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业二十年的老会计经验之谈,如果觉得有帮助请您打赏支持,谢谢!今年的防暑降温费如何进行会计核算?【会计实务经验之谈】年年岁岁防暑降温费相似,会计核算不同。暑期又到了,不少单位都要发放防暑降温费。会计人员考虑的是发放防暑降温费的账务处理问题。怎样做账才算正确呢?一直以来有些会计人员深感困惑。按照今年7月1日开始执行的新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 职工薪酬规定,防暑降温费等职工福利费应纳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纳入应付职工薪酬核算防暑降温费的会计处理,经历了不同阶段。在新企业会计准则出台之前,有的单位计入应付福利费科目核算,有的单位计入管理费用 劳动保护费(防暑降温费)科目核算,还有的单位区分管理人员
2、和车间生产人员,分别计入管理费用 劳动保护费(防暑降温费)或制造费用 劳动保护费(防暑降温费)科目进行核算。在会计核算中虽然列支的科目不同,但基本上执行了当地财政部门的规定。从2007年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对此问题进行了明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 职工薪酬第二条规定:“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由2014年7月1日开始执行的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 职工薪酬第二条规定:“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 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职工薪酬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企业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受
3、赡养人、已故员工遗属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属于职工薪酬。”同时,明确规定短期薪酬中包括职工福利费。这就明确规定了职工福利费应纳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财政部发布的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职工福利费的开支范围,其中,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等发放或支付的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职工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暂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职工疗养费用、自办职工食堂经费补贴或未办职工食堂统一供应午餐支出、符合国家有关财务规定的供暖费补贴、防暑降温费等。明确了防暑降温费应纳入职工福利费明细科目核算。按规定发放防暑降温费和高温津贴的会计分录如下。无论以
4、实物还是现金发放防暑降温费:借:应付职工薪酬 职工福利费(防暑降温费) 贷: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符合规定发放的高温津贴:借:应付职工薪酬 工资 岗位津贴(高温津贴) 贷: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供给全体职工的清凉饮料和保健用品:借: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 劳动保护费 贷: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防暑降温费的税务处理与会计核算一致防暑降温费涉及的税种主要是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2007年以前,职工防暑降温费属于“劳动保护费”的列支范围,由于其关系到税前扣除的问题,1996年国家税务总局对吉林省国家税务局请示的批复称:“企业职工冬季取暖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劳动保护费等支出,税法规定允许扣除。”有一份河北省地
5、方税务局的通知,也对此作出了规定,防暑降温费的扣除最高限额调整为每人每年200元。2008年开始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企业发生 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税务上把职工防暑降温费纳入了职工福利费的范围,这与会计核算规定是一致的。笔者认为,从2008年开始,企业发放的职工防暑降温费即便是超过了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规定的标准,只要是职工福利费实际开支总额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14%,就可以在税前扣除。反之,企业发放的职工防暑降温费即便是按照或低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规定的标准,而职工福利费实际开支总额超过了工资薪金总额的
6、14%,其超过部分也需要作纳税调整。关于防暑降温费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规定,工资、薪金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条规定:“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所以,防暑降温费应计入个人工资、薪金所得,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但是,由于个人所得税属于地方税务机关的管辖范围,目前各地的做法不尽相同。比如,河北省地方税务局规定:“各单位按照当地政府(县以上)规定标准向职工个人发放的防暑降温费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超过当地政府规定标准部分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所以,发放的防暑降温费如何计征个人所得税应执行当地税务部门的规定。小编寄语:不要指望一张证书就能使你走向人生巅峰。考试只是检测知识掌握的一个手段,不是目的。千万不要再考试通过之后,放松学习。财务人员需要学习的有很多,人际沟通,实务经验,excel等等等等,都要学,都要积累。要正确看待考证,证考出来,可以在工作上助你一臂之力,但是绝对不是说有了证,就有了一切。有证书知识比别人多了一个选择。会计学的学习,必须力求总结和应用相关技巧,使之更加便于理解和掌握。学习时应充分利用知识的关联性,通过分析实质,找出核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