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业二十年的老会计经验之谈,如果觉得有帮助请您打赏支持,谢谢!出纳如何管理企业资金收支?【会计实务经验之谈】出纳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管理企业的现金,保证现金的正常运转。出纳不仅需要知晓收入的数额、来源以及收入的清点程序等,更要做到资金收支合理管理。一、出纳对现金收入的管理1清楚收入的金额和来源出纳人员在收到一笔资金之前,应当清楚地知道要收到多少钱,收谁的钱,收什么性质的钱,再按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其基本业务如下:(1)确定收款金额。如为现金收入,应考虑库存限额的要求。(2)明确付款人。出纳人员应当明确付款人的全称和有关情况,对于收到的背书支票或其他代为付款的情况,应由经办人加以注明。(3)收
2、取销售或劳务性质的收入。出纳人员应当根据有关的销售(或劳务)合同确定收款额是否按协议执行,并对预收账款、当期实现的收入和收回以前欠款分别进行处理,保证账实一致。(4)收回代付、代垫及其他应付款。出纳人员应当根据账务记录确定其收款额是否相符。具体包括单位为职工代付的水电费、房租、保险费、个人所得税,职工的个人借款和差旅费借款,单位交纳的押金等。2清点收入出纳员在清楚收入的金额和来源后,进行清点核对,清点核对时应沉着冷静,不要图快。其业务如下:(1)现金清点。现金收入应与经办人当面点清,在清点过程中出纳人员发现短缺、假钞等特殊问题,应由经办人负责。(2)银行核实。银行结算收入应由出纳人员与银行相核
3、对,如为电话询问或电话银行查询的,只能作为参考,在取得银行有关的收款凭证后,方可正式确认收入,进行账务处理。(3)清点核对无误后,按规定开具发票或内部使用的收据。如收入金额较大的,应及时上报有关领导,便于资金的安排调度,手续完毕后,在相关收款收据上加盖收讫章。如清点核对并开出单据后,再发现现金短缺或假钞,应由出纳人员负责。3收入退回如因特殊原因导致收入退回的,如支票印鉴不清,收款单位账号错误等,应由出纳人员及时联系有关经办人或对方单位,重新办理收款。二、出纳对现金支出的管理1明确支出的金额和用途出纳人员支付每一笔资金的时候,一定要知道准确的付款金额,合理安排资金。(1)明确收款人。出纳人员必须
4、严格按合同、发票或有关依据记载的收款人进行付款,对于代为收款的,应当出具原收款人证明材料并与原收款人核实后,方可办理付款手续。(2)明确付款用途。对于不合法、不合理的付款应当坚决给予抵制,并向有关领导予以汇报,行使出纳人员的工作权力。用途不明的,出纳人员可以拒付。2付款审批由经办人填制付款单证,注明付款金额和用途,并对付款事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1)有关证明人的签章。经办人的付款用途中,涉及实物的,应当有仓库保管员或实物负责人的签收;涉及到差旅、销售等费用的,应当有证明人或知情人加以证明。(2)有关领导的签字。收款人持证明手续完备的付款单据,报有关领导审阅并签字。(3)到财务部门办理付款。
5、收款人持内容完备的付款证明,报经会计审核后,由出纳办理付款。3办理付款付款是资金支出中最关键的一环,出纳人员应当特别谨慎,要用如履薄冰的态度认真对待,因为款一旦付出,发生差错是很难追回的。严格核实付款金额、用途及有关审批手续。现金付款,双方应当面点清。银行付款,开具支票时,出纳人员应认真填写各项内容,保证要素完整、印鉴清晰、书写正确。如为现金支票,应附领票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及单位证明,办理转账或汇款时,出纳人员书写准确、清晰、完整,保证收款人能按时收到款项。付款金额双方确认后,由收款人签字并加盖付讫章。如为转账或汇款的,银行单据可直接作为已付款证明。如确认签字后,再发现现金短缺或其他情况,应
6、由收款经办人负责。4付款退回如因特殊原因造成支票或汇款退回的,出纳人员应当立即查明原因,如因我方责任引起的,应换开支票或重新汇款,不得借故拖延;如因对方责任引起的,应由对方重新补办手续。附:收支两条线什么意思?收支两条线,顾名思义,就是收入和支出分线管理。既是企业提高内部资金管理效率的常用手段,也是加强税收、财政性资金廉政透明度管理,预防腐败、恶意收费现象的重要手段。在企业内部资金管理,特别是集团型企业资金管理中,由于各子公司间资金供需水平很难一致,资金充足的子公司有钱不用,不足的子公司无钱可用,资金浪费严重。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后,可通过资金集中管理、统一调配使用的方法,最大限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富余资金得到盘活,资金缺口得到最大限度补充。小编寄语:不要指望一张证书就能使你走向人生巅峰。考试只是检测知识掌握的一个手段,不是目的。千万不要再考试通过之后,放松学习。财务人员需要学习的有很多,人际沟通,实务经验,excel等等等等,都要学,都要积累。要正确看待考证,证考出来,可以在工作上助你一臂之力,但是绝对不是说有了证,就有了一切。有证书知识比别人多了一个选择。会计学的学习,必须力求总结和应用相关技巧,使之更加便于理解和掌握。学习时应充分利用知识的关联性,通过分析实质,找出核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