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教师的主体性建构_阙祥才.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25165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教师的主体性建构_阙祥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教师的主体性建构_阙祥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教师的主体性建构_阙祥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教师的主体性建构_阙祥才.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问题的提出早在1950年,我国教育工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提出了“三育人”的主张,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时代在变,“三育人”观念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变化,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更为凸显。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首次提出了“三全育人”的改革要求。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对新时代高校开展育人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1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多个重要场合都强调了“三全育人”的具体要求和必要性。这一系列重要举措表明,

2、“三全育人”是党和国家对当前高等教育提出的重大命题,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主线,同时也是引领和促进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性战略工程。高校的“十大”育人体系是指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其中课程育人位列第一。承担课程育人的主体是教师,其专业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直接影响。但目前高校教师群体还存在主体性建构不充分的问题,影响了“三全育人”的细化落实。因此,探究高校教师参与和实施“三全育人”的主体性建构问题,对提高高校育人质量、实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以及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

3、要意义。二、“三全育人”内涵及高校教师的主体地位与主体性高等教育“三全育人”,亦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锻造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全员育人通常意义上是指高校全体教职工都应自觉在各自本职工作中对学生实施直接或间接的思想价值引领,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强化育人意识和责任担当。具而言之,全员育人之“全员”包括: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教师的主体性建构阙祥才,李称心,阙婧(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武汉430070)摘要:高校教师肩负着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的多重使命,是“三全育人”的首要主体,其主体性的建构是“三全育人”成功实施的关键所在。本文在厘清“三全育人”理念内

4、涵与阐释高校教师“三全育人”主体地位与主体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高校教师“三全育人”主体性建构的多种因素,提出了高校教师“三全育人”主体性建构的若干对策。关键词:“三全育人”;高校教师;主体性建构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44X(2023)01-0080-04收稿日期:2022-11-02基金项目: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培养条件建设项目(2019KC97、2022KC55);文法学院课程思政项目(WFSZ202209)作者简介:阙祥才(1966-),男,湖北仙桃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社会学。李称心(1997-),女,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5、为教育社会学。阙婧(1997-),女,湖北仙桃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社会学。2023年1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Jan.2023第40卷第1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Vol.40 No.180阙祥才,李称心,阙婧:“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教师的主体性建构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心理咨询教师、其他研究人员和学科教师、各类职能部门的行政人员、教辅人员乃至后勤服务人员等。全过程育人在时间维度上展开,立足于学生从入校到离校的全过程,聚焦于学生的成长与学习,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在时间和过程上的贯穿性和完整性。具体来说,

6、就是指“高校应该根据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2-4全方位育人从空间维度出发,要求高校系统融合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等多个育人空间,整体性地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形成多维并进、互补互动、综合融通的“大思政”格局。5“三全育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要求,是促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和社会进步需求的前提条件。6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和塑造灵魂的时代重任7,这些形塑着高校教师的育人主体地位。在高校中,承担课堂教学的主要包括专业课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即通常所说

7、的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承担者。专业课程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内容,同时也是大学生自我能力提升和毕业求职的“敲门砖”。其培养任务主要在于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在了解学科前沿问题和研究趋势的同时增进其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89。专业课教师也就是指承担专业课教学任务的教师群体。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上指出:“据统计,高校教师的80%是专业教师,课程的80%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时间的80%是专业学习。另有调查表明,80%的大学生认为,对自己成长影响最深的是专业课和专业课教师。”由此可见,专业课教师不仅是教育教学的基础力量和首要主体,同时也

8、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贯彻人、实施者。10思政课教师是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和教育实施的专业群体,承担着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捍卫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使命11,其主要职责就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使学生拥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体性指人作为主体在处理对象化关系和从事对象化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由此推演,高校教师的主体性则是指其参与“三全育人”活动和自觉接受教育管理规范与社会约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校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是“三全育人“的首要主体,在为国育人、为党育才上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其

9、主体性建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但目前存在着阻碍高校教师“三全育人”主体性建构的种种因素,不利于高校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全面贯彻实施。三、高校教师“三全育人”主体性建构的影响因素高校教师参与实施“三全育人”的主体性建构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三全育人”认识不充分,共识凝聚不够一是部分高校教师对“三全育人”的理念认识不足,未能全面掌握“三全育人”的应有内涵,无法将价值引领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和全过程,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两张皮”的现象,无法将价值引领、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有机结合。二是部分高校教师对“三全育人”的认识高度不够,不能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

10、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中、从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出发认识“三全育人”。三是目前部分高校教师缺乏统一认识,未能实现从深化认识到凝聚共识的转变,开展思政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待提高。这种认识不充分和共识凝聚不够直接影响了高校教师“三全育人”主体性的建构。(二)“三全育人”责任不清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在“三全育人”工作中仍然存在职责不清的问题。虽然教育部为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制定了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建设要求和管理办法(试行),并建立了课程育人的三级指标,但仍存在“三全育人”工作指标不均衡、任务难以科学量化等问题。部分高校教师仍然不清楚自身在“三全育人”工作中

11、的具体职责有哪些、与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学生成长各个阶段承担什么样的工作职责、如何推动全过程育人以及如何在学校内外、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等多重维度发挥育人作用等问题。12这些问题容易使高校教师在面对“三全育人”工作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久而久之丧失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三全育人”评价考核体系不完善当前有关高校教师“三全育人”的综合评价考核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评价考核标准内容单一。在我国高校中仍然存在教师评价考核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对任课教师的评价考核侧重强调科81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研与教学的现象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二是评价考核方式单一。

12、部分高校依然存在重结果性评价,忽略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问题。三是评价考核结果影响力不足。评价考核结果未能与评优评奖、绩效分配、职称(职务)晋升密切挂钩,导致评价结果的正向激励不够。更重要的是,“三全育人”工作在现有的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和职称晋升制度中并未得到凸显,这是制约高校教师主体性建构的根本性因素。四、高校教师“三全育人”主体性建构基于上述分析,笔者对高校教师“三全育人”主体性建构提出以下建议。(一)提高认识水平,强化共识首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教师只有成为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和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

13、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职责。13组织高校教师学习相关文件和政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14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使其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把高等教育的新要求、新内涵转化为高校全体员工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不断增强“三全育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15其次,提升高校教师的育人素质和能力。高校教师的教学素质和育人能力决定了其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要对高校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学生管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培训,重点是通过培训使其明确开展教育研究和提升育人质量的路径,提高其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能力,成

14、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再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制度体系,在高校中建立起重师德师风、重育人贡献的价值取向。一方面通过开展师德宣传活动、举行教师节表彰大会和退休教师荣休仪式等多种手段树立师德榜样,弘扬师德文化;另一方面通过对教师职业准则和学校相关规章制度的持续宣传落实师德规范,使教师晓规矩、明底线。最后,加强“三全育人”理念内涵的宣传教育,聚焦育人共识。全面系统厘清各岗位、各群体的育人要素,强化高校教师对新时期育人理念、知识的学习与体悟,达至共识,使各育人主体自觉发挥育人效应,实现真正彻底的主体性建构。(二)建立责任清单“三全育人”是高校不同主体齐心协力全员育人、不同阶段有效衔接全过程育人、各

15、类资源整合全方位育人。因此,明确不同部门、不同职位教师的工作职责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前提。为此,须为高校教师建立责任清单以保证其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主体性的有效建构。建立责任清单,必须立足于立德树人的工作要求,因事、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建立具有针对性、多样性和可操作性的育人责任清单,对高校教师在育人工作中以及学生成长各个阶段中承担什么样的工作职责、与其他成员的关系、如何推动“三全育人”等问题给予清晰的界定。亦即将育人各细节进行标准化分解,促进职责到人规范化和制度化。16在责任清单之外,若要保证“三全育人”的顺利实施,还应建立完善的领导、运行和协同机制:首先应根据“三全育人”的要

16、求,构建体制机制完善、育人主渠道明晰、内容系统充实、组织保障有力、社会资源整合有效的“三全育人”流程体系;其次在育人资源整合过程中,要侧重构建“纵成一条线”“横成一个面”“立成一个体”的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模式;最后,建立健全基于思政工作队伍和专业教师队伍、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线上和线下三协同的政府、学校和家庭沟通机制,努力使各方面力量与思想政治工作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另外,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确保责任清单落到实处,探索将立德树人要求有效融入不同人员考核的方式和途径。(三)优化评价体系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新的教育评价体系,促使教育评

17、价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高校需真正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评价的根本标准,将育人效果融入到学科评价、教学评价、教师评价等各类评价体系中。新的评价体系需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整体性原则。避免将“三全育人”仅仅视为思政部门之事,而是要将育人要素纳入所有部门、所有岗位和所有课程的评价标准中,实施整体性评价。二是科学性原则。要真正从育人实效出发考察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和水平,建立内容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测评指标,增强评价结果的说服力。三是实效性原则。将育人的具体成效纳入高校教师的考核标准,变育人“软指标”为“硬约束”。促进不同教师群体分享育人体悟、交流育人经验,选取先进典型,讲好育人故事,营造全员参与、共同

18、育人的良好氛围。具而言之,首先,建立以育人为导向的学科评价制度。将“三全育人”融入学科评价体系,亦即将“三全育82阙祥才,李称心,阙婧:“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教师的主体性建构人”的要求和标准纳入学科评价的指标设计、制度安排和结果运用中,这有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推进我国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其次,建立以育人为导向的教学评价制度。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价对教学工作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以育人为导向的教学评价制度就是在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时将学生的思想成长、知识获得和能力提升作为关键的评判因素,这对深化教学评价机制改革和落实“三全育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建立以育人为导向的教

19、师评价制度。其一,应将育人工作量、育人成效纳入教师考核标准,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坚持四统一,即业务评价与政治评价统一、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统一、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统一、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统一。其二,把育人评价作为教师入职、考核、评聘、晋升等环节的重要指标,强化育人在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价中的地位,切实建构教师参与“三全育人”的主体性。注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教育部发布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 EB/OL.(2017-12-07)2022-8-1.http:/ Guo.The Perfec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Essentials of Universi

20、ty Fund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reeAll-Round Edu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Economics,2021,4(4).3王艳平.高校“三全育人”的特征及其实施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9(9):103-106.4盖逸馨,邢林艳.校友资源协同高校“三全育人”发展研究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2):121-125.5吴玉程.新时代高校落实“三全育人”的理论与实践探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8(Z2):35-37.6李洪波,董

21、秀娜.协同 贯通 融合:构建一体化“三全育人”新格局J.中国高等教育,2021(21):36-38.7苑英科.构建三大格局为主体的“三全育人”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20(10):9-10.8王惠群,杨大刚.高校专业课教师在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中的导向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5):138-139.9高德胜.论高校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角色的生成和塑造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1):104-108.10钱龙.课程思政建设中专业课教师主体责任落实路径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22,20(2):85-89.11王晓红.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3)

22、:85-89.12孙亮.“三全育人”视域下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路径创新J.湖南社会科学,2022(1):144-149.13蔺伟.高校“三全育人”的逻辑诠释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21(18):10-12.14鄢显俊.优化高校“三全育人”协同创新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20(10):7-8.15焦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21(18):4-6.16阳素云,成黎明,李正军,龙迎伟.扎实推进“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21(17):35-37.责任编辑:郑诗锋The Subjectivity Construction of Co

23、llege Teachers from thePerspective of“Three-integrity Education”QUE Xiang-cai,LI Chen-xin,QUE Jing(School of Humanities&Law,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 430070,China)Abstract:Shouldering the multiple missions of imparting knowledge,improving ability and leading value,college teachers are t

24、he primary subject of“Three-integrity Education”,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bjectivity of“Three-integrity Education”is key to its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connotation of theconcept of Three-integrity Education and explaining the subjective status of college teachers in it,this paperanalyzes the various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bjectivity of college teachers in“Three-integrityEducation”,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it.Key words:“Three-integrity Education”;college teachers;construction of subjectivity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猜你喜欢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诚招英才     服务填表     联系我们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