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模拟检测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18分,每小题3分) 1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巉(chán)岩 埋怨(mái) 冠冕堂皇(guān) 排难解纷(nàn)
B干系(ɡān) 城垣(yuán)敛声屏气(bǐng) 剜口割舌(wān)
C.阜盛(fù) 懵懂(měng)穿红着绿(zhuó) 回嗔作喜(zhēn)
D.窥觑(qù) 晌午(xiǎng)窗明几净(jī) 鳞次栉比(zh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饿殍 笑魇 搭讪 放诞无礼 不敢越雷池一步
D.厮守 暇疵 瘐毙 买犊还珠 初生牛犊不怕虎
C.错勘 褶皱 纨绔 椅角之势 偷鸡不成蚀把米
D.仓猝 鼓躁 迤逦 苌弘化碧 哪壶不开提哪壶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福建青年作家钟兆云的新作《国之大殇》以生动、流畅的笔触,展现了明中叶以来海峡
两岸人民生生不息、波澜壮阔的御侮史卷,再次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不可分割的关系。
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透露,我们下一步还将发射下“神舟”七号、“神舟”
八号,之后,将建立一个规模更大的空间站,可以做大量的空间应用。
③剧中的许多匈奴戏外景极费周折,投资方先后了内蒙古、新疆等地的多处草原,
但均因沙化严重、草地退化的问题而搁浅。
A.印证 实验 考察 B.验证 试验 考查
C.印证 实验 考查 D.验证 试验 考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这个宾馆的服务员素质很高,端茶上菜总是举案齐眉,很受顾客好评。
D.他因为既要照顾父母,又要工作,只好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每天奔忙在家里和单位之间。
C.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们好像自惭形秽,不出来。
D.下车的旅客一拥而上,都来买陈奂生的油绳,陈奂生只得七手八脚地来应付,谁知道双拳不敌四手,两眼难顾八方,卖完一算账,竟少了三角钱。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莫泊桑生于法国资本主义高度发展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B.风把西湖的鱼吹到岸上,这样的事连在西湖边住了大约50年光景的老吴也是第一次遇到。
C.恐怖分子的阴谋活动是应当加以揭露,而且是能够把它揭露的。
D.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已逐步推进的背景下,教育部决定扩大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自行命题的省份,将有利于各省高校有针对性地选拔人才,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B.他是个看得穿的人,这时就有了兴头,想到:“这等于出晦气钱———譬如买药吃掉!”
C.(马)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
D.图书馆里的学生几乎清一色地都看英语四六级、托福、雅思、计算机、经济、法律……等应用类书籍,大家都忙于考研、考证、考公务员、考出国英语。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
去年2到5月间,荷兰的家禽中爆发了大规模的禽流感疫情,有89人被传染,其中绝大部分症状比较轻,仅有一名兽医因呼吸衰竭抢救无效而死亡。荷兰的研究人员对从部分病人体内分离出来的禽流感病毒样本进行了基因测序,并将序列与从病鸡分离出来的作了比较,发现绝 大多数样本都没有出现有意义的基因突变。 但是,从死亡病人体内分离出来的病毒却存在较多的,突变,有些变化发生在与病毒的毒性、宿主特异性有关的区域。 因此,有可能是这些突变使得禽流感病毒变得对人特别致命。
流感病毒的特性与病毒表面上的两种蛋白质有关,一种是红细胞 血凝素蛋白质,简称H;一种是神经氨基酸酶蛋白,简称N。根据二者的差异,可以把流感病毒分成许多种亚型。 目前已知的禽流感病毒有15种亚型,其中有3种被发现能够传染给人。其中H9N2是低致病性的,另外两种H7N7和H5N1都是高致病性的。2003年荷兰禽流感的、亚型是H7N7;而1997年在香港导致6人死亡,以及目前在亚洲大范围流行,并在越南、泰国导致多人死亡的禽流感,都是H5N1亚型。2001年,研究人员报告说,H5N1亚型内部一种蛋白质(PB2)出现一个点突变,就会使得病毒毒性大为增加。2002年研究人员则发现,香港H5N1毒株之所以毒性特别强,是由于另一种蛋白质(NSl)上出现一个点的突变。这个突变使得H5N1毒株能够躲开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
基因突变起因于基因组在复制过程中发生错误。一般的生物体都有校正机制改正复制错误,从而大大降低突变的可能性。但是流感病毒不存在校正机制,这就使得流感病毒特别容易发生突变。 在这些随机发生的突变中,就有可能出现毒性特别强的突变。 不过,个别的基因突变虽然可能增强病毒毒性,但似乎不太可能增强它们在人之间传播的传染力。 目前发现得了禽流感的病人,基本上是从病禽传染到的。不过,除了基因突变,还有另外一种进化因素——基因重组,有可能增强禽流感对人的传染性。如果一个人(或其他动物),同时感染了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那么这两种病毒就可能在体内发生基因重组,出现一种由人流感病毒基因和禽流感病毒基因重组而成的新亚型流感病毒,既能够像人流感病毒那样很容易在人之间传播,又有像禽流感病毒那样强的毒性,而且这种新亚型病毒是人体无法识别的,因此人体对其无免疫力,那么就会在人群中爆发流感。越多的人感染禽流感,发生这
样的基因重组的可能性就越高。
上个世纪爆发过三次大流感。其中最严重的是1918—1919年的大流感,大约有4 5千万人死亡。另外两次大流感分别发生在1957·1958年(约1百万人死亡),1968—1969年(约75万人死亡)。后两次大流感就是由于禽流感和人流感病毒重组产生新亚型流感病毒引起的。许多专家认为,新的流感大流行已迫在眉睫。 1997年香港政府果断地消灭150万只鸡,可能避免了一次流感大流行。 目前出现疫情的亚洲各国纷纷灭鸡,也是出于同一目的。 新的流感大流行也许无法避免,但我们可以尽量推迟,从而抢到时间弄清禽流感的传染机制并找到防治的办法,例如研发出疫苗或特效药。
7.根据文意,对禽流感疫情相关特点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
A.在荷兰发生的禽流感是H7N7亚型禽流感病毒造成的,这一病毒的特点是在与病毒的毒性、宿主特异性有关的区域存在着较多的基因突变。
B.流感病毒可以分成许多种亚型,目前已知的禽流感病毒有15种亚型,其中有3种被发现能够传染给人。
C.绝大多数得了禽流感的病人,基本上不是直接从病禽传染上的,禽流感在人间的传染性即使有也可能是偶然的。
D.如果人或动物同时感染了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就会大大增强流感病毒的传播性和致病性。
8.下列各项关于H5N1病毒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目前在亚洲流行,并在香港、越南、泰国造成多人死亡的禽流感病毒,都是H5N1亚型。
B.香港H5N1毒株的毒性特别强是因为病毒内部的另一种蛋白质上出现了——个点的突变,使人体的免疫系统难以识别防范。
C. H5N1亚型具有高致病性,相对于其他禽流感病毒更容易出现基因突变。
D.H5N1亚型病毒内部的蛋白质只要出现一个点突变,就会使病毒毒性大为增加。
9.对“个别的基因突变虽然可能增强病毒毒性,但似乎不太可能增强它们在人之间传播的传染力”的含义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无论是在荷兰发生的禽流感疫情还是近年来在亚洲发生的禽流感疫情都基本上是从病禽传染上的。
B.基因突变往往带来病毒毒性的增强,而病毒毒性增强仅仅意味着病毒对人或动物的感染性的增强,并不造成病毒的传播性的增强。
C.越多的人感染禽流感,发生人流感病毒基因和禽流感病毒因重组的可能性就越高。
D.基因突变并不是造成病毒在人之间传播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的基因重组更有能增强禽流感在人群中爆发的可能性。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目前出现疫情的亚洲各国果断地采取火鸡行动,可能避免了一次流感大流行。
B.流感在世界范围内的大流行是可避免的,只要我们人类弄清禽流感的传染机制并找到防治方法,例如研发出疫苗或特效药。
C.从上个世纪的几次大流感的死亡人数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流感对人类的影响已明显地呈现出衰弱的趋势。
D.从上世纪后两次的流感来看,病毒的基因重组确实对人类预防新的传染病带来了挑战。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I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 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 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 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注:突,烟囱),傍有积薪。 客谓主人:‘更为曲突, 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 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座,而不录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 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 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 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 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霍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汉书·霍光传》)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霍氏秉权日久 秉:执掌
B.天下害之 害:陷害
C.客有过主人者 过:拜访
D.威震主者不畜 畜:容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I
A. ①夫奢则不逊
②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B. ①而又行以逆道
②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C. ①于更为曲突,远徙其薪
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D. ①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
②数罟不入湾池
13.选出全为“霍氏诛灭”的原因的一项 ( )
①霍氏奢侈 ②在人之右,众必害之
③霍氏秉权日久 ④徐生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
⑤大将军霍光从骖乘 ⑥福独不蒙其功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1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徐生认为,人君倘若爱护臣子,就应该不让臣子生活奢侈,并且不让他们长时期秉权。
B.霍氏诛灭后,徐福上书朝廷,说明自己察微知著,曾建议皇上抑制霍氏,论功更应受赏。
C.在文中“焦头烂额为上客”一语喻指揭发霍氏变乱的人受到封赏。
D.“贵徙薪曲突之策”的喻意是应该重视那些带预见性的意见,防患于未然。
第Ⅱ卷(108分)
四、(18分)
15.下面一段文言文是《世说新语》中的一段故事,阅读后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①,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②未止,仍下地以屐齿碾③之,又不得。真④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邪?”
(注)①鸡子:鸡蛋;②圆转:旋转;③碾(zhan):踩;④真:同“嗔”。
(1)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4分)
译文:
(2)真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4分)
译文
16.阅读下面7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宿左省
杜 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
17.选择恰当的语句填在下列各句的横线上。(任选两小题,全答按前两小题计分)(4分)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游要达到的境界是
。(《逍遥游》)
(2)人们经常用比喻一个人发迹了,同他有关系的人都跟着得势。(《促织》)
(3)“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是王实甫《西厢记》中崔莺莺送别张生时的唱段,这首曲的大意基本上可以用柳永的《雨霖铃》词中的一个名句来概括,那就是“ ”。(《雨霖铃》)
五、(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8~21题。
如歌的友情
舒 乙
“文革”后期,我和家人冒着风险打开被封多年的老舍先生的书房 兼卧室。满屋尘土,凌乱不堪,惨不忍睹。地下有不少纸片,随手捡起 一个旧信封,上面有鞋印,显然是被践踏过的,抽出里面的纸,竟是一幅挺完好的中国画。细看,是傅抱石先生给老舍先生的一件礼物。横幅,幅面不大,未裱,题为《洛神图》。画面上是一位古装仕女,席地而坐,抚琴,端庄典雅,额上有一颗装饰红豆,小嘴同样猩红,脸型和眼神很美,仿佛在冷隽平静的外表下有一股热烈的激情在心中搏动。
显然,当时傅抱石先生在南京家中作画,画得意了,装上信封,寄到北京,送给知己的老友。没有特殊的原因,几乎是什么也不为,甚至也不写什么多余的话,寄去就是了。是一种问候?是一种惦记?是一种关切?是一种友情的延续?是一种自我陶醉?是一种急切的分享?我说不好,实在说不好。 我只是感觉到,这里什么都有,只是没有功利,无所求,无所需,也不要任何回报。朋友嘛。
在老舍先生的画柜中,这样的画不止一件。
还有一件,比这件更精,更绝,堪称是傅抱石先生的一件重要代表作。这幅叫做《桐阴图》。立幅,非常之长,四尺有余。 画的是抗战中傅先生住了七载的重庆金刚坡旧居。 巨桐之下一茅庐,窗内一小古装人在作画,实则抱石先生自画像。 完全是一幅写实主义加浪漫主义的杰作。傅先生很喜爱它,带回南京,常常挂出来欣赏。1953年傅先生来京,闲聊中老舍先生谈到此画,深表爱慕。傅抱石先生闻后,大为感动。回到南京,他立刻将此珍藏艺术品托人带到北京,赠给老舍先生,还在绫子框上写了长跋,说明始末根由,竟是一篇美丽动人的散文,共计百余字。
又是一次馈赠,又是一次毫无功利,又是一曲纯情的友谊之歌。
如此珍贵的礼物出手得越是平常,越是随意,反过来,越显其传奇,传递的人间情谊有如水一样清淡透明,有如歌一样美妙动人。这两件事深深打动了我。我觉得在这两张美丽的杰作后面藏着的友谊是了不起的典范。现如今,一切似于都被金钱淹没了,恐怕再也不易找到这种不带金钱味儿的交往了。傅抱石先生和老舍先生的这种中国古代文人优雅行为的翻版,也许真成绝唱了。
写出这些故事时,我仿佛听到世界远方的枪炮声、厮杀声、爆炸声和报仇的咆哮声。于是,我从这些故事中看到一个民族的伟大精神,是它创造了我们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是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让世界震惊的人间奇迹。 所以,我一点也不以为它小。 不,这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大到或许会改变世界的命运。
人类啊,本该如此生活的,善良,富有同情心,彼此帮助,而且不要求回报。
18.傅抱石先生给老舍先生寄画,为什么说“没有特殊的原因,几乎是什么也不为,甚至也不写什么多余的话,寄去就是了”?(4分)
答:
19.文中划线句“完全是一幅写实主义加浪漫主义的杰作”有何含 义?请分两层概括说明。(6分)
答:(1)
(2)
20.文中所述两件事,为什么“深深打动了我”,令作者感动不已?文章写到“现如今,一切都被金钱淹没了,恐怕再也不易找到这种不带金钱味儿的交往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本文开头写傅抱石先生送给老舍先生《洛神图》,竟在“文革”中遭人践踏。老舍的书房兼卧室“满屋尘土,凌乱不堪,惨不忍睹”,这从某一角度揭露了“四人帮”倒行逆施的罪恶。
B.傅抱石先生另一幅绘画杰作《桐阴图》,老舍先生谈起此画,深表爱慕,表示出想得到此画的愿望。傅抱石深知好友的心意,忍痛割爱,经过一番考虑,回南京后,终于将这一幅画托人带给了老舍。
C.傅抱石先生和老舍先生这种中国古代文人优雅行为的翻版,体现了中国文人的传统美德,弘扬了中华优秀文化,它与西方文化中出现的枪炮声、厮杀声、爆炸声和报仇的咆哮声是相冲突的。
D.“现如今”,在金钱至上和各种利益的驱动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俗气,相互利用,尔虞我诈,甚至受金钱的诱惑,腐化堕落,朋友间失掉了真情和友谊,作者对此无比愤慨,予以鞭挞。
E.本文作者是老舍的儿子,他满怀深情地歌颂了傅抱石和老舍之间如歌的友情,赞扬了中国文人从中国文化中吸取精华所具有的善良,富有同情心,彼此帮助,不求回报,无任何功利的品格;
六、(12分)
22.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题目(应概括主要内容,不超过12个字)。(3分)
昨天,北京大学进行了自主招生考试。有考生告诉记者:“题目活,题型新。比如语文第一题用拼音默写宋词,挺新鲜的,从没这么考过。还有对对联,给‘九天揽月华夏英豪驰宇宙’对出下联,挺有意思的。”除笔试外,考生还必须参加由北大教授组成的专家组面试,在15分钟面试时间内自我陈述并抽签答问,以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
23.根据要求,改写下列句子。(3分)
她(祥林嫂)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空的破碗;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将此句改写成突出强调祥林嫂行走百户却乞讨无果的句子) 1
改写:
24.目前,发送手机短信已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交流方式。手机短信的特点是简明、清晰、得体,好的手机短信还富有文采。假如 :你在世界青少年科技创新小发明比赛中获得了金奖,请你拟一则发给你的老师或父母的内容为报告喜讯、表示谢意的手机短信,字数在30—60个之间。(正文中不写称呼)(6分)
发给(横线上填写“老师”或“父母”)的短信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
一座庙里的石地板,对香客膜拜、香火不断的石佛像愤愤不 平:“你我同是石头,来自同一座山,为什么你能高高在上,享受千人朝拜,万人供奉?”佛像略一沉思后微笑道:“贤弟,世间事大 体是十分公平的。 你我的确材料相同,来自同一座山,但在你 山之前,师傅只是嚓、嚓几下子,把你劈得方方正正送出山。在你走后的3年中,师傅对我砍呀、凿呀、刻呀、磨呀,从未间断,我才成了今天的样子。 既然出山前你我的历练不同,今天的际遇又有什么不公平的呢?”
的确,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许多事,公平与不公平,就看你从什么角度看问题。请结合你的经历、见闻和认识,以“公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 800字,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与提示
1.B(A埋m已n怨;C回嗔ch6n作喜;D晌sh6ng午)
2.B(A笑靥;B瑕疵,买椟还珠;C掎角之势;D鼓啄)
3.A(“印证”指证明与事实相符;“验证”指通过试验使得到证实。“实验’’指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试验’’指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考察”指实地观察;“考查”指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
4.C(A“举案齐眉’’是形容夫妻相敬;B“颠沛流离”指生活艰难,四处流浪;D“七手八脚”形容人多手杂,陈奂生一个人是不可能七手八脚的)
5.D(A成分残缺,“过渡”后面应加上“的时期”;B去掉“大约”或“光景”;C句式杂糅,应该在“是应当”前加“我们”)
6.B(A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C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D去掉“等”字或者省略号)
7.B(A“在与病毒的毒性、宿主特异性有关的区域存在着较多的基因突变”这一特点仅存在于死亡病体内分离出来的病体中;C基本上是直接由病禽传染上的;D只有在两种病毒于体内发生基因重组的情况下,才会有这样的结果)
8.B(A项中此次禽流感并未在香港造成人员死亡;C项的判断没有根据;D项的“只要”所表达的条件关系不存在)
9.B(基因突变也可能是使病毒传播性增强的一个原因)
10.C(推理缺乏深层的科学依据)
11.B(害:痛恨,忌妒)
12.A(表J顷承,就)
13.C(④、⑥与霍氏被诛无关)
14.B(是另外一人上书朝廷,而徐福是在霍氏被诛之前上书皇上抑制霍氏的)
文言文参考译文:
当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说:“霍氏一定得死。人奢侈就不谦虚,不谦虚就一定玷辱皇上;此人也就是背叛天道。他的地位比别人高,大家一定忌妒他。霍氏掌权很久了,忌妒他的人很多了。全部人都忌妒他,而他又背天道而行,不等待死等什么?”于是上疏皇上说:“霍氏宽裕昌盛,皇上您即使想厚待他,应当适时抑制他,不要让他最后到死亡的地步。”上书多次,才听到。
后来,霍氏被杀,而告发霍氏的人都被封官。有人为徐生上书说“我听说有个探望主人的客人,看见他家灶上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了些柴火。客人对主人说:‘改为弯曲的烟囱,把柴火移走,否则将有火患。’主人没理他。不久主人家果真失火,邻居们一起救火,有幸使火熄灭。于是主人杀牛备酒,感谢他的邻居。身上烧伤者在上座,剩下的各按他们的功劳就座,而独独不邀请说改烟囱为弯曲的人。有人对主人说:‘假使当初听了那客人的话,不用牛、酒,最终可以使火患没有。如今按功劳而邀请宾客,提出把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移走的人没有得到奖赏感谢,却把焦头烂额的人作为上宾吗?’主人于是醒悟而邀请他。今茂陵徐福屡次上书说霍氏会有变化,应当防止杜绝他。假如按徐福所说的做,那么国家不用分割土地出卖官爵,大臣死、叛乱等事都不会
发生。往事既然已经发生,惟独徐福一人没有蒙受皇恩。希望皇上明察——重视徙薪曲突的方法,把他放在焦发灼烂之人的上面。”皇上于是赏徐福帛十匹,之后任他为郎。
宣帝刚被立为皇上时,到高庙祭祀,大将军霍光以骖乘的身份跟从,皇上心里害怕他,像背上长了芒刺一样。后来车骑将军张安世代替霍光任了骖乘,天子才能从容地面对,感觉安全在身旁。一直到霍光死去,而他一族之人竟然全部被杀。 因此民间流传说:“威严震主的人不能活。霍氏的祸,是从骖乘开始的。”
15.(1)(他)用筷子去扎鸡蛋,没有扎上,就非常生气地拿起鸡蛋丢在地上。
(2)(他)愤怒至极,就又从地上拾起(鸡蛋)放进嘴里,咬破了立即就把它吐了出来。
16.诗眼分别是“动”“多”。在夜空群星的照耀下,宫殿中的千门万户也似乎在闪动。宫殿高人云霄,靠近月亮,仿佛照到的月光特别多。这两句不仅把星月映照下宫殿巍峨清丽的夜景活画出来了,而且寓含着帝居高远的颂圣味道,虚实结合,形神兼备,语意含蓄双关。因这两字,全联境界全出。
17.(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2)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8.这看似“越是平常,越是随意”之举,反映了傅抱石与老舍之间的朋友之谊没有任何功利,无所求,无所需,不要任何回报的至情。
19.(1)第一层意思是高度评价了《桐阴图》的艺术价值。
(2)第二层意思是把这么一幅自我欣赏、把玩不已的杰作送给友人,更深层次地表达了傅抱石和老舍无功利的纯情极致。
20.因为这两件事即两幅杰作的后面掩藏着的友情是了不起的典范,反衬出傅抱石和老舍的友谊的纯洁。
21.C、E
22.参考答案:大自主招生出新招”或“北大自主招生招数新且多”。
23.她(样林嫂)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此题在于突出强调祥林嫂的生活现状, 将体现生活现状的定语置后单独成句。如此类的改写还有主谓倒装、状语前置、使用特殊标号等)
24.略(解答此题,要注意说话对象和语言的简练而富有文采)。
25.点拨:生活对待人们是公平的:你付出了劳动,就会得到收获;你待人宽厚,就会被人宽容;你性情懒散,就会事无所成。生活待人是不公平的:有时我们明明付出了很多努力,却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我们明明真心待人,得到的却是冷漠与刻薄。在生活的不公面前,我们该怎么办?是否真的有命运的存在?公平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所以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公平问题,不能把它绝对化。论证的重点应放在对待“公平”的态度上,要学会理性思考,注意“公平’’的两面性,分析要客观、全面,不能以偏概全,论证过程可列举典型事例进行论证,也可追根溯源,逐层深入,从不同角度安排材料,可用正反对比,也可进行类比,论证要深刻透彻,中心要明确。
9 / 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