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景观式新闻”视域下的报道...川渝地区极端高温的报道为例_姚文华.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25217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观式新闻”视域下的报道...川渝地区极端高温的报道为例_姚文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景观式新闻”视域下的报道...川渝地区极端高温的报道为例_姚文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景观式新闻”视域下的报道...川渝地区极端高温的报道为例_姚文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景观式新闻”视域下的报道...川渝地区极端高温的报道为例_姚文华.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05新媒体研究MEDIA FORUM 传媒论坛“川渝人民要哭了”成为微博热门词条,川渝的灾情成为了网络遣词造句的噱头、部分网友的谈资,也成了互联网时代娱乐至死的靶子。一些报道以调侃与游戏心态揶揄川渝高温,使灾难娱乐化,把灾难当儿戏,将在苦难中人民的民生问题当成隔山观火的工具。一篇题为关掉滤镜,听一下四川人的哭声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对“旅游视角”下的报道进行了批判,对“人们把高温和干旱,看成是一种景观”进行了有力的反驳。1 研究的理论依据、方法“景观,是德波这种新的社会批判理论的关键词,原意为一种被展现出来的可视的客观景色、景象,也意指一种主体性的、有意识的表演和做秀。”1,法国居伊德波在景观

2、社会一书中断言,“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里,生活本身展现为景观(spectacles)的庞大堆聚。直接存在的一切全部转化为一个表象”1。景观理论在后期的发展和传承中,意识形态的内容逐渐被淡化,道格拉斯凯尔纳认为“媒介景观”是“能体现当代社会基本价值观、引导个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并将当代社会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戏剧化的媒体文化现象,它包括媒体制造的各种豪华场面、体育比赛、政治事件”2,将媒介本身作为研究主体而甚少涉及意识形态的批判2。景观是由媒介、公众等进行搭建,媒介传播信息,受众默默接收,进而形成“景观社会”。“不关注灾情与受灾群众,只关注灾难中的景观的报道模式,即为景本位报道模式。”3,

3、本文研究的“景观式新闻”有别于“景本位”报道,也不是“景观新闻”,而是一种“类景观”现象,仅仅从媒体报道角度分析话语失衡和娱乐化倾向,不包括意识形态层面的内容。结合自身研究内容和目的,本文将“景观式新闻”限定为:“在灾难性事件报道中,过多关注灾难中的景观,而缺少对灾难本身、受灾群众等的深度和深层报道,并逐渐将灾难性事件娱乐化的新闻报道模式。”“景观式新闻”中的“景观”是一种“类景观”理论,引申至本次研究中更倾向于“视觉效果”。本文主要以“景观理论”为基础,以道格拉斯凯尔纳的“媒介景观理论”和“景本位”的报道模式为研究视角,通过对“媒体对 2022 年川渝地区极端高温的报道”的研究,分析媒体报道

4、情况,阐释“景观式新闻”视域下的报道失衡和娱乐化现象及危害。对于灾难性事件“景”本位的报道方式必然受人诟病,媒体作为一种公共资源,面对川渝地区出“景观式新闻”视域下的报道失衡和娱乐化研究以媒体对川渝地区极端高温的报道为例姚文华摘 要 以媒体对 2022 年川渝地区极端高温的报道为例,探究“景观式新闻”报道模式下产生报道失衡以及“伪真实”的原因,并对由此造成灾难新闻娱乐化的结果进行深入分析,试图探索揭示灾难新闻景观化、娱乐化的根源。以灾难为载体的“景观式新闻”,将灾难和群众变成新闻的由头和景观,消费受众的注意力,避重就轻、缺乏深度报道和“人本位”的新闻职业素养,景观式的报道也消解了报道的严肃性和

5、权威性,灾难新闻报道失衡和娱乐化问题突出,影响大众对灾难成因的溯源以及对灾难本身的思考。关键词 川渝高温;景观式新闻;人本位;景本位;报道失衡;娱乐化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3)01-0105-04作者简介:姚文华,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编辑,研究方向为网络与新媒体。DOI:10.16604/ki.issn2096-0360.2023.01.0152023年第1期 NEW MEDIA RESEARCH106新媒体研究现的极端高温天气,却热衷于对“乐山大佛真身全部露出”“土豆片变薯条”“葡萄被晒成葡萄干 网友:新疆是风干 四川是晒干”等的报

6、道和探讨,当时正在经历高温、限电、死亡等威胁的川渝还面临停水、停电等民生问题,却并未得到充分深入的报道。后来“川渝人民要哭了”登上热搜,网友以自认形象的比喻,用调侃、娱乐、游戏的心态,采用低幼化的表达方式,降低了公共灾害的严肃性,缺乏对人道主义关怀。2 景观式新闻造成灾难报道失衡的原因分析“景观社会”更侧重于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视觉传播化机制;“媒介景观”定义的落脚点在于“戏剧化的媒体文化现象”;“景观式+”的实质不可避免地渗透着“视觉传播化”“戏剧化”等媒介传播的影子。“景观式新闻”作为“景本位”报道模式的丰富和更深层次的思考、延伸,重“景观”而轻其他,在新闻传播的杠杆上,媒体报道必然会失衡。

7、景观式新闻报道失衡并非是单因素决定的,是“媒体失语”“关注失焦”“流量至上”“猎奇心态”“素养不足”等原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非健康”传播状态。2.1 媒体选择性失语,集体保持沉默媒体面对灾难性报道,出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考虑会特别谨慎,如果大篇幅报道容易引起社会的恐慌,甚至带来不稳定因素。灾难性新闻本身是负面舆论的高发区,也是产生谣言的温床,对一些话题避而不谈、或者避重就轻,转移受众关注点,也直接淡化了灾难的严重程度,这点媒体在潜意识里早就达成了共识。打破选择性集体失语最立竿见影的办法就是出现第一家“吃螃蟹”的媒体,然后媒体才倾向于全面、深度跟进,否则媒体很可能会集体失语和沉默。2022

8、 年 7 月8 月川渝地区经历极端高温,传统媒体对“高温”“干旱”“防汛”“热”“用电”“减灾”“保电”“保供水”“保丰收”“山火”等的报道总体表现为前期报道重表象,后期报道重安抚,缺少真正站在老百姓角度,表现当时受灾情况的深度报道。四川日报在 8 月 11 日刊发了达州发布气象干旱预警 的文章。8 月 1 日至 8 月 10 日期间,8 月 3 日发布了7 月部分地区作物受旱、人饮困难 时隔两年我省再启抗旱应急响应的文章,提到“为科学应对旱情,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于 7 月 15日 18 时启动四级抗旱应急响应,并持续生效至今。”;8 月 9 日发布18 市州加入四川“高温组”预计高温还将持续

9、10 天的文章。干旱在字典中的词性为形容词,解释为“(气候、土壤)因降水不足而干燥”4,有一个累积的过程,但是 8 月 1 日至 10 日,四川日报未对达州干旱的具体情况展开详实的报道。作为传统媒体从引导舆论、传播正能量来看,确实是在传递积极向上的态度,但是对于受众来说,全面获取信息的渠道则遇到了阻碍。媒体有意无意忽略或者突出一些内容,有媒体的集体选择性忽视和重视,而对选择性忽略的内容出现集体沉默的现象。2.2 关注区别性失焦,报道以面代点2003 年 4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对于非典疫情“不得缓报、瞒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人为本”成为新

10、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在灾难新闻中“人本位”的报道越来越多,来自底层的表达也越来越多,但是有些话语表达是经过筛选和处理的。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报道走形的情况屡见不鲜,如供人欣赏的景观一样让人赏心悦目。新闻中的人是被“模型化”的人,是阳光、积极、乐观、有问题也及时得到很好解决的人;报道中倾向于关注整体,对个体关注较少,出现“一定范围内,一部分状况好转,约等于该区域全部得到好转”的情况。对一些正面报道,深挖所有的细节,要让报道做到鲜活、立体;对灾难性报道,忽略不想被看到的细节,让报道呈现一片大好的景象。以重庆日报为例,2022 年 7 月8 月的关于“高温”“山火”“干旱”的报道多从“我市”“电网”“党

11、员”“消防”“专家”“供水”等角度出发,突出的是来自各方力量的保障和努力,对生活在灾难中的人关注的比较少;对一些宏大的面的关注多于具体的点,特别是受灾严重地方在新闻中基本没有涉及。在报道中突出的都是政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多措并举抵御灾难,以及大家面对高温限电等情况齐心协力、无私奉献的形象,却忽略了一些受灾群众的苦难。在灾难面前总有靠人的能动性无法完全克服的困难,保持信息的公开透明,适度报道让受众更接近真相,也会压缩报道中不正之风的生存空间。如果均像新闻报道呈现的情况一样,“庄稼解渴”,处处“供水供电有保障”在网上传播的一些负面信息也就没有传播空间。人是现实中的人,不是

12、活在新闻中的人,不得不说,媒体在关注点聚焦以及对具体事件的报道存在失范的情况。2.3 崇尚流量至上,信息畸形传播如果将传统媒体报道存在的问题概括为失焦、片面,那么新媒体传播在传播方面的一大特征就可概括为流量至上、畸形传播。在流量至上的环境下,107新媒体研究MEDIA FORUM 传媒论坛 一些媒体和网民为了吸引关注,对灾难进行加工和所谓的深入解读,严肃的灾难议题逐渐被娱乐化,甚至沦为“玩梗”的新闻由头;消费灾难,遮蔽事件本身的问题,将反思变成迎合,演绎为求异。在网络中检索“川渝高温”,“师傅,前面可是火焰山?”是四川 高温包围圈终于要缩小了!川渝网友:我们一直在圈里 网络上看云贵网友避暑之争

13、。川渝:我们是空调外挂机?重庆持续高热!网友调侃:来重庆吧,你会认识很多“熟人”等文章,从标题可以看出或是直接调侃、或是对评论的引用。将四川与火焰山相比,把高温炙烤下的重庆人说成是“熟人”,其中对语言艺术和想象力的运用,没人否认,但是在灾难面前,无论自嘲还是他嘲,都是对灾难的美化和淡化,也是对灾难的消费。吸睛似乎是新媒体运营的流量密码,一味地追求流量为王,烘托灾难中的“美学因素”,偏离了信息传播的初衷和中心,蹩脚的解读和自认为的幽默,必然会出现信息畸形传播的情况,造成焦点的转移和真相的遮蔽。2.4 新闻受众猎奇,报道寻求新奇新闻报道设置悬念、夸大信息内容、运用煽动性言论,满足受众的好奇心,在求

14、新、求奇的趋势下,最大限度吸引受众的注意力。疑问式标题、“最”字标题、对话式标题、审丑式标题等表达方式,将关注点、引爆点前置,制造特别的新鲜感,以此极力迎合受众的猎奇、窥探心理,获得更高的关注度。川渝陷入“地狱模式”?川渝高温:今年最恶心的一个热搜,出炉了!别再娱乐化川渝极端高温了,已经死了很多人了!四川到底有多热?说“热死了”真的不是开玩笑,诸如此类,文章内容多为对网络信息的整合与二次加工,将“新”“奇”等信息传播元素,内置其中,网络上的内容来回组合和“翻炒”,缺少第一手的信息和最真切的感受,凭借主观判断和运营技巧传播信息,而缺少“我在现场”的深挖、探究和实证。2.5 传受跟风传播,媒介素养

15、不足一个事件上了热搜,接下来相关事件必然会被扒个遍,并对信息进行二次、三次加工和传播,这是网络时代的传播特点。跟风传播是新媒体平台的常规现象,又加之对信息的甄别能力差,为了吸睛在自以为合理发挥的区间大作文章,造成信息的不准确、不对称、不均衡。对于传统媒体的新闻工作者,虽然对收视率、阅读量的要求不突出,但是却是很多新闻的深入报道者和权威的消息源,如果在新闻报道上存在盲区、缺少新闻敏感,以及引导受众的能力,新闻信息的传播也必然会受阻。新媒体人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造成信息传播不到位、不真实、不平衡。由于一些传播者缺乏媒介素养,辨别事情真伪的能力较差,又以新媒体人自居,高估自身洞察事物、获取真相、综合

16、分析的能力,造成对一些信息的肆意加工和传播;相关议题形成热度后,必然会有新媒体人蜂拥而至,蹭热度、拼接素材,生产新闻快餐。媒介素养绝不是盲目跟风、合理想象、吸引注意、收割流量,而是对信息的把握、选择、判断、评估、处理以及展现能力。灾难性报道景观化绝对不是个例,比如,2020年鄱阳湖受降雨影响,在永修县境内的永吴公路大湖池段湖水已渐渐淹没公路路面,有报道称“中国最美水上公路进入佳境”。2022 年鄱阳湖因为干旱,水面大面积减少,航拍下当时的景象,滩涂裸露,河床干涸,干流和支流组合起来像树干和树枝,有人将其称为“生命之树”想象力勃发,对灾难景观大肆报道,对民生问题选择性忽略,这有悖于“以人为本”的

17、理念。在灾难新闻中,“媒体失语”“关注失焦”“流量至上”等都会造成报道和客观事实的不一致,迎合、遮掩等也必然会带来话语的失衡。3 媒介景观对灾难新闻娱乐化的分析媒介以景观的方式呈现灾难,是一种对新闻事实的不正确呈现方式,其本质就有新闻娱乐化的倾向和苗头。“新闻娱乐化现象的三点特征:一是内容上注重软性新闻,二是着力挖掘硬新闻中的娱乐性因素,三是形式上强调吸引力。”5灾难新闻往往具有破坏性、重大性,而严肃的灾难新闻景观化呈现必然会造成信息传播偏差,产生新闻娱乐化的副作用。3.1 新闻词条化8 月 22 日上午,数个关于川渝高温的词条登上热搜“川渝人民要哭了”“重庆高温把路都晒化了”“重庆已组织 1

18、 500 余人扑救巴南山火”“四川最大火力发电厂全力供电”“重庆北碚区发生火灾”“重庆山火”,一条条热搜以词条的形式展现。微博中信息传播快、空间相对开放,尤其是热搜榜是目前最活跃的舆论场之一。在微博登上热搜后,词条比较言简意赅,增加娱乐元素有利于吸引受众和信息传播,随后媒体进行跟进和深入报道,在微博中出现的词条也就成为跟进报道的重要着手点,社交媒体的趣味性、娱乐化也渗透在报道中。3.2 内容拼接化“四川已成功热过吐鲁番”“四川盆地热成红油2023年第1期 NEW MEDIA RESEARCH108新媒体研究火锅底”“小狗被地面烫得来回换脚”“四川的葡萄也有烦恼”“女子高温天晒土豆干 6 小时变

19、薯片”“重庆高温把路都晒化了,过个马路鞋没了!”相关的内容和视频成为新媒体平台成为报道川渝高温的重要材料,众多内容进行组合拼接,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新闻中多次传播,看似有图有真相,实则是对网络信息景观式的拼接再拼接,加工再加工。这种信息价值和娱乐价值并存的信息,是大家选择进行拼接新闻的首选,在娱乐化元素的冲击下,媒介空间和注意力被侵占,对灾难新闻的严肃态度受到了冲击。3.3 评论消遣化评论区是一个复杂、活跃的舆论场,受众在此发表观点、表明态度、宣泄情绪、寻求共识,甚至成为受众消遣的网络空间和阵地。群体的智慧是无限的,各种神评论可以增进对问题的了解和事情未来走向的预判,一些评论高手语言表达能力强

20、、涉略面广、逻辑严密、言辞犀利、一针见血、幽默风趣,评论区也是大家切磋观点、交换意见的“茶话室”。但是在灾难新闻下的消遣评论,不是加油,也不是幽默,是隔岸观火和幸灾乐祸,是置身事外,是“闲情逸致”外溢,是对灾难本身的消遣和娱乐。在对川渝极端高温的报道中,有网友评论“嘉陵江:我干了,你随意”“前年发洪水是洗脚;今年久旱呢,是光脚”“不和四十度以下城市的人做朋友 因为不熟”“川渝炼丹炉”“热死人了 是真的”“四川葡萄晒成葡萄干 新疆如临大敌”,这种景观式的评论是“拿别人的苦当柴,煮沸自己的咖啡”,是缺少同情心、同理心的体现,是对灾难的无知,以及对人文主义关怀的背离。3.4 传播休闲化景观式新闻由于

21、内容的呈现博人眼球,相对轻松灵活,利于新闻在受众中广泛传播。“乐山大佛真身全部露出”登上热搜,乐山大佛有很高的知名度,借此进行信息传播,受众更容易接受。虽然位于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交汇处的乐山大佛是表现水位下降的一个参照,但是这种借助自然景观报道四川的这场高温灾难,无异于隔靴搔痒。随后景区回应“说法不对,佛头佛脚一直都看得到”。干旱高温不是猎奇的温床,灾难也不是流量密码,景观式的报道也不应该是大众化传播的爆款,娱乐化的新闻报道更不应该是灾难新闻夺人眼球的新闻点。3.5 接收游戏化运用浪漫化的表达方式,带着滤镜的报道似乎更容易得到广泛传播,也更容易让人放下警惕、自我麻痹,放弃对信息真伪的识别

22、、核实,这与在娱乐化环境中受众接收信息的游戏化密不可分。渲染夸大的新闻事实、博人眼球的新闻谣言,总有一些元素迎合大部分网友娱乐消遣、缓解疲劳等心理,对于娱乐化的新闻,受众潜意识自动植入游戏心态,放下对灾难成因的溯源以及对灾难本身的思考。4 总结与思考灾难性事件下,“景观式新闻”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报道畸形。“景观式新闻”报道角度偏离,事实选取必然呈现病态化状态,选择性舍弃一些新闻事实,玩梗突出“灾难美学”,报道呈现失衡状态,娱乐化倾向也便如影随形。在景观的粉饰下,“要哭了”的遮蔽下,对待能源结构、保供能力等问题如“掩耳盗铃”一般。灾难新闻报道景观化、拿灾难玩梗说段子的娱乐方式,不是苦中作乐,而是

23、报道失衡,也是事不关己拿别人的苦难当消遣的无底线引导,真实客观和自律负责的媒体自觉,及理性表达和善意博爱的舆论态度是媒体和网民对待灾难新闻的应有态度。参考文献1 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王昭凤,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10.2 陈力丹,王晶.“伪真实”:媒介建构中的仪式景观:基于广西仫佬族依饭节的观察访谈与媒体报道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12):26-29,46.3 荆中楷.灾难新闻的“景本位”报道模式探析J.新闻前哨,2021(2):83.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419.5 闵阳.新闻娱乐化现象成因探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3):1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