区图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热量热量变化太阳辐射低纬和高纬低纬和高纬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水分水分变化海陆

2、分布中纬度中纬度地区1.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特别提醒特别提醒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与成因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与成因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

3、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成因总结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分布特征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典型景观变化例证续表方法技巧方法技巧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经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

4、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命题视角一气候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命题视角一气候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2017课标,1,4分)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答案答案B此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拍摄当日”为3

5、月25日,“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说明当地杂树不可能是常绿树种,而为落叶阔叶树种。杂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植被,故B正确。B2.(2017课标,3,4分)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答案答案A本题考查影响自然地理环境水平地域分异的因素。常绿灌木生长条件介于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之间,其分布主要受制于气温高低。A命题视角二自然带类型判断及景观特点分析命题视角二自然带类型判断及景观特点分析3.2017北京文综,41(1),10分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

6、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回答下题。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答案答案热带草原带。1月植物繁茂,为热带草原的湿季。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多。7月草木枯黄,为热带草原的干季。受信风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少。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气候与自然带。根据图文中的信息:东非、10S15S、降水季节分配不均等可判断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1月为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气温高、降水多,植物繁茂;7月为干季,受信风带影响,气温高、降水少,草木枯黄。命题视角三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命题视角三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下图为25N32

7、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完成下题。4.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A.荒漠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答案答案A本题考查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示地区为北非和西亚,为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形成荒漠带。A命题视角四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命题视角四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下面两题。5.图中为()A.荒漠B.草原C.针叶林D.针阔混交林答案答案A图中区域位于贺兰山以西,昆仑山以北,应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气候干旱,植被以荒漠为主,A项正确。A6.我国横断山脉以西森林植被的面积较小,其主导因素是()A.

8、纬度B.洋流C.地形D.季风答案答案C横断山脉以西为青藏高原地形区,因海拔高,气温低,森林植被面积小,故选择C项。C考点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考点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形成基础形成基础:水热水热组合状况。2.自然带特征自然带特征:大致沿等高线等高线延伸,从山麓到山顶山麓到山顶更替。3.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影响因素:山地海拔海拔。4.主要分布区主要分布区:海拔较高的低纬山地低纬山地。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1)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2)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

9、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2.自然带垂直分布特点自然带垂直分布特点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差异是基础,如下图所示:(1)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2)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3)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和海拔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4)同一自然带:阳坡分布海拔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降低。(5)山地阳坡自然带数目多于阴坡自然带数目。命题视角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命题视角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

10、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2016课标,10,4分)磷高累积区是()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答案答案A由图中信息可知,磷高累积区位于海拔4000米左右,说明该高度土壤营养物质丰富,土壤含水较多,有利于植物生长,但该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故该处的自然带应是高山草甸带,故A项正确。由于该山地处四川西部,纬度较低,海拔4000米处不会有高山冰雪带,故B项错误。海拔4000米处温度较低,热量不足,不适宜森林生长,故C、D项错误。A2.(2016课标,1

11、1,4分)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答案答案C据图可知20003000米处磷累积量较少。与4000米处相比,20003000米处海拔低,温度高,蒸发强,土壤含水少,不利于磷累积,故A项错误,C项正确。由于海拔低、热量条件好,有林木生长,该高度生物生产量较高,故B项错误。由于地处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该高度地表径流量较大,故D项错误。C下图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读图,回答下题。(教师用书专有)该山地()A.海拔3000米左右积雪终年不化B.气

12、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递增C.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D.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C答案答案C本题考查气温的垂直变化、板块构造学说及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读图可知,海拔3000米左右月均温都在0以上,故没有终年积雪,A项错误;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而递减,B项错误;该山地基带月均温在15以上,且山麓海拔低,接近海平面,应该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C项正确;喜马拉雅山脉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带,为消亡边界,D项错误。命题视角二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判断命题视角二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判断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3.图中所示山地()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

13、比南坡低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C答案答案C本题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依据山地海拔接近8000米,以及南坡有雨林季雨林带、常绿阔叶林带,可判断此山为喜马拉雅山,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多,山地冰雪带下界低于北坡,故C项正确。各自然带的界线是基本固定的,故A项错误;图中显示4(针叶林带)上界北坡高于南坡,故B项错误;南北坡基带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海拔不同,故D项错误。4.该山地位于()A.喜马拉雅山脉B.天山山脉C.祁连山脉D.昆仑山脉答案答案A依据图中山脉的海拔(7000米以上),以及南坡基带为雨林季雨林带,四个备选山脉中,只有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存在热

14、带季风气候,会出现雨林季雨林带、常绿阔叶林带。A命题视角三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命题视角三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新疆牧民季节性地转场在冬、夏牧场之间。下图为新疆某地冬、夏牧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5.牧民转场主要受()A.草场垂直分布影响B.山前绿洲规模影响C.草场水平分布影响D.聚落分布的影响答案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垂直地域分异。图中显示冬、夏牧场中间为森林,说明山坡为迎风坡,森林所处高度降水最多,冬、夏牧场所在高度降水较少,为草地。为充分利用当地草场资源,夏季在海拔高的地区放牧,冬季在海拔较低的地区放牧,故A项正确。A考点三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分析考点三非地带性

15、现象及其成因分析1.影响因素影响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地形起伏和洋流等。2.意义意义:在地理环境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出现一些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说明了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复杂性。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如下表:因素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地带性分异(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异(现实状况)海陆分布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苔原带、针叶林带无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地形起伏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处于背风坡,气候干燥科迪勒拉山系

16、西侧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长条状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东非高原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地势高,气温较低,空气对流弱,降水少因素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因素地带性分异(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异(现实状况)洋流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的自然带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东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西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大陆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森林带或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水分昆仑山麓温带荒漠带绿洲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尼罗河谷地 热带荒漠带绿洲尼罗河河水灌溉续表命题视角一地形因素导致的非地带性现象命题视角一地形因素导致的非地带性现象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下图,完成下题。1.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针阔叶混交林D.草原答案答案C据材料信息可判断出该区域为45N的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受西风带影响,山脉西坡山麓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因山麓海拔相对较高,其自然植被应为针阔叶混交林。C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